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什么感情
![表达什么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1fa3746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7.png)
表达什么感情
文章表达了一种深沉而真挚的感情,这种感情源于作者内心深处对某一事物、人物或经历的热爱和怀念。
通过文字,作者试图将这种感情传递给读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情感的真挚和强烈。
文章开头部分,作者通过对景物、氛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让读者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中。
接下来,作者通过讲述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出主人公的善良、勇敢和无私奉献精神,使读者对主人公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敬意。
在文章的中段,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剖析,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同时,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优美,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文章结尾部分,作者通过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表达出对主人公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作者以一种寓意深刻的方式,将感情升华,让读者在阅读结束后,仍能感受到那份情感的力量。
整篇文章以情感为主线,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作者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描绘,将感情融入其中,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中,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感情,并在文章结束时,收获一份心灵的触动。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爱故乡的杨梅》](https://img.taocdn.com/s3/m/c365a5f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2.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的漂亮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晰。
第一,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那个地点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什么缘故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纳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期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
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受。
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淳朴、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专门好的范文。
教法建议1.这篇文章短小,层次清晰。
第一,让学生通读文章,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在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同时,对学生着重进行三方面的能力训练,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①速读课文,记住要紧内容。
此层次侧重对摄取重要信息能力的训练。
②默读课文,复述课文的内容。
此层次侧重对学生经历能力、复述能力的训练。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描写的段落,让头脑的图像更清晰。
那个层次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同时也对学生的绘画、描述等综合能力加以训练。
2.细读课文,抓住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步,重在训练学生的明白得能力,透视能力。
3.细品课文,感悟语言。
要让学生深入地读课文,查找课文中能使自己产生联想的句、段,细品课文,植根于课文中,想于书外。
这一步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悟性,因此,不要怕白费时刻,不要怕不着边际,不要给予简单的否定,教师要多给以鼓舞,让学生联想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联想的翅膀张开来。
4.研究课文,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地点,加以评判,看好在哪里;也能够找出自己认为作者的败笔之处,评判败在何处,提出自己的最佳修改方案。
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dbccf8a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7.png)
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
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
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53508ae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2.png)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打破了纯粹写下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分说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详物之情”融合出来写下,从而将全文的战略重点放在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不断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
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
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就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
“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为就是儒家的仁爱思想。
孟子就曾说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存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必须打破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解决问题时弊,积极进取。
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浓淡,还是社会环境的不顺遂艰困,都无法松懈心中的信念。
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
例如,天圣七年(),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
答谢中书书的中心思想
![答谢中书书的中心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daae5a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b.png)
答谢中书书的中心思想答谢中书书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
简单地说,中心思想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的中心思想相关内容。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
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优美的意境。
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再现它,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本文作者从如下几方面濡墨染彩、熔裁营构,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
中心思想: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段落大意:第一篇文章《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最后,文章又以感叹收束,其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答谢中书书》问题分析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秋天的怀念》课文赏析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秋天的怀念》课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0f3df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6.png)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秋天的怀念》课文赏析一、引言《秋天的怀念》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
此文写于史铁生30岁之际,正值他因重病而处于疗养期,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交织成这篇文章的灵魂。
文章以平淡的叙述语调,饱含着深沉热烈的感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几个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母爱的细腻、深沉、博大和无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歉疚与无限的怀念。
二、文章结构与内容1.开篇背景文章开篇即点明作者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绝望和愤怒。
这种情绪状态为后文母亲默默付出的伟大母爱提供了背景。
2.母亲的关怀与付出文中通过多个细节描写,展现了母亲对作者的细心照顾和无私奉献。
例如,当作者因听到北归的雁阵而突然砸碎玻璃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作者的动静;当作者拒绝去北海看花时,母亲依然耐心地劝说,试图用母爱温暖作者冰冷的心。
3.母亲的病痛与隐瞒文章在展现母爱的同时,也揭示了母亲病痛的真相。
作者通过妹妹的口述,得知母亲常常因肝病疼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但母亲却从未向作者透露过自己的病情,依然坚强地支撑着家庭,照顾着作者。
这种隐瞒和付出,更加凸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母亲的突然离世文章的高潮部分在于母亲的突然离世。
作者原本答应了母亲去北海看菊花,但母亲却再也没有回来。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作者深刻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
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母爱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5.结尾的怀念与感悟文章以作者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为结尾,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母亲的哀思和怀念。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从对母亲的愧疚中燃起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决心要好好活下去,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三、写作手法与特色1.细节描写文章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母亲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
例如,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等动作描写,以及“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等神情描写,都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故都的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故都的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f53c040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6.png)
故都的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故都的秋》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也蕴含了作者孤独、忧郁的心态,整篇文章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
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
扩展资料: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
《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
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摹绘”,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采用语言形式把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包括声音、色彩、气味等)生动形象地形容出来的一种修辞方式”。
西湖游记一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范文
![西湖游记一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ead830964bcf84b9d57bca.png)
西湖游记一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范文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为文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西湖游记暑假里,我去了杭州的西湖。
先是去白堤上游玩。
我看到了西湖:水是那么绿,是一种深沉的绿,是一种轻柔的绿,绿得看不到湖底。
这种绿色和对面山上的翠绿的树木连在一起,湖旁那一排排杨柳,互相辉映。
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湖的一边有很多的荷花,争奇斗艳地开放了,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之下显得更加美了,更红了。
一片边着一片,那一个个大大的莲蓬看起来真让人流口水。
今天我终于理解到了诗句中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景。
走过白堤,又漫步苏堤去游玩。
那里有几家专卖杭州的特产,各种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是玲琅满目。
走完苏堤,我们到了湖心岛,这里有杭州市和浙江省的博物馆,因为是暑假,已经免费向学生和游人开放了。
接着,又去了一个景点:那是一个公园。
我和父母和父母的一个朋友上去了。
那个公园的名字我忘了,只知道海拔5米。
可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树木十分的密集,只有几丝阳光照进来,显得十分的静。
看到这里的风景优美,我们在公园照了几张照片。
去最后一个景点的时候,我又看到了西湖,湖上划船的人多了起来,微波泛起了,显出了西湖那种妩媚,怪不得文人墨客为之写下无数文章。
夕阳来临了,我不得不离开了,西湖,你是多么美丽呀,我永远不会忘了你!今年夏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杭州西湖游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原卷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285b0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4.png)
12、醉翁亭记——群文阅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散文,作者常常通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来表达情感。
本文作者通过对醉翁亭秀丽环境、自然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把握作者的基本情感倾向,这是古诗文考查的重点。
中考试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或情感?2.文中画线的句子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技法点拨】1.分析作者相关情况: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作品风格以及写作背景等,往往提示或暗示了作者的情感。
2.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一篇写景散文往往一开头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为全篇铺下情感的底色。
分析文章开头,能够帮助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
3.注意议论或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一篇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阅读时要细细品味,读出它们在文章中的特殊意蕴,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
【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东山记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
皆意度阔略①.然深自晦匿②,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隐溪乘小肩舆,余与立恭徒步。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③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不衍弥望④,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
延余两人坐。
一媪捧茗盌饮客。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4ae080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f.png)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所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这篇文章以作者在安徽滁州任职时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醉翁亭周围的优美景色以及作者与友人相聚品茗、畅谈天地之间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醉翁”这一形象,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首先,作者以“醉翁”自称,表明自己无意于官场名利,而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安逸。
在文章中,醉翁与友人品味美酒佳肴,欣赏山水美景,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其次,作者在文中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美丽风光,以此寓意人生的美好。
在山水之间,作者与友人畅谈天地之大、四季之美,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体现。
最后,通过与民同乐的情节,作者表达了关心民生、与百姓和谐相处的为政理念。
在文章中,醉翁与百姓共同欣赏山水之美,共享美好的生活。
这反映出作者在治理地方时,注重民生,关心百姓疾苦,以民生为本的执政方针。
综上所述,《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这篇文章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和谐生活的追求,更是作者为政理念的体现。
通过对《醉翁亭记》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阳修这位文学巨匠的内心世界及其价值观念。
无题古诗李商隐表达什么感情特点
![无题古诗李商隐表达什么感情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99ca4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1.png)
无题古诗李商隐表达什么感情特点
李商隐的《无题》表达了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无题》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李商隐人物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晚唐时期诗人。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
李商隐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但身处晚唐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轻松解答语文阅读题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轻松解答语文阅读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b4f34ef78a6529647d5391.png)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轻松解答语文阅读题常用阅读理解答题方法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键词来进行回答: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030c5af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8.png)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讯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八句。
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著“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首联写初闻喜讯的惊喜;三、四联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著“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 ... ,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
当时诗人杜甫正携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
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
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
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
四年级学生的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四年级学生的表达作者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4d6b983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c.png)
四年级学生的表达作者思想感情1. 《观潮》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走月亮》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4.《繁星》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写有五颗小豌豆成熟了,一个小男孩捡到了他们,便把他们当做气枪子弹用。
有三粒被鸽子吃了,一粒掉臭水沟里了,最后一粒掉到长满青苔的裂缝里,这户人家有一个多病的小女孩,当她看着小豌豆一天长大时,她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最后病好了。
6.《夜间飞行的秘密》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7.《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100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8.《蝴蝶的家》以问题和思索为主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串首尾,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9.《暮江吟》通过描写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从侧面表达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同时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总结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5ed3a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1.png)
总结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对人类生活的反思和对幸福、爱与生死的探索。
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在养犬人士的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感悟,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追求。
首先,文章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与狗狗生活的种种细节,揭示了现代人类社会中的冷漠、功利和缺乏真实情感的问题。
他不仅指出人们对狗狗只有物质关爱,而缺乏真正的感情和陪伴,还讽刺了人们之间相互利用、冷漠无情的现象。
这一思想可以从文章中的对话、描写和隐喻等手法得到体现。
其次,文章探索了幸福和爱的本质。
作者通过反思自己与狗狗的亲密关系,提出了幸福与物质享受无关,而是建立在真实的感情和关爱之上。
他强调爱不仅仅是对个体的照顾和满足,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他通过对狗狗的描述和对自己与狗狗之间感情的表达,展示了他对幸福和爱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最后,文章思考了生死的意义和存在感。
作者在狗狗生病和离世的经历中更加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他通过对狗狗生命的赞颂和对自己生命的深入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死的平和态度。
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创造和体验更多的美好,而非追逐物质和功利。
总之,这篇文章充满了对人类生活的反思和对幸福、爱与生死的思考。
通过对养犬人士生活的描写,作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问题和追求,并表达了对真正的感情、幸福和生命的追寻。
这篇文章唤起了读者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爱。
五猖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猖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https://img.taocdn.com/s3/m/a8d9e3e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a.png)
五猖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猖会》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五猖会》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虽只写一件事,但这件事写得集中、单纯而又丰富,作者善于运用气氛渲染,铺陈对比的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多方面的描述,写出了儿时对迎神赛会的向往,期待、失望和不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四个切入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原卷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四个切入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75d35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7d.png)
11.短文两篇——群文阅读四个切入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篇文言短文,都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记承天寺夜游》,通过描写庭院清幽澄澈的月下美景,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仍乐观、旷达的复杂感情。
【考点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自己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
常见的考查题型:01.××段或××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0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技法点拨】01.抓住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内容是描写山川美景,通过写景可体会出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02.把握感情基调:有些文章往往在开头就定下感情基调,因此通过分析开头,可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答谢中书书》开头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就奠定了作者歌咏山川之美的感情基调03.关注议论、抒情句:文中的一些议论,抒情句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态度或情感,阅读时要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从“仙都”一词的评价,可体会到作者对所描绘的山川美景的热爱之情04.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和自身的处境,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只有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景况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记承天寺夜游》,可通过了解作者被贬黄州的写作背景进而体会作者赏月的复杂心情【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