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作品选
吴冠中油画作品欣赏(7)
吴冠中油画作品欣赏(7)草原风景油画1989年作印度风景油画1987年作夜咖啡油画(珂罗版)1989年作巴黎协和广场画布1989年作香港夜景珂罗版画此作表现了香港维多利亚湾繁华的城市景色。
画家用抽象的色块和线条概括了香港的高楼、广告牌和灯光,给人以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
此作乃是油画原作的有限印刷品,发行数量极少。
巴黎蒙马特1989年作一九八九年,在巴黎之行中,吴冠中共绘了三件以蒙马特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分别取景于蒙马特的街头,本幅取景于咖啡馆林立的Place du Tertre,以巴黎著名的餐厅Le Consulat 为画作主角,街道背后高耸的圣心堂伴随着蓝天白云,点绘出画家当时愉快喜悦的心境,画中街道背后隐约可见圣心教堂。
鸽子油画木板1989年作塞纳河畔1989年作塞纳河1989年作塞纳河风景布面油画1991年作巴黎公路画布1989年作巴黎大皇宫油画1989年作吴冠中先生此件油画作品题为《巴黎─大皇宫》,作品构图简洁,色彩明快亮丽,兰色的塞纳-河上是巴黎最著名而且最多人拍照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周围绿树环抱,桥的一端这座雄伟壮观的白色园顶建筑便是举世闻名的大皇宫。
整个画面所采用的灰白色调将巴黎这座国际大都市在喧闹之余所呈现出的宁静祥和的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
荷塘清趣1989年作绍兴湖江南水乡油画1989年作高原人家画布1990年作倒影油彩画布1990年作布面油画1990年作命名为《夜》的作品,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米开朗琪罗为美第奇家族礼拜堂制作的不朽群雕《昼、夜、晨、昏》,这一组伟大的雕刻,曾以象征性的手法,将文艺复兴时期纷繁复杂的精神内涵展现在人们面前。
站在吴冠中的《夜》面前,人们将不得不说同样的话,这次被展现的,不是一个时代的宏大的精神,而是整个现代的灵魂。
画家不惜用成片的黑色涂抹这寸土寸金的画面;把用阔大的笔触把这纪念碑一般、却带着令人心碎的柔弱的女体,呈送到我们面前:她俯伏在她的手臂上,她的身体作极不舒服的扭转,我们看不见她的表情,但却本能地感觉到她并非睡眠,她甚至也不是沉思,也许,说她是个“女体”是不准确的,因为她是一种精神,一种在抑制中寻求解放、在尘土里想象飞翔的精神。
吴冠中短篇散文
吴冠中短篇散文【篇一:吴冠中短篇散文】本文集收录作者文章90篇,分为七个部分,编排用心有序,越往后越精彩。
文章分类体现在目录的分节中,正文中没有标志。
这七个部分是:第一部分:生活回忆(10篇);第二部分:说景(8篇);第三部分:“游记”(13篇);第四部分:跨行谈艺(12篇);第五部分:随感(26篇);第六部分:忆人(15篇);第七部分:谈绘画艺术(6篇)。
(二)文章推荐第131页:桥之美以桥说绘画形象的构成。
第150页:戏曲的困惑跨行谈艺,直抒己见。
第197页:人之初自老视幼,赤诚之心。
第204页:理发记;第212页:老人洗澡日常生活白描。
第281页:扑朔迷离意境美探讨文学和绘画的不同意境。
第286页:土土洋洋洋洋土土探讨油画民族化及绘画表达形式。
第297页:衣钵与创新探讨创新之魂。
(三)摘句艺术中探新无疑是艰辛的工作,甚至是生命的冒险。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年因前卫标新,欺世盗名的现象遍及全球。
欧美经济发展中一度以高价哄抬前卫,这与以政治权势或宗教威望拔高作品声誉同属脱离群众,“艺术”反成了隔离广大人民真情实感的高墙,人为的高墙,那是柏林墙,人们欢呼柏林墙的拆毁。
(第95页)五十年来我深切体会到孤陋寡闻是不利因素,而土生土长是珍贵品质,我们的路格外不平,格外长。
(第95页)民间艺术的价值诞生于智慧。
(第164页)人生数十年,跋山涉水,出生入死,幸运与悲痛的各阶段都会有惺惺相惜的同路人,知己。
(第165页)……生活的欢乐和意义都体现在群体活动中……(第165页)人们原来都是在被欺骗中成长的,从外婆说“狼来了”开始,到“兵不厌诈”,谱写出漫长的人世之路,可歌可泣,永无终结。
(第198页)他们的对话吸引我一直听下去,仿佛读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因一页页都呈现了生活的真实与真情。
(第205页)法国有句谚语将爱情比作火,别离比作风:风吹灭微弱的火,吹旺强劲的焰。
(第210页)我也不爱读那些不厌其烦地用了许多形容词的写景段落,强迫语词来表达视觉美感,弄巧成拙,甚至只暴露了作者审美观的平庸。
吴冠中简介
作品《周庄》获全国美展银奖。
作品《双燕》获全国美展铜奖。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被编入《中国美术全集 》、《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集》等。
1988年获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章--“司令勋章”。
02
吴冠中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吴冠中简介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2
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 吴冠中生平简介 • 吴冠中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 吴冠中的代表作品分析 • 吴冠中的艺术观念与影响 • 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与评价
01
吴冠中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及成长经历
01
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祖籍浙江绍兴。
02
家庭从事纺织业,自幼受西方文化熏陶,酷爱绘画 。
03
1936年考入杭州艺专学习绘画。
求学过程及师承关系
1942年毕业于杭州艺专。
师从苏弗尔皮教授学习油 画,并开始尝试油画民族 化的探索。
1947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 学。
1950年回国,任教于中央 美院、北京艺术学院及中 央工艺美院。
主要艺术成就及荣誉
早期作品多为风景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故 居》等。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父爱之舟》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幅水彩画作品,该画作创作于1958年,是吴冠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画面描绘了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坐在小舟上,静静地享受船行的乐趣。
本文将从色彩、线条、造型等方面对《父爱之舟》进行赏析。
首先,色彩是本幅画作的一大亮点。
吴冠中采用了淡雅、明亮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整个画面以蓝绿为主调,结合上方白色的天空,营造出了天空与海洋交融的感觉,清新而又宁静。
此外,画面中还点缀了少量的橙色、红色和黄色,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的颜色相对简单,但令人印象深刻,这也体现了吴冠中在色彩运用上的深厚功底和不凡天赋。
其次,线条在《父爱之舟》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吴冠中用流畅的线条勾勒了小舟、父亲和儿子的轮廓,使整个画面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尤其是船头、帆杆和水中的波浪,以及父亲的手臂等细节部分,用笔尖轻盈的触感表现出来,极富韵律感,更加突出了作品的轻松愉快的气氛。
最后,说说《父爱之舟》的造型。
整个画面的造型十分简单而又富有魅力。
小舟和人物造型简洁明快,特别是儿子的脸部和笑容,非常可爱,让人十分喜欢。
通过火柴棒般的简笔画,吴冠中传达了深厚的情感,画面中父子之间的亲情和快乐,深深地印在了观者的心中。
综上所述,吴冠中的《父爱之舟》是一幅富有情感内涵的作品。
通过简单而鲜明的线条和淡雅明亮的色彩,吴冠中将生活中的美好与幸福传递给了观众,使人们感受到了家庭、爱与幸福的温暖。
这幅作品体现了吴冠中在水彩画创作上的独特和卓越,也是他艺术生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之一。
吴冠中语文课文
吴冠中语文课文吴冠中的作品选入语文课文的有《父爱之舟》和《画里阴晴》。
(一)《父爱之舟》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 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
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
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
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
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 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
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 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
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吴冠中 作品《绍兴小景》介绍
吴冠中作品《绍兴小景》介绍吴冠中《绍兴小景》41×105cm 1981年对于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的吴冠中老先生来说,描绘江南水乡就是怀着平静的心态、深厚的情感画出家乡的真实。
沉淀在心中的故乡情和多年对江南水乡的创作,使吴冠中先生描绘人杰地灵的如画江南下笔有神。
在他的笔下,和谐、柔美的色调绘制出的黑瓦白墙、乌黑的窗棂、只只乌篷船、蜿蜒的水路充满着诗情画意,不知不觉中流露出宁静、淡然、灵秀的意味。
吴老先生以水乡为题材的画作,倍受大众的喜爱和收藏家的青睐。
此幅创作于1981年的《绍兴小景》如诗如梦,动人心弦。
自70年代起,吴冠中先生逐渐开始从事中国画的创作。
他专注于中国画的改革创新,力求用传统的中国绘画工具表现现代元素,他的水墨画就是通过这一手法展示了如同诗词中描绘的画面。
半抽象的画风,风格新颖、构思大胆,生动的表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完美呼应以及心灵上的震撼,既保持了传统画风的韵味,又富于时代的特点,令观者眼前一亮。
吴冠中先生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布局与西方绘画的平面相融合,用单纯但醒目的黑、白、灰或褐、白、灰寻求丰富和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
西方的色彩和东方的墨韵自然交汇,形成了吴冠中老先生的独特画风。
他用精湛的绘画技艺,将绍兴古镇的悠悠古韵融入现代情思。
既表达了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有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黑、白、灰的因素完美地融入了画面的造型当中,画中白墙墨顶,小桥流水,舟影波光。
曲与直,刚与柔,虚与实的对比,加上红红绿绿的色彩点缀,营造出空灵、清丽、明快,抒情的意境。
让人觉得明明是真实存在的古镇绍兴、水乡小镇,又不完全等同于现实。
此画作无论挂于客厅、书房、卧室亦或是办公室,都能彰显眼光的独到、品位的高雅。
吴冠中作品赏析分析
谢谢大家!
• 70年代起,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 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 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 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 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 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 中国水墨绘画方面——与时俱进; • 油画等艺术形式上——探索民族特色。 • 核心——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
“象心”来相通。
他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优秀品质,是 他留给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作品赏析
• 一、创作形式 • 二、创作内容 • 三、创作风格 • 四、艺术源头
一、创作形式
《春风桃柳》1999
《春满》2000
(二)几何块面的抽象感
《苦瓜家园》1998
《黑白故里》1992
《瀑》1999
《迹》2002
(三)挥毫泼墨的写意感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汉字春秋-凹凸》2007
《大宅》2001
蒙德里安代表作:
康定斯基代表作:
波洛克代表作:
(三)印象派绘画
• 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19世纪后半叶到 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如:莫奈、 马奈、德加、莫里索......他们都善于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 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 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 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外 表草率的画法。
吴冠中 鲁迅的故乡赏析
吴冠中鲁迅的故乡赏析吴冠中《鲁迅的故乡》赏析吴冠中是中国当代画坛的重要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丰富的创作内涵而备受赞誉。
其中,他的作品《鲁迅的故乡》更是备受瞩目,本文将对其进行赏析。
《鲁迅的故乡》是吴冠中于1994年创作的油画作品,尺寸为130×197厘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这幅作品以深沉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鲁迅的故乡——绍兴。
整幅画面以绍兴的传统建筑为背景,表现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致。
画面的左侧是一片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屋脊上覆盖着茂盛的青苔,屋檐下垂着的木头雕花显得古朴而精致。
而画面的右侧则是一条宽阔的小河,河畔的柳树倒映在碧绿的水面上,给人以宁静的美感。
吴冠中通过色彩和构图的运用,将整个画面分为明暗对比鲜明的两部分。
左侧建筑的阴影部分显得沉重而压抑,而河畔的阳光照射下则显得明亮而开朗。
通过这样的处理,吴冠中巧妙地营造了视觉上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吴冠中在绘画技法上也做到了独具匠心。
他使用了明暗的层次感来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利用精细的笔触描绘出了建筑物上琐细的纹路和细节。
不仅如此,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光影的变化,使得画面更富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整个画面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是绍兴的传统建筑。
这些建筑不仅代表着鲁迅的故乡,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吴冠中通过对建筑细节的精心描绘,使得观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除此之外,画面中的小船也是吴冠中难得的创见。
小船停靠在河畔,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位乘客。
船身的深浅不一的色彩与建筑物的颜色形成了对比,既突出了船的存在感,又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
吴冠中的《鲁迅的故乡》通过对绍兴传统建筑和自然景色的描绘,深情地呈现了鲁迅的故乡风光。
画面中的建筑、河流和小船无一不散发着浓厚的江南水乡气息,使观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种宁静、淡雅的江南之美。
总的来说,吴冠中的《鲁迅的故乡》以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成功地将鲁迅的故乡形象化。
吴冠中简介(新版)
吴冠中简介(新版)一、人物简介吴冠中(20张)吴冠中(1919年至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
主要成就: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艺术成就被“中国抽象国画之父”、“世界经济哲学之父”朱明誉为:[1]“中国大师级艺术家”。
三、艺术生平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2010年6月25日23点52分吴冠中先生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四、吴冠中讣告清华大学在26日发出的讣告称: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遵照吴冠中生前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清华大学为其举行追思会。
五、从艺历程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
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
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
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
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吴冠中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画家,他擅长用水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一些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其作品《父爱之舟》是其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其作品意境深远,内涵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与追捧。
《父爱之舟》这幅作品是吴冠中用水墨画的手法绘制而成的,它的整体构图简洁大方,画面布局和谐,淡雅而又不失沉稳的气息。
作品中表现的是一艘小船,小船上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用橹撑着小船。
而小船的尾部则有一个挂着渔网的渔篮,船头上则是一位年轻的男子,年轻的男子在用一根长桨操纵着船的方向。
在整个画面中,老人的神情严肃而又温和,年轻的男子则显得矍铄而又英勇。
作品的画面背景大部分都是用轻淡的色彩描绘的,没有过多的细节表现。
整体画面色调明快,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而画面中的船则用深淡相间的水墨色彩勾勒出来,充分表现了水墨画独有的韵味。
整个画面给人以宁静、淡泊、从容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通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吴冠中对父爱情感的极致赞美。
画中老者神情沉稳、严谨,手持橹桨,靠着工整的动作在撑动小舟,是代表了他的沉稳、成熟与执着。
而画中年轻者的神情则充满了坚定与勇敢。
年轻人几乎将自己整个的前半生献给了船头,舍身忘死、顾盼神怀,更是代表了他对父亲的尊敬和孝顺。
父子二人齐心协力的画面不禁让人想起了孟子对于“齐心协力”的描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小人以辱辱,贤人以辱尊。
是故权宜取辱舍尊矣。
”【父爱之舟】一方面表现了传统文化对父爱的推崇,传达了孝道文化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该作品还充分表现了吴冠中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画中的老人代表了对坚韧不拔、对生活的执着与追求,而画中年轻人则代表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画家巧妙的通过父子二人的形象,让人们联想到家庭的温暖、父爱的伟大以及孩子对父亲的尊重与感恩。
通过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吴冠中在表现技法上的独特风格。
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作家吴冠中亿元作品赏析
吴冠中亿元作品《狮子林》赏析今年北京保利春拍,吴冠中的《狮子林》在拍卖上拍出了1.15亿元的高价。
这件名画在吴冠中的创作生涯中是其转向抽象艺术的里程碑作品,而其成交价破亿不仅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大师中的表率,也是亿元行情从当前的近现代书画向当代艺术板块延伸的转折点吴冠中狮子林:风筝不断线的典范成交价:1.15亿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吴冠中这件作品在历代众多相同题材的作品中可谓独辟蹊径,其尺幅巨大、气势磅礴,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引领观者进入抽象雕塑般的奇幻世界。
尤其是画中的假山,都以线条勾出,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等的组合,雅致大方,变幻莫测。
其大量的线条尽管使画面极富东方神韵,不过运笔并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笔墨”意味,讲究笔锋和顿挫,而是在疾徐挥洒间凸现节奏感、韵律美,既有传统中国画之气韵,又有西方绘画之形式趣味。
相形之下,假山上的亭台楼榭、竹林以及近景的鱼塘的处理则接近于传统水墨画,水面以淡墨略加渲染而显得光影可鉴,点缀着如织的游人和水中游动的金鱼、飘动的浮萍,将形式之美与优雅的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狮子林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吴冠中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早在1980年他在《美术》杂志发表文章《论抽象美》中,他就表达了对抽象美的强烈追求。
他在文中借狮子林的启示表达了对于抽象美的深刻理解。
他说,这些假山石“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磅礴,有平易近人之情,有光怪陆离之状”,都属于生活和自然物象中的“抽象美”,而艺术家就是要“将附着在物象本身的美抽出来,就是将构成其美的因素和条件抽出来”。
在这幅1988年创作的《狮子林》中,他实现了自己长期的追求。
吴冠中《狮子林》有趣的是,吴冠中把自己的抽象艺术定义为“风筝不断线”。
他认为,绘画抽象就像是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
吴冠中 张家界游记散文征文金奖作品及赏析
吴冠中张家界游记散文征文金奖作品及赏析吴冠中张家界游记散文征文金奖作品及赏析1. 引言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被琐碎的事务所累,迫切需要一段休憩和放松的时光。
旅行作为一种疗愈方式,能够带给人们身心的平静和愉悦。
而张家界这座美丽的山水城市,因为其世界自然遗产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观赏和寻找内心的宁静。
2. 张家界的自然景观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的边缘,以奇特的石峰、悬崖、峡谷和溪流而闻名。
这里被誉为“百里画廊”,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在张家界的山巅上漫步,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令人陶醉。
3. 吴冠中的张家界游记散文吴冠中是中国的著名画家、艺术家和文学家,以其精湛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他曾游历张家界,并将其所见所闻凝聚成了一篇令人赞叹的游记散文。
这篇散文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吴冠中的视角之中,共同感受到了张家界的壮丽和魅力。
4. 张家界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吴冠中的张家界游记散文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展现了这个地方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峰的奇特形态,以及它们与云雾的交相辉映。
他还描述了峡谷中的溪流,以及峡谷的深邃和宁静。
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读起来令人陶醉。
5. 对张家界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艺术家和旅行者,吴冠中对张家界的独特之处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赞赏。
他将自然景观与艺术相结合,用他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体验这个地方。
他用激情和敏锐的感知力捕捉到了张家界的独特之处,这使他的作品能够深入人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6. 结论通过吴冠中的张家界游记散文,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个美丽城市的魅力。
他用文字和艺术的方式,展示了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
这样的游记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张家界的美丽,也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相信,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尊重自然的力量时,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
7. 回顾与总结吴冠中的张家界游记散文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
吴冠中作品欣赏(最全高清画作)-2023年学习资料
崂山松石-80X100cm油画·麻布1998中国美术馆藏-崂山最予我强烈印象的,不是山,不是海,而是石。巨 遍野,-方、圆突兀,色分黑、白、灰、紫,或横卧,或矗立,或斜倚,人生-百态,尽在其中矣,如毕加索至此,当叹 止。石隙中不仅杂草成窝,-且处处生长出屈曲的松,虽细瘦,却坚挺,风景这边独傲。-7/62
忆黄山-35X45cm-水墨设色·宣纸-1989-中国美术馆藏-还是师法自然-要紧。大自然永-远在诱惑我们 -启示我们,嘲笑-我们的保守和固-执偏见。-墨景社十光装-20/62
普陀山-90X90cm-水墨设色·宣-纸-1980-中国美术馆藏-我想造一座-桥,是东方和西-方、人民和专 、-具体和抽象之间-的桥。-21/62
天外来客-49X45cm-水墨设色·宣纸-2006-中国美术馆藏-木、石、钢-铁一切的一切都-抗不住岁月的 蚀,-地震、海啸,大宇宙-一次次嘲弄人类的渺-小。恐龙的灭绝,庞-贝的遗址,早揭示了-人类及任何生物都挡冠中6d-不住宇宙之变幻。-16/62
翻要-花非花-45X49cm-水墨设色·宣纸-2006-中国美术馆藏-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17/62
《耕耘与奉献一-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一-0
子学野2丁-野草-61X91cm油画·麻布2008中国美术馆藏-生长于野草,斗争于野草,葬身于野草。-1/ 2
条-飞渡-60X70cm油画·麻布2008中国美术涫藏-老树昏鸦浮云,莫笑老年心境。-2/62
昼夜-100X80cm-油画·麻布-2008-中国美术馆藏-昼夜毁人生,人-生争昼夜。-3/62
山野-48X45cm-水墨设色宣纸-2007-中国美术馆藏-当我在山野写-生风景,一步步前-行寻找新境,永 -吸引我的是新貌,-新的神秘。-0乙冠中量-13/62
吴冠中水墨画课件
水墨画按照风格和表现手法可以分 为工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等。
水墨画发展历程
01
02
03
唐代时期
唐代是水墨画的初创期, 出现了以王维为代表的水 墨山水画,标志着水墨画 的诞生。
五代时期
五代时期水墨画逐渐成熟 ,出现了以董源、巨然为 代表的南方派和以荆浩、 关仝为代表的北方派。
宋代时期
宋代是水墨画的鼎盛期, 文人与画家辈出,流派纷 呈,技法多样,作品丰富 。
文化产业的推动
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作品在文化产业中具有很高的价值,他的作品 被广泛收藏、展览和出版,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
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
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作品通过对社会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达,激发 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社会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
06
吴冠中水墨画的传承与创新
水墨画发展历程
元代时期
元代水墨画走向成熟,文人画逐渐成为主流 ,强调笔墨情趣与意境的表现。
清代时期
清代水墨画进入高峰期,出现了诸多大师级 画家,如石涛、八大山人等。
明代时期
明代水墨画继续发展,出现了吴门画派、浙 派等不同风格流派。
近现代时期
近现代水墨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出现了诸多现代水墨画大师。
创新与发展
01
拓展题材范围
吴冠中在创作中不断尝试新的题材, 将水墨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描绘 都市风光、现代建筑等,为水墨画注 入了新的内容。
02
探索形式语言
他在形式语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创造出 独特的画面构成和视觉效果。
03
推动水墨画发展
吴冠中的创新实践推动了水墨画的发 展,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和启示。
吴冠中
艺 术 创 作 之 朴 素 心 灵 不 可 同 日 而 语 。
新 立 异 , 哗 众 唬 人 , 与 有 感
画 廊 济 济 , 展 览 密 集 , 与 其 说 这 是
书 籍 , 打 开 看 看 , 面 目 皆 是 浮 躁 ;
家 那 样 下 苦 工 夫 的 人 越 来 越 少 。
忙 于 生 存 , 已 经 不 做 学 问 了 , 像 大
是 画 匠 , 可 以 发 表 作 品 , 为 了 名 利 ,
、 画 家 走 到 艺 术 家 的 很 少 , 大 部 分
整 个 社 会 都 浮 躁 , 刊 物 、 报 纸 、
10级设计4班 制作人;杨琴 谢谢欣赏
吴冠中
弘扬国美精神并形成一代业绩的艺术大师
吴冠中简介
中
吴 冠 中 ( 1919—2010 40 中 中
20
中
10 中
中 吴 冠
吴冠中先生
• • • • • • • • • • 中文名: 中文名: 吴冠中 外文名: 外文名: 荼 国籍: 国籍: 中国 民族: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出生地: 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 1919年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2010年6月25日 逝世日期: 2010年 25日 职业: 职业: 画家 毕业院校: 毕业院校: 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 不 出 孩 子 来 , 就 怕 怀 不 了 孕 。 所 以 怀 才 就 像 怀 孕 。 只 要 怀 孕 了 不 怕 生 无 处 买 卖 , 艺 术 家 本 无 职 业 。
• •
•
•
我 天 天 在 外 面 跑 , 就 是 希 望 怀 孕 。
艺 术 发 自 心 灵 与 灵 感 , 心 灵 与 灵 感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父爱之舟》是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幅油画作品,它展现了父爱、亲情和家庭的力量。
作品呈现出一位老父与他的儿子乘坐一只小船,在湖面上漂浮。
两人身边有许多倒映在水中的倒影,整幅画面给人一种波光粼粼、风平浪静的感觉。
首先,这幅作品体现了吴冠中对家庭的向往和感悟。
他通过这幅画作表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忽视了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工作和事业追求,但是这样做会让我们失去家庭和父母的陪伴和关注。
因此,吴冠中希望在这幅画里呈现出父爱和亲情的弥足珍贵,让人们意识到家庭是心灵的港湾。
其次,这幅画也是一种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画面中老父和儿子在小船里漂浮,可以看作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段旅程。
船象征着人生,遇到风浪或紧张的时刻时,家庭的温暖可以给我们勇气和力量。
而水则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不可逆转的时间,我们必须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
总之,《父爱之舟》是一幅表达父爱和家庭情感的作品,吴冠中通过画面形式向观众展示出他对亲情和家庭的思考和认识。
这幅画作具有强烈的感情和深刻的内涵,让观众体会到了其弥足珍贵的艺术价值。
吴冠中20幅经典画作
吴冠中20幅经典画作展开全文吴冠中吴冠中作品《交河故城》,曾拍出4070万元高价。
长江三峡1975年作云南西双版纳村落1976山水画《万寿无疆》镜心2006作妈妈镜心阿尔太镜心残荷层楼长城荷花岛春曲大熊猫海棠故乡苏醒虎视眈眈黄山人字瀑江南春柳镜心流逝瑞金风景紫藤映日中国城周庄昼梦附:吴冠中简介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
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
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
出版有《吴冠中画北国风光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
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
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
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摘要】吴冠中的《父爱之舟》是一幅富有深情和内涵的作品,通过对作品背景、艺术风格、意境表达、色彩运用和线条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幅作品。
作品背景揭示了艺术家对父爱的理解和表达,艺术风格展现了吴冠中独特的绘画风格,意境表达和色彩运用则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情绪。
线条结构的分析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父爱之舟》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并体会到作品传达的深刻情感,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对观众的启示,这幅作品对我们的思考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作品背景分析,艺术风格探讨,意境表达分析,色彩运用分析,线条结构分析,艺术魅力,作品传达的情感,观众的启示。
1. 引言1.1 吴冠中《父爱之舟》赏析吴冠中是中国现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父爱之舟》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父亲在船上轻轻摇橹,孩子安静地坐在船头。
这幅作品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和父爱的呵护,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
在这幅作品中,吴冠中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和线条,营造出了一种平静而温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安宁。
通过分析作品背景和艺术风格,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父爱之舟》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吴冠中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家庭和父爱的伟大。
观赏这幅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感,还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2. 正文2.1 作品背景分析吴冠中的《父爱之舟》是一幅极具深刻内涵的作品,其背后有着复杂的文化背景和情感渲染。
这幅作品创作于1960年代,当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艺术家们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审查,吴冠中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了这副作品。
作品背景受到了时代的影响,描绘了一个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表达了对家庭温暖和团结的向往。
《父爱之舟》所展示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吴冠中独特的创作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四合院(一)
70X70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99 上海美术馆藏
我住了几十年大 杂院里的四合院,决 不敢恭维这种封闭式 的构建,落后的传统。 今挥毫,俯视这魔窟 似的四合院,黑白块 面之结构甚美,气氛 沉郁具神秘感,可赞 美为古迹、遗址、文 物,若作为住宅,我 说声告别。
10/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武夷山村
70X140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88 上海美术馆藏
杉之群,山之硬,铁划银钩写精神。林下名胜九曲溪, 朱熹理学流潺潺,至今清澈见底。
11/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青岛红楼
46X61cm 油画· 木板 1975 上海美术馆藏
绿树红楼,青岛 风光洋味多。近朱 不赤,绿树入墨, 自家彩色。
12/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富春江上打鱼船
46X61cm 油画· 木板 1963 上海美术馆藏
遗传基因是科学家 的课题,艺术中的遗传 基因更为隐蔽,她往往 只体现在感受中。即使 面貌不像了,也许基因 却呈现在脉搏里,脉搏 里有节奏,或者节奏寄 寓于脉搏,说得玄乎点, 有魂,魂寓何处?寓于 历代文化的背景中,寓 于各自的苦难与悲愤中, 寓于扬眉吐气中· · · · · ·
7/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长江山城
148X148cm 油画· 麻布 2003 上海美术馆藏
重庆,长江山 城,请从江边爬坡 进城,试试!
8/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荷塘春秋
90X150cm 油画· 木板 2002 上海美术馆藏
我画过荷叶田田,那是稚嫩的苗圃;亭亭玉立,少女身段;碧叶红莲, 艳光照人;风雨残荷,线、面交错;冻死在冰雪里的乌黑的枯枝败叶,如一群 僵尸。不到一个整年,荷塘里展现了生命之始与终的全过程,那是人世沧桑的 浓缩。轻盈与滞重,欢乐或悲壮,各具其独特之美,缘此我曾撷青春与迟暮之 美于同一画面,题曰《荷塘春秋》。
9/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汉柏(二)
96X180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92 上海美术馆藏
苏州郊区司徒庙有四株巨大的汉柏,乾隆皇帝命名曰:清、奇、古、怪。 站立着的魁梧身躯予视觉以强烈印象,魁梧的身躯跌倒在地则予人更强烈的印 象,甚至近乎一种刺激。据记载,汉柏曾被雷劈,折臂断腿依然存活,且烧焦 过的破片又在泥里发出新枝。如今郁郁葱葱分外茂密,数千年坎坷之生命铸造 了千姿百态之壮观景色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白桦
97X180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91 上海美术馆藏
不是金刚怒目,白桦的眼睛似秋波,听,林里吃吃的 笑声!
6/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玉龙山下古丽江
70X140cm 油画· 麻布 2003 上海美术馆藏
古丽江,长依玉龙,但其间遥远,从未相并合影。白 山黑城,长相思,今于我笔底相会,天地之谊,母女之情。
我爱人民,我的整个生命投进了这爱的旋涡,作品是连绵不绝的 旋涡的凝固吧。我深信,今天的人民和明天的人民,永远欣赏烙印着 真挚感情的作品,而不限于形式的具象或抽象。
18/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依附
48X45cm 水墨设色· 宣纸 2001 上海美术馆藏
依附,或者说是 攀附。藤无脊椎,自 己站不直,幸而臂长, 手指尖尖,善于抓住 一切可攀到的有力靠 山。她们攀上山墙, 爬上太湖石,遇石洞 便钻进钻出。于是她 们长成枝叶缠绵、姿 态绰约的诱人风韵。 我有意虚写太湖石之 实体,突出了依附者 的音容笑貌,便于观 众欣赏其体态之美, 或感喟其生涯之哀。
13/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水田
47X60cm 油画· 木板 1973 上海美术馆藏
如镜子的水面色调变化极 为微妙,冷暖倾向难于言传。 如色彩单调,则线组织虽完整, 也只追随了版画效果而失油彩 之特色。胸中已伏龙蛇,但绘 画还须从色调开始,先铺色。 铺满了油彩的画面难于用色彩 钩勒,我多半是用大笔扁侧着 将色切入画面,如一经涂抹, 翻动了底色,则将无法收拾。 在水田中作油画写生,难于找 到安插画架的立足点,何况在 窄窄的田埂中尚需搬动货郎担 式的画架,确乎极为不便。或 者索性扬弃水光天色之色彩变 化,既避免了油色之滞凝,更 着力于发挥线之盘旋与疏密, 当又可创造另一番境界与腔调, 这便是我经常将油画水田移植 进水墨的初衷。
孩子们是喜欢桑 园的,钻进去採桑葚 吃,一面捉蚱蜢。我 到今天还喜欢桑园, 喜欢春天那密密交错 着的枝条线结构画面, 其间新芽点点,组成 了丰富而含蓄的色调。
2/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高粱与棉花
61X46cm 油画· 木板 1972 上海美术馆藏
粮食是我的图腾。南方 的水稻和小麦个儿都矮,北 国的高粱高高挺立,显得风 姿绰约,而且威武。下放劳 动,种过各种庄稼。看高粱 从幼苗而青春,满身苍翠, 秋,通体艳妆,赤红的脑袋 在蓝天摇曳,实是一种骄傲。 其时相邻的棉桃绽裂,白花 遍野,因自己参加过劳动, 也共享了收获的欢乐。假日, 在地头用油彩抱着写生熟透 的高粱,秋风吹来,展示了 孔雀开屏,我的图腾原来具 孔雀之华丽。
残荷新柳
61X50cm 油画 2003 上海美术馆藏
荷花开闭,秋风 乍起,残荷启迪画 家们的笔飞墨舞。 当只剩下一些折断 了的枯枝时,在镜 面般宁静的水面上, 各式各样的干枝的 线的形与倒影组合 成一幅幅几何抽象 绘画。
1/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桑园
46X61cm 油画· 木板 1963 上海美术馆藏
墙上树影墙上藤,瞬间邂逅亦姻亲。
24/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阿尔泰山村
97X180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86 上海美术馆藏
山顶是垂线之群,山麓是横线交错。从山麓爬向山顶,横线在婉转曲折 的过渡中终于转化成垂线,用线之横直的转换来表达空间的高远。没有体面渲 染,点、线之疏密冷暖替代了渲染,只为了裸露点、线之独特品位。
30/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夕照华山
145X365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97 上海美术馆藏
流动的线,断断续续的点、出没无常的形、彩色的跳 跃与跌落 · · · · · · 当她们相互拥抱在同一空间,映入了同一画 面,似纷乱的雪掠过人间春色,予人苍茫、迷惑之感。
31/62
3/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照壁
68X138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97 上海美术馆藏
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桥前桥后,傍岸闲卧舟楫。
4/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英国乡村民居
60X73cm 油画· 麻布 1992 上海美术馆藏
英国乡村民居, 中国四合院,美的 形韵,并不遥远。
14/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荷花(一)
70X140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90 上海美术馆藏
具体的荷塘里毕竟是紊乱的,她只予人以点、线、块 面组合间抽象美的启示。正如树叶的飘落启示了舞蹈家, 残荷则启示了画家。
15/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浮游
70X140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95 上海美术馆藏
新的艺术情思催生出新的艺术样式、新的艺术技法。
16/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长日无风
70X140cm 水墨· 宣纸 2000 上海美术馆藏
何处寻宁静,入画来,日长似小年,小鸟天堂,安于 黑白之乡。
17/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异化
69X138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92 上海美术馆藏
25/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山
68X137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86 上海美术馆藏
取自湘西。
26/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长城(一)
179X95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86 上海美术馆藏
我曾作峨眉山麓手卷,自题:“万 仞峨眉横看”,而今却万里长城昂视, 长城欲腾空,去月球乎?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老虎高原
123X245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89 上海美术馆藏
黄土高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惊见斑斑虎群,于 是作老虎四五幅。
32/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张家界
69X139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92 上海美术馆藏
28/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崂山松石
180X95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87 上海美术馆藏
花丛多刺,刺丛开花,是玫瑰; 石隙长松,松林抱石,是崂山。
29/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狮子林
173X290cm 水墨设色· 宣纸 1983 上海美术馆藏
苏州狮子林其实是抽象雕塑馆。中国人欣赏太湖石,独立的石或石之群 体构成,园艺家的高品位审美观早已普及于人民大众。用点、线来构成抽象的 石群之美,同时凭点、线的疏密表现块面之多样,则画面必然是抽象形式了, 人们开始也许不接受。于是织入回廊、亭榭、浮萍、游鱼,导人们进入园林, 跨入园林,便进入了抽象画境。这可说是我“风筝不断线”艺术观的体现。
19/62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夜航
45X48cm 水墨设色· 宣纸 2000 上海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