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精细农业”发展模式探

张子睿梁静

北京农学院经贸系102206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政法系123000 资源型城市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依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一般来说,资源型城市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布局的指向,随之形成城市。这种区位优势所决定的产业分工强化了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单一产业结构,也使城市的发展直接受制于自然资源的约束和影响。资源型产业盛,城市盛;资源型产业衰,城市衰。

由于新材料新能源广泛利用、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和市场体制的确立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我国目前已有51个资源型城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未来20年还将有近百个城市成为资源型枯竭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依赖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既具有一般城市的功能,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依托的矿业城市。因此,要探讨矿业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就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研究转型的思路。本文结合笔者对辽宁阜新等矿业城市的调查研究,对矿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如何发展“精细农业”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我国矿业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分析

我国矿业资源型城市大多数是建国以后建立的,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城市经济发展受计划经济影响很大。我国矿业城市大多数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因而计划经济的色彩极为浓厚。我国有名的资源型城市,基本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从规划、建设、投产到销售都是国家一统到底。因此计划经济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和渗透远远超过综合型城市。计划经济体制下,矿产枯竭了,国家会统一安排部署,成建制的迁移,国家会安排建设项目,以使矿业城市继续发展。

正因为国家统一计划安排,我国的矿业城市发展积累了许多问题。在工业化初期,我国矿业城市与农业一样,承担起社会经济建设原始积累的任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仅以大庆为例:截至到2000年,累计上缴国家利税3165亿元,此外,国家还拿走了原油差价4000多亿元。由此可见,我国资源型城市从产生到发展都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正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目前除了乡镇以下的一些小煤窑,县级以上的煤矿,都归国家所有。

第二,经济结构不合理。首先,由于计划经济,完全靠国家指令,因此矿业城市的发展,基本上等于采掘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单一,初级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以辽宁阜新为例,在煤炭发展鼎盛时期,采矿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4%;其他大多是围绕矿业服务的产业。其次,经济结构低效化。建国以来,我国资源产品和加工产品之间实行价格剪刀差,造成矿业城市比较利益下降、利益流失,在计划价格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国家首先放开了加工产品的价格,而煤炭、电力、化肥等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由国家计划控制。价格体系扭曲和价格改革的不同步,不仅维持了原来的剪刀差,还导致了加工产品按市场形成的高价值向工矿城市返销的局面。

第三,矿业城市不是以市为主,而是以矿为中心,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城市并没有发挥聚集辐射扩散的功能。相反,城市只是为矿业的发展服务。因此,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一旦资源枯竭,则城市衰退在所难免。目前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衰退的原因皆缘于此。矿业衰退了,而城市功能却不能衰退,这就是我国矿业城市的两难境地。

传统产业链向前延伸而形成的“精细农业模式”是矿业资源型城市的出路之一

二、发展“精细农业”是矿业资源型城市的出路之一

选择“精细农业模式”作为矿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方式是由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因素决定的:

第一,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提出了发展“精细农业”的要求。

由于我国农业和欧美农业的差距巨大,在短期内,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棋表现如下:首先,出口下降,以玉米为例,今年3月份国内市场平均价格为1.44元/公斤;而美国芝加哥的期货市场平均价格折合人民币仅为0.72元/公斤。即使考虑运费,中美粮食差价仍然悬殊。其次,在较短时间内会导致农民收入降低。再次,短时间内不利于粮食调控。

要改变这一现象,迎接挑战。一方面,改变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农村改革后,我国农业主要的经营方式以农户为主体和经营单位,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比较低,技术水平也较落后,竞争能力比较弱。随着全球农业新技术的蓬勃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科技成果例如: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形成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农业科技革命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东北农业科技进步和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使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成为可能;精细农业成为未来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所谓精细农业就是指将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技术、通讯及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科技与地理学、农

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结合,实现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对农业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检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状况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和生态分析,通过诊断和决策,制定实施计划,并在GPS和GIS集成系统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的信息化现代农业。”

“精细农业”技术的实质是用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定量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肥力、含水量、苗情、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作”。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中,GPS的定位应用以及GIS的应用开发是实施“精细农业”实践的关键技术之一,即利用GPS定位引导定量获取农田内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的差异性信息,在GIS中利用各种空间分析方法生成差异性信息分布图,通过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制定经济、合理的生产决策方案,生成作物管理处方图,指导农田定位作业。

第二,矿业资源型城市为发展“精细农业”创造了条件

精细农业的生产过程科技含量很高,生产的面积很大;这些要求也导致发展“精细农业”有三大瓶颈:第一,发展“精细农业”,需要大面积的耕地,否则,相关的高技术生产工具将无用武之地。第二,发展“精细农业”需要使用高技术工具,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第三,发展“精细农业”需要建立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

矿业资源型城市的一些矿区在完成矿产采掘后,遗留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就为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供了最关键的资源——面积较大的土地,打破了第一个瓶颈。因此,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开发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发展高效的绿色农业和种植业,如果发展前景看好的话,还可以租赁附近农田,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矿业资源型城市的主要从业人员为产业工人,其受教育程度、组织性、纪律性均高于普通农村劳动力。这就为发展“精细农业”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者,打破了第一个瓶颈。

矿业资源型城市旧有完备的工业化体系,为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破了第二个瓶颈。

三、矿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发展“精细农业”策略分析

“精细农业”的技术应用不可避免的对劳动工具和劳动者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高技术精细农业,就要完成现有资源的整合,实现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和相关设计工作的调整。在具体的工作中,应采取如下策略:

第一,确定总体策略,为发展矿业资源型城市“精细农业”确立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