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压缩弹簧需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热水瓶的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一桶污水把整个池塘都污染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用粉碎机可以把岩石打成粉末,说明岩石分子很小

2 .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3 . 关于如图的热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B.图乙中,做小炒肉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C.图丙中,暖气片中常用水作为介质,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

D.图丁中,抽去玻璃板,两个瓶子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 .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0℃的冰块内能为零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

5 . 如图所示,在索契冬奥会上,运动员脚踩滑雪板收起雪杖后从高处加速滑下的过程中,运动员的()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6 . 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

7 . 2013年4月,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累计观测到超过40万个正电子,进一步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

8 . 将A、B、C、D四个小通草球(一种密度较小且容易带电的物体)两两悬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

A.带与A球相同的电荷 B.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C.带与C球相同的电荷 D.不带电

二、多选题

9 . 下面是我在“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热量上是等效的

B.在远处闻到酒的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C.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但是温度一定升高

10 . 如图所示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只受重力

B.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利用了磁体受地磁场的作用

C.紫砂壶属于连通器

D.编钟发声时不会振动

三、填空题

11 .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_____,表达式为______,一个质量是30kg的物体所受重力是_____ N.一只熊猫的体重是490N,它的质量是______ .(g取10N/kg)

12 . 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原子中心的_________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带_____(选填:“正”或“负”)电的__________绕核运动。

13 . 把40mL的酒精与40mL的水混合后,其总体积___(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80mL,这个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电( 填正负),在摩擦的过程中,玻璃棒___电子(填

“得到”或“失去”)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___态.

14 . 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15 . “玉兔号”月球车是利用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向地球发回所获得的信息,月球与地球相距 3.84×108m,“玉兔号”发出的信号需________ s到达地球.“玉兔号”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作用是将

________ 能转化为电能.

16 . 初夏的清晨,当你漫步在长满荷叶的湖边,常常能看到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微风过后传来的缕缕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露珠”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闻到“缕缕清香”是由于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7 . 在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确保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在一空集气瓶的上面,倒扣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两个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片隔开.抽去玻璃片后,看到空集气瓶中慢慢有红棕色气体进入.用该实验验证“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你认为可行吗?答_____ (填可行,不可行),因为出现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也可能是二氧化氮气体的_____大于空气.

五、简答题

18 . 2016年9月,由我国自主设计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我省平塘县成功建成,如图所示,这一堪称超级“天眼”的建成,为人类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增添了又一“利器”,若你是这个“天

眼”的操控者,你最想通过它去发现宇宙中的什么奥秘?(写出两条即可)

19 . 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当你在教室上课时,手边只有一把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请你根据以上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知识点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3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5、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肉眼无法直接看到,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用油膜法可测量分子直径。 36、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例如:花香四溢,盐溶于水,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等,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7、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8、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9、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都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固体难以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40、引力和斥力 当两个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大于引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小于引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以上时,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4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动;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42、宏观世界(宇宙)的尺度(由小到大顺序): 43、微观世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顺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到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 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 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 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注意: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 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XX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XX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 的。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或 。 3、物体的重力为G,则物体受到液体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浸在液体中时所称得的物体的拉力F,即F浮= 。 4、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公式为 。 5、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 有关,跟液体的 有关,跟物体浸没液体中的 无关。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 。 2.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 3.公式:F浮 = = = 。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 。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状态F浮与G物V排与V物对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 上浮F浮>G物V排=V物ρ物<ρ液 下沉F浮<G物 ρ物>ρ液 悬浮F浮=G物 ρ物=ρ液 漂浮F浮=G物V排<V物ρ物<ρ液 1、物体的浮沉条件:1、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1)当F浮 G物(ρ液 ρ物)时,物体上浮; (2)当F浮 G物(ρ液 ρ物)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悬浮);(3)当F浮 G物(ρ液 ρ物)时,物体下沉。 2、轮船: 1)轮船是采用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分子 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 三、分子模型的内容(特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固体分子:樟脑变小 证据:分子运动液体分子:水蒸发 气体分子:闻到香味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证据: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四、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 固小大有体积,有形状 液大小有体积,无形状 气很大很小物体积,无形状 知识点二静电现象 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二、摩擦起电 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绝缘体:导电性差的物体; 3、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 4、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5、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三、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原子构成 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可再分)的; 2、原子构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电子带的负电荷;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五、摩擦起电的本质 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知识点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提出者:卢瑟福观点: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告诉运动; 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 三、原子核的结构 观点: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四、带电性 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 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知识点四宇宙探秘 一、两种学说 1、地心说-托勒玫 2、日心说-哥白尼 二、星空世界 1、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 2、千亿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 3、一千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节测试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修补被扎破的自行车内胎时,修车师傅通常用一把周身是刺的锉将内胎扎破处的外表面锉毛,再把要补上去的橡胶补丁贴在内胎上的一面也锉毛,然后再将锉毛的两个表面涂上胶水,待胶水晾一会儿之后,对准、压紧……. 对于下列锉毛橡胶表面的主要目的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A. 使补胎处的橡胶更膨松,以增强补胎处橡胶的弹性 B. 增大内胎和橡胶补丁接触的表面积,以充分发挥胶水的黏合作用 C. 增大内胎与橡胶补丁之间的摩擦,防止错位 D. 防止因补胎处太厚而导致内胎对外胎的压强不均匀,避免外胎爆胎 2.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毛皮() A. 失去一些电子 B. 得到一些电子 C. 失去一些质子 D. 得到一些质子 3.下列现象和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 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 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变短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5.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可以有空隙,也可以没有空隙 B. 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7.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B.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练习试题

第七章力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车内装满沙子,小明用绳拉车将沙子运到前方,此时人也受到向后下方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手B.车C.绳D.沙子 2.《流浪地球》电影中描述到了木星。木星质量比地球大得多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F1,地球对木星的引力大小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为() 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图中的各种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 A.图 a 和 b B.图 a 和 c C.图 a 和 d D.图 b 和 d 4.如图所示,小明分别在A、B、C 三处用力垂直推门,感受到在A 点用力最容易把门推开。这个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单位 5.体育课上,小李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他用力将足球踢出去,如图所示为该足球在空中受力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其中正确的是() A.B.C.D. 6.测一个约6N的力,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是 A.量程10N,分度值0.2N B.量程5N,分度值0.1N C.量程15N,分度值0.5N D.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7.为了探究弹簧受到的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某同学选了A、B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用A弹簧制作弹簧秤,其受到的拉力大小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F=3x B.用A弹簧制作的弹簧秤,伸长量为18厘米时,受到拉力为6牛 C.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B D.若要制作一个量程较大的弹簧秤,应该选择弹簧B 8.图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检测卷(含答案)

第十章检测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2.某些鱼的浮沉靠鳔的膨缩来实现。原来静止在水中的鱼() A.鳔膨胀时浮力小于重力会下沉B.鳔膨胀时浮力大于重力会上浮 C.鳔收缩时浮力等于重力仍悬浮D.鳔收缩时浮力大于重力会悬浮 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所受的浮力变大 B.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是因为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有压力差 C.阿基米德原理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D.鸡蛋放入清水中沉在杯子底部是因为鸡蛋在清水中不受浮力 4.如图,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盛有不同液体,现将同一物块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处于静止时,两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小 B.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C.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D.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小 5.边长为4cm、密度为2.0×103kg/m3的立方体橡皮泥块,放在足够多的水中,沉入水底;当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时,便能漂浮在水面上。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g=10N/kg)() A.橡皮泥块的质量是12.8g B.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28N C.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0.64N D.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28×10-4m3 6.密度为0.8×103kg/m3的实心木块,轻放于足够深的水中,木块静止后,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木块体积之比为() A.4∶5 B.4∶1 C.1∶4 D.1∶1 7.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水艇在水中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B.气象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1 认识分子 01 知识管理 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原 子: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把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叫做__原子__. 2.分子 定 义:分子是保持物质__化学性质__不变的最小微粒,物体大部分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大小: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10__- 10__m(0.1 nm),分子的质量也很小,一般物体中分子的数目非常多. 分子直径的测量:测量分子的直径,一般采用的是油膜法,也就是在水面上滴几滴油,并测量出其体积V ;然后让油分子在水面上以单个分子层平铺开,并测量出油膜的总面积S ,由公式d =V S 便可以计算出油膜的厚度,也就是油分子的直径. 注 意:(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最小”的含义是指分子的特性——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并不是指体积、空间、数目等方面的“最小”;(2)分子是微观的粒子,肉眼是不能直接看到的. 02 基础题 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并把这种物质粒子叫做(C) A .微粒 B .分子 C .原子 D .电子 2.大多数分子的数量级为(D) A .10-7 m B .10-8 m C .10-9 m D .10- 10 m 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不可再分割 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C .小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大的物体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D .无生命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有生命的物体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4.物质是由__分子__组成的,这一理论最早在1811年由意大利物理学家__阿伏加德罗 __提出;分子的直径很小,其尺度的数量级为__10- 10__m ,合__0.1__nm. 03 中档题 5.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且能在盒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分子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 .我们已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这种分子 C .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推动下进行的 D .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混合物 6.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最早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的科学家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 B .大部分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但有些特别大的物体或一些特别小的物体,如纳米材料就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C .分子虽然很小,但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是能看见的 D .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完整版)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注:人眼分辨、看清物体的大小大于等于0.1mm 一、走进分子世界 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 3、物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 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一: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解释:混合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了 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 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二氧化碳呈棕红色) 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硫酸铜呈蓝色) 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

Ps:扩散现象 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 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 滴红墨水 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 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证据一: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停运动中,为何物体不是散沙?而有一定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把分子吸住了,使它不能到处乱跑。 证据二:两块表面洁净的铅块,用力挤在一起,能互相吸引,甚至下面挂较重物体也不会掉下来。 证据三:分子间既然有引力,为何分子不吸引到一块儿去,而是要保持一定空隙?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斥力 证据三: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气体虽容易被压缩,但也不能无止尽压缩,说明分子之间距离太近,会互相排斥,存在斥力 Ps:①分子间距离变大的过程中,排斥力、吸引力都变小,但排斥力变小得快,所以吸引 ②分子间距离变小的过程中,排斥力、吸引力都变大,但排斥力变大得快,所以排斥 设作用力相同时的距离为R0 当rR0时,吸引 且吸引力大的不易断 4、固液气 固体液体气体 分子间距离小中大 分子间作用力大中吓跑 运动是否固定固定某些范围内运动不固定 形状是否固定固定不固定不固定 体积是否固定固定固定不固定 5、单质分子和化合物 ①单质分子: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初二下册物理第七章全章知识点

初二下册物理第七章全章知识点 【篇一:初二下册物理第七章全章知识点】 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 而独立存在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状态变化指: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4.力的示意图:作力的示意图时,要对物体先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遵循一定的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 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 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 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未说明时 g=10n/kg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 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篇二:初二下册物理第七章全章知识点】 文章 来源 课件 w w w.5y k j.co m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 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 n 。托起两个鸡蛋 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 2、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 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 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 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3、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 的作用效果。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 叫力的示意图。 练习:画出放在桌面上的重力为20n的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力时,另一 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 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它们每个物 体都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第二节弹力 1、直尺、弹簧等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 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如橡皮泥、面团等物体,在 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 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 相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与物体的材料 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 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所测力不 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2)要检查指针是 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 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 摩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 产生过大的摩擦;(5)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在静止或匀速直线拉到中示数稳定后读数。 练习:读出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浮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 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 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7 N B.4 N C.3 N D.1 N 2.关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 ?排开液体的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 .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3.关于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相同 B .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吃水深度变大 C.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 D .潜水艇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 4. 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 g的水,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N/kg)( ) A .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 N B .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C.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 g 3 D .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 cm3 5. 甲、乙两实心球静止在液体中,如图所示: (1) 若甲、乙体积相同,甲、乙所受浮力大小是( ) A . F甲〉F乙 B . F甲V F乙C. F甲=F乙D .无法判断 (2) 若甲、乙质量相同,甲、乙所受浮力大小是( ) A . F甲〉F乙 B . F甲V F乙C. F甲=F乙D .无法判断 6 .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个盛水的烧杯,一个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金属块且金属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现 将金属块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刚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烧杯底部的压强逐渐减小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 C.金属块所受浮力逐渐减小 D.台秤的示数逐渐增大 7 .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合计10 分钟,显示器上分别显示全过程深度曲线和速度图象如 图所示,下列对潜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1?3分钟,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B. 在1?3分钟,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大 C. 在4?6分钟,都是处于水下静止状态 D. 在6?8分钟,都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8.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当把物体 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5 N B.7 N C.14 N D.12 N 9.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浮沉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 A .下沉,变小 B .下沉,变大C. 上浮,变小D .悬浮,不变 10?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C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结果A球漂浮,B球悬浮,C

从粒子到宇宙章节习题

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 认识分子 1. 高山流水,动物植物,天上地下,这万千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古希腊的哲学家德 漠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叫原子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认为这种很小的微粒是 分割的(填“可”或“不可”)。 2.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在《经》第六十二条说:“端,体之无序(厚)而最前者也。”很明显, 在墨家看来,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原始的体积最小(“无厚”)的微粒(“最前者”),并 且端没有内部间隙(“无间”),因而是不可分割的。把糖分割,开始的分割的糖会保持 甜的味道,但是不断地分割下去,糖的微粒会越来越小,直到把糖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是糖了,因此保持糖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糖的“ ”。 3.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自然界中存在的能保持物质 不变的最 小微粒叫做 。 4. 物质一般是由 构成的,但也有物质是直接由 构成的。 5. 分子很小,现有直径为10-10 m 的某分子,要将 个这种分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才能达到一页纸的厚度()。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原子结构的发现 19世纪发现了比分子更小的粒子——原子后,就原子内部的结构问题 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1895年电子的发现,揭开了原子结构的面 纱,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本身是中性,说明其中一 定还有带正电的“东西”存在。据此,科学家们 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提出了许多模 型,其中较为典型的是1898年汤姆逊提出的结构模型:如图5-2所示,原子像个实心的球 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风,电子像西瓜籽那样嵌在其中。 为了检验汤姆逊的猜想,卢瑟福建议盖革和马斯登做一个α 粒子的散射实验:用放射性元素辐射出的高速α粒子去轰击金 箔,观察α粒子的偏转情况。因α粒子质量很大,为电子的七 千多倍,又是高速飞行,如果汤姆逊模型成立,大多数α粒子 图5-1 图5-2 图5-3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 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 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 。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 G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V排/V)·ρ液= 2 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G 不同:悬浮ρ 液=ρ 物 ;V 排 =V 物 漂浮ρ 液>ρ 物 ;V 排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压缩弹簧需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热水瓶的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一桶污水把整个池塘都污染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用粉碎机可以把岩石打成粉末,说明岩石分子很小 2 .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3 . 关于如图的热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B.图乙中,做小炒肉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C.图丙中,暖气片中常用水作为介质,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 D.图丁中,抽去玻璃板,两个瓶子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 .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0℃的冰块内能为零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 5 . 如图所示,在索契冬奥会上,运动员脚踩滑雪板收起雪杖后从高处加速滑下的过程中,运动员的()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6 . 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 7 . 2013年4月,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累计观测到超过40万个正电子,进一步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 8 . 将A、B、C、D四个小通草球(一种密度较小且容易带电的物体)两两悬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 一、选择题 1. (2018·衡阳)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2. ( 2018·山西)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现象表明 (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 ( 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B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嗅气味鉴别物质 4.( 2018·广州)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O”表示氢气分子,如图所示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 5. ( 2018·镇江)下列不带电的是( ) A.原子核B质子 C.中子 D.电子 6. (2018·随州)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 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 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7. ( 2018·泰州)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固体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 C.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 物理单元检测(一) 姓名班级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磁铁吸引小铁钉时,只有铁钉受 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 图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 力的作用 D.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2.如图1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 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 力是( ) A.秒表的重力 B.秒表和测 力计的总重力 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秒 表的拉力 3. 用手指往下压塑料尺,可以观察到尺发生弯 曲.对于此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一)第2页(共4页)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一)第3页(共4页) A .手指对尺产生的弹力作用在尺上 B .尺为了恢复原状而产生弹力,其方向向下 C .手指对尺产生的弹力是由于手指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手指对尺的弹力与尺对手指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下列事例中,如图2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5.人在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 ) A.四肢向前运动产生的力 B.人対水的作用力 C. 水 对 人 的 作 用 力 D.上面各力的共同作用 6.如图3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B.用力A.检查相框 C.往墙上 D.往前图

3 7.下列哪个物体的重力可能是30N() A.一个中学生 B.一辆汽车 C. 一支铅笔 D.一个装满书本的书包 8.如图4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图 A.运动 员对 弓 弦的 拉力 B.汽车 对地 面 的压力 C.斧头 对 木 柴的 力 D.下落 小 球 受 到的 重 力 A B 图 4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一)第4页(共4页)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测试题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 ) A .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 .空气容易被压缩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 D .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 2.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 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 的是 ( ) A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 .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如图3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 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4.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正确的是 ( ) A .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 B .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 .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 .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5.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6.如图6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 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 A.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大曲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8.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 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 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整杯水都变成茶水 9.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周围有电子绕核运动,由 图9的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信息可知 ( ) A .质子、电子所带的电荷不等 B .所有原子的中子数都与质子数相等 C .中性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D .所有原子都由电子、质子、中子组成 10.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 .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图 3 图 6 图9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案[人教版]

第十章压强 一、压强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一头削尖的铅笔、酒瓶、海绵、橡皮泥、沙盘、细沙、体重计、方格纸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改变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 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 (2) 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 (3) 通过简单估算处理,使学生体会、学习估算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 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 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认识压力 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回答: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 演示小实验: 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 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 的概念。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压力是垂直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二、压强的引带领学生做图10-1-3的小实验,让学生描述手学生回答:摁住笔尖的手指比

入 1.探究主题的引入 指的感觉。 较疼。 教师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 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予引 导,逐步逼近主题。 2.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 将酒瓶放在一块厚海绵上,要求学生观察海绵的变化,并简单回答产生变化的原因。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回答: 海绵被压得凹下去了。这是酒瓶给它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边做实验边提问: (1)改变酒瓶的质量,海绵有变化吗?怎么变? (往瓶中加沙) (2)质量一定的酒瓶,改变它的放置方式会有什么 现象?说明了什么(原来竖放的酒瓶横放。横放时稍 微转动一下,观察海绵的变化;再把瓶子口朝下竖放)? (3)除了海绵,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显现压力的作用 效果? 学生猜测: (1)改变酒瓶质量,作用效果会 发生变化; (2)改变酒瓶的放置方式,海绵 形变可能会变; (3)用沙盘或者橡皮泥也能达到目的。而且在拿走瓶子后,橡皮 泥和沙盘还能保留作用效果。 指导各小组选择合适的材料,自行探究上述问 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形变显示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