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小故事三篇阅读
有趣中国历史小故事短篇_历史的简短故事
有趣中国历史⼩故事短篇_历史的简短故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风云⼈物层出不穷。
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量⽿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有趣中国历史⼩故事短篇,供⼤家参考。
中国历史⼩故事1屈原沉江楚国⾃从被秦国打败以后,⼀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想重新和齐国联合。
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订⽴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怕出危险。
他就跟⼤⾂们商量。
⼤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次了。
⼤王⼀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公⼦⼦兰却⼀股劲⼉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结果死了好多⼈,⼜丢了⼟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马截断了后路。
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
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拿⼟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地。
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
公⼦⼦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年多,吃尽苦头。
他冒险逃出咸阳,⼜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
他连⽓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很不平。
特别是⼤夫屈原,更是⽓愤。
他劝楚顷襄王搜罗⼈才,远离⼩⼈,⿎励将⼠,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兰和靳尚等⼈的仇视。
他们天天在顷襄王⾯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跟⼈家说:⼤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
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哪⼉能不亡国呢?⼤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顷襄王听了⼤怒,把屈原⾰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中国历史文化小故事通用5篇
中国历史文化小故事通用5篇历史小故事篇一章台柳: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
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
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
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
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历史小故事篇二从字面来看,这条成语的意思很好理解:然后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
从而引申出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盖的意思。
掩耳盗铃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记载的一则寓言,然后原文是这样描述的:“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很形象地描述了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但钟太大了,背不动。
于是他就用锤去把钟打碎,这时钟发出了巨大的响声。
这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和他来抢夺这只钟,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
害怕别人听见,很正常;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这就太荒谬了。
从故事的出处来看,掩耳盗铃其实最早的意思是掩耳盗钟。
然后至于钟最后为何演变成铃,笔者也有所不知了,我们大家可以发挥想象,揣测一下。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看着非常可笑,但是我们在笑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自己身上是否也发生过同样的故事呢?如果做错事自己假装不知道,自己欺骗自己,岂不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了呢。
如果我们希望成为生活中的智者,不妨经常读读这个故事。
历史小故事篇三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l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
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5篇
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5篇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5篇历史故事有助于教育引导。
通过叙述历史中的正面和负面案例,我们可以向年轻一代传递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教育他们正确看待历史、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挑战。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篇1)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并以“关中王”自居。
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预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
妹夫樊哙劝他留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
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熟悉到了问题的严峻性。
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战胜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争夺做天下王的资格。
等到了函谷关,见刘邦不但已经平定了关中,而且还派兵把守函谷关,不由得大怒,马上命令英布领兵攻下了函谷关,然后领兵四十万直奔咸阳,驻扎在了戏下(现在的陕西临潼东北的戏水西岸)。
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对刘邦很不满,为了得到更大的官职,他暗地里派人向项羽挑拨说、“沛公刘邦想在关中做王,然后让子婴做宰相,自己将秦的财物都纳入私囊。
”项羽听了不禁火冒三丈,范曾也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
项羽就下令预备,要在其次天攻击。
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行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
最终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攻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抓紧走,以免被杀。
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
慌张之下,刘邦连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抓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于是,刘邦设盛宴款待项伯,还和他商定为亲家。
他对项伯说、“我自从入关之后,没有敢占有丝毫财物,将吏民进行登记造册,把府库封存起来,就是等着将军来的。
有意义的中国历史小故事_短篇历史小故事
有意义的中国历史⼩故事_短篇历史⼩故事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精深,对于后世影响深远,可以说历史⽂化就是中华⼉⼥的根。
下⾯给⼤家带来关于有意义的中国历史⼩故事,供⼤家参考。
中国历史⼩故事1颜真卿刚强不屈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从强盛转向衰落。
各地节度使乘机割据地盘,扩⼤兵⼒,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
唐代宗死后,他的⼉⼦李适(⾳kuò)即位,就是唐德宗。
唐德宗想改变藩镇专权的局⾯,结果引起了藩镇叛乱。
唐德宗派兵讨伐的结果,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蔓延开来了。
公元782年,有五个藩镇叛乱,其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
他⾃称天下都元帅,向唐境进攻。
五镇叛乱,使朝廷⼤为震惊。
唐德宗找宰相卢杞商量,卢杞说:“不要紧。
只要派⼀位德⾼望重的⼤⾂去劝导他们,⽤不到动⼀⼑⼀枪,就能把叛乱平息下来。
”唐德宗问卢杞说:“你看派谁去合适?”卢杞推荐年⽼的太⼦太师颜真卿,唐德宗马上同意。
颜真卿是当时⼀个很有威望的⽼⾂。
安史之乱前,他担任平原太守。
安禄⼭发动叛乱后,河北各郡⼤都被叛军占领,只有平原城因为颜真卿坚决抵抗,没有陷落。
后来,他的堂兄颜杲卿在藁城起兵,河北⼗七郡响应,⼤家公推颜真卿做盟主。
在抗击安史叛军中,⽴了⼤功。
唐代宗的时候,他被封为鲁郡公。
所以,⼈们⼜称他颜鲁公。
颜真卿⼜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他写的字雄浑刚健,挺拔有⼒,表现了他的刚强性格。
后来,⼈们把他的字体称为“颜体”。
颜真卿为⼈正直,常常被奸⼈诬陷排挤,只是因为他的威望⾼,⼀些奸⼈不得不表⾯上尊重他。
宰相卢杞是个⼼狠⼿辣的⼈。
他忌恨颜真卿,平时没法下⼿,这⼀回,趁藩镇叛乱的机会,派颜真卿去做劝导⼯作,是成⼼陷害他。
这时候,颜真卿已经是七⼗开外的⽼⼈了。
许多⽂武官员听说朝廷派他到叛镇那⾥去,都为他的安全担⼼。
但是,颜真卿却不在乎,带了⼏个随从就到淮西去了。
李希烈听到颜真卿来了,想给他⼀个下马威。
在见⾯的时候,叫他的部将和养⼦⼀千多⼈都聚集在厅堂内外。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历史故事在文化传承、思索启发、人文素养培育、借鉴指导和爱好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精选篇1)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
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很多劳工趁机脱逃。
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
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全部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命去吧!我从今也逃亡去了。
”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情愿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连续赶路。
月色苍茫,小径曲折。
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突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
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
”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
”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
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立刻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
白蛇化作一股青气漂浮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
”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
”刘邦贵为大于,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
传奇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
此是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连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
其次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
”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
中国历史人物有趣故事【三篇】
【导语】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部分,⽽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
下⾯是⽆忧考为⼤家分享的中国历史⼈物有趣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渐离故事】 荆轲刺秦王,失败⾝死。
没有⼀个⼈能懂荆轲,也没有⼀个⼈敢为荆轲复仇。
就连当初任⽤荆轲的太⼦丹,最后也被⾃⼰的⽗亲处死献于秦。
历只有⼀⼈,记得荆轲,懂得荆轲,敢以⾃⼰的微薄之⼒,不顾性命为荆轲复仇,那就是⾼渐离。
⾼渐离这个名字到了今⽇,为⼈所熟知更多的因为热门⼿游《王者荣耀》有这样⼀个英雄。
⼤家只知道⾼渐离是个弹着琴的法师,输出还不错,却不知道历的⾼渐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说实话,挺遗憾的。
⾼渐离是战国时期燕国⼈,是位琴师同时也是位刺客。
不过⾼渐离这个刺客⽐较特殊,因为在史记中刺杀秦王的刺客中,只有⾼渐离这⼀例,不为权势也不为权贵驱使,仅仅是为了给好友荆轲复仇⽽⾏刺。
⾼渐离敢于舍弃性命复仇,就可以得知与荆轲感情有多深厚了。
⽤咱们今天的话来说,颇有些“好基友,⼀⽣⼀起⾛”的意思。
荆轲刚到燕地之时,结交了善于击筑(古代弦乐器,颈细肩园,中空,⼗三弦)的⾼渐离。
两⼈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知⼰。
据说荆轲嗜好喝酒,有⼀天与⾼渐离连同狗屠在燕市喝酒。
酒⾄酣处,⾼渐离击筑,⽽荆轲也站起来⾼歌和之。
两⼈相视⼀笑,快乐⽆⽐,⼀会⼉⼜相对哭泣流泪,旁若⽆⼈。
他们⼀定是知⼰,知道对⽅的喜悦,也知道对⽅的伤⼼,才能在情感上有共鸣。
秦统⼀六国的脚步加快,燕已经⽆法抗衡,最终太⼦丹找到了荆轲,请求他前往刺杀秦王。
荆轲既然是太⼦宾客,受太⼦恩惠,没有不答应的。
当荆轲前往刺秦之时,太⼦丹并知道此事的宾客都来到易⽔边相送。
⾼渐离也来了,他击筑为荆轲送⾏,荆轲再次⾼声以和。
也许知道这是最后⼀次了,荆轲的歌声直⼊⼈⼼,悲壮⽆⽐。
在座的⼠⼦都相顾垂泪,后⼜上前⼀步⾼唱道:“风萧萧兮,易⽔寒,壮⼠⼀去兮,不复还。
探虎⽳兮,⼊蛟宫,仰天呼⽓兮,成⽩虹。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阅读五篇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阅读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阅读 当曹操和袁绍在北⽅激烈争夺的时候,南⽅有⼀⽀割据势⼒逐渐壮⼤起来,这就是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的孙策、孙权兄弟。
孙策的⽗亲是长沙太守孙坚,原是袁术的部下。
孙坚死后,孙策带兵投靠袁术。
袁术看他少年英俊,很喜欢他,对别⼈说:要是我能有像孙郎那样的⼉⼦,我死了也安⼼。
话虽这样说,袁术可并不重⽤孙策。
孙策曾经想当⼀个郡太守,袁术没让他做。
孙策的舅⽗吴景在江东丹阳(今安徽宣城)当太守,被扬州刺史刘繇(⾳yóu)逼⾛。
孙策向袁术要求让他到江东去帮舅⽗打刘繇。
袁术跟刘繇也有⽭盾,才拨了⼀千⼈马给孙策。
孙策向南进兵。
⼀路上,有许多⼈投奔他。
到了历阳(今安徽和县)兵⼒扩充到五六千⼈。
孙策有个从⼩就很亲密的朋友周瑜,也带了⼈马来会合,孙策的⼒量就壮⼤了。
孙策作战骁勇,再加上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得到百姓的⽀持。
因此,很快就渡过了江,不但打败了刘繇的⼈马,夺回丹阳,还攻下了吴郡和会稽郡。
这样,江东六个郡的⼤⽚⼟地,都被孙策占领了。
孙策占据了江东,还雄⼼勃勃地想向北发展。
他趁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时候,准备偷袭许都,把汉献帝抓在⾃⼰⼿⾥。
正在调兵遣将,准备粮草的时候,想不到出了⼀件意外的事。
原来,孙策攻下吴郡的时候,杀了那⾥的太守许贡。
许贡⼿下的门客跟孙策结下了仇。
有⼀次,趁孙策上⼭打猎的时候,他们埋伏在树林⾥,放了⼀⽀暗箭,射中了孙策的⾯颊。
孙策受了重伤,请医⽣治疗也没有⽤,病势越来越重。
孙策⾃⼰知道不⾏了,就把部下张昭等找来嘱咐,说:现在我们这⾥已经有了⼈马地盘,可以跟⼈家较量⼀番,希望你们好好辅助我弟弟。
孙权那时才⼗九岁。
他年纪虽然轻,但是平时喜欢结交朋友,注重⼈才,在江东官员中,已经很有声誉。
孙策把印绶交给孙权,叫他佩带起来,说:咱们兄弟俩,要论上阵打仗的本领,你不如我;⾄于选拔⼈才,任⽤贤⼈,我⽐不上你。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5则】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5则】了解历史的作用:了解历史,能够让青年更加了解国家的文化传承、人文风情,以及各个阶段发生的事情对国家命运的扭转,历史的重要功能还有一个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故事(一)晋文公退避三舍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
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
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
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
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
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
”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
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
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
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
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
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
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
小学四年级历史小故事(3篇)
小学四年级历史小故事(3篇)故事1: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背景在古代,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建立了一条重要的贸易航线,被称为“丝绸之路”。
它通过陆路和海路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故事内容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___的勇敢商人。
他听说那里有许多稀有且珍贵的商品,于是决定出发寻找商机。
他带着一批货物和一些勇敢的商人们,一路上克服了荒漠、高山和海洋的艰难险阻,最终到达了西方国家。
在西方国家,___展示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引起了西方国家人们的浓厚兴趣。
西方国家的人们对中国的商品非常着迷,纷纷前来购买。
___和他的商人们通过交易赚取了丰富的财富,同时也带回了西方国家的稀有商品。
___和他的商人们顺利返回中国,他们的故事传遍了中西方。
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就这样在历史中流传开来。
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商品和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机遇和财富。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友谊和发展。
故事2:中华民族的龙文化背景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龙一直被视为神圣、神话的象征。
龙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权威、力量和幸福。
故事内容相传在古代,中国的帝王都是以龙为象征。
传说中,中国的第一个帝王___是一位龙变的,他把自己的身体分成了九条龙分别住在不同地方,保护着中国的各个地区。
龙的形象在中国的建筑、绘画和文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古代的宫殿、庙宇中常常可以看到雕刻有龙形的石头和装饰品,如龙柱、龙船等。
中国的民间故事也充满了与龙有关的传说。
比如《白蛇传》中的白蛇最后化身成为了青竹和___,而她们的孩子就是著名的___。
启示龙文化反应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它告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要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故事3:采茶的传统艺术背景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就有采茶的传统。
中华古代历史故事大全(5篇)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分享的中华古代历史故事⼤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中华古代历史故事 战国末年,陈轸和张仪同时担任秦惠王⼿下的⼤⾂。
张仪⾮常嫉妒陈轸的才能,想要除掉陈轸,于是,他就在秦惠王⾯前说陈轸的坏话:“陈轸这个⼈经常出使楚国,这原本是为了发展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
可是现在,楚国对我们秦国并不友好,⽽对陈辁个⼈却异常友好,依我所见,这恰恰表明了陈轸这个⼈为楚国利益考虑得多,⽽为秦国利益考虑得少啊!我没有办法同如此不忠⼤王之⼈共事,恳清⼤王将他轰⾛。
如果他表⽰要到楚国去,还请⼤王把他杀掉。
” 听了张仪的这番话话,秦惠王将信将疑,于是就派⼈召來陈轸。
陈轸⼀到,秦惠王便问他是否有离开秦国⽽前往楚国的打算。
陈轸回答道:“如果⼤王不相信我⽽将我赶离秦国的话,我肯⼀定会去楚国。
何是,我这么做是为了表明,我并不是私下投靠了楚国。
现在,让我给⼤王讲⼀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楚国⼈娶了⼤⼩两个⽼婆,他的邻居有⼀个⼈⼗分好⾊,⼀天,他便调戏了这个楚国⼈的⼤⽼婆,结果,被这个⼤⽼婆骂得狗⾎淋头。
然后,这个⼈死不悔改,⼜去调戏那个楚国⼈的⼩⽼婆,结果那个⼩⽼婆仗着⾃⼰有⼏分姿⾊却反过来勾引他。
过了没多久,这两个⽼婆的丈夫就⽣病去世了。
这时候,便有⼈问那个调戏⼈妻的⼈,说:‘现在那个楚国⼈已经死掉了,你想要娶谁做⽼婆呢?是那个年长的寡妇?还是娶那个有⼏分姿⾊的⼩⽼婆?其他⼈原本以为这个⼈会说娶那个⼩⽼婆,岂料这个⼈却回答说:‘当然是娶那个年长的。
’问话的⼈不解地问:‘那个年龄⼤的寡妇不是曾经骂过你吗?⽽年少的⼜有⼏分姿⾊的不是曾经与你有过私情吗?你为什么要放弃那个年少的⽽娶那个年长的呢?’这个⼈说:‘如果作为⼀个局外⼈的话,我当然希望她能够来勾引我;但是如果是作为妻⼦的话,我当然希望她能够拒绝并责骂前来调戏她的⼈。
’” “如今楚王乃是贤明的君主,昭阳是贤明的楚相。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中国历史故事精选 魏征(公元580~643年)是唐朝初期的⼀位杰出的政治家,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名县东)⼈。
隋朝末年参加⽡岗军。
后来随同李密投奔唐朝,做辅佐太⼦的官。
那时候,他⼏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恨透了他。
⽞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派⼈找来魏征,沉着脸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拔是⾮?”在场⼤⾂都为魏征捏了⼀把汗。
只见魏征神⾊⾃如,不慌不忙地说:“可惜先太⼦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
”⼤⾂们听了更加紧张。
没想到李世民倒转怒为喜。
他器重魏征的正直,不但不处分他,还任命他做了谏议⼤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不久,他们⼿下的⼈惟恐受到株连,⼈⼈⾃危。
为安定⼈⼼,李世民宣布⼤赦:凡六⽉四⽇⽞武门之变前与故太⼦和齐王有关系的⼈⼀律⽆罪,如有⼈再告发,就要反坐,受到惩罚。
但⼈们还是不放⼼。
李世民派魏征到河北⼀带进⾏安抚,途中碰到州县官员押送两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魏征不避嫌疑,同副使商量后命令将他们释放了,李世民夸奖他做事能以国家为重。
有⼀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征兵。
有⼈建议,不满18岁的男⼦,只要个头⼤,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
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次,魏征还是不发。
唐太宗⼤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弄⼲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兽可捉了。
如果把那些⾝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由谁来承担呢?陛下的诏书上清楚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也应征,这岂不是说话不讲信⽤吗?”说得唐太宗哑⼝⽆⾔,好半天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议论国家⼤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啊!”他⽴即下诏,免征不到18岁的男⼦,并提升魏征担任太⼦太师的职务。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阅读【5篇】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阅读【5篇】【篇1】中国经典历史故事阅读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开始放纵享乐,从此少问国事。
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
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
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
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
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
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
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首都长安,史称“安史之乱”。
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
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
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
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
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
结果发生奉天之难。
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
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篇2】中国经典历史故事阅读成康之治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
祖国历史故事五篇文字_历史典故小故事
祖国历史故事五篇⽂字_历史典故⼩故事有趣的历史⼩故事,可以有效地提升⼩朋友对于历史的阅读兴趣,增加⼩朋友对于历史的认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祖国历史故事五篇⽂字,供⼤家参考。
祖国历史故事1隋唐之际征⾼丽从唐朝开始,来⾃东北⽅向的侵略,⽐起其它的少数民族的侵扰,就要致命得多。
在隋朝的时候,中华帝国东北部崛起了⼀个地区强国——⾼句丽。
⾼丽强迫⾃⼰周围的⼀些⼩国家⾂服⾃⼰,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霸主。
不但如此,⾼丽还插⼿中国的统⼀事业。
这⼀切,都成为后来隋炀帝和唐太宗、唐⾼宗屡次征伐⾼丽的原因。
隋炀帝征⾼丽和隋朝的灭亡⾼丽⼜称⾼句丽,在朝鲜半岛北部,开皇⼗⼋年(598年),⾼丽王元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追击。
隋⽂帝曾以⼤军出征⾼丽,终因孤军深⼊,⽆功⽽返。
⾄炀帝时⼜进⾏了三次亲征⾼丽的战争。
第⼀次出征是在⼤业七年(611年)⼆⽉,炀帝下诏为伐⾼丽做好准备。
⼋年春,四⽅兵众共⼀百⼀⼗三万三千⼈聚集涿郡,分左右各⼗⼆军,由宇⽂述等率领,经辽东进⼊⾼丽,⽽炀帝就亲往辽东督师。
⽔路⽅⾯,来护⼉率江淮⽔师,由⼭东渡海先⾏登陆,⾄平壤郊外,因遭⾼丽伏兵突袭,败退。
陆路⽅⾯,三⼗万隋军渡鸭绿⽔,⾼丽兵佯败退,⼤军追⾄平壤城下,被围击。
隋军⼤溃,仅⼆千七百⼈退还辽东。
⼤业九年(613年)春,隋军第⼆次出征⾼丽,炀帝亦亲⾄辽东前线督师。
战事互有胜负,杨⽞感趁隋军征⾼丽,乘机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反叛,并攻东都,炀帝⼤惊,急引军还。
⼤业⼗年(614年)春,炀帝⼜亲⾄涿郡,督师第三次出征⾼丽。
来护⼉率⽔军直趋平壤,⾼丽王元乞降。
由于连年战争,双⽅均损失惨重,加上隋朝内部发⽣农民起事,⼏遍全国,炀帝只得从辽东罢兵⽽归。
出征⾼丽耗时四年,所花之⼈⼒、物⼒极巨,代价极⼤,隋王朝的国⼒也从此转向衰落。
繁苛的征调使「天下死于役⽽实伤于财」,特别是⼭东、河北地区尤为严重。
因⼭东的东莱和河北的涿郡,是当时进攻⾼丽的军事基地,民众负担奇重,加上⼤业七年(611年)这⼀带⼜发⽣⽔灾,淹没三⼗余郡,因⽽民变⾸先在这⾥爆发。
中国简短历史故事大全
【导语】历史,或简称史,指对⼈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历史可提供今⼈理解过去,作为未来⾏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类精神⽂明的重要成果。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简短历史故事⼤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简短历史故事 明朝的时候,从⽇本过来的海盗不断从海上⼊侵我国的东南海疆,杀⼈放⽕,抢夺财物,甚⾄把⼤批男⼥抓⾛当奴⾪。
⼈们痛恨这些⽇本海盗,叫他们是“倭寇”。
明朝派了许多优秀将领到沿海平倭,戚继光是最杰出的⼀个。
戚继光17岁就继承⽗业,成为⼀个能⽂能武的青年将领,⽴志为保卫祖国献⾝。
刚到前线的时候,有⼀次他率军去迎击倭寇,有些⼠兵竟不敢迎敌,见倭寇来了,回头就跑。
戚继光⼤喝⼀声:“站住!”随后跳上⼀块⼤⽯头,连发三箭,射倒了三个倭寇头⽬,⼜带头冲上去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
从此,他的声威⼤振,倭寇都叫他“戚⽼虎”。
为了扭转被动局⾯,他重新组建了由矿⼯和贫苦农民组成的能征善战的新军,严格训练、严明军纪,⼈称戚家军。
戚家军连战连胜,把⼊侵浙江的倭寇消灭了。
戚继光⼜率军到了福建。
他决定先拔除倭寇在海上的据点横屿岛。
为了接近横屿岛,戚家军将⼠冒着巨⼤的危险,⾚膊匍匐前进在海滩上。
戚继光亲⾃擂响战⿎。
经过⼀场激烈的厮杀,盘踞在岛上的⼤批倭寇被歼灭。
戚家军⼜乘胜前进,把福建沿海的倭寇⼀⼀扫平。
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下,危害我国沿海达300年之久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了。
伟⼤的统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祖国⽴下了不朽功勋。
【篇⼆】中国简短历史故事 说到清朝名将,在雍正朝⼤放异彩的年羹尧绝对算⼀个,可惜他权势过⼤,遭到雍正的忌惮,最终落得个惨死的结局。
年羹尧祖上曾是明朝的六朝名⾂年富(严富),⽗亲年遐龄⼜被封为⼀等公,官⾄湖⼴巡抚,妹妹更是雍正皇帝宠爱⾮常的敦肃皇贵妃。
出⾝于官宦世家的年羹尧,英勇善战,为雍正⼿下最厉害的将领。
世⼈⼀说到年家,想到的不是年羹尧,就是年羹尧那个受尽恩宠的妹妹敦肃皇贵妃。
经典历史小故事大全【五篇】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分享的经典历史⼩故事⼤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历史⼩故事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的诸侯国被⼤国并吞了。
有的国家内部发⽣了变⾰,⼤权渐渐落在⼏个⼤夫⼿⾥。
这些⼤夫原来也是奴⾪主贵族,后来他们采⽤了封建的剥削⽅式,转变为地主阶级。
有的为了扩⼤⾃⼰的势⼒,还⽤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这样,他们的势⼒就越来越⼤了。
⼀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国君的权⼒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夫把持。
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
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
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
智家的⼤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地,对三家⼤夫赵襄⼦、魏桓⼦、韩康⼦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
为了使晋国强⼤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百⾥⼟地和户⼝来归给公家。
” 三家⼤夫都知道智伯瑶存⼼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地。
可是三家⼼不齐,韩康⼦⾸先把⼟地和⼀万家户⼝割让给智家;魏桓⼦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地、户⼝让了。
智伯瑶⼜向赵襄⼦要⼟地,赵襄⼦可不答应,说:“⼟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
” 智伯瑶⽓得⽕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马直奔赵家。
赵襄⼦⾃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智伯瑶率领的三家⼈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
赵襄⼦吩咐将⼠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
逢到三家兵⼠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马没法前进⼀步。
晋阳城凭着⼸箭死守了两年多。
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忽然想出了⼀个主意:晋⽔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在晋⽔旁边另外挖⼀条河,⼀直通到晋阳,⼜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
经典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短篇阅读
经典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短篇阅读民间历史故事是民族文化与道德观念也都表现其中。
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集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梦想的各种故事与传说,传达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经典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短篇,供大家参考。
经典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短篇分享1一鼓作气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的消息传到鲁国,鲁庄公气得直翻白眼。
他说:“我当初真不该不听施伯的话,把管仲放了。
什么射过小白,什么要亲手杀他才解恨。
他们原来把我当做木头人儿,捏[niē]在手里随便玩儿,随便欺负,根本就没把鲁国放在他们的眼里。
照这么下去,鲁国还保得住吗?”他就开始练兵,铸造兵器,打算报仇。
齐桓公听了,想先下手,就要打到鲁国去。
管仲拦着他说:“主公才即位,本国还没安定,列国还没交好,老百姓还不能安居乐业,怎么能在这会儿去打人家呐?”齐桓公可正为着刚即位,想露[lòu]一手,显得他比公子纠强,好叫大臣们服他。
要是依着管仲先把政治、军队、生产一件件都办好了,那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呐?公元前684 年,齐桓公就拜鲍叔牙为大将,带领大军,一直在鲁国的长勺[古地名;勺shào]打过去。
鲁庄公气了个半死,脸红脖子粗地对大臣们说:“齐国欺负咱们太过分了!施伯,你瞧咱们是非得拚一下子不可吧?”施伯说:“我推荐一个人,请他来带兵,准能对付齐国。
”鲁庄公急着问他:“谁呀?快去请他来!”施伯说:“这人姓曹名刿[guì],从小跟我交好,挺有能耐,文的武的全行。
要是咱们真心去请他,他也许肯出来。
”鲁庄公马上派施伯去请曹刿。
施伯见了曹刿,把本国被人欺负的事说明白了,一定要他出来给本国出点力气。
曹刿是个平民,家里又穷,笑着说:“怎么?你们做大官、吃大鱼大肉的,还要跟我们吃野菜的小百姓商量大事吗?”施伯陪着笑说:“好兄弟,别这么说了。
国家要紧,全国人的性命要紧!”他一死儿地央告,怎么也得请曹刿帮助国君过这道难关。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导语】历史⼈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迹,对⼈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的⼈物,考古学佐证。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知更替,可以医愚,可以清⼼,下⾯有⽆忧考整理分享的中国历史⼈物⼩故事,欢迎阅读!【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岁的时候死了⽗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的朱家。
(范仲淹)长⼤以后,知道了⾃⼰的⽣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头偏西才吃⼀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讲道:“当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 原⽂: 范仲淹⼆岁⽽孤,母贫⽆靠,再适常⼭朱⽒。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沃⾯。
往往糜粥不充,⽇昃始⾷,遂⼤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诵⽈:当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五岁的时候,曾经独⾃住在⼀处,庭院以及屋舍⼗分杂乱。
他⽗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伙⼦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陈藩说:“⼤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任。
不能在乎⼀间屋⼦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 藩年⼗五,尝闲处⼀室,⽽庭宇芜岁。
⽗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孺⼦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有远⼤的志向,不计较⼀些⼩事情。
然⽽在家中孝顺勤谨,过⽇⼦常常⾟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10篇
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10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才智,远大的理想,无比坚毅的毅力。
他们为社会的开展作出了出色的奉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
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10篇,欢送阅读共享。
1汉人险被灭族距今1600多年前的中国北方大地,一场空前的灾难着陆在汉人头上。
在这次人口灭杀中,汉人几乎面临亡族灭种的边缘。
是一个帝王的出现,公布了一篇缺乏百字的杀胡令,把数以百万的入侵者赶出了中原,他在位只有 2 年,却使汉人躲过了一场亡族灭种的浩劫。
堪称千古一帝。
他就是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唯一皇帝冉闵!2抗日斗争八百国军投黄河比狼牙山五壮士悲壮百倍!很少人知道。
日军进攻中条山国军31军以阵亡27000人代价,把十万日军阻隔在西北之外,变更整个战局。
八百衣衫褴褛十六七岁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
八百名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
3真正的大学中国大学最好的时期是二三十年头,甚至是抗战时期。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张伯苓时期的南开、竺可桢时期的浙大、流离失所的西南联大是笔者认为最好的大学,是有精神的大学。
4李鸿章遇刺甲午海战后,李鸿章去马关谈判,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枪,正中面荚血流如注,李鸿章没死他用这一枪把赔偿的三万万两百银换成两万万两,并让日本人放弃辽东半岛,他拿着血染的黄马褂回国呈给慈禧太后时,太后只是说了一声,难为你了,还留着呢。
5蒋中正在辛亥革命中心杭州起义中,一个二十四岁的浙江青年拍下绝命照留给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
这个青年,名叫蒋志清——他就是后来的蒋中正。
6,5000支票日军在张作霖的地盘杀死了一名中国士兵,张亲自同日本事事馆交涉,日本事事顺手写了一张5000元的关东券支票交给他。
张作霖回来后,马上下令全军放假,遇到日本人就杀。
那时正是半夜,士兵杀了两个日本人。
日本事事馆凌晨找到张作霖,他随即交还了日本事事给的支票,另外又写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
古代中国历史故事长的_历史故事长篇
古代中国历史故事长的_历史故事长篇简单有趣的历史⼩故事,描写了⼈物的⽣平⼩趣事,是很好的⼀篇历史阅读。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古代中国历史故事长的,供⼤家参考。
中国历史故事1佛教征服中国在河南洛阳市东郊⼀⽚郁郁葱葱的长林古⽊之中,有⼀座被称为“中国第⼀古刹”的⽩马寺。
这座2000多年前建造在邙⼭、洛⽔之间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阁和⾼峭的宝塔,吸引着⼀批⼜⼀批的游⼈。
⽩马寺是佛教传⼊中国后由官⽅营造的第⼀座寺院。
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神头放⽩光,飞绕殿庭。
次⽇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蔡⾳、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
蔡、秦等⼈在⽉⽒(今阿富汗⼀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僧迦什摩腾、竺法兰。
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马驮载佛经、佛像,跋⼭涉⽔,于永平⼗年(67)来到京城洛阳。
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
为铭记⽩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马寺”。
佛⾃西⽅来中国的佛教来源于印度。
佛教的创始⼈是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
⼤约公元⼀世纪前后,佛教开始传⼊中国。
东汉明帝曾派⼊去印度求佛法,抄回佛经四⼗⼆章。
在洛阳城外修建⽩马寺安置西域僧⼈,成了中国内地第⼀座佛教寺院,在东汉桓、灵⼆帝时,西域僧⼈安世⾼等来洛阳翻译佛经,从此佛教各派经典开始被陆续翻译介绍到中国。
佛教刚传⼊中国时,⼈们只是把它看作神仙⽅术的⼀种,只有⼀些社会上层和少数贵族信奉它,社会影响不⼤,也没有汉⼈出家为僧的。
外来僧⼈也常常依靠巫术、咒语等⼿段来传播佛教。
三国时,有僧⼈康僧会来江南传播佛教,得吴地统治者孙权等⼈信奉,佛教由此开始在南⽅流传。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陷⼊了连年不断的战祸之中。
长期的兵甲相交,使民不聊⽣,百姓朝不保⼣;连那些门阀⼠族也常常感到世事多变,⽇⽉⽆常。
在这种情况下,渲染⼈⽣苦难、诸法⽆常的佛教教义,特别容易被⼈们接受。
历史小故事典故精选
历史小故事典故精选。
一般来讲,狭义的历史故事就是指过去发生的故事,而广义的历史故事除了包括第三种,还包括第一种。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小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小故事(一)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徐娘半老一般指半老徐娘。
半老徐娘,汉语成语。
是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
出自于《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成语故事故事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
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但她始终敌不过岁月催人老的事实,妙龄一过,姿色已大不如前,但仍浓妆艳抹的她,却犹存一点风韵。
故后世以「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
现在可以分析,她有严重的性苦闷,对婚姻生活和性s活是不满的,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性苦闷。
萧绎少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
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
萧绎吃不消她,于是开始疏远她,移情于其他三宫六院。
她在独守空房的情况下,就找情夫了。
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这时她已是个中年妇女,所以这个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
后来,徐昭佩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
这些行为当然为皇帝所不容,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
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
徐妃的风流生涯就是这样以悲剧而结束的。
人们常以“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半老徐娘”一词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
她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小故事三篇阅读
导读:本文中国历史小故事三篇阅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太宗赐醋房玄龄【篇一】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怕老婆的名声,和他的卓越政绩一起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话题。
有一天早朝已毕,房玄龄却在朝中徘徊不回家。
唐太宗很奇怪,问他,只听他说,请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气,他才敢回家,太宗听了大吃一惊,没想到房玄龄竟怕老婆到这种程度。
如此的纲常不振,真是岂有此理。
唐太宗很为房玄龄抱不平,故意赐给他几个美姬,杀杀他老婆的威风。
房玄龄当然是不敢要的,唐太宗就让皇后出马劝说房玄龄的妻子,自然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唐太宗大怒,亲自出马赐房夫人鸩酒说:“若同意你丈夫纳我所送的美女便罢,若不同意,那就饮此毒酒,此事绝无商量!”
只见房夫人二话不说,将毒酒接过来,一口饮下,唐太宗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大为惊骇,叹道:“此等女子我尚畏之,何况玄龄。
”
唐太宗拿浓醋去吓唬房玄龄的老婆,没想到却吓着了自己和众人。
而将嫉妒说成“吃醋”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老马识途【篇二】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订立盟约,十多个与会的中原诸侯国还宣了誓。
主要内容如下:尊重周天子,扶助王室;抵御
外族,不准他们向中原进攻;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国。
由此,齐桓公坐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把交椅。
这第一个撞枪眼儿上的入侵外族叫山戎,当时的山戎势力范围遍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还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孤竹、令支、无终等好几个小国。
山戎没事就跑到中原抢点东西惹点事,还先后挑起了好几次大规模战争,被欺负得最惨的就是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燕国使者求见,说山戎又侵犯了燕国,希望齐国出兵支援。
齐桓公决定亲自统率军队援救燕国,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一路顺畅,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小国。
发现令支国君已逃往孤竹国,便向孤竹国进发。
孤竹国君顿时慌了手脚,后采纳元帅黄花的计谋,引诱齐军到达孤竹国北边一个叫旱海的地方。
凡是进旱海的,就没听说有谁活着出来。
齐桓公果然中计,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管仲派出几路兵马去探路,可探来寻去,犹如进入迷宫一般。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忽然眼睛一亮,向齐桓公大声说:“主公,有办法了!臣闻老马识途,当地的马对这一带地形肯定熟悉,咱们只要选几匹老马带路,一定能带引大军走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这一招儿果然灵验,老马左转右拐,带着齐军,不出两个时辰,便出了谷口。
齐军出了迷谷,顺原道返回孤竹国都城。
孤竹国君忽听城外鼓号声惊天动地。
赶到城墙上一看,只见齐军已到城下,将城围得水泄不通。
天亮了。
齐桓公与管仲入城,桓公挥剑砍去,孤竹国君人头落地。
孤竹国就这么消失了,然而,“老马识途”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自相矛盾【篇三】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他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古时候,矛和盾都是作战用的武器。
矛用来刺杀敌人,盾则用来保护身体,以免被对方的矛刺中),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东西,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围观的人都觉得很好笑。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
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
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
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自相矛盾”就是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