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历史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ot;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而法显迁化.&uot;但是翻译的工作开始得比这个时间早得多.早在周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翻译的官职.《周礼》中称当时的翻译官为象胥(&uot;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喻说焉,以和亲之.&uot;)《礼记》则对负责东南西北四方的翻译人员给予了不同的称呼:&uot;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北方日译.&uot;

东汉以前,我国的翻译活动主要是各民族为沟通交流所需要的口译.佛教传人中国后,才出现了大规模的书面翻译.这种佛经的翻译肇始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到唐代臻于极盛,至宋代逐渐式微,入元代已近尾声.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翻译家,如东晋时期的释道安,唐代的玄奘等.他们不但有大量的翻译实践,还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标准和方法等方面的见解.比如释道安提出了&uot;五失本,三不易&uot;的翻译理论,&uot;五失本&uot;是指有五种情况可以允许译文不同于原文,&uot;三不易&uot;指翻译工作中的三种难事:难得恰当,难得契合,难得正确.&uot;五失本&uot;与&uot;三不易''从理论上解决了&uot;质&uot;与&uot;文&uot;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表达原著的内容和义旨,又要力求译文简洁易懂.开创佛典意译新风的是鸠摩罗什(344—413).他主张只要能存本旨,就不妨&uot;依实出华&uot;.后人称道他的译品&uot;善披文意,妙显径心,会达言方,风骨流便&uot;.到了唐代,佛典的翻译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玄奘不但提出了&uot;既须求真,又须喻俗&uot;的翻译原则,而且还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诸如增补,省略,变位,分合,替代等一些在现代翻译教科书中常讲常练的翻译技巧,在玄奘的译经中已经运用得存乎一心,十分熟稔了.

中国近代的翻译

中国近现代翻译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清末.1894年,《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uot;善译&uot;的标准,要求译者对原作&uot;所有相当之实义,委曲推究&uot;,&uot;确知其意旨之所在&uot;,而能&uot;心悟禅解,振笔而书&uot;.简言之,译者在翻译时应做到内容与风格的高度统一.此后不久,严复在1898年出版的《天演论&uot;译例言&uot;》中,提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明确的翻译标准,也就是&uot;信,达,雅&uot;的翻译标准.他的翻译活动和理论建树后来成为这一时期的翻译成就的代表.

翻译的标准

我国学者所创立的本土翻译标准

如前所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翻译标准的提出者是严复.严复,初名宗光,字又陵,号几道.1853年生于福建侯官.1866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攻船舶驾驶专业.1871年毕业,做军舰驾驶工作.1876年被派往英国留学,1879年毕业于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学院.同年

归国并执教于母校.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纳21年病逝于故里.从1898到1911年13年间是他译介生涯的鼎盛时期.严复译介的作品多系西方资产阶级著名思想家的代表作;内容涉及进化论,哲学,社会政治学,伦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等领域.他的&uot;译事三难,信,达,雅&uot;本是他本人关于翻译的感慨,但也自然而然成了一种翻译标准.这个标准今天虽然遇到了许多不同的意见,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uot;

严复之后,又有许多文学家,翻译家提出自己的关于翻译标准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人.

伟大作家鲁迅作为一位翻译实践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uot;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风姿.&uot;(《&uot;题未定&uot;草》1935)

著名翻译家傅雷根据自己的文学翻译实践,在1951年提出翻译&uot;神似说&uot;:&uot;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uot;(《高老头·重译本序》)

我国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