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报告
电工学各类实验报告

实验二 电位、电压的测定电路电位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二、原理说明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高低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变,但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则是绝对的,它不因参考点的变动而改变。
电位图是一种平面坐标一、四两象限内的折线图。
其纵坐标为电位值,横坐标为各被测点。
要制作某一电路的电位图,先以一定的顺序对电路中各被测点编号。
以图3-1的电路为例,如图中的A ~F, 并在坐标横轴上按顺序、均匀间隔标上A 、B 、C 、D 、E 、F 、A 。
再根据测得的各点电位值,在各点所在的垂直线上描点。
用直线依次连接相邻两个电位点,即得该电路的电位图。
在电位图中,任意两个被测点的纵坐标值之差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
对于不同的参考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的,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三、实验设备序号 名称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0~30V 二路 DG04 2 万 用 表 1 自备 3 直流数字电压表 0~200V1 D31 4电位、电压测定实验电路板1DG05四、实验内容利用DG05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按图5-1接线。
+-6V U 1R R R R R 123455105105103301KA BCDEF +-12VU 2I 1I 2I 3m A电源插头电流插座+-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3-1中的A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 AB、U BC、U CD、U DE、U EF及U FA,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电位参考点φ与U φAφBφCφDφEφF U AB U CD U DE U FAA计算值测量值相对误差D计算值测量值相对误差五、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线路板系多个实验通用,本次实验中不使用电流插头。
电工学实验报告2

图2-14实验测量接线图5-12 实验结果分析:示波器接线图5-35图5-44图5-45图5-46 RLC串联电路4、RC并联电路(白炽灯与电容器串联)按图5-47连接电路,检查无误码后接通电源,三只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I= A;I= A图3-37荧光灯实验电路2).闭合开关SA,重复上述测量,记录数据。
3).计算出并联电容前后的视在功率图6-11三相负载星形连接实验电路将灯箱负载作星形连接,如图6-11所示经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Sl和S2,测量负载端各相电压、线电压和线电流的相电流数值,同时观察灯泡亮度是否相同。
断开中线开关S2,重复上述测量,同时观察灯泡的亮度,注意其与有中线时相比有无变化,记入表6-2中,然后断开开关S1。
图6-12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实验电路(2)经检查无误后,接通开关S,测量各电量,记入表是否相同,并与星形连接作比较。
图4 8三相负载星形连接实验电路经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Sl和S2,测量负载端各相电压、线电压和线电流的相电流数值,同时观察灯泡亮度是否相同。
断开中线开关S2,重复上述测量,记录数据。
将U相负载的灯泡改为一盏,重复上述测量,记录数据将中线开关S2断开,重复上述测量,记录数据。
图4-9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实验电路(2)经检查无误后,接通开关S,测量以上各数据。
(3)将U相负载的灯泡改为一盏,测量各量,记录数据。
4计算分析。
图6-25(1)安装接线1)检验元件质量。
2)各元件安装位置整齐匀称、间距合理、便于更换。
3)紧固元件用力均匀,紧固程度适当。
实验结果分析:21。
电工学实验报告

电工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电工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电工学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仪器和设备:
1. 电源,直流电源、交流电源。
2. 电阻,可变电阻、定值电阻。
3. 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
4. 电线、导线、开关等。
实验内容:
1. 电阻的测量。
首先,将可变电阻接入电路中,通过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观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下相关数据。
然后,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测量其阻值,并与理论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的原因。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
接下来,搭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探讨其电压和电流的分布规律。
3. 电功率的测量。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压,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计算电路中的电功率,并分析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加深了对电工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测量误差较大、电路接线不牢固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注意和改进。
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电工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
电工学实验报告

电工学实验报告一、引言电工学是电子工程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电工学的原理和应用。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实验过程及结果,提供详细的数据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电工学的相关概念和实际应用。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工学实验仪器和设备。
2. 学习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掌握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测量方法。
4. 实验中培养出准确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1. 直流电源2. 电位器3. 电压表4. 电流表5. 电阻箱6. 电容箱7. 电感箱8. 万用表9. 连线电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阻实验a. 使用电阻箱组装一系列不同电阻值的电路。
b. 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值。
c. 记录测量值,并计算得到每个电阻的电阻值。
d. 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电容实验a. 使用电容箱组装一个RC电路。
b. 使用直流电源提供电源电压。
c. 使用万用表以不同的时间间隔测量电路中电压值。
d. 记录测量值,绘制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e. 分析电压变化曲线并计算得到电容器的容值。
3. 电感实验a. 使用电感箱组装一个RL电路。
b. 使用直流电源提供电源电压。
c.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d. 记录测量值,绘制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e. 分析电流变化曲线,计算得到电感器的电感值。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 电阻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根据测量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了不同电阻的电阻值。
根据Ohm定律,我们发现电流与电压之间呈线性关系,电阻值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通过对比理论值和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可以评估测量可靠性。
2. 电容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根据测量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我们可以得出电容器的容值大小。
同时,观察曲线的斜率可以评估电路中的RC时间常数,从而了解电容器和电阻器对电路响应的影响。
3. 电感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根据测量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我们可以计算电感器的电感值。
电工学实验报告

电工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电工学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等手段,加深对电路中基本元器件的认知,以及学会使用万用表、示
波器等仪器进行电路测试。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
1.电源
2.万用表
3.电阻箱
4.示波器
5.导线、电池等材料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一:电路分析
将电源、电阻(可变电阻)、导线等器材连接成一个简单的电路,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等指标,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加深对电路基本元件的理解。
2. 实验二:电压和电流的测量
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单个电池电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并用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3. 实验三:电阻计算
通过电阻箱替换不同大小的电阻器,测量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学会如何进行电阻计算。
四、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我们可以得到电路的实际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指标,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和规律,达到了对电路基本原理的加深认识,同时还学会了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进行电路测试的技巧和方法。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电工学实验,我们充分了解了电路中各种元件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并且掌握了一系列电路实验的基本技能,不仅提高了我们对电学知识的理论掌握程度,同时也增加了对电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本次电工学实验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是对学习的巩固和加深,从中学到的技能和经验将会有益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业。
电工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电工学实训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能够:1. 熟悉电工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2. 掌握电路元件的识别和连接方法;3. 学会电路的测量和调试技巧;4. 了解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5.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电路元件的识别和连接(1)识别电路元件: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电路元件的识别方法。
(2)连接电路:根据电路图,我们将电路元件正确连接,确保电路的连通性和安全性。
2. 电路的测量和调试(1)测量电压和电流: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了解电路的工作状态。
(2)调试电路:根据电路要求,对电路进行调试,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3. 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1)电阻、电容、电感的串并联电路:通过实验,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的串并联电路特点。
(2)放大电路:学习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整流电路:了解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整流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电工工具、仪器、电路元件、电路板等。
2.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元件,确保电路的连通性和安全性。
3.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了解电路的工作状态。
4. 对电路进行调试,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5.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数据记录1. 电阻、电容、电感的串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R1=10Ω,R2=20Ω,R串=30Ω;C1=10μF,C2=20μF,C串=30μF;L1=10H,L2=20H,L串=30H。
(2)并联电路:R1=10Ω,R2=20Ω,R并=6.67Ω;C1=10μF,C2=20μF,C并=33μF;L1=10H,L2=20H,L并=3.33H。
2. 放大电路:(1)放大倍数:A=100倍。
(2)输入信号电压:Vin=1V。
电工实习报告

电工实习报告英文回答:During my electrical apprenticeship,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gain hands-on experience in various aspectsof the electrical trade. I worked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experienced electricians and learned about electrical theory, safety procedures, and installation techniques.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experiences I had was working on a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project. I assist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of electrical wiring, fixtures, and appliances.I also learned how to troubleshoot and repair electrical problems. This experience gave me a solid foundation in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electrical work.Another highlight of my apprenticeship was working on a commercial renovation project. I helped to install new lighting systems, electrical panels, and data cabling. This experience exposed me to the more complex aspects ofelectrical work and gave me a chance to work with a variety of tools and equipment.Throughout my apprenticeship, I also attended technical classes where I learned about electrical theory, safety regulations, and industry standards. These classes helped me to develop a strong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lectrical trade.Overall, my electrical apprenticeship was a rewarding experience that gave me the skills and knowledge I neededto pursue a career as an electrician. I am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to have worked with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s and to have gained hands-on experience in a variety of electrical settings.中文回答:在电工实习期间,我有幸在电工行业的各个方面获得实践经验。
大学电工学实验报告

大学电工学实验报告大学电工学实验报告引言:电工学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实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大学电工学实验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包括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元件特性以及电路分析等内容。
通过这些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电工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一:欧姆定律的验证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直流电源、一个电阻和一个电流表。
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测量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欧姆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和电阻成正比,验证了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本实验使用了一个由多个电阻和电源组成的复杂电路。
通过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我们可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准确描述电路中各个节点的电流和电压关系,为电路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实验三: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本实验使用了电容器和电阻,通过改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阻的阻值,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并且充电时间和电容值、电阻值有关。
这对于电容器的应用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四:电感器的特性研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电感器和电阻,通过改变电感器的感值和电阻的阻值,研究了电感器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电感器具有阻碍电流变化的特性,可以用于滤波和振荡电路的设计。
实验五:交流电路的分析本实验使用了交流电源、电阻、电容器和电感器,通过改变频率和相位差,研究了交流电路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交流电路具有频率选择性和相位差变化的特性,可以用于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
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电工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中,我不仅学会了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还掌握了电路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也发现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直流电动机的历史及未来系别: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制:四年姓名:曹桢学号:1015011010完成时间:2011年11月28日Hefei UniversityA.C. and D.C. motorsof history and future Department: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jor: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Duration:four yearsName:Zhen CaoStudent ID:1015011010Finished time:November 28, 2011摘要本文通过交直流电动机简单地介绍,同时对交直流电动机的发展吏和现状分析;结合电机发展的特点以及对于一些制造电气的公司的了解,对电机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一定深度地分析。
关键字直流交流电动机历史发展未来AbstractIn this paper, a brief overview o f AC and DC motors, DC motors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o fficials and Analysis; co 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tor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f electrical companies for some understand ing o f future trends of the motor made a certain depth of analysis.K e y w o r dDirect Current Alternating Current Motor History Develop ingFuture目录第1章绪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2章交直流电动机的基本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1. 直流电动机 (3)2.2. 交流电动机 (3)第 3 章交直流电机的发展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1. 直流电机的产生与形成 (5)3.2. 交流电机的产生与形成 (8)第4章电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小结- 13 -参考文献- 15 -第 1 章绪论自从蒸汽机启动了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电机又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20世纪下半叶的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时代转变;推动了新一代高性能电机驱动系统与伺服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4]现在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节能成为全球范围关注的焦点,电机设计的能效也日益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电机驱动产品不断配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帮助设计人员提升能效、降低能耗、提高可靠性、减少元件数量等等,在实现节能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电动机(motor)的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第 2 章交直流电动机的基本介绍2.1.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direct current motor,D.C. motor)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转动装置。
电动机定子提供磁场,直流电源向转子的绕组提供电流,换向器使转子电流与磁场产生的转矩保持方向不变。
[1]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动机。
因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而在电力拖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直流电动机按励磁方式分为永磁、他励和自励3类,其中自励又分为并励、串励和复励3种。
[2]下面对一些直流电动机做一下基本介绍:1.他励直流电机;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无联接关系,而由其他直流电源对励磁绕组供电的直流电机称为他励直流电机。
M表示电动机,若为发电机,则用G表示。
永磁直流电机也可看作他励直流电机。
2.并励直流电机;并励直流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相并联。
作为并励发电机来说,是电机本身发出来的端电压为励磁绕组供电;作为并励电动机来说,励磁绕组与电枢共用同一电源,从性能上讲与他励直流电动机相同。
3.串励直流电机;串励直流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串联后,再接于直流电源。
这种直流电机的励磁电流就是电枢电流。
4.复励直流电机;复励直流电机有并励和串励两个励磁绕组。
若串励绕组产生的磁通势与并励绕组产生的磁通势方向相同称为积复励。
若两个磁通势方向相反,则称为差复励。
不同励磁方式的直流电机有着不同的特性。
一般情况直流电动机的主要励磁方式是并励式、串励式和复励式,直流发电机的主要励磁方式是他励式、并励式和和复励式。
2.2.交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alternating current motor,A.C. motor),是将交流电的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种机器。
交流电动机主要由一个用以产生磁场的电磁铁绕组或分布的定子绕组和一个旋转电枢或转子组成。
电动机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现象而制成的。
[1]交流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并且定子和转子是采用同一电源,所以定子和转子中电流的方向变化总是同步的,即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变了,同时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也变,根据左手定则,线圈所受磁力方向不变,线圈能继续转下去。
交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里转动。
直流电动机是利用换向器来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从而使线圈受力方向一致而连续旋转的。
因此只要保证线圈受力方向一致,电动机就会连续旋转。
交流电动机就是应用这点的。
交流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你所说的模型中,定子就是电磁铁,转子就是线圈。
而定子和转子是采用同一电源的,所以,定子和转子中电流的方向变化总是同步的,即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变了,同时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也变,根据左手定则,线圈所受磁力方向不变,线圈能继续转下去。
关于二个铜环的作用:二个铜环配上相应的二个电刷,电流就能源源不断的被送入线圈。
这个设计的好处是:避免了二根电源线的緾绕问题,因为线圈是不停的转的,用二条导线向线圈供电的话,二根电源线便会緾绕关于线圈中的电流由于是交流电,是有电流等于零的时刻,不过这个时刻同有电流的时间比起来实在是太短了,更何况线圈有质量,具有惯性,由于惯性线圈就不会停下来。
[3]交流电动机分为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两类。
异步电动机按照定子相数的不同分为单项异步电动机、两相异步电动机和三相异步电动机。
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
[10]第 3 章交直流电机的发展史3.1.直流电机的产生与形成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发现了电流磁效应:将导线的一端和伽伐尼电池正极连接,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针上方,当导线另一端连接到负极时,磁针立即指向东西方向。
把玻璃板、木片、石块等非磁性物体插在导线和磁极之间,甚至把小磁针浸在盛水的铜盒子里,磁针照样偏转。
随后安培通过总结电流在磁场中所受机械力的情况建立了安培定律。
1821年9月法拉第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永久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机,在一个盘子内注入水银,盘子中央固定一个永磁体,盘子上方悬挂一根导线,导线的一端可在水银中移动,另一端跟电池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电池的另一端跟盘子连在一起,构称导电回路,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12] 1822年,法国的阿拉戈.盖.吕萨克发明电磁铁,即用电流通过绕线的方法使其中铁块磁化。
1825年,斯特金(W.sturgeon)用16圈导线制成了第一块电磁铁。
1829年,美国电学家亨利对斯特金电磁铁装置进行了一些革新,绝缘导线代替裸铜导线,因此不必担心被铜导线过分靠近而短路。
由于导线有了绝缘层,就可以将它们一圈圈地紧紧地绕在一起,由于线圈越密集,产生的磁场就越强,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把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能力。
到了1831年,亨利试制出了一块更新的电磁铁,虽然它的体积并不大,但它能吸起1吨重的铁块。
1826年,德国G.S.欧姆提出电路实验定律――欧姆定律。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之后不久,他又利用电磁感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这台发电机制构造跟现代的发电机不同,在磁场所中转动的不是线圈,而是一个紫铜做的圆盘。
圆心处固定一个摇柄,圆盘的边缘和圆心处各与一个电刷紧贴,用导线把电刷与电流表连接起来;铜圆盘放置在蹄形永磁体的磁场中,当转动摇柄使铜圆盘旋转起来时,电流表的指针偏向一边,电路中产生了持续的电流。
同年夏天,亨利对法拉第的电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装置(振荡电动机),该装置的运动部件是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电磁铁,当它们端部的导线与两个电池交替连接时,电磁铁的极性自动改变,电磁铁与永磁体相互吸引或排斥,使电磁铁以每分钟75各周期的速度上下运动。
亨利的电动机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第一次展示了由磁极排斥和吸引产生的连续运动,是电磁铁在电动机中的真正应用。
[11]1832年,斯特金发明了换向器,据此对亨利的振荡电动机进行了改进,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运动的旋转电动机。
后来他还制作了一个并励直流电动机。
1832年,法国A.H.皮克西在巴黎公开了一台永久磁铁型旋转式交流发电机。
一年后,他在发电机上安装整流子,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同年,俄籍德国人H.F.E.楞次提出“电动机-发电机”原理——定律,证明发电机和电动机是可逆的。
但1870年以前,直流发电机与电动机一直在独立发展着。
[12]1834年,德国的雅可比成了一种简单的装置:在两个U型电磁铁中间,装一六臂轮,每臂带两根棒型磁铁,通电后,棒型磁铁与U型磁铁之间产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带动轮轴转动。
后来,雅可比做了一具大型的装置,安在小艇上,用320个丹尼尔电池供电,1838年小艇在易北河上首次航行,时速只有2.2公里,与此同时,美国的达文波特也成功地制出了驱动印刷机的电动机,印刷过美国电学期刑《电磁和机械情报》。
但这两种电动机都没有多大商业价值,用电池作电源,成本太大、不实用。
[15] 1845年,英国的惠斯通(G.Wheatstone)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并取得了专利权。
这是增强发电机输出功率的一个重要措施。
1854年,丹麦的赫尔特发明了自激式电机。
1857年,英国的惠斯通发明自激电磁铁型发电机。
1860年,意大利的巴奇诺蒂(A.Pacinotti)发明了齿状电枢。
1865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帕其努悌发明了环状发电机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