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学案

合集下载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尿的形成过程,知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制作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4. 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尿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健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

7. 板书设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能正确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泌尿系统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及功能。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小短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泌尿科,实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尿的形成和排出学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学案

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互动学案单位:凌河中学课型:新知探索课设计人:刘凡一、课前复习1、知识回顾(1)肾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2)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由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小动脉。

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肾小囊腔与相通。

2、巩固效果(1)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通过泌尿系统→尿液通过呼吸系统→呼气通过皮肤→汗液通过消化系统→粪便——(2)肾单位(每个肾脏有100...万个..肾单位构成)组成(3)泌尿系统的组成3、发现疑惑(1)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提示:毛细血管多,颜色就深)(2)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二、课内探究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培养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探究点一【尿液的形成过程】 1、自主学习,查找问题【尿液的形成过程】认真观察课本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的液体是 ,肾小囊中的液体是 ,肾小管中的液体是 。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哪些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4、尿的形成过程:(1)经过( )和( )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2)经过( )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血液过滤作用:血浆中的部分 过滤到 肾小囊中 等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比较(有的打√,没有的打×)3、精讲点拨,跟踪训练右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肾单位是由[ ] 、[ ] 、 [ ] 三部分组成的。

(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滤过作用主要发生在[ ] ,滤过的液体进入[ ] ,叫做 。

重吸收发生在[ ] ,经过重吸收作用后形成了 。

(3)[5]内的液体叫________,它与血液比较,主要不含有______________ 。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常州市翠竹中学李红霞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基本观点。

由此可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讨论等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科学推测、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尿的形成过程。

二、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由“你知道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吗”这一学生不难回答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这些废物进行分类,自然导出“排泄”与“排遗”的概念及区别。

由一句话:人体的“排遗”过程在前面的消化系统中已详细了解,本课来了解人体的排泄过程切入课题。

以提问: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泌尿系统有哪些组成进入“泌尿系统组成”的教学: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组成图”,同时观察老师提供的泌尿系统模型,能比较容易地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结构的功能。

再小组合作学习81页讨论题,对泌尿系统进一步研究得出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提问: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在肾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开始“尿的形成过程”教学: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是个非常微观的结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这一结构不可能有任何了解,而且对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教材中有“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图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以上难点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张图。

设计[看:说“发现”的话]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文字,结合观察图片,仔细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内在含义,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案标题: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成成分。

2. 理解尿液的排出方式和作用。

3. 掌握尿液形成与排出的相关专业术语。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展示一个尿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尿液的认知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曾经想过尿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吗?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尿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肾脏的过滤、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以及尿液中的水、废物和溶质。

2. 解释尿液的排出方式,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

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提供实验器材和材料,如玻璃漏斗、滤纸、砂糖溶液和水。

3.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将砂糖溶液倒入玻璃漏斗中,代表血液进入肾小球。

b. 观察滤液通过滤纸的过程,代表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c. 将滤液倒回玻璃漏斗中,加入一些水,代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观察滤液的变化,代表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e. 最后,将实验液倒入容器中,代表尿液的排出。

实验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比较实验前后液体的变化。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实验中的滤液和尿液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知识总结:1.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 学生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术语。

拓展活动: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对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有什么重要作用?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小论文,包括相关知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和实验数据支持他们的论点。

评估方法: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来评估他们对尿液形成与排出的理解程度。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3.引导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小组讨论总结;小组展示尿液和血液的循环途径。
让学生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活动二: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1.视频展示肾的位置和肾单位的结构等。
2.引导学生从视频资料中获取信息,连播两次请大家认真记录。
3.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肾单位的组成。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作出推测。
活动四:尿的形成
展示原尿与尿液的一组数据,要求学生思考比较找出不同点。
1.你发现尿液中没有和,说明了它们被全部重新吸收了。
2.你推测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的物质还会有和等。为什么?
展示课件尿形成的两个过程。
请学生总结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
学生得出结论:在肾小管处对原尿进行了重吸收。
3.提问:排出尿有什么意义?
推测有暂时贮存尿的结构即膀胱。
学生回答:略
让学生体会排尿的意义。
(四)归纳总结,展示知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主要强调尿液的形成过程。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课学习的知识,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
学生作答。
加强对知识的巩固练习。
4.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肾小球结构的特殊性。
学生从视频中获得有关肾脏的知识。

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学科组;生物组设计人:董传阵,李桂琛教案目标:1.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认同排尿的意义。

教案重点、难点: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3.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教案过程:导入:我们知道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一些物质供给人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些在前几章我们已经进行了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人从外界摄取的物质有哪些?、。

这些物质经代谢之后又会产生哪些废物呢?、、无机盐、尿素、食物残渣等。

其中的食物残渣是以粪便的形式经由消化系统排出体外,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排遗;而、、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从人体排出体外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排泄。

排泄的途径有哪些呢?1、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排出2、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系统排出3、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则以尿的形式通过系统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请同学们现看一些我们的课本69页的内容,说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泌尿系统1、2、3、4、,它们共同组成了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肾的外形和简单的外部结构小组活动:(一)观看课本68页图片和屏幕上的图片,描述肾的外形,肾的内部结构。

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哪些血管相连?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肾脏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体肾小囊:漏斗状肾单位肾小管:细长、外缠绕毛细血管二、尿的形成过程:资料分析: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

请分析着些数据。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导学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导学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掌握尿液排出的途径和生理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的组成。

(2)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难点(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和量的改变。

三、知识梳理(一)肾脏的结构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外形像蚕豆,呈红褐色。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大约由 100 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

(二)尿液的形成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三)尿液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

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四、例题解析例 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不能滤过的是()A 水B 无机盐C 葡萄糖D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解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让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等滤过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由于体积较大,无法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所以不能滤过。

答案选 D。

例 2: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A 葡萄糖B 大分子蛋白质C 水D 无机盐解析:血浆中含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等。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重点:1. 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难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组成。

3. 展示动画:播放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第二章: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肾脏的结构。

2.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难点:1.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肾脏的结构。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肾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结构。

3. 展示动画:播放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第三章: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掌握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2.新课内容展示: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的功能。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肾模型,结合动画演示,加深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排尿的意义,分析尿液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总结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情境创设: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简答题:简要解释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尿液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和尿液成分等。同时,我会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复习时予以关注。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他们扫清知识障碍。最后,我会布置与尿液形成与排出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主要成分。
2.使学生了解排尿的意义,掌握排尿的基本过程,包括膀胱的储存功能、尿道的排出功能。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
此外,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身体变化和健康问题较为敏感。因此,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理变化,增强健康意识。
同时,初一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掌握尿液排出的途径和机制。

1.2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图表和模型展示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能够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了解尿液成分。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泌尿系统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输尿管:作用和位置膀胱:储存尿液的作用尿道:排尿的通道2.2 尿的形成过程滤过:血液在肾小球中的过滤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分泌:废物和多余物质被排出体外2.3 尿液排出机制排尿的信号传导过程膀胱的收缩和松弛尿道的开启和关闭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尿的形成过程。

利用图片、模型等辅助教具进行直观展示。

3.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尿液排出的机制和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和实验报告。

4.2 知识测试进行尿的形成和排出相关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分析学生的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具和材料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尿液检测实验器材和试剂5.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进行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源和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6.2 讲授泌尿系统组成使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6.3 尿的形成过程实验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尿的形成和排出学案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学案教案

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设计人:宁阳十中张勇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消除羞涩感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难点:尿的形成。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创设课堂气氛: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

这地儿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了解排泄和排遗阅读教材P80第一、二段,思考:1、排尿、排便的作用是什么?2、排泄和排遗有什么区别?3、排泄的途径有哪些?学习任务二:观察并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1、观看泌尿系统的课件,观看书上的插图,说出课件和插图中各部分的名称,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明确:输尿管上接肾脏,下连膀胱。

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此外还有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等问题)3、拓展反思: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

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学习任务三:掌握理解尿的形成过程1、观察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对肾的内部结构进行大致描述。

2、什么是肾单位,结合图Ⅳ-42,认识肾单位的基本组成是怎样的?3、阅读P82资料分析内容,分析对比表格中数据,思考讨论题目。

4、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目,得出结论。

结论: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

②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③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

5、结合图Ⅳ-43,师生总结:尿的形成过程和肾的各种结构的功能。

学习任务四:描述尿的排出的过程1、阅读P83课文中相关段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尿的排出过程。

2、思考:排尿的意义是什么?三:系统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尝试应用:①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1.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2.掌握尿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其排除废物的作用。

3.能够描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并理解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单位的作用。

教学重点:1.尿液形成的过程以及尿液的组成成分。

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

2.理解尿液的排出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产生和排出尿液的吗?”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肾脏的结构,并介绍肾脏的基本功能。

2.教师讲解肾脏中的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3.教师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4.教师讲解尿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尿液中废物的排出方式。

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肾脏是如何形成尿液的?b.尿液中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这些组成成分的排出方式是什么?c.肾小球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合作学习实践(25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负责人,负责整理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并准备汇报。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澄清。

实验探究(30分钟):1.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以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实验步骤:a.将黑胶纸卷成管状,并用夹子夹住一端,做成“尿液收集管”。

b.在黑胶纸管上贴上多层滤纸,做成“肾小球”。

c.将水倒入“肾小球”中,观察滤液流入“尿液收集管”。

d.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并总结尿液的形成过程。

3.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报告的书写。

小结和评价(10分钟):1.教师进行小结,复习尿液的形成过程和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回答问题:“你认为你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有了什么新的了解?你有什么问题或困惑?”3.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总结。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2、说出肾单位的组成,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并分析说出尿液、原尿和血浆的成分区别。

3、说出尿液排出的过程。

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并分析说出尿液、原尿和血液的成分区别。

分析说出尿液、原尿和血浆的成分区别一、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肾脏是_________的器官,位于_________,左右各一个。

二、尿的形成:尿液形成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称为;原尿流经时,全部、大部分和部分等都被重吸收,形成了尿液。

过程图解如下:探究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的滤过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__________和大分子的__________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______探究2 肾的重吸收作用肾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_____、全部_______和部分____________ 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______。

**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三、尿的排出及意义排出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尿的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中的大分子物质浓度()A.高 B.低 C.相同 D.无法确定2、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分别是()A.动脉血、动脉血、动脉血 B.动脉血、混合血、静脉血C.静脉血、混合血、动脉血 D.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3、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过滤作用的结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B.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D.肾小囊内壁和外壁4、尿液是原尿去掉哪些成分后剩下的液体()A.少部分水、无机盐和葡萄糖B.少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C.大部分水、部分的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D.大部分水、部分的无机盐和全部的尿素5、某人尿液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囊6、若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则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A.收集管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囊7、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有的成分是()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8、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

《尿的形成和排出》学案(第一课时)

《尿的形成和排出》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说出排泄的概念,知道人体的排泄途径。

2、清楚肾脏的结构和位置,明确肾单位的结构组成。

3、明确肾单位的血液循环特点。

4、确立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5、通过观察图片和识图回答,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肾的结构,尤其是肾单位的结构。

学习难点肾单位的血液循环特点。

学习过程课堂导入同学们每天在课间时间时不时往一个地方跑,这个地儿是哪呢?是去做什么呢?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66页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什么叫排泄?我们的身体里能产生哪些代谢废物?二、阅读课本66页至6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课本66页的图片,思考并填写:肾脏外形像,颜色是。

肾脏的结构分为、和三部分。

连接肾脏的有三条大管道、、。

2、阅读课本67页,将下题有关内容在课本的相关位置作出标记:1)肾的位置:肾位于背面腰部两侧,左右各有一个。

2)肾的微观结构: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由和组成,前者由和组成,是个血管球,由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然后汇集成;是个双层壁的囊,又与肾小囊腔相通,它周围缠绕着。

肾小体分布在中,肾小管分布在和。

提炼问题:①排泄的途径有哪些?排出粪便是排泄吗?②肾单位的结构特点?③结合课本67页图,说说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合作探究:先分组讨论,然后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探究上述问题。

探究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由生活感悟出发,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出人体产生的废物有哪些,这些废物如何排出体外。

粪便是不是属于代谢产物?探究二:尿液的形成器官——肾脏1、位置:对照图片指出位置2、外形:对照图片描述3、结构:宏观结构:[填图]展示肾纵剖结构模式图。

微观结构:肾单位课件展示宏观到微观:肾—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和肾小囊的组成图完成下列探究链:①肾单位的结构组成?②描述肾小球是怎样构成的?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③肾小球这个毛细血管球与一般的毛细血管网有什么区别?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的管腔有什么特点?④注意观察肾小球与肾小囊腔是否相通?肾小囊腔与肾小管是否相通?⑤结合肾小体与肾小管在肾的分布特点,解释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小结:肾单位的组成探究三:肾单位的血流特点(1)通过观察肾单位血液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探究链:1)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2)血液在肾单位里经过了几次小动脉?几套毛细血管?3)肾单位中的气体交换是在肾小球还是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2)用文字和箭头写出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方向跟踪训练右图是肾小体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③和⑥共同构成。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定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一级主题“人与生物圈”中二级主题“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之后安排的,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的作用。

第五章内容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果缺乏泌尿系统等排泄相关结构,调节只能是一纸空文。

因此这一章节也为后面内容做铺垫,才能使教学具有整体性。

本节课包括“肾”、“尿液的形成”和“尿液的排出”三部分内容,并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一个观察思考和一个分析讨论。

希望通过学习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图片,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2、通过观察肾及相关的示意图,说出肾的结构特点;3、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图表数据,区分血浆、原尿及尿液,并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肾结构和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肾结构的精妙性,认同其形态结构特点与其形成尿液是相适应的;2、让学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2、知识现状: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

学生学习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呼吸及物质的运输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尿的形成和排出》学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学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排泄的概念,知道人体的排泄途径。

2、清楚肾脏的结构,掌握肾单位的结构组成。

3、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4、知道尿液的排出途径,理解排尿的意义。

知识点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阅读课本66页第一自然段,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回答:1 、什么叫排泄?我们的身体里能产生哪些代谢废物?2、想一想:我们的身体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代谢废物?知识点二:肾脏的结构1、仔细观察肾脏的纵剖面结构图,可以看出肾脏的结构分三部分( )、( )、( ),连接肾脏的有三条大管道()()()2、阅读课本67页,完成下列问题:(1)肾脏的位置:(),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由()和()组成,肾小体分布在(),由()和( )组成。

肾小管分布在()和()。

3、小组讨论:(1)为什么皮质的颜色比髓质的颜色深?(2)结合课本67页图,说说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知识点三:尿的形成和排出仔细观察尿的形成和排出图,结合课本68页,完成下列问题。

1、尿的形成包括三个过程:()()和分泌作用。

2、原尿的成分:()()()()重吸收的成分:()()()尿的成分:()()()3、小组讨论:根据下列表格中的资料分析回答:(2)尿液与原尿相比,少了(),这是因为()(3)尿中的尿素、无机盐高于原尿中的尿素、无机盐,这是因为()知识点四:尿的排出仔细观察泌尿系统图,结合课本69页,回答问题:1、泌尿系统的组成?2、尿的排除途径?3、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为什么排出却是间歇的?4、排尿的意义?知识小结:仔细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试一试,看能否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当堂达标测试题:下图是肾小球结构模式图,请回答:(1)血液从[]过滤到[]成为,它的成分包括、、、(2)原尿经过[]的作用,能将全部、大部分和部分重新吸收从而形成。

尿液的成分包括、、。

拓展提升:请你当个小医生:1、某人的尿样检查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请你推断一下,此人身体的什么部位可能出现了病变?2、某人的尿样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肾的什么部位出现了病变?。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一、教材内容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交流讨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五、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六、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线,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为载体,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单位的结构,再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设计一、导入新课的设计通过回忆“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之一是运输代谢废物等,由人体产生的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引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接着由学生总结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种类,由我讲解排泄和排遗的概念;再由排泄主要是以尿的形式进行的来引入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

二、新课教案的设计1.制作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及视频资料“肾的结构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与肾脏相关的知识。

由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作出推想:⑴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⑵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2.将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解为三分资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

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

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

3.制作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滤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是突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二。

4.教案内容的顺序更动为:先讲尿液的形成,再讲尿液的排出,再总结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目的是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更多的时间获取信息,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数据,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的设计由于本节内容量大,学生自始到终都处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实际用于练习的时间不多,故此环节我将之设为由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教师则用彩色笔勾出重点的方式,然幻灯片显示两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所设计的思考题,其中一道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题(见幻灯片7),另一道为拓展练习题(见幻灯片8),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本节知识与上一章血液循环的内容联系起来。

[教案理念]采用认知发现说的问题解决法进行教案。

即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推想,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的认知结构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并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而建构起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和排出>互动学案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5)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新课探知: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0页到62页的内容看看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和肾脏的图形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样的功能?
②、注意观察肾动脉与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精讲点拨: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液是在肾脏中形成的,血液有肾动脉流入肾脏由肾静脉离开肾脏。

那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
2、尿的形成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察肾脏的结构以及肾单位的示意图,小组讨论后并对以下问题作出回答:
(1)形成尿液的器官是哪里?
(2)肾脏是由哪些结构组成?
(3)每一个肾单位是又哪些部分组成的?
(4)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球”?
精讲点拨: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由皮质、髓质和肾盂构成,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的实质是一个血管球。

那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时候有什么变化,与尿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1)比较尿液和血浆中的成分,说出排尿是排出了哪些物质?
(2)比较血浆与肾小囊液中成分含量的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比较尿液和肾小囊液中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精讲点拨: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对全部的葡糖糖、部分的无机
盐和大部分的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形成尿液。

③排尿主要排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小结:尿液形成的过程,包括两个环节: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形成原尿(150升)。

②肾小管对全部的葡糖糖、部分的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形成尿液(1.5升)。

3、尿液的排出和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图,并阅读教材64页的内容,回答:
①肾脏形成尿液在腹腔脊侧,是怎样通过腹腔排到体外的?
②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
③排尿有什么样的意义?
中考连接:
1、在下列血管中含尿素最少的血管是(D)
A、入球小动脉
B、出球小动脉
C、肾动脉
D、肾静脉
2、)人体排出的尿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B )
A、无机盐
B、水 C 葡萄糖D、尿素
3、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一部分水不一定会经过的器官是(D)
A、心脏B、肺静脉C、肾动脉D、肾静脉
4.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试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单位:克/100
毫升)
成分样品A样品B样品C
蛋白质07.29微量
葡萄糖00.10.1
尿素20.030.03
尿酸0.050.0020.002
无机盐 1.60.910.91
样品A是尿液,判断的理由是样品A中无蛋白质和葡糖糖。

样品B是血浆,判断的理由是样品B中有蛋白质。

样品C是原尿,判断的理由是原尿中无蛋白质。

当堂检测
1.尿液排出体外的正确途径是(D)
A.尿道→输尿管→肾盂→膀胱
B.输尿管→肾盂→膀胱→尿道
C.膀胱→肾盂→输尿管→尿道
D.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2.健康人的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能够全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的是( C ) A.无机盐 B.大分子蛋白质 C.葡萄糖 D.水分 3.肾脏中形成尿液的结构是( C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单位 D.肾小囊 4.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分别是( C ) A.动脉血 静脉血 B.静脉血 动脉血 C.动脉血 动脉血 D.静脉血 静脉血
5.下面是某医院的几个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样本,请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
⑴.原尿是样本 ,因为里面含有 。

⑵.正常尿液是样本 ,因为里面不含 。

⑶.不正常尿液是样本 。

6.右图是尿液形成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⑴.写出图中代号所示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⑵.在①和②内流动的物质是
,在③内
流动的物质是[ ] ,在⑤内流动的物 质是[ ]。

⑶.㈠表示肾的 过程,㈡表示肾的 过程。

⑷.在㈠过程中,血液中除 和 外,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肾小球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
内;在㈡
过程中,原尿中全部的 ,大部分 和部分
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

② ③ ⑤ ⑦
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