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专练三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Ⅲ卷)逐题评析(三)文言文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Ⅲ卷)逐题评析(三)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26bb512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a.png)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Ⅲ卷)逐题评析(三)文言文阅读【选文】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宋史·许将传》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
在进士考试中名列第一。
神宗召他来回答问题,任命他为集贤校理、同知礼院,负责中书条例的编修。
契丹以二十万人的军队来迫近代州边境,他们还派遣使者来请求分割代州的地盘,宋朝的岁聘使不敢出行到契丹,皇上把这个使命交给许将。
许将入朝对皇上说:“我愧居侍从之位,朝廷的大决议,不容许我不关心。
只是万一契丹人说道代州的事,而我没有办法来折服他们,那就会伤害国家利益。
”皇上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来阅读相关文书。
他去到契丹境内后,当地的居民爬上屋栋,聚集在一起偷看许将,他们说:“我们要看看南边王朝的状元。
”等到操练射箭时,许将先射破目标。
契丹使者萧禧负责招待客人,萧禧果然拿代州事来向许将发问,许将随问随答。
2017届高考复习专题三年高考+各地模拟题文言文阅读
![2017届高考复习专题三年高考+各地模拟题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51a06836bec0975f465e26a.png)
文言文阅读一、(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训练10 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含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训练10 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cc351976c66137ee061950.png)
考点强化训练十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时间:40分钟)一、基础题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答案:D解析:“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
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答案:C解析:“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黜陟”中的“黜”指晋升、进用,“陟”指降职或罢免,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古代的典籍或老典故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答案:A解析:“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
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制度。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训练: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训练: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ac0436fe518964bcf847c41.png)
2009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模拟训练:文言文翻译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专练三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专练三](https://img.taocdn.com/s3/m/14997099f705cc17552709ab.png)
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专练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B.世宗为庙号。
庙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庙号的选字与谥号不同,没有褒贬之意。
C.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
文中的殿为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D.拾遗,有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之意。
古代拾遗指以谏为职的官员,隶属谏诤机构。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B.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
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
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D.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
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最新(精心打造)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
![最新(精心打造)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2ea74c15acfa1c7ab00cc67.png)
2017年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许将字冲元】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是福州闽县人。
【举进士第一】考中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神宗召见他回答有关问题,【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编修中书条例。
【初】当初,【选人调拟】候选官员的调动,【先南曹】先要经过南曹,【次考功】接着是考功。
【综核无法】综合考核没有法度,【吏得缘文为奸】官吏得以靠着改动文字干坏事,【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候选的人又不能告诉长官。
【将奏罢南曹】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开辟公堂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无留难】士人没有再遭遇故意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地界,【遣使请代地】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岁聘之使不敢行】宋方每年受聘的使者不敢去,【以命将】就任命许将去。
【将入对曰:】许将入朝对答说:【“臣备位侍从】我在侍从的职位上(充数),【朝廷大议不容不知】朝廷重要的决议不能不知道。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有以折之】(直译)没有能够用来驳斥他们(的材料/依据)//(意译)不对他们进行驳斥,【则伤国体】就会伤害到国家的体面。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公文资料。
【及至北境】到了契丹境内以后,【居人跨屋栋聚观】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曰】说道:【“看南朝状元】看看南朝的状元。
”【及肄射】等到练习射箭,【将先破的】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萧禧馆客】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禧果以代州为问】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将随问随答】许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萧禧又说:【“界渠未定】界线没有定下来,【顾和好体重】以和好为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将曰】许将说:“【此事】这(件)事,【申饬边臣岂不可】命令/指示守边大臣/边地官员难道不可以(吗),【何以使为】为什么要用/派使者呢?”【禧惭不能对】萧禧羞愧/惭愧不能回答。
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背读知识32类文言文常用词
![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背读知识32类文言文常用词](https://img.taocdn.com/s3/m/f0649a314a7302768e9939ca.png)
背读知识32类文言文常用词——记牢词义,词不离句一、表时间的常用词1.朔:农历的每月第一天。
2.望:农历的每月十五。
3.晦: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4.少间、少时:稍过片刻,过了一会儿。
5.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6.未几:不久。
7.既而:一会儿。
8.俄、俄而:一会儿,不多久,片刻。
9.翼日、翌日:次日,第二天。
10.食顷:一顿饭工夫。
11.少顷:一会儿,一刻工夫。
12.逾时:过了一会儿。
13.有顷:过了一会儿。
14.顷刻:一会儿,不多久。
15.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16.向:从前,先前,往昔。
17.良久:很久。
18.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19.曩:以往,过去,从前。
20.他日:往后的某一天。
21.不日:往后没几天。
22.夜阑:深夜。
23.旦日:第二天。
24.旦旦:天天。
25.夙、旦:早晨。
26.已而:不久。
27.暝:日落,天黑。
28.寻:不久。
29.间:一会儿。
30.久之:时间过了很久。
31.无何:不多久。
32.是日:这一天。
33.亭午:正午。
34.夜分:半夜。
二、传记文中的常用词1.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
2.课:考核、督促、征收。
3.风、化:教育感化。
4.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5.游:游玩,浏览;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
6.趣、趋: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通“促”,催促。
7.劾:举报,检举,揭发。
8.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9.短:进谗言,说坏话。
10.害:嫉妒。
11.闻:听说,听见;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2.党:偏袒;伙同,包庇。
13.矫:假托,假传。
14.质:做人质,抵押。
15.次:临时驻扎(用于军队);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6.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7.坐: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牵连,定罪;因为。
18.多:赞扬,欣赏,若带宾语,就是意动。
19.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0.佞(nìng):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考前三个月限时组合快练3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1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考前三个月限时组合快练3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1](https://img.taocdn.com/s3/m/8d1345fea76e58fafbb003ce.png)
D.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答案 C
解析 注意人名显现的地址只能做主语或宾语,宾语后应断开,“曰”后应断开。该句正确的标点是: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王邦瑞离职,仇鸾加倍专横,第二年被杀,赵锦也因结党定罪贬戍边关,于是皇帝渐渐想念王邦瑞。过了十年,京营缺人,皇帝说:“非王邦瑞不可。”就起用他任原先的官职。王邦瑞到了京营以后,上书依照具体情形办理的几件事,都被许诺实施。过了一年归天。朝廷追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毅,派行人护送棺木回籍埋葬。王邦瑞严正坚毅,有才识和气量。做官四十年,以廉正有节操著称。儿子王正国,任南京刑部侍郎。
二、名篇名句默写
5.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份。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考前三个月限时组合快练4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2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考前三个月限时组合快练4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2](https://img.taocdn.com/s3/m/cf48fcdf5727a5e9856a61e0.png)
快练4 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2)一、基础知识1.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球迷在竞赛现场身着黑衣、头戴面具,撕毁了他们用了四天时刻亲手绘制、写着“宁战死,不苟活”的口号,表达了他们对球员竞赛表现失常的不满。
B.中央电视台主办“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全世界上线新闻公布会”,于伦敦时刻10 月21 日如期举行。
据了解,该片是迄今为止首部以孔子为题材的中外合作拍照的纪录片。
C.“十一黄金周”,山东、云南、海南等地的旅行宰客现象在媒体上几回被曝光,这说明我国的旅行治理还存有必然漏洞,宣称“节后调查处置”的监管部门也早该醒醒了。
D.最近几年来,国家启动中西部教育振兴打算,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增强人材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答案C解析A项成份残缺,“撕毁”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口号”后加“的条幅”。
B项句式杂糅,应在“中央电视台主办”后加“的”。
D项搭配不妥,“提升”与“办学条件”不搭配。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适当的一组是( )“茶可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浓茶能够令人发晕,多喝会致使失眠。
__①__茶的醉人事实上是一种亢奋,同酒后的酩酊迥然有别。
茶醉给人带来理性,酒醉令人萌生冲动。
__②__从来在人际交往中,茶是平和安闲的象征。
__③__把酒比作诗人大侠,__④__茶确实是哲人隐士。
答案B解析①处是转折关系,②处是因果关系,③、④处是“若是……那么”双关联词的搭配利用。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适当的一句是( )因人的疏忽,过量地被送进海洋中的重金属是危险的,不仅对海洋中的生命,对人类也很危险。
________。
最终遭殃的是排放污染的人类。
A.藻类和海洋植物吸收了这些重金属,鱼虾吃了藻类,人类又吃了鱼虾B.人吃了鱼虾,鱼虾吃了藻类,而这些藻类和海洋植物又吸收了重金属C.这些重金属被藻类和海洋植物吸收,鱼虾吃了藻类,人又吃了鱼虾D.人吃了鱼虾,鱼虾吃了藻类,而这些重金属又为藻类和海洋植物所吸收答案C解析依照上文说是危险的,那么空白处应说明怎么危险;下文讲到“最终遭殃的是排放污染的人类”,可知,空白处的后半句应谈到怎么危害人类。
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背读知识古代文化知识例
![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背读知识古代文化知识例](https://img.taocdn.com/s3/m/fc79bdf28762caaedc33d463.png)
背读知识2古代文化知识150例——了解常识,传承文化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点评]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点评]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点评]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学考文言文冲刺训练 (必修三)
![学考文言文冲刺训练 (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96dacadc49649b6648d7476e.png)
学考文言文冲刺训练(必修三)(一)过秦论(节选后三段)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奋六世之余烈..遗留下的功业B、以悬黔首..百姓C、余威震于殊俗..边远的地方D、氓隶..之人流氓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为桂林、象郡A、以.悬黔首B、然后以.六合为家C、然秦以.区区之地D、自以.为关中之固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B、才能不及中人..中间人C、山东..豪俊遂并起崤山以东D、羸粮而景.从景通影4.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主要是从“攻”的角度,写秦国国势达到极盛。
2017届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最全版)
![2017届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ba775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2.png)
•••••••••••••••••2017届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最全版)2017届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最全版)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3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3](https://img.taocdn.com/s3/m/bfc0687f0029bd64783e2cea.png)
扩步糸统调音第_节文言实词最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本考点题型较为稳定,考查形式以客观选择题为主,偶有结合文言翻译进行综合考查的形式。
从选材上看,以人物传记为主。
当然还会涉及到其他文体,比如散文现今成为新的命题点。
从考查内容看,以常见的120个需重点掌握的实词为主,着重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重在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真题起跑线(2010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花云,怀远人。
貌伟而黑,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贼惊日:“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兵至,遂克滁州。
太祖渡江,云先济。
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
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
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
云与元帅朱文逊結阵迎战,文逊战死。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日:"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檣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方战急,云妻告B 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日:"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云被执,部赴水死。
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
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
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债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日:"将种也。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练三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练三](https://img.taocdn.com/s3/m/70f1faa76294dd88d0d26b6b.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新题型)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奖状杜秋平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
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
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
寒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
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
可我呢,却一直想着回到大城市去。
我鼻子酸酸的。
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
我想起冬日里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
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生。
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得奖状。
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
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
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地跳过;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
小娜堡到鲍最多,她有一双天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
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
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
可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
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精练3 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精练3 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c01c48f7375a417866f8fdc.png)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精练:3文言文阅读1、记稻鼠【唐】陆龟蒙乾符己亥岁,震泽之东曰吴兴,自三月不雨,至於七月。
当时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勃①,棹楫支派者入,屝屦②无所污。
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昼夜如乳赤子,欠欠然救渴不暇,仅得葩坼穗结,十无一二焉。
无何,群鼠夜出,啮而僵之,信宿食殆尽。
虽庐守版击,殴而骇之,不能胜。
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吾闻之於《礼》曰:“迎猫为食田鼠也”,是《礼》缺而不行久矣。
田鼠知之后欤?物有时而暴欤?政有贪而废欤?《国语》曰:“吴稻蟹不遗种”,岂吴之土,鼠与蟹更伺其事而效其力,歼其民欤?且《魏风》以硕鼠刺重敛,硕鼠斥其君也。
有鼠之名,无鼠之实。
诗人犹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况乎上捃其财,下啗其食,率一民而当二鼠,不流浪转徙聚而为盗何哉?《春秋》虫蝝生大有年皆书,是圣人於丰凶不隐之验也。
余学《春秋》,又亲蒙其灾,于是乎记。
注:①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勃:水泽或低湿的地方也变得尘土飞扬。
②屝、屦:两种鞋子。
③二鼠,指田鼠和家鼠。
2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浸渍,灌溉B.昼夜如乳赤子喂养C.逝将去汝离开D.率一民而当二鼠一律,一概2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昼夜如乳赤子,欠欠然救渴不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B.仅得葩坼穗结,十无一二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且《魏风》以硕鼠刺重敛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D.又亲蒙其灾,于是乎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9.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无何,群鼠夜出,啮而僵之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襟三江而带五湖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臣请完璧归赵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语言华丽,用语精工,效法《春秋》,尽管行文将主观感情融注于对事件的描述之中,然而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苛政的斥责,仍然力透纸背。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 文言文测试题3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 文言文测试题3](https://img.taocdn.com/s3/m/1624de0c4b35eefdc9d3331b.png)
2012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l~6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
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师问日:“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
及长,金玉其行。
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
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
”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
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
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
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
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悲伤。
B.崧辞.曰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识:见识。
D.君乃.舍之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高考语文 三轮冲刺专题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考场罗盘针)3
![高考语文 三轮冲刺专题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考场罗盘针)3](https://img.taocdn.com/s3/m/fcdbb783a32d7375a51780aa.png)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 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 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 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 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 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 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 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举例
动词活用为名词:养生 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动词“生”“死”在这 里充当了宾语,译为 “活着的人”“死了的 人”)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 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也(形容词“小”“大” 做了主语,译为“小的 方面”“大的方面”)
续表:
种类
解释
举例
是指谓语中心词具有
使动用 法
“使(让、叫)宾语怎 么样”的意思。它是 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
多义实词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是普遍存在 的,在以单音节词为主的文言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理 解文言文语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在上下文既 定的语境中准确把握多义实词的特定含义。这也是能够 有效突破文言文阅读的第一关口。
高考试题中对于“一词多义”的考查,是给出词语 的几个释义,要求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另外翻译 文中的语句也是对实词考查的一种形式。推断多义实词 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含义,首先要熟练掌握词的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徙杭州,世为贾, 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 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 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 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 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 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 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语文高考总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3含答案
![语文高考总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3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4890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a.png)
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孟子》:为记述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
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
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2.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刨内以,则移其民于可丞,移其翠于河内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4.谨序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5.申之以孝,之义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姐妹的友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有于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7.故不积睦步睦:古代跨出一脚为“睦”,跨两脚为“步”。
8.外荏缶而斗诸侯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作“连横"。
9.南取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10.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免于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专练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B.世宗为庙号。
庙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庙号的选字与谥号不同,没有褒贬之意。
C.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
文中的殿为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D.拾遗,有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之意。
古代拾遗指以谏为职的官员,隶属谏诤机构。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B.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
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
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D.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
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做名词时,可用于书信中,表示对对方的敬称,也可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在本文中指后者。
B.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给皇帝写的书信、奏章,就叫表。
C.节度指节度使,是汉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D.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洗马:“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
太子洗马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B.除:古代任命官职叫除。
文中出现的任命官职的常用词还有“授”“征”“迁”“领”等等。
C.东宫:太子居住之所,又借指太子。
汉代太后居住的长乐宫也称东宫,也借指太后。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豪右”指豪门大族。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汉又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C.“受禅”原指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指新皇帝登基后的一种祭拜祖先的仪式。
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或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
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
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
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
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舞曲。
曲原为西域乐舞,后经唐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于天宝年间改用此名。
B.牺牲,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体全牲畜。
毛色纯一的叫“牺”,体全的叫“牲”。
C.期颐,“期”是期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指人八九十岁,年事已高,指望儿孙赡养。
D.先,可作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
归有光《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就是此意。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策,指发出的策问。
古代科举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内容常关涉国家大事。
B.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C.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着锦绣之服,多着布衣,因而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换官职,即退休。
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金代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
B.豪右,指恃权乱法的豪门大户。
右,右族,封建时代以右为上。
汉代,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C.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
一般为虎形,分左右两半,一半交给将帅,一半由皇帝保存,两个虎符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D.助教,古代学官名。
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监祭酒、博士教授生徒。
其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学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
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事,官名,我国古代封建品级制度中的底层办事官吏。
B.圣节最早起源于唐朝,后来历代皇帝及太后生日皆称为圣节。
C.母忧,母亲去世。
古代官员任职期间,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
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一般由翰林学士担任。
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关右,地区名,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
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
”“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西。
D.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
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居舍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于内史省,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出入,也称官禁。
C.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但庶人不能设庙;也是王室或国家的代称。
D.岁考,古代每三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除四书五经、五言六韵外,晚清还有策论。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置使,军事统帅,南宋时掌管本路诸州军事,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
B.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D.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
参考答案1.B解析:庙号的选字有褒贬之意。
2.A解析:“古代的女子有名无字”错,古代女子许嫁,及笄而字。
3.C解析:C项“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4.C解析: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5.B解析:“迁”一般指升职,“左迁”为贬职;“领”是指兼任某职。
这两个词与“除”“授”“征”不同类。
6.C解析:C项中“新皇帝登基后的一种祭拜祖先的仪式”表述不对,受禅是指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7.D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8.A解析:“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错,行顿首礼时,头碰地即起。
9.C解析:期颐,指人百岁。
人八九十岁称“耄耋”。
10.B解析:“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错误。
“处士”不指官员。
11.B解析:“豪右”是豪门大户,“恃权乱法”错误。
“封建时代以右为上”表述不准确。
12.B解析:“圣节”是一个古代节日,指以皇帝的生日所定的节日,起源于唐玄宗时期。
13.D解析: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14.D解析:岁考,是指每年对官吏的考核。
15.B.解析:“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错,“谕”有“口谕”“手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