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理论练习三
《文学理论》习题
《文学理论导引》习题1.文学是通过()媒介来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的。
A.语言B.形象D.艺术C.意象2.衡量艺术真实的()是指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A.表现测度B.心理测度D.形象测度C.反映测度3.抒发主体情感是()的基本特征。
A.抒情文本B.叙事文本D.散文文本C.戏剧文本4.文学文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具有中介连接的作用,因为,文学形象在与文学语言和文学意蕴的双重关系中体现了文学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A.语言层B.现象层D.语音层C.意蕴层5.孔子所说的“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其中的“文学”实际上指的是()。
A.古代的文献B.艺术D.文学理论C.文学6.下列()要素不是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所说的“文学四要素”中的一种。
A.作家B.作品D.想象C.读者7.下列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的理论是()。
A.“模仿说”B.“天才说”D.“性升华说”C.“表现说”8.文学活动是在人与现实的()关系上展开的。
A.形式B.价值C.功利D.审美9.中国古代文论强调,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应是()。
A.“神似”B.“形似”C.模仿D.再现10.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 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这指的是文学形象的()特点。
A.心象性B.概括性C.符号性D.间接性WORD格式.11.文艺学学科包括哪几个分支()。
A.文学理论B.文学批评C.文学史D.文学社会学12.《镜与灯》的作者是()。
A.燕卜逊B.艾布拉姆斯C.卡勒D.刘若愚13.提出“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的是()。
A.孔德B.维柯C.拉·封丹D.丹纳14.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来源于()。
A.黑格尔B.莱辛C.马克思D.卢卡契15.表现论的代表人物是()。
A.叔本华B.康德D.波德莱尔C.克罗齐16.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叫()。
华师17春秋学期《文学理论》在线作业
华师《文学理论》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V1.()是戏剧艺术的文学成分,是为舞台演出而创作的脚本。
A.诗歌B.剧本C.散文D.杂文2.创作()是指从事文学创作实践的作家。
A.客体B.主体C.形象D.想象3.()是表现在戏剧中的、因双方的意志对抗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
A.戏剧B.正剧C.戏剧冲突D.悲剧4.当文学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时,()也就必然地成了文学的主要对象。
A.生活B.美C.社会D.人5.戏剧艺术(即话剧艺术)是一种()艺术。
A.中心B.综合C.单一D.特殊6.()动机是最初诱发作家创作兴趣的一种动机,具体表现为兴趣动机、谋生动机、显示才华动机等等。
A.语言层B.现象层C.表层D.深层7.文学文本其实是一个蕴涵着某种审美意蕴的、具有()的语言结构体。
A.开放性B.文学性C.真实性D.艺术性8.()体现了叙述者对小说叙事的组织与安排,其要点在于以什么为出发点来组织叙述。
A.叙事结构B.人物结构C.心理结构D.散文结构9.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是()。
A.绝对的真实B.相对真实C.绝对想象D.相对想象10.文学利用语义来显现形象之所以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语言修辞手法,是因为修辞所表现的语义常常带有不确定性或()的特点.A.复杂性B.多义性C.单一性D.多面性11.()文学主张以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写作。
A.科学主义B.自然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12.要追根溯源的话,人们往往把"三一律"的萌芽追溯到()的《诗学》。
A.亚里士多德B.王国维C.鲁迅D.柏拉图13.由于非文学文本的意义可以利用语言直接传达,所以在非文学文本中,一般都没有()。
A.语言层B.现象层C.符号层D.形象层14.文学是从()上与社会生活发展联系的。
A.价值关系B.真实性C.再现D.想象15.《人间词话》的作者是()A.刘勰B.曹植C.王国维D.孔子华师《文学理论》在线作业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三(大三上)期末真题【带答案】
文学院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专业《古代文学三》试卷(A)年级班级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10分】1、关于最早的元杂作家的文献《录鬼簿》2、高明的《琵琶记》被称为“南戏中兴之祖”。
3、明清神魔小说成就最高的是吴承恩的《西游记》。
成就仅次于《西游记》的是许仲琳的___《封神演义》_______.4、汤沈之争的核心是“声律”还是“文采”;“条法”还是“才情”。
5、侯方域、魏禧和汪琬并称“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文以文气见长,富有激情,行文纵横恣肆,人称__才子之文_______;魏禧为文强调“积理炼识”,“有用于世”,长于议论,人称“策士之文”;汪琬文疏淡迂回,雍容尔雅,人称儒者之文。
6、明末清初,在苏州这个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群平民专业剧作家,他们交往密切,形成了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戏曲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代表人物是李玉。
8、《三国》的点评人:毛宗岗,毛纶9、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合称为“岭南三家”。
10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和“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这两句话,依次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分别对《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的评价。
二、选择(前五道为单选,后五道多选)【25分】(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
1、昆山腔的创立者为()A沈璟 B梁辰鱼 C魏良辅 D王世贞2、清代戏曲家李渔的戏曲理论著作是()A、《曲律》B、《曲品》C、《南词叙录》D、《闲情偶寄》3、明末小品文成就最高的是()A、曹雪芹B、龚自珍C、归有光D、张岱4、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作家是()A、汤显祖B、方孝孺C、王世贞D、袁宏道5、陈子龙《小车行》的“行”是指()A、五言绝句B、乐府和古诗C、七言律诗D、七言绝句(二)多单选题,每小题 3 分。
6、非“唐宋派”的作家()A、王慎中B、唐顺之C、李攀龙D、王世贞E、茅坤7、被王国维列为世界悲剧之林的作品()A.《窦娥冤》B.《墙头马上》C.《倩女离魂》D.《赵氏孤儿》8、“性灵说”的主要内涵()A、自由表达个性,抒发真性情。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理论 练习一
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D.文学理论2.《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3.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B.精神生产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B.文学作品C.人D.摹仿6.马克思说“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A )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深刻性D.丰富性7.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B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8.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C )A.15世纪B.16世纪C.17、18世纪D.19世纪9.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兴起于(D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10.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B )A.系统结构B.交往结构C.读者反应系统D.创造系统11.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B )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12.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D )A.巫术B.游戏C.宗教D.劳动13.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其文学的概念是( 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符号学的14.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B )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15.在西方,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是在(C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18世纪D.19世纪16.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B )A.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C.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D.文学的反映对象问题17.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指出了(B )A.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B.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C.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文学活动的人民性18.“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A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剩余价值论》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9.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比较,文学语言强调的是(D )A.严谨的逻辑B.严谨的语法结构C.服从说明的需要D.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2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C )A.《毛诗序》B.《乐记》C.陆机《文赋》D.钟嵘《诗品》21.认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B )A.科林伍徳B.苏珊·朗格C.贝尔D.阿恩海姆2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价的心理特征是(C )A.逻辑推理B.感性直观C.情感体验D.理性思维23.文学创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创作的材料应该是(B )A.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物质B.贮存于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C.记录于书本上的知识D.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社会生活24.文学创作活动的内驱力指(C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25.由此形象想到彼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B )A.想象B.联想C.幻想D.记忆26.对比联想是指(C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27.艺术构思中的动力因素是指(D )A.记忆B.想象C.联想D.情感28.在艺术构思中,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方式称为(C )A.变形B.漫画C.陌生化D.粘合29.袁于令认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实乃是( B )A.客观的真实B.假定的真实C.历史的真实D.科学的真实30.西晋的陆机充分肯定文学的情感性,他在《文赋》中说:(C )A.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为情造文C.诗缘情而绮靡D.为文造情31.文学创造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是( D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32.在20世纪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A )A.克莱夫·贝尔B.苏珊·朗格C.什克洛夫斯基D.阿恩海姆33.下列作品属于现实型文学作品的是(A )A.《红楼梦》B.《变形记》C.《桃花源记》D.《等待戈多》34.在中国,最早体现理想型文学倾向的是(B )A.《诗经》B.《离骚》C.《史记》D.《左传》35.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C )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D.21世纪36.戏剧之划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是按照(C )A.题材处理B.主题表现C.戏剧冲突性质D.戏剧结构37.提出现实主义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是(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38.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象是间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形象是(D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9.最早使用“意境”一词,并提出诗境之三境的是(C )A.刘勰B.钟嵘C.王昌龄D.皎然40.按王国维对意境的分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A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D.常人之境41.在中国,“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B )A.《论语》B.《论衡》C.《史记》D.《汉书》42.据黑格尔的考察,世界一切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A )A.象征B.写实C.神秘D.浪漫43.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并形成新的理论观念的是(B )A.英美新批评B.法国结构主义C.接受美学D.读者反应批评44.在叙事作品中,作为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的是(A )A.人物B.环境C.场面D.语言45.叙事性作品中的“文本时间”是指(B )A.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B.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C.故事内容中虚构事件中的前后关系D.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46.廖燕说:“借彼物理,抒我心胸。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的,因此,这种理论的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的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第三章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答:文学发展的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的认为是社会风气的变化;有的认为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有的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第四章基本概念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现在通行的含义是审美的语言作品;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正从目的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这说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第五章基本概念1.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的,模式的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而应该是主导性、多样性的;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文学新人;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着名的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4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改造;5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民;思考问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答: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问题答:雅与俗,从字面上看,一个是高雅美好,一个是平凡通俗,文艺作品是适应人美的精神需要而创作出来的;雅与俗是相对的,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不断变化,相互转化;衡量文艺作品价值高的标准,要看它是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并为人民群众索赏识;对于这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高雅严肃的艺术的同时,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折回注意新文学的意义;答: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要批判的继承,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借鉴,并根据新时期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创造;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答:民族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族文学繁荣和世界文学进步;当然,世界文学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取消民族文学;相反,各民族文学要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独特性,从而使世界文学园地更加绚丽多彩;第六章基本概念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3.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4.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思考问题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答: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之发展;2.文学创造与科学的本质区别: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文学创造于宗教的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力量;宗教是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通过对神的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的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是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的原因:文学创造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创造;并且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作品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所以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答: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的原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答:特点: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原因: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的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的具体生活材料;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答:不能说;因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理解: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即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6.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感情体验的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的情感关系;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不扬弃客体的个别性;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7.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的反映客体,即主动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8.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因: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是经过作者体验过后选择的;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都是由作为主体的作者完成的;第七章基本概念1.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2.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3.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4.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5.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6.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7.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8.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
华南师范大学真题汇总
1999年考试科目:当代文学一、简答题:1、试比较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的艺术风格。
2、请简析《龙须沟》中的程疯子、《茶馆》中的王利发的性格特征,并分别说明这两个人物在剧中的作用。
3、高晓声的短篇小说在探索“国民性”的问题上有哪些主要成就?二、论述题:1、为什么说“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口号要比过去的“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更符合文艺规律?2、试论新时期小说的艺术创新,请举例说明。
1999年考试科目:中国文学基础知识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1、简析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2、简述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3、简析朱自清《背影》中写“背影”的用意。
4、简析卞之琳的《断章》5、简析茅盾的《水藻行》。
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什么样的方针?在它的鼓舞下,1956年春至1957年夏,文艺事业出现了哪些新的气象?7、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主要内容及其社会意义。
8、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创作上有哪些新的突破? 9、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在题材上有哪些新拓展? 10、伤痕文学”在新时期文学发展中的历史价值。
1999年试题考试科目:中国文学史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八题,80分)1、试以夸父追日为例,谈谈上古神话对中华人文精神形成的作用。
2、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请你发表自己对此诗的主题的看法。
3、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猛烈抨击了科举制度,而他本人却直至晚年依然执着于功名,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矛盾现象的深层原因何在?4、试析《金锁记》的表达技巧。
5、试析方鸿渐的性格特点。
6、简析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思潮的内涵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7、简析汪曾琪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8、80年代与90年代文学精神和作家写作立场有何不同?二、论述题(第1。
2题每题15分,第3。
4题每题20分,共计70分):1、论《原野》。
2、试比较茅盾巴金老舍的创作个性。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三章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
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
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些真题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些真题!2008文学理论(每题37.5分)(第2题和第3题选择一题回答既可)1论述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2举例论述文学创造中“艺术发现”的内涵、心理特征及其积极意义。
3举例论述“艺术概括”的规律。
4举例论述文学话语的特点。
5有人认为,意境是情景**、****(自己记下来时写得太潦草,不认得了)的艺术形象,如此说来,有艺术形象便有意境。
你赞成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请以下面两首诗为例并说明之。
诗一诗二送梧州王使君送沈子福归江东楚江亭上秋风起,杨柳渡头行客稀,看发苍梧太守船。
罟师荡桨向临圻。
千里同行从此别,惟有相思似春色,相逢又隔几多年。
江南江北送君归。
2008中国文学史(古代、现代部分)一、选择题(略)(30题30分)二、判断题(略)(20题20分)三、简答题(40分)1试分析老舍《月牙儿》中月牙儿穿针引线的作用。
2简述白朴《梧桐雨》的立意、结局和曲词。
3概述郭沫若“女神体”的艺术特点。
4试说姚鼐的文章学主张和文学史影响。
四、论述题(60分)1论述鲁迅小说中“看客”的形象(题目中举了不少例子,没有记下来)。
结合作品。
2“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谈谈你的理解和评论。
2007年汉语言文学及美学试题(本人记录)2007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一、选择题(1分×30=30分)(略)二、判断题(1分×20=20分)(略)三、简答题(10分×4=40分)1、简述曹禺《雷雨》的结构特点。
2、巴金的《家》中高觉新的性格命运。
3、以《窦娥怨》为例谈谈古代悲剧的民族风格。
4、《桃花扇》的艺术构思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30分×2=60分)1、以沈从文为例,谈谈1930年代“京派”群体的文化特征和美学理想。
2、谈谈你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一起,奠定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的理解。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华师《文学理论》在线作业.doc
1.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是()。
A.绝对的真实B.相对真实C.绝对想象D.相对想象【参考答案】: A2.语音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上。
A.音节美B.结构美C.意象美D.想象【参考答案】: A3.《长恨歌》是()的抒情长诗。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参考答案】: A4.“诗缘情而绮靡”出自()。
A.《艺概》B.《周易?系辞》C.《人间词话》D.《文赋》【参考答案】: D5.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被称誉为()A.心理描写法B.人性辩证法C.心灵的描写法D.心灵的辩证法【参考答案】: D6.要追根溯源的话,人们往往把"三一律"的萌芽追溯到()的《诗学》。
A.亚里士多德B.王国维C.鲁迅D.柏拉图【参考答案】: A7.二分法把所有的文体划分为()和散文两大类A.韵文B.诗歌C.小说D.随笔【参考答案】: A8.杜甫的《秋兴》(之八)中的颔联"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运用了()的手法A.互文B.比喻C.白描D.语词错位【参考答案】: D9.文学流派,是指由思想倾向、文学见解、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作家群,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并有相当影响力的()作为标志的创作派别。
A.文学成果B.作品集C.思想成果D.艺术特色【参考答案】: A10.在小说文本的解读中,核心应该是对于()的解读A.社会背景B.语言C.故事情节D.小说人物【参考答案】: D11.在()文学中,人与自我的异化关系体现为理性与本能的对立、感官与精神的对立,以及由此形成的双重乃至多重人格。
A.现实主义B.现代主义C.实践主义D.自然主义【参考答案】: B12.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开篇第一句话:“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大,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句话属于文学语言深层含义中的()A.双关义B.暗示义C.反讽义D.言外义【参考答案】: C13.在中国,()应被视为随笔这一文体的首创者,他的《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中收入了数百则随笔。
华南师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华南师范大学的语文试题及答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阅读理解、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下面是一个模拟的试题及答案示例。
一、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1-4题。
文本:《荷塘月色》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什么景象?(5分)答案:作者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宁静美景,包括月光、青雾、荷叶和荷花。
2. 文中“牛乳”和“轻纱”分别比喻了什么?(5分)答案:“牛乳”比喻了荷叶和荷花在月光下显得洁净、柔和;“轻纱”比喻了薄雾给荷塘带来的朦胧美。
3. 作者对于月光的态度是怎样的?(5分)答案:作者认为月光虽被云层遮挡,但这种朦胧的月光反而增添了荷塘的美感。
4. 作者通过描绘荷塘月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案:作者通过描绘荷塘月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二、古诗文鉴赏(共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5-6题。
古诗:《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6. “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有什么象征意义?(10分)答案:“明月光”象征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家人的牵挂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7-10题。
现代文:《秋天的怀念》余光中秋天,是一个让人怀念的季节。
金黄的落叶,凉爽的微风,还有那淡淡的桂花香,都让人不禁想起那些逝去的日子。
7.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秋天的特征?(5分)答案:作者提到了金黄的落叶、凉爽的微风和淡淡的桂花香。
8. “秋天,是一个让人怀念的季节”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答案:这句话作为开篇,为全文奠定了怀念的基调,引导读者进入作者对秋天的感悟。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理论练习三
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D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2.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B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3.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反映论D.辩证法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C )A.发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D.形成对立关系6.从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A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7.从作品与读者关系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D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8.西谚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中国古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以触及读者阅读的( B )A.创造性质B.再创造性质C.意识形态性质D.反映论性质9.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中提出“隐含的读者”概念的是(D )A.英伽登B.兰瑟姆C.姚斯D.伊瑟尔10.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同类相生或同果必有同因”称为(A )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11.系统地阐述游戏说,并作为游戏说代表的是(B )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普列汉诺夫12.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关系(C )A.总是平衡B.总是不平衡C.并不总是平衡D.基本平衡13.在西方18世纪之前所使用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基本上是(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D.符号学的14.在现代世界,文学的通行含义是(C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D.符号学的1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的含混主要是指话语意义的(B )A.单一性B.多重性C.明确性D.完整性16.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化的根本性方针是(C )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继承文学遗产17.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物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A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8.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它所凭借的“艺术符号”是(B )A.语言B.言语C.线条D.色彩19.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观念是(A )A.诗言志B.诗缘情C.诗者,吟咏情性D.感物吟志20.认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是(A )A.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B.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C.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达尔夫人D.俄国作家托尔斯泰21.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B )A.别林斯基B.立普斯C.洛克D.克罗齐22.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C )A.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等B.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观念移注C.主体对创作客体的选择D.客体被创作主体重新塑造23.作家所有文学活动能否发生的枢纽是(B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24.对记忆表象进行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称为(A )A.想象B.联想C.幻想D.记忆25.类似联想是指(B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26.文学创作中的直觉是指(B )A.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B.省略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作出直接把握的心理过程C.由一个事物形象想到另一个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D.改造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7.略去具体细节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的构思方式称为( D )A.夸张B.变形C.突出D.简化28.曹植写七步诗的情况,是一种(B )A.推敲B.即兴C.雕琢D.灵感29.与生活的真实比较,艺术的真实是一种(C )A.客观的真实B.事实的真实C.假定的真实D.历史的真实30.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是(B )A.以热情为元素B.诗意的裁判C.唤起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D.诗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31.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相比,作家的使命是( C )A.诠释社会发展规律B.总结历史发展规律C.宏扬人文精神D.发现客观真理32.从现实生活出发,描写生活中本来就有的事物,表现作者真切感受的文学类型称(A )A.现实型文学B.理想型文学C.象征型文学D.古典型文学33.下列作品属于象征型文学作品的是(D )A.《红楼梦》B.《西游记》C.《桃花源记》D.《等待戈多》34.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C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18世纪末D.19世纪末3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是(A )A.高尔基的《母亲》B.法捷耶夫的《毁灭》C.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高尔基的《我的大学》36.结构最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是(C )A.诗歌B.小说C.散文D.戏剧37.与普通言语比较,文学言语的最大的不同是其(B )A.外指性B.内指性C.形象性D.音乐性38.我国“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是(B )A.梁启超B.王国维C.刘熙载D.朱自清39.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是(B )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韵味无穷D.思与境偕40.按王国维对意境的分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属于(B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D.常人之境4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A )A.哲理性B.象征型C.求解性D.多义性42.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C )A.哲理性B.象征型C.荒诞性D.多义性43.在叙事作品中,“事件”是指(C )A.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B.按事件顺序讲述的故事C.又所叙述的人物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叙述单位D.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44.在叙事性作品中,“角色”是指(C )A.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B.作品中有姓名、身份的人物C.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D.叙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45.叙事作品中的“故事时间”是指(C )A.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B.“叙事时间”C.故事内容中虚构事件中的前后关系D.叙述人“讲”故事的时间46.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比较,突出话语的(B )A.说明功能B.表现功能C.指示功能D.报道功能47.18世纪德国思想家莱辛的《拉奥孔》主要说明(C )A.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的区别B.声调与情调的联系C.诗与画的区别D.情与景的关系48.在风格问题上,曹丕提出的观点是(B )A.言者,心声也;声者,心画也B.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C.各师成心,其异如面D.诗品出于人品49.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是(C )A.精神个性与伦理观念B.精神个性与伦理道德C.文体特色是言语组织D.主体特征与对象选择50.从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上说,文学接受是一种(B )A.阅读活动B.审美活动C.消费活动D.教育活动5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中,把文学接受看作认识活动的是(B )A.诗可以兴B.诗可以观C.诗可以群D.诗可以怨52.读者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称为(A )A.期待视野B.接受心境C.召唤结构D.接受动机53.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是(C )A.虚静B.期待C.共鸣D.回味54.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赞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是一种欣赏的(B )A.期待B.心境C.延留D.共鸣55.文学批评中的“语言学批评”兴起于(B )A.19世纪B.20世纪C.21世纪D.古希腊56.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从创作动机上说是一种(B )A.丰富性动机B.缺失性动机C.多元性动机D.无意识动机57.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B )A.故事B.情节C.细节D.场面58.一切文学作品( C )A.没有结构,也没有情节B.有情节,没有结构C.有结构,不一定都有情节D.有情节,不一定都有结构59.典型形象的生命在于(A)A.特征性B.一般性C.共性D.故事性60.“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欣赏美的大众”,说的是(C )A.审美趣味对鉴赏的影响B.审美能力在鉴赏中的作用C.鉴赏对象对鉴赏主体的创造D.鉴赏主体对鉴赏对象的创造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61.目前国内外一般把文艺学分为( ABD )A.文学史B.文学批评C.文学批评史D.文学理论E.文学理论史62.以下概念中属于西方文论概念的有( BCE )A.神思B.净化C.原型D.意境E.移情63.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理解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主要有几方面(ACE)A.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B.人的生活活动是合规律性的反映C.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D.人的生活活动使人的感觉能力与感觉器官紧密联系在一起E.生活活动使文学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64.以下理论家中,主张从读者的角度研究文学本质的有(BD )A.什克洛夫斯基B.姚斯C.兰瑟姆D.伊瑟尔E.艾布拉姆斯65.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的两种典型体现为(AC )A.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低级的阶段B.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高级的阶段C.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D.艺术生产发展水平总是落后于物质生产水平E.物质生产水平总是落后于艺术生产水平6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ABC )A.无功利与功利的相互渗透B.形象性与理性的相互渗透C.情感与认识的相互渗透D.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相互渗透E.物质性与精神的相互渗透67.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标是(BD )A.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B.为人民服务C.为政治服务D.为社会主义服务E.为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68.作为审美创造的文学创造,其主客体关系的特征表现为(AC )A.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B.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逻辑推理为心理特征C.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D.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逻辑思维为思维特征E.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扬弃客体个别性为思维特征69.与直觉比较,灵感表现为( ACD )A.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B.得到推测性的洞察C.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D.获取成熟的答案E.整体上对事物的判断70.艺术构思中的综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综合具有( BCD )A.多元性B.定向性C.选择性D.刷新性E.发散性71.情感评价作为“善”的价值追求,应该具有(BC )A.客观真理性B.高尚的品格C.功利取向D.科学的理智E.历史的理性72.现实型文学突出地体现了再现性特点,主要表现为( CDE )A.精神内容压倒了物质形式B.物质表现形式压倒了精神的内容C.再现现实生活严格遵守客观规律D.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E.情感表现渗透在情节、场面、人物的描绘之中73.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主要表现为( CE )A.再现现实生活严格遵守客观规律B.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C.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D.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E.常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74.散文的基本特征是( BCE )A.故事情节的完整复杂性B.题材的广泛性C.结构的灵活性D.环境描写的细致性E.抒发感受的真挚性75.文学作品的意蕴层一般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是(BCE )A.现实生活层B.历史内容层C.哲学意味层D.哲理抽象层E.审美意蕴层76.在叙事性作品中,叙事的构成包括了( BCE )A.叙述者B.叙述内容C.叙述话语。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D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2.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3.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反映论D.辩证法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C )A.发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D.形成对立关系6.从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A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7.从作品与读者关系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D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8.西谚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中国古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以触及读者阅读的( B )A.创造性质B.再创造性质C.意识形态性质D.反映论性质9.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中提出“隐含的读者”概念的是(D )A.英伽登B.兰瑟姆C.姚斯D.伊瑟尔10.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同类相生或同果必有同因”称为(A )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11.系统地阐述游戏说,并作为游戏说代表的是(B )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普列汉诺夫12.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关系(C )A.总是平衡B.总是不平衡C.并不总是平衡D.基本平衡13.在西方18世纪之前所使用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基本上是(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D.符号学的14.在现代世界,文学的通行含义是(C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D.符号学的1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的含混主要是指话语意义的(B )A.单一性B.多重性C.明确性D.完整性16.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化的根本性方针是(C )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继承文学遗产17.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物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A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8.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它所凭借的“艺术符号”是(B )A.语言B.言语C.线条D.色彩19.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观念是(A )A.诗言志B.诗缘情C.诗者,吟咏情性D.感物吟志20.认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是(A )A.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B.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C.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达尔夫人D.俄国作家托尔斯泰21.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B )A.别林斯基B.立普斯C.洛克D.克罗齐22.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C )A.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等B.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观念移注C.主体对创作客体的选择D.客体被创作主体重新塑造23.作家所有文学活动能否发生的枢纽是(B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24.对记忆表象进行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称为(A )A.想象B.联想C.幻想D.记忆25.类似联想是指(B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26.文学创作中的直觉是指(B )A.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B.省略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作出直接把握的心理过程C.由一个事物形象想到另一个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D.改造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7.略去具体细节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的构思方式称为( D )A.夸张B.变形C.突出D.简化28.曹植写七步诗的情况,是一种(B )A.推敲B.即兴C.雕琢D.灵感29.与生活的真实比较,艺术的真实是一种(C )A.客观的真实B.事实的真实C.假定的真实D.历史的真实30.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是(B )A.以热情为元素B.诗意的裁判C.唤起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D.诗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31.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相比,作家的使命是( C )A.诠释社会发展规律 B.总结历史发展规律C.宏扬人文精神 D.发现客观真理32.从现实生活出发,描写生活中本来就有的事物,表现作者真切感受的文学类型称(A )A.现实型文学B.理想型文学C.象征型文学D.古典型文学33.下列作品属于象征型文学作品的是(D )A.《红楼梦》B.《西游记》C.《桃花源记》D.《等待戈多》34.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C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18世纪末D.19世纪末3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是(A )A.高尔基的《母亲》B.法捷耶夫的《毁灭》C.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高尔基的《我的大学》36.结构最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是(C )A.诗歌B.小说C.散文D.戏剧37.与普通言语比较,文学言语的最大的不同是其(B )A.外指性B.内指性C.形象性D.音乐性38.我国“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是(B )A.梁启超B.王国维C.刘熙载D.朱自清39.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是(B )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韵味无穷D.思与境偕40.按王国维对意境的分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属于(B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D.常人之境4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A )A.哲理性B.象征型C.求解性D.多义性42.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C )A.哲理性B.象征型C.荒诞性D.多义性43.在叙事作品中,“事件”是指(C )A.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B.按事件顺序讲述的故事C.又所叙述的人物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叙述单位D.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44.在叙事性作品中,“角色”是指(C )A.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B.作品中有姓名、身份的人物C.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D.叙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45.叙事作品中的“故事时间”是指(C )A.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B.“叙事时间”C.故事内容中虚构事件中的前后关系D.叙述人“讲”故事的时间46.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比较,突出话语的(B )A.说明功能B.表现功能C.指示功能D.报道功能47.18世纪德国思想家莱辛的《拉奥孔》主要说明(C )A.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的区别B.声调与情调的联系C.诗与画的区别D.情与景的关系48.在风格问题上,曹丕提出的观点是(B )A.言者,心声也;声者,心画也B.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C.各师成心,其异如面D.诗品出于人品49.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是(C )A.精神个性与伦理观念B.精神个性与伦理道德C.文体特色是言语组织D.主体特征与对象选择50.从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上说,文学接受是一种(B )A.阅读活动B.审美活动C.消费活动D.教育活动5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中,把文学接受看作认识活动的是(B )A.诗可以兴B.诗可以观C.诗可以群D.诗可以怨52.读者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称为(A )A.期待视野B.接受心境C.召唤结构D.接受动机53.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是(C )A.虚静B.期待C.共鸣D.回味54.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赞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是一种欣赏的(B )A.期待B.心境C.延留D.共鸣55.文学批评中的“语言学批评”兴起于(B )A.19世纪B.20世纪C.21世纪D.古希腊56.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从创作动机上说是一种(B )A.丰富性动机B.缺失性动机C.多元性动机D.无意识动机57.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B )A.故事B.情节C.细节D.场面58.一切文学作品( C )A.没有结构,也没有情节 B.有情节,没有结构C.有结构,不一定都有情节 D.有情节,不一定都有结构59.典型形象的生命在于(A)A.特征性 B.一般性 C.共性 D.故事性60.“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欣赏美的大众”,说的是(C )A.审美趣味对鉴赏的影响B.审美能力在鉴赏中的作用C.鉴赏对象对鉴赏主体的创造D.鉴赏主体对鉴赏对象的创造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61.目前国内外一般把文艺学分为( ABD )A.文学史 B.文学批评 C.文学批评史D.文学理论 E.文学理论史62.以下概念中属于西方文论概念的有( BCE )A.神思 B.净化 C.原型 D.意境 E.移情63.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理解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主要有几方面(ACE)A.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B.人的生活活动是合规律性的反映C.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D.人的生活活动使人的感觉能力与感觉器官紧密联系在一起E.生活活动使文学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64.以下理论家中,主张从读者的角度研究文学本质的有(BD )A.什克洛夫斯基B.姚斯C.兰瑟姆D.伊瑟尔E.艾布拉姆斯65.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的两种典型体现为(AC )A.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低级的阶段B.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高级的阶段C.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D.艺术生产发展水平总是落后于物质生产水平E.物质生产水平总是落后于艺术生产水平6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ABC )A.无功利与功利的相互渗透B.形象性与理性的相互渗透C.情感与认识的相互渗透D.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相互渗透E.物质性与精神的相互渗透67.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标是(BD )A.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B.为人民服务C.为政治服务D.为社会主义服务E.为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68.作为审美创造的文学创造,其主客体关系的特征表现为(AC )A.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B.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逻辑推理为心理特征C.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D.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逻辑思维为思维特征E.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扬弃客体个别性为思维特征69.与直觉比较,灵感表现为( ACD )A.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 B.得到推测性的洞察C.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 D.获取成熟的答案E.整体上对事物的判断70.艺术构思中的综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综合具有( BCD )A.多元性 B.定向性 C.选择性D.刷新性 E.发散性71.情感评价作为“善”的价值追求,应该具有(BC )A.客观真理性 B.高尚的品格 C.功利取向D.科学的理智 E.历史的理性72.现实型文学突出地体现了再现性特点,主要表现为( CDE ) A.精神内容压倒了物质形式B.物质表现形式压倒了精神的内容C.再现现实生活严格遵守客观规律D.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E.情感表现渗透在情节、场面、人物的描绘之中73.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主要表现为( CE )A.再现现实生活严格遵守客观规律B.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C.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D.塑造特定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人物形象E.常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74.散文的基本特征是( BCE )A.故事情节的完整复杂性 B.题材的广泛性 C.结构的灵活性D.环境描写的细致性 E.抒发感受的真挚性75.文学作品的意蕴层一般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是(BCE )A.现实生活层B.历史内容层C.哲学意味层D.哲理抽象层E.审美意蕴层76.在叙事性作品中,叙事的构成包括了( BCE )A.叙述者 B.叙述内容 C.叙述话语D.叙述时间 E.叙述动作77.抒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是( BCE )A.文字 B.声音 C.画面 D.语言 E.情感78.下列观点中强调作家创作个性与风格关系的是(BDE )A.辞尚体要B.文以气为主C.文本同而末异D.言,心声也E.各师成心,其异如面79.文学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主要在于它是(BCE )A.具有商品性质B.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C.其产品往往是独创而不可重复的D.会有价值的损耗E.具有超时代性80.下列批评模式中属于现代批评模式的是( BCD )A.社会历史批评 B.语言批评 C.文化批评D.心理学批评 E.审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