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作业共63页
道岔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道岔病害的产生原因和整治措施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较多,总的看来,一方面是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另一方面是列车的动力作用及养护维修不当。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是列车侧向通过道岔,从基本轨向尖轨过渡,以及通过有害空间时,运行不平顺;导曲线无超高,造成车辆推挤外轨,从尖轨到辙叉的轨距变化多,列车横向摇晃;直尖轨转辙角大,车轮冲击力大等等。
1、道岔打向不良,轨距水平超限的原因及整冶1)、道岔方向不良的原因(l)、由于道岔铺设位置不正.造成前后方向不良;(2)、辙叉位置不正,造成前后铺轨连接方向不顺;(3)、尖轨本身方向不良,道岔前后钢轨爬行,造成道岔前后移动,改变方向;(4)、捣同不均,排水不良,道岔不均匀沉陷等。
2)、轨距水平超限的原因。
道岔方向不良,会造成列车摇晃厉害,致使道岔各部分间隔尺寸、轨距、水平不易保持,因而使轨距水平越限;不良的间隔尺寸及轨距、水平,也促进了道岔方向不良,两者互为因果。
因此必须同时整治方向不良及轨距、水平,主要方法是:(1)、直股以直基本轨为准,曲股以曲基本轨为准,拨正道岔方向,与此同时,必须拨正道岔前后30m范围内的铁道及曲线;(2)、整修各部分不合格的零件和间隔尺寸及轨距、水平,确保合乎质量标准;(3)、加强捣固,保持道床的清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铁道下沉,保持路基稳固早2、转辙器部分的病害及整治转辙器部分主要病害有:尖轨跳动、尖轨不密贴、尖轨磨耗、尖轨爬行和尖轨尖端轧伤等。
1)、尖轨跳动由于尖轨跟部各连接零件磨损、套管失效、捣固不坚实、转辙器拉杆弯曲等造成列车通过时,尖轨跳动。
针对尖轨跳动的原因,根据情况可采取下列整治措施:(1)、更换和焊补连接零件,加强跟部联结;(2)、加强接头及转辙器部分的捣固;(3)、调直转辙器拉杆;(4)、尖轨跟部按标准设鱼尾板和套管。
2)、尖轨不密贴尖轨的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不密贴的主要原因有:尖轨连接杆尺寸、扳道器位置与尖轨尖端距离不配合,造成尖轨左右摆动后,扳不严而离缝;尖轨压歪造成尖轨头部与基本轨离缝;尖轨爬行和基本轨横移出现离缝;基本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有飞边,曲股基本轨弯折不合适;长尖轨横向刚度不足等。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我国高速铁路历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运用,道岔在制造工艺、铺设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行列,日常养护维修中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仍然不够全面、系统。
因此,道岔结合部的养护和维修一直是困扰工务系统的难点与重点。
针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探究其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对铁路养护维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道岔结合部常常出现以下病害:一、离缝病害离缝病害是指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不密贴,尖轨、可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超过规定标准值,转辙部位存在“三道缝”等病害。
1、产生原因离缝病害主要发生在密贴段不密贴,列车经过道岔时挤压尖轨,产生横向冲击力。
产生原因如下:(1)直股方向不良、转辙部位高低不好;尖基轨胶垫压溃、失效;两基本轨内侧框架尺寸不符合标准,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对或是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尖轨尖端轨距超限。
(2)基本轨存在硬弯导致的方向不良。
(3)尖轨侧弯造成尖轨中部离缝。
(4)尖轨、可动心轨动程不符合规定标准,造成道岔不密贴。
(5)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
(6)滑床板与尖轨轨底、可动心轨轨底离缝。
2、整治措施(1)先调整各部位框架尺寸,误差不超过±1mm,调整前优先对肥边进行打磨和调整直股方向。
若依然存在离缝,要对尖轨、可动心轨进行“放劲归零调整”,检查尖轨自由状态下是否能够密贴,确定其是否存在硬弯或者拱腰,确定后再相应的采取矫直或烤制及更换尖轨的办法解决。
(2)调整基本轨间框架尺寸时,有缝道岔首先方正基本轨接头,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新弯折;直股基本轨方向不良时,可用弦线测量,采用拨道或改道方法调整;对曲股进行轨距调整时,应结合测量两基本轨框架尺寸的方法进行调整。
(3)通过插入垫片或更换、打磨顶铁的方法调整尖轨(可动心轨)与顶铁间缝隙。
(4)尖轨(可动心轨)与滑床板离缝,采取捣固、垫板、更换磨耗的滑床板等措施,使各滑床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
(1)整治方案(5条)
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 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对过 车较多的侧向道岔,转折部位加密地锚桩,严格控制 道岔方向变化。 ⑤日常拨道作业时,有定位观测桩首先测量线路横向 位移量,利用测量结果确定拨道方向和拨道量;无定 位观测桩的,首先要从线路前后两个方向来确定拨道 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偏差,确定各部位拨道量并合理 确定回弹量。
(7)“卡阻”问题—整治措施
①更换滑床板(或前后调换滑床板),上紧基本轨水平 螺栓(为防止松动而造成尖轨不密贴,螺栓均采用穿销 螺杆)。(风动道岔如发生前三块滑床板水平螺栓松动, 可导致“四开”现象)。 ②适量进行起道捣固作业,达到每块滑床板受力均匀。 ③对钢轨肥边进行打磨。 ④处理尖轨拱腰的临时措施是打磨尖轨上部卡阻部位, 必要时更换尖轨。
而造成反弹现象也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尖轨尖端先于第一 根拉杆连接杆与基本轨密贴,而这种密贴在现场通常叫做“假密 贴”。另一种是指第二第三连接杆处先于基本轨密贴。 ①尖轨有硬弯或被挤过。 ②连接两根尖轨的三根连接杆长度不符合标准,则在尖轨框架间将 产生内部作用力。 ③尖轨跟端过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头螺栓过紧,另外一种是 跟端轨缝过死);台螺栓损坏或不标准;间隔铁孔眼大,造成台螺 栓不起作用。 ④尖轨中后部滑床板过硬,造成尖轨在波动时,尖轨后部带不过来。 ⑤道岔岔头不方(转辙部),直基本轨不直,曲基本轨不标准。
(2)预防整治病害
①做好道岔前后50m线路的维修,经常保持轨面平、方 向顺; ②做好直股基本轨方向,拨好道岔位置; ③弯好曲基本轨弯折点,做好轨距加宽递减; ④检查确认基本轨既有弯折量,按照标准做好弯折长度 和矢度; ⑤加强捣固作业,除按规定捣固外,还应根据道岔构造 的特点进行适当加强; ⑥补充夯实道床,道岔转辙部分设置有转辙杆、连接杆, 各轨枕孔道碴应比岔枕顶面底20~30mm,并夯实道床; ⑦加强各部分联结零件的养护维修,充分发挥各种扣件 固定钢轨位置的作用。
复式交分道岔的病害分析与整治
复式交分道岔的病害分析与整治复式交分道岔是铁路交通中常见的一个设施,它是指两条或者多条铁路股道在交汇的交叉口处设置的分道岔。
复式交分道岔为铁路运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病害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治,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进行。
一、复式交分道岔的病害问题1.轨道磨损:复式交分道岔是车辆通过频繁的地方,零部件经常处于高压、高温、高切削力、高磨损的环境中,因此轨道磨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轨道磨损会影响分道岔的安全性和平稳性。
2.轨枕老化:在使用中,复式交分道岔的轨枕也容易出现老化,导致稳定性变差,可能出现断裂、失位、变形等问题。
3.钩挂碰撞:铁路车辆的钩挂和车轮的碰撞,不仅会损坏分道岔构件,还可能引起线路的锁定、脱轨等事故。
4.钢轨断裂:由于复式交分道岔经常有车辆通过,钢轨在承受车轮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道岔移位的水平力作用,长期下来,容易引起钢轨的断裂。
二、复式交分道岔的整治和维护1.巡视与保养:保持复式交分道岔的良好状态,需要铁路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工作巡视、保养、维修和更换。
2.安全警示标志:除了进行日常的巡视和保养,还可以通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铁路车辆注意安全,降低事故的发生。
3.优化设计:在设计复式交分道岔的时候,可以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减少轨道磨损、降低构件的磨损,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新型材料,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应急措施:在布设复式交分道岔时,考虑使用应急措施,比如设置紧急反锁机构、故障自锁机构等,以备不时之需。
综上所述,复式交分道岔在铁路交通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使用中需要铁路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及时排除各种病害问题,确保分道岔设备的正常运行,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道岔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道岔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如不及时进行整治,有可能对铁路运输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以下将对道岔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整治方案。
一、道岔病害分析1.轨距超限轨距超限是道岔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由于道岔的特殊结构,以及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冲击,常常会导致轨距扩大,严重时会影响列车的安全通过。
轨距超限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以及养护不到位等。
2.水平偏差水平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横向上不平整,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摇晃,严重时会影响行车安全。
水平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横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3.高低偏差高低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纵向上有高差,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冲击和噪音,严重时也会影响行车安全。
高低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纵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4.零部件磨损由于列车通过道岔时会对零部件产生磨损,因此长时间使用后,零部件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和损坏,如轨枕磨损、扣件松动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轨道的性能,还会增加养护难度。
二、整治方案针对以上道岔病害,提出以下整治方案:1.调整轨距针对轨距超限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轨距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轨枕间距、更换不合适轨型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轨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2.调整水平针对水平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水平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更换磨损的扣件等。
在调整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3.调整高低针对高低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高低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高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道岔管理及日常病害分析全文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 此处焊补探伤检查已经观察了近两 年,由于焊补上方存在硬性受力点, 加之正处在限位器上方,正是受力 点,导致形成垂直裂纹。
7月21日长春南站8#岔直尖轨变截面上焊补近500mm 长,限位器上方受力形成垂直裂纹15mm
结构性问题
✓ 7月24日京哈上行姚家5#岔曲股叉 趾 1 孔 向 2 孔 上 斜 5mm , 叉 心 尖 对 应翼轨轨面横向裂纹长12mm,深 3mm,同一组辙叉发现的两处重伤, 为什么会产生这两处伤损呢?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 接头压在枕木上,硬性接触易导致 出现伤损。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 2014年12月31日检查发现的京哈下行1146km左股10#铁长侧2孔向1孔方向 上斜5mm, 1月19日检查发现京哈下行1146km右股10#长侧2孔向1孔方向 上斜4mm,同样是股别不同,但是同一位置。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 2014年10月27日检查发现的京哈下行984km左股34#岔直尖轨沈侧1孔向2 孔方向上斜裂纹5mm, 1月15日检查发现京哈下行984km右股34#岔直基 本轨沈侧3孔向2孔方向上斜5mm,也一样是同一位置,只是一个是直尖轨、 一个是直基本轨。且2015年11月3日又发现同一尖轨1孔向2孔方向上斜裂纹 5mm,可以看出问题在那。
岔后大方向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问题 · 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 岔首轨向不良 ✓ 岔尾及岔首轨向不良 ✓ 岔内高低不良 ✓ 转辙后高低 ✓ 导曲直股高低 ✓ 导曲内高低 ✓ 护轨部位方向 ✓ 岔后大方向 ✓ 空吊板最大12mm
关于道岔病害的原因分析和整治方案
城市周刊2019/22 CHENGSHIZHOUKAN 37关于道岔病害的原因分析和整治方案徐 凯 成都工务段摘要:对于普速线路,道岔是影响线路设备质量的重要薄弱环节之一。
我车间管内普速正线线路普遍铺设的是P60-1/12单开道岔,下面以西环线成都西站成端正线通过两组典型道岔为例,对普速道岔养护和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治方案。
关键词:道岔养护;病害原因;整治方案一、概述西环线成都西站成都端正线通过道岔:45#、53#单开道岔。
道岔基本情况:P 60-1/12单开道岔、拼装岔心、AT 弹性尖轨、混凝土枕,道岔设计图号SC 330。
二、病害原因分析西环线成都西站成都端正线通过的两组道岔因长期动态不良得不到有效整治;针对这一现状,车间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分析,确定主要是因现场问题和管理问题而造成[1]。
1.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从造成动态不良原因上分析,工区日常起道拨道改道作业和检查质量不高,地锚螺栓松动折断、轨底大胶垫移出、联接零配件松动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未加强道岔的单元化管理、专业修、立体修养护理念,相邻道岔及前后线路未作为整体考虑线路的水平、方向。
三是从工区对动态不良处所的检查处理情况及多种小缺陷叠加造成晃车的现象分析,存在有检查项目不全、处理不彻底、作业标准不高、作业单打一等问题。
2.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养护观念不到位。
车间管理人员对工区的检查指导督促不到位、力度不够,现场作业卡控不到位,工班长责任心不强,现场作业方式单一,整修方法简单化,对存在的问题处理未进行全面分析,未综合整治,造成问题处理不彻底,设备动态质量不稳定。
二是技术管理不到位。
对于正线钢轨开断复焊接头未及时进行精细打磨,造成接头高差、线路空吊严重,线路高低不良,动态质量不高。
三是车间对现场问题分析不彻底。
特别是对动静态质量分析不高,对每一次动轨检车和静态检查结果未及时认真组织现场分析和查找病害成因;同时未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有效的整治方案,未给工区较好的作业指导。
道岔病害整治及故障处理
轨扳动不到位导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3)道岔中设备零件断裂失效,如道岔滑床板
折断、腰鼓螺栓折断等。
3、道岔出现红光带故障处置
1)轨道工班接到红光带故障报告后,立即与通号 部门的相关工班联系,工班人员携带手持台及必要的 工器具(大锤、活动扳手)快速前往故障地点临近车 站,在车站登记请点,经行调批准并设好防护之后方 可下轨行区至故障地点。
现场情况进行仔细检查、认真
分析,找准病害发生的原因, 用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
今天的作业是否为有效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否为无效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否为有害作业
第二章 道岔故障及处理
1、道岔故障定义
道岔故障是指在车辆运行中或巡道过程中, 发现道岔设备中存在可能影响行车安全并需要 立即响应、及时处理的道岔设备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尖轨扳动不灵活 尖轨扳动不灵活产生的原因 :
1)尖轨爬行,两股前后不一致; 2)拉杆或连接杆位置不正确; 3)尖轨跟端双头螺栓磨损或间隔铁夹板螺栓磨损严 重,螺栓上紧后影响扳动; 4)基本轨有小弯,滑床板不平直; 5)拉杆、连接杆、接头铁螺栓孔壁磨耗扩大,螺杆 磨细。
4、尖轨扳动不灵活 预防整治尖轨扳动不灵活产生的措施:
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假密贴; 2)尖轨顶铁过短; 3)基本轨垂直磨耗超限; 4)尖轨前部顶面受车轮踏面和轮缘的轧、挤、 辗作用;
3、尖轨轧伤与侧面磨耗 预防尖轨轧伤与侧面磨耗产生的措施:
1)防止尖轨跳动及确保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 轨之间的密贴;
2)加长顶铁,使尖轨尖端不离缝; 3)将垂直磨耗超限的基本轨及时更换; 4)必要时安装防磨护轨,减少尖轨侧面磨耗。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一、道岔主要病害分析1、由于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不同,造成同一根岔枕上的机械磨损不一致。
如主要行车方向为直股,则曲股钢轨吊板较多,尤其导曲线上股最为严重。
2、长岔枕中部低洼,造成导曲线反超高,内直股钢轨水平低、辙叉心沉落等。
3、错开铺设的钢轨接头,造成水平不良。
4、钢轨垂直磨耗不均,造成水平不良。
5、在日常养护作业中不当,如起道和捣固不慎(不是根据每组道岔行车密度的不同),造成水平不良。
6、道岔方向不良;先保证直向轨向良好,侧向控制支距和导曲线正矢。
7、由于线路爬行,使道岔前后衔接不良造成反方向不顺。
8、基本轨横移造成“三道缝”。
(基本轨与滑床台;基本轨头下颚及轨底上部与轨撑接触部分有缝隙;轨撑尾部与滑床板挡肩有缝隙)。
9、尖轨拱腰、尖轨不密贴、尖轨跳动、尖轨板动不灵活等。
10、辙叉心沉落,辙叉跟端错牙,车轮冲击叉心等。
11、辙叉部分存在轨线中断的“有害空间”。
车轮从翼轨过渡到心轨或从心轨过渡到翼轨,都给叉心和翼轨以很大的冲击力,从而加剧了叉心和翼轨的磨耗和压溃,随着这些磨耗和压溃的产生,增大了车轮通过时的冲击力,因而更加重了翼轨和叉心的磨耗和压溃,造成恶性循环。
二、道岔主要病害的整治 1、道岔方向不良的整治造成道岔方向不良病害的原因主要由于养护维修不彻底。
在经常维修中,只顾道岔本身,随弯就弯,不考虑前后线路接续情况,有的铺设道岔时,位置不正确,其方向靠道钉把持,列车通过后,轨距、方向保持不住,加之各部连结零件不好,尺寸不符、道钉失效,轨撑、滑床板、跟端连接零件松弛,护轨长度不够,轮缘槽宽度不够,轨距不合等,列车通过时,增加列车的冲击和摇晃,使道岔方向发生变化。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道岔维修应包括两线间距小于5.2m的连接曲线轨向,维修中要拨正道岔前后方向,弯好曲基本轨,加强道岔及前后各75m 线路锁定,防止爬行,使道岔方向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2、转辙器部位的病害整治转辙器部分主要病害有:尖轨跳动、尖轨不密贴、尖轨磨耗、尖轨爬行以及“三道缝”等(1)尖轨跳动尖轨跳动一般是由活接头、间隔铁、夹板、尖轨螺栓孔、双头螺栓等磨耗;尖轨跟部桥型垫板和防跳动卡铁缺少和失效;捣固不均匀、岔枕弯曲有空吊板;跟部接头错牙;尖轨中部滑床板和尖轨拱腰等造成的。
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作业PPT教案
四、辙叉护轨部分病害的原因及防治
辙叉部分常见的病害有:辙叉下沉,辙叉左右横移方 向不良,心轨磨耗折损,轨距变化, 查照间隔和护背距 离不能保持以及护轨错前错后,护轨“抬高”等。 一般的防治措施有: 1.采用特制长颈捣固手镐,加强辙叉底部的捣固,必要 时,可将坍腰辙叉处的岔枕翻转使用; 2.在辙叉趾端和跟端处安设桥型垫板,加强接头的相互 连接; 3.用扣板和立螺栓把辙叉固定在垫板上,再用螺旋道钉 把垫板固定在枕木上,如AT型道岔那样,如图所示。 4.可在辙叉部位的岔枕上安设特制铁座,用弹条扣件固 定辙叉位置。由于弹条扣件扣压力大,既可防止辙叉横移, 又可防止纵爬,对稳固辙叉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图所 示。 5.在护轨靠近辙叉侧增设轨撑,前后引轨增设防爬设备, 对防止护轨爬行也可收到较好效果。
2021/6/6
尖轨产生横弯的原因:尖轨内部残余应
力的存在,在外力的作用下造成尖轨横弯; 运输、存放不平造成尖轨横弯;道岔连接 杆尺寸不标准,使得尖轨在列车长期作用 下受力不均导致尖轨变形;活接头变为死 接头。
防治方法是:检查道岔连接杆尺寸,抽 下连接杆与尖轨间的垫片;确定横弯位置, 不用拆
2021/6/6
返回
下页
2.基本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1)曲股基本轨的弯折点位置不对或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 (现场观看)
(2)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6mm, 在到发线上超过8mm,在其他站线上超过10mm。60kg/ m及以上钢轨,在容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 6mm,其他正线上超过8mm,在到发线上超过10mm,在 其他站线上超过11mm。
2021/6/6
基本轨轨底与滑床台槽边有缝;基本 轨轨颚与外侧轨撑不密贴;基本轨轨 撑与滑床板挡肩不密贴。
道岔尖轨部分病害分析与整治
道岔尖轨部分病害分析与整治乌海工务段卢宁季忠东甄世奖1 前言道岔是铁路线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铁路列车提速,万吨重载列车开行数量的增加对既有线道岔的平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长期保持既有线道岔的整体高平顺性和质量均衡,确保列车以规定的速度、安全、平稳地运行至关重要。
2问题的提出2.1 既有线道岔现场基本情况为了适应铁路列车提速,重载列车的发展要求,我段管内包兰线正线各站从2008年开始陆续到今年全部更换为60kg/m混凝土轨枕道岔,总体来说,混凝土轨枕道岔从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比以前的木枕道岔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铁路的几次大提速和万吨重载列车在包兰线的开通运行以及跨区间无缝线路在我段管区正线上的全面铺设,道岔尖轨侧弯、尖轨尖端不密贴等钢轨病害已十分突出,消灭道岔尖轨部分的病害已成为当前维修工作的重点。
2.2 道岔尖轨侧弯的形成原因道岔尖轨尖端及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之间需密贴紧靠,且在尖轨全长范围内目视直顺无反弯,顶铁密贴、作用良好其间隙不得超过1mm,以确保行车安全。
但因尖轨在刨切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刨切量大小不等或因运输中冲击,安装不良,跨区间无缝线路中道岔无缝化后道岔钢轨受力不同等诸多原因,道岔铺设投入使用后,易造成尖轨刨切部分与基本轨不密贴或距尖轨跟端约3m左右出现向线路中心鼓出的侧弯,使尖轨与基本轨顶铁间隙超标,尖轨中部至限位器处轨距减小超过规定标准,列车通过时挤动尖轨,造成轨距扩大,从而出现二级、三级机车报警。
2.3 现有整治的作业方法由于现有的普通液压直轨器由于其本身结构的限制,只能对基本轨的局部硬弯进行调整,而无法对尖轨进行矫直整治。
当尖轨产生侧弯超标时,对采用夹板连接形式的可以将尖轨拆下线下进行校直。
而对铝热焊接的无缝道岔尖轨只能将道岔内的尖轨和导轨一并切除,才能更换新的尖轨,而存在侧弯的尖轨再用的价值很小(切除铝热焊缝后比原长度短30-40mm)。
造成固有资产极大的浪费,且对铁路运输的干扰、人力、物力的投入也较大。
常见道岔结合部病害的原因分析与整治方法
常见道岔结合部病害的原因分析与整治方法常见道岔结合部病害的原因分析与整治方法一、尖轨、心轨反弹、抗劲大1、现象:道岔转换时有异声,尖轨有抗劲,扭曲反弹,心轨冲撞锁钩头部,有打击异声;微机监测动作曲线有上翘波动;摇动道岔手感差、普通道岔密贴调整杆角度弯曲变形,外锁道岔锁钩上下左右无旷动余量,病害较重时道岔不能正常转换。
2、原因分析:?2.1电务原因:普通道岔调整不当、密贴过紧;外锁道岔锁闭量、密贴力调整不一致,道岔转换不同步?2.2工务原因:1)?尖轨拱曲、侧弯,基本轨轨向不良,需要工务弯轨或更换。
2)?普通道岔调整时,为了确保轨距和密贴,人为加减调整片,盲目加长或缩短调整连接杆,使几根杆件长短不一,造成尖轨扭曲变形。
整治时,要明白前杆加长可以通过后杆缩短的方法,加以调整,使尖轨平顺。
3)?顶铁顶死(过长或加片),造成牵引点不密贴,此时如果硬调整密贴,会造成抗劲、反弹、别卡;顶铁过短,不起作用,会造成晃车,时间长了会造成尖轨弯曲变形。
4)?跟端特种螺栓磨损,夹板间隙不够,轨距块设置不合理,跟端支距不良;3、整治方法:按照工电联整标准,整治不良尖轨;整治道岔几何尺寸达标;调整或打磨支顶过紧的顶铁;整治支距;更换磨损特种螺栓;更换不良部件,合理调整锁闭量、密贴力。
二、尖轨翘头1、现象:尖轨头部轨底与滑床板有超标间隙。
2、原因分析:转辙部位水平不良有低洼、三角坑,尖轨中、后部滑床板吃力不匀,个别滑床板偏高,胶垫破损脱落、厚薄不标准。
3、整治方法:要求工务在转辙部位水平起道捣固,更换补齐不良胶垫,尖轨跟部捣实或在尖轨跟部适当加垫胶垫,同时保证基本轨水平良好。
提示:尖轨端枕木倾斜,尖轨底部和滑床板单边摩擦成线、点接触、加大转换阻力和尖轨跳动,一旦下雨天或缺油时,易造成故障。
因此捣固要注意枕木水平,见图3-4、图3-5。
三、尖轨假开程1、现象:斥离尖轨锁钩凹槽与锁闭杆凸台作用面离缝,斥离轨游离,开程不真实。
2、原因分析:工务为延长曲尖轨使用寿命,加厚后,两尖轨弹性不一致,而电务锁闭杆件两边长度仍均等。
道岔主要病害及整治措施
道岔方向不良。忽视道岔的整体维修,忽略道岔前后 线路,造成道岔与前后线路方向不顺;道岔的铺设位置不 正确,养护维修时又未考虑方向,随弯就弯,逐渐使道岔 与前后线路方向不吻合,使列车发生折角运行;作业不合 理,在整治道岔各部分轨距及间隔时,错误地迁就导曲线 或辙叉,使支距、轨距硬性凑合,造成各接续部不圆顺; 曲基本轨未进行弯折或弯折点位置不对,使尖轨前端递减 距离和方向难以保持,尖轨尖端和中部轨距变小,尖轨跟 部与导曲线连接方向不顺,直股基本轨尖轨尖端和方向不 良;捣固不实及道岔直股与曲股的运量不均衡,使线路出 现坑洼,加剧列车通过的摇摆和冲击,增加破坏方向和横 向推力,方向容易变化。道砟不足降低了道床阻力,方向 难以保持。轨距、间隔不对,轨距递减不良等,都能加剧 车体的摇摆和车轮的冲击,破坏道岔方向从而形成道岔严 重晃车。
转辙,可动心轨,咽喉尺寸不达标造成设 备连所影响。 • 6.顶铁不严,导至横向及竖向位移,动态 中几何尺寸发生变化。 • 7.动态中突然横向位移,晃车的必然性。 • 8.晃车使枕底与路基石碴造成磨擦下沉, 枕上配件受力加大,造成伤损,水平也相应 发生变化。 • 9横向位移撞击导至方向的发生。
道岔中线和 中交点位置 不正
道岔区轨道 几何状态质 量不均衡, 存在小方向 多即小碎弯
道岔区轨道几何状态质量不均衡,存在小方向多即小碎弯,长 度2-4m不等,矢度2-4mm;轨距变化率不顺等,在列车高速运行时 瞬间的位移变化引起晃车。
岔区方向造成设备连所影响
• • • • 1. 晃车,影响前后设备变化几何尺寸。 2.整体道岔的不直顺,角度会发生变化。 3 .钢轨与车轮磨擦力加大钢轨磨耗。 4.不规则的变化率所造成的病害发生。
滑床台 与基本 轨底离 缝或少 数靠贴
离缝
工务道岔病害与整修措施分析
工务道岔病害与整修措施分析摘要:道岔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会处于进出车站的重要位置,它对于车站与线路的连接以及整体线路的运行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线路维护中的道岔病害防治成为重要内容,对工务道岔病害的有效防治能够保证车辆运行的整体效率以及运行的有效性,从而有利于铁路运输的顺利发展。
基于此,本文就工务道岔病害常见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修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务道岔;道岔病害防治;铁路线路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也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
有了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
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
1工务道岔病害常见类型及原因分析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铺设技术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线路维护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工务道岔病害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对于线路整体运行的安全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就工务道岔而言,与线路铺设时的方向及水平位置等有一定的关系,这是道岔产生的最为根本的原因,而钢轨的硬弯处理上的一些问题以及岔枕的位置不准确等都可能会导致道岔的产生,这些都给工务线路的维修带来较大的难度。
具体而言,工务道岔病害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四个方面:1.1工务线路中的一些连接零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道岔病害中较为常见的是混凝土岔枕的螺栓失效,无法发挥出连接和加固的作用,从而导致滑床台脱焊或者开裂,最终导致与该铁轨相关部位变得不稳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
这种病害出现的原因,与前期钢轨的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都有一定的关系。
在线路铺设中,岔枕位置定位不准确使得螺栓的位置出现错位等,从而使其无法有效连接。
而线路维护中,养护工作的不及时以及养护措施不当,可能会造成螺栓的腐蚀,从而使其在零部件的连接中失效,产生了一定的间隙,在有列车经过的情况下,该种裂隙会加大的同时也会给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