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道岔及无缝道岔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
道岔是组成铁路轨道的一种重要设备,它较一般线路设备构造复杂,弱点较多,因而容易产生病害。产生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些是互为因果的。为了保持道岔的轨距、间隔、方向、水平、高低及各部尺寸的良好状态,必须掌握其规律,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和整治措施,提高养护维修的质量,从而保证列车通过时的平稳、安全及旅客的舒造性。
3.1产生道岔病害的主要原因
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道岔结构上的缺陷,铺设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规定;道岔在列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和结构变形;养护维修不当与自然灾害等等。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以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随着各种新研发道岔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经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3.1.1道岔结构缺陷
道岔本身结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缺陷,一般有以下各点。
1、“75”型及“75”型以前的各型道岔普遍使用直线型尖轨。这种尖轨转辙角较大,车轮从基本轨过渡到尖轨时,列车急骤地改变运行方向,车辆冲击尖轨,从而对轨道产生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冲击力。
2、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且只有连接杆和跟端结构(活接头)将其连接组成框架,在其全长范围内没有扣件将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轨高于基本轨,当
车轮通过时,尖轨容易发生跳动、横移和爬行,增大了尖轨尖端被轧伤的可能性。
3、导曲线半径小,且无超高,因此轨距、水平、方向难以保持。
4、从尖轨尖端起到导曲线终点止,轨距、方向和高度变化迅速,轨距、水平递减率较大,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横向和纵向冲击力大于普通线路。
5、固定辙叉存在轨线中断的“有害空间”,车轮在辙叉翼轨与心轨间过渡时,由于高低和横向不平顺,对辙叉的翼轨和心轨的冲击明显大于普通钢轨接头,使翼轨与心轨容易被轧颓或轧伤。
6、连接曲线与导曲线合成一对反向曲线。方向不易保持。导曲线无缓和曲线,始终点处发生横向冲击。
7、道岔从转辙器到辙叉间,联结零件较多,容易发生松弛失效。同时钢轨密集、岔枕间隔较小,给捣固带来困难,容易造成轨道坑洼,方向不良,助长爬行,破坏轨距,加剧钢轨及其零件的磨损。
3.1.2道岔各部分结构缺陷
1.转辙器
(1)被切除轨底的基本轨的轨底切口容易折断。
(2)尖轨跟端无桥型板,尖轨跳动,轨距不易保持。
(3)尖轨尖端降低过小,实际尖端过宽,容易被轧伤,并有被车轮爬上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可能。
(4)直尖轨长度过短,转辙角过大,侧向过岔速度受限制。
(5)尖轨跟端轮缘槽过窄时起护轨作用,接头容易损坏,过宽时则转辙角增
大。
(6)栓无套管,螺栓帽上紧则妨碍扳动尖轨,松开时则会导致尖轨跳动及横移。
2.导曲线
(1)如缺少连接铁板和通长垫板,容易发生横移。
(2)导曲线位置不正确,没有按支距做好圆顺度,轨距、方向则不易保持。
3.辙叉及护轨
(1)钢轨组合辙叉长心轨尖端未淬火。
(2)翼轨上未堆焊加高,车轮到辙叉心突然下降,轧伤心轨尖端。
(3)组合辙叉下面没有大垫板。
(4)辙叉各部分间隔尺寸不适当,如翼轨轮缘槽过宽过窄。过宽时减少了车轮踏面与翼轨的接触面积,使翼轨迅速磨耗,同时车轮过早地离开了翼轨,加重了心轨尖的负担,过窄时某些轮对通过辙叉时则会发生撞击,增加阻力,消耗动能,影响速度。
(5)翼轨与心轨采用切轨底式结构,容易折断。
(6)长心轨与短心轨接触位置太靠前,长心轨切割过多,强度减弱,容易折断。
(7)翼轨的咽喉尺寸过小,弯折点位置不当,引起严重磨耗,导致轮背冲击咽喉,影响速度提高。
(8)护轨及翼轨开口尺寸过小,缓冲段冲击角过大,甚至没有缓和段,车轮通过时对护轨及翼轨冲击力过大,使护轨及翼轨串动,护轨及基本轨横移,螺栓折断,轨距、方向不易保持。
4.连接曲线设备缺陷
(1)有的辙叉后连接曲线无夹直线或夹直线过短,过车摇晃。
(2)连接曲线设超高时,顺坡距离不够。、
(3)连接曲线未按规格位置,方向不圆顺,过车晃车。
(4)有的连接曲线钢轨下木枕无垫板,轨距、方向不易保持
3.2 道岔整体主要病害整治维修
列车车轮对道岔的冲击作用,虽不可避免,但通过对某些构造上的缺陷进行改造加强并加强养护维修,消除道岔前后50m范围内线路方向、水平、高低不良及大轨缝(无缝道岔接头全部焊接或冻结)等病害,就可以使道岔保持良好状态。
3.2.1道岔方向不良
1.产生原因
(1)忽视道岔的整体维修,忽略道岔前后线路方向,造成道岔与前后线路方向不顺;通过列车时发生剧烈冲撞,方向与轨距发生变化。
(2)道岔的铺设位置不正确,养护维修时又未考虑大方向,随弯就弯,逐渐使
道岔与前后线路方向不吻合,使列车发生折角运行,增大了车轮对轨道的冲击,造成道岔位置前后、左右错位,轨距和各部间隔尺寸不合,加重了钢轨及其零件的磨损。
(3)作业方法不合理,在整正道岔各部分轨距及间隔时,错误地迁就导曲线
或
辙叉,使支距、轨距硬性凑合,造成各接续部不圆顺。
(4)曲基本股未进行弯折或弯折点位置不正确,使尖轨前端递减距离和方向难
以保持,尖轨尖端和中部轨距变小,尖轨跟部与导曲线方向不顺,直股基本轨尖轨尖端处方向不良。
(5)捣固不实,由于道岔在构造上的特点,转辙器、导曲线和辙叉部分钢轨密
集,岔枕间隔较小,岔枕间安装转辙设备、尖轩连接杆、导曲线轨距杆,使扒砟与捣固作业不易进行,加上道岔直股与曲股的运量不均衡,捣固质量不实,使线路出现坑洼,加剧列车通过的摇摆和冲击,增加破坏方向的横向推力,方向容易变化。
(6)道砟不足,夯实不符要求。由于转辙器部分有转辙机基础角钢、转辙拉杆、
尖轨连接杆,机械转辙地段有导线或导管,这些都影响道砟的补足,加上运输部门往往将枕木盒石砟掏空以防积雪影响转辙,以致道岔内往往道砟不足,加上夯实困难,降低道床阻力,方向难以保持。
(7)各部分钢轨及其零件和岔枕联结不良,也可以引起一系列病害,如导致基
本轨横移、轨距变化超限、轨道爬行、零件磨耗折损等,导致方向不正。(8)其它诸如尖轨方向不正;护轨、翼轨喇叭口坡度过陡,位置不合;辙叉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