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合集下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线路里程越来越长,铁路越来越多,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

但是铁路的使用寿命并不是永久的,道岔和曲线是铁路当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本文就对发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道岔病害;形成;治理一.道岔病定形成的原因与解决方案1.钢轨病害引起的病害成因分析:道岔钢轨不均匀磨耗、焊缝抵扣、接头支嘴等病害,如果方向不良,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循环:方向不良→钢轨不均匀磨耗→曲线横移、撞道→扣件松动失效→轨距及变化率超限→加剧方向不良。

道岔无缝化工作不彻底以及岔区内随意插入短轨长时间得不到焊复,也是形成晃车的重要原因。

工区日常对尖轨、基本轨、辙叉磨耗养护不当或磨耗超限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和更换,也会造成晃车。

解决办法:工区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做好钢轨整修工作,不间断地整修钢轨病害,坚持预防性打磨,以提高钢轨轨面的平顺性,养护、维修重点可以概括为6个字“去肥边、磨高点”。

重视岔区无缝化工作,对岔区内的临时开口及时焊复,消灭抵扣接头及接头高低左右错牙,特别重视接头上、下错口修磨。

由于辙叉心轨、翼轨均采用U20Mn钢材料制成,而与辙叉连接的钢轨均为“U75V普通轨”,这2种材料硬度与耐磨性不一致以在车辆运行中垂磨不一致。

另外辙叉与钢轨往往不是同寿命,钢轨使用寿命远大于辙叉使用寿命,这样就有新辙叉配旧钢轨的现象。

由于以上2种原因,在辙叉与钢轨的有缝连接处,有上、下错口较严重的病害。

如果这种错口现象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出现轨端掉块现象。

上下错口检查方法:用直尺或300mm钢板尺放在辙叉轨顶上往连接轨上推目测间隙。

如果接头上下错口超过0.5mm,就必须对辙叉跟端或趾端轨端轨顶进行倒角处理,处理方法用角磨机安装百叶片对轨端顶磨一个(2~3mm)×45°的倒角,以缓和车轮通过接头的冲击力,避免掉块产生,减少车轮的冲击,及时更换侧磨严重的曲尖轨和导曲上股钢轨。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

杭深线客专07(004)1/18可动心轨道岔结构病害整治一、尖轨部分㈠位移不足病害病害表现:尖轨23#-34#枕范围内,道岔来回操动后出现小轨距,尤其在27#枕前后范围最为突出的情况,但是运用撬棍扳动或者脚踢均能明显改善。

原因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尖跟支距不良、滚轮尺寸不达标作用不良、尖轨底部与滑床板有卡阻、框架尺寸超标、尖轨硬弯或者尖轨后部出厂前预弯不足,另外就是尖轨三动电务扳动力过小、导致尖轨不密贴离缝。

整治方法:1、检查整治尖跟支距。

直尖轨侧35#(181.2)、36#(191.9)及37#-38#枕中间(208.6)支距(用卡尺或者钢卷尺检查两根钢轨作用边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括号内的标准值。

如果不符合,尤其是181.2处不能大,一般以略小0.5~1.0mm为宜;191.9处不能小,可以略大0.5~1.0,同样37#-38#枕中间支距也是宜大不宜小。

关键是要通过这两个扣件作用点,形成尖轨靠向基本轨的趋势,减缓尖轨靠向道心的趋势,以达到减少和改善位移不足的病害。

整治方法:通过调整弹条扣件铁轨距块使支距达标和优化,然后通过调整硫化垫板下的缓冲轨距块将破环的轨距还原、达标。

2、检查整治尖轨轨底卡阻情况。

特别重点检查尖轨后部(30#-34#枕)是否存在底部与滑床板是否有卡阻迹象,滑床板磨耗、明显发亮。

整治方法:在尖跟35#枕轨下基本胶垫上部垫1-1.5mm的垫片,抬高尖轨以达到改善卡阻现象。

3、检查整治尖轨滚轮。

检查尖轨转辙部分滚轮状态,尤其是尖轨二动~尖轨跟范围的滚轮,是否与标准一致。

整治方法:如果不符合标准,运用专用工具进行调整,并来回操动道岔进行调试确认效果。

一般情况,通过以上1-3项步骤均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4、检查整治三动密贴。

如果不密贴、轨距偏小,而且电务钩头有调整空间必须进行调整。

整治方法:如果电务钩头明显有调整加片的空间,就要和电务沟通调整。

特别注意:电务尖轨第三动位置转辙机的最大扳动力标准为2832N,因此可以联系电务要求其带扳动力测试仪,检测其扳动力情况:如果距离最大扳动力标准还有足够空间就可以加片,而不是简单用脚踢、锤敲看沟头很紧就判断不能加片,应该以测试仪器数据来判断。

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

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

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道岔位于铁路运营的关键位置,是列车换向、分流的必经之路。

但由于使用频繁、受力较大等原因,使得道岔易受各种病害影响,影响列车顺畅运行。

为了保障列车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病害已成为铁路维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1.三通道块翻转三通道块翻转是道岔常见病害之一,致使道岔失效。

工电联合的整治策略是及时巡视、维修和加强道岔管理。

一是通过夜间轮渡班的巡视、白天列车间的巡视,定期掌握道岔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修复。

二是加强道岔管理,保障适当的调整率,尽可能地避免强制拆卸导致正常三通道块损坏。

三是增加饱和石质量和维护次数。

2.道岔锁反道岔锁反是运行中唯一可能发生人为意外的道岔安全隐患,对于铁路运输安全极其重要。

工电联合的整治策略是规范操作、完善设施和实施防护。

一是加强操作管控和管理,严格把关操作人员的资质和素质,提高意识和技能水平,做好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完好,杜绝不当操作带来的道岔锁反等问题。

二是完善设施和技术手段,加装道岔防护装置和路基安全设施等,提高设施性保障功能。

三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并建立考核制度,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梢渡线异常梢渡线是道岔关键部位,通常由四个心轨和六个股轨构成,如果其中任意一条轨道异常,便可能导致道岔出现故障。

工电联合整治梢渡线异常的方法是全面巡视和维修。

一是加强各项检查,包括日常巡视和夜间轮渡班的巡查,定期进行梢渡线绞紧和磨合等工作,保证梢渡线年度维修保障率100%。

二是提高操作技能,加强维护投入和设备技术升级,确保设备操作可靠性。

4.交叉道口杆动及损坏交叉道口杆发生动作异常或者损坏,可能导致道岔失效,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铁路的偏离事故。

工电联合的整治策略是增加维修力度和提高质量。

一是加强道口杆维修和日常巡视,定期进行润滑和校验,提高维修水平和质量。

二是增加设备投入和技术升级,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改进道口杆的制造、装配和维修流程,确保其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我国高速铁路历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运用,道岔在制造工艺、铺设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行列,日常养护维修中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仍然不够全面、系统。

因此,道岔结合部的养护和维修一直是困扰工务系统的难点与重点。

针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探究其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对铁路养护维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道岔结合部常常出现以下病害:一、离缝病害离缝病害是指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不密贴,尖轨、可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超过规定标准值,转辙部位存在“三道缝”等病害。

1、产生原因离缝病害主要发生在密贴段不密贴,列车经过道岔时挤压尖轨,产生横向冲击力。

产生原因如下:(1)直股方向不良、转辙部位高低不好;尖基轨胶垫压溃、失效;两基本轨内侧框架尺寸不符合标准,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对或是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尖轨尖端轨距超限。

(2)基本轨存在硬弯导致的方向不良。

(3)尖轨侧弯造成尖轨中部离缝。

(4)尖轨、可动心轨动程不符合规定标准,造成道岔不密贴。

(5)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

(6)滑床板与尖轨轨底、可动心轨轨底离缝。

2、整治措施(1)先调整各部位框架尺寸,误差不超过±1mm,调整前优先对肥边进行打磨和调整直股方向。

若依然存在离缝,要对尖轨、可动心轨进行“放劲归零调整”,检查尖轨自由状态下是否能够密贴,确定其是否存在硬弯或者拱腰,确定后再相应的采取矫直或烤制及更换尖轨的办法解决。

(2)调整基本轨间框架尺寸时,有缝道岔首先方正基本轨接头,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新弯折;直股基本轨方向不良时,可用弦线测量,采用拨道或改道方法调整;对曲股进行轨距调整时,应结合测量两基本轨框架尺寸的方法进行调整。

(3)通过插入垫片或更换、打磨顶铁的方法调整尖轨(可动心轨)与顶铁间缝隙。

(4)尖轨(可动心轨)与滑床板离缝,采取捣固、垫板、更换磨耗的滑床板等措施,使各滑床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一、尖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竖切不靠原因及整治方法a.尖轨、心轨前靠后不靠。

原因有:1、尖轨心轨顶铁过长或顶得过死。

2、基本轨、尖轨、长心轨有硬弯。

3、曲基本轨第一弯折点位置靠尖轨尖端太近(理论上弯折点在尖轨尖,但一般以距尖轨尖端70-90mm为宜);曲基本轨第一弯折点弯折量过大(理论上4m长弦线拉矢度为5.2mm,但现场一般是用4m长弦线拉矢度为4.5mm为宜)。

4、尖轨、心轨尖端有方向或轨距偏小,即1435mm框架尺寸过小或实际咽喉尺寸112.8mm过小,造成尖轨、心轨第一动程不够。

b.尖轨、心轨后靠前不靠,原因有:1、基本轨、尖轨有硬弯。

2、转辙部位第二、三动作杆的框架尺寸1462.4mm、1504.3mm过小。

c.尖轨与基本轨动作杆处靠中间不靠,原因有:1、直尖轨有向内侧的硬弯。

2、两基本轨中间框架尺寸过大。

(原因有:曲股轨距大;曲基本轨长5160.8 mm平直段外凸)3、第一动作杆与第二动作杆之间有小方向。

4、基本轨在动作杆处框架尺寸(1437.5mm、1462.4mm、1504.3mm)过小。

d.心轨与翼轨两头都不靠,原因有:]1、电务密贴调整不良,原则上,只要心轨用撬棍撬密贴后不反弹,电务就能调密贴。

整治方法:1、改正道岔的方向,减少方向对密贴的影响。

建议改道时,将顶铁部分拆除(与尖轨、心轨离缝2-3mm),减少顶铁对密贴的影响。

2、尖轨尖端可动心轨以及一动、二动、三动不密贴改框架尺寸、轨距后由电务部门调整密贴。

3、整修过长或过短的顶铁,规范顶铁垫插片作业。

尖轨、心轨部分的顶铁离缝,有时是一种表面现象,不能看到离缝就用插片去垫。

正常情况下所有顶铁的插片不应该超过2-3mm,如果发现顶铁插片已经用了很多但还是离缝的话应该全面检查前后各部分框架是否有偏差,辙叉部分是否有方向,要从结构上来整治顶铁离缝。

原则上应由电务先调整密贴,再根据实际情况垫顶铁插片。

4、校正基本轨弯折点的位置与弯折量,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高速铁路道岔的常见病害及维护

高速铁路道岔的常见病害及维护

高速铁路道岔的常见病害及维护摘要:高速铁路集当代高新技术于一身,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而高速道岔作为线路中的薄弱环节,更是高速铁路中的重中之重。

高速道岔在制造、运输、铺装及病害维护上均与普通道岔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为更好地建设、管理高速铁路道岔设备,须对高速道岔的知识深入了解,了解常见病害及整修方案,本文对高速铁路道岔工程进行专题探讨。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速道岔养护维修1 线路维护工作的原则及内容高速道岔针对高速度要求,应注重长波及短波不平顺的控制;针对高安全性与高平稳性要求,应注重尖轨及基本轨顶面高差、滑床台板及顶铁离缝、轨底坡、钢轨顶面轮廓等轮轨关系的维护;针对高舒适性要求,应注重轨道刚度的维护;针对高平顺性要求,应注重备品备件的储存、运输和吊装工艺;针对白天封闭运行条件下的高可靠性要求,应注重钢轨几何状态检测、钢轨探伤、融雪装置及监测系统的配置等。

高速道岔不平顺控制包括长波不平顺控制、短波不平顺控制、几何形位精细调整、转换不足位移控制、尖轨跟端“碎弯”控制[1]。

2 高速道岔轮轨关系维护道岔的轮轨关系是影响行车平稳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道岔动力学研究表明:尖轨与基本轨的顶面高差决定着轮载在两钢轨间过渡的范围大小和轮载转换的快慢程度,尖轨顶面纵坡越小,轮载过渡的范围就越长,尖轨完全承受列车荷载的断面就越大,但是因轮载转换的速度较慢,左右侧轮轨间的横向蠕滑力不均作用时间长,列车直向过岔时的平稳性就越低[2]。

3 高速道岔轨件更换要求长大轨件的吊装与更换时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配轨、轨排应采用不致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运输方式,并采用专用夹具将其固定在运输车辆上;岔枕采用平板车或专用车辆运输,多层码垛时,每层应用木质垫块垫实垫平,组装有铁垫板的岔枕,层间垫块的高度应高于铁垫板;转换设备应采用专用包装箱包装运输。

严禁野蛮装卸,混凝土岔枕应使用起重机械装卸,并采取措施防止岔枕互相碰撞[4]。

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

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

(1)整治方案(5条)
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 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对过 车较多的侧向道岔,转折部位加密地锚桩,严格控制 道岔方向变化。 ⑤日常拨道作业时,有定位观测桩首先测量线路横向 位移量,利用测量结果确定拨道方向和拨道量;无定 位观测桩的,首先要从线路前后两个方向来确定拨道 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偏差,确定各部位拨道量并合理 确定回弹量。
(7)“卡阻”问题—整治措施
①更换滑床板(或前后调换滑床板),上紧基本轨水平 螺栓(为防止松动而造成尖轨不密贴,螺栓均采用穿销 螺杆)。(风动道岔如发生前三块滑床板水平螺栓松动, 可导致“四开”现象)。 ②适量进行起道捣固作业,达到每块滑床板受力均匀。 ③对钢轨肥边进行打磨。 ④处理尖轨拱腰的临时措施是打磨尖轨上部卡阻部位, 必要时更换尖轨。
而造成反弹现象也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尖轨尖端先于第一 根拉杆连接杆与基本轨密贴,而这种密贴在现场通常叫做“假密 贴”。另一种是指第二第三连接杆处先于基本轨密贴。 ①尖轨有硬弯或被挤过。 ②连接两根尖轨的三根连接杆长度不符合标准,则在尖轨框架间将 产生内部作用力。 ③尖轨跟端过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头螺栓过紧,另外一种是 跟端轨缝过死);台螺栓损坏或不标准;间隔铁孔眼大,造成台螺 栓不起作用。 ④尖轨中后部滑床板过硬,造成尖轨在波动时,尖轨后部带不过来。 ⑤道岔岔头不方(转辙部),直基本轨不直,曲基本轨不标准。
(2)预防整治病害
①做好道岔前后50m线路的维修,经常保持轨面平、方 向顺; ②做好直股基本轨方向,拨好道岔位置; ③弯好曲基本轨弯折点,做好轨距加宽递减; ④检查确认基本轨既有弯折量,按照标准做好弯折长度 和矢度; ⑤加强捣固作业,除按规定捣固外,还应根据道岔构造 的特点进行适当加强; ⑥补充夯实道床,道岔转辙部分设置有转辙杆、连接杆, 各轨枕孔道碴应比岔枕顶面底20~30mm,并夯实道床; ⑦加强各部分联结零件的养护维修,充分发挥各种扣件 固定钢轨位置的作用。

SC330型道岔主要病害预防及整治措施

SC330型道岔主要病害预防及整治措施

SC330型道岔的主要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SC330道岔上道使用后,在养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道岔病害问题,给行车安全带来了隐患,增加了日常养护难度和成本。

为切实做好SC330混凝土岔枕道岔的养护维修,现将该型号道岔的一些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如下。

1、SC330型道岔的主要病害通过对该型号道岔的主要病害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发现在运营和养护中出现了一系列病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尖轨尖端处至接头间作用面侧磨;⑵尖轨掉块;⑶尖轨不密贴;⑷尖轨顶铁不密贴或离缝大于2mm;⑸限位器顶死;⑹贝氏体合金钢辙叉掉块;⑺辙叉翼轨垂磨;⑻直向护轨磨耗;⑼混凝土岔枕套管失效及混凝土枕螺栓折断。

2、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2.1尖轨尖端处到接头间作用面侧磨。

⑴原因分析:此病害发生在侧向通过列车较多的道岔,是构造性病害,可以减缓、不能消除。

⑵防治措施:保持直基本轨一侧正水平,该段范围与前后按0.5‰的递减率顺接。

2.2尖轨掉块⑴原因分析:转辙部分各部件没有做到“三靠两密”而存在“三道缝”造成尖轨产生肥边,同时养护班组没有及时进行打磨,在列车动荷载冲击下产生掉块。

⑵防治措施:①及时对尖轨肥边、基本轨肥边进行修理性打磨。

②对未产生肥边的尖轨进行预防性打磨,保证尖轨非工作边、基本轨作用边1:4的斜度。

③做到“三靠两密”,消灭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缝隙。

2.3尖轨不密贴⑴原因分析:①基本轨方向不良。

②轨距不良、顶铁过长。

③曲基本轨弯折量不对。

④转辙部分各部件没有做“三靠两密”存在“三道缝”。

⑤竖切部分和基本轨作用边有肥边。

⑥尖轨侧弯变形⑦限位器顶死增加的横向弯矩引起轨向偏差。

⑵防治措施:①拨正基本轨方向,矫直弯曲基本轨,改正轨距,弯好曲股基本轨的曲折点,并及时消除基本轨与尖轨的肥边。

②校正顶铁长度,不能为消灭顶铁不密而盲目地加调整片。

2.4尖轨顶铁不密贴或离缝大于2mm⑴原因分析:尖轨或基本轨有硬弯、尖轨中部轨距偏小、偏大或顶铁本身缺陷,均会造成顶铁不密贴或离缝。

普通单开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普通单开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普通单开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摘要:当今铁路事业飞速发展,保障铁路安全运行成为关键,而铁路运行的关键设备道岔安全成为重点。

鉴于普通单开道岔的结构特点和技术特点,如何做好科学养护并依据其设备状态及病害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整治设备病害,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道岔病害病害整治现根据在单开道岔养护维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针对出现的一些设备病害进行分析、总结,将这些病害及整治措施归纳如下;一丶转辙部分病害的整治:1、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在静止状态不密贴病害的整治:(1)、改正尖轨或基本轨,拔正方向,改好轨距。

(2)、对刨切不足的尖轨再进行刨切。

(3)、调整转辙机或扳道器与尖轨拉杆位置使其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4)、拔正基本轨方向,矫正弯折点位置和矢度。

(5)、打磨基本轨和尖轨非工作边的肥边。

2、尖轨跳动病害的整治:(1)、针对零配件产生的病害,在保证道岔几何尺寸和框架尺寸的同时,使道岔加强应力。

加强尖轨各部零件的标准,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科学养路,面对每一组有病害的道岔所有的零件必须按规定进行焊补,配置齐全。

(2)、在检查的重点上尖轨跟端应保持正常的轨缝,和轨面的平顺性。

尤其对马鞍型接头,在维修时应及时打磨和焊补。

(3)、有重点的加强措施,为防止尖轨跳动所采取的防跳动补强的措施。

(4)、严格按照修规标准进行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加强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规范标准。

(5)、大力推行尖轨的预防性打磨和修理性打磨技术,道岔打磨可以消除道岔尖轨复合型病害,可以大幅改善轮轨关系,3、道岔尖轨剥落掉块的整治措施:(1)、尖轨非作用边出现肥边时及时打磨,基本轨出现肥边时也应打磨,确保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密贴。

(2)、整治尖轨拱腰和不密贴,更换磨耗滑床板。

(3)、基本轨垂直磨耗超限时应同时更换基本轨,在更换新尖轨时,应注意使尖轨与基本轨顶面相对高差满足设计要求。

二、连接部分常见病害整治:1、空吊板病害的整治:空吊板的产生,捣固不良是一个主要原因,但下面这些工作不注意也会出现空吊板:(1)、起道时划撬过短,未对剩余枕木进行捣固。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道岔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道岔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如不及时进行整治,有可能对铁路运输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以下将对道岔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整治方案。

一、道岔病害分析1.轨距超限轨距超限是道岔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由于道岔的特殊结构,以及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冲击,常常会导致轨距扩大,严重时会影响列车的安全通过。

轨距超限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以及养护不到位等。

2.水平偏差水平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横向上不平整,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摇晃,严重时会影响行车安全。

水平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横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3.高低偏差高低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纵向上有高差,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冲击和噪音,严重时也会影响行车安全。

高低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纵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4.零部件磨损由于列车通过道岔时会对零部件产生磨损,因此长时间使用后,零部件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和损坏,如轨枕磨损、扣件松动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轨道的性能,还会增加养护难度。

二、整治方案针对以上道岔病害,提出以下整治方案:1.调整轨距针对轨距超限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轨距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轨枕间距、更换不合适轨型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轨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2.调整水平针对水平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水平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更换磨损的扣件等。

在调整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3.调整高低针对高低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高低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高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3 道岔及无缝道岔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道岔是组成铁路轨道的一种重要设备,它较一般线路设备构造复杂,弱点较多,因而容易产生病害。

产生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些是互为因果的。

为了保持道岔的轨距、间隔、方向、水平、高低及各部尺寸的良好状态,必须掌握其规律,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和整治措施,提高养护维修的质量,从而保证列车通过时的平稳、安全及旅客的舒造性。

3.1产生道岔病害的主要原因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道岔结构上的缺陷,铺设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规定;道岔在列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和结构变形;养护维修不当与自然灾害等等。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以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

随着各种新研发道岔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经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3.1.1道岔结构缺陷道岔本身结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缺陷,一般有以下各点。

1、“75”型及“75”型以前的各型道岔普遍使用直线型尖轨。

这种尖轨转辙角较大,车轮从基本轨过渡到尖轨时,列车急骤地改变运行方向,车辆冲击尖轨,从而对轨道产生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冲击力。

2、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且只有连接杆和跟端结构(活接头)将其连接组成框架,在其全长范围内没有扣件将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轨高于基本轨,当车轮通过时,尖轨容易发生跳动、横移和爬行,增大了尖轨尖端被轧伤的可能性。

3、导曲线半径小,且无超高,因此轨距、水平、方向难以保持。

4、从尖轨尖端起到导曲线终点止,轨距、方向和高度变化迅速,轨距、水平递减率较大,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横向和纵向冲击力大于普通线路。

5、固定辙叉存在轨线中断的“有害空间”,车轮在辙叉翼轨与心轨间过渡时,由于高低和横向不平顺,对辙叉的翼轨和心轨的冲击明显大于普通钢轨接头,使翼轨与心轨容易被轧颓或轧伤。

6、连接曲线与导曲线合成一对反向曲线。

方向不易保持。

导曲线无缓和曲线,始终点处发生横向冲击。

道岔病害整治及故障处理

道岔病害整治及故障处理
2、道岔故障 1)道岔出现红光带; 2)尖轨转换不良,包括道岔卡阻、短闪、尖
轨扳动不到位导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3)道岔中设备零件断裂失效,如道岔滑床板
折断、腰鼓螺栓折断等。
3、道岔出现红光带故障处置
1)轨道工班接到红光带故障报告后,立即与通号 部门的相关工班联系,工班人员携带手持台及必要的 工器具(大锤、活动扳手)快速前往故障地点临近车 站,在车站登记请点,经行调批准并设好防护之后方 可下轨行区至故障地点。
现场情况进行仔细检查、认真
分析,找准病害发生的原因, 用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
今天的作业是否为有效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否为无效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否为有害作业
第二章 道岔故障及处理
1、道岔故障定义
道岔故障是指在车辆运行中或巡道过程中, 发现道岔设备中存在可能影响行车安全并需要 立即响应、及时处理的道岔设备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尖轨扳动不灵活 尖轨扳动不灵活产生的原因 :
1)尖轨爬行,两股前后不一致; 2)拉杆或连接杆位置不正确; 3)尖轨跟端双头螺栓磨损或间隔铁夹板螺栓磨损严 重,螺栓上紧后影响扳动; 4)基本轨有小弯,滑床板不平直; 5)拉杆、连接杆、接头铁螺栓孔壁磨耗扩大,螺杆 磨细。
4、尖轨扳动不灵活 预防整治尖轨扳动不灵活产生的措施:
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假密贴; 2)尖轨顶铁过短; 3)基本轨垂直磨耗超限; 4)尖轨前部顶面受车轮踏面和轮缘的轧、挤、 辗作用;
3、尖轨轧伤与侧面磨耗 预防尖轨轧伤与侧面磨耗产生的措施:
1)防止尖轨跳动及确保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 轨之间的密贴;
2)加长顶铁,使尖轨尖端不离缝; 3)将垂直磨耗超限的基本轨及时更换; 4)必要时安装防磨护轨,减少尖轨侧面磨耗。

道岔设备病害专项整治方案

道岔设备病害专项整治方案

道岔设备病害专项整治方案一、背景铁路道岔是铁路线路上的重要部件,它连接了不同的轨道,用来实现列车的转向和调度。

道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对铁路运输的顺畅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道岔设备也容易出现病害,包括接触线、整体结构、电气系统等各方面的故障。

为了确保道岔的安全运行,需要对道岔设备的病害进行专项整治。

二、目标1. 保障道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2. 提高道岔设备的维护水平,减少设备故障率;3. 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

三、整治内容1. 病害排查(1)接触线病害:包括绝缘子破损、接触线老化、腐蚀等情况;(2)整体结构病害:包括道岔轨道磨损、开裂、松动等情况;(3)电气系统病害:包括信号系统故障、继电器失效等情况。

2. 整治措施(1)接触线病害:对绝缘子破损进行更换,对接触线老化、腐蚀进行修复或更换;(2)整体结构病害:对道岔轨道进行磨损修复、裂缝处理,对松动部位进行加固;(3)电气系统病害:对信号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及时更换失效的继电器。

3. 设备维护(1)定期检查:对道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及时处理;(2)保养维护:定期对道岔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包括润滑、紧固等工作;(3)维护记录:建立道岔设备的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及维护人员。

4. 人员培训(1)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维护技能;(2)加强安全培训,确保维护人员能够安全操作,并了解应急处置措施;(3)加强团队协作,确保维护人员能够协同作业,提高维护效率。

五、预期效果1. 道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得到提高,列车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2. 道岔设备的故障率降低,减少了维护成本;3. 维护效率提高,对道岔设备的维护工作更加有序、规范。

六、风险控制1. 加强病害排查工作,做好道岔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2. 做好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他们具备安全作业的能力;3. 加强设备保养,延长道岔设备的使用寿命。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道岔是线路轨道中的薄弱环节,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和行车安全。

尤其是道岔的转辙部分,其结构复杂,轨距变化率大,平面扭曲,另配件较多,扳动频繁。

所以易出现道岔故障影响行车,严重时会造成行车事故。

所以做好道岔的养护工作,是工务维修工作重点之一。

下面就道岔转辙部分常见的病害和整治的方法做一下简要介绍.一、尖轨尖端与基本轨不密贴修规规定: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在静止状态下应密贴,间隙不大于1mm。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的工作边为两个平面互相靠贴,由于各种原因两个平面不能保持完全平直,在某些部位上会程度不同的存在一定的缝隙。

1。

尖轨横向弯曲(电务常说尖轨腰硬)向外侧弯曲尖轨横向弯曲会造成扳动力过大,严重时会造成道岔不能锁闭,影响道岔的使用。

造成的原因:一是出厂时尖轨本身就存在硬弯,出厂时未进行检验和试铺;二是装卸问题,有时在卸车时从车上直接拔下,摔弯或砸弯;三是尖轨存放不当,在存放时将尖轨倒放,待时间长久形成横弯.解决的方法:先将尖轨换下,用直轨器对尖轨进行校直。

2.尖轨翘头尖轨翘头一般表现为尖前连续几块滑床板吊板,尖轨尖端不密贴,严重时道岔改不过去,道岔不能锁闭,影响行车。

造成的原因:一是不排除出厂时尖轨就不平.二是道岔基本轨不平①道岔转辙部分不平顺,尖轨尖端和尖前接头低;②尖轨根部(活接头和小接头)过低。

三是维修跟不上;四是尖轨尖端起道后捣固不实。

防治的方法:①加强对转辙部分的检查,不要只检查轨距水平,要注重对尖轨部分的高低检查.②对转辙部分加强起道捣固工作,尖轨尖端和尖轨根端要增加捣固的镐数,特别是尖轨尖端,因电务设备的影响不宜作业,反而更应该加强。

3。

转辙部分框架尺寸与设计不符(过小)转辙部分的框架尺寸是指尖轨中部两基本轨间的垂直距离,这个距离一般为钢轨的顶面宽度加轨距。

这个距离如过小会造成尖轨搬动时尖轨中部先靠贴,造成尖轨密贴力过大,严重时不密贴,特别是混凝土枕道岔。

主要原因:一是道岔出现爬行;二是混凝土枕的位置不正确;三是轨枕偏斜。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道岔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道岔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道岔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摘要:作为轨道交通线路的重要连接设备而言,线路道岔属于非常关键的轨道交通体系组成部分。

近些年以来,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结构规模日益趋向于扩大,轨道交通线路的道岔病害表现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征。

对于轨道线路的常见道岔病害风险只有进行了准确的预测识别,才能有助于轨道交通线路的使用期限延长,充分发挥出轨道交通线路的良好使用功能。

因此,本文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道岔常见病害形成产生根源,全面开展针对轨道线路病害的整治排查工作。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道岔常见病害;整治措施在城市轨道交通的体系结构中,轨道线路道岔普遍具有多样化的工程病害特征。

轨道交通线路的道岔重点结构部位由于存在复杂的构造特征,进而导致了维修与检测道岔病害的实践工作难度增加。

轨道线路的道岔结构主要包含尖轨、转辙机与护轨等部分,工程管理人员针对线路道岔的各个关键部位都要实施全方位的工程隐患排查,旨在及早发现交通线路的道岔运行使用风险。

轨道交通线路的道岔结构部位需要得到定期的维护保养,促进道岔结构的使用效能优化,切实降低道岔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道岔结构特征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基本组成结构而言,轨道线路的道岔功能就在于连接各个区段的轨道线路,据此实现了保证轨道列车实现平稳转弯与行驶的目标。

轨道列车在需要转向的情况下,应当借助道岔结构来实现列车现有运行方向的改变。

通常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道岔基本组成结构应当包含基本轨、尖轨、护轨、导曲线轨、转辙机、连接杆、直轨与翼轨等,以上各个部分都属于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件[1]。

现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趋向于获得持续的发展完善,轨道交通的体系结构也在趋向于实现必要的优化改进。

在目前的情况下,城市轨道工程的列车运行载荷正在不断趋向于增长,那么就会对于轨道线路结构中的道岔荷载予以显著的增加。

由此可见,目前针对于轨道交通中的线路道岔结构亟待实现全方位的使用性能优化,通过实施全方位的道岔结构维护与检修工作来确保道岔使用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展示,切实降低轨道交通线路中的道岔故障发生概率。

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

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

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发表时间:2019-07-31T09:33:55.0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8期作者:李建林[导读]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工务段天津 300100道岔是引导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往另一条线路的过渡设备。

道岔构造复杂,养护比较困难,是线路设备中的薄弱环节。

它是由路基、道床、岔枕,转辙部分,辙岔及护轨部分和连接部分及联结零件所组成,它是一个整体,共同发挥各自的功用,其任何组成部件的变形或损坏,都将影响道岔的整体功能。

在列车快速运行的巨大荷载冲击下,道岔的几何尺寸不断变化,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道岔钢轨、尖轨、基本轨、辙叉表面磨损严重,岔枕与垫板连接T型螺栓折断及龙套破损滑扣,弹条折断,III型弹条弹性减退失去扣压能力等。

为更好的减少道岔病害产生,解决道岔病害易反复难题,减少道岔维修用工,改善列车通过道岔区段平顺性和舒适度。

现对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一、道岔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产生原因?。

①基本轨框架尺寸,尖轨动程不符合规定;②尖轨顶铁过长;③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恰当或弯折量不当,基本轨或尖轨有硬弯;④尖轨断面宽50mm处内侧刨切长度不够;⑤道岔爬行,四股钢轨错位,各设计对应点不对应。

2、转辙部分轨距扩大产生原因①基本轨外侧轨距块与基本轨轨底边缘有缝隙,经过列车长时间的碾压,造成框架尺寸扩大;②滑床台底大胶垫、基本轨小胶垫因压溃失效,经过列车长时间的碾压,造成框架尺寸扩大;③螺栓直径与垫板孔直径配合公差及螺栓、垫板锈蚀造成的螺栓直径变细,垫板圆孔扩大,加之制造误差导致轨距扩大;④尖轨、基本轨侧磨严重;⑤轨距块安装号码不正确。

3、尖轨、可动心轨爬行窜动产生原因①尖轨处于半自由伸缩状态,容易产生爬行;②制造、运输、存放装卸等环节易造成尖轨侧弯,上道后与基本轨不密贴,列车通过时易造成晃车;③长心轨仅依靠6根岔枕上的扣件阻力和3块间隔铁间螺栓摩阻力来阻止心轨窜动,因阻力不足易造成心轨爬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道岔及无缝道岔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道岔是组成铁路轨道的一种重要设备,它较一般线路设备构造复杂,弱点较多,因而容易产生病害。

产生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些是互为因果的。

为了保持道岔的轨距、间隔、方向、水平、高低及各部尺寸的良好状态,必须掌握其规律,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和整治措施,提高养护维修的质量,从而保证列车通过时的平稳、安全及旅客的舒造性。

3.1产生道岔病害的主要原因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道岔结构上的缺陷,铺设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规定;道岔在列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和结构变形;养护维修不当与自然灾害等等。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以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

随着各种新研发道岔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经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3.1.1道岔结构缺陷道岔本身结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缺陷,一般有以下各点。

1、“75”型及“75”型以前的各型道岔普遍使用直线型尖轨。

这种尖轨转辙角较大,车轮从基本轨过渡到尖轨时,列车急骤地改变运行方向,车辆冲击尖轨,从而对轨道产生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冲击力。

2、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且只有连接杆和跟端结构(活接头)将其连接组成框架,在其全长范围内没有扣件将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轨高于基本轨,当车轮通过时,尖轨容易发生跳动、横移和爬行,增大了尖轨尖端被轧伤的可能性。

3、导曲线半径小,且无超高,因此轨距、水平、方向难以保持。

4、从尖轨尖端起到导曲线终点止,轨距、方向和高度变化迅速,轨距、水平递减率较大,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横向和纵向冲击力大于普通线路。

5、固定辙叉存在轨线中断的“有害空间”,车轮在辙叉翼轨与心轨间过渡时,由于高低和横向不平顺,对辙叉的翼轨和心轨的冲击明显大于普通钢轨接头,使翼轨与心轨容易被轧颓或轧伤。

6、连接曲线与导曲线合成一对反向曲线。

方向不易保持。

导曲线无缓和曲线,始终点处发生横向冲击。

7、道岔从转辙器到辙叉间,联结零件较多,容易发生松弛失效。

同时钢轨密集、岔枕间隔较小,给捣固带来困难,容易造成轨道坑洼,方向不良,助长爬行,破坏轨距,加剧钢轨及其零件的磨损。

3.1.2道岔各部分结构缺陷1.转辙器(1)被切除轨底的基本轨的轨底切口容易折断。

(2)尖轨跟端无桥型板,尖轨跳动,轨距不易保持。

(3)尖轨尖端降低过小,实际尖端过宽,容易被轧伤,并有被车轮爬上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可能。

(4)直尖轨长度过短,转辙角过大,侧向过岔速度受限制。

(5)尖轨跟端轮缘槽过窄时起护轨作用,接头容易损坏,过宽时则转辙角增大。

(6)栓无套管,螺栓帽上紧则妨碍扳动尖轨,松开时则会导致尖轨跳动及横移。

2.导曲线(1)如缺少连接铁板和通长垫板,容易发生横移。

(2)导曲线位置不正确,没有按支距做好圆顺度,轨距、方向则不易保持。

3.辙叉及护轨(1)钢轨组合辙叉长心轨尖端未淬火。

(2)翼轨上未堆焊加高,车轮到辙叉心突然下降,轧伤心轨尖端。

(3)组合辙叉下面没有大垫板。

(4)辙叉各部分间隔尺寸不适当,如翼轨轮缘槽过宽过窄。

过宽时减少了车轮踏面与翼轨的接触面积,使翼轨迅速磨耗,同时车轮过早地离开了翼轨,加重了心轨尖的负担,过窄时某些轮对通过辙叉时则会发生撞击,增加阻力,消耗动能,影响速度。

(5)翼轨与心轨采用切轨底式结构,容易折断。

(6)长心轨与短心轨接触位置太靠前,长心轨切割过多,强度减弱,容易折断。

(7)翼轨的咽喉尺寸过小,弯折点位置不当,引起严重磨耗,导致轮背冲击咽喉,影响速度提高。

(8)护轨及翼轨开口尺寸过小,缓冲段冲击角过大,甚至没有缓和段,车轮通过时对护轨及翼轨冲击力过大,使护轨及翼轨串动,护轨及基本轨横移,螺栓折断,轨距、方向不易保持。

4.连接曲线设备缺陷(1)有的辙叉后连接曲线无夹直线或夹直线过短,过车摇晃。

(2)连接曲线设超高时,顺坡距离不够。

、(3)连接曲线未按规格位置,方向不圆顺,过车晃车。

(4)有的连接曲线钢轨下木枕无垫板,轨距、方向不易保持3.2 道岔整体主要病害整治维修列车车轮对道岔的冲击作用,虽不可避免,但通过对某些构造上的缺陷进行改造加强并加强养护维修,消除道岔前后50m范围内线路方向、水平、高低不良及大轨缝(无缝道岔接头全部焊接或冻结)等病害,就可以使道岔保持良好状态。

3.2.1道岔方向不良1.产生原因(1)忽视道岔的整体维修,忽略道岔前后线路方向,造成道岔与前后线路方向不顺;通过列车时发生剧烈冲撞,方向与轨距发生变化。

(2)道岔的铺设位置不正确,养护维修时又未考虑大方向,随弯就弯,逐渐使道岔与前后线路方向不吻合,使列车发生折角运行,增大了车轮对轨道的冲击,造成道岔位置前后、左右错位,轨距和各部间隔尺寸不合,加重了钢轨及其零件的磨损。

(3)作业方法不合理,在整正道岔各部分轨距及间隔时,错误地迁就导曲线或辙叉,使支距、轨距硬性凑合,造成各接续部不圆顺。

(4)曲基本股未进行弯折或弯折点位置不正确,使尖轨前端递减距离和方向难以保持,尖轨尖端和中部轨距变小,尖轨跟部与导曲线方向不顺,直股基本轨尖轨尖端处方向不良。

(5)捣固不实,由于道岔在构造上的特点,转辙器、导曲线和辙叉部分钢轨密集,岔枕间隔较小,岔枕间安装转辙设备、尖轩连接杆、导曲线轨距杆,使扒砟与捣固作业不易进行,加上道岔直股与曲股的运量不均衡,捣固质量不实,使线路出现坑洼,加剧列车通过的摇摆和冲击,增加破坏方向的横向推力,方向容易变化。

(6)道砟不足,夯实不符要求。

由于转辙器部分有转辙机基础角钢、转辙拉杆、尖轨连接杆,机械转辙地段有导线或导管,这些都影响道砟的补足,加上运输部门往往将枕木盒石砟掏空以防积雪影响转辙,以致道岔内往往道砟不足,加上夯实困难,降低道床阻力,方向难以保持。

(7)各部分钢轨及其零件和岔枕联结不良,也可以引起一系列病害,如导致基本轨横移、轨距变化超限、轨道爬行、零件磨耗折损等,导致方向不正。

(8)其它诸如尖轨方向不正;护轨、翼轨喇叭口坡度过陡,位置不合;辙叉咽喉过窄;轮缘槽宽度不合;轨距、间隔不对,轨距递减不良等,都能加剧车轮的摇摆和车轮的冲击,破坏道岔方向。

2.预防整治措施(1)做好道岔前后50m线路的整体维修,经常保持轨面平、方向顺。

在着手防治道岔病害时,应先做好线路前后方向,再进行道岔方向的整正。

(2)做好直股基本方向,拨好道岔位置。

道岔上的轨距,单开道岔导曲线支距,均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因此维修道岔时应首先拨好道岔的直股基本轨方向。

整治位于道岔群中间的道岔方向时,如果前后、左右串动的牵涉范围较大,应事先进行测量,全面布置好道岔群位置,再进行道岔的拨正。

(3)弯好曲基本轨曲折点,做好轨距加宽递减。

转辙部分轨距变化多,递减距离短,要正确弯好曲基本曲折点,方能保证转辙部分的轨距和方向的正确。

(注:50Kg/m、43Kg/m钢轨的“57”型、“62”型、和“75”型9号和12号单开道岔曲基本轨的弯折点均有三点。

)(4)加强捣固作业,除按照普通轨道对手工捣固的规定进行捣固外,还应根据道岔构造的特点进行适当加强。

道床以优质较小规格的道砟为宜。

捣镐应采用较普通捣镐两侧各加长150mm的长脖镐。

另外,应根据岔枕间隔宽窄及各部分受力情况,适当调整与增加镐数,力求质量均衡,如采用机械捣固,尤其是采用大型道岔捣固机,则效果较好。

(5)补充夯实道床,道岔转辙部分设置转辙杆、连接杆,各枕木孔道床应岔枕顶面低50~60mm ,并夯实道床。

(6)加强各部分零件的养护维修,充分发挥各种扣件固定钢轨位置的作用,消灭不合格道钉,对转辙器、辙叉、护轨各部分,应使用足够长度的道钉。

及时补充、更换与整修零件,消灭三道缝,防止基本轨横移动。

3.2.2 道岔爬行线路爬行是线路上的严重病害,是线路上的百病之源。

由于道岔构造本身的特点和弱点,爬行对于道岔的危害性更大。

接头缝隙挤瞎或拉大,就会造成钢轨及其零件的严重磨损甚至折断,拉弯道钉与扣件,拉斜、拉坏岔枕,破坏道岔轨距和方向等一系列病害,并影响转辙器、活动心轨钝角辙叉和可动心轨辙叉的密贴和锁闭,无缝道岔的的接头全部焊接或冻结,整体性好,爬行小。

1.产生原因1 、道岔前后线路防爬锁定不良,或道岔与无缝线路间缓冲轨轨缝不足影响到道岔,引起严重爬行。

2、捣固不实,道床不足,实不好。

3、尖轨跟端螺栓不紧或失效,造成尖轨爬行。

尖轨跟端的双头螺栓或管不紧、失效或缺落,使失轨发生前后串动而爬行。

4、联结零件失效与缺少,道钉、扣件等零件失效与缺落后,减弱防爬阻力,肋长轨道爬行。

5、轨缝过大,不正确地使用短轨,造成接缝过大,经车辆冲击产生爬行。

6、驼峰编组场的峰下岔群位于大坡道上,易于爬行。

2.预防整治措施1、按规定在道岔上及其前后线路上安装足够的、有效的防爬设备,有正规列车通过的道岔与绝缘接头前后各75m地段,增加防爬数量。

2、加强捣固,填满夯实道床。

3、整修尖轨跟端双头螺栓,及时更换磨损失效零件,及时紧固或更换。

4、加强联结零件的养护维修,发现松驰及失效零件,及时紧固或更换。

5、消灭大轨缝,更换长度不足的短轨,消除因爬行而拉大的轨缝,补足并上紧防爬设备。

3.2.3零件松动、失效和缺落1.产生原因1、养护不良,助长零件失效。

如道床捣固不彻底,使道岔各部分出现暗坑、吊板,加大了过岔列车对线路的冲击,道岔震动加剧,零件因松动而失效。

2、忽视零件的及时整修,日常养护时检查漏项,制订作业计划时,未按项认真调查,应整修时长久放置不管,引起零件失效。

3、技术作业不良,不明确零件作用和规格。

不熟悉正确的零件安装作业方法,造成安装错误,违章作业而破坏其他零件,造成新病害。

2.预防整治措施1、重视综合性整体维修,加强零件的养护维修。

按标准图和有关规定,逐组按项对照调查,列入作业计划,逐项整修。

根据岔枕间隔窄小的特点。

采取适应的排镐方法和镐数(有砟轨道道床)。

(1)尖轨跟端两根岔枕,辙叉底部所有岔枕各加打两个斜镐窝,每个斜镐窝加打6镐。

(2)尖轨部分每根岔枕加打一个斜镐窝,对起道的岔枕加打6镐,不起道的岔枕加打4镐。

(3)尖轨接头后及辙叉接头前后两轨间距离狭窄地段,不能将两股钢轨分别打四面镐,只能在两轨外侧对打四面镐。

为消除轨底空隙,加打一个斜镐窝,起道的岔枕每个斜镐窝加打6镐,不起道的岔枕加打4镐。

(4)对于尖轨跟端以后及辙叉前后端的钢轨轨底分开距离在131~400mm地段,据其间距逐渐增宽的情况,依次增加镐数。

(5)根据道岔各部分受力情况,分别调整与增加镐数。

导曲线部分中间两股钢轨下岔枕受力较大,如捣固不良,往往容易发生岔枕弯曲病害,因此对两股钢轨每面应增加2~4镐。

辙叉部分的护轨基本轨,在轨距线内侧由于有护轨,捣固时轨底不容易捣实。

而且基本轨受垂直压力作用,护轨不承受垂直压力作用,所以护轨垫板往往倾斜,护轨常发生高起,应在这部分每根岔枕增加一个斜镐窝,但不增加镐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