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2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一、宋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 宋朝的政治①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③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表现:A、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B、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
影响:积极影响:有效地清除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气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
④北宋的灭亡与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南宋建立:1127年事件:靖康之耻(靖康之变)建立者:赵构(宋高宗)都城:临安(杭州)抗金名将:岳飞宋金对峙分界线:淮水——大散关一线南宋统治者心态:安于现状,偏安一隅。
2. 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一、辽,西夏、金与蒙古兴起的共同点是?①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②都是统一本民族后建立政权的。
③都吸收了汉族先进文化。
二、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影响?消极:“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积极:避免了战争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带来破坏,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边境地区生活安定,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比较共同点:宋朝都给予“岁币”不同点:宋辽是兄弟相称,西夏对宋称臣,南宋向金称臣。
3. 宋朝的经济1)宋朝经济的表现2)纸币出现的原因和作用: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3)唐朝与宋朝市场管理的不同:唐朝:实行“坊市”分离,官府对市场严格管理,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
宋朝:打破“坊市”界限,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
4)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示经济重心的时间:奠定基础:东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开始时间:唐朝中后期完成时间:南宋5)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A.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
2025(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清单【时空坐标】【整体框架】【必考知识总结】【教材问题思考及课后活动】【时空坐标】【整体框架】【必考知识总结】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被拥立为皇帝,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定位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1)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化知州的权力。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3)武将受到多重限制;(4)重视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①措施: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②作用: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结果: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
(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辽: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临潢府。
2.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宋真宗时,宋辽爆发澶渊之战,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获胜。
2.澶渊之盟:(1)内容:辽宋议和,辽退兵,送给辽岁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一、知识清单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3.宋朝的治国策略是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它的影响是(1)利于政权巩固、社会安定。
(2)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宋代商业的繁荣(1)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3)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5、宋代的都市生活市民生活丰富,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出现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6、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其原因是:(1)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技术(主要原因))(2)南方社会安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统治者重视7、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历史功绩是统一蒙古。
1271年,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实现了中华各民“再次统一”。
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
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
制度的影响是: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元朝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回族。
10、“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讲的是岳飞抗金的故事。
11、(1)元朝设立的宣政院,标志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2、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景德镇。
13、(1)“史学两司马”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2)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14、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15、古代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的主要贡献:印刷术:利于文化传播火药:推动欧洲社会变革指南针;促进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二、知识过关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4.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_________________5.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_________,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一【课程标准】(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5)了解宋词,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重点知识】1、两宋时期文化和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农村中关系得到发展,睡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阶层兴起。
、、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及兴盛,标志着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60年后周大将建立宋朝,定都,历史上称为;契丹族居住在上游,916年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他就是后来契丹改国号为。
4、1004年辽军进攻北宋,前锋靠近黄河的,北宋宰相坚决要求皇帝亲征,御驾亲征重挫辽军,第二年宋辽之间订立和议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宋辽订立和议的影响:加重了;保持了的局面。
5、1038年党项族首领称大夏皇帝定都,历史上称为。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内容6、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政权,后定都,阿骨打就是,1125辽天祚帝做了金军俘虏,辽朝灭亡。
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
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在称帝,后来定都历史上称为,赵构就是。
7、南宋建立以后,是当时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被称为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
8、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割让部分,向金送交,至此形成宋金局面。
9、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的趋势。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转移到。
10、宋代,优良水稻品种种植面积扩大;煤当时称,开采量居世界;宋代的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称为11、前期,地区出现了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
单元考点演练
材料三 宋代以来,商业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娱乐生活。东京汴梁首次出现 了专门的娱乐休闲场所——“瓦子”。瓦子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娱乐中心,每个瓦 子内设有数量不等的专供表演的“看棚”(又称“勾栏”),内设戏台、后台、观 众席等。瓦子、勾栏的演出内容有说书、小唱、杂剧、皮影、散乐、舞蹈等。临安 的游湖服务,是市民娱乐服务的重要方面。每逢节庆、假日,西湖便成为人们出游 的理想去处,这里游船如织,游人聚集。娱乐服务是以赚钱为
部编版
确的是( )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B
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运载火箭等
单元考点演练
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檀州城下,威 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 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 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 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 融。
A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3:《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7.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C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单元考点演练
8.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有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是
()
B
A.黄帝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9.有一本史书,编撰历时19年,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 ( B)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单元概述。
1. 时代特征。
- 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960年)到元朝灭亡(1368年),政治上多个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
如辽、宋、西夏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等。
- 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文化上,科技成就突出,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文学艺术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流行,绘画艺术也有很高的造诣。
2. 民族关系。
-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但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例如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往来。
- 元朝时期,实现了大一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理了辽阔的疆域,同时在民族政策方面,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 回族,它是由波斯人、阿拉伯人等与中国境内的汉、蒙、畏兀儿等族融合而成的。
二、重要知识点。
1. 政治方面。
-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措施:- 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 行政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 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但也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 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 辽:- 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 澶渊之盟:1005年,宋辽订立盟约,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 西夏:- 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双方损失都很严重。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包括:
1. 汉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2. 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论”进行管理。
3.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4.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5.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西汉前期已经出现较薄的丝织品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6. 司马迁写《史记》的方法和态度:司马迁写《史记》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后忍辱发愤写《史记》。
此外,还有商鞅变法、封建国家的建立、秦朝的疆域、秦朝的制度、秦朝的统治机构、秦修万里长城等知识点。
以上只是部分内容,建议查阅资料以获取更完整的信息。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官员选拔。
在经济上,唐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上,唐朝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诗歌、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唐太宗和武则天:唐太宗和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两位重要的皇帝。
唐太宗实行了贞观之治,注重治理腐败和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武则天则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开设殿试、建立武举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官员选拔。
3.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使得唐朝的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社会经济陷入了萧条。
4. 宋代的历史: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创造了一系列著名的文化成果,如宋词和宋代绘画等。
在政治上,宋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官僚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在经济上,宋朝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拓展。
在社会方面,宋代出现了市民阶层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建议您通过阅读课本或查阅相关资料
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1. 北宋的建立:
①时间:公元960年,即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②建立者:赵匡胤,也称为宋太祖。
③都城:汴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
④发展:北宋政权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2. 契丹政权的建立:
①民族:契丹族。
②时间: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③都城:上京,即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④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⑤发展: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3. 檀渊之盟:
①背景:宋辽并立时期,双方经常进行战争。
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进军北宋,辽军前锋直指檀州,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
②事件经过:在寇准的请求下,宋真宗抵达檀州,宋军士气大振,重挫辽军。
③结果:次年,宋辽双方订立合约,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这一和约被称为檀渊之盟。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二、三次议和
辽太宗占领
目的:夺回被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
1.北宋北伐 宋太宗
结果:失败,转而守内虚外
时间:1004;地点:澶州
一、宋辽战 与和
2.澶州之战
双方:北宋与辽 人物:寇准主战,宋真宗亲征
结果: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时间:1005年 内容:①辽军撤回
②北宋给辽 岁币
影响:①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澶渊之盟 ②积极影响:
兵权分离;
事基础,有利于巩固
3.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统一,但削弱了军队 战斗力
集中财权
经济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
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 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 成地方贫困,
强化皇权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政治 地方:1派文臣担任地方长
增强国力,促进民族交 融
第9课
1.含义: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出现南移趋势:魏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2.过程 开始南移:唐朝中期
完成南移:南宋
全国经济 重心 南移
1 南方人口是北方两倍
3.表现 2 长江、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3 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方面南方超过北方 4 全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南方普遍种茶叶;2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广东、福建—江淮和川蜀
1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四川、浙江 2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
1.五大名窑P43 2.瓷都:景德镇 3.南宋制瓷中心:江南
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2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 生产工具和技术; 3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支持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第6——8课1.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他就是宋太祖。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①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定期换防;②政治上,在中央通过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知州三年一换制度,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③经济上,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这些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3.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4.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科举制度的发展,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6.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
7.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8.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大金9.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这次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10.订立了(北)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此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1.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2.辽被金灭亡。
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13.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4.南宋初年,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他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15.宋朝是如何发展科举制的?第9——10课1.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繁荣与启蒙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联盟,商汤铲除夏朝之后建立了商朝。
商朝:商朝是中国史上第一个有确凿史料记载的朝代,商朝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大夫与王结合的军事封建主义社会。
周朝:周朝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朝代,它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形式,实行了一个大一统的政权。
周朝以分封制度加强皇权。
二、中华文明的开端1.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中国的母亲河 - 黄河,流经8个省区。
国内干流主要沿陕西渭北平原进入黄土高原,并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半干旱地区。
2.黄河流域的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在黄河流域,中国形成了以早期的农耕、城市和国家为标志的华夏文明。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时期之一,以地区战争而著名。
战国时期,中国各国争夺霸权,封建制度日益加强,孔子、老子、孙子等众多思想家达到了巅峰。
2.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在由分封制向等级制度的过渡时期,东周王朝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四、秦朝的建立1.秦国的迅速发展: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迅速统一了全国,被称为“嬴政统一中国”,实现了“封国变郡县”、“接壤变界河”、“量兵变质”的重大改革。
2.‘’ 嬴政的政治制度改革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秦国从一个小国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最终完成了中央集权的目的。
第二章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一、周朝的农业生产1.农耕业生产的基本状况:周朝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系统之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核心工具是犁、耙、镢。
2.农业技术的发展:周代的农具有了很大的进步,耕地和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周朝的农业生产水平非常高,足以支撑周朝统治的稳定。
二、商朝的商业贸易1.商朝的贸易货币:商朝在贸易中主要使用金、铜、铁、布料等为货币,交易的商品主要是日常用品和奢侈品。
2.商朝的贸易网络:商朝对外贸易范围较广,商贸活动分布在华中、华南地区,并且由于货物的交换收益,商贸贸易收益预期较高三、秦汉的手工业发展1.手工业的基本情况:秦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服装制造业和冶铁业是其中一个显著特征。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 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历史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都城:阳城,统治中心: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罚、监狱等意义: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国家性质: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2)政治: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3)灭亡: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被汤灭亡原因:桀的暴政,商国的强大2.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2)政治:汤任用有才干的人,要求臣下“有功于民”,关心百姓;盘庚迁都到殷(3)灭亡:时间: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原因:纣的暴政,周国的强大3.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2)政治:实行分封制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对象:亲属、功臣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打仗。
影响:开发边远山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原因: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开始出现青铜器;夏朝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种类更加丰富,用于祭祀。
(2)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广泛(3)典型例子: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时间:商周同期地点: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2.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产种类上:“五谷”等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生产技术上:已懂得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使用工具上:西周已使用青铜农具。
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1、列表归纳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朝建立的基本要素。
(政权、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称谓、都城、被谁所灭)备注:与北宋并立的政权、与南宋并立的政权各有哪些?与两宋同时并立的政权又有哪些?与北宋并立:西夏、金、辽。
与南宋并立:西夏、金、蒙古、元。
与两宋同时并立:西夏、金。
2、列表归纳辽与宋、西夏与北宋、金与南宋战与和的史实。
备注:⑴请写出澶渊之盟的内容、宋夏议和的内容、宋金议和的内容及影响,并归纳这些议和的共同点。
澶渊之盟的内容:①辽朝撤兵;②宋给辽岁币。
宋夏议和的内容: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
宋金议和的内容:①南宋向金称臣;②给金岁币;③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议和的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议和的共同点:①宋向少数民族交岁币;②双方结束了战争状态;③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⑵两宋与这些政权签定议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些议和?原因:统治者软弱无能、妥协退让。
评价这些议和:①消极:大量岁币的送纳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
②积极:双方结束了战争状态,保持了长久的和平贸易关系,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⑶总结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主流是什么?特点:时战时和。
主流:友好交往,和平相处。
⑷你认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做出了哪些贡献?a、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b、促进了民族融合;c、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3、经济重心南移的起止时间、原因、表现是什么?你认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提示:表现:农业(5点);手工业(4点: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3点:商业都市、海外贸易(两大商港、范围、机构、原因)、货币(原因、时期、地区、名称、地位、意义)起止时间: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原因:①政治:南方战乱较少。
②经济: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③自然:南方然条件好(优越)。
④政府: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1到2单元知识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1到2单元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1.措施:(1)改革制度(2)发展生产(3)注重吏治2.意义: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三、隋朝大运河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根本原因: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河段: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从北往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涿郡—永济渠—洛阳—通济渠—淮水—邗沟—江都—江南河—余杭)3.长度、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 意义(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
四、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似1.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2.皆因暴政引发农民起义被推翻。
3.都有重要政治制度沿用多年:秦朝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有科举制。
4.都有著名工程存世:秦朝的长城和隋朝的大运河(赵州桥)。
5.都是结束重大分裂时期完成的统一。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措施)1.措施:(1)政治方面:①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任用富于谋略和善断大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2)经济方面:注重发展生产,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3)生活方面:崇尚节俭。
(4)文化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5)民族关系: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6)对外关系: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印度)求取佛经,促进了唐印文化交流。
2.意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中华文明的诞生1.文明是最高程度的文化发展,是由人类社会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创造、发展起来的。
2.中国的文明史经历了先民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历史时期,这些历史时期的演变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3.长江流域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因为这一区域早在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就开始有人居住,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农业文明,这是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起点。
4.离散使用的象形文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以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为代表,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迈入了文字时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二、商周文化的兴起1.中国的封建制度从商代开始形成并发展壮大,商代社会最典型的特征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贵族阶层的特权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2.商代最有名的历史文献是《易经》,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类智慧,这些思想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商代时期的青铜文化在中国的封建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商代的铜器到西周的青铜器,这种文化不仅在工艺和艺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点。
4.周代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周代的祭祀制度、宗法制度和诸侯制度等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周铜器的发展也恰好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三、春秋战国时代的变革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经过长达四百多年的发展,它不仅预示着中华文明从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跨越,而且包含了智慧、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丰厚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文化珍品,其中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和法家等都有着不亚于西方哲学体系的深刻思考和精彩表述,这些思想成就不仅对中国文化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还被广泛运用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两宋时期(一)北宋(960年——1127年)1、北宋的建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时间:960年过程: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都城:开封(东京、汴梁、汴州)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目的是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b.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2)中央:(目的是削弱宰相的权力)a. 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b.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地方:(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b.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c. 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e.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重文轻武政策:1)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2) 措施:a.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3) 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发展: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 重文轻武的影响:a. 积极性: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b. 消极性:①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薄弱;②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5、北宋的灭亡:时间:1127年过程: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变。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4: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0.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大 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印刷术 ④指南针 A.①② B.③④ C.C②③ D.②④
11.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
A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3:《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7.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C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单元考点演练
8.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有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是
()
B
A.黄帝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9.有一本史书,编撰历时19年,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 ( B)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区)。
交子
5.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_临_安___。 6.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政权—— 元朝(蒙古族)。 7.最早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朝代——_元_朝___。 8.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北宋时期__毕_ __昇_。 9.指南针最早被用于航海——___北宋__。
二、人物类
第二单元复习
思维导图
单元时间轴
考纲点对点
【重点解读】 辽宋夏金元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 一步加强的时期。 1.经济繁荣。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宋 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民族融合。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 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 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必背简答题 全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问答知识点总结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6课 北宋的政治1、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事件、都城?960年;赵匡胤;开封/东京;陈桥兵变/黄袍加身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军事上①②③、政治上(中央、地方)、经济上收其精兵——加强兵权: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②控制对军队调动;③经常调换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稍夺齐权——加强行政权:中央: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地方:①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②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制其钱谷——加强财权: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3.北宋重文轻武政策实施的原因?措施①②?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措施:①抑制武将,文臣统兵;②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4.北宋改革发展科举制的表现、影响①②③?表现:增加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影响: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如何评价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积极、消极)积极: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①军队战斗力减弱;②官吏冗余,政府办事效率低下;③增加财政支出。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辽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民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2、西夏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民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党项族3、辽与北宋的和战关系①②③④?①辽太宗时——占燕云十六州;②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③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④宋真宗时期——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4、“澶渊之盟”的内容①②?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内容:①宋朝给辽岁币②双方约为兄弟之国评价:一方面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另一方面议和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期的和平,边境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_960_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_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_开封_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_ 宋太祖_。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_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中央:宋太祖为防止_宰相_权力过大,采取_分化事权_的办法,削弱相权。
地方:派_文臣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_通判_,以分知州的权力。
(3)经济上: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留部分用作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在地方设置_转运使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意义:宋朝把_中央集权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皇权_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文臣_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采取_抑制武将_、提升文官地位_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宋朝注重发展_文教事业_,改革和发展了_科举制_。
4、影响:积极:宋朝的_重文轻武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尚武轻文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端: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 耶律阿保机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辽政权,都城在_上京临潢府。
阿保机建国后,_发展生产_;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元昊_称大夏皇帝,定都_兴庆府_,史称西夏。
元昊仿效_唐宋制度_,订立_官制_、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战: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3、战:_宋真宗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_澶州城_下,威胁都城开封。
宰相_寇准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4、和:辽与北宋议和。
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岁币_。
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澶渊之盟_”。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_元昊_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和: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
内容:_西夏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_岁币_。
议和后,宋夏边界_贸易兴旺_。
3、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的影响:a.双方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避免战争给社会生产的破坏;b.促进双方边界贸易往来,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c.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概况:_女真族_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11世纪末,完颜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崛起:_1115_年,_阿骨打_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大金_,他就是金太祖。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_军政体制_,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1、金灭辽: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起义不断。
_1125_年,辽被金灭亡。
2、金灭北宋: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 年,金军攻破_开封_,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三、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_临安_,史称_南宋_。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的“_岳家军_”在_郾城_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宋高宗和权臣_秦桧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下令岳飞班师,并以“_莫须有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对峙: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_岁币_,双方以_淮水_至_大散关_一线划定分界线,_宋金对峙_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_北方人口_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_生产技术_,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表现:a.粮食作物:由越南传入的_占城稻_,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_太湖流域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b.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_产茶_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南宋后期,_棉花_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_江淮_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a.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_丝织业_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b.棉纺织业:南宋后期,_棉纺织业_兴起,_海南岛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五大名窑: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
北宋兴起的江西_景德镇_,后来发展成为着名的瓷都。
南宋时,_江南地区_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_广州_、_泉州_、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城市: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_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及宅巷之内到处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
2、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
_广州_、_泉州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市舶司_,加以管理。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货币: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北宋前期,_四川_地区出现“_交子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4、结果:经济重心南移。
从唐朝中期开始,到_南宋_时最后完成。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概况:__蒙古族__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_草原地区_。
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2、蒙古的统一: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
__铁木真__率部多次征讨,于__1206__年完成了__蒙古草原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成吉思汗__。
3、巩固政权:建立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组建护卫部队;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作用: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概况: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__西夏,_ 1227 _年西夏灭亡。
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 年,蒙古灭_ 金_ 。
2、结果:金朝灭亡后,__南宋__和__蒙古__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继位:1260 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元朝的建立:_1271__年,忽必烈改国号为_元_,次年定都于_大都_。
3、元朝的统一:1276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临安_,南宋灭亡。
_1279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意义:元灭_南宋_,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_ 统一多民族国家_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1、概况:_ 元朝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的_ 版图_ 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级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
二、行省制度1、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1)在中央:由_ 中书省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_ 枢密院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__御史台__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_腹里_”,直属于中央的_中书省_;其他地区,除了吐蕃、_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__行省__;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这一制度,被称为“_行省制度_”,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目的:为了对辽阔的__疆域__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__因地制宜__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2、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_澎湖巡检司_,负责管辖澎湖和_琉球_,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__台湾地区__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西藏地区: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__行政管理权_,由_ 宣政院_ 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朝廷还在西藏设置__地方机构__,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从此,__西藏__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