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一览表

合集下载

全国体育博士点--介绍

全国体育博士点--介绍

体育博士生点北体大:四个博士点都有(1987年开始培养体育学博士,招收的一个博士是目前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博士生导师田野教授(1991年毕业))上海体院:四个博士点都有(1987年开始培养体育学博士,招收的一个博士是目前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王广虎教授(1993年毕业))师卢健教授(1997年毕业)))苏州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1年设立)福建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1年设立,目前有黄汉升教授、陈俊钦教授、周登嵩教授、李鸿江教授、孙民治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后面三位为首都体育学院的兼职博导,其中孙民治教授已经退休)东北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姜立嘉教授、张强教授、陈刚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陈小平教授、王培勇教授、张冰教授、仇军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曾经的博导陈希教授已经离开,调任教育部副部长)浙江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王进教授一位博士生导师,另外,曾经的博导丛湖平、凌平都已离开浙大,而王健教授则挂靠心理学招生)河北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刘建国教授、赵斌教授、赵焕斌教授、何玉秀教授、刘志红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其中刘建国教授已经退休)山西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李建英教授、李金龙教授、石岩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北京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毛振明教授、殷恒婵教授、乔德才教授、杨国庆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辽宁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何敏学教授、于文谦教授、黄滨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华中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王健教授、王斌教授、刁在箴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其中刁在箴教授已经退休)河南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王崇喜教授、乔风杰教授、杨军教授、杨改生教授、粟胜夫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武汉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湖南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李艳翎教授、金育强教授、马卫平教授、龚正伟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南京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顾渊彦教授、田雨普教授、孙庆祝教授、周学荣教授、邹玉玲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其中顾渊彦教授已经退休)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硕士点分类:教育学带Z者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点北京体育大学 Z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Z华南师范大学 Z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西大学上海体育学院Z苏州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点安徽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Z成都体育学院Z东北师范大学 Z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Z赣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体育学院Z贵州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 Z河海大学河南大学 Z河南师范大学 Z湖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Z华东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Z华南师范大学 Z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Z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Z集美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Z解放军体育进修学院Z 辽宁师范大学 Z聊城大学鲁东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Z南京体育学院南通大学宁波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Z 山东体育学院Z 山西大学 Z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Z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Z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Z 首都体育学院Z 四川大学 Z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Z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体育学院Z 温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体育学院Z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体育学院Z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Z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Z 徐州师范大学延安大学延边大学扬州大学 Z云南师范大学 Z 浙江大学 Z浙江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 Z。

体育系教职工情况一览表.

体育系教职工情况一览表.
中一
大本2006.7湖大、法律
书法普修
18
王桂英
1982.7
助教
研究生2006.7武体、体教
健美操专修、公体健选
19
朱祥生
1972.11
助教
大本1999.6湖经、经管
公体篮球选项
20
秦忠
1969.1
助教
大本湖管、教管
公体篮球选项
21
王斌
1971.10
助教
大本2005.6黄师、体教
篮球专修、公体篮球选
26
万卫兵
1972.5
助教
大本2006.7黄师、体教
排球普修、公体排球选
27
叶盛
1982
助教
大本2004.7武体、体教
足球专修、足球普修
在读研
28
王巍
1982.2
助教
大本2003.7武体、体教
公体散打选项
29
刘涛
1979.1
助教
大本2003.7湖民、体教
武术专修、武术普修
30
蔡超
1983.10
助教
大本2002.7武体、运训
公体篮球选项
31
刘祖双
1979.8
助教
大本2003.7黄师、体教
公体排球及综合选项
32
肖德厚
1973.3.
讲师
大本1996.7湖大、体教
公体武术选项
保卫副处长
33
毛任兵
1977.7
助教
大本2001.8武体、体教
体操普修
院学生科长
34
范金桂
1973.9
专科湖大、文秘
教学秘书
35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知识,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学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

聘任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作为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公共课为必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专业领域核心课为必修课,学生须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不少于5门,每门课程3学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选修课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每门课不超过2学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公共课(10学分)1、自然辩证法32学时(2学分)2、逻辑学32学时(2学分)3、外语72学时(4学分)4、计算机32学时(2学分)(二)专业领域核心课(15学分)1、体育课程导论48学时(3学分)2、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48学时(3学分)3、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48学时(3学分)4、社会体育学48学时(3学分)5、运动医务监督48学时(3学分)(三)专业课(4学分)包括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的专题讲授,计72学时。

胡小明教授简介

胡小明教授简介

胡小明教授简介胡小明,男,1952年6月生,四川涪陵人,土家族。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进入A级特聘教授岗位,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带头人,兼任四川大学教授。

专业及研究方向分别是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运动休闲理论与实践方向,1983年7月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并任学院学报副主编;1987年评为副教授,1988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至今已招生十八届。

1993年评为教授,1996年成为四川省体育学学术带头人,1997年成为国家体委学术带头人。

1998年调入华南师范大学,2000年担任体育科学学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

2001年经专家通讯评议和投票选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世界多个国家进行过讲学和学术交流,1992年赴韩国讲学;1995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立大学地理人类学系做访问学者;1998年赴泰国参加亚运会科学大会;1999年应邀到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英国斯特拉瑟科莱德大学国际社会体育研究中心研修;2000年赴澳大利亚参加奥运会科学大会;2001年赴港、澳学术交流;2002年赴希腊、意大利、法、德等国考察西方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在国内创建了体育美学、体育人类学 2门新兴学科。

前者除为国内报刊书籍引用上百次以外还被欧洲的博士论文引用,作为首批美学专著翻译到韩国,并促进教育设立了选修课程;后者多次得到社会科学界权威述评的认可,参加国际人类学研讨会,并作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专门研究方向。

自1979年参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有关条目起,迄今已出版专著《体育美学》(1987)、《民族体育集锦》(1989)、《体育美》(1991)等多部,并被韩国两家出版社翻译出版。

还与人合作著书《体育学》、《中国武术文化概论》、《中国体育史话》、《生活教育十讲》、《当代体育新学科》、《运动竞赛学》、《西南丝绸之路》等多部,并在《教育研究》、《体育科学》、《奥林匹克季刊》(台湾)等海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多次被转载和引用,甚至引起强烈争议。

9.1.7 三类必修课程任课教师情况一览表(纯我校)

9.1.7 三类必修课程任课教师情况一览表(纯我校)

毕业院校 河南师范大学
职称 教授
1965.01 1968.11 1965.04 1961.05 1966.05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河南师范大学 副教授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副教授 副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 副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 副教授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副教授 副教授
男 男
1969.12 研究生 硕士 1968.02 1968.02 1965.05 1965.07 1977.12 1982.02 1965.01 1968.11 1965.04 1961.05 1966.05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硕士 硕士 学士 硕士 学士 学士 硕士 学士 学士 学士 学士

余国志 男 刘彩虹 女 5 形势与政策 程峰 男
1981.08 研究生 硕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云南师范大学 1966.11 1965.12 1964.07 1966.09 1963.10 1966.09 1963.10 1970.04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学士 学士 学士 硕士 学士 硕士 学士 硕士
女 女 女 男
8
河南师范大学 副教授 吉林大学 河南大学 副教授 教授
1972.04 研究生 硕士 1956.10 1966.08 1967.01 1968.01 1970.04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学士 硕士 学士 硕士
9 大学语文
周吉国 男 刘国强 男 王景 女
信阳师范学院 副教授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副教授 讲师 副教授 助教
褚哲森 男 姚贞光 男 18 学校体育学 范保国 男 张宝 专业 基础 必修 19 田径 课程 男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体育学(代码: 0403 )二级学科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代码: 040303 )二级学科名称:民族传统体育学(代码: 040304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位点的学科带头人王润平教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第4、5届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常委、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首批运动心理咨询专家,中国第26、28、29、30届、加拿大第27届奥运会心理专家,广州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运动心理学分会主任。

长期担任体育学科、专业建设的领导职务,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工作30多年,并在加拿大渥太华等北美大学访学多次,熟悉国内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规律。

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教育部、体育总局、科技部等各级各类课题研究2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近20部,发表论文30余篇,出席奥科会、国际运动心理学等重大学术会议10余次,学术造诣和社会知名度颇高。

本学位点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知识结构均较合理,且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学术研究队伍。

目前本学位点现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8人(包括校外指导教师8人),研究生任课教师约40人,其中教授1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5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4人;国际级裁判员2人,国家级裁判员7人,国家级教练员2人。

近年来,本学位点导师团队针对我国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结合新时期体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在把握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较为丰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

近五年来,本学位点的学科梯队成员先后在国内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教学光盘等30余部(本),承担研究课题近70项,其中省部级10余项,厅局级30余项,校级科研项目30余项,并获得体育总局、广东省、广州市和学校科研、教学奖多项。

续聘合作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模板】

续聘合作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模板】
博士
深圳市帕拉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总监
10
续聘
颜昌军

会计、审计
会计学院
博士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业务董事
院长
5
பைடு நூலகம்续聘
许龙才

社会工作
哲学院
硕士
武汉珞珈美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6
续聘
谢坤

社会工作
哲学院
硕士
东莞市乐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社工督导
7
续聘
罗栋光

社会工作
哲学院
学士
湖南省德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理事长
8
续聘
徐少平

会计、审计
会计学院
学士
湖北省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总会计师
9
续聘
严莹莹

会计、审计
会计学院
附件
序号
类别
姓名
性别
申请专业
所在学院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职称(职位)
1
续聘
刘忠平

社会工作
哲学院
学士
广东省平远商会
会长
2
续聘
田延友

社会工作
哲学院
硕士
广东拙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3
续聘
谢华扬

社会工作
哲学院
学士
广州十楼灯光文化策划有限公司
董事长
4
续聘
何柏俊

社会工作
哲学院
学士
深圳市四三草堂书画研究院

成都体育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成都体育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成都体育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单位代码:10653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体院路2号邮政编码:610041联系部门:研究生部电话:(028)85096075联系人:李晓东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计划指导教师考试科目及代码、复试科目备注001体育系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1体育基本理论02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03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01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2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3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105030王广虎教授霍红教授孙淑惠教授霍红教授李国栋副教授宋晓东副教授李建中副教授王广虎教授徐明教授舒为平教授潘小非教授宋晓东副教授刘建教授骆建教授周继和教授李静山副教授吴向明副教授张培峰教授郭永东教授王广虎教授罗立副教授王小安副教授王正丰高级教练田虹副教授罗勇副教授刘芳*教授舒为平教授唐照华*教授张五平副教授黄绵成副教授郭希涛副教授张新中*教授肖进勇教授杨次渝副教授潘小非教授雷咏时教授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体育基础综合复试科目:(按研究方向选择下列科目之一)01、《体育基本理论》02、《学校体育学》03、《全民健身概论》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教育学》2、《体育史》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体育基础综合复试科目:(按研究方向选择下列科目之一)01、专业理论与田径专项技能02、专业理论与篮球专项技能03、专业理论与排球专项技能04、专业理论与足球专项技能05、专业理论与体操(健美操)专项技能06、专业理论与游泳专项技能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教育学》2、《体育史》体育基础综合含《体育基本理论》、《体育社会学》体育基础综合含《体育基本理论》、《运动训练学》04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5体操(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6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02运动系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01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2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3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4大众健美健身训练理论与方法05运动训练与竞赛06运动心理3020151025段黔冰*教授张庆建*教授彭庆元副教授杨红副教授毛俐亚副教授李樑副教授刘智丽副教授闫虹副教授邱建刚副教授赵元吉副教授丛宁丽教授刘建和教授唐小林副教授李林副教授岳海鹏副教授刘青教授唐小林副教授陈正副教授李建中副教授刘青教授李林副教授杨世勇教授代毅教授刘建和教授卢锋教授刘建教授杨世勇教授李建中副教授叶平教授刘英副教授卢旨明副教授何颖教授温佐惠教授张选惠教授沙川华教授杨啸原副教授周直模副教授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体育基础综合复试科目:(按研究方向选择下列科目之一)01、专业理论与乒乓球专项技能02、专业理论与网球专项技能03、专业理论与羽毛球专项技能04、专业理论与健身健美技能05、运动竞赛学06、运动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教育学》2、《体育史》体育基础综合含《体育基本理论》、《运动训练学》003武术系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01武术套路理论与方法02武术散打理论与方法03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04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理论与方法004运动医学系040302运动人体科学01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与消除手段02运动康复与健康促进03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04运动技术的生物学评价100216运动医学01中医药对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开发4151048赵斌副教授张茂于副教授温佐惠教授张选惠教授陈振勇副教授邬建卫*教授温佐惠教授张选惠教授肖进勇教授苏全生教授袁琼嘉教授付乙教授王玉教授殷劲副教授侯乐荣教授袁琼嘉教授王纯教授孙小敏副教授程旭光副教授柯遵渝教授代毅教授张艺宏研究员李良刚副教授徐明教授周继和教授沙川华教授刘北湘副教授古福明副教授侯乐荣教授虞亚明*主任医师黎万友副教授梁岷副教授侯乐荣教授王煜教授马建*研究员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体育基础综合复试科目:(按研究方向选择下列科目之一)01专业理论与武术套路专项技能02专业理论与武术散打专项技能03专业理论与武术套路专项技能04专业理论与武术套路专项技能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教育学》2、《体育史》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体育基础综合复试科目:《运动医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运动解剖学》2、《体育保健学》体育基础综合含《体育基本理论》、《运动训练学》体育基础综合含《体育基本理论》、《运动生理学》02全民健身与运动训练医务监督03运动与治未病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01中西医结合防治运动创伤02中西医结合防治运动性疾病005经济管理系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1体育产业与管理02体育旅游与运动休闲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07户外运动4302510蓝肇熙教授熊若虹教授王玉教授刘波*研究员王纯教授王煜教授马健*研究员黎万友副教授曹富才副主任医师蓝肇熙教授熊若虹教授刘波*研究员池雷霆*主任医师闵健教授刘青教授魏万珍教授覃文林*教授游俊教授王民康教授程林林教授高扬教授雷红副教授刘韡副教授刘英副教授卿平副教授柳伯力教授卢锋教授舒建平副教授柳伯力教授许军*教授陶宇平副教授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复试科目:《运动医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生理学》2、《正常人体解剖学》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复试科目:《中医骨伤科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生理学》2、《正常人体解剖学》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体育基础综合复试科目:(按研究方向选择下列科目之一)01、《实用体育管理学》02、《体育旅游导论》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体育基础综合含《体育基本理论》、《体育社会学》006新闻系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1体育新闻与传播050301新闻学01体育新闻理论与业务研究02赛事推广与媒介服务研究03奥林匹克与体育文化传播04体育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007外语系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1国际体育问题008艺术系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01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陈伟教授郝勤教授黎莎教授罗兰秋教授孟勇副教授郭晴副教授瞿巍副教授郝勤教授黎莎教授孟勇副教授陈伟教授罗兰秋教授郭晴副教授郝勤教授潘华副教授陈伟教授孙淑惠教授刘子建教授李在辉副教授洪小平教授易琳高级教练1、《教育学》2、《体育史》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体育基础综合复试科目:01、《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教程》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教育学》2、《体育史》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体育基础综合复试科目:《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教育学》2、《体育史》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11新闻学理论④712传播学理论复试科目:《体育新闻学》体育基础综合含《体育基本理论》、《运动训练学》体育基础综合含《体育基本理论》、《体育社会学》02体育表演与舞蹈009体育史研究所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1体育史与奥林匹克运动02民族民间体育的理论研究010全日制专业学位045201体育教学045202运动训练045204社会体育指导卢锋教授洪小平教授李西宁*教授许寒松*教授杨红副教授郝勤教授潘华副教授刘雪松编审孙淑惠教授霍红教授孙淑惠教授(指导教师包含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运动人体科学、040303运动训练学、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所辖所有指导教师)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中国新闻史》2、《外国新闻史》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体育基础综合复试科目:《国际关系史》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教育学》2、《体育史》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体育基础综合复试科目:(按研究方向选择下列科目之一)01、专业理论与艺术体操专项技能02、专业理论与表演技能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教育学》2、《体育史》体育基础综合含《体育基本理论》、《体育社会学》体育基础综合含《体育基本理论》、《运动训练学》体育基础综合含《体育基本理论》、《体育社会学》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体育基础综合复试科目:《体育史》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教育学》2、《体育史》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46体育综合复试科目:体育综合理论与专项技能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教育学》2、《体育史》注:带“*”的指导教师为我院聘请的校外兼职指导教师。

论文指导教师简介

论文指导教师简介

论文指导教师简介亓圣华简介1992.9-1996.7就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9.9-2002.7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3.9-2006.7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7.9-2009.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方向。

1996.9至今济南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本科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硕士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在运动训练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是本人的研究方向之一。

攻读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向为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

田庄简介田庄,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足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彭成简介彭成,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篮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张武简介张武,男,副教授 198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现担任体育学院排球普修、排球专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公共体育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张荃简介张荃,男,1963年4月生人,副教授,硕士毕业学校: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毕业时间:1985.7教学方面: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业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大学体育课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

科研方面:先后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二部(副主编);负责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参省级与课题四项。

社会兼职:山东省学校体育协会;山东省足球裁判员二级讲师;担任山东省学生体育竞赛组织工作。

闫民简历闫民,男,1970年8月生人,讲师。

学习经历:1994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年9月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攻读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

2005年9月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8年7月获教育学博士。

成都体育学院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培养方案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外语 体育学概论
体育史 体育社会学 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的专题研究
当代管理思想评介 奥林匹克运动 中外历史 竞技运动概要 体育管理实务 形式逻辑学
中外文化史专题 问题经济学研究 体育新闻编辑与评论 体育广告策划与行销
体育宣传学
45 2.5
24 1.5
136 8
二、 研究方向
1、体育史 2、奥林匹克运动 3、体育基本理论 4、体育管理 5、体育经济 6、体育旅游 7、社会体育 8、体育新闻 9、国际体育问题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 3 年。原则上用 1.5 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 0.5 学年左右完成教学实习及其它任务,用不少于 1 学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2、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严格按照《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执行。 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须经导师签署意见、所在系(所)同意并报研究生 部(院学位办)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
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实施细则》进行。
八、学术讲座与学术会议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应不少于 40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为 26 学分(公共学位课 12 学分 专业基础课 6 学分 专业课 8 学分),选修课 14 学分。一般 16-18 学时为 1 学分。
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考试成绩必须达 76 分以上(含 76 分)。硕士研究 生必须修满全部学位课程,且达到规定的学分。选修课在我院所开研究生课程中 选修,可跨学科专业、跨课程类型任选,选修课程可视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
外语 体育保健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运动效果的生物学评价 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的专题研究

体育专硕有哪些专业可以报考

体育专硕有哪些专业可以报考

【导语】近⼏年随着社会上对于学历的要求不断提⾼,很多喜欢体育的考⽣会选择报考体育硕⼠,并且会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就业政策,由毕业⽣与⽤⼈单位“双向选择”。

那么,体育专硕有哪些专业可以报考?下⾯是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问:体育专硕有哪些专业可以报考 答:体育专硕的专业有很多,⼀般⼀些体育院校常见的专业都可以报考,如: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智能体育⼯程、体育教育、运动⼈体科学、运动训练、休闲体育、运动康复、冰雪运动、体能训练、运动⼼理学、体育舞蹈、武术表演、体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与健康等。

体育⽣如果想报考专硕,可以根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考研专业。

招⽣学校 北京体育⼤学、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学、南京师范⼤学、武汉体育学院、苏州⼤学、曲⾩师范⼤学、西安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学、⾸都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学、东北师范⼤学、华南师范⼤学、华东师范⼤学、河南⼤学、沈阳体育学院、云南⼤学、云南师范⼤学、浙江师范⼤学、⼴州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 重庆师范⼤学、⼴州⼤学、中国矿业⼤学、南京⼤学、江苏师范⼤学、河北师范⼤学、⼭西⼤学、辽宁师范⼤学、⼴西师范⼤学、浙江⼤学、⼭东师范⼤学、安徽师范⼤学、四川⼤学、扬州⼤学、江西师范⼤学、西北师范⼤学、宁波⼤学、新疆师范⼤学、⾩阳师范⼤学、哈尔滨体育学院、⼭东体育学院、吉⾸⼤学、南京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学、⼭东⼤学、河南师范⼤学、清华⼤学、聊城⼤学、西南⼤学、华东交通⼤学、湖北⼤学、太原理⼯⼤学、上海交通⼤学、深圳⼤学、⼭西师范⼤学、延边⼤学、四川师范⼤学、集美⼤学、⼴西民族⼤学、哈尔滨师范⼤学 沈阳师范⼤学、湖南⼤学、吉林⼤学、杭州师范⼤学、上海师范⼤学、内蒙古师范⼤学、厦门⼤学、武汉理⼯⼤学、中北⼤学、湖南科技⼤学、兰州理⼯⼤学、天津师范⼤学、鲁东⼤学、哈尔滨⼯程⼤学、东南⼤学、长江⼤学、江西科技师范⼤学、温州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学、南昌⼤学、贵州师范⼤学、西南交通⼤学、重庆⼤学、海南师范⼤学、云南民族⼤学、延安⼤学、西安电⼦科技⼤学、西华师范⼤学、中国海洋⼤学、北华⼤学、青海师范⼤学、吉林师范⼤学、东北⼤学 安徽⼯程科技学院、华东理⼯⼤学、华中科技⼤学、南通⼤学、南宁师范⼤学、赣南师范⼤学、内蒙古民族⼤学、中南⼤学、中⼭⼤学、中国地质⼤学、西北民族⼤学、⼤连⼤学、南京理⼯⼤学、西北⼯业⼤学、河海⼤学、中国⽯油⼤学、北京⼤学、同济⼤学、北京航空航天⼤学、西安交通⼤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哈尔滨⼯业⼤学、⼤连理⼯⼤学、济南⼤学体育硕⼠研究⽣就业⽅向 ⼀、教师 体育⽼师对中⼩学⽣⾝体素质的加强和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前对该职业的要求也相对较⾼。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成立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成立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成立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日期】2005.06.16•【文号】学位[2005]37号•【施行日期】2005.06.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成立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学位[2005]37号)有关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为提高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水平,保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成立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

委员会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指导下的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组织。

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我国体育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指导、协调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活动,加强高等学校与实际部门的联系,推动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顺利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委员会成员是在有关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选聘。

请各有关单位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

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北京体育大学。

附件: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二ΟΟ五年六月十六日附件: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主任委员:段世杰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副主任委员: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杨贵仁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史康成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黄汉升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委员(按姓氏笔划):马义沈阳体育学院教授仇军清华大学教授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正伦南京体育学院教授王家宏苏州大学教授叶国雄山东体育学院教授池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建英山西大学教授李鸿江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宗浩天津体育学院教授许宗祥广州体育学院研究员何玉秀河北师范大学教授陈钢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陈宁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季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爱光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周里西安体育学院教授姚家新武汉体育学院教授凌平浙江大学教授章建成上海体育学院教授秘书长:池建(兼)副秘书长:毛振明(兼)。

成都体育学院教务网(点击进入)

成都体育学院教务网(点击进入)

成都体育学院教务网(点击进入)成都体育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

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现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

学院前身系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

1953年在“大区布局”的历史背景下,成都体育专科学校全建制转为全国六大体育学院之一,时名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为现名。

经过近70年的积淀更新,学院现已成为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广有影响的体育院校。

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博学,睿智健体”的校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坚持以特色谋发展,坚持以学科铸品牌,坚持以师资拓优势,淬炼形成了“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目前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毗邻中外闻名的历史名胜武侯祠。

学院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教学科研、训练场馆、实验仪器设备设施齐全,功能完备。

图书文献资源丰富,已建成覆盖我院所有学科、专业的中外文文献保障体系。

6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

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和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共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3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61人,高级职称179人,中级职称200多人,国际、国家级裁判98人,国际、国家级运动健将86人。

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2016年硕士推免生专业目录_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2016年硕士推免生专业目录_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2016年硕士推免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导师姓名推免招生人

备注
702体育科学研究所6推免招生人数为学院总体预计接收推免生人数
办公/通讯地址:望江校区体育馆(体育运动中心)一楼体育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办公室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学学位
01公共体育管理向勇
02体育经济∙荣文学
03运动休闲研究∙邱硕立
04体育法学∙吕志刚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科学学位
01体质测量与评价∙韩海军
02健康管理∙韩海军
03运动营养与卫生∙韩海军
04生命教育与健康促进∙顾林生∙韩海军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学学位
01现代体育教育学∙吕志刚∙唐成∙袁志华∙向勇∙韩海军∙邱硕立∙张晓波∙郑军∙谢相和∙陈清
02运动训练学(球类、体育艺术、田径、游泳)
∙吕志刚∙唐成∙袁志华∙
向勇∙韩海军∙邱硕立∙张晓波∙郑军∙谢相和∙
陈清03体育系统工程∙徐玖平04野外生存与备灾教育∙
吕志刚∙顾林生∙
韩海军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科学学位
01西部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研究∙
唐成∙向勇∙
陈子超02体育人类学∙荣文学∙
向勇
045201体育教学
专业学位
01现代体育教学
∙吕志刚∙谢相和∙陈清∙
唐成∙袁志华∙向勇∙邱硕立∙张晓波∙郑军∙
韩海军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四川大学考研网。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成都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学院为例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成都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学院为例

大众体育2020年9月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102体育理论研究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成都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学院为例□刘玉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 要: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能够从事体育职业的应用型人才,全面的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在文献资料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的主要思路和具体实施路径,通过“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体育院校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体育专业;三位一体;培养体系1 问题的提出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更侧重于社会应用型标准去衡量培养价值。

成都体育学院在实行研究生二级学院培养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探索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当前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2.1 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同化严重成都体育学院自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我校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沿用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模式”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导致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千篇一律,未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2.2 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不平衡导师在专项训练理论与实践课中,过度的注重对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以后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2.3 学术氛围不浓厚,缺少科研平台缺少必要的科研平台,研究生参与创新研究的机会比较少,而且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是在重复归纳和总结之前的研究,缺少原创性和高水平的论文和成果。

3 “三位一体”体育专业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当前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从教学体系、科研体系和实践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并探索教学 .-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运动人体科学
01运动性疲劳机制的研究
02运动与心血管系统
03运动技能的测量与评价
04运动技术诊断
05国民体质研究
体育系
体育系
体育系
体育系
体育系
艺术系
艺术系
运动系
体育系
运动系
运动系
武术系
武术系
武术系
体育史研究所
体育系
体育系
体育系
新闻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外语系
医学系
医学系
医学系
医学系
医学系
刘建教授
骆建教授
袁琼嘉教授
贺兰湘教授
付乙教授
周继和教授
代毅教授
古福明副教授
王纯教授
柯遵渝教授
程旭光副教授
李良刚副教授
侯乐荣教授
张艺宏研究员
孙小敏副教授
李静山副教授
吴向明副教授
张培峰教授
郭永东教授
王广虎教授
罗立副教授
王小安副教授
王正丰高级教练
舒为平教授
张五平副教授
黄绵成副教授
余吉成教授
肖进勇教授
杨次渝副教授
潘小非教授
雷咏时教授
彭庆元副教授
杨红副教授
毛俐亚副教授
李樑副教授
刘智丽副教授
闫虹副教授
洪小平教授
易琳高级教练
卢锋教授
洪小平教授
杨红副教授
刘青教授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培养单位
指导教师
备注
体育教育训练学
01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2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3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王煜教授

王煜教授

出版物刊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页码: F0003-F0003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授;成都体育学院;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医学专业
摘要:王煜,教授,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方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主任,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所长。

同时,担任教育部高等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成都医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体操(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6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02运动系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2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3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4大众健美健身训练理论与方法
05运动训练与竞赛
06运动心理
003武术系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01武术套路理论与方法
卢锋教授
舒建平副教授
柳伯力教授
陶宇平副教授
陈伟教授
郝勤教授
黎莎教授
罗兰秋教授
孟勇副教授
郭晴副教授
郝勤教授
黎莎教授
孟勇副教授
陈伟教授
罗兰秋教授
郭晴副教授
郝勤教授
潘华副教授
陈伟教授
孙淑慧教授
刘子建教授
李在辉副教授
洪小平教授
易琳高级教练
卢锋教授
洪小平教授
杨红副教授
郝勤教授
潘华副教授
刘雪松编审
孙淑惠教授
霍红教授
苏全生教授
袁琼嘉教授
付乙教授
王玉教授
殷劲副教授
侯乐荣教授
袁琼嘉教授
王纯教授
孙小敏副教授
程旭光副教授
柯遵渝教授
代毅教授
张艺宏研究员
李良刚副教授
徐明教授
周继和教授
沙川华教授
刘北湘副教授
古福明副教授
闵健教授
刘青教授
魏万珍教授
游俊教授
王民康教授
程林林教授
高扬教授
雷红副教授
陈伟教授
魏万珍教授
游俊教授
柳伯力教授
02武术散打理论与方法
03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
04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理论与方法
004运动医学系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01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与消除手段
02运动康复与健康促进
03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
04运动技术的生物学评价
005经济管理系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产业与管理
02体育伦理与运动员思想教育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一览表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001体育系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基本理论
02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
03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2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3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4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3体育旅游与运动休闲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7户外运动
006新闻系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新闻与传播
050301新闻学
01体育新闻理论与业务研究
02赛事推广与媒介服务研究
03奥林匹克与体育文化传播
04体育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
007外语系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国际体育问题
008艺术系
唐小林副教授
李林副教授
刘青教授
唐小林副教授
陈正副教授
李建中副教授
刘青教授
李林副教授
杨世勇教授
代毅教授
刘建和教授
卢锋教授
刘建教授
杨世勇教授
李建中副教授
叶平教授
刘英副教授
卢旨明副教授
温佐惠教授
张选惠教授
杨啸原副教授
周直模副教授
赵斌副教授
张茂于副教授
温佐惠教授
张选惠教授
陈振勇副教授
温佐惠教授
张选惠教授
肖进勇教授
孙淑惠教授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1体育史与奥林匹克运动
02民族民间体育的理论研究
王广虎教授
霍红教授
孙淑惠教授
霍红教授
李国栋副教授
宋晓东副教授
李建中副教授
王广虎教授
徐明教授
舒为平教授
潘小非教授
宋晓东副教授
刘建教授
骆建教授
周继和教授
李静山副教授
吴向明副教授
张培峰教授
郭永东教授
王广虎教授
罗立副教授
王小安副教授
王正丰高级教练
田虹副教授
舒为平教授
张五平副教授
黄绵成副教授
郭希涛副教授
余吉成教授
肖进勇教授
杨次渝副教授
潘小非教授
雷咏时教授
彭庆元副教授
杨红副教授
毛俐亚副教授
李樑副教授
刘智丽副教授
闫虹副教授
邱建刚副教授
丛宁丽教授
刘建和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