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变迁及对当下社会生活
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
![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6c7aba19650e52ea55189844.png)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衣: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食:到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发动“菜篮子”“工程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社会风俗方面:社会风气上,涤荡封建糟粕;婚姻制度上,1950年制定《婚姻法》,妇女解放休闲生活上,节假日延长,休闲方式多样化(二)影响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并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表现轮船运输业方面:1.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较快的发展。
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发展,轮船运输业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的状态。
铁路方面: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局面得以改变,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
2.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京九铁路加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祖国首都的联系。
3.1997年起,国家还对铁路实行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公路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使公路交通获得较快发展。
航空方面: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通讯工具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生活的影响1、近代以来交通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近代以来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居民的社会生活发生的一些变化申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居民的社会生活发生的一些变化申论](https://img.taocdn.com/s3/m/1b0a351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8.png)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居民的社会生活发生的一些变化申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这些变化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经济、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社会生活的变化。
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40年前,人民衣食无忧仍是一种奢望,而今天,多数家庭都能享受到相对富裕的生活。
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满足温饱,更追求品质和个性化。
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在有品质、有特色的商品上,这也推动了商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使居民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在教育领域,改革开放使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农村地区的孩子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4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承担起子女的大学学费。
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兴起也为更多有学习渴望的人提供了机会。
这些变化使得更多的居民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了整体的文化素质,为国家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医疗领域,改革开放使得医疗资源更加普及和优质化。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居民对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强,更加注重预防保健,生活方式也更加健康。
40年前,在疾病面前,很多家庭都束手无策,而今天,医疗水平的提升让更多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延长了居民的寿命。
在文化、娱乐领域,改革开放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和娱乐选择。
40年前,文化生活单一、匮乏,而今天,各种文艺演出、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享受的机会。
电影、音乐、游戏等娱乐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让居民有更多的娱乐方式选择,丰富了社会生活,提高了居民的精神生活质量。
40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居民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医疗、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保障,经济地位得到提升。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2e63b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7.png)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社会面貌。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制度落后,国际地位较为封闭。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
一、物质生活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物资匮乏、供不应求是常态。
衣食住行都有很大的困难。
人们的基本生活用品十分匮乏,衣服、鞋子等日用品需要排队购买,并且数量有限制。
住房问题也很突出,在城市里居住条件十分拥挤狭小。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推进,经济逐渐繁荣起来,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在我们可以轻松地购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并且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服装、家居用品等,住房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城市化进程加速,房屋建设不断推进。
二、教育改革开放前,中国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教育水平逐渐提高。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学校和大学,为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并且,在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医疗卫生改革开放前,中国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
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设备落后,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医疗领域中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先进的医院和诊所,医疗设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医护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并且,在医疗领域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文化娱乐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娱乐活动十分有限。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缺乏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文化娱乐活动逐渐丰富起来。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电影、音乐、戏剧等文艺作品,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9230ac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b.png)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社会生活的变迁更是显著而深远的。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化社会,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导,人们的生活围绕着农业生产展开。
封建等级制度严格,社会地位固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受到了严格的束缚。
然而,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社会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运动,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政治体制,也影响了社会生活。
新的思想观念开始涌现,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传统的封建观念逐渐被打破,社会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
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多样化,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注重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消费。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中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快捷。
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社交、学习等各种活动,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还将继续,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生活变迁总结
![中国生活变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a1f4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7.png)
中国生活变迁总结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庞大人口的国家,经历了许多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
这些变迁大大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总结中国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包括居住、饮食、交通、教育和娱乐等方面。
一、居住变迁1. 传统住宅在过去,中国人的居住方式主要是传统的房屋结构,如四合院和土木结构。
这些住宅多数集中在城市的老城区或农村地区。
传统住宅通常具有局促的空间和简朴的装饰。
2. 高楼大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开始兴建高楼大厦。
高楼大厦提供了更多的居住空间,并且具有更现代化的设施。
许多人选择居住在公寓大楼中,以便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
3. 新型住宅社区近年来,为了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中国开始兴建新型住宅社区。
这些社区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间、绿化和休闲设施,以及更舒适和便捷的居住环境。
人们可以在社区中方便地购物、社交和娱乐。
二、饮食变迁1. 传统饮食习惯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传统的饮食习惯包括米饭、面条、豆制品和蔬菜等。
人们通常会选择自己种植的农产品来制作食物,强调健康和均衡的饮食。
2. 外来饮食文化影响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人接触到了更多的外来饮食文化。
西餐、日韩料理、快餐等外来饮食逐渐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
同时,国际快餐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改变了中国人的用餐习惯。
3. 健康饮食的兴起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增加,健康饮食的概念在中国得到了推广。
人们开始注重食物的质量和新鲜度,追求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
有机食品、素食和功能性食品在中国市场逐渐兴起。
三、交通变迁1. 传统交通工具过去,中国人主要使用传统交通工具,如步行、自行车和人力车。
这些交通工具适用于城市狭窄的街道和农村地区。
2. 机动交通工具的普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交通工具开始普及。
汽车、摩托车和电动车逐渐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
这导致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3. 公共交通发展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环境问题,中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44129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b.png)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经济、教育、文化到科技,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
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生活条件艰苦。
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逐渐融入全球化,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同时,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品质生活,追求更多的文化和娱乐消费。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体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教育资源不均衡,很多人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
人们开始注重自我提升,追求更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文化和科技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教育体系得到了改善,文化和科技领域蓬勃发展。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相信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还将继续,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幸福。
现在中国的社会演变趋势
![现在中国的社会演变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55cbe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8.png)
现在中国的社会演变趋势
中国社会的演变趋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1.经济转型:中国正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以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的经济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不断加速。
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找工作,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城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和住房问题等。
3.社会结构变迁: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中国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得社会层次更加多元化,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4.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中国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
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但仍面临很大的挑战。
5.社会价值观变化: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更为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并且更关注个人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总体而言,中国的社会演变趋势是从经济转型、城市化、社会结构变迁、环境保护和社会价值观变化等多个维度的综合结果。
这些变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增加了
挑战,中国社会将在不断演变中持续发展。
感悟时代变迁心得体会(3篇)
![感悟时代变迁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a605b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a.png)
第1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天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首过去,不禁感慨万分,时代变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更是心灵的触动。
在此,我愿以一颗感恩的心,记录下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感悟和体会。
一、物质生活的巨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我们见证了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的历程。
1. 住房条件的改善过去,人们居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拥挤不堪。
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住宅成为常态。
城市居民告别了筒子楼、握手楼,住进了舒适的小区。
农村地区也实现了住房条件的提升,农民住进了崭新的砖瓦房。
2. 交通工具的革新过去,人们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步行或搭乘马车。
如今,汽车、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
高速公路、高铁网络遍布全国,拉近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3. 通讯方式的变革过去,人们联系亲朋好友主要依靠书信、电话。
如今,手机、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通讯工具让信息传播速度飞快,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二、精神文化的繁荣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繁荣。
1. 教育事业的进步过去,教育资源匮乏,许多人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如今,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普及了义务教育,提高了教育质量。
大学、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2. 科技创新的突破过去,我国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许多核心技术依赖进口。
如今,我国在航天、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3. 文化产业的繁荣过去,文化产业相对薄弱,文化产品匮乏。
如今,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等作品层出不穷,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三、价值观的转变时代变迁,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1. 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过去,人们习惯于依赖集体,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独立自主,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882ca6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d.png)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知识梳理(一)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民权、平等思想传入,出现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反对传统儒教,提倡学习西方,出现了科学民主的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迈进。
随着这些变化,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衣: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和现代化的程度。
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率先奋起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治的决心。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服饰上的变化是出现中山装和旗袍;同时废除了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陋习。
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样式也逐渐多样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
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会接连不断,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食:饮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也受着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影响和制约。
如南方稻作农业区以稻米为主食,北方旱作农业区则以菽麦粟米为主食。
民国时期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
在一些沿海城市,西餐已逐渐成为时尚的佳肴。
外国传来的卷烟,大量地排挤了中国的旱烟和水烟。
这些现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业发生了变化。
但在广大的农村,贫苦农民仍旧是吃糠咽菜,西方食品在那里根本没有市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人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主要是饮食多样化,主食的比例逐渐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中国近代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代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cf3082da0508763231121299.png)
• 6.(2008·江苏历史6)1869年,《教会新报》的 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 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 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布拉吉(政治色彩强烈) 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 出现欧式洋房或 中西合璧的豪宅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维 新变法开始); 婚姻:由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 恋爱婚姻自主; 葬礼:厚 葬→殡仪馆、公墓、火葬 社交礼仪:跪拜、作揖→ 点头鞠躬、握手; 称呼: “老爷”“大人” →“先 生”“同志”(民主平等 观念) 1988“菜篮子工程” 食物简单,凭票供应 (粮票、布票、油票) 住房拥挤 取缔黄赌毒黑等丑 恶现象; 制定《婚姻法》, 实行新婚姻制度: 废除包办婚姻,一 夫一妻,男女平等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农村住房不断更新, 1995年城镇“安居工 程”
第五单元
单元知识体系: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变迁的阶段 2.变迁的表现 3.变迁的特征 4.变迁的原因 5.变迁的影响
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阶段
1.第一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 近代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但同时 也传入了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又明显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二、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
家的生产生活方式涌进我国;
2、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国的一些生
产生活方式;
3、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
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06f27b6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d.png)
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是中国人民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科技进步、文化变革、政治革命等各种因素不断塑造着中国社会的面貌。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苦难和磨难,也收获了巨大的发展成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首先,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是多元化。
这种变化来自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影响。
中国自20世纪末的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进多元化程度,不断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
我们能够察觉到食品、娱乐、电视、电影、时尚等方面的多元化。
例如,在食品方面,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食品进驻中国市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娱乐方面,电影院和夜市的扩张,以及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中国人能够更好地获得娱乐和卡拉OK的环境。
多元化使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丰富。
其次,城市化是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在过去,中国的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
然而,自20世纪末以来,城市化发生了爆炸式的增长。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许多人农村迁移到城市,以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口和资源的聚集,也为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
第三,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近现代社会生活的第三个特征。
在当今中国社会,人们更多地依赖互联网和数字媒体获得信息和交流。
例如,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新闻、在线购物和金融服务,这些都是现代社会的常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层面的创新和改变,包括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及新型的职业领域。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具体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娱乐和购物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
现举几个例子。
1.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也是随着时间不断演变的。
在2018年,福建省东山县的红树林景区颁布了禁摄令。
这蕴含着一些信息:短视频和自拍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现象,也说明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1814f99fd0d233d4b14e6992.png)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服饰的变化 (1)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根本) (2)概况:
阶 段 表 现 服 饰 特 征 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后— —新中国成立 (20世纪上半 期)
男子:长袍马褂→西 中式与西式、传 装、中山装 、学生装 统与现代并存 女子:宽松肥大→旗 袍、上衣下裙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独立自主 当家作主
(3)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①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 ②宣传教育,启迪民众; ③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 们的生活。
2、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
1895,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①起步 1905年11月《定军山》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②发展、成熟---进步影片: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③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2)电视:20世纪20年代问世
3、互联网的兴起 (1)原因: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2)出现: 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 入互联网 四大媒介 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 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 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而互联网,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称为 “第四媒体” 。
1.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
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 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 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 ——清《上海县续志·序》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1cca1d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c.png)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变革和发展。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的真实写照。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在政治方面,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清朝末期的禁足令、太平天国的起义、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政治变革。
清朝末期的禁足令导致了中国社会的闭塞和落后,人民生活在极度压迫和贫困之中。
太平天国的起义掀起了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浪潮,虽然最终失败,但却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政治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从封建专制到共和制度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
在经济方面,近现代中国经历了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再到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和改革开放。
清朝末期,中国社会经济衰败,民族工业几乎被西方列强控制,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试图进行一系列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中国经济仍然贫困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计划经济,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仍然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文化方面,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从封建礼教到人民大众文化的传播。
封建社会推崇礼俗和儒家思想,文化保守且僵化,人民生活贫困且落后。
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激发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觉醒意识,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倡导人民大众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和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中国社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中国人民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磨难和困苦,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伟大的进步。
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b46897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e.png)
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
1. 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4.4万亿美元。
这种经济增长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 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改善的生活条件,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城市拥堵、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
3. 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对高端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
这导致了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4. 互联网和科技:中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各种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在中国迅速普及。
这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国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
高等
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的大学在国际排名中崭露头角,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6. 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建立了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了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深远而全面的。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现代化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社会变迁的趋势是什么
![中国社会变迁的趋势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127fc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0.png)
中国社会变迁的趋势是什么
中国社会变迁的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转型和城市化:中国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
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 社会结构变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中新兴的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群体逐渐壮大,农村中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3. 教育水平提高:随着中国教育的普及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增加,教育水平逐渐提高。
更多的人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知识水平普遍提高。
4. 社会价值观念变化: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个人追求自由、平等、多样性的观念逐渐被认可,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5. 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中国社会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和信息化。
人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体验到科技的影响,包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等。
6. 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改进。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福利制度更加完善。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变迁的趋势是经济发展、城市化、教育提高、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科技进步、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综合结果。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 观后感 社会变迁与人民生活的变化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 观后感 社会变迁与人民生活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ef7af1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d.png)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社会变迁与人民生活的变化在观看《中国通史》第十三集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人民生活的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以事实为基础,来探讨这些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通过观看第十三集,我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变迁对人民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在封建社会,人们的生活受到等级制度的束缚,社会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而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更加平等,每个人都享有基本的人权和福利,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中国社会的变迁也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观看第十三集时,我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交替出现。
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起来的国家之一,其繁荣和富裕程度令人叹服。
然而,在近代史上,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困境,直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才得以重新崛起。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只有社会稳定和制度完善,才能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中国社会的变迁也对性别平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观看第十三集时,我意识到在古代中国,男女之间的地位存在明显的差距。
女性常常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局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意识观念的改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现代中国的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都享有了更多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这种改变不仅对女性个体有益,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变迁还涉及到对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体系得到了完善,人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科技的创新能力也大大增强。
这些变化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总的来说,《中国通史》第十三集带给我许多新的思考。
通过观察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变化,我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变革永远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源泉。
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变迁的理与路
![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变迁的理与路](https://img.taocdn.com/s3/m/e3b2286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7.png)
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变迁的理与路新中国成立70年,这个时期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这些变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社会变迁,包括城市化进程、经济崛起、教育改革、人口结构变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本文探讨了这些社会变迁的影响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城市化进程:从百姓的“迁城”到全国的城市化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口的80%生活在农村,城市的规模也相对较小。
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化,中国人口逐渐从农村迁往城市,城市的规模也得到了快速的扩大。
据统计,2019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0.6%,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果。
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变化,也带动了城市化的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经济外部性,提升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时也为城市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
经济崛起: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一切产权归国家所有,国家通过五年计划来控制经济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开始逐步向市场化转型,开展了含义深远的改革开放政策和 reform and opening up。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比例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从而在国际社会崭露头角。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同时,国际界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受到广泛关注的经济地位。
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严格分数”到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对教育的改革形成了强烈的需求。
教育改革开始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策略和道德建设,培养合适的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现实的社会变迁
![现实的社会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edd70b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e.png)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从过去到现在,社会变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前,我们的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
道路狭窄,交通不便,人们出行主要靠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现在,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汽车、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以前,我们的房子大多是简陋的平房,冬天冷,夏天热。
现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们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有空调、暖气等设施,生活更加舒适。
社会变迁还体现在教育方面。
以前,很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他们只能早早地去田里干活或者去工厂打工。
现在,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学校的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有宽敞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秀的教师。
我们可以在学校里学到很多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技的发展也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前,人们传递信息主要靠写信或者发电报,速度很慢。
现在,我们有了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可以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联系,获取各种信息。
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网上购物、学习、娱乐等。
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社会变迁还带来了环境的变化。
以前,我们的环境很优美,空气清新,河水清澈。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现在,我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我们要爱护大自然,珍惜资源,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社会变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这些变化。
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总之,社会变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我们要正确看待社会变迁,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变迁及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感受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一切方面和各种意义上的变化。
社会学在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变迁的同时,着重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化、特定社会结构要素或社会局部变化的研究。
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
社会变迁的内容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主要可分为:自然环境变迁、人口变迁、经济变迁、社会制度和和结构变迁、社会价值关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迁、文化变迁,科技变迁等。
社会变迁的表现形式也是十分多样的,主要可分为:社会整体和局部的变迁、社会的渐变与突变、社会的进步与退步等。
一、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自然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
自然环境依其自身规律演变,影响社会的变迁,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社会的变迁。
二、人口的变迁:
人口变迁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及人口流动和分布的变化。
一定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人口的变化给整个社会的变化以极大的影响。
三、社会结构变迁: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功能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各种经济、政治、组织、制度等结构要素的分化和组合;二是社会成员地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社会成员由于其经济地位、职业、教育水平、权力、社会声望等的不同和变化,所造成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关系的变化。
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变迁: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体系表现出来。
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程度不同地在价值观念指导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
五、科学技术变迁: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结构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系统,对于现代社会的变迁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变化和研究规模、组织形式的变化,一方面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政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促使现代社会变迁日益加速。
六、文化变迁:
这是分析社会变迁内容的一种综合角度,主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包括因文化的积累、传递、传播、融合与冲突而引起的新文化的增长和旧文化的改变。
类型
1,按社会变迁的规模,可划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
整体的社会变迁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是各个社会要素变化合力的结果。
局部变迁是各个社会体系要素自身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不一定与社会整体变迁的方向和速度一致。
2,按社会变迁的性质,可划分为进化的社会变迁和革命的社会变迁。
进化的社会变迁主要表现在量的方面。
它是一种渐进的部分质变的社会变化过程,是社会有秩序的、缓慢的和持续的变迁。
革命的社会变迁即社会革命,是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
在社会革命时期,全部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解体、改造和重组,社会由一种形态迅速过渡到另一种形态。
3,按社会变迁的方向,可划分为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
进步的社会变迁是指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带来社会物质和各种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变迁。
反之,则是倒退的社会变迁。
在社会变迁的和批判标准,但促进社会进步一直是人们研究社会变迁的主要目的。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的过程。
表现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及彼地向前发展。
法国社会学家A.孔德认为,社会是遵循固定的路线、沿着一定的历史阶段向前发展的,与理性发展的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科学阶段相应,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军事、过渡和工业三个阶段。
英国社会学家H.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同生物有机体的进化相似,是一个内部“细胞”不断分化和结构复杂化的自我发展过程。
现代进化论者认为,社会变迁是多向性的。
首先,社会进步不是必然的,也有可能出现倒退;其次,进化是沿着许多方向发散进行的,没有固定的阶段、路线和方式;再次,进化的模式是多样的,不同水平、不同形态的社会,具有不同的进化或发展形式。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不仅因为河流是流动的,同样,踏入河中的人也是流动的,而由无数独特个体组成的人类社会更是无时不在流动中变迁。
社会变迁,在外部确立了现今跨越全球的联系方式,在内部则正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具个人色彩的领域。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
以前我们只能听说社会如何好如何不好。
现在我们在体验着,感受着。
遇到的事情,遇
到的挫折,我们是继续向前是猥琐不前,还是要选择逃避?想在社会闯,就必须学会品尝这些苦果,敢于品尝这些苦果。
前石拦路,乐观者认为是进步的阶梯,悲观者却视为前进的阻碍。
一些事情只有勇敢尝试了,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深浅,不敢尝试的人只能望而生畏,然后选择逃避。
人在社会,想要战胜社会,要先战胜自己。
现代社会金钱如此诱人,为了它,要使出门在外的打工者们饱含多少心酸之泪。
我们现在挣钱,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有个好质量的生活,人辛苦一辈子就要徒个安乐,徒个如意,徒个幸福。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心中所想得到的,想拥有的,亲情、友情、爱情、没了钱,这些东西或许都要化为乌有了。
出来挣钱,不是为了奢华炫耀,不是为了小赌豪赌,有了钱只是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去感受生活,感受大千世界带来的美妙。
我们应懂得知足常乐。
人在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去做了,问心无愧了,就已经足够。
时光在流逝,社会在发展,我们在成长。
把握宝贵的青春年华,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毕竟,青春只是一个过渡,犹如东势之水,总有一天,我们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