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认定部分

合集下载

2012年注会《审计》重点: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2012年注会《审计》重点: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2012年注会《审计》重点: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一、认定(一)认定的含义1.认定(assertion)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认定的重要意义在于:(1)认定反映了财务报表中数据完整的经济涵义。

(2)认定反映了管理层所承担的全面的财务报告责任。

(3)认定是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的基础。

(4)认定决定了错报的性质和类型,财务报表错报都是因为违反了管理层的一项或多项认定而造成的。

2.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

例如,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及其金额,意味着作出了下列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同时,管理层也作出下列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3.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作出了认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要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

(二)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案例】注册会计师陈某在对某上市公司审计中发现,该上市公司2011年年末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一批商品,合同总价款为840万元,分四年于每年的年末收款。

经对比发现,同样的商品如果是正常销售,售价总额为720万元。

年末,该公司处置一栋原用来出租的房屋,处置时账面价值为350万元,实际收到价款为400万元,该公司确认营业外收入50万元。

此外,注册会计师陈某在询问中了解到,该公司年末实际的结账日为12月29日,对于30、31两日发生的销售商品收入35万元,均记在2012年1月的账簿中。

(假定均不考虑增值税、营业税等相关税费)认定各类认定的含义举例发生occurrence 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被审计单位2011年度记录的销货交易确实均已发生。

审计认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审计认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审计认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审计认定标准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依据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业务进行评估和判定的依据。

它是指导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审计工作公正、客观、准确的基础。

审计认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审计工作的进行,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它主要包括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审计的结果确认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明确审计的标准,可以减少审计师的主观意识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

审计认定标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计认定标准可以统一审计工作的标准,使得不同审计机构和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可以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从而保证了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可比性。

其次,审计认定标准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准确的审计标准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减少误判和遗漏,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审计认定标准对于被审计对象来说也是一种指导和约束。

被审计对象可以通过了解审计认定标准,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要求,从而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

最后,审计认定标准的制定还可以促进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审计认定标准,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和效果,推动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审计认定标准在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审计认定标准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和可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审计认定标准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审计认定标准的背景和重要性,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审计认定标准的定义和作用。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审计认定标准的重要性,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解析审计认定标准的定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权威机构的解释,本文将详细介绍审计认定标准的内涵和具体要素。

审计准则 相关认定

审计准则 相关认定

审计准则相关认定审计准则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它们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公正性。

相关认定是指审计准则对于审计师在特定情况下的认定要求。

下面将对审计准则中的相关认定进行详细介绍。

1. 实质重于形式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强调审计对象的实质性质,而不仅仅是其形式。

审计师需要通过审计程序和方法,全面了解和评估审计对象的经济实质,以实现审计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合理保证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对于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进行合理保证,即确保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误或欺诈行为,并能够提供合理保证的依据。

审计师需要基于证据的评估,判断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完整和公正,从而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

3. 独立性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保持独立性。

审计师应当在审计过程中避免与审计对象存在利益冲突,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审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确保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4. 审计证据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根据审计证据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估。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有关财务报表的信息,来评估其真实性和公正性的依据。

审计师应当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5. 审计风险评估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前,对审计对象的风险进行评估。

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师未能发现重大错误或欺诈行为的风险。

审计师应当通过了解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环境、业务流程和相关风险,评估审计风险的大小,并相应地确定审计程序和方法。

6. 审计报告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要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对审计对象财务报表的评价和结论的正式陈述。

审计师应当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进行真实、公正的评价,并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7. 保密性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保护审计对象的商业和个人隐私。

审计中管理层认定的具体内容

审计中管理层认定的具体内容

审计中管理层认定的具体内容一、审计概述在企业管理中,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它通过对财务报表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检查,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审计过程中,管理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对审计内容的认定影响着整个审计工作的进行。

二、管理层认定的具体内容1.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管理层应认定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他们需确保财务报表的基础数据准确无误,报表中的各项信息真实可靠,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披露。

2.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有效性管理层应认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否符合公司的需求和要求。

他们需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有效避免和控制各类风险,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3. 合规性管理的有效性管理层应认定企业的合规性管理是否有效。

他们需要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遵循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共利益,防范和应对各类法律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合规运营。

4. 资产的管理与利用管理层应认定企业资产的管理与利用是否合理和有效。

他们需要确保企业的资产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防止资产流失和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5. 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管理层应认定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是否合理和规范。

他们需要确保企业的业务流程科学、规范和高效,避免各类操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6.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管理层应认定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他们需要确保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要求,能够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类信息安全风险,保护企业的核心信息资产。

7. 经营绩效的评价与监控管理层应认定企业的经营绩效的评价与监控是否有效。

他们需要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明确,绩效评价指标科学,监控机制完善,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营问题,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8. 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与风险控制管理层应认定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是否有效。

审计认定的知识点总结

审计认定的知识点总结

审计认定的知识点总结一、审计认定的基本概念1、审计认定的定义审计认定是指审计员在进行审计工作后,根据对财务信息的核实和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进行确认和评定的过程。

审计认定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规范,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审计认定的目的审计认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

审计认定还可以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的健康发展。

3、审计认定的内容审计认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财务报表、财务状况等进行核实和评价。

审计认定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经营实际进行全面分析和评定。

二、审计认定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审计认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真实性原则,即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认定时,需要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进行操作,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公正性原则审计认定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公正性原则,即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认定时,需要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审计员需要遵守职业操守,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和客观。

3、谨慎性原则审计认定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谨慎性原则,即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认定时,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评估。

审计员需要对财务数据和经营实际进行谨慎分析,避免因疏忽而造成审计结果的错误。

4、审慎性原则审计认定的第四个基本原则是审慎性原则,即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认定时,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因主观偏见而做出错误的结论。

审计员需要全面收集和分析相关证据,确保审计结果的科学和准确。

三、审计认定的方法1、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员在进行审计认定时,根据审计任务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操作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2020年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知识点精选:认定的含义

2020年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知识点精选:认定的含义

2020 年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知识点优选:认定的含义2018 年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知识点优选:认定的含义【所属章节】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一章第三节审计目标的内容【知识点】认定 ( 要点 )( 一) 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 ( 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 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一样种类的潜伏错报。

【解读】1.认定是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对财务报表各因素作出的表达。

2.管理层的表达有明确的,也有隐含的。

比如:甲企业财产欠债表 (12 月 31 日) 所列示的期末存货项目( 金额 )1000 万元,依据认定的含义,存货 1000 万元包含四种“表达”:(1)在财务报表日,甲企业财产欠债表中所记录的存货 1000 万元是存在的。

话中有话,不是“虚假的” ( 明确表达 ) 。

(2)在财务报表日,甲企业财产欠债表中所记录的存货以适合的金额包含在财务报表中,与之有关的计价和分摊调整已适合记录。

话中有话,金额正好是 1000 万元 ( 明确表达 ) 。

(3)在财务报表日,甲企业财产欠债表应该记录的 1000 万元存货均已记录。

话中有话,没有少记 ( 隐含表达 ) 。

(4) 在财务报表日,甲企业财产欠债表中记录的存货1000 万元均由甲企业拥有或控制。

话中有话,存货没有遇到留置权限制,也没有被抵押或作为担保物 ( 隐含表达 ) 。

3.注册会计师识其余错报源于管理层认定中不适合的表达,假如管理层的认定存在不适合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则依据管理层认定的“不适合”的表达确立财务报表错报的类型。

( 二) 与所审计时期各种交易和事项有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 没有多记、虚假交易 ) 。

2.完好性:全部应该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 没有漏记交易 ) 。

3.正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余数据已适合记录 ( 金额不多许多,正好 ) 。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时期 ( 没有提早或推延 ) 。

审计五大认定的理解方法

审计五大认定的理解方法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五大认定:1、存在或发生的认定:(1)、对“资产负债表”各项目认定:---如项目有数据:在资产负债表日(年未)是存在的、确实有这么多、没有虚增。

如:存货3000万元,表明:企业确实有这么多存货、真的有这么多存货,我们没有虚增或高估。

---如项目无数据:确实是零。

(2)、对“损益表”各项目认定:--- 如项目有数据:在本会计年度内确实发生了这些交易,确实产生了这些数据、没有虚增。

如: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表明企业确实发生了这么多销售交易,真的有这么多主营业务收入,我们没有虚增或高估。

--- 如项目无数据:确实是零。

2、完整性的认定:---会计报表中每一个项目金额都是完整的,企业在本年度内所有的项目或所有的交易都已全部反映在报表中,我们没有隐瞒或遗漏。

(1)、如果项目有数据:如:存货3000万元,表明:企业所有的存货就只有这么多、我们没有隐瞒或遗漏。

如: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表明企业所有的主营业务收入就只是这么多,我们没有隐瞒或遗漏。

(2)、如果项目无数据:如:无形资产期末余额为零,表明:企业确实没有无形资产,我们没有隐瞒或遗漏。

3、权利和义务的认定:---会计报表中资产类各项目的金额都是本企业自已所拥有的,本企业都拥有所有权;---会计报表中负债类各项目的金额都是本企业自已所欠的,都是本企业应该承担的偿还义务。

(1)、如果项目有数据:如:存货3000万元,表明:报表中3000万元存货都是自已的,企业对其都拥有所有权。

我们没有将不属于本企业的资产计入会计报表中。

如:短(长)期借款项目1000万元,表明:企业对银行有1000万元的债务,企业要承担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义务。

(2)、如果项目无数据:如:存货项目期末余额为零,表明企业没有任何存货的权利;如:短(长)期借款项目期末余额为零,表明企业对银行没有任何债务。

4、估价和分摊的认定:---会计报表各个项目的金额都是会计人员计算出来的(来源于凭证、帐本)。

第八讲审计目标和认定分解

第八讲审计目标和认定分解
➢ 暗示性 ➢ 一张报表,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 定性不定量 ➢ 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利,
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的义务
❖ 估价和分摊
各项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
➢ 明示性
➢ 所有报表
➢ 定量。会计要素均已适当的金额(符合会计准则的规 定;计算正确)列示
✓ 有关交易的入帐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总值、净值
管理当局认定与审计一般目标
管理当局认定Management assertions
1.存在或发生 Existence or Occurrence 2 .完整性 Completeness 3.权利和义务Rights and Obligations 4.估价或分摊 Valuation or Allocation
首先作了五项明示性认定:
①存货是存在的
②存货跌价准备正确估价为 90000元
③存货的账面价值是3360000 元
④存货账面价值计算是精确 的
⑤列示在报表上的存货数额 是截止到资产负债表日。
同时也作了四项暗示 性认定:
①所有应报告的存货 均已包括在内
②报表上列示的存货 数额没有高估
③所有被报告的存货 都归公司
➢ 合法性: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 则》和国家其它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 公允性: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
➢ 一贯性:会计处理方法法人选用在前后各期 保持一贯。
认定
❖ 独立审计的一般目标:是指适用于会计报表所有项 目审计的目标,通常根据管理当局的认定推论得出。

总值估价

净值估价(与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有关的认定)
✓ 数学上的精确性(计算精确性);

审计认定合并报表范围

审计认定合并报表范围

审计认定合并报表范围
审计认定合并报表范围是指审计人员确定应包括在合并报表中的子公司、关联公司和合营企业等组织单位。

合并报表是指将母公司及其控制下的子公司、关联公司和合营企业等组织单位的财务报表合并编制成一份报表。

审计人员在确定合并报表范围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因素:
1. 控制关系:审计人员会评估母公司对于其他组织单位是否具有控制权。

一般来说,控股超过50%的股权或者行使决策权的能力可以被认定为控制关系。

2. 实质影响:审计人员会考虑组织单位对于母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实质影响。

如果一个组织单位对于母公司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它应该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3. 一致性原则:审计人员会根据财务报表编制准则的规定,确保合并报表的编制符合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要求相同类型的组织单位在每个会计期间都应该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4. 法律法规要求:审计人员还会考虑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比如上市公司可能需要按照证券监管机构的规定编制合并报表。

审计人员在确定合并报表范围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保合并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审计人员还需要遵守相关
的职业道德规范,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审计责任认定分为哪几种(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责任包括)

审计责任认定分为哪几种(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责任包括)

审计责任认定分为哪几种(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责任包括)审计法律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计法律责任是审计法律法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1982年宪法确立了国家审计制度,198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第十四条对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有了初步规定,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审计条例对审计法律责任进行了补充,直到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审计法中专章规定了法律责任,2023年修订的审计法完善了法律责任,2023年6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审计法修正草案(简称“修正草案”)。

修正草案扩展了审计范围,增加了对除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外的其他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公共资金等进行审计的规定,进一步增强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对于保障国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实施与发挥,推动审计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强审计监督,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责任的含义责任从字面上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应该做的事,起源于自己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等;二是指未完成或者应做之事完成得不好而应承担的不良后果甚至谴责或制裁。

法律责任广义上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均负有的遵守法律及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的义务;狭义上是指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

就目前国家审计法律责任的规定来看,国家审计法律责任属于狭义的法律责任。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分配使用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强制性、权威性和综合性。

具体来看,国家审计所依据的审计法律体系属于行政法,主要是调整审计监督关系,为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提供制度保障,规范审计机关的权力运行。

费用的 审计认定层次

费用的 审计认定层次

费用的审计认定层次
审计认定层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对财务报表中各项认定的评估和验证。

费用的审计认定层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生:确认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虚构或隐瞒费用的情况。

2. 完整性:确认费用是否全部记录,是否存在遗漏或未计入的费用。

3. 准确性:确认费用的金额是否准确,是否存在错误或夸大的费用。

4. 截止:确认费用是否在正确的会计期间内记录,是否存在跨期或提前确认的费用。

5. 分类:确认费用的分类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6. 披露:确认费用的披露是否充分,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准则的要求。

在审计费用时,注册会计师通常会采用多种审计程序,如检查凭证、核对账户余额、分析性程序等,以确保费用的审计认定层次得到充分验证。

最新审计各认定的含义

最新审计各认定的含义

认定的类别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二)以存货为例说明认定的含义比如,甲公司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日所列示的期末存货项目(金额)1000万元,根据认定的定义,期末存货1000万元有以下四种含义:(1)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是存在的。

言外之意,没有多记一分。

(2)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言外之意,金额正好是1000万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3)甲公司所有应当记录的1000万元存货均已记录。

言外之意,没有少记一分。

(4)甲公司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均由其拥有。

言外之意,存货没有受到留置权限制,没有被抵押或作为担保物。

(三)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4、下列关于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将导致分类错误,违反了分类的认定B、如果不存在某笔应收账款,却将其列入了应收账款明细账中,违反了完整性的认定C、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的认定D、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的运用。

审计六个认定和对应的内容

审计六个认定和对应的内容

审计六个认定和对应的内容
审计中的六个认定包括:存在或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以及权利和义务。

以下是每个认定及其对应的内容的简要描述:
1. 存在或发生:这项认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中的项目是否真实存在或已经发生。

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有一个项目列示了3000万元的存货,那么这个认定就是要确认这3000万元的存货确实存在,并且没有被虚增或高估。

2. 完整性:这项认定要求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项目都是完整的,没有遗漏。

也就是说,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都已经记录下来了。

3. 准确性:这项认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否准确无误。

例如,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列示为3000万元,那么这个认定就是要确认这3000万元的销售交易确实发生了,并且金额是正确的,没有被虚增或低估。

4. 截止:这项认定关注的是交易和事项是否记录在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也就是说,交易和事项应该在其实际发生的会计期间内被记录,而不是提前或推迟。

5. 分类:这项认定要求财务报表中的交易和事项被正确地分类和列报。

例如,一项销售交易应该被分类为主营业务收入,而不是其他收入或资产。

6. 权利和义务:这项认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中的项目是否代表了企业的实际权利和义务。

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应该代表了企业确实拥有的权利,而负债项目则应该代表了企业确实需要履行的义务。

这六个认定是审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帮助审计师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审计时,审计师会针对这些认定进行各种测试和检查,以评估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经审计,专项审计意见认定

经审计,专项审计意见认定

经审计,专项审计意见认定
经审计,专项审计意见认定是指经专业审计机构对特定事项进行审计后,发表的对该事项的意见认定。

这种审计一般针对特定的财务、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目的是全面评估该事项的合规性、效果和可持续性,为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专项审计意见认定需要审计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通过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和核实。

审计机构会搜集、分析和评估与被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据,以确定事项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发表相应的审计意见。

专项审计意见认定通常包括事项的合规性、有效性、风险和建议等内容。

审计机构会对被审计事项的合规性进行评价,即判断事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同时,审计机构还会评估事项的有效性,即判断其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此外,审计机构还会分析事项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建议,以提高事项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通过专项审计意见认定,相关方可以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具体情况和问题,为其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审计意见认定也可以促使被审计事项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更加重视合规性、效果和风险管理,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

审计问题整改认定标准

审计问题整改认定标准

审计问题整改认定标准被审计单位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结果,一直是审计部门督促、跟踪和落实的工作重心,需要审核把关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及相关的证据资料,察看审计整改实地、实物、实证,确认审计整改实际情况,必要时走访相关人员,并对整改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作出评定,以避免和防范被审计单位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

审计整改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处理处罚执行情况、审计建议落实情况、审计查出来问题的整改结果、尚未整改到位问题及其原因,继续整改的措施和整改时限等。

实行审计整改情况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台账,督促、指导被审计单位严格落实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采纳审计建议,进行整改销号。

对被审计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落实到位、又未说明原因或原因不充分,向审计机关反馈的整改落实情况严重失实,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被审计单位积极进行整改但未整改到位或者存在整改较难的,可以适当延长整改期限。

在延长期限内仍未完成整改的,被审计单位应当向审计机关说明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整改期限、计划等情况。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认定坚持“依法依规、讲求证据、注重实效”的原则。

审计整改印证材料包括:整改的财务凭证、书面证明、办理事项回复、审批审核文件和制度文本等。

认定标准分为已整改、整改中和未整改三类:一、已整改的认定标准1.已按审计决定执行的;2.需要整改的具体问题金额或数量,已如数上缴、退还、收回、没收、罚款、核销、处置和进行账务调整的;3.审计前或审计期间已经终止违规行为、消除违规行为后果,并采取措施杜绝隐患和加强监管的;4.因被审计单位整改手段所限,要求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司法机关已经受理,且已裁决或已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5.因既成事实难以纠正、需要在今后杜绝的,被审计单位已在党委(党组)会议或行政办公会上进行通报、专题研究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完善相关制度或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领导班子成员述责述廉的内容,采取具体防范措施积极整改的。

审计整改认定标准

审计整改认定标准

审计整改认定标准一、审计问题分类根据审计结果,将审计问题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 财务违规问题:涉及财务报告、会计核算、会计制度等方面的违规行为。

2. 经营违规问题:涉及经营管理、合同履行、采购销售等方面的违规行为。

3. 内部控制问题:涉及内部控制制度、流程、执行等方面的缺陷。

4. 其他问题:涉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各种问题,如人员管理、公司治理等。

二、问题核实与认定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核实与认定,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1. 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包括财务报告、会计凭证、合同协议等。

2. 询问相关当事人,了解具体情况,听取他们的解释和说明。

3. 实地调查,对问题进行现场核实。

4. 参考外部审计、监管机构的意见和结论。

经过核实与认定后,确定问题的性质、原因及影响范围。

三、问题性质与严重程度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将问题分为以下几类:1. 重大问题:涉及金额较大、性质严重,可能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

2. 重要问题:涉及金额较大但性质不甚严重,或虽金额不大但性质严重的问题。

3. 一般问题:涉及金额不大,性质也不甚严重的问题。

4. 轻微问题:涉及金额很小,性质轻微的问题。

四、整改措施制定针对不同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 纠正问题:采取措施纠正问题的做法和行为,使其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规定。

2. 完善制度: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严密性。

3. 加强培训:针对相关人员意识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4. 问责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追究其责任,起到震慑作用。

5. 持续监督:对整改过程和结果进行持续监督,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6. 定期报告:定期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整改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审计发生认定的理解

审计发生认定的理解

审计发生认定的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审计发生认定。

这可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东西哦,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比如说吧,你开了个小卖部,每天都有顾客来买东西,你得记好每一笔账吧。

这就好像审计中的发生认定一样,要确定这些交易真的发生了呀!要是你稀里糊涂记错了,那不就乱套啦!
再举个例子,公司里采购了一批办公用品,那审计人员就得确定这笔采购业务是不是真的发生了,有没有相关的发票、合同之类的证据来支持。

这就好像你找东西,得有个实实在在的线索才能找得到哇!
哎呀,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个发生认定,那不乱套了嘛!账都不知道是真是假,就跟那没头苍蝇似的。

就好比你建房子,根基都不牢固,那房子能结实嘛!
审计发生认定就是给那些交易和事项安上一个“确认键”!没有它可不行哦!就像我们走路得有个明确的方向一样,要不然不是撞墙就是走丢了呀!
咱再说说,要是这个认定没做好,那后果可严重咯!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就好像你走路走偏了,走到沟里去了,那得多倒霉呀!
我觉得审计发生认定真的超级重要,它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各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只有把这个做好了,我们才能对账目、对公司的运营有更清楚的了解呀!所以呀,可别小看它哟!。

审计各认定的含义

审计各认定的含义

认定的类别1.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 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 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 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二)以存货为例说明认定的含义比如,甲公司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日所列示的期末存货项目(金额)1000万元,根据认定的定义,期末存货1000万元有以下四种含义:(1) 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是存在的。

言外之意,没有多记一分。

(2) 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言外之意,金额正好是1000万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3) 甲公司所有应当记录的1000万元存货均已记录。

言外之意, 没有少记一分。

(4) 甲公司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均由其拥有。

言外之意,存货没有受到留置权限制,没有被抵押或作为担保物。

(三)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4、下列关于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将导致分类错误,违反了分类的认定B、如果不存在某笔应收账款,却将其列入了应收账款明细账中,违反了完整性的认定C、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的认定D、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一、认定
(一)认定的含义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当管理层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则进行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作出公允反映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以及相关的披露作出了认定。

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

例如,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及其金额,意味着作出下列明确的认定:
(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
(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同时,管理层也作出下列隐含的认定:
(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
(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二)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三)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四)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二、具体审计目标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列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

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

3.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这是我自己帮人培训用过的比喻,当时培训的对象是某上市公司非财务背景的高管。

财务报表的认定实际上就是报表的阅读者对某公司财务状况的评判关注点,可以比喻为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关注点。

例如,某未来岳父相未来女婿,这个未来女婿可能告诉未来岳父说自己有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一台别克轿车。

未来岳父判断这个女婿的财务状况时,首先要考虑未来女婿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也就是房子与车是不是真正的“存在与发生”中的“存在”,如何验证呢,看看有没有他名下的房产证和车辆行驶证咯,如果有则证明“存在”;第二、要看房子和车子是一次性付款,还是贷款的,如果是后者,则女婿存在负债,这个时候要证明他的负债除了房子车子外,还有没有别的负债,则负债的“完整性”。

同时,房子和车子同步反映了其拥有产权的“权利”,以及应还贷款的“义务”;第三、房子可能买的时候只要150万,现在房价涨了,涨到300万,则300万为现在的“估价与分摊”;第四、他怎么向未来岳父介绍自己的房子与车子就是“表达与披露”了。

7A983EE19C2AAE804A5E372EE855623C82E0DB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