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详细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审计相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相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独立的专业人士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从而发表专业的意见,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审计的基本概念(1)独立性:审计人员应当独立于审计对象,不受其任何影响,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2)专业性: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3)可靠性:审计人员的意见应当真实、准确、可靠,能够反映出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

(4)保密性:审计人员应当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保密,不得向外界透露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审计的原则1. 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的态度,不受审计对象的任何影响,保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和评估。

2. 审计的专业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保证其意见的真实和可信。

3. 审计的真实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根据事实,客观公正地判断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发表专业的意见。

4. 审计的保密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保密,不得向外界透露企业的财务状况,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

5. 审计的审核证据原则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收集、分析和评估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相关资料,以确保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审计的程序和方法1. 审计的程序(1)立项阶段:确定审计的对象、范围、目标和周期,明确审计的任务和目的。

(2)编制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3)实施审计:根据审计计划,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4)收集审核证据: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收集、分析和评估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相关资料,以确保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5)撰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的结果,撰写审计报告,对审计的发现和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专业的意见。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一、审计的定义和分类1、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旨在评价和鉴证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2、审计的分类按审计主体分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经营审计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二、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1、审计目标总体审计目标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具体审计目标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2、审计计划初步业务活动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总体审计策略确定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确定审计方向具体审计计划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他审计程序三、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性质充分性适当性审计证据的获取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审计证据的评价单个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评价2、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归档期限归档后的变动四、审计风险和重要性1、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2、重要性重要性的概念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重要性水平的运用评价错报的影响五、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程序询问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3、了解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控制测试六、风险应对1、总体应对措施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提供更多的督导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2、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控制测试的时间控制测试的范围实质性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七、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接受客户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客户开具账单记录销售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注销坏账提取坏账准备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收入确认存在的舞弊风险收入的高估风险收入的低估风险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准确性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八、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请购商品和劳务编制订购单验收商品储存已验收的商品存货编制付款凭单确认与记录负债付款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应付账款的完整性风险固定资产的计价和分摊风险采购交易的截止性风险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九、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1、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计划和安排生产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2、生产与存货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存货的计价和分摊风险存货的存在认定风险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风险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存货的实质性程序营业成本的实质性程序十、货币资金审计1、货币资金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其他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2、货币资金的重大错报风险库存现金的监盘风险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风险货币资金的舞弊风险3、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十一、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的类型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2、审计报告的要素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盖章报告日期3、非标准审计报告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比较信息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描述对持续经营的考虑十二、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1、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2、职业道德概念框架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3、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类型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措施以上内容涵盖了《审计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审计常识知识点总结

审计常识知识点总结

审计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在于以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对企业、单位或个人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检验、核查、评价和论证。

审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

二、审计的种类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组织自设的、审计部门或专门的审计员对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三、审计的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及时性。

四、审计的程序审计程序主要包括:确定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审计证据、发现问题、评价问题、预防问题、审计报告等。

五、审计中的风险和控制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主要包括:重大错报、严重违规、经济欺诈等。

为了减少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审计准则、审计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组织等。

六、审计的利弊审计的利弊主要包括: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投资者信心等; 但也可能出现审计成本高、审计报告真实性等问题。

七、审计的发展趋势审计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化、专业化、国际化等。

审计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审计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审计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加。

八、审计的职业素养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忠诚、独立、客观、公正、慎重、谨慎等。

九、审计的责任和义务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需担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客户、对受托机构、对社会、对法律等。

十、审计的国际标准国际审计准则是指国际通用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审计准则。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守国际审计准则。

十一、审计规范和规定审计规范和规定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守的规则和标准。

审计规范和规定包括国家和行业标准等。

十二、审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审计人员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税法、经济管理等。

审计常考知识点总结

审计常考知识点总结

审计常考知识点总结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工作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

下面将总结一些审计常考知识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备考审计职业资格考试或者提高业务能力。

一、审计基础知识1.审计的定义和特点审计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合理性,并对相应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的特点包括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综合性等。

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通过制度、规章、程序等形式对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制度。

内部控制分为财务内部控制和运营内部控制两种。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

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用于支持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判断的信息。

审计证据的质量和数量对审计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4.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和进行的具体审计工作步骤。

审计程序应当具备全面性、一贯性、系统性等特点。

5.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带来的可能在审计工作中出现偏差的风险。

审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估审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6.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审计师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表现的一种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7.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总结和结论,是审计师从事审计工作后发表的一种书面报告。

审计报告应当具备清晰、准确、全面等特点。

二、财务会计知识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对外部单位所承担的一种经济义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审计方面的知识

审计方面的知识

审计方面的知识审计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活动,它包括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流程的独立评估。

以下是一些审计方面的关键知识点。

1.审计目的:确保财务报告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检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

2.审计类型:外部审计:由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师进行的审计。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人员进行的审计,旨在评估内部流程和内部控制。

独立审计:由没有利益冲突的审计师进行的审计。

3.审计标准:国际审计标准(ISA):由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制定。

美国审计准则(USGAAS):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 ICPA)制定。

欧洲审计准则(ESMA):由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制定。

4.审计流程: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目标和程序。

实施审计:执行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审计证据:收集、评估和记录审计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审计报告:编制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和对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

5.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框架:如COSO框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估:检查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

6.风险管理:风险识别:识别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分析和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

风险应对:制定措施来应对或减轻风险。

7.合规性:法律法规遵守:确保组织的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内部政策遵守:确保组织的操作符合自身的内部政策和程序。

8.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师应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判断。

审计师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如诚实、公正、保密和职业行为。

9.审计工具和技术:审计软件:如数据分析工具、抽样软件等。

审计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审计中的应用。

10.持续教育:审计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审计实践。

审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审计师需要持续学习和适应新的法规、技术和最佳实践。

通过专业的审计服务,组织可以提升其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高整体治理水平。

专业审计知识点总结归纳

专业审计知识点总结归纳

专业审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审计概念与目的1. 审计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审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3. 审计的种类及特点二、审计准则1. 审计准则的体系与类型2. 审计准则的内涵与构成3. 审计准则的遵循与应用三、审计流程与方法1. 审计组织与管理2. 审计调查与评价3. 审计报告与确认四、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素2. 风险评估的内容与程序3. 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五、审计证据与程序1. 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2. 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3. 审计程序与技术应用六、会计报表审计1. 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与程序2. 审计财务报表的原则与技巧3. 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与挑战七、非财务信息审计1. 业绩报告的审计与评价2. 信息披露的合规与实证3. 风险管理信息的审计与建议八、专业道德与责任1. 审计师的专业操守与道德规范2. 审计师的独立性与保密义务3. 审计失误的责任与追究九、审计的特殊问题与挑战1. 特殊行业与企业的审计问题2. 跨国公司和全球化审计挑战3. 审计的未来发展与前景审计是一种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审查、评价和确认的专业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使用户能够合理地依赖和利用财务报表。

同时,审计也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

审计准则是指审计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

审计准则的构成包括一般准则、执行准则和报告准则。

审计准则的遵循保证了审计活动的品质和独立性,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审计服务。

审计流程与方法包括审计组织与管理、审计调查与评价、审计报告与确认等环节。

其中,审计调查与评价是审计的核心环节,需要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审计工作中,需要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评价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风险评估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帮助企业有效防范风险,保障经营安全。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1.审计定义和目的: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系统性的、专业性的评价活动,旨在评估组织、系统、流程、程序或财务报表是否准确、可靠、合规。

2.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的过程。

审计程序包括计划审计、收集证据、评估证据、编制报告等步骤。

3.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抽样误差、证据不充分、内部控制缺陷等。

4.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一份书面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审计发现、审计建议等。

5.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对组织内部的管理、运营、风险管理等进行审计;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组织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6.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指组织对可能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内部控制是组织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内部监控等。

- 1 -。

审计行业入门知识点总结

审计行业入门知识点总结

审计行业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目的1. 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记录进行审查,以确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一项工作。

2.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鼓励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二、审计的基本原则1. 审计独立性原则:审计师应当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保持独立的立场,不受任何外部影响。

2. 审计证据原则:审计师需要根据一定的证据来支持其审计意见,证据需要具备充分、适当、可靠的特点。

3. 审计合理性原则:审计师要基于合理怀疑来进行审计工作,对可能存在的错误和欺诈行为进行审查。

三、审计的类型1. 外部审计:由独立于企业的审计师事务所进行,目的是为了向第三方提供审计意见。

2. 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和董事会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四、审计的流程1. 规划阶段: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并开展初步调查和风险评估。

2. 实施阶段:收集、分析、评估审计证据,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并编制审计报告。

3. 报告阶段:向客户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协助客户改进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五、审计的技能要求1. 财务知识:审计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知识,能够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记录。

2. 分析能力:审计师需要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沟通能力:审计师需要与客户和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逻辑思维能力:审计师需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复杂的财务信息中提炼出关键问题并做出判断。

六、审计的职业发展1. 初级审计师:主要从事审计工作的执行和数据收集、分析等基础工作。

2. 中级审计师:具备一定的审计经验和分析能力,能够参与审计项目的计划和实施。

3. 高级审计师:负责审计项目的管理和领导,对审计风险和内部控制有深刻的理解。

4. 审计合伙人:负责审计事务所的业务拓展和团队管理,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业务见解。

《审计》知识点总结大全

《审计》知识点总结大全

《审计》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审计的定义及目的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为了评价企业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审计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专业活动。

2.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进行评价和检查,为社会各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审计的基本原则1. 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的审计态度,不受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 审计的全面性审计人员应当对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公正性,不偏袒任何一方利益相关者。

3. 审计的谨慎性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保持谨慎的态度,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审计的合规性审计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进行合规的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审计的类型1. 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和经营管理的效果。

税务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税务情况和税收合规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税务合规性和税收纳税的真实性。

4. 环境审计环境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的效果。

5. 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指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审计的基本流程1. 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是审计工作的开始阶段,主要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编制审计计划和预算、组织审计人员和分配审计任务等。

做审计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做审计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做审计考试的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基本概念1. 审计的定义及特点审计是一种以法定程序为依据,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价证据,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调查,以便出具专业意见的独立性职业。

审计的特点包括:独立性、证明性、专业性、全面性、系统性、法定性。

2. 审计的目的和任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评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审计的任务包括发表审计意见、发现错误和不当行为、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3. 审计人员的工作要求和职责审计人员应具备独立性、慎重性、客观性、专业性、谨慎性、预见性等工作素质;审计人员的职责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跟踪等。

二、内部控制审计1.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用以确保业务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保护资产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组方法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业务运作的正常进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保护资产和企业利益。

2. 内部控制的要素和原则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跟踪;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全面性、适当性、有效性、独立性、预防性等。

3.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包括流程评价、系统评价、实体评价和目标评价;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包括确定评价对象、确定评价标准、调查收集资料、分析评价数据和提出改进建议。

三、风险评估审计1. 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风险评估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管理风险。

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四个步骤。

2. 风险评估的内容和程序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方面;风险评估的程序包括确定评估对象、确定评估指标、调查收集资料、分析评价数据和提出改进建议。

3. 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风险管理的原则包括全面性、预防性、适当性、灵活性、连续性、直观性等;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控制、风险融合等。

审计部分知识点总结

审计部分知识点总结

审计部分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概念审计是指对财务报表或其他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审计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公司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信誉度、降低经营风险、保障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需的制度。

二、审计的分类1. 财务审计: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做到真实、完整、准确。

2. 经济责任审计:对某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理,督促相关人员真实担当责任。

3. 经济检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初步审核,作为决策参考。

4. 经济检查:对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核实,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审计工作必须以独立、公正、客观的立场进行。

2. 准确性原则:审计结论必须准确、完整,并且符合实际情况。

3. 保密原则:审计工作中获得的信息必须保密,不得泄露。

4. 审计证据原则:审计工作必须有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作为依据。

5. 责任原则:审计工作必须对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负责。

四、审计的程序1. 策划阶段:确定审计目标、范围、程序和时间安排等。

2. 风险评估阶段: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审计程序。

3. 审计证据的获取:收集和获取审计证据。

4. 审计证据的评价: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5. 财务报表审核: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确定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6. 终审:对审计工作进行终审,确定审计结论。

五、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4.《中国证券法》5.《企业会计准则》六、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1. 内部审计:是组织机构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减少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

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或者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负责。

2. 外部审计:指由外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让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审计专业知识大全

审计专业知识大全

审计专业知识大全
1、审计概念: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和系统的检验,是对企业财务
状况和业务活动的认真审查,以及对企业财务报告以确定它们的真实性和
准确性的独立审计活动。

2、审计范围:审计的范围包括会计系统的审查、现金流量的检查、
内部控制的评估、合同执行的检查,以及对有关企业财务政策、会计准则
或法律法规的查验等。

3、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包括取证、询证、评估、分析等,审计方法
根据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在实施时要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以保证审计活
动的有效性。

4、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遵守的一系列原则,
主要有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尽职调查原则、取证原则、有效性原则、责任原则等。

5、审计工具:审计工具主要有电脑辅助审计工具(CAATs)、统计抽
样方法、测试准则和调查技术等,它们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帮助审计人员发现会计错误或欺诈行为的可能性。

6、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审计结论的书面说明,审计报告
有四种:无限制报告、无保留报告、保留意见报告和否定意见报告,审计
报告是审计结论最重要的根据。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汇总一、审计的概念审计是指独立的专业人士根据一定程序、标准和方法,对特定对象进行调查、评价、鉴定、监督和报告的一种专门性的工作活动。

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价特定对象的各种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有效、经济和效率等方面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审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目的,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多种分类。

内部审计是指由组织内的专业人员对该组织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以提升组织内部控制效果和管理效率。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公司、政府等机构进行审计,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专项审计是指对特定问题或特定范围进行审计,以解决特定问题或获取特定信息。

三、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谨慎性、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审计师在开展审计活动时,应当全面认识和遵守这些基本原则,确保审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升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四、审计的流程审计的流程通常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和评价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整改跟进等多个环节。

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审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审计方案和措施,确保审计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果。

五、常见的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包括实地检查、文件查阅、询问、计算和分析等多种手段。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确保审计活动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合理运用各种审计方法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为组织提供有效的审计服务。

六、审计的重要性审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供权威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组织改进管理水平、规范运作流程、减少风险和挽回损失。

通过审计,组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七、审计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审计可能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审计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计技能和专业知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审计知识点总结2000

审计知识点总结2000

审计知识点总结2000一、审计的基本概念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系统性的审查和评价活动,旨在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意见。

2. 审计的特点独立性:审计人员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审计工作。

客观性:审计人员应当客观地对待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不受个人偏见或其他影响。

系统性:审计工作应当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全面、系统地审查和评价。

3.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供对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意见,以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审计的原则1. 真实性和准确性原则审计工作应当以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准则,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可靠。

2. 独立性原则审计工作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受被审计对象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3. 审计工作原则审计工作应当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审计全面、系统。

4. 保密原则审计人员应当严格保守审计工作中获取的信息,保护被审计对象的商业秘密。

5. 客观公正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不受个人偏见或其他影响。

三、审计的类型1.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活动,旨在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和建议。

2.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的审计活动,旨在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对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意见。

4. 合规审计合规审计是对被审计对象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企业内部规定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活动。

5. 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活动。

6. 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对象的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绩效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活动。

四、审计的程序1. 立案阶段审计工作开始前,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对象签订审计合同,明确审计的目的、范围、程序、时间、费用等事项。

审计新人必备知识点总结

审计新人必备知识点总结

审计新人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概念及基本原理1.审计的定义和作用审计是一种以评价和验证为目的的专业活动,旨在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意见。

通过审计,可以有效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公司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做出准确的决策。

2.审计的基本原理审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专业判断、保密性和审慎性。

审计师必须保持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客观的眼光进行审计工作,运用专业判断力评价审计证据,同时要保守审计工作中涉及的机密信息,谨慎对待审计风险。

二、审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1.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工作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等。

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需了解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勤勉、保密和独立等原则。

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受任何利益干扰,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三、审计方法和技能1.审计方法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需要掌握不同的审计方法,包括实质性审计程序和合规性审计程序。

实质性审计程序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检查、核实和评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发现报表错误或欺诈行为。

而合规性审计程序主要关注企业是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2.审计技能审计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审计技能,包括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等。

审计师应当熟练使用审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准确评估企业的风险,有效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撰写清晰准确的审计报告,同时要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与客户及团队成员协作完成审计工作。

四、财务报告审计1.财务报告审计程序审计师需要遵循一定的财务报告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账务分析、财务报表核查等。

这些程序旨在确保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全面评价,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审计意见。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审计基本概念审计是指对单位或者个体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检查、核实、比对、分析,以评价会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专业活动,同时,根据审计结论,评价目标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效果,客观、公正地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

审计的目的是发表审计意见,说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符合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财政部门的财务制度的要求。

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单位自设的审计机构或者职能部门进行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保护企业利益。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出具审计报告,为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财务信息。

第二章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和活动,为审计实施提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审计准则主要包括廉洁、独立、客观、真实、保密、审慎、勤勉等原则。

其中,廉洁是指审计师在从事审计活动中,应当恪守职业操守,不受利益干扰,独立是指审计师不受被审计单位、利益相关方或者其他利益主体的影响,客观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以客观的态度,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真实是指审计师应当根据客观事实和证据出具审计报告,保密是指审计师应当保守审计过程中所知悉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资料,审慎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慎重行事,勤勉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认真尽职。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

审计程序是审计过程的核心,它包括了整个审计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各项技术程序和规定。

审计程序是指在客观、独立、客观、真实等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审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依据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的审计活动。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审计基础知识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查、检验和核证,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专业活动。

2.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约定俗成的、普遍适用的审计规则和要求,它是审计活动的基本依据。

审计准则包括国际审计准则(ISA)、国家审计准则和行业审计准则等。

3.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查,以保证其真实、准确和完整,从而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

4. 审计的特点审计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保密性和法律效力等特点。

二、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作用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障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和准确,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运营活动和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和实施的包括组织形式、政策制度、管理权限分离等各种控制措施和程序。

2. 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大要素。

3.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4. 内部控制的完善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审计程序1. 审计程序的定义审计程序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方法和步骤。

2. 审计程序的内容审计程序包括收集资料和信息、检查证据和原始凭证、进行比对和核实、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结论和发表意见等内容。

3. 审计程序的实施审计师应结合审计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的全面和准确。

4. 审计程序的总结审计程序的总结是审计工作的收尾工作,审计师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审计报告。

四、审计报告1. 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基本情况、审计意见、审计师的责任、审计师的声明等内容。

审计笔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审计笔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审计笔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审计是指对企业、组织或者个人经济活动进行的,对其资产、负债、权益及其收入、支出和利润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是否合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真实、准确、完整的检查,并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的确认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笔试中的知识点包括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的程序和技术、审计的规范和道德、审计的管理以及审计的实践等方面,下面是审计笔试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基本概念1.审计的定义审计是对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系统、不偏不倚的检查和评价,并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的一种活动。

2.审计的特点审计的特点包括客观性、独立性、测试性、综合性、专业性等。

3.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并就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提出审计报告与意见。

二、审计的程序和技术1.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包括:计划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报告阶段等。

2.审计技术审计技术包括:风险评估技术、内部控制评估技术、审计证据获取技术、审计程序设计技术、分析和汇总技术、应用会计信息技术等。

三、审计的规范和道德1.审计准则审计准则包括通用审计准则、特殊审计准则和行业审计准则等。

2.审计道德规范审计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和诚信、保持审计独立性、保守保密、专业判断等。

四、审计的管理1.审计的组织审计的组织包括审计部门、审计委员会等。

2.审计的人员审计的人员包括审计师、审计助理等。

3.审计的项目管理审计的项目管理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程序、审计文档与报告、审计质量控制等。

五、审计的实践1.审计流程管理审计流程管理包括审计项目的启动和规划、审计程序运行、审计证据收集、审计结论与报告以及审计项目的结束等。

2.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内部控制设计评价、内部控制实施评价和内部控制效果评价等。

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客户风险评估、项目风险评估和审计风险评估等。

审计知识点

审计知识点

审计知识点一、审计概述审计是指对企业、组织或个人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审计类型1.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目的在于发现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外部审计:由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综合性审计等。

三、财务审计1.定义: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可靠。

2.程序:(1)了解企业背景信息;(2)评估风险;(3)制定测试程序;(4)执行测试程序;(5)形成结论;(6)编写报告。

3.目的:(1)确认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2)发现错误或欺诈行为;(3)提供改进建议。

四、合规性审计1.定义:对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2.程序:(1)了解企业背景信息;(2)评估风险;(3)制定测试程序;(4)执行测试程序;(5)形成结论;(6)编写报告。

3.目的:(1)确认企业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2)发现违规行为;(3)提供改进建议。

五、综合性审计1.定义:对企业全面进行审计,包括财务、合规性等方面。

2.程序:(1)了解企业背景信息;(2)评估风险;(3)制定测试程序;(4)执行测试程序;(5)形成结论;(6)编写报告。

3.目的:(1)全面了解企业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2)减少重复审计工作。

六、审计师职责1.独立性:审计师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不受其影响。

2.保密性:审计师必须保护被审计对象的商业机密。

3.专业性:审计师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七、财务报表分析1.定义: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

2.方法:(1)比率分析:包括财务杠杆、营运杠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

(2)趋势分析:对企业财务报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发展趋势。

(3)垂直分析:对企业财务报表各项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以了解各项数据之间的关系。

审计知识点总结

审计知识点总结

审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审计及鉴证概论1.(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1)会计账目审计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特点是审计逐渐由任意审计转变为法定审计;审计目的在于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逐笔的详细审计,使用人主要是企业股东。

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二十世纪的前三十年,特点是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目的在于通过审查资产负债表来判断积液的信用状况;方法是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使用人企业股东和债权人。

3)财务报表审计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今,特点为审计对象转为企业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目的在于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审计范围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抽样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逐渐被运用;使用人:股东、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证券交易机构、政府及社会公众。

2.(了解)审计模式的演进:1)账项导向审计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

2)内控导向审计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

3)风险导向审计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3.(了解)审计的种类:按照审计的目的、内容的不同,分为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经营审计。

4.(背)鉴证业务:指出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责任方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5.(了解)鉴证业务的类别: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直接报告业务(按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所获取划分)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而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2)合理保证的鉴定业务&有限保证的鉴定业务(按照鉴定业务的保证程度划分)合理保证的鉴定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一次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鉴证业务审计年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主板上市)合并、分立、清算审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相关服务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会计服务1.审计的定义财务报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传统核心业务。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单选、多选)一是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二是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三是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

四是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

五是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

2.审计的总体目标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多选)3.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4.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5.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6.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7.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8.注册会计师通常将认定转化为能够通过审计程序予以实现的审计目标。

针对财务报表每一项目所表现出的各项认定,注册会计师相应的确定一项或多项审计目标,然后通过执行一系列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实现审计目标。

(简答)9.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10.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

11.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审计风险(k)=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y)Y=K/X12.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初步业务活动审计计划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总体应对措施认定层次报风险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13.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注册会计师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以实现以下三个主要目的:(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3)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多选)14.管理层的责任(多选)(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15.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16.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审计证据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17.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并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声明书与律师声明书)(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审计人员监盘存货的记录与客户自编的存货盘点表)(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18.风险评估程序(必须)检查、观察、询问、控制测试(可以不)函证、重新计算、具体审计程序实质性程序(必须)重新执行、分析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检查观察询问、分析程序控制测试检查观察询问重新执行实质性程序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分析程序19.函证函证的对象1.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银行存款(包括零余额账户和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某一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

如果不对这些项目实施函证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2.应收账款。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

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

如果不对应收账款函证,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3.函证的其他内容。

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对下列内容(包括但并不限于)实施函证:(1)交易性金融资产;(2)应收票据;(3)其他应收款;(4)预付账款;(5)有其他单位代为保管、加工或销售的存货;(6)长期股权投资;(7)应付账款;(8)预收账款;(9)保证、抵押或质押;(10)或有事项;(11)重大或异常交易。

函证程序实施的范围选取的特定项目可能包括:1.金额较大的项目;(大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2.账龄较长的项目;(大于一年)3.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4.重大关联方交易;5.重大或异常交易;6.可能存在争议、舞弊或错误的交易。

函证方式1.积极的函证方式。

如果采用积极的函证方式,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所列式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

2.消极的函证方式。

如果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注册会计师只要求被询证者仅在不同意询证函列示信息的情况下才予以回函。

询证函经被审计单位盖章后,应当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

20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能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21.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是是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询问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人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

22.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相关行业情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5)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23.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过程;(3)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4)控制活动;(5)对控制的监督。

24.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或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25.注册会计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为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审计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