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实验思考题总结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
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1、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
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生化实验总结
生化实验总结随着实验的顺利完成,意味着生化大实验实习也将结束。
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我觉得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存在。
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的深思。
生化实验我们做的是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蔗糖酶又称转化酶。
1928 年Dumas等首先指出酵母菌发酵蔗糖时必须有这种酶的存在。
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还原力增加,又由于生成果糖,甜度增加。
按水解蔗糖的方式,蔗糖酶可分为从果糖末端切开蔗糖的β—D—呋喃果糖苷酶和从葡萄糖末端切开蔗糖的α—D—葡萄糖苷酶。
前者存在于酵母中,后者存在于霉菌中。
工业上多从酵母中提取。
蔗糖酶在工业上用以转化蔗糖,增加甜味,制造人造蜂蜜,防止高浓度糖浆中的蔗糖析出,还用来制造含果糖和巧克力的软心糖等。
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的关心领导下,通过我们每个成员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取得了让人满意的结果。
现就本次实验实习作以简单的总结。
实验的流程大致是:蔗糖酶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最后的定性、定量测定。
我们每天都有着不同的任务。
实验第一天崔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然后进行仪器和用具的清。
药品配制。
清洗听起来大家都觉得很简单,其实不然。
一个实验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与你的仪器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按要求认真的完成。
接下来是我们配制药品和粗酶提取:药品配制一定要清楚你所要配制的药品种类和浓度,并准确称量、量取。
因为药品的好坏是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们组在配制0.2%的葡萄糖溶液时就出现问题:陈晓花看错数据配成2%的溶度。
在后来做标准曲线的时候我们才发现。
二组配制的考马斯亮蓝也出现问题,原因有可能是大家去药品是被污染也有可能是配制过程就出错了。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重新做,这就浪费了时间。
所以每一步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即便是添加蒸馏水也要做到有始有终。
粗酶提取我们采用甲苯法进行,有姜丽丽和李海民完成。
由于甲苯有毒在使用过程中要戴口罩,在提取过程要采用蔗糖酶的最适温度35℃。
生化各章思考题及答案
各章思考题及答案一糖类化学糖蛋白中的寡糖链有些什么功能?糖蛋白的种类繁多,功能也十分广泛。
一般来说,糖蛋白的寡糖链可保护其蛋白部分免遭蛋白酶的水解,而延长其生物半衰期。
此外寡糖链还影响蛋白质构象、聚合和溶解性等。
在某些糖蛋白中寡糖链参与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拣和运输。
一些属于糖蛋白的酶,其寡糖链结构可影响酶的活性。
许多激素为糖蛋白,其寡糖链的结构与激素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其寡糖链还参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识别和结合作用。
二脂类化学试述生物膜的两侧不对称性。
生物膜的不对称性表现在:a) 磷脂成分在膜的两侧分布是不对称的。
b) 膜上的糖基(糖蛋白或糖脂)在膜上分布不对称,在哺乳动物质膜都位于膜的外表面。
c) 膜蛋白在膜上有明确的拓扑学排列。
d) 酶分布的不对称性。
e) 受体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的两侧不对称性保证了膜的方向性功能。
三蛋白质化学1 某氨基酸溶于pH7的水中,所得氨基酸溶液的pH为6,问此氨基酸的pI是大于6、等于6还是小于6?氨基酸在固体状态时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
某氨基酸溶于pH7的水中,pH从7下降到6,说明该氨基酸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放出了质子,为了使该氨基酸达到等电点,只有加些酸,因此氨基酸的等电点小于6。
2 一系列球状的单体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从10 000到100 000,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亲水残基与疏水残基的比率将会发生什么变化?随着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率也就是亲水残基与疏水残基的比率必定减少。
假设这些蛋白质是半径为r的球状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表面积随r2的增加而增加,体积随r3的增加而增加,体积的增加比表面积的增加更快,所以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率减少,因此亲水残基与疏水残基的比率也就减少。
3 从热力学上考虑,一个多肽的片段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α-螺旋,是完全暴露在水的环境中还是完全埋藏在蛋白质的非极性内部?为什么?当多肽片断完全埋藏在蛋白质的非极性内部时,容易形成氢键,因为在水的环境中,肽键的C=O和N-H基团能和水形成氢键,亦能彼此之间形成氢键,这两种情况在自由能上没有差别。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全)
定量分析实验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思考题: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 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
而HCl的浓度不定,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
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思考题: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
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
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答: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
中国农大生化试验淀粉酶预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酶活力测定实验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什麽?实验设计的关键你认为是什麽?酶活力的测定其总体思路就是在最适条件下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底物消耗小于5%)。
据此具体实验设计是底物过量的情况(一般[S]≧10K M),于酶的最适pH、温度等条件下测定某种酶作用产物的生成速度以表征酶的催化能力。
所以本实验在保证以上要求下,以麦芽糖的生成量来表征淀粉酶的活力,并严格定义了酶活单位。
在这个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必须关注的是:材料自身、原本就存在的被测定产物的含量!具体到本实验即是麦芽中自身已经存在的麦芽糖。
这部分酶作用产物是必须要精确刨除的,否则我们实验的最终定量便无法准确。
而这就是“对照管”要完成的任务。
所以,所有的酶活力测定实验中都有所谓“对照管”的设计,其作用就是刨除所有非指定酶促反应测定时间段内的待测产物!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可信准确。
这是酶活力测定中最关键的设计。
2、实验最易产生误差的操作是哪个步骤?如何尽量减少误差?酶促反应的启动和终止是操作中最需要精确控制的,以保证酶促反应时间的准确和平行管的相关性。
即:本实验中测定管中加入淀粉和NaOH;同步加入或计算好时间差。
同步加入是最完美的操作,所以由此类实验需求,进一步改进发明了“排枪”。
3、α-淀粉酶活性测定时70℃水浴为何要严格保温15分钟?保温后为何要立即于冰浴中骤冷?α-淀粉酶的耐热也是有限度的,15分钟即保证了β-淀粉酶最大程度的钝化,又保证了α-淀粉酶活性的不受损伤。
而立即冰浴冷却是为阻止β-淀粉酶的复性。
4、pH5.6柠檬酸缓冲液的作用?各管于40℃水浴准确保温15分钟的作用?pH5.6是本实验条件下酶的最适反应pH环境,酶促反应前保温15分钟是保证达到反应的最适温度,但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并非酶的最适保存温度,所以时间过长则酶又会有失活的危险。
5.众多测定淀粉酶活力的实验设计中一般均采取钝化β-淀粉酶的活力而测α-淀粉酶和测总酶活力的策略,为何不采取钝化α-淀粉酶活力去测β-淀粉酶活力呢?这种设计思路说明什麽?对于实验设计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论上的可行性必须通过实际中的可操作性来实现。
生化考试的实验思考题
X9 肌糖原的酵解A)人体和动植物体中糖的存储形式是什么?实验时,为什么可以用淀粉代替糖原?人体中糖的储存形式为肌糖原与肝糖原,植物体中为淀粉。
因肌肉糜中含有可以酵解淀粉与糖原的酶类,最终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参与显色反应。
B)试述糖酵解作用的生理意义?糖酵解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供能途径,但其释放的能量不多,而且在一般生理情况下,大多数组织有足够的氧以供有氧氧化之需,很少进行糖酵解,因此这一代谢途径供能意义不大,但少数组织,如视网膜、睾丸、肾髓质和红细胞等组织细胞,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仍需从糖酵解获得能量。
在某些情况下,糖酵解有特殊的生理意义。
例如剧烈运动时,能量需求增加,糖分解加速,此时即使呼吸和循环加快以增加氧的供应量,仍不能满足体内糖完全氧化所需要的能量,这时肌肉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必须通过糖酵解过程,以补充所需的能量。
在剧烈运动后,可见血中乳酸浓度成倍地升高,这是糖酵解加强的结果。
又如人们从平原地区进入高原的初期,由于缺氧,组织细胞也往往通过增强糖酵解获得能量。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贫血、大量失血、呼吸障碍、肿瘤组织等,组织细胞也需通过糖酵解来获取能量。
倘若糖酵解过度,可因乳酸产生过多,而导致酸中毒。
X10 脂肪酸的β-氧化A)为什么说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制备新鲜的肝糜?新鲜的肝糜中酶的活性高,所以生成丙酮的量才高如果不新鲜,酶的活性太低了,丙酮的量太低甚至没有,那实验就会失败B)什么叫做酮体?为什么正常代谢的产生的酮体量很少?在什么情况下血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而尿中也能出现酮体?答:1、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2、因为代谢正常的情况下,血糖能够供给人体足够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
这时就不需要脂肪大量分解来提供能量。
酮体的生成就是来自于肝内脂肪酸的分解。
脂肪不大量分解,自然没有大量脂肪酸分解成酮体。
3、但若人体血糖量不足,为了维持血糖稳定,就会促进脂肪的分解,生成一定的能量供给人体正常需要。
大三生物实验思考题
1. 实验室常用的离心技术包括哪三种,各自分别有什么优点?差速离心:通过逐步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均相混合液内形状不同的大小颗粒分步沉淀。
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
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
在差速离心中细胞器沉降的顺序依次为: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基体、最后为核蛋白体。
优点:样品的处理量较大,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初分离。
缺点:分离复杂样品和要求分离纯度较高时,离心次数多,操作繁杂。
由于沉淀的多次清洗、溶解、再沉淀,容易引起中间损失,所以离心分辨力差。
实际分离时由于离心时的对流、扩散和收取沉淀时的污染,对于一些沉降系数相差不大的组分无法进行完全的分离提纯。
产品的纯度和回收率都达不到理论值。
密度梯度离心: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
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
包括等密度梯度离心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优点::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
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等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预先放置好梯度介质,样品加在梯度液面上,或样品预先与梯度介质溶液混合后装入离心管,通过离心形成梯度,这就是预形成梯度和离心形成梯度的等密度区带离心产生梯度的二种方式。
优点:①分离效率取决于样品颗粒的浮力密度差,密度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与颗粒大小和形状无关,但大小和形状决定着达到平衡的速度、时间和区带宽度。
②可以分离复合蛋白质,可以分离出处于不同结合状态的同一蛋白。
生化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哪些?2.分子识别?1、范德华力、氢键、盐键、疏水作用力、芳环堆积作用、卤键都属于次级键(又称分子间弱相互作用2、分子识别是指分子选择性的相互作用,例如抗原与抗原之间、酶与底物之间、激素与受体之间。
分子识别是通过两分子各自的结合部位来实现的。
识别要求:要求两分子各自的结合部位结构互补;要求两个结合部位有相应的基因,相互作用之间能够产生足够的作用力,是两个分子能够结合在一起。
糖链、蛋白质、核酸、脂质之间相互之间都存在分子识别。
第二章糖类化学1.是不是所有的糖都有变旋现象?为什么?2.是否一切糖都是还原糖?什么样的糖是还原糖?3.举出几例重要单糖衍生物及生理作用? 4.淀粉、糖原组成及结构特点?二者的异同点?5.环糊精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6.淀粉糊化?淀粉凝沉?变性淀粉?变性淀粉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
1:不是,糖分子当中必须有游离的醛基和酮基或者游离的半缩醛羟基.所有寡糖都有旋光性,但是并非所有寡糖都有变旋性,蔗糖由于分子中不存在半缩醛羟基,因此不具有变旋性,除二羟基丙酮外,单糖都,是旋光性物质2:不是,糖里面含有醛基和酮基的具有还原性。
单糖都是还原糖3:(1)取代单糖----氨基糖决定血型和细菌的细胞壁;(2)糖醇和糖酸:重要的工业产品;糖苷: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糖醇(常见的有甘露醇和山梨醇):可防止龋齿的发生,可抑制血糖的发生,;抗坏血酸(山梨醇制造):可以保护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
山梨醇:甜味剂、保湿剂、防冻剂、防腐剂等使用,同时具有多元醇的营养优势,即低热值、低糖、防龋齿等甘露醇:利尿剂,降低颅内压、眼内压及治疗肾药、脱水剂、食糖代用品,无吸湿性,干燥快,化学稳定性好,爽口的甜味,用于麦芽糖、口香糖、年糕等食品的防粘,以及用作一般糕点的防粘粉。
4:淀粉是由许多a-D-葡萄糖分子以糖苷键连接而成,天然淀粉(淀粉粒状存在)有两种类别一种是溶于水的直链淀粉,一种是不溶于水的支链。
生化分离原理与技术思考题答案
生化分离原理与技术思考题答案生物分离原理与技术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1、各类分离纯化技术分别利用了生物分子的哪些特性来实现分离?利用这些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有哪些?⑴形状和大小:凝胶过滤、超滤、透析;⑵电荷性质:离子交换层析、电泳(除SDS); ⑶极性(疏水性):疏水层析、反相层析;⑷生物功能或特殊化学基团:亲和层析;⑸等电点pI:层析聚焦、等电聚焦、等电点沉淀;⑹溶解性:盐析、有机溶剂提取、结晶;⑺密度、大小:超离心、SDS-PAGE。
2、一个完整的分离纯化操作有哪些基本步骤?各个阶段所用的分离方法分别侧重哪些指标?生化分离基本步骤:(1)选材: 来源丰富,含量相对较高,杂质尽可能少。
(2)提取(预处理):将目的物从材料中以溶解状态释放出来,方法与存在部位及状态有关(3)分离纯化: 核心操作,须根据目的物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具体条件确定。
(4)浓缩、结晶、干燥。
(5)保存。
整个过程应有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来衡量效果(收率、纯度)。
第二章生物样品的预处理1、简述常用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细胞破碎今后的发展方向。
机械法:(1)胞捣碎法。
原理:机械运动产生剪切力,适用于动植物组织。
(2)高速匀浆法。
破碎程度较上法好,且机械剪切力对生物大分子的破坏较小,处理量大。
原理:利用高压使细胞悬浮液通过针型阀,由于突然的减压和高速冲击撞击环使细胞破碎。
适用于:较柔软、易分散的组织细胞。
(3)研磨法和珠磨法。
由陶瓷的研钵和研杆组成,加入少量研磨剂(如精制石英砂、玻璃粉、硅藻土。
适用于微生物与植物细胞。
(4)挤压法。
微生物细胞在高压下通过一个狭窄的孔道高速冲出,因突然减压而引起一种空穴效应,使细胞破碎。
适用于细菌(G - )。
物理法:(1)超声破碎。
频率为20kHz 以上的波,超过人耳可听范围。
其对细胞的破碎与空穴的形成有关。
一般样品浓度、声强、频率、介质的离子强度、pH、处理时间都对破碎有影响。
生化实验思考题
1. 氨基酸的纸层析分离1. 什么是纸层析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差异,使其以不同速度移动的一种物理分离方法。
2. 什么是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是指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和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的比值。
3. 层析技术的种类1 吸附层析2 分配层析3 离子交换层析4 凝胶过滤层析5 亲和层析6 气象层析7 固相层析8 柱层析9 纸层析10 薄层层析11 高效液相层析4. 影响Rf值的因素有哪些1 纸层析时纸层析时要在密闭仪器中加入平衡试剂使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达到饱和.2 滤纸要保持洁净,点样时要适量斑点不能过大.3 样品物分子结构和极性4 滤纸的厚薄和纤维松紧度不一样,结合的水量也不一样。
2. 酵母RNA的提取和分离1. 试验中为什么选择干酵母做实验材料?酵母中RNA含量较高(2.67%~10.0%),DNA含量少2. 提取RNA的方法有几种?稀碱法和浓盐法3. 加入酸性乙醇的目的?在碱提取液中加入酸性乙醇溶液可使解聚的核糖核酸沉淀,由此得到RNA的粗制品。
4. 如何鉴定RNA的组分?现象如何?RNA中含有核糖,碱基,磷酸各组分。
核糖与浓盐酸和苔黑酚共热产生绿色;嘌呤碱与银铵络离子共热白色絮状嘌呤银化物沉淀;磷酸与钼酸铵试剂作用产生黄色的磷钼酸铵,加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以测出上述组分的存在。
3. 球蛋白提取及含量测定1. 蛋白质沉淀方法有哪些?分可逆沉淀法和不可逆沉淀法两种。
其中可逆沉淀法有等电点沉淀,中性盐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不可逆沉淀法有加热沉淀,重金属盐沉淀,生物碱沉淀。
2.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光度计,双缩脲法,福林酚法3.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 接电源,打开样品室暗箱盖,预热20min2 调节所需波长3 开盖放黑色比色皿,关盖,调T%为0%4 放空白对照,放样品液到比色皿2/3到3/4处,用擦镜纸擦干表面,在对照组处调T为100%5 调节T%到ABS,分别测各样品分光光度值4. 盐析原理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和NH4)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盐析时若溶液pH在蛋白质等电点则效果更好.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4.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1.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2. 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激活剂分别是?激活剂:Cl-;抑制剂:Cu2+3. NaOH对v反应实验,做碘反应实验前为何加盐酸因为碘遇NaOH变NaI和NaIO3,而不能与淀粉发生反应,所以加入盐酸中和氢氧化钠。
生化试验思考题总结
生化实验思考题总结1.蛋白质定量测量的方法有哪些?简要说明其原理。
答:a.紫外吸收,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b.定氮法,利用蛋白质中氮元素含量为16%固定比例来测定。
c.分光光度计法,利用OD值和蛋白质浓度成正比的原理。
显色剂为考蓝。
d.双缩脲法。
也是利用显色反应。
e.Folin酚法。
2.如果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的蛋白质样品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在各蛋白质分子量已知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哪一种蛋白质时所想要的?答:现在假设有三种蛋白质a b c,分子质量a>b>c。
那么,a最先流出,在体积V1处有一个洗脱体积,对应的a的溶液浓度在V1处也最高,就会有一个OD值的峰值。
b c同理。
由不同的OD峰值,对应不同的洗脱体积,就可以筛选出想要的蛋白质。
如果想要b,那么在第二个吸收峰的时候,找到相应的洗脱体积,然后在其附近的所接到的溶液进行选取。
就会得到想要的蛋白质。
3.如果盐析后的样品不经脱盐处理便上样电泳,对其结果有何影响?答:如果没有去除清蛋白里面的盐分,则会使电泳速度下降。
原因在于溶液离子强度太大,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减少,所以导致电泳速度下降,甚至无法泳动。
4.对电泳所得的结果如何进行定量分析?答:将电泳完毕的样品(凝胶),按条带宽度的分布剪下,分别把每个小块样品用NaOH溶液漂洗,再将漂洗过的溶液进行OD值的测量。
5.使SDS-PAGE具有高分辨率的三个因素是什么?答:浓缩效应。
电荷效应。
分子筛效应。
6.实验所得的各点数据中,哪些易出现较大的误差?答:有两个点。
第一个,在三十秒的点,反应速度太快,时间如果掌握不准,容易出现误差。
另一个,在3min的点,反应速度很慢,斜率小,则倒数大,所以时间掌握不好,也容易出现大误差。
7.假如把碱性磷酸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提高十倍,实验方案该如何修改?答:把底物和酶的浓度都降低。
8.请举出三种提取质粒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
答:碱裂解(要求原理,书上有);一步法(见书上46,47页有关TELT试剂的内容);SDS法;煮沸法。
生化实验报告的讨论
生化实验报告的讨论1. 引言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呼吸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调控机制。
本次实验采用了一种常见的生物模型——酵母菌来研究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2.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通过对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速率的测定,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温度(摄氏度) 培养时间(min) 呼吸速率(ml/h)-20 60 5.225 60 7.830 60 9.225 90 9.525 120 10.325 60 7.725 60 7.9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 随着温度的升高,酵母菌的呼吸速率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符合生物体的一般规律,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加,促进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2. 在一定范围内,培养时间对酵母菌的呼吸速率影响不大。
这可能是因为酵母菌的呼吸过程相对较短,而且酵母菌在短时间内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呼吸代谢状态。
3. 结果的意义与讨论本次实验结果的意义如下:1. 温度对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温度升高,生物体的呼吸速率增加,这可能是因为酵母菌的酶活性增强,在高温下能更有效地将底物转化为能量。
2. 培养时间对酵母菌的呼吸速率影响较小。
这说明酵母菌在短时间内已经能够达到稳定的呼吸代谢状态,不受培养时间的影响。
基于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讨论:1.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调控因子:温度对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温度升高可以提高酵母菌的呼吸速率,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对酵母菌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合理调控温度对于促进代谢活动和保护生物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2. 培养时间是因素之一:虽然在本次实验中,培养时间对酵母菌的呼吸速率影响不大,但对于其他生物体来说,培养时间可能具有更显著的影响。
不同生物体对培养时间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实验中的潜在误差和改进方向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未能完全排除以下潜在误差:1. 实验仪器的精度: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呼吸速率测定仪对酵母菌的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问题一:为什么我们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滴定法?答:滴定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到待测溶液中,并观察溶液的颜色、电位或其他性质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的达到。
滴定法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的特点,因此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滴定法的使用有以下几个原因:1.准确性:滴定法在实验操作方法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度。
利用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同时,滴定法在标准操作下可以避免外部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迅速性:滴定法通常只需要一次实验就能得到分析结果,节省了时间和实验成本。
滴定法操作简便,所需的仪器设备相对较少,因此也可以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日常分析中。
3.广泛性:滴定法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分析化学测定,可以用于分析酸碱、氧化还原和络合反应等。
无论是无机分析、有机分析还是生化分析,滴定法都可以提供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案。
4.经济性:滴定法的设备和试剂相对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标准溶液的制备也相对容易,通常只需要一些常见的试剂和玻璃仪器。
因此,在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滴定法可以提供经济可行的分析手段。
综上所述,滴定法由于其准确性、迅速性、广泛性和经济性等优点,成为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帮助我们准确地测定各种物质浓度,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问题二:在滴定法中,我们通常使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
请简要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及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答:酸碱指示剂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它在不同pH值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滴定法中使用酸碱指示剂的原理是基于指示剂颜色变化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以下几种:1.酚酞:酚酞为弱酸性指示剂,其酸性形式为无色,碱性形式为粉红色。
在酸性溶液中,酚酞保持无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则呈现粉红色。
酚酞常用于酸对碱的滴定实验中,如测定醋酸含量等。
生化课后思考题
邓庆丽生化课后思考题1、生物能学介绍1. 生物圈中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2. 什么是高能化合物?有哪几类高能化合物?掌握一些主要的高能化合物。
3. ATP提供能量的机理。
4. ATP和磷酸肌酸在生物体内能量代谢中各起什么作用?2、糖酵解和己糖的分解代谢1、肿瘤组织糖酵解速度比正常组织快还是慢?为什么?3、掌握糖酵解途径关键反应步骤及其酶的调节特性、能量的消耗与形成。
3、掌握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丙酮酸脱羧酶的反应机制。
4、脊椎动物中,糖酵解-乳酸发酵的生理意义是什么?5、举例说明同工酶在代谢调节中的意义。
6、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7、蚕豆病的病因是什么?如何体现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3、三羧酸循环1、种子发芽时,如何将脂肪转化为糖?2、为什么脊椎动物不能将脂肪转化为糖?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作用机制。
4、三羧酸循环的限速步骤、能量形成反应、C原子去向。
5、什么是回补反应?意义是什么?6、什么是乙醛酸循环?和三羧酸循环的区别是什么?有何生理意义?7、脚气病、汞中毒以及砷中毒的机制。
8、胞液中,一分子磷酸二羟丙酮经有氧分解,最多可产生多少个ATP分子?计算)2.5ATP/NADH,1.5ATP/FADH29、休克病人常常由于缺氧引起乳酸中毒,这是为什么? 休克的治疗手段之一是用二氯乙酸盐。
这样处理的生化依据是什么?4、氧化磷酸化1、Q:在底物和氧的存在下,请根据表中三种不同抑制剂阻断呼吸作用时所产生的氧化状态,确定a,b,c,d四种电子传递体的顺序和1,2,3三种电子抑制2、有两种化学样品A和B。
当用离体的肝线粒体制备物与丙酮酸、O2、ADP和Pi一起保温时发现,当只加入样品A时,既可阻断电子传递,又可阻断氧化磷酸化,这时再加入样品B,发现,电子传递能被恢复,但氧化磷酸化却不能。
①A和B在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各属于哪类抑制剂?②写出一对可给出同样结果的已知抑制剂的名称。
重要电子传递抑制剂:鱼藤酮, 阿米妥, 粉蝶霉素A抗霉素A、 CN- , CO3、丁基丙二酸是线粒体内膜的苹果酸—a-酮戊二酸运输蛋白的抑制剂。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生物化学实验考试试题细胞破碎1 常用的细胞破碎的方法有哪些?机械法:研磨,高速捣碎机;物理法:反复冻溶,超声波破碎,压榨法;化学与生物化学法:自溶,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
2 有机溶剂法破碎细胞原理,常用的有机溶剂有哪些?有机溶剂溶解细胞壁并使之失稳。
比如笨、甲苯、氯仿、二甲苯及高级醇等3 酶法破碎细胞原理:酶分解作用4反复冻融法破碎细胞原理:通过反复将细胞放在低温下突然冷却和室温下融化达到破壁作用层析技术1.什么叫层析技术?层析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别(分子亲和力、吸附力、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其中一个是固定相,另一个是流动相,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2、按层析过程的机理,层析法分哪几类?按操作形式不同又分哪三类?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分类,层析主要可以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
按操作形式不同又分层析可以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
3.指出常用层析技术的应用范围。
凝胶层析法:⑴脱盐;⑵用于分离提纯;⑶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⑷高分子溶液的浓缩离子交换层析法:主要用于分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也可用于分离核酸、核苷酸及其它带电荷的生物分子高效液相层析法:⑴液-固吸附层析;⑵液-液分配层析;⑶离子交换层析4.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分离蛋白质原理是什么?大小不同的分子经过的路线长短不同而达到分离作用。
5.用Sephadex G25脱盐时蛋白质和盐哪个先出峰?蛋白质6.相对分子量为8万和10万的蛋白质能否在SephadexG-75柱中分开?为什么?不能,分子量差距太小。
7.将分子量分别为a(90 000)、b(45 000)、c(110 000)的三种蛋白质混合溶液进行凝胶过滤层析,正常情况下,将它们按被洗脱下来的先后排序。
c、a、b8.离子交换层析与凝胶过滤哪种分辨率高?离子交换层析较高。
实验思想总结9篇
实验思想总结9篇实验思想总结 (1) 经过半年的生化实验的学习让我受益菲浅。
在生化实验课即将结束之时,我对在这半年来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总结这一年来的收获与不足。
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受用。
这半年的生化实验主要有folin-酚法测蛋白稀碱法提取酵母RNA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RNA定量测定-UV吸收法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最适PH选择菲林试剂热滴定定糖法肌糖元的酵解作用 N-末端氨基酸残基的测定--DNS-CL法柱层析分离色素凯式定氮法等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凯式定氮法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实验,因为这个实验使我认识了改良式凯式蒸馏仪的基本结构,同样的也让我通过这次实验掌握了凯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
在这次实验中,我和我的同组者-韩文志犯了一些错误,而且是很不应该犯的错误,我们都忘了在做实验时要加入新的沸石,这是个很低级的错误,差点引起溶液的暴沸。
通过这次错误我认识到,很多知识,即使是老师在怎么说,它也只是理论,当我们不能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时,它对我们都是毫无意义的。
现在更深的认识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观点。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损坏了改良式凯式蒸馏仪,并且赔了钱,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操作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在做实验时还是对仪器不是很熟悉,做实验时不认真。
还有一个是柱层析分离色素,这个实验主要是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我记得这次实验我是第二个到的实验室,当时还很有成就感,进来后就称菠菜,还有研磨,这是很累人的活,我觉得,因为想把它研磨的好些,又想快点做实验,于是就一直磨一直磨,直到做下一步时才觉得手腕有点累。
我记得在加棉花时,由于不知道应该加多厚,提取色素时还很是胆战心惊的。
我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装柱这一步是很重要的,于是我们很小心的装,直到柱面很平。
直到最后,分离色素后,看到我们的色带分离的很好,很是高兴。
半年实验做下来,最“苦”的要数“菲林试剂热滴定定糖法”这个实验了。
这个实验要求我们正确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和热滴定的终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实验思考题总结
1.蛋白质定量测量的方法有哪些?简要说明其原理。
答:a.紫外吸收,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b.定氮法,利用蛋白质中氮元素含量为16%固定比例来测定。
c.分光光度计法,利用OD值和蛋白质浓度成正比的原理。
显色剂为考蓝。
d.双缩脲法。
也是利用显色反应。
e.Folin酚法。
2.如果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的蛋白质样品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在各蛋
白质分子量已知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哪一种蛋白质时所想要的?答:现在假设有三种蛋白质a b c,分子质量a>b>c。
那么,a最先流出,在体积V1处有一个洗脱体积,对应的a的溶液浓度在
V1处也最高,就会有一个OD值的峰值。
b c同理。
由不同的OD峰值,
对应不同的洗脱体积,就可以筛选出想要的蛋白质。
如果想要b,那么在第
二个吸收峰的时候,找到相应的洗脱体积,然后在其附近的所接到的溶液
进行选取。
就会得到想要的蛋白质。
3.如果盐析后的样品不经脱盐处理便上样电泳,对其结果有何影响?
答:如果没有去除清蛋白里面的盐分,则会使电泳速度下降。
原因在于溶液离子强度太大,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减少,所以导致电泳速度下降,甚至无法泳动。
4.对电泳所得的结果如何进行定量分析?
答:将电泳完毕的样品(凝胶),按条带宽度的分布剪下,分别把每个小块样品用NaOH溶液漂洗,再将漂洗过的溶液进行OD值的测量。
5.使SDS-PAGE具有高分辨率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答:浓缩效应。
电荷效应。
分子筛效应。
6.实验所得的各点数据中,哪些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答:有两个点。
第一个,在三十秒的点,反应速度太快,时间如果掌握不准,容易出现误差。
另一个,在3min的点,反应速度很慢,斜率小,则倒数大,所以
时间掌握不好,也容易出现大误差。
7.假如把碱性磷酸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提高十倍,实验方案该如何修
改?
答:把底物和酶的浓度都降低。
8.请举出三种提取质粒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
答:碱裂解(要求原理,书上有);一步法(见书上46,47页有关TELT试剂的内容);SDS法;煮沸法。
9.分析质粒DNA切割不完全的原因。
答:a.质粒因素:碱裂解时间太长,无法复性;乙醇挥发不完全,影响酶的活性。
b.酶的因素:酶的浓度太高或者太低。
或者酶的活性降低。
c.酶切体系:温度不是最适温度;时间不够长;缓冲溶液的问题。
10.分析酶切后没有观察到目的DNA的原因。
答:a.重组失败。
b.酶切失败。
c.目的基因量太少。
11. 从哪些方面可预防PCR出现假阳性结果?
答:假阳性就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条带。
a.防止污染,例如模板的污染。
b.引物设计合适,保证特异性。
c.控制反应条件。
d.必要时,要减少循环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