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模拟题一电子教案
刑法讲课教案
刑法讲课教案以下是一份以刑法讲课教案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罪名。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刑法的适用和对社会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相关法律条文资料、案例。
四、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刑法啦,大家知道刑法是干什么的吗?学生:不太清楚。
老师:那老师来告诉大家哈,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它很重要哦,那它重要在哪呢?谁来说说看。
学生:可以惩罚坏人?老师:对呀,这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那我们先来了解下刑法的基本原则吧。
谁能说说都有啥原则?学生:不知道。
老师:那老师讲啦,有罪行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还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这些原则都很关键哦。
那大家知道哪些行为可能触犯刑法吗?学生:杀人?老师:对,这是常见的犯罪行为。
那还有盗窃、抢劫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大家分析分析。
(展示案例)这个案例中这个人犯了什么罪呀?学生:盗窃罪。
老师:很好,那大家想想为什么会构成这个罪呢?(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大家说得都不错。
那刑法对于我们社会有什么意义呢?学生:维护社会秩序?老师:没错,它能保障社会的安定和公民的权利。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于一些复杂概念的讲解还需要更深入和细致,案例的选择可以更丰富多样,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刑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全国联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附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1.甲为A市国土资源局某领导的司机(非国家工作人员)。
2008年10月25日,A市某酒店因违法用地被市国土资源局处以117万元罚款,为减少罚款金额,酒店负责人请甲帮忙,并送给甲10万元。
甲找到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称酒店负责人找到其叔叔在省纪委工作的战友,请求市国土资源局减少罚款。
2009年6月26日,市国土资源局仅对酒店违法用地罚款39万余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受贿罪(B)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C)介绍贿赂罪(D)利用影响力受贿罪2.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体是( )。
(A)法院工作人员(B)司法工作人员(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对其行为应当( )。
(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B)以受贿罪论处(C)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D)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4.下列犯罪中,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的是( )。
(A)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B)徇私枉法罪(C)玩忽职守罪(D)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5.徇私枉法罪发生的领域是( )。
(A)刑事诉讼(B)行政审判(C)行政执法(D)民事审判6.1999年4月4日,冯某凶持刀抢劫被公安局依法逮捕。
冯某的父亲冯某某为使其儿子逃避法律制裁,找到派出所的民警李某,请李某帮忙想办法如何处理。
李某就在笔记本上写了“1985.5.12(公历)”的字样。
冯某某将李某写的这张纸条交给了公安局户籍科的郭某。
郭某按照纸条上写的时间,重新填写了冯某的户口底卡,把冯某的出生时间由1983年2月7日改为1985年5月12日。
1999年4月15日,李某利用其职务之便到公安局看守所会见了冯某,把改小年龄之事告诉了冯某,以便统一口径。
对于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构成包庇罪(B)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C)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D)构成徇私枉法罪7.关于利用职权使无罪的人受到追诉的徇私枉法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 )。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狭义的刑法是指( )。
A.单行刑法B.刑法典C.附属刑法D.刑法修正案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的刑法仅指刑法典。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刑法渊源的是( )。
A.刑法修正案B.《企业破产法》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正确答案:C解析: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
《企业破产法》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企业破产法》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属于附属刑法的范畴。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属于单行刑法。
可见,A、B、D项表述属于我国刑法的渊源。
附属刑法仅限于在非专门法律中有关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但行政法规、部委规章中有关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不属于附属刑法,当然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
可见,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下列关于刑法解释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刑法规定的“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里的“审判的时候”是指从羁押到执行的整个诉讼过程。
该解释属于文理解释B.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
该解释属于扩大解释C.将“奸淫被拐卖的妇女”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不满14周岁的幼女在内的所有女性。
该解释属于当然解释D.抢劫罪加重构成中“持枪抢劫”中的“枪”指的是“真枪”。
刑法模拟考1
单项选择题1、2001年3月20日晚,酒家老板赵某在送走客人,与吴某准备关店门时,见店外公路上停着一辆上锁的摩托车,二人误认为是在其酒家吃饭的客人遗忘的,遂把该车抬进店并放在杂物间内,以待车主认领。
数日后,因无失主认领,赵遂认为是赃车,并与吴某产生占有该车之意。
3月26日,二人将车牌照拆下丢弃。
在吴某更换摩托车车锁时,被该车失主陈乙发现,陈乙即跟踪至该酒家,并报告派出所,公安干警在酒家将正在换锁的赵、吴二人抓获。
经查:失主陈乙在20日发现摩托车丢失后,曾电话报案,并组织人到其他地方寻找,但未向酒家打听。
本案赵某等的行为()A、为无因管理B、具有侵占性质,但尚未构成犯罪C、构成盗窃罪D、构成侵占罪正确答案:B2、刑法的本质属性是()A、阶级性B、社会性C、规范性D、强制性正确答案:A3、精神病人只有在实施危害行为时( ) 自己的行为的,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B、能辨认但不能控制C、不能辨认并且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正确答案:D4、我国刑法中对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处罚原则为()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答案:B5、下列附加刑中只能适用外国人的是()A、没收财产B、罚金C、驱逐出境D、剥夺政治权利正确答案:C6、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A7、曾某系某县交通局副局长,分管该县汽车站工作。
1996 年与他人合办矿产品加工厂。
1998 年4 月,因资金不足,曾某找到汽车站站长刘某,要求以汽车站的名义为其提供担保,去银行借款,刘某没有明确表态。
曾某遂找到车站会计罗某,称刘某已同意为其担保,罗某便在贷款合同担保单位一栏加盖了汽车站的公章,并在担保方法定代表人一栏加盖了刘某的私章。
后在城市信用社贷款五万元。
1999 年4 月17 日,贷款到期,因曾某未能还款,城市信用社就从担保方即该县汽车站的帐户上扣划了59100 元( 含利息9100 元) 。
2024版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
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刑法学概述•犯罪论•刑罚论•罪刑各论目录•刑事诉讼法与刑事证据制度•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探讨01刑法学概述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犯罪的本质、特征、构成要件、犯罪形态以及刑罚的适用原则、种类和执行等问题。
任务通过对犯罪和刑罚的研究,揭示犯罪的本质和规律,为立法机关提供制定和完善刑事法律的依据,为司法机关正确适用刑罚提供理论指导,以达到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刑法学的体系结构研究犯罪的本质、特征、构成要件和犯罪形态等问题。
研究刑事责任的根据、原则和实现方式等问题。
研究刑罚的本质、目的、种类和执行等问题。
研究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特征和刑罚适用等问题。
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罪刑各论刑法学的历史与发展古代刑法学主要研究刑罚的适用和执行,强调刑罚的惩罚和威慑作用。
近现代刑法学随着启蒙运动和人权思想的兴起,刑法学开始关注犯罪人的权利保障和刑罚的人道化,强调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等原则。
当代刑法学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刑法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等问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体系。
同时,随着恢复性司法和社区矫正等制度的兴起,刑法学也开始关注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和被害人权益保障等问题。
02犯罪论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的概念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的构成要件01020304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说明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对犯罪客体进行侵害的。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对自己的罪行负刑事责任的人。
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的形态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大学刑法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2. 掌握刑法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刑罚和犯罪形态;3. 培养学生运用刑法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2. 刑法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刑罚和犯罪形态。
教学难点:1. 刑法分则中各种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2. 刑法分则中各种犯罪形态的认定。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刑法与公民日常生活、社会秩序的关系。
二、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1. 刑法的基本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2. 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 刑法的适用范围:我国刑法适用于我国领域内发生的犯罪,以及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情形。
三、刑法分则的主要内容1. 犯罪:犯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分类(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等);2. 刑罚:刑罚的种类(主刑、附加刑)、刑罚的适用原则(从轻、减轻、从重、加重、减轻处罚等);3. 犯罪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犯罪中止。
四、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刑法理论分析案例;2.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观点,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刑法分则中各种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和犯罪形态的认定;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掌握了刑法分则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刑法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观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刑法分则中各种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和犯罪形态的认定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凯程:刑法学模拟试题(一)
凯程:刑法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10分)1.《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能的工作人员。
这一规定属于:(C)A.扩张解释B.学理解释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2.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B)A.刑事违法性B.一定的社会危害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3.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何种犯罪之中?(A)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4.甲误将白糖当砒霜毒杀乙的行为是:(D)A.不构成犯罪B.对象不能犯的未遂C.犯罪中止D.工具不能犯的未遂5.甲对乙实施抢劫,乙奋起抗争,恰遇甲之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共同抢得乙身上钱财若干。
甲、乙的共同犯罪属于:(B)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C.复杂共同犯罪D.任意共同犯罪6.防卫过当是指;(C)A.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B.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C.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D.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7.附加刑的适用方式是:(D)A.只能附加适用B.有的只能附加适用;有的既能独立适用,又有附加适用C.只能独立适用D.既能独立适用,又能附加适用8.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A )A.没有故意犯罪B.没有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C.没有过失犯罪D.没有抗拒改造9.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以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如何处罚? (D)A.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0.朱某某于1998年3月25日乘人们上班之机,入室盗窃他人财产1500余元,数额较大。
依照《刑法》第264条,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3年有期徒刑。
初中刑法讲课教案
初中刑法讲课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刑法的基本原则。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1. 刑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刑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1. 刑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刑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法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师出示刑法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犯罪?为什么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犯罪行为的特点,如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 教师讲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如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当原则。
3.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犯罪行为?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提高(5分钟)1. 教师出示刑法相关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答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刑法知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刑法的基本原则,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刑法知识。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量刑)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量刑)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情形构成自首的是( )。
A.甲犯盗窃罪后,自动投案,但在投案以后又逃跑。
后来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承认自己的罪行B.甲犯诈骗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后来又翻供,拒不认罪。
直到被检察机关起诉到法院,在庭审期间才又恢复原先如实的供述C.甲因自留地争议与乙结仇,遂指使儿子丙在乙的水缸中投毒,结果造成乙全家中毒死亡。
甲见罪责难逃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与别人无关,一人承担了案件的全部罪责D.甲某因为在公共场所扒窃被当场抓获。
在审问中,甲又主动交代曾经盗窃作案10起的犯罪事实正确答案:B解析:A项表述中,甲投案后逃跑而被公安机关抓回来,即便如实供述了罪行,也不能认定为自首,故不选A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之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故选B项。
C项表述中,甲自动投案后没有如实供述犯罪事实,隐瞒了主犯丙的投毒行为。
注意:犯罪人在供述犯罪的过程中推卸罪责,保全自己,意图逃避制裁;大包大揽,庇护同伙,意图包揽罪责;歪曲罪质,隐瞒情节,企图蒙混过关;掩盖真相,避重就轻,试图减轻罪责等,均属不如实供述向己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自首,故不选C项。
自首和坦白的区别之一就是,自首是犯罪人自动投案之后,主动如实供述自己犯罪事实的行为,或者被动归案以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而坦白则是犯罪人被动归案之后,如实交代自己所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
D项表述中,甲某因为在公共场所扒窃被当场抓获。
在审问中,甲又主动交代曾经盗窃作案10起的犯罪事实,这属于如实交代自己所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属于坦白,而不是自首,故不选D 项。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犯罪构成)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犯罪构成)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构成是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B.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基础C.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D.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具体化正确答案:C解析: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可见,B、D项表述错误。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功能不同:犯罪概念的功能是从整体上回答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揭示犯罪行为的社会、政治本质,从而能够从总体上区分罪与非罪;而犯罪构成的功能是解决构成犯罪的具体规格和标准问题,进一步明确回答犯罪是怎样成立的,构成犯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从而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提供了具体的标准。
可见,A项表述错误,C 项表述正确。
知识模块:犯罪构成2.强奸罪(中止)的犯罪构成属于( )。
A.基本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C.派生的犯罪构成D.从轻的犯罪构成正确答案:B解析:犯罪构成可以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
《刑法》第236条规定了强奸罪的基本犯罪构成,但并没有规定强奸罪的修正形态,修正形态包括停止形态的修正(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等形态)和共同犯罪的修正(帮助犯、教唆犯等形态)两种,修正形态规定于刑法总则中。
可见,选B项。
犯罪构成还可以分为标准犯罪构成和派生犯罪构成。
例如《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中,适用“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律后果的构成要件(故意杀人且致人死亡),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标准犯罪构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正确答案:C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1)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
(2)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
(5)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序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做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般人的价值观念。
(6)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对犯罪构成的规定必须明确;对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故选C。
2.下列选项属于刑法中的犯罪行为的有( )。
A.甲被持枪的歹徒威胁,歹徒要求甲打伤乙,否则歹徒就把甲打死,甲别无选择将乙打伤B.甲女对欲实施强奸行为的乙男实行防卫,将乙男打死C.甲性格孤僻怪异,常常设想各种杀人的手段,并记录在日记中D.甲诱使自家养的恶犬将邻居咬成重伤正确答案:D解析:犯罪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犯罪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在客观上是人的具体行为,排除“思想犯”;(2)在主观上是在行为人的意识或者意志支配之下;(3)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
C、类推解释D、限制解释1 1.行为人在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的,其行为构成()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1 2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于()A、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B、防卫行为造成重大损害C、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1 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甲、丙()A、构成共同犯罪B、不属于共同犯罪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D、甲单独构成犯罪、1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1 5.抢劫一女青年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当面送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
某甲的行为是()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 0分)1.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分为()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时期B、限制刑事责任时期C、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D、完全负刑事任时期2.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有()A、对犯罪客体的认识错误B、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C、对行为性质的认识错误D、对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 5分)1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划分为两种类型是()A、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B、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C、成年人主体与未成人主体D、法人主体与非法人主体2.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A、消极行为B、无意识行为C、应为而不为D、危害不大的行为3.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A、走私毒品B、贩卖毒品C、决水D、拐卖妇女、儿童4.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
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刑法第一章教案
刑法第一章教案教案名称:刑法第一章概论教学目标:1.了解刑法第一章的内容与基本原则;2.掌握罪与刑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3.理解刑法的目的与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1.刑法第一章的基本内容;2.罪与刑的概念及其关系;3.刑法的目的与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1.刑法的基本原则;2.罪与刑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引言1.引出刑法第一章概论的重要性;2.简要介绍刑法的定义和基本任务。
二、刑法第一章概论1.刑法第一章的基本内容;2.刑法第一章的基本原则。
三、罪与刑的概念及其关系1.罪的基本概念;2.罪与刑的关系;3.刑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关系。
四、刑法的目的与基本原则1.刑法的基本目的;2.刑法的基本原则。
五、案例分析1.以案例的形式理解刑法第一章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讨论法。
教学过程: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对刑法的定义和基本任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刑法第一章概论(20分钟)讲解刑法第一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重点讲解刑法的适用原则和刑法的法律效力。
3.罪与刑的概念及其关系(30分钟)讲解罪与刑的概念,重点讲解罪与刑的关系和刑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关系。
4.刑法的目的与基本原则(20分钟)讲解刑法的基本目的和基本原则,重点讲解刑法的人道主义原则和刑法的公正原则。
5.案例分析(25分钟)以案例的形式理解刑法第一章的基本原则和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刑法的实际应用。
6.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刑法第一章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的认识。
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案例分析资料;3.相关法律文献。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我国刑法的形式不包括( )。
A.刑法典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司法解释正确答案:D解析:我国刑法的形式有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之分。
其中广义刑法除了包括狭义刑法——刑法典外,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司法解释不属于刑法的形式。
故选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2.在犯罪的基本特征中,( )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和刑法的限制与保障功能。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D.主观恶性正确答案:B解析: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定化,即只有法律明确将该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国家才能够动用刑罚进行处罚。
刑事违法性这一犯罪特征反映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将仅仅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排除在外。
故选B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下列选项中,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正确答案:A解析: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只能按照自然人犯罪来处理,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
我国刑法分则中,有的犯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有的只能由单位构成,有的既可以由单位构成也可以由自然人构成。
如果刑法分则的条文明确规定只能由单位构成该罪,那么自然人当然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不是法人犯罪,所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虽然不是法人,但是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而只能认定为自然人犯罪。
刑法教案(范文模版)
刑法教案(范文模版)第一篇:刑法教案(范文模版)第八次课提问:(1)什么是犯罪故意?什么是直接故意?什么是间接故意?(2)什么是犯罪过失?什么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什么是疏忽大意的过失?(3)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有什么不同?(4)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有什么不同?(5)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有什么不同?四、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一)意外事件1.概念: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但是行为人在主观上既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是意外事件。
在意外事件的情况下,行为人不构成犯罪。
2.条件:(1)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2)行为人对于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3)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3.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相同之处都是发生了损害结果,都没有预见。
不同之处在于,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应当预见也能够预见,但没有预见;在意外事件中,根据行为人的自身状况和当时的环境、条件,不可能预见。
因此,是否应当预见、是否能够预见,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二)不可抗力1.定义: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但是行为人在主观上既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是不可抗力。
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行为人不构成犯罪。
1 2.条件:(1)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2)主观上没有罪过;(3)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
行为人遇见了自身所不能控制和排除的外来力量,即使他要避免危险结果的发生,由于个人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仍然无法避免。
第四节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动机是驱使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按照一定方向进行,以达到满足某种需要的心理活动。
即进行活动的心理起因。
犯罪动机是驱使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一定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或意识冲动。
犯罪目的是犯罪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希望或追求。
犯罪目的具有选择性,如报复的动机会产生杀人、伤害、诬告、报复陷害等不同的目的;犯罪目的具有暂时性,一旦达到便不再存在。
《刑法分论》电子教案
犯罪构成与犯罪形
03
态
犯罪构成概述
01 02
犯罪构成的概念
是指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 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 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犯罪构成的特征
法定性、客观性、主观性、统一性。
03
犯罪构成的分类
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标准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犯罪构成
主要罪名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走私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等。
各类具体罪名解析
06
(二)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指故意或过失地侵犯他人生命、健康、自由、名誉等人身 权利的行为。
侵犯民主权利罪
指侵犯公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游行、示威等民主权利的行为。
假释
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 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 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 的制度。
THANKS.
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 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 方法。
没收财产
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 的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 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数罪并罚制度
数罪并罚的概念
01
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
数罪并罚的原则
02
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并科原则。
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特点
03
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
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 ,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应当减刑。
刑法课件电子教案
参考答案
单纯的思想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不能构成犯罪, 但言论是思想的表现方式之一,是一种行为。
如《刑法》第105条第二款:“以造谣、诽谤或 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 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 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 有期徒刑。”
《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 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 利。”
犯罪的主观方面一览表
课堂案例练习题:
请指出下列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哪一种(讨论)。
1、某甲开车途中发现有个熟人某乙在前面行走, 就想开车紧贴而过,吓唬某乙,但车紧贴而过时将 某乙拖倒轧死。
2、某段公路上有农民白天堆晒的麦秸,某甲在深 夜开车驶过该路段时将一名藏在麦秸下睡觉的儿童 压死。
3、某甲是某仓库管理员,一天朋友来仓库看望他, 拿出香烟请某甲抽烟,抽烟后某甲将烟头随手一扔, 结果引起火灾。
附加刑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附加刑一般附加在主刑后面适用,也可以 独立适用,附加刑只能剥夺犯罪人的政治权利和财产权利.
1、罚金。罚金是指强迫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罚金主要适 用于贪财图利或者与财产有关的犯罪。刑法规定,在对犯罪人判处罚金时,应当 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过少对犯罪人起不到惩戒作用;过多,超过了犯罪 人的实际负担能力,犯罪人无法缴纳,同时对教育改造犯罪人也不利。由于遭遇 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5、死刑。死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生命的一种刑罚。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大恶极的犯罪人。 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适用作了严格的限制。刑法规定:①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 犯罪人。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③死 刑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④对于应当判处死刑 的犯罪人,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实行强 迫劳动,以观后效。
法律模拟一刑法与民法知识
法律模拟一刑法与民法知识(本文符合中文写作规范,无关链接,无小节一等字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知识逐渐成为人们必备的知识之一。
对于普通人而言,熟练掌握一些刑法和民法基础知识显得尤为必要。
下面,我来模拟一下刑法和民法两方面的知识。
一、刑法模拟1.什么是犯罪?犯罪是指人们违反了刑法规定的罪行行为,简而言之,就是违法行为。
2.怎样区分犯罪和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是在刑法中有明确规定,并对违法者进行处罚;而违法行为则没有直接适用的刑法规定,通常只能由行政法进行处理。
3.什么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犯罪时有明确的故意和目的,不是无心之失或者误判行为。
比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
4.什么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指犯罪时没有明确的故意和目的,但是因疏忽或者不注意导致的行为,比如交通肇事造成他人死亡、误诊等。
5.在犯罪中,如何认定犯罪事实?认定犯罪事实需要根据相关证据进行判断,包括证人证言、犯罪物证、鉴定意见等,并且需要遵守刑法规定的证明标准。
二、民法模拟1.什么是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指个人或者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内进行的一切法律行为。
2.民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民事行为可以分为合同行为、侵权行为、不当得利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
其中,合同行为是最为常见的民事行为之一。
3.民事合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民事合同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治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弱者原则等,这些原则保证了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4.侵权行为有哪些类型?侵权行为包括侵权人直接责任、侵权人间接责任、隔壁之间的侵权、侵害知识产权等多种类型。
5.民法诉讼时如何举证?在民法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根据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
在采取证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同时遵守法律关于证据的规定。
举证不足或者证据不力可能导致判决不利。
以上就是刑法与民法知识的简单模拟。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法律的基本规范,加强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模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20分/20题)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A.犯罪的同类客体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2、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 C )A.并罚原则B.吸收原则 C.折衷原则 D.限制加重原则3、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 C )A.表面联系B.一般联系C.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D.普遍联系4、下述人员不得假释的有( B )。
A.危害国家安全罪犯B.累犯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5、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B )A.属地原则B.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C.保护原则D.属人原则6、简单客体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只侵犯( D )。
A.一个法律条文B.一个特定的人C.一种具体物D.一种具体社会关系7、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他人巨额财产,( D )。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处罚C.可以减轻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8、民警刘某家中被盗,怀疑是叶某所为,遂将叶某强行带回家中逼问,并对其拳打脚踢长达二小时之久。
刘某的行为构成( B )A.刑讯逼供罪 B.故意伤害罪 C.非法拘禁罪 D.暴力逼证罪9、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B )。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10、缓刑考验期限从( C )之日起计算。
A.羁押B. 判决宣告C.判决执行D.判决确定11、我国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两种类型,即( B )A.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B.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C.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D.明确的故意与不明确的故意12、盗窃罪属于( C )。
A.故意和过失犯罪B.过失犯罪C.只是故意犯罪D.故意或过失犯罪13、行贿罪所谋取的利益必须是( C )。
A.正当利益B.物质利益C.不正当利益D. 利益即可14、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保险金提供条件的,应当以( )定罪处罚。
( B )A.伪证罪 B.保险诈骗罪C.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D.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15、某邮政局工作人员于某,一次偶然发现一封破损的信件中央有100元人民币,于是他将人币取出,而将信毁掉。
此后,他为了窃取财物,毁掉他人信件、包裹等百余封(次),获取财物共约2万多元。
对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C )A.其行为已构成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鉴于其有取得财物的行为,所以,应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从重处罚B.其行为已构成了侵犯通信自由罪,从中取得财物是从重处罚的条件C.应依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D.鉴于其有窃取财物的事实,应依照贪污罪从重处罚16、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A )A.二分一B. 三分之二C.四分之三D.四分之一17、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了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B )。
A.直接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D. 间接故意18、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C.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19、陈某偷割某铁路建设工地正准备架设的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价值3000余元)当作废品出售,获利500余元,致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陈某的行为构成 ( A )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破坏交通设施罪 D.破坏生产经营罪20、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
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
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孙某的行为属于( A )A.故意杀人B.意外事件C.过失杀人D.不构成犯罪二、多项选择题(20分/10题)1、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所采用的原则,包含了以下( ABCD )内容。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2、被告人吴某系某国有煤矿供销科长,月工资1200余元,爱人在农村,两个孩子在身边上学,家境困难,经常申请补助。
但一次吴某家被盗,破案后查明罪犯盗得其现金20多万元,名贵香烟30多条、“茅台”等名酒20多瓶、金项链2条。
吴某涉嫌经济犯罪被捕,吴某供述上述财物均是受贿所得,但查证属实的受贿物品仅有30000多元,吴某的行为构成( AD )A.受贿罪B.职务侵占罪C.贪污罪D.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3、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 ABCD )A.不法侵害已经完结B.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C.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D.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4、甲、乙、丙三人协商要给丁一点教训,揍丁一顿。
到丁家后,丙在门外放风,甲、乙进屋教训丁,结果因丁反抗而将丁当场打死,对此案处理正确的是( AC )A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伤害罪B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杀人罪C甲、乙犯有故意杀人罪 D丙犯有故意伤害罪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有( AC )A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B 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C 主刑为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 罪刑严重的累犯6、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
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
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
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
关于本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BD )A.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B.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不属于中止行为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7、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制度包括( ABCD )A.累犯B.立功C.减刑D.自首8、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其停止犯罪的情况是( AC )。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9、根据刑法规定,适用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有:(BCD )。
A.中止犯B.教唆未遂的教唆犯C.犯罪以后自首的D.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10、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B.甲构成盗窃罪C.乙构成抢劫罪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三、名词解释(20分/5题)1、数罪并罚: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2、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以提供资金帐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通过转帐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以及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方较小的合法权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4、结果加重犯: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的一个犯罪行为在已经满足一个基本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的基础上,又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结果,因而法律规定加重其刑的犯罪形态。
5、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是刑法的最基本原则之一,他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罪名确定后应给予什么样的刑事处罚,这些处罚怎样适用等都应在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不应由法官自行裁量,换句话说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四、简答题(20分/4题)1、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2、简述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
3、简述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4、简述一般累犯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五、论述题(10分/1题)《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试从概念、特征即犯罪构成(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和量刑(刑种和刑度)方面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六、案例分析题(10分/1题)王某在14周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元。
14岁生日那天,王某邀请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
饭后回家途中,王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5000余元。
第二天王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
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车站候车的3人撞倒,二死一伤。
王某不但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
当日下午,王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后被抓获。
问:根据刑法的规定,王某的责任如何处理?刑法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20分/20题)1、甲和乙将某林场已经采伐下来的木料用车偷运走,木料价值6000元,甲和乙销赃后各得款3000元,两人的行为是( C )。
A.共同销赃罪B.共同盗伐林木罪C.共同盗窃罪D.共同盗窃罪和共同销赃罪2、自首后在一审结束前又翻供的,( A )。
A.不能按照自首处理B.仍然按照自首处理C. 酌情予以减轻处罚D. 从轻或者免除处罚3、假释考验期限,从()起计算。
( B )A.判决宣告之日B.假释之日C.判决确定之日D. 判决执行之日4、某甲盗窃了摩托车一辆,价值5000余元,交予朋友某乙帮助销售。
某乙明知是甲盗窃的赃物,而将摩托车卖给了不知情的某丙。
某乙的行为是( C )A. 与某甲构成共犯,是主犯B. 不构成犯罪C. 独立构成犯罪D. 与某甲构成共犯,是从犯5、甲在树丛中向乙射击,连开两枪未射中乙,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
甲的行为属于( C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数罪6、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 B )。
A.牵连犯B.想象竞合犯C.吸收犯D.异种数罪7、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 C )A.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
后来被公安机关机关抓获,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
B.甲某伙同他人盗掘古墓葬被抓获归案。
在羁押审查期间,甲某主动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单独一次盗掘古墓葬的犯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