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十七神仙卷》
——徐悲鸿视为生命的画作
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有三位艺术家被称为‚圣‛:一位是晋代的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一位是唐代的杜甫,被称为‚诗圣‛;还有一位被称为‚画圣‛,就是唐代的吴道子。
吴道子如果生活在现在,一定会有详尽的个人档案,就像我们只要和一个单位、组织发生关系,就必须填写各式各样的表格一样。其中,肯定会有一份《个人情况登记表》。那么,如果吴道子有一份《个人情况登记表》,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见下页表)
我们今天说的这幅画,就是吴道子的白描人物长卷《八十七神仙卷》,现存徐悲鸿纪念馆,齐白石题写画名,徐悲鸿题跋,画上还有一方图章—‚悲鸿生命‛。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方图章呢?为什么徐悲鸿会把这幅画作视为生命呢? 1936年,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时受到时任香港大学中
文学院主任、作家许地山教授的热情接待。他安排徐悲鸿住在家里,还在香港大学举办了他的画展。
一天,许地山忽然问徐悲鸿要不要搜集中国古字画,徐悲鸿立即表示出很大的兴趣。许地山说:有位德国的马丁夫人,家里藏有一批古字画。原来,这位马丁夫人的父亲生前曾经旅居中国多年,搜集了
个人情况登记表
不少中国古代书画,这些被他视为家宝的东西后来留给了马丁夫人,
由于她不懂中国字画,便束之高阁。研究宗教哲学的马丁夫人在一次旅港之际偶遇许地山,两人成为知己。一次偶然闲谈中,她提出请许地山为她收藏的中国古字画寻求买主。
许地山觉得鉴定这批古字画非徐悲鸿莫属,徐悲鸿也欣然同意。经过联络,马丁夫人全家到香港旅行,把那批中国古书画也带到了香港。马丁夫人十分热情地请徐悲鸿等人到自己的住处,打开所有箱包让徐悲鸿挑选字画。
字画一幅一幅地被慢慢打开,忽然,徐悲鸿眼前犹如闪过一道亮光:深褐色的绢面上没有着任何颜色,遒劲而富有韵律的笔法、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了87位从天而降列队行进的神仙。她也许没有
《洛神赋图》的空灵、梦幻和飘逸,也许没有《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细腻、工谨和柔丽,也许没有《韩熙载夜宴图》故事丰富、贴近现实,但人物众多、场面宏伟、布势自然、构图壮丽,可谓荣华婉婉、秀骨姗姗,仙风道骨、脱凡脱俗。
徐悲鸿盯着这幅古卷凝神不语:东华、南极两位帝君率领神伯、仙女、神将前去朝谒天上的最高统治者,画卷从右往左是神将开道压队,头罩光环的东华帝君居中,其他各路
神仙、幡旗、伞盖、贡品、乐器等,簇拥着帝君在仙乐声中足踏祥云御风浩荡行进,一派风动云飘的神仙境界。87个人物造型优美、体态生动,帝君庄严丰满,神将威风凛凛,神伯仙风道骨,仙女轻盈秀丽;冉冉欲升的白云、飘飘飞扬的襟带,使得整幅作品具有一种‚天衣飞杨,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
看着看着,徐悲鸿突然起身对马丁夫人说:‚我就要这一幅!我只要这一幅!‛
马丁夫人有些吃惊地望着他,建议他再看看尚未看完的。
徐悲鸿摇摇头,将身上的1万元现金掏出来,又把随身携带的自己的7幅精品一并推到马丁夫人面前。
马丁夫人从徐悲鸿急切的情绪里悟出了这幅古卷的价值,又不明白徐悲鸿画作的价值,便有些犹豫。
许地山见状,上前解释说:‚徐先生的这7幅作品都是精心创作的佳品,如果夫人有疑虑,我们可以到香港艺术品估价委员会进行作品估价。‛
一行人到香港艺术品估价委员会进行估价后,马丁夫人这才愉快地接受了这笔交易。
马丁夫人好奇地问:‚徐先生,您为什么对这幅画如此看重?‛
‚这幅画虽然没有落款,但线条优美飘逸,意境深邃辽旷,令人遐思万千;丝绢上87个襟飘带舞的人物虽然全用白描手法,但整幅画卷看起来却满纸生辉,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的艺术绝品!‛徐悲鸿坦然相告。
马丁夫人恍然大悟。
这幅古卷就是后来和徐悲鸿形影不离的《八十七神仙卷》。回去以后,徐悲鸿兴奋不已,日夜观摩。
1937年春,徐悲鸿返回南京。恰巧张大千由北平来南京筹备全国美展事宜,此时,黄君璧、谢稚柳等人也在南京,好友把酒畅饮,欢聚一堂。
在此期间,张大千、谢稚柳等人前往徐悲鸿住处观看了《八十七神仙卷》。张大千见卷后大吃一惊,叹为观止:‚此画与唐朝壁画风格相同,不是唐人画不出这样的作品!北宋武宗元作品的源头,就在这里!‛武宗元是北宋时期的大画家,效法吴道子,善画壁画和佛像。谢稚柳也表示赞同,认为是‚晚唐之鸿裁,实宋人之宗师‛。所有人一致认为这幅画是现今国内唯一见到的唐代人物画卷,有‚吴带当风‛之感,极有可能是‚画圣‛吴道子的真本,并喻之为稀世珍宝。
对于爱画如命的徐悲鸿来说,自己的珍藏被业内顶尖的同行好友赞赏品评,实是人生一大快事;更把自己使这件已流失于外国人之手的国宝回归祖国,视为平生最得意之事。徐悲鸿将画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精心篆刻了一方刻有
‚悲鸿生命‛四字的印章,小心地印在画卷前面,并在跋文
中写道:此卷之艺术价值‚足可颉颃(对抗)欧洲最高贵名作‛,可与希腊班尔堆依神庙雕刻这一世界美术史上第一流的作品相提并论。
1938年秋,徐悲鸿接到了印度‚诗圣‛泰戈尔的邀请,到印度国际大学讲学。他决定早些上路,以便利用途经香港的机会,让中华书局把《八十七神仙卷》精印下来,以利保存。
10月,徐悲鸿自重庆出发。路过广州时,正赶上日本人攻占广州,他带着画在西江飘泊了40多天才抵达香港。颠簸艰辛的旅途中,他给同行的人讲起了‚画圣‛的奇闻轶事:
‚有一次,吴道子随唐玄宗去洛阳,见了将军裴旻和书法家张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绝技:裴旻善于舞剑,当即舞剑一曲;张旭长于草书,挥毫泼墨,作书一壁;吴道子也奋笔作画,‘俄顷而就,有若神助’。洛阳士庶,一时大饱眼福,人们都高兴地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啊!后来,裴旻将军母亲去世,请吴道子在洛阳天宫寺画一些神鬼像。吴道子说:‘请将军舞剑一曲,让我获通幽灵。’‘获通幽灵’就是得到灵感的意思。裴旻听后,脱去丧服,舞起剑来,剑在手中左旋右抽,如电光火石。最后将剑抛向天空,距地面有几十米高,裴旻举起剑鞘,宝剑正好插入鞘内。观者数千人,齐声喝彩。吴道子看了裴旻的舞剑英姿,一时灵感大兴,挥毫作画,‘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这是吴道子一生的杰作,‘得意无出于此’。‛
见大伙儿听得津津有味,徐悲鸿继续讲到:‚唐朝天宝年间,大约就是742年到755年吧。一天,唐玄宗忽然想起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横生,便命吴道子到嘉陵江去写生。到了嘉陵江,吴道子漫游江上,纵目远眺,好山好水,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