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时安排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时安排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1课程安排如下: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序言1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课时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2课时离子反应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3课时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3课时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1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2课时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硫和氮的氧化物2课时硫酸、硝酸和氨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模块1:自主知识建构4课时练及测评2课时期末检测:1~4章综合运用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课程安排如下: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3课时元素周期律3课时化学键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2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2课时化学能与电能2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2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课时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3课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课时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2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2课时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模块2:自主知识建构2课时综合练及测评2课时期末检测:模块2(1~4章)联系模块1(1~4章)的相关内容综合运用高二上学期化学选修4课程安排如下:序言:2课时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课时燃烧热能源1课时化学反应热的计算2课时自主知识建构1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1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课时化学平衡5课时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课时自主知识建构3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课时)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3课时)第三节盐类的水解(2课时)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课时)本章自主知识建构(2课时)单元测评(1课时)在本章中,我们将研究水溶液中离子的平衡。
高中化学鲁科版 必修2第一章 第2节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1、周期:
具有相同电子层数而 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 顺序由左往右排列的 一系列元素。
周期数 = 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结论: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族: 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
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 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
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具有电子层数相同的横行
七主分两边,七副站中间,
族: 零族排末尾, VIII族括纵三。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纵行
IA 主族 7个
零族 0
IIA
IIIA IVAVAVIAVIIA
副族 7个 第八族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判断正误
1. (1)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共16个族( √) (2)短周期元素中可能有副族元素( × ) (3)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 ) (4)元素周期表中Ⅷ族元素种类最多( × ) (5)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为1( × ) (6)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镧 系 元 素 和 锕 系 元 素 都 占 据 同 一 格 , 它们互为同位素×( )
2.确定下列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1)已知硒(Se)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的作用,其原子结
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4 周
期 ⅥA 族。
(2)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放射性元素氡,其原子
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86 ,位于周 期表中的第 6 周期 0 族。
3.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
C. N/C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元素周期律(二)导学案

第3课时元素周期律(二)一、电负性1.有关概念与意义(1)键合电子: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
(2)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3)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
2.递变规律(1)同周期,自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自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应用(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②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
(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①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②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3)判断化合物的类型如H的电负性为2.1,Cl的电负性为3.0,Cl的电负性与H的电负性之差为3.0-2.1=0.9<1.7,故HCl为共价化合物;如Al的电负性为1.5,Cl的电负性与Al的电负性之差为3.0-1.5=1.5<1.7,因此AlCl3为共价化合物;同理,BeCl2也是共价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
特别提醒电负性之差大于1.7的元素不一定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F的电负性与H的电负性之差为1.9,但HF为共价化合物。
例1(2018·北京朝阳区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而Ⅶ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大B.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NaH的存在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ⅦA族的观点【考点】元素的电负性【题点】电负性的含义及变化规律答案A解析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电负性逐渐减小,A项不正确;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B项正确;电负性越大,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C项正确;NaH中H为-1价,与卤素相似,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ⅦA族的观点,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精选】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共2课时) 第1课时 乙醇 第2课时 乙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共2课时) 第1课时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第2课时 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共2课时) 第1课时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第2课时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 资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1课时)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期中综合检测(word) 模块综合检测(word)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共3课时)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第3课时 核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共3课时)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三节 化学键(共2课时) 第1课时 离子键 第2课时 共价键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课时)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课时)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共2课时)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共2课时) 第1课时 甲烷 第2课时 烷 烃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共2课时) 第1课时 乙烯 第2课时 苯
元素周期律(电负性)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电负性的应用
① 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电负性>1.8 非金属元素; 电负性<1.8 金属元素; 电负性 ≈ 1.8 类金属元素
② 判断元素化合价正负
+1
-1
2.1
H——Cl
3.0
显正价 显负价
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 能力强,化合价为负价
(4)电负性的应用
③ 判断化学键类型
通常情况下: 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 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1.7:共价键
0.8 0.6 0.4 0.2
0 Li Na K Rb Cs
第ⅦA族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F
Cl
Br
I
课本:P26 探究
比较与分析
根据图1-22,找出上述相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与电负性的变化趋势 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同周期,从左到右: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体呈增大趋 势。(2/3、5/6反常)
同主族,从上到下: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减小。
课堂小结
教材P26
科学史话:稀有气体及其化合物的发现
【思 考】
原子的电负性随核电荷数递增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3)电负性周期性变化规律
上大
右大
一般来说: ①同周期: 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 (表明其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②同主族: 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表明其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 ③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小,非金属元素 的电负性较大。
A.Na、Mg、Al
1-2-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92张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2
【解析】
因为X、Y、Z是同一周期的三种元素,其最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ZO4>H2YO4>H3XO4。根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最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对应元素的单质非金 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Z>Y>X,原子序数越大: Z(Z)>Z(Y)>Z(X),原子半径越小:r(X)>r(Y)>r(Z),气态氢 化物的稳定性越大:XH3<H2Y<HZ,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X3 >Y2 >Z 。所以,只有选项D正确。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2
(2)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 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作用力逐渐减弱,则失去 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金属性逐渐 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例如,第ⅠA族的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金属性逐渐增 强而第ⅦA族元素从F到I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位于“分界 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 性。
10 金属 □ 11 非金属 7 非金属 □ 8 氟 □ 9 稀有气体 □ □ 12 元素的性质 □ 13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14 元素的原子 □ 结构 15 新材料 □ 16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 □ 17 □ 18 耐高温、耐腐蚀 □ 19 超导 □ 20 磁性 □
催化剂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2
●新知导学 1.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 1 ______________跟 (1)分界线的划分:沿着周期表中 □ 2 □ ____________之间画一条虚线,虚线的左面是 3 □
2020届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含答案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标要求]1.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2.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对于主族元素(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其中,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
2.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的元素(1)Al Ge Sb Po; B Si As Te At(2)在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3.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催化剂、合金材料周期表右上角制取农药的元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两侧的元素(如Al、Si等)既能表现金属性,又能表现非金属性。
2.元素化合价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2)指导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①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②在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区域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
③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特别提醒]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不能称为元素具有两性,两性指的是酸、碱两性,而不是指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在现有元素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分别是什么元素?提示:由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即金属性最强的应该为钫元素,但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一般认为铯的金属性最强,氟的非金属性最强。
2.从第ⅢA族的硼到第ⅦA族的砹连成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有何特点?这些元素可制取什么材料?提示: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这些元素可以制取半导体材料。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元素周期律(二)

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P<S、N<F,同主族自上而 下电负性减小,所以电负性:P<N,N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强,故电 负性:P<S<N<F,即②<①<③<④,故C错误; 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所以最高正化合价:①>②=③,故D错误。
123456
5.X、Y是同周期的两种非金属元素,不能说明X元素的非金属性比Y元 素强的事实是__C_E_F__(填字母)。 A.将X的单质通入HnY溶液中产生浑浊 B.加热至300 ℃,HnY发生分解而HmX不分解 C.第一电离能:X>Y D.电负性:X>Y E.单质的熔点:X>Y F.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HmX>HnY G.X与Y形成的化合物YmXn中X元素显负价
2.电负性、第一电离能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 增大
减小 特别提醒 第一电离能:ⅡA>ⅢA,ⅤA>ⅥA。
判断正误
(1)在同周期中,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 )
(2)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第
一电离能也逐渐增大( × ) (3)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 × ) (4)同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元素中,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 )
深度思考 1.按照电负性的递变规律推测: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和电负 性最小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哪个位置? 提示 根据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往右,电负性越大; 越往下,电负性越小,由此可知,电负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 方,最弱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下方。 2.(1) 根 据 化 合 物 SiC 、 CCl4 判 断 , Si 、 C 、 Cl 的 电 负 性 大 小 的 顺 序 是 _C_l_>__C_>__S_i_。 (2) 根 据 化 合 物 HCl 、 HClO 判 断 , H 、 Cl 、 O 的 电 负 性 大 小 顺 序 是 _O_>__C__l>__H__。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示范教案一(5.3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那么,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怎样认为的?[生]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但门捷列夫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之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
与他们不同的是:门捷列夫并没有机械地完全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
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种碳原子呢?[生]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究竟,我们还须了解以下概念。
[板书]三、同位素[师]我们以前学过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也就是说,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
那么,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否相同呢?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如氢元素的原子有以下三种:[投影展示]H、31H分别表示什么?[问]11[生]1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的原子;31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3、质子数1为1的原子。
[师]根据第一节所写内容,填写表中空白。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一、教材分析: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
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
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质量数和AX的含义。
Z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X的含义。
Z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元素周期律 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电负性越大的原子, 其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2.标准:
选定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 出各元素的电负性。
3.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上大
右上大
右大
1、一般来说,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表明其吸引
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半径变小) 。
2020年全国卷ⅢT5 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与B原子相连的 H呈负电性(Hδ-),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
N>H>B
总结
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1) 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 Na ) ,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Ar );
渐小
渐大
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微粒半径大小的判断方法
1.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 2.微粒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3.微粒核电荷数相同,则核外电子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下列微粒大小:
(1)r(O) r(F) r(Na) r(Al)
(2)r(O2-) r(F-) r(Na+) r(Al3+)
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用符号 I1 表示
概念表述中的“气态” 、“基 态” 、“电中性” 、“失去一个 电子” 等都是保证“最低能量” 的条件。
M(g)===M+(g)+e- I1(第一电离能)
意义: 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 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失去电子越 容易,即元素的金___属__性越强;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表明在气态时该原子失去电子越 难 ,即元素的_金___属____性越弱。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
学 习 目 标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熟练画出1~ 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示意图。 2. 利用资料数据和实验探究,探讨出 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 化规律,从而导出元素周律。
第一章 金属性依次增强
原 子 半 径 依 次 减 小
得 电 子 能 力 依 次 增 强
非 金 属 性 依 次 增 强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 ·必修二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6 7
Cs
F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Al Si Ge As Sb Te Po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认真分析教材13页“表1-2”,试找出每个电子层 排布电子数的规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
电子层排布电子数的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 的电子层排布。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 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 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注意: 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地套用。
Si
单质与氢气 反应条件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 高温
P
能反应,困难
S
加热反应
Cl
光照或 点燃反应
硅酸 H2SiO3
磷酸 H3PO4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解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大多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部分。
【典例2】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物的性质总在不断的发生明显的变化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答案】 C【解析】同族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递变的,A项错误;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但没有两性金属元素这一说法,B项错误;耐高温材料应该在过渡元素中寻找,D项错误。
【板书】活动三、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探究1】(1)推测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最高正化合价是什么?【交流】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ⅥA族,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是+6,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该元素用X代替),其酸性比硫酸弱。
【问题探究2】(2)如何比较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交流】钙与铝既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可借助镁来比较,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金属性:Ca>Mg>Al,故碱性:Ca(OH)2>Mg(OH)2>Al(OH)3。
【讨论】利用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进行推导的基本思维模型是什么?【交流板书】【问题探究】利用元素“位、构、性”关系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1)掌握四个关系式:①电子层数=周期数;②质子数=原子序数;③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负价=主族序数-8 。
【交流2】(2)熟练周期表中一些特殊规律:①各周期元素种数;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③同主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交流3】(3)性质与位置互推是解题的关键: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元素周期表+课件+-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2

包括第_8_、__9_、__1_0__三个纵列
0族
占据元素周期表的第_1_8_纵列,最外层电子数为_8_(He为2)
主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族别名
碱 金 属
碱土 金属
新课讲授
0族
副族
过渡元素
硼 碳 氮 氧 卤 稀有 族 族 族 族 族 气体
典例精讲
【例1】科学家用钙离子撞击放射性元素锫(Bk),产生了质子数为117的超重元素 Ts。T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试判断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新课讲授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一定为第ⅡA族的元素吗? 不一定,可能是第ⅡA族,也可能是0族或副族元素。
问题2 在现行周期表中第四、五、六、七周期均有18列,为什么第四、五周期 各有18种元素,而第六、七周期各有32种元素?
第六周期ⅢB为镧系,共15种元素;第七周期ⅢB 为锕系,共15种元素,比四、五周期多出14种元素。
第七周期,第VIIA族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
新课讲授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8
O
氧
16.00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小结 元素周期表
新课讲授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新课讲授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 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的区域寻 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完善期
瑞士化学家 维尔纳
(1866-1919) 1905年制成了 现行周期表
第二节 第3课时 元素周期律(二) (电负性) 2021

对点练习
1.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第一电离能Y可能小于X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大于HnX 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酸的酸性 D. 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2.下表中是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下列判断正确的
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 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 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各元 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鲍林L.Pauling 1901-1994
观察这组电负性数据,找出其大致变化规律:
“F老大,O老二”
(2)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一般规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是( D )
A. C、D、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C>D>E B. 元素A的原子最外层轨道中无自旋状态相同的电子 C. 元素B、C之间不可能形成化合物 D. 与元素B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的单质能与H2O发生置换反应
3.如图是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
正确的是( B )
A. 电负性越大的主族元素,其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大 B. 电负性是以氟为4.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 C. 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D.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变大
对角线规则可以通过元素的电负性进行解释:
Li、Mg的电负性分别为1.0、1.2 Be、Al的电负性分别为1.5、1.5 B、Si的电负性分别为2.0、 1.8
3.0
(1)通过分析电负性的变化规律确定N、Mg的电负性(x)范围:
第一章1元素周期表

(4)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元 素 名 称 锂 钠 钾 铷 铯 元 素 符 号 Li Na K Rb Cs 核 电 核 数 3 11 19 37 55 颜色和状态 密度 3 (g/cm ) 熔点 。 ( C) 沸点 。 ( C)
银白色,柔软 银白色,柔软 银白色,柔软 银白色,柔软 略带金色光 泽,柔软
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
属性越强。
已知金属A可与冷水反应,金属 B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和水不能 反应,判断金属A、B、C金属性强 弱如何?
金属性
A〉 B〉 C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a、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 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b、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 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 强。
化学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表(3课时)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 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 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 份元素周期表。1907年2月2日, 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 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 离他的73岁生日只有六天。他的 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 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 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 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 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已知NaOH为强碱、Mg(OH)2为中 强碱、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 则Na、Mg、Al的金属性强弱顺序 如何?
金属性
Na〉Mg〉Al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a、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 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共三课时)

以18号元素核外 分析归纳 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
电子排布为例 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决定 ①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总结归纳 元素周期律
②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实质
【点评】结合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知识,让学生填写并记住每个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有助于推断原子序数一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阅读、思考】在周期表中有两个特殊的位置,镧系和锕系,阅读课文P14倒数第二段,说出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结构上有何特点?
【总结陈述】在第六周期中,从57号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的最外层和次外层电子层结构及元素的化学性质十分相似,这15种元素总称为镧系元素。排在周期表第六行,第三列。
【达标检测】
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Li B、F C、Na D、Cl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Li Na K B、Ba2+ Ca2+ Mg2+ C、Ca2+ K+ Cl- D、N O F
【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并且有下列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减小。
【讲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教材中没有列出,它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比显得特别大,这是由于测定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的根据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同。
【点评】利用质疑,引入新课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板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 元素周期律
【交流与研讨】(1)分组填写教材P11页表中所缺的内容;
核素

H、31H,氯有两种同位素: 1 Cl、 3517Cl,它们可以形成多 17
37
少种氢分子?多少种氯分子?多少
种氯化氢分子?
Ar(Cl)= 35×75.77%+37×24.23%= 35.485
•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A· a%+B· b%+C· c%+
例1:现有
41
40
K、4018Ar、4020 Ca、 19
K 、 4220Ca, 它 们 代 表几种元 19
素?几种原子(核素)?哪些原子 (核素)互为同位素?
例2.氢有三种同位素:11H、
质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与中子的相对 质量取整数相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原子 质量数。用A表示。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原子的表示方法: 质量数 A 元素符号 质子数 Z 练 原子编号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符号 25 12 13 习: ① 12 Mg 36 17 19 ② 17 Cl 40 19 21 ③ K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核素、同位素的涵义,了解放射 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 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 2、了解质量数和原子符号(AX)的涵义 Z 3、了解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相 对原子质量。 重点:核素、同位素的涵义。 难点:核素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的应用:见P.10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同位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a%+B· b%+C· c%+…
如Cl的相对原子质量:
Ar(Cl)= 34.969×75.77%+36.966×24.23% =35.453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同位素 的质量数的平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 >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原子半径:X>Y>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X+Z)/2
2020/11/3
18
3、已知X、Y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Y可形成化合物
氢化物 化学式
化合条件
稳定性
14Si SiH4 高温下少量反应 很不稳定
15P
PH3 磷蒸气,困难
不稳定
16S
17Cl
H2S 加热反应 HCl 光照或点燃化合
较不稳定 稳定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
2020/11/3
15
元素 氧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14Si SiO2 H2SiO3 硅 酸 弱 酸
X2Y和X2Y2,又知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则两种
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A)
A. 19
B. 18
C. 27
D. 9
4、下列各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
的是( C)
A. KCl B. NaBr
C. LiI
D. KF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同周期元素中,VII 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 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 C. VI 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D. 所有的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
加热时,Mg与热水反应较快
液。观察现 象。过一会儿
Mg + 2H2O = Mg(OH)2 + H2
加热试管至水 沸腾。观察现象。
加热时,Al与热水无明显现象
说明?金属性:Na > Mg >Al
2020/11/3
9
预测:Na、Mg、Al 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时, 现象是否会相同?
2020/11/3
10
实验二
对其他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也可 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周期性的变化。
2020/11/3
17
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
错误的是(AB)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至-1
2、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
15P P2O5 H3PO4 磷 酸 中强酸
16S
SO3 H2SO4 硫 酸 强 酸
17Cl Cl2O7 HClO4 高氯酸 更强酸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
2020/11/3
16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化学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3课时
2020/11/3
1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的 最外层电子数排布 呈现周期性变化。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的 原子半径 呈现周
期性变化。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的化合价 呈现周期性
变化。
2020/11/3
4
Na Mg Al Si P S Cl Ar
从左到右,原子电子层数 相同 , 核电荷 数 逐渐增加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原子 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大 ,失电子能 力 逐渐减弱 ,得电子能力 逐渐增强 ,单 质还原性 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 ,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
取一小片铝和 一小段镁带镁 带,用砂纸擦 去氧化膜,分别 放入两试管, 再各加入2 mL 1 mol/L盐酸。 观察现象。
现象 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
生气泡。但镁反应比铝剧烈。 化学方程式
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3H2
结论 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2020/11/3
13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根据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氢 化物的稳定性(越易越强,越稳定越强)。
2.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 弱。
3.根据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强制弱)。
4.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就越弱。
2020/11/3
14
元素
2020/11/3
5
如何通过实验判断 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2020/11/3
6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 性强弱。碱性越强,则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性逐渐减弱。
2020/11/3
原化 子学 结性 构质
2
原子 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 名称
钠镁
铝
硅
磷
S Cl Ar
电子 排布
化合价 + 1 + 2 + 3 + 4 + 5 +6 +7 0 -4 -3 -2 -1
2020/11/3
3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请同学们从 结构上分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第 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如何递 变?
2020/11/3
19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2020/11/3
20
2020/11/3
11
Na
Mg
Al
与冷水反应:
单质与水(或 酸)反应
剧烈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 与酸反应: 沸水反应迅速、与酸 反应剧烈,放出氢气。
迅速
金属性:Na>Mg>Al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碱
性强弱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 氢氧化物
2020/11/3
12
如何通过实验判断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4.金属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置换出金属 性弱的。
2020/11/3
7
以第三周期元 素为例讨论!
2020/11/3
8
实验一
取除去氧化膜的 钠块、镁条、
钠、镁、铝和水的反应
铝条,放入试管中。 常温下,Na与水反应剧烈
向试管中加入 2 mL水,并滴
2Na + 2H2O = 2NaOH + H2
入2滴酚酞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