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知识应用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密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密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过程 2.如何区分铁块、铝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和酒精都有特有的性来鉴别。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如何区分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让学生交流讨论区分方法:两个金属块互相划,用磁铁 区分,或者可以通过掂量它们的重量去比较。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并由学生提到的掂量测重去区分两 者,牵引出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时,可以根 据物质的另一种特性来更严谨地区分它们,我们这一节 课就要探究这种特性---密度。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实验探究、合作讨论 1.提出问题、猜想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如 何验证呢? 2.设计实验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 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引导同学讨论可以围绕以下三个 问题: ①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②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③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为了降低难度,提供的铁块和铝块的形状都是规则的, 利用天平测质量,刻度尺测边长计算体积。(教师巡视 指导)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收 集记录数据。
4.分析论证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以体积 V 为横坐标,质量为 m 为纵坐 标,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做出 m-V 的图像,通过观 察表中的数据和画出的图像,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与 猜想一样吗? (过渡):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 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这就说明这个比值是物质 的一种特性,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引进了 密度这个物理量。 物理意义: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物态相同,其密 度相同。密度用字母 ρ 表示,。 ρ 水=1.0x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 1.0x103kg。 请学生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若不对请说明为什么? 由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 反比。 以此来强化对于密度概念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反思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反思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反思
物理是一门“缘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学以致用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

本课教学中,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成为本节教学的关键。

为使本课教学更形象、生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导学案与PPT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层层引入。

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学生非常可爱的一面,每个学生都充满了自信与活力,每个学生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这节课更使我坚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动起来,这个课堂才会真正活起来,才会有生气。

当老师引导到位,问题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时候,小组成员会自然而然的凑在一起讨论问题;当这种方式成为习惯,在课下如果遇到问题时,学生们也将慢慢的习惯相互讨论,共同释疑了。

可见物理学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多用设疑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多用电教手段让学生更直接,更直观的接近课堂,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成为学习主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把学生的学习思想由“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

要相信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让学生坚信“我能行”,最后变成了“我真的行”。

当然,作为一名刚带物理的新老师来说,课堂不可能没有“意外状况”。

在本次教学中,因对学生学情没有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复习铺垫不到位,导致密度公式的转换上出现了卡壳,因该环节的磨蹭致使课堂节奏被打乱,后面的练习没有时间完成。

结合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导学诱思,互动展示”教学模式,我
对“诱思”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的理解更深刻具体了一些。

那就是提问必须层层递进,每个问题必须指向明确,老师的提问不是为了难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预期的目的地。

初中物理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2《密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 经过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具和媒体:天平、刻度尺、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实验卡、图像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1、出示体积较小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吗?2、出示体积较大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哪一个?3、提问:为什么想要大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的体积大、质量大。

二、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实验:探究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1、为了验证你的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确定组内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对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m-v的关系图像,组内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

5、小组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学生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小组代表到讲台,实物投影展示数据和图像,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图像,讲三个图像卡片在实物投影上合成一个,及时总结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在进行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点需要反思和
改进。

首先,我发现在解释密度的概念时,使用了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
杂的表达方式。

这导致学生们理解上的困难。

下次教学时,我应该采
用更简单、直观的语言来解释密度,并使用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

其次,我注意到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取样和测量过程中出
现了不小心的失误。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实验前没有充分强调实验操作
的重要性和准确性。

下一次教学时,我会更加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
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仪器使用能力。

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测量结果的单位和符号
表示不够熟悉。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之前没有强调单位和符号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下次的教学中,提前给学生介绍并强调密
度的标准单位和符号,同时在实践中鼓励他们正确使用单位和符号。

最后,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
习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不同,我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的
指导和辅导。

下次授课时,我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
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并提供更多的个别辅导时间。

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我相信可以提高学生对测
量物质密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会继续不断学习并改进自
己的教学方法,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教学反思
在教授《密度》这一内容时,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应该更注重概念的讲解。

在教授密度时,我可能过于关注计算公式和实验操作,忽视了对密度概念的深入讲解。

密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会对其产生困惑。

因此,我应该在讲解公式之前,先讲解清楚密度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密度与物质
的关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的知识。

其次,我应该设计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应用情境。

密度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概念,可以应
用到生活和科学实验中。

而在教学中,我可能过于抽象地呈现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而忽略了它的实际应用。

我应该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如测量物体的密度、计算固体
和液体的混合物密度等,让学生理解到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另外,我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经常性地与
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并及时对其进行解答和指导。

同时,我可以
设计一些小测验或问答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对密度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教授《密度》这一内容时,我需要更注重概念的讲解,设计更多的实际案例和
应用情境,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此知识。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反思一: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一、总的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的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地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重难点的突破:1、本节课重难点是学会应用比值法揭示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因此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将学生分成12个小组,而每个实验小组只测出一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及比值,要求每个小组通过探究就课本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实验小组只测出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及其比值,别的物质的质量、体积与比值必须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才能获得,测量结束后,课堂中的交流活动比较活跃,同时,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实验结束后,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并进行了交流:(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其比值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不能说明是相同物质这一前提。

(由比值相近通过科学思维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这是培养煅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的物质的特性,即密度。

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与速度概念对比,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它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坚实基础。

《第六章四、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四、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基础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2. 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物质分类、质量估算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则在于密度的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具体如下:重点: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理解密度在物质分类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密度的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密度、估算物体质量等。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教学材料:密度计、测量杯、水、不同密度的物质样本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包含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及实例的PPT,实验操作指导视频等。

3. 课堂环境:准备实验室或教室,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

4.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引导,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迅速拉回到物理课堂上。

教师可先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入手,如:我们日常购物时如何判断水果、食品的新鲜程度?通过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望。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密度知识的应用,并指出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二、知识铺垫在正式进入课程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复习和巩固一下之前学过的关于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图示、实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同时,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为何我们能够轻松地将轻物和重物分开?这样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三、新课讲授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正式进入《密度知识的应用》的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密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密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板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单位 [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 什么呢 [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密度= [投影]密度的公式:ρ=m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 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
[师]通过观察演示,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实验结果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 相同的. [生]通过这样的实验,我还学会了一种测量液体质 量的方法.先测出烧杯的质量 m0,再测出装入液体后 的总质量 m,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 m-m0.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了解了体积相同的不 同种类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 体积也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又有什么关 系呢
[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 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
[生]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 不同时,其比值不同.
[生]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 量一般不同.
[师]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 学中就用密度(density)表示这种特性.
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 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 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 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 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 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 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生]也可以将天平调平衡后,在天平盘上先放上确 定的砝码质量,将完全相同的两只烧杯依次放在天平的 另一个盘上,分别加酒精和水,当装酒精的烧杯和装水 的烧杯都能使天平平衡时,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也相 等,这时也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的体积.

《物质的密度》教案反思范文

《物质的密度》教案反思范文

《物质的密度》教案反思《物质的密度》教案反思范文上完这节课,我发现有很多教法值得我这位去研究去探究。

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来表达一下我的感受:一、目标。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解决《密度》这个抽象的概念怎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中教学,并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本来在八年级就是很困难的一节课,如何深入浅出地教给七年级学生是我考虑的最大问题。

我采取的办法就是不能过于理论化,尽量通过生活和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总结。

教学目标的设置因而显得很简单,就是围绕密度的定义来展开,中间穿插公式和单位。

上完后感觉比较顺畅,课堂的总体感觉很自然,学生也积极地参与了,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了。

至于情感目标和方法,我觉得都体现的很明显,如分组实验、数据分析等。

二、引入。

听过很多的课,也看过很多的引入。

很多老师一般都会以图片、音乐或者实验来创设一个情景来引入一堂课的主题。

密度这堂课很抽象,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社会热点问题来作为情景引入。

我特意从学生好胜的心理出发,找到身边的小问题入手,很好地解决了引入的问题,让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提了上来。

我在引入上下的功夫是我最近经常摸索的,我基本上都没有搞什么的花样和噱头,都是自自然然地,不经意地进入课堂学习。

三、语言。

本节课我除了引入之外,特体在语言上下了一番功夫,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怎么样才能是课堂气氛经久不衰,是我课前考虑最多的。

在平时的课堂中,特别是很多新教师,往往不去考虑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或者怎么样说才能培养学生认知的发展。

有时候很啰嗦的讲了一大堆,但都是废话。

无法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但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技巧,比如说在讲密度意义的时候,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下去,采用填空的形式由简单到复杂,有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理解掌握了较难的知识点包括:“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也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等等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

再比如说密度概念的提出,似乎没有我的“功劳”,都是由学生自己概括出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2)详细内容:a.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b. 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c. 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密度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按密度来分类的吗?(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密度知识的应用,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知识讲解:(1)回顾密度公式:ρ = m/V;(2)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3)举例说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一块铜的密度是8.9g/cm³,质量是100g,求这块铜的体积;(2)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答;(3)讲解解答过程,强调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一块铝的密度是 2.7g/cm³,体积是50cm³,求这块铝的质量;(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3)讲解解答过程,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6. 课堂小结:(2)强调密度公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公式:ρ = m/V;2. 密度计算公式及其变形;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块铁的密度是7.9g/cm³,质量是200g,求这块铁的体积;2. 答案:V = 25.3cm³;3. 要求:独立完成,家长签字。

《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教学反思在教学《密度》这个内容的过程中,我认为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首先,我觉得我在教学准备上做得还不够充分。

由于对《密度》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我在课前准备方面有些敷衍了事。

我没有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学习,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不够清晰,给学生造成了困惑。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影响了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我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需要改进。

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采取了统一的授课方式。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跟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我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第三,我在课堂管理上还需要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注意力和纪律把控得不够好。

有时候,我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不正常行为,导致他们产生了分心和娱乐他人的情绪。

这给课堂秩序和效果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此外,在反馈和巩固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这样就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帮助有限。

我应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小组活动或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让他们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综上所述,在教学《密度》这个内容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我明白了自己在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管理以及反馈和巩固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我会多加学习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_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重点:公式使用和计算格式要求难点:理解密度的意义与鉴别物质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检测试题。

四、教学设计(一)知识回顾:1. 密度: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____与其_______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不同物质密度一般_____,大小与m、V_____.2. 密度单位:3. 密度公式:单位换算关系: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题引入:1.是金条还是铜条?2.怎样知道矿石是什么物质?ρ=mV天平液体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3.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心石是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碑身高37.94m ,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在长14.7m 、宽2.9m 、厚1m 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怎样知道它的质量?(三)新课教学:1.常见物质的密度密度表:(规律)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气体密度,还与温度、气压有关有的物质密度相同2.密度知识应用活动1:小明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乒乓球比赛,获得了一枚金牌。

他想知道金牌是否纯金的。

(1)鉴别物质例1:小明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乒乓球比赛,获得了一枚金牌。

他想知道金牌是否纯金的。

于是利用实验室里器材测出了该金牌的质量为44.5g,体积为5cm3,你能用这些数据帮助他作出判断吗?活动2:有一位同学急于知道一把汤匙的体积,但他手边只有一架托盘天平,请问你们有办法帮助他吗?(2)估测物体体积例2:一不锈钢汤匙的质量是79 g,密度是7.9g/cm3,此汤匙的体积是多少?活动3:永乐碑: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所立,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重修曲阜孔庙,朱棣便亲自写下了这幢御制孔子庙碑文,赞扬孔子“参天地、赞化育、明王道、正彝伦,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得以尽其份”。

《密度》物理教学反思(2篇)

《密度》物理教学反思(2篇)

《密度》物理教学反思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一、总的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的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地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重难点的突破:1、本节课重难点是学会应用比值法揭示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因此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相近的.通过实验结论建立密度概念。

2、对于g/cm3 与kg/m3单位的换算过程没有作强调,否则难点集中,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

本节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区别二者的大小关系。

三、不足之处:1、由于学生分组探究用时偏长,在时间方面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同学都思考到位,没有反馈练习,没有达到让老师惊叹的效果。

2、通过本节学习,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还不熟练,需要安排一节习题课进行巩固拓展。

四、教学中的成功体验:1、通过活动:三个形状相同,大小相同涂有相同颜色颜料的球,如何辨别他们的材料?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让学生的心智集中到新知识中来。

2.本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有了发展。

3.通过生活知识加深了学生对密度的认识,并通过生活情景加深对密度知识重要性的了解。

《密度》物理教学反思(2)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在物理教学中,密度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涉及到物质的属性和性质。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6.4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6章的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密度的实际应用,掌握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密度公式的运用2. 实验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难点:1.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密度公式2. 实验过程中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密度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电子秤2. 量筒3. 清水4. 细线5. 计时器学具:1. 学生实验手册2. 测量尺3. 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密度有关。

2. 讲解密度公式:讲解密度公式ρ = m/V 的含义及其应用。

3. 实验测量物体密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已知物体的密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已知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其质量;已知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其体积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密度公式ρ = m/V2. 实验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已知一个苹果的质量为200g,密度为0.8g/cm³,求苹果的体积。

(2)已知一个铁块的质量为500g,密度为7.9g/cm³,求铁块的体积。

2. 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密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换算关系。

3.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换算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评价设计】1、通过板块一的交流展示,检查学生目标一的达成情况。

2、通过板块二的自学提问、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目标二的达成情况。

3、通过板块二的5、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目标三的达成情况。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铝块、橡皮快若干,水、糖水、啤酒、酒精各一杯。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 1.考考学生的鉴别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盛水、糖水、啤酒、酒精的四个杯子,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鉴别区分它们?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人们可以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2.老师在集市上花了100元买了一个金戒指,我想鉴别一下它是不是纯金的,用刚才的物质的这些特性进行鉴别,能行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物质新的特性,利用这种特性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目标通过探究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教学内容1、提出问题:(1)(大屏幕出示)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它们的1.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________。

2. 一块冰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体积密度。

3、一杯盐水,用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盐水()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4、由密度公式ρ= m/v可知 (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C、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D、以上都不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课堂小结】学生自主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密度》教案【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

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查密度表。

记住水的密度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学生分析】在新的课程中提到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很模糊,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精选5篇)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精选5篇)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120xx年12月25日,星期二第三节课,作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构建多种健康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模式框架》课题组成员之一,按课题组的安排,我在学校物理实验室讲了一节健康课堂的入门课——《测量物质的密度》。

在评课中,课题组的成员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理科学科是否适用导学案,而起因则是因为我的这节实验课课堂与导学案完全脱节。

原来这节课的导学案我是照抄照搬现在九年级同事的本节导学案的(原导学案附后),今年八年级启用新教材,而九年级教材没变,导致八年级第六章与九年级第十一章内容相同,我仅仅作了简单的修改。

结果在课堂中出现了下列问题:1、虽然有导学案,但是我和学生们根本没用一秒钟,导学案形同虚设,从而导致课堂中自学导学、交流协作、展示激励、深化引领、巩固拓展这些环节没有做或体现不出来。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用天平和量筒正确地测出液体(盐水)和固体(小石块)的密度,而事实上学生在自学导学上就耽搁了太多的时间,有很多学生10分钟只填写了两个空,我问了他们,都说自学导学部分太难,看不懂。

最终我为了保证教学重点得到落实,而不得不硬着头皮连自学导学这一环节都搁置了,更加不谈展示激励了,因为这时很多组实验根本就未做好,展示什么呢?2、课堂中难点未能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能分析出所测物质的密度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并及时更正,有三个组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大于2g/cm3,有一个组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小于1 g/cm3,这样的结论很显然都是错误的,但由于时间所限,只能由我简单讲了,学生没有用实验验证,似懂非懂。

密度的教学反思

密度的教学反思

密度的教学反思密度的教学反思1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如果现有量筒一次仍不能盛取溢出的水量,可慢慢将物体浸入,并多次盛接和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物体的体积。

2.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石蜡)的体积?可采用“悬垂法”。

先读取悬挂重物浸没于量筒中液体时对应的体积,然后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读取此时的体积。

两者的差值便是石蜡的体积。

该问题一方面是对量筒使用方法的拓展;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探究怎样来测量物质的密度?我们选择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为研究对象,具体教学中也可选择其他种类的液体和固体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密度。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盐水和石块(或其他样品)密度时所用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

注意不要强求一致,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让学生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物理公式计算,间接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值。

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并根据数据得出结果,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课本上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而是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计并实际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

由于有上一节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一实验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教学中建议以小组讨论形式,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教师不要定些条条框框,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要求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清楚说明其理由。

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探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和实施,我们看到,学生首先是非常欢迎这样的课型,他们觉得既紧张又轻松。

在认真讨论准备的过程中,给了学生解放思想、发散思维、提高能力、展示特长的机会,开拓了学生自行探究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的愿望。

本课题的研究,也拓展了老师对学生全面评价的方法和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反思
巴公镇中学物理教师宋树霞
《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课,如果按照通常的教法,应该先教学生学会查密度表,然后利用公式转换的方法来完成质量和体积的运算,这样的学习方法较为直接,容易灌输,但学生只能在运算中完成课堂任务,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无法满足社会、学生和学科发展的需求。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从整体说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同等重要的,它们都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

这堂课的设计中似乎没有刻意教学生如何查密度表,但学生为了鉴别小"金"块,已经自觉地掌握了查表的方法,比起以前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效果更好。

通过三次探究式学习外加生活中的应用贯穿一堂课,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应用会有一定的基础,相信将来想忘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应用教学与探究教学》的实施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高涨,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既培养了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小铝块、小铜块由于颜色有明显差异,又是家庭常见的物体颜色,学生能够很快地加以识别。

而轻重不同,只有个别同学能够想到,通过肯定、赞同后,他们的荣誉感将空前高涨,同时带动了周边同学的共同发展。

而小"金"块与小铜块虽是同种物质,由于表面颜色的影响,几乎没有同学可以马上鉴别。

这给今后假金制品(金圆宝、金佛、金首饰、金砖等)的鉴别指明了方向。

银圆用声音可以简单鉴别,黄金用牙齿可以咬凹陷,这些学生都很有兴趣,它们都可以填补学生生活中的空白,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特性"的理解。

无规则小零件的质量计算在今后的工作中非常有用,通过这次的探究活动,有的同学可能马上就可以把所学知识用到家长的材料计算中,这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求知而学、自主学习打开更大的空间。

这堂课的时间比较紧凑,有关查表的方法、公式的变形、计算的正确
性与否、各种单位的换算、实验的设计等等都交给学生互相纠正。

学生的探究时间又不能限得太紧,如果能够完成鉴别物质和质量的探究,后面的体积探究可以适当灵活处理。

如果时间有余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适当多补充些密度知识的应用,如:建筑和飞机制造等方面根据密度选用材料,鉴别牛奶、酒的浓度等。

课堂小结、归纳总结都转为师生共识、师生教学小结等,这不能只是文字游戏而已,而应是课堂以学生为主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结果比起老师自己下的结论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习的效果将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