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备课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超声特点应用和次声产生危害防控。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章是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一章,理解上会更容易一些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三、单元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的特性、噪声危害及防控以及超声的利用次声危害等3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4、初步了解弦乐管乐器的发声原理(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总结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转换法·推理法的方法。
3通过实验根据我本人的特长演奏一些乐器·马头琴·电子琴·军鼓·学习乐音3个特4播放多媒体材料了解声的利用5能利用声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4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四、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乐音的特征,防控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特点利用、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知识结构一、声音三环节: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振动也震动、运动与有所区分)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波、声速、回声3、听觉的产生:两条路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二、乐音三特征:1、音调:(1)声音的高低;(2)是由频率决定的,什么是频率?(3)声音可分为:超声、次声和可听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有初步的了解。然而,由于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等概念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拓展,提升素养:
-设计富有层次的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参加科普讲座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评价反馈,促进成长: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与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过程以及声音的三大特性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注意分析问题,明确解题思路,规范书写。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天中遇到的声现象,如噪声污染、声音的反射和折射等,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分组进行一次小研究,让学生调查校园内的噪声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噪声来源、噪声对人体的影响、防治措施等。
-采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如弦乐器的音调变化、声源的远近对响度的影响等,帮助学生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结合生活实例,如回声、声波传播的绕射现象等,讲解声波传播规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3.实践探究,培养能力: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如测定声速、研究声音的反射和折射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四篇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 15 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 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 秒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 1、2、3 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2—2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 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
第二单元声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声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本节课《声现象》的设计意图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体验到声音的奇妙,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听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让幼儿能够分辨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听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叉、气球、玻璃杯、绳子、鼓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和一根绳子。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各种声音,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奇妙,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结合教具进行演示。
3. 实践活动:让幼儿亲手操作教具,如敲击音叉、吹气球等,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发现声音的特性。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2. 活动重点:让幼儿亲手操作教具,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分辨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不同的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声音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希望能够激发幼儿们对声音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听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声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和特性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我使用了音叉、气球、玻璃杯、绳子等教具进行演示,让幼儿亲手操作,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
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阅读材料1:《声音的奇妙世界》
-阅读材料2:《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以下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任务1:设计一个简单的声控开关,实现用声音控制灯光的开关。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声音现象的规律。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等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设计生活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教学策略:
-对于声音原理的教学,采用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声学现象,如回声、共鸣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声学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通过动画、实验等方式,详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声音与振动的关系,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2.声音的特征:教师分别讲解音调、响度、音色三大特征,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声学知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等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对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较为模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此外,学生对声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尚不足。因此,在本章复习课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备课参考(PDF)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二章!生现象第二章 声现象第"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要点课标要求节内对应例题节内对应习题中考要求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探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探究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并会利用声速测距离知识典例" 题型典例" &练习" # $ &知识典例# 题型典例"练习) ( 2知识典例$ 题型典例$ ' % 中考典例#练习' % "1!通过实验探究 知道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 "并会利用声速测距离声音的产生 重点 掌握 衔接知识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可以发出声音 你有没有想过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 探究过程产生的现象用手指捏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然后停止说话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声带停止振动 发声停止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然后捏住橡皮筋橡皮筋振动 发出声音 橡皮筋停止振动 发声停止观察盆中的水 再用手搅动水静止的水没有声音 水振动 发出声音用槌子敲锣 再用手按住锣面敲锣时锣振动发出声音 用手按住锣面 振动停止 发声停止探究归纳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停止 发声也就停止!! # 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 液体 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都可以作为声源 " 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不能叙述为 振动停止 声音就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 只是不再发声 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存在并继续传播 !"#$图#*"*"!!!振动一定发声 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见 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只不过有些物体的振动比较明显 比如 吉他琴弦的振动 张紧的橡皮筋的振动 有些物体的振动不明显 不容易直接观察到 比如 音响喇叭在发声时不容易看出振动 此时我们可以把一些泡沫塑料颗粒放到喇叭的纸盆里 打开音响 放一首优美的歌曲 我们会看到泡沫塑料颗粒随着声音上下跳动 如图#*"*"所示 可见音响喇叭在振动!! $声音的保存方法振动可以发声 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 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如早期用机械唱片记录声音 随着技术的进步 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 激光唱盘和存储卡等记录声音 ./,-图#*"*#!!将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这就叫#现象放大法$或#转换法$!转换法是我们探究问题经常采用的一种可行的方法"类似的现象有'在桌面上撒些细沙!敲击桌面发声时!可以看到细沙在桌面上跳动(音叉振动发出声音时!可以看到泡沫小球在摆动*图#*"*#+"声音的传播 重点 掌握衔接知识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 侧身坐在莓苔上 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 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 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回应路人 鱼怎么能听到人的答话呢 你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吗探究过程产生的现象现象分析把手机放在桌上 拨通手机能听到手机铃声铃声的传播路径是手机 声源 空气 耳朵 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找一个密封良好的玻璃瓶子 把手机放进去 拧紧盖子 拨通手机能听到手机铃声铃声的传播路径是手机 声源 空气 玻璃瓶 固体空气 耳朵 说明声音既能在气体中传播 也能在固体中传播八年级物理 上 !探究过程产生的现象现象分析把上一个实验中的瓶子做好防水准备!然后把瓶子放到装满水的桶里!再拨通手机能听到手机铃声铃声的传播路径是手机$声源% 空气 玻璃瓶$固体% 水$液体% 空气 耳朵!说明声音既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把手机放进一个广口玻璃瓶里密封!拨通手机!然后逐渐将瓶里的空气抽出来!然后再慢慢充入空气在抽出空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甚至听不到铃声#向瓶中充入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又越来越大在抽气的过程中!瓶中空气越来越少!铃声越来越小!后又充入空气!瓶中空气越来越多!铃声越来越大!说明若没有空气!声音将不能传播探究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抽气!离实验装置很近的同学还是能听到极其微弱的铃声,这是因为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瓶中抽成真空&但在抽气的过程中!瓶中空气越来越少!铃声越来越小!于是我们可以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想到(如果能够把瓶中抽成真空!那么我们就听不到铃声了)&这种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宇航员在月球上即使面对面也要通过无线电设备进行通话&类比法理解声波当音叉振动发声时!带动附近的空气随音叉振动!就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如图#*"*$所示! 声音就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图#*"*$./,-人怎样听到声音!!!人耳构造*如图#*"*'所示+中最重要的器官'鼓膜%听小骨及附近组织%听觉神经"图#*"*'"听觉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声速 难点 掌握衔接知识 向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 细心的你不仅能看到湖面上出现的以石子投入位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的层层水波还会注意到水波并不是一下子就能传播到岸边它需要一定的时间 善于思考的你自然会想到 既然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 那么它的传播是不是也需要时间 声速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G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1+>7&声速的大小$"%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例如!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G !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14&+!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例如!山顶的人比山脚下的人容易听到从半山腰传来的声音&回声对着山崖高声喊话!我们会听到回声!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传到人的耳朵里!便是人们听到的回声&!"#$!!!人耳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14"7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才能听到回声&低于14"7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回声测距)'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如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鱼群的位置就是这个道理&基础类声音产生的条件题型典例 ! 下列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4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小球!小球被弹起;4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4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4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着音乐起舞解析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发声体振动&:项中小球被弹起是音叉振动的结果#;项中由于钟的振动连带铅笔振动!所以会在纸上画出锯齿状的曲线#=项中纸屑跳动也是由于音箱振动造成的!这些实验都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有<项是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第二章!生现象的!故选<&答案<!!将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通过某种方式形象%直接地呈现出来!这就是转换法!转换法是我们探究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声音传播的条件题型典例 ! 如图#*"*%所示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图#*"*%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4太空中噪声太大;4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4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4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解析 由题干的描述可知!宇航员在太空中说话!说明声音已经产生!故应该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分析原因&宇航员在舱外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交流!在舱内却可以直接交流!而舱内"舱外的区别之一是'舱外是真空!没有介质#舱内有空气!能传播声音!故可以推断;项正确&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均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无线电波则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后面将学到+"声速的大小题型典例 ! 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4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4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解析 声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且温度保持一致时!其传播速度不变!即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和温度有关!故:"<错误!=正确#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错误&答案=!!理解声速的大小与声音本身无关!只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及介质的温度有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与声速有关的计算题型典例 ! 甲同学敲击铁管的一端!乙同学伏在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响声!若铁管长")1+!空气中声速为$'1+>7!测得两次响声相隔时间是14'&&7!求'$"%敲击铁管的声音从铁管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铁管传播声音的速度&解析 本题中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不能由书中提供的声速资料查得!因为书中提供的数值是在特定条件下测得的!与本题的实际情况不一定相符合&由于知道传播距离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则可由.空0-,空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声音经空气传播的时间比在铁管中传播时间长一些!所以根据.铁0.空*17'&&7计算出.铁!再由,铁0-.铁计算出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答案 $"%.空0-,空0")1+$'1+>7014%7#$#%.铁0.空*14'&&7014%7*14'&&70141$'7!,铁0-.铁0")1+141$'70%111+>7&利用回声测距题型典例 ! 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14"7以上!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听到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4大于$'+!!!!!!!;4大于")+<4等于")+=4等于$'+解析 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14"7!则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时间.014"7>#0141%7!人至少到高墙的距离-0,.0$'1+>7B 141%70")+&答案<!!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及回声测距的应用!弄清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最短时间是解题的关键"综合类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体现在声音的产生条件及传播条件 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回声测距 用声速与温度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题型典例 !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1十万个为什么2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了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解析 $"%采用多只蜜蜂做实验!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说明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所以猜测蜜蜂可能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因此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答案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八年级物理 上 !# 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 $蜜蜂可能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蜜蜂能够发声 肯定是什么在振动 然后再逐一排查中考解读!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其中声音的传播为什么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同学们较难理解%中考主要考查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出题形式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值一般为#?'分%考法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常考 重点中考典例 ! 小提琴声是通过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 如图#*"*&所示 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 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 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的 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和都能传声图#*"*"#贵州贵阳 #分!解析琴箱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声音被琴箱传出 又通过空气的传播进入听者的耳朵 这说明固体 琴箱 和气体 空气 都能传声答案 固体!气体变式演练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 感觉喉头振动了 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 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 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 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 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 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 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1""山东济宁 #分!考法二!声速及其应用 常考 重点中考典例 ! 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 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 这是由于 !!:4山谷中有磁场 能将呼喊声录制再翻放;4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4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 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4山谷中有不同的声音传播介质 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1"# 贵州贵阳 $分!解析 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 发出的声音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进入人的耳朵 这就是听到的回声 故<选项正确 : ; =选项错误答案 <变式演练 人游泳使水!振动!而发声 鱼会被声音吓跑 这说明!液体 水 !能传播声音#1"" 湖南永州 #分!变式演练 掩耳盗铃 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 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 可以互换 !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 湖南株洲 #分! 变式演练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4真空不能传声;4"%G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1+>7<4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4喇叭发音时 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 说明振动发声#1""山东青岛#分!第#节!声音的特性知识要点课标要求节内对应例题节内对应习题中考要求音调通过实验探究 知道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通过实验探究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知道音色的概念知识典例" 题型典例" ' 中考典例"练习" $ ') (知识典例# 题型典例# ' % 中考典例#练习" % & )知识典例$ 题型典例$ ' 中考典例#练习# % 2!通过实验探究 知道声音的音调 响度 "知道音色的概念及应用 #了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音调 重点 掌握 衔接知识 如图#*#*"所示"将一把学生用的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第一次伸出的部分较长"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第二次伸出的部分较短"用与第图#*#*"一次大小相同的力再次拨动"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在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次伸出的部分较长"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部分振动得较慢"听它振动的声第二章!生现象音较粗"音调低*第二次伸出的部分较短"再次拨动"钢尺伸出部分振动得较快"听它振动的声音较尖细"音调高%音调"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 音调就越高$ 频率 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简称赫 符号为H I'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 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 听起来就越尖细 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 听起来越低沉% 用示波器观察到音调高低不同的声波的波形不同 如图#*#*#所示&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 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因素有关图#*#*#./,-!!!一般来说 儿童说话声的音调比成年人高 女人的音调比男人高"乐器的音调 (打击乐器 如鼓 锣 鼓面和锣面绷得越紧 其振动就越快 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 )弦乐器 如二胡 钢琴等 由弦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弦的长度有关 一般来说 在同种材料 同样松紧的情况下 短弦比长弦振动得要快 产生的音调要高 如钢琴键盘上最左端的键连接着最长的弦 它发出的声音是所有键中音调最低的 而最右端的键连接着最短的弦 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管乐器 如长笛 箫等 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长空气柱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短空气柱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高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1H I 到#1111H I 高于#1111H I的声叫作超声波 低于#1H I 的声叫作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见 但有些动物能够听见!"#$!!人类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而有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要比人类大 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响度 重点 掌握 衔接知识 将一把学生用的钢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第一次轻轻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第二次用力拨动"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注意使钢尺两次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在钢尺两次的振动频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次轻轻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部分振动的振幅较小"听它振动的声音较弱"响度小*第二次用力拨动"钢尺伸出图#*#*$部分振动的振幅大"听它振动的声音较强"响度大%" 响度 不同的声音 人耳感觉到的强弱是不一样的 物理学中 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 声音响度越大 振动幅度越小 声音响度越小$ 声音的响度除了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外 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以及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分散程度有关系 距发声体越远 传播时声音的分散程度越大 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正如 近听似炸雷 远听似蚊声 但要注意声音的音调不随距离发生变化' 用示波器观察响度不同的声波的波形不同 如图#*#*$所示!"#$!!注意区分音调和响度 物理学中的声音高低指的是音调的高低 如生活中常用的 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 或 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 指的是音调太高或太低 而 压低声音说 高声喧哗 引吭高歌 低声细语 其实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它们是描述声音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越到远处越分散 所以在大庭广众中讲话时 用一个喇叭形的传声筒 能传得更远 利用管状物传递声波 也可减少声音分散 增加传声效果 如图#*#*'所示!!!!!!图#*#*'音色 重点 掌握衔接知识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铁路工人用锤子敲击铁轨来检查紧固螺丝的松紧*农民伯伯用手拍几下西瓜便知道瓜的生熟*医生将手放在小孩的腹部"通过叩击腹部诊断小孩的病情*爱好音乐的同学听声音就能知道是哪位歌手在演唱"是用什么样的乐器在伴奏"这是什么缘故$" 音色 音色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 又叫音品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闻其声而知其人 也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色# 音色的决定因素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发声体结构发生变化 音色也跟着变化 例如 敲质量合格的碗和有裂缝的碗其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发声体有变化 音色也将变化 例如 有经验的工人师傅 可以通过听声音辨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同一个人的音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 起居 健康等因素而变化#不同发声体发出的相同音调 响度的声音 其波形也不相同 如图#*#*%所示!图#*#*%八年级物理 上 !基础类音调及其影响因素图#*#*&题型典例 ! 学习了声现象后 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 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 然后排在一起 如图#*#*&所示 对着管口吹气 由于空气柱的!!!就会产生声音 管的长短不同 发出声音的!!!! 填 音调 响度 或 音色 就不同 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管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空气柱的长短有关 振动的空气柱越长 音调越低 振动的空气柱越短 音调越高答案 振动!音调!!振动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长短 粗细 松紧程度有关 越长 越松 越粗的物体振动的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 越短 越紧 越细的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响度及其影响因素题型典例 ! 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 两次发出声音的 !!:4音调不同!!!!!!!;4频率不同<4响度不同=4音乐不同解析 轻敲和重击 两次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 响度就会不同 前者响度小 后者响度大答案<!!轻敲和重击的实质是物体振动的振幅不同 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音色及其应用题型典例 ! 口技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表演技艺 从声音的特性来看 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解析 不同的人和物体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 我们之所以能区分不同的声音 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所以要模仿某种声音 实际上就是模仿其音色答案音色!!音色主要是由物体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不同或相同材料物体的结构不同都会使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特点不同 也就是音色不同综合辨析题题型典例 !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4响鼓也要重锤敲 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 震耳欲聋 说明声音的音调高<4 闻其声而知其人 说明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说话者=4 隔墙有耳 说明固体能传声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并且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故:正确 震耳欲聋 是响度大 故;错误 音色是声音的品质 特色 通常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与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等有关 故<正确 隔墙有耳 说明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故=正确答案;!!根据所学知识采用 逐项分析法 进行判断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好方法综合类本节的探究体现在通过做 音调与频率有关 的实验和 响度与振幅有关 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创新体现在会利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例如 聚音伞 回音墙 等 题型典例 ! 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 聚音伞 的实验 如图#*#*)所示 在右边伞柄的!点挂一块机械手表 当她的耳朵位于"点时听不到表声 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 在"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 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现象 聚音伞 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图#*#*)!!解析 手表发出的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伞上时 会发生反射现象 最后集中于一点上 使此处的声音振幅加大 所以人在此处听时感觉声音的响度增大 答案 响度!空气!!此题为信息给予题 解决此题要知道 声音的响度是指人耳能够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 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它既可以在气体中进行传播 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中考解读!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的重点内容 也是中考的热点内容 主要考查对音调 响度 音色的辨析能力和决定音调 响度的因素 中考出题形式主要有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分值一般为#?'分考法一!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 常考 重点中考典例 !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 如图#*#*(所示 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声现象复习过程中,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主线,通过再现实验,体验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逐步掌握声现象各个方面知识点。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本章内容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声现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环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仪器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乒乓球直尺鼓水盆[教学流程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乒乓球有什么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拓展:还有那些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展示图片并做演示实验:将敲击的音叉放入水盆。
第二章《声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非常荣幸能够设计并教授这一章节《声现象》的大单元教学。
设计本节课的思路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声现象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观察,深入探究声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目标上,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描述声音的传播过程,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认识到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征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因此我将重点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传播。
同时,我会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小乐器、图片和视频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观察声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会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现象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也期待通过这次教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声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基础,因此我决定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声现象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
这个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教学设计
《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声现象》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课时) 第二章第1节2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课时) 第二章第1节3 2.2 声音的特性第二章第2节4 2.3 声的利用第二章第3节5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二章第4节单元分析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主题。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多种学习实践活动,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能对活动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推理, 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本单元由“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部分组成。
让学生先从整体上认识声现象,再进一步了解声音的特性,最后再分析声的利用和噪声的危害,让学生可以较全面地把握有关声的知识。
声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
因此,对声全方位的感知可以通过设计有趣且易操作的探究活动获得,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
对“声”既熟悉又陌生,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与声有关的现象,但这些知识只是关于声的“前概念”和经验性认识,其中有的是基本正确的,但有的则是不合理的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联想与建构的方式,才能便于开展较为专业的知识学习。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单元学习目标是制定单元作业目标的依据。
作业目标更全面,描述更。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B. 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C. 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色发生了变化D. 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声音,两种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7.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 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D. 利用超声波排出体内的结石8.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B.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D. 物理学角度乐音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噪声是杂乱无章、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二)多选题9.下列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有()。
A.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B.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C. 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D. 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10.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 我们敲瓷碗能区别碗是否有裂纹,是因为好坏碗发声的音调不同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有关(五)实验探究题18.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特性。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
难点: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音叉、乒乓球、小鼓、钢尺、扬声器等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二章声现象啦。
大家先想想,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呀?生:汽车声、说话声、鸟叫声……师: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拿出音叉和乒乓球)师:看,我现在敲击音叉,大家观察乒乓球有什么变化。
(敲击音叉,乒乓球弹起)师:谁来说说看到了什么呀?生:乒乓球动了。
师:对啦,这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那声音又是怎么传播的呢?(播放一段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视频)师:谁能说说看声音在空气中是怎么传播的呀?生:好像是通过空气的振动。
师:非常棒!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接下来咱们再研究下声音的特性。
听,我现在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声音有什么不同呀?(分别用大小力敲鼓)生:声音大小不一样。
师:对,这就是声音的响度,响度和什么有关呢?生:和用力大小有关。
师:很好。
那我再播放两段不同频率的声音,大家听听有什么区别。
(播放声音)生:一个声音尖,一个声音低沉。
师:没错,这就是声音的音调不同,音调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但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探究中来。
同时,对于一些难点知识,需要多花时间进行讲解和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噪声的来源及防治方法;
-声音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树立自信心。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了解声音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强国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方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学习需求。然而,学生在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关系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3.整合跨学科知识,如音乐、地理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学习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声音现象?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过程,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从声源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
《声现象》单元备课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单元总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制噪声的途径.能力目标:1.具有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实验的能力.2.提高对各种物理现象和结论的表述能力.情感目标:1.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要素中的“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等环节,感受物理学习“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2.将实际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在物理课堂上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发现物理问题.2.课节具体目标二.单元知识结构图本章内容结构三 . 教学重、难点及教法学法指导四.课时按排五.教学建议1.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要将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积极动手实验,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重视实验教学.比如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振动,可以在课堂上增加这样两个小实验:1.(学生提前搜集一些玩具小鼓)敲打鼓,在它发声时,用手轻轻地触摸鼓面,感受到它发声时在振动;或者在鼓皮上放一些小米粒、碎纸屑,观察鼓发声时,这些小物体的运动情况. 2.用音叉实验:用细线悬挂一乒乓球,紧靠在振动的音叉的一个叉股旁,会看到小球在振动,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科书“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所提供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也是锻炼学生交流能力的机会,对于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发展空间,要适时给以恰当的引导,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声现象 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声现象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加深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声的基本特征。
2.声的传播速度。
3.声音的产生和接收。
三、教学重点1.复习声的基本特征、传播速度等概念。
2.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的原理。
3.加深对声现象的实际应用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声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声的基本特征1.提问:声是怎么产生的?声有哪些基本特征?2.学生回答:声是物体振动传播产生的,声的基本特征有响度、音调、音速和音色。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和补充,确保学生对声的基本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步:复习声的传播速度1.提问: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有差异吗?为什么?2.学生回答: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为不同介质中的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并引导他们思考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对声传播速度的影响。
第三步: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1.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怎么被人耳接收?2.学生回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经过空气中的传播,最终被人耳接收。
声音的产生和接收分别通过发声体和耳朵完成。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引导,解释发声体和耳朵的原理和作用。
第四步:实验操作1.实验1:测量声的传播速度。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对。
2.实验2:观察声的传播特征。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观察声的传播特征,并撰写实验报告。
•学生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1.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并就声现象的应用进行思考和交流。
初三物理第二章集体备课
2、知道听到声音的原因,声音的特性,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
3、知道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声音特性,结合声现象的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声现象.
实际在百米竞赛计时中,裁判员看到发令员开枪时发出的光、烟按动秒表。因为光速很大,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4.声波在界面的反射
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将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原来的介质。声波的反射现象与光的反射现象相似。声波在大面积障碍物上反射的结果产生回声。声波的反射和回声有很广泛的用途。5.听不见发声体所发声音的原因人靠耳朵听取声音。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如果有声波进入人耳,使得中耳处的耳膜振动,引起内耳处的神经细胞变化产生信号,信号传输至大脑形成听觉。人能够听到声音需要四个条件:一是有声波到达人耳,二是人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三是声响达到一定数量,四是声音的频率在某一范围内。这四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满足,人就无法听到声音。分析人能否听到声音,应当从上述四个条件进行分析。
滕家学校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初三
学科
物理
时间
9月
地点
初三办公室
参加人员
理化组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
张长庚
课题
第二章声现象
主持人
欧良波
教材分析: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本章教材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和危害它是。全章教材共分为5节。总的看来,这一章介绍的都属于常见的声音现象,教材力求通过观察、实验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使学生认识这些现象和它们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第二章声现象一、课程标准及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三、教材分析: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通过一个探究来介绍声的产生的,这个探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探究,学生在探究中怎么做都可以,是身边的各种物体发出各种声音,。
教材上设计人、蛙、蝉、树叶、流水等声音,让学生思考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教材还给除了早期的唱盘,通过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唱盘上的沟槽,让学生想象让唱针按沟纹走时振动发出声音。
声音的传播教材是设计了一个探究,声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这是一个不完全探究。
设计这个探究的目的是从身边的声传播入手,使学生比较顺当的得出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用真空罩内的闹钟这个演示实验来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就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又用一幅图片来展示太空中传播声音的现象,宇航员们用无线电来传播声音是因为太空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这些都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这是在过去的初中物理教材不介绍的,我们在这里介绍了声音传播和声波的问题,但都是非常浅显的解释,空气传播声音的时候,形成的波是疏密波。
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教材首先用回声证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因此证明声音有速度,回声现象生活中比较常见,这里直接拿过来就用了,关于声速,想想做做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方法,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激励学生更深刻的思考。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在声音的特性中我们介绍了音调、响度、音色这三方面的科学内容,都是由科学探究或者是实验观察来得出结论的,音调是由探究得出结论,说明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引入科学概念—频率,再由频率引申到超声波、次声波、以及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这里次声波的问题可以跟前面的章首图象群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相关,我们在进行响度概念引入的时候,也是有探究得出结论,说明响度是跟物体振动幅度有关,音色是由实验观察得到。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案课题: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工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
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以后,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
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
(一)全章概述
这个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以及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
通过这个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二)课时建议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6课时。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课时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第五节声的利用1课时
复习和总结1课时
说明与建议:
本章的章首图是大象,并给这幅图配了文字。
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
虽然大象的图片不像其他一些图(如编钟、锣鼓)更具有明显的声特征,但是因为立意比较新鲜、奇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可能会有较好的作用。
对章首图文字中的问题,本书在第20页交待了“大象能够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实行交流”的问题。
此书各章前的章首图及与之相配的文字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编写的,注意了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有些词语个别学生不懂也无关紧要。
本章内容的引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设计,不一定拘泥于课本。
如果想从课本介绍的“大象是如何实行交流的?”角度引入,能够按下面的方式实行教学。
学生看过课本第10页大象的图后,可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下的问题: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水平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