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麻醉常规:第八篇 椎管内麻醉常规
临床麻醉学教案椎管内麻醉
临床麻醉学教案椎管内麻醉临床麻醉学教案:椎管内麻醉一、椎管内麻醉的定义和原理:椎管内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脊髓腔或硬脑膜下腔,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脊髓和脑膜,达到麻醉和镇痛效果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阻断脊髓传入和传出的神经冲动,达到麻醉和镇痛的目的。
二、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1.手术区域较小,如下肢手术、会阴手术等;2.对全身麻醉有禁忌或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3.需要术中或术后疼痛控制的患者。
三、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 患者体位:采用侧卧位,将患者的背部暴露。
- 消毒:对患者背部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 局部麻醉: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2.穿刺和引导针的放置:- 穿刺点的选择:通常选择L3-L4、L4-L5或L5-S1的间隙作为穿刺点。
- 穿刺器的选择:可选择无创伤性的针头,如Whitacre针或Sprotte针。
- 穿刺技术:将针头垂直于患者背部插入皮肤,穿过皮下组织和韧带,进入硬脑膜下腔或脊髓腔。
在穿刺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脊髓和神经根。
3.药物注射:- 药物选择:常用的药物有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等。
- 药物剂量: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和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 药物注射方式:可选择单次注射或连续注射的方式。
4.监测和处理并发症:- 血压和心率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并发症。
- 头痛:椎管内麻醉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可通过卧床休息、补液和镇痛药物缓解。
- 神经损伤:在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损伤脊髓和神经根,如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应及时处理。
四、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1.禁忌症:- 患者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 患者有感染性脑膜炎或脊髓炎;- 患者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2.注意事项:- 椎管内麻醉需要由专业的麻醉医生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椎管内麻醉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椎管内麻醉护理常规
椎管内麻醉护理常规一.定义椎管内注射麻醉药,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无痛,称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硬脊膜外腔麻醉(简称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三种方法。
二.椎管内麻醉术前护理(一)术前完善各项检查,认真询问既往重大手术史、病史、过敏史以及服药史;如患者脊柱有病症应及时告知医生;女性患者应询问月经周期;指导患者术前一周及术后一月忌烟酒,保暖,防止感冒。
(二)向患者解释手术配合的各项注意事项以及手术过程中、手术后体位的摆放要求,特殊体位患者应提前练习。
(三)安慰并鼓励患者配合,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四)检查患者麻醉部位皮肤,指导患者进行术前的皮肤清洁工作。
(五)按时完成备皮、过敏试验医嘱。
(六)指导患者术前一天禁食禁饮时间:一般手术前禁食8-12 小时,禁饮 4 小时。
(七)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及有效咳嗽,深呼吸锻炼,以保证肺膨胀。
(八)指导患者术前摘下可活动的假牙及首饰。
(九)指导患者术前一日食用清淡易消化饮食。
(十)指导患者术前排空肠道,必要时给予口服导泻剂清洁肠道。
(十一)观察患者夜间入眠情况,必要时给予安眠类药物使用。
三.椎管内麻醉术后护理常规(一)病人返回病房之前准备好麻醉床及护理用物,如监护仪、听诊器、吸氧用物、吸痰用物等。
(二)病人由手术室返回病房,搬运时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引流管和输液管路滑脱。
(三)与麻醉医生或苏醒室护士做好交接,了解患者术中情况。
(四)腰麻术后病人去枕平卧 6 小时;硬膜外麻醉术后即可睡软枕平卧休息,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半卧位。
(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及疼痛情况,并做好记录。
(六)手术中所留置的各种导管应正确衔接、正确标识、妥善固定;检查各导管是否通畅,伤口有无渗液、渗血,敷料有无脱落等情况。
(七)做好呼吸道管理:观察患者有无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
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在床上作深呼吸运动和四肢屈伸活动;痰液多的病人在协助翻身的同时拍击胸部,鼓励做有效咳嗽。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范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范首先,进行椎管内麻醉操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并且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只有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医务人员才能够正确地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使其达到预期的麻醉效果。
在椎管内麻醉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部位的特殊情况、过敏史、药物使用史等。
这些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医务人员确定是否适合使用椎管内麻醉,并且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在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需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
使用器械和药品前需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并且在操作前戴好手套,确保操作过程无菌。
此外,在注射麻醉药物前,还需要将皮肤表面进行充分的消毒,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在选择麻醉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常用的椎管内麻醉药物包括局麻药和镇痛药。
局麻药主要用于麻醉手术部位,而镇痛药则用于减轻术后疼痛。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其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在进行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一般来说,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都是必要的。
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术后的护理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疼痛控制的常用方法包括静脉镇痛药物和患者控制的镇痛泵,而神经功能恢复的观察则包括下肢肌力、感觉以及排尿等指标。
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康复过程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椎管内麻醉操作规范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在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无菌操作,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椎管内麻醉操作准则
椎管内麻醉操作准则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椎管内麻醉操作的准则和指导。
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技术,应严格遵守以下操作准则,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准备工作在进行椎管内麻醉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情况以及手术需求。
2. 检查设备和药物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 确认患者已禁食禁饮,并迅速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
4. 协调好手术室内的其他医疗人员并做好团队沟通。
5. 让患者了解和同意椎管内麻醉的风险与益处。
操作步骤以下是椎管内麻醉的一般操作步骤:1. 对患者进行局麻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2. 确保麻醉器材和药物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3. 以正确姿势将针头插入椎管内。
4. 逐渐注入麻醉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麻醉效果。
5. 根据手术需要,适时补充麻醉药物并调整麻醉深度。
6. 手术结束后,逐渐撤退麻醉药物并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7. 确保患者的麻醉恢复安全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风险与注意事项进行椎管内麻醉时需要注意以下风险和注意事项:1. 在插入椎管内针头时,应特别小心以避免潜在的神经损伤或并发症。
2.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和儿童),需要更加谨慎并进行额外的评估。
3. 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等。
4. 麻醉药物的使用和剂量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进行调整。
5.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护理和监测。
总结椎管内麻醉操作准则旨在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在进行椎管内麻醉之前,需要充分准备,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需要注意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以提供最佳的麻醉效果和患者护理。
外科学-椎管内麻醉
第八节椎管内麻醉一、蛛网膜下腔滞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脊神经根,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脊椎麻醉或腰麻(图1-27)。
如取坐位穿刺,将重比重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仅阻滞第3、4、5骶神经,即麻醉范围只限于肛门会阴区,称鞍区麻醉,简称鞍麻。
图1-27 脊椎椎管的横切面(一)穿刺步骤常取侧卧位,背部与手术台的边缘平齐,两手抱膝,脊椎尽量弯曲,使腰椎棘突间隙加宽。
为避免损伤脊髓,穿刺点宜选择在腰椎3-4或4-5间隙(图1-28)。
两侧髂嵴间的连线是通过第四腰椎棘突或腰椎3-4间隙,以此作为定位基准。
消毒皮肤,覆盖消毒巾,在穿刺点用0.5-1%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选用细腰椎穿刺针(22-26G),正中进行穿刺时,腰穿针应与棘突平行方向刺入,针尖经过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而进入硬膜外腔,再向前推进,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就进入蛛网膜下腔。
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常有明显的突破感。
拔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便可注入局麻药(图1-29)。
常用局麻药有以下几种,一般均用其重比重的溶液(表1-13)。
如:①6%普鲁卡因含糖溶液(普鲁卡因粉150毫克+0.1%肾上腺素0.2毫升+5%葡萄糖2.3毫升。
②1%丁卡因、10%葡萄糖、3%麻黄碱各1毫升混合液。
③0.75%布比卡因(含糖)。
(二)生理变化脑脊液无色透明,pH7.40,比重1.003~1.008,局麻药籍脑脊液扩散,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入部分脊髓。
前根麻醉后可阻滞运动神经(肌肉松驰)和交感神经传出纤维(血管扩张、缓脉等);后根麻醉后可阻滞感觉神经(感觉消失)和交感神经传入纤维。
各种神经纤维的粗细不等,直径愈粗,所需药物浓度愈高,诱导时间也愈长。
局麻药在脑脊液中向头端扩散时,直径最细的交感神经纤维最先被阻滞,其次为感觉神经,最粗的运动神经纤维最后被阻滞。
交感神经阻滞后,其支配区域的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均扩张,血管床容积迅速扩大,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
中山麻醉常规:第八篇椎管内麻醉常规
第八篇椎管内麻醉常规椎管内麻醉分为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骶管阻滞。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上亦称腰麻或脊麻。
1.适应证会阴、直肠肛门、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一般手术时间<3小时。
2.禁忌证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禁忌证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病人拒绝中枢神经系病变穿刺部位有炎症脊柱外伤骨折难以纠正的低血容量穿刺有困难脊柱解剖异常无法放置操作体位颅内高压不合作或手术时间难预料出凝血功能异常3.术前访视除常规外,重点检查穿刺部位,并估计是否穿刺会遇到困难。
4.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1)局麻药比重所用药液的比重高于、相近或低于脑脊液比重分别称重比重液、等比重和轻比重液腰麻;2)给药方法有单次和连续法,连续法是用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分次给药,可使麻醉状态维持较长时间。
6.穿刺术常用旁正中法,穿刺点为L3-4或L2-3,目前常用布比卡因7.5~15 mg稀释至3〜5 ml注入。
7.常用药物及最大剂量8.不同比重药液的配置方法(1)重比重液:在局麻药中加入50%的葡萄糖0.1~0.2ml ,用脑脊液稀释至3〜4ml,使葡萄糖的浓度低于5%;(2)等比重液:用脑脊液将局麻药稀释至3〜4ml;(3)轻比重液:用生理盐水将局麻药稀释至3〜4ml。
(4)在局麻药中也可按需加入阿片类药物和缩血管药物,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是硬膜外腔的1/10 ,如吗啡0.1~0.2mg;缩血管药物如麻黄碱30mg9.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1)药物用量(2)药液比重(3)病人体位(4)局麻药弥散性与穿透性(5)穿刺部位(6)注射容积与速率(7)穿刺针斜口的方向(8)病人的特点如老人、产妇、肥胖者及腹内压增高等。
10.麻醉管理(1)穿刺前先开放静脉;(2)阻滞平面低于T io可称安全,即使心肺功能不全病人亦可选用;(3)准确测定记录上界阻滞平面,注意平面“固定”后再扩散。
如鞍麻采用重比重液,手术取头低位,平面会逐步向上扩散;(4)血压下降与病人情况及阻滞平面呈正相关,高血压和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更易发生。
椎管内麻醉操作要求
椎管内麻醉操作要求
1. 操作前准备
- 椎管内麻醉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过敏史、用药史等。
- 确保操作室设备完整,无损坏或故障。
- 确保患者的同意并解释手术的风险和效果。
2. 器材准备
- 椎管内麻醉手术所需的器材包括穿刺针、导管、局部麻醉药物、麻醉泵等。
- 确保所用器材的清洁、完整和有效。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器材进行消毒或灭菌。
3. 操作步骤
- 椎管内麻醉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 术前准备包括随访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心电图监测等。
- 盗汗淋巴结麻醉后,使用消毒液清洗穿刺点,然后用消毒纱布进行消毒。
- 用穿刺针引导椎管内导管,确保针尖进入椎管。
- 引入麻醉药物,注意剂量和速度的控制,以避免麻醉过量或过快的发生。
- 椎管内麻醉操作尽量平稳,避免手术中的晃动或其他不必要的干扰。
- 结束操作后,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对操作点进行包扎和固定。
4. 注意事项
- 椎管内麻醉操作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反应,随时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
- 椎管内麻醉操作需要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 在椎管内麻醉操作中,应注意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 椎管内麻醉操作后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以上是对椎管内麻醉操作要求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范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低血压
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低血压,需 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并及时处理, 如调整患者体位、补液或使用升
压药物等。
呼吸抑制
麻醉药物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导致 呼吸抑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 要时给予辅助呼吸。
神经损伤
虽然罕见,但椎管内麻醉仍有可能 导致神经损伤,如发现异常应及时 处理并记录。
康复指导与建议
定义
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通过阻滞脊神经 根来使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原理
椎管内麻醉通过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脊神经根,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达 到麻醉的效果。这种麻醉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对生理干扰较小等优 点。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下腹部、盆腔、下肢等部位的手术,如剖宫产、疝修补术、下肢骨折手术等。同时,对于不能 耐受全身麻醉或存在全身麻醉禁忌症的患者,椎管内麻醉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THANKS
下腹部、盆腔、下肢手术;肛门及会 阴部手术;部分泌尿外科手术等。
禁忌症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柱畸形或病变 ;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休克 ;穿刺部位感染或皮肤疾病等。
操作步骤与技巧
准备工作
患者准备(解释、体位、建立静脉通道等);物 品准备(消毒物品、穿刺包、局麻药等)。
穿刺与注药
消毒、铺巾后,用细针进行皮肤局部麻醉,再用 穿刺针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当穿刺针进入蛛网 膜下腔后,会有脑脊液流出。此时,缓慢注入局 麻药,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08
椎管内麻醉后管理与注意事项
麻醉后观察与记录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 压、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 征,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状 态。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程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程一、椎管内麻醉前准备1.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报告等,以便评估患者的适用性和确定麻醉方法。
2.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椎管内麻醉的目的、步骤和可能的风险、并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
3.预先安排椎管内麻醉所需的设备和药物,确保其完整、有效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安排资深的麻醉医生和专业的麻醉护士组成团队,并做好相应的互相配合和沟通的准备。
5.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并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
6.准备患者,包括洗净手术部位、消毒麻醉部位并遮盖好。
二、椎管内麻醉操作1.寻找合适的穿刺点,常见的有L3-4、L4-5和L5-S1等,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的情况选择。
2.用无菌皮针和消毒剂进行麻醉部位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3.使用无菌手套和巴氏穿刺针,进行椎管穿刺。
4. 当穿刺针经过椎间孔时,要感到一阻力突然消失,这时骨样感觉消失,抽回穿刺针1mm并换成有刻度的导管。
5.在确认穿刺针和导管的位置后,从导管中抽取稍许脑脊液,以确保导管位置正确。
6.在导管内注入局麻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流速,避免发生过度麻醉。
7.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随时调整麻醉药剂和流速。
8.根据手术的特点和病情的变化,调整麻醉的水平和深度,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三、椎管内麻醉后处理1.术后监护,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血压和心率等指标。
2.记录患者术后的相关情况,包括手术过程、用药情况和术后观察结果。
3.处理并记录椎管内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头痛、感染和神经损伤等。
4.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麻醉效果,制定相应的术后镇痛计划,并按时给予镇痛药物。
5.定期复查患者的麻醉部位,观察是否有血肿、红肿和渗液等异常情况。
6.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以上是关于椎管内麻醉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安全措施。
同时,椎管内麻醉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解读椎管内麻醉常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麻醉管理
平面测试
10-15min才会出现较完全的平面,依此调节 用药初量
测试平面时不应暗示病人 麻醉阻滞完全、预计效果良好才能开始消
毒手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麻醉管理
影响阻滞范围的因素
局麻药的容积大,浓度高则阻滞范围广 穿刺间隙:胸段比腰段扩散广 导管插入的深度和方向 注药的方式:一次集中注入则麻醉范围较广,
穿刺部位:L2~3或L3~4;小儿穿刺点要低 穿刺方法:直入法或侧入法 穿刺针斜口与硬膜纤维纵向平行 如穿刺过程中反复出现异感或脑脊液回抽不
畅应放弃 无脑脊液流出的常见原因
穿刺针偏离了中线 穿刺针最初与头侧成角太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
可能与腰麻阻滞平面有关的因素
穿刺术---position
体位摆放的注意点
应最有利于不同比重药液向支配手术区域 的神经扩散
应考虑操作者的操作习惯
常用的体位
侧卧位:最常用 坐位:会阴区手术,肥胖或脊柱侧弯 俯卧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穿刺术---projection和puncture
切不可单独退出导管,以防导管切断 严禁用空气注射法测试穿刺针是否进入硬膜外腔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麻醉管理
硬膜外注药前应先开放静脉 给药方法
采用试验剂量与分次给药的方法 试验剂量为3-5ml,5-7min后再追加,每次3-5ml 试验剂量与追加剂量的和称首次总量或初量 此后一般1-1.5小时再次追加局麻药,剂量为初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解读椎管内麻醉常规
仓静
临床麻醉学椎管内麻醉
临床麻醉学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简称椎管内麻,是一种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脊髓腔内来实现全身麻醉的方法。
它是临床麻醉学中重要的麻醉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控制和术后镇痛。
本文将介绍椎管内麻醉的原理、步骤、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一、原理椎管内麻醉的原理是通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脊髓腔内,使药物通过脊髓液的循环迅速扩散到脑和脊髓的相关神经结构,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其中,用于椎管内麻醉的主要药物是局麻药。
二、步骤椎管内麻醉的步骤如下:1. 患者准备:患者保持躺卧位,放松身体,暴露腰椎部位。
2. 局麻药物准备: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物装入注射器,并确保无气泡。
3. 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对腰椎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4. 局麻药物注射:医生穿刺腰椎间隙,将注射器插入脊髓腔内,然后将局麻药物缓慢注射,使药物充分扩散。
5. 观察效果:注射局麻药物后,医生会观察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变化,以确保麻醉效果的达到。
三、适应症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以下情况:1. 体表浅麻醉效果欠佳的手术。
椎管内麻醉能够提供更深的麻醉效果,适用于一些对疼痛敏感或麻醉要求较高的手术。
2. 长时间手术。
由于椎管内麻醉的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3. 术后疼痛控制。
椎管内麻醉可以提供术后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四、禁忌症椎管内麻醉有一些禁忌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反对或无法接受椎管内穿刺的患者,如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等。
2. 严重的脊椎畸形或腰椎间隙狭窄,无法安全穿刺。
3. 过敏史或过敏反应高风险。
4. 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感染性脑脊髓炎等疾病。
五、并发症椎管内麻醉在应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以下情况:1. 低血压和心率下降。
由于药物的扩散作用,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下降,需要及时处理。
2. 脊髓神经损伤。
极少数情况下,椎管内麻醉可能会导致脊髓神经损伤,引起感觉和运动障碍。
椎管内麻醉操作要求
椎管内麻醉操作要求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操作技术,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康复,有必要遵循以下操作要求:1.术前准备: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过敏史和手术准备情况等。
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手术室和设备的安全性,包括检查椎管内麻醉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操作环境:手术室准备:确保手术室内有适当的照明和消毒措施,并保持操作环境整洁。
患者体位: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体位,以便进行操作。
3.麻醉药物选择: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进行椎管内注射。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身体质量和药物敏感性,确定合适的剂量,并严格按照指示进行注射。
4.操作技术:消毒程序:在进行椎管内麻醉之前,必须对操作区域进行充分的消毒,以防止感染。
引导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准确地引导穿刺针或导丝,以确保准确地进入椎管内腔。
针头选择:根据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针头类型,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5.监测和护理:患者监测:在椎管内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等。
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6.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和处理:并发症预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并发症处理: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进行合适的处理,包括止血、应急处理和及时报告。
以上是椎管内麻醉操作的基本要求,操作人员在进行椎管内麻醉时应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并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操作前的准备、药物选择、技术操作、监测护理和并发症处理都是确保椎管内麻醉成功的关键步骤。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应根据医疗专业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范
一、蛛网膜下隙阻滞
(五)麻醉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1,头痛:多在麻醉作用消失后24小时内出现,在术后2一3天最为剧烈, 多在7一14天消失。其发生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脑脊液 经穿刺孔外漏或软脊膜受到刺激使脑脊液吸收增加,脑脊液压力降低所 致。因此,选用细穿刺针、减少脑脊液外漏,输入或摄入足够的液体以 及脊麻后嘱病人去枕平卧是预防头痛的根本方法。 发现头痛则应持续平卧位,腹部应用加压腹带,硬脊膜外腔注射中分子 右旋糖酣 30ml,或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30-40ml。应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亦有一定疗效。还可口服烟酞胺(nicotinamide)lOOmg,每日3次, 以增加脑脊液的生成。 2.尿游留:主要是支配膀恍的散神经恢复较晚所致,也可由下腹部手术 刺激膀恍、会阴及肛门手术后疼痛所造成。病人术后不习惯于在床上卧 位排尿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可改变体位,鼓励病人自行排尿,下腹部 热敷也有一定的作用。尿游留一般多在术后1一2天恢复。游留时间过长, 上述措施无效时可考虑导尿。此外亦可用针灸进行治疗。
一、蛛网膜下隙阻滞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1)盆腔手术,如阑尾切除术、疵修补术、膀恍手术、 子宫及附件手术等。 (2)肛门及会阴手术,如痔切除术、肛屡切除术等, 选用鞍区麻醉更为合理。 (3)下肢手术,如骨折或脱白复位术、截肢术等。
8第八篇 椎管内麻醉常规
第八篇椎管内麻醉常规椎管内麻醉分为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骶管阻滞。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上亦称腰麻或脊麻。
1.适应证会阴、直肠肛门、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一般手术时间<3小时。
2.禁忌证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禁忌证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病人拒绝中枢神经系病变穿刺部位有炎症脊柱外伤骨折难以纠正的低血容量穿刺有困难脊柱解剖异常无法放置操作体位颅内高压不合作或手术时间难预料出凝血功能异常3.术前访视除常规外,重点检查穿刺部位,并估计是否穿刺会遇到困难。
4.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1)局麻药比重所用药液的比重高于、相近或低于脑脊液比重分别称重比重液、等比重和轻比重液腰麻;2)给药方法有单次和连续法,连续法是用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分次给药,可使麻醉状态维持较长时间。
6.穿刺术常用旁正中法,穿刺点为L3-4或L2-3,目前常用布比卡因7.5~15 mg稀释至3~5 ml注入。
7.常用药物及最大剂量8.不同比重药液的配置方法(1)重比重液:在局麻药中加入50%的葡萄糖0.1~0.2ml,用脑脊液稀释至3~4ml,使葡萄糖的浓度低于5%;(2)等比重液:用脑脊液将局麻药稀释至3~4ml;(3)轻比重液:用生理盐水将局麻药稀释至3~4ml。
(4)在局麻药中也可按需加入阿片类药物和缩血管药物,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是硬膜外腔的1/10,如吗啡0.1~0.2mg;缩血管药物如麻黄碱30mg。
9.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1)药物用量(2)药液比重(3)病人体位(4)局麻药弥散性与穿透性(5)穿刺部位(6)注射容积与速率(7)穿刺针斜口的方向(8)病人的特点如老人、产妇、肥胖者及腹内压增高等。
10.麻醉管理(1)穿刺前先开放静脉;(2)阻滞平面低于T10可称安全,即使心肺功能不全病人亦可选用;(3)准确测定记录上界阻滞平面,注意平面“固定”后再扩散。
如鞍麻采用重比重液,手术取头低位,平面会逐步向上扩散;(4)血压下降与病人情况及阻滞平面呈正相关,高血压和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更易发生。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定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定本文档旨在规范椎管内麻醉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操作规定的要点:1. 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下列病情:- 需要针对特定部位进行麻醉的手术;- 需要短期或长期麻醉效果的疼痛治疗;- 其他特定医疗情况下需要使用椎管内麻醉的情况。
2. 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包括下列情况:- 凝血功能异常或抗凝治疗的患者;- 严重感染或脑脊液感染病例;- 血压不稳定的患者;- 出现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 存在椎管畸形或狭窄的患者。
3. 麻醉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椎管内麻醉操作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准备必要的麻醉设备和药物;-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凝血功能等;- 确保患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4. 麻醉操作的步骤进行椎管内麻醉操作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患者采取适当体位,保证操作舒适和安全;2. 患者局部无痛麻醉;3. 椎管内腔穿刺,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针具;4. 抽取脑脊液以确保穿刺成功;5. 注射合适的麻醉药物以达到预期的麻醉效果;6.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7. 操作完成后,给予适当的康复护理。
5. 麻醉操作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感染风险;- 注意穿刺点的选择和技术,避免损伤神经组织;-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注意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过敏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麻醉管理计划。
以上是椎管内麻醉操作规定的主要内容,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可以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
请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遵循本规定,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注意:本文档所述的操作规定适用于一般情况,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进行调整和补充。
*。
椎管内麻醉操作指南
椎管内麻醉操作指南简介椎管内麻醉是一种通过在脊髓腰段或胸段进行注射来实现麻醉效果的方法,通常用于手术、产科分娩等领域。
本指南旨在提供椎管内麻醉操作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或分娩过程中的安全与成功。
操作要点1. 确保手术前已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并对麻醉的风险进行说明。
2. 治疗前的准备:患者采用侧卧位,用无菌酒精消毒,固定好患者的头、手和脚。
3. 找准穿刺点:麻醉穿刺点通常在腰骶部和胸段,可以通过X 线、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位置。
4. 麻醉药物选择:常用的椎管内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需要根据患者情况、手术类型、药物剂量等因素进行选择。
5. 操作过程:将针头沿着椎管进入腰骶部或胸段,逐渐推进至腰池或硬膜外腔,判断是否有脑脊液流出,注射正确剂量的麻醉药物,待麻醉开始发挥作用后,缓慢抽出针头。
6. 麻醉效果监控:手术或分娩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麻醉效果监控,了解麻醉深度、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监护措施。
7.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手术或分娩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判断麻醉效果是否完全消失,如有意识障碍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1. 椎管内麻醉是一种高风险的操作,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人员应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2. 操作前应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
3.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杜绝操作失误和感染等风险。
4. 操作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
5. 如遇到不可控制的意外情况,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并采取应急措施。
椎管内麻醉操作涉及到患者的身体安全和手术或分娩的成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以上是本指南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仅作为参考,具体操作应结合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等综合决策。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操作常规腰硬联合1.手术当日麻醉前必须检查氧气、吸引器、,并正确接通气源。
2.麻醉机是否正常运转,麻醉用具齐全。
3.椎管内麻醉所用穿刺包,使用前核对有效日期包装完整。
4.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首先开放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通畅。
5.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必要时)、血氧饱和度后再进行麻醉。
6.严格无菌操作,麻醉实施前麻醉者应洗净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7.适应症:下腹部、盆腔、肛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
8.禁忌症:休克、血容量不足、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恶液质、严重高血压、颅高压、脑膜瘤、脊柱畸形、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和不合作者应视为绝对禁忌。
老年及高龄、高血压、心脏病应视为相对禁忌。
9.麻醉前准备①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
②人室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克或安定10毫克。
③准备好急救器具及药品。
9. 操作方法①体位:取侧卧位,头前屈垫枕、背部贴近手术台边缘并与手术台平面垂直,双手抱膝,膝部贴腹和胸壁。
若患肢不能屈曲,可取被动体位,健肢屈曲。
肛门会阴部手术亦可取坐位,如“鞍麻”。
②穿刺点:一般选择腰3~4或腰2~3,最高不得超过腰2~3,以免损伤脊髓。
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脊柱相交处相当于腰3~4棘突间隙或腰4棘突。
③穿刺方法:先行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然后检查腰穿针与针蕊、硬膜外导管是否通畅完整和匹配。
在所选择的穿刺点棘突间隙中点做局麻,用刺皮针刺皮,左手拇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皮肤进针,依次经皮肤、皮下组织,待穿刺针固定,改双手进针,双手用力相互拮抗,缓慢推进,经棘上、棘间韧带进入黄韧带,有坚韧感,取出针蕊,接2ml玻璃注射器,内含生理盐水约1ml,有少许空气,此时试探阻力大,气泡压缩变形,接负压管,然后边试阻力,边进针,每次2mm左右,至针尖阻力消失(有明显的落空感),注入盐水无阻力,气泡不变形,轻轻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表示进入硬膜外腔,根据需要向头(尾)置管,保留导管3~4cm,退针,包扎穿刺点;第一次阻力消失表示针入硬脊膜外腔,取下硬膜外针蕊,插入腰麻穿刺针继续进针,当蛛网膜穿过时有明显脱空感,第二次阻力消失表示针入蛛网膜下腔,抽去针蕊见清澈脑脊液流出,针内有清澈脑脊液流出。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规范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规范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规范由于儿科病人合作程度差,一般情况下,小儿的椎管内麻醉应在完善的静脉复合麻醉(监测下镇静、镇痛)下施行,操作过程中,需有护士或麻醉助手协助患儿保持适当体位,需妥善连接监护仪器,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随时注意上呼吸道畅通情况,时刻警惕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发生。
【硬膜外阻滞】1.1 适应证:中下腹部、下肢、肛门会阴部位手术,上腹部手术推荐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必要时可性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1.2 禁忌证:1.2.1 绝对禁忌证:患儿及家属强烈拒绝、穿刺部位皮肤感染、严重脊柱解剖异常或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明显凝血功能异常、低血容量未纠正。
1.2.2 相对禁忌证:急腹症腹胀明显者、饱胃患儿、接受抗凝治疗者、其他体位摆放苦难者。
1.3 实施过程1.3.1 静脉复合麻醉诱导:推荐咪达唑仑0.05~0.1 mg/kg(以总量不超过2mg为宜)、长托宁0.1~0.2 mg/kg、舒芬太尼0.1~0.2 μg/kg(或芬太尼1~2μg/kg)、丙泊酚2~3 mg/kg依次静脉缓慢推注。
患儿入睡后摆放体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吸入氧气。
1.3.2 打开无菌穿刺包,戴手套,用5%含碘消毒剂消毒皮肤3次,铺无菌巾。
1.3.3 用0.5~1%浓度的利多卡因溶液对皮肤至黄韧带全层局部麻醉。
1.3.4 行硬膜外穿刺,至针尖进入椎间隙,拔出针芯,接玻璃注射器进行压力试验。
1.3.5 针尖进入硬膜外隙,阻力消失,回吸无血液、脑脊液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置入深度以2~3cm为宜。
行负压试验。
1.3.6 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患儿取平卧位,依次给予试验剂量和首剂局部麻醉药。
1.3.7 术中严密监护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手术进行状态按时追加跟踪剂量。
手术结束后拔出硬膜外导管,仔细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导管尖端是否完整。
【骶管阻滞】2.1 适应证:下肢、肛门、会阴手术,部分3岁以内患儿的下腹部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篇椎管内麻醉常规椎管内麻醉分为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骶管阻滞。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上亦称腰麻或脊麻。
1.适应证会阴、直肠肛门、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一般手术时间<3小时。
2.禁忌证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禁忌证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病人拒绝中枢神经系病变穿刺部位有炎症脊柱外伤骨折难以纠正的低血容量穿刺有困难脊柱解剖异常无法放置操作体位颅内高压不合作或手术时间难预料出凝血功能异常3.术前访视除常规外,重点检查穿刺部位,并估计是否穿刺会遇到困难。
4.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1)局麻药比重所用药液的比重高于、相近或低于脑脊液比重分别称重比重液、等比重和轻比重液腰麻;2)给药方法有单次和连续法,连续法是用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分次给药,可使麻醉状态维持较长时间。
6.穿刺术常用旁正中法,穿刺点为L3-4或L2-3,目前常用布比卡因7.5~15 mg稀释至3~5 ml注入。
7.常用药物及最大剂量8.不同比重药液的配置方法(1)重比重液:在局麻药中加入50%的葡萄糖0.1~0.2ml,用脑脊液稀释至3~4ml,使葡萄糖的浓度低于5%;(2)等比重液:用脑脊液将局麻药稀释至3~4ml;(3)轻比重液:用生理盐水将局麻药稀释至3~4ml。
(4)在局麻药中也可按需加入阿片类药物和缩血管药物,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是硬膜外腔的1/10,如吗啡0.1~0.2mg;缩血管药物如麻黄碱30mg。
9.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1)药物用量(2)药液比重(3)病人体位(4)局麻药弥散性与穿透性(5)穿刺部位(6)注射容积与速率(7)穿刺针斜口的方向(8)病人的特点如老人、产妇、肥胖者及腹内压增高等。
10.麻醉管理(1)穿刺前先开放静脉;(2)阻滞平面低于T10可称安全,即使心肺功能不全病人亦可选用;(3)准确测定记录上界阻滞平面,注意平面“固定”后再扩散。
如鞍麻采用重比重液,手术取头低位,平面会逐步向上扩散;(4)血压下降与病人情况及阻滞平面呈正相关,高血压和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更易发生。
平面超过T4易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处理:快速输注晶体液并静注麻黄碱5~6 mg,心动过缓可静注阿托品0.3~0.5 mg;(5)呼吸抑制多发生在高平面阻滞,应立即面罩给氧,必要时静脉注射镇静药物后作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6)恶心呕吐常见原因有麻醉平面过高造成低血压、迷走神经亢进或手术操作牵拉腹腔内脏等,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7)手术结束测阻滞平面是否开始消退,平面消退至T8方可送回病房。
送病人回病房时应注意血压,防治体位性低血压,并及时随访感觉与运动完全消退时间。
(8)如穿刺过程中反复出现异感或脑脊液回抽不畅应放弃蛛网膜下腔阻滞。
11.术后并发症术后头痛头痛发生与穿刺针穿破硬脊膜和蛛网膜,脑脊液流失有关。
预防(1)头痛发生与硬膜穿破后遗留的孔径大小,脑脊液流失的多少有关。
使用25G穿刺针后头痛发生率仅1~2%;(2)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3)尽量选用旁正中进针,使硬膜与蛛网膜针孔不在同一垂直线,利于相互覆盖,封住穿刺孔。
治疗(1)向病人说明一般于1~2周内可自愈;(2)卧床休息;(3)饮用可口可乐1.25升/天(4)苯甲酸钠咖啡因500 mg+林格氏液1000 ml静注每日一次连续3~5天;(5)口服镇静镇痛药,如地西泮10 mg t.i.d,哌替啶50 mg i.m prn;(6)自体血液(15ml)填充,一般无此必要。
三.硬膜外阻滞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胸壁、腰背、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
也可与全麻联合用于胸内及腹部大手术。
操作步骤1.穿刺针:17G穿刺针;2.病人体位:多采用左侧卧位,使棘突间隙有足够的分离,保持病人脊柱充分地向后弯曲,枕头高低要恰当;3.常见手术穿刺点的选择部位手术穿刺间隙(向上置管)胸内食道、肺T7-8复合全麻上腹部胆道、胃、肝、脾和胰T8-9或T9-10中腹部小肠、结肠、乙状结肠T10-11下腹部阑尾切除T10-11腰部肾、肾上腺、输尿管上段T10-11经腹会阴直肠癌T10-11加L3-4盆腔全子宫L2-3或L3-4下肢L2-3或L3-4会阴肛门会阴部手术L4-5或骶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时,穿刺点应选择胸段,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
4.穿刺术一般采用旁正中穿刺法。
必须强调无菌操作和不接触技术,即穿刺针尖端和导管前端均不要与手套接触。
(1)在下一个棘突的上缘,离正中纵线1~1.5 cm处,用1%利多卡因作皮丘,并逐层浸润皮下、肌肉组织直至椎板骨膜,然后探寻椎间隙,了解穿刺针进针方向和皮肤至椎板的距离;(2)用粗针在皮肤上戳孔,经此孔将17G穿刺针插入,直达椎板。
按原试探的方向进针到黄韧带(用2 ml带生理盐水的针筒测试有明显的黄韧带阻力感),继续缓慢进针可有阻力消失的突破感,提示已进入硬膜外间隙;(3)取出针芯。
用2 ml空针盛生理盐水并留小气泡测试,若阻力已经消失,证实穿刺成功。
(4)将导管沿穿刺针置入硬膜外间隙,深度为4~7cm。
若置管不顺需将导管退出时,应与穿刺针一同退出,切不可单独退出导管,以防导管切断;(5)严禁用空气注射法测试穿刺针是否进入硬膜外腔。
5.常用局麻药常用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药液内加肾上腺素1:20万浓度。
(1)利多卡因一般用1.5~2%浓度,起效时间5~8分钟。
作用维持时间约1~1.5小时。
(2)丁卡因 0.25%—0.3%浓度,起效时间10~20分钟,维持时间1.5~2小时;(3)布比卡因一般用0.375~0.5%浓度,起效时间7~10分钟,维持时间3.5小时;(4)1%利多卡因与0.15~0.2%丁卡因混合液,起效类似利多卡因,维持时间1.5~2小时。
所有局麻药用于硬膜外阻滞时,其维持时间较神经阻滞为短;6.麻醉管理(1)硬膜外腔注药前应先开放静脉;(2)给药方法硬膜外阻滞较蛛网膜下腔阻滞在用药的容积和剂量大3~5倍。
如将如此大量的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必将产生严重后果,因此不论单次或连续均必须采用试验剂量与分次给药方式。
第一次剂量为3~5 ml,观察5~7分钟,若无蛛网膜下腔阻滞表现,则每间隔5分钟注药3~5 ml。
试验剂量与追加剂量的和称首次总量或初量。
此后一般1~1.5小时再次追加局麻药,剂量为初量的1/2~1/3;(3)测试麻醉平面注试验剂量后若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症状,多数仅有轻度感觉减退,而无完全的阻滞平面,因此不必过多地对病人测试。
随着用药量增加,一般于10~15分钟才会出现较完全的平面,依此调节用药初量。
若平面出现早而完全,常提示药液散布广,应酌减用药量。
测试阻滞平面时不应暗示病人。
麻醉阻滞完全,预计效果良好才能开始消毒、手术;(4)影响阻滞范围的因素a)局麻药的容积大,浓度高则阻滞范围广;b)穿刺间隙:胸段比腰段扩散广;c)导管插入的深度和方向;d)注药的方式:一次集中注入则麻醉范围较广,分次小量注入则范围小;e)注药速度和病人体位;f)老年、动脉硬化、产妇、失水、体质差的病人较健康者阻滞范围广。
(5)辅助用药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时,可静脉注射咪唑安定1~2mg,亦可加哌替啶25~50mg,原则上应保持病人安静,浅睡眠状态;(6)关腹椎管内麻醉肌松良好,一般关腹不应有问题。
但当外科手术时间冗长,肠腔胀气,麻醉效果又略差时,腹膜脆而易撕裂,局麻又无法使腹肌满意松弛,可在(7)充分准备和上级医生在场的情况下,先静注异丙酚使病人睡着,然后静注琥珀胆碱15~20 mg,并按需追加5~10 mg,同时纯氧面罩辅助或控制呼吸;7.麻醉期间并发症(1)局麻药毒性反应药物一次用量超过限量或药液误入血管,尤其要注意0.75%布比卡因对心血管的毒性;(2)血压下降血压低,心率慢可静注麻黄碱5~6 mg,快速输注晶体液或血浆代用品。
血压低,心率快可静注苯肾上腺素0.1 mg;(3)呼吸抑制椎管内麻醉的潜在危险是对呼吸的抑制,若麻醉平面过高明显影响病人呼吸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4)全脊麻由于大量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若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地进行人工通气和维持循环功能,可不造成严重后果,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应立即心肺复苏,以挽救病人生命。
8.术后并发症(1)神经损伤多为脊神经根损伤,术后出现该神经根分布区疼痛或感觉障碍,一般预后较好;(2)硬膜外血肿常难预料,对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正在抗凝治疗中的病人,若发现麻醉作用持久不消退应及早作出诊断,尽快(8小时内)清除血肿;(3)感染罕见,多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
预后取决于及早诊断和治疗;(4)导管折断体内一般不必急于外科手术取出。
9.其它(1)硬膜外阻滞失败硬膜外阻滞的成败与脊神经阻滞的范围和程度密切相关。
失败原因包括麻醉选择不当,更多见于硬膜外穿刺失败,导管位置欠佳或不在硬膜外间隙。
此外还有阻滞范围不能符合手术要求等。
若硬膜外阻滞失败,应改为全身麻醉。
(2)异感多因穿刺针偏离正中或过深,轻则伤及神经根,重则刺伤脊髓引起出血压迫,导致截瘫,后果严重。
若进针时遇有强烈触电般异感、疼痛久久不能减轻或消失,应立即放弃硬膜外阻滞,更改其他麻醉方式。
术后加强随访,按需用激素和利尿脱水治疗;若置管时有一过性异感,多无不良后果。
(3)误入血管硬膜外间隙有丰富的静脉丛,穿刺针可误入静脉,偶见血从针孔滴出,应调整方向或更换间隙重行穿刺。
更为常见的是置管过程中见血从导管中流出,遇此则退出穿刺针,向导管内注少量生理盐水,然后边退导管边轻轻回抽并反复注生理盐水,直到无回血为止,且肯定导管在硬膜外间隙。
随后可注入含肾上腺素局麻药4~5 ml,判断导管是否依然在血管内。
若麻醉作用明确,可追加局麻药,否则应拔出导管重新穿刺;若穿刺时穿刺针内滴出动脉血,应放弃硬膜外阻滞,并密切观察是否有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4)不慎刺破硬膜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若为下腹或下肢手术,可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将导管打结并留置72小时。
若穿刺点为胸段,原则上放弃硬膜外阻滞,改为全身麻醉。
四、骶管麻醉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将局麻药经骶裂孔注入骶管腔内。
适用于直肠、肛门和会阴部手术。
1.穿刺方法病人取俯卧位,髋部垫高。
先摸清尾骨尖,沿中线向头端方向触摸,约4 cm处可触及一个有弹性的凹陷,即为骶裂孔,在孔的两旁可触到蚕豆大的骨质隆起为骶角,两骶角联线的中点即为穿刺点。
可用7号针接5 ml空针内含0.5~1%利多卡因局麻药先作皮丘,穿刺针垂直刺过皮肤边进针边注药,针尖略指向头端,当针刺过骶尾韧带有突然阻力消失的落空感,即已进入骶管腔。
2.常用药 1.5%利多卡因、0.375~0.5%布比卡因或1%利多卡因+0.15%丁卡因等。
均含肾上腺素1:20万,成人用量一般20~25 ml为限。
3.并发症骶管静脉丛丰富,穿刺针进入过深易误入静脉,药量过大,吸收快可发生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