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程—解构与重构
解构到重构——“结构化”理念下以“认识化学变化”教学为例
解构到重构———“结构化”理念下以“认识化学变化”教学为例文|汪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改革成为主流。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嵌入课程标准,从性质上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时代超越。
一、“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逻辑(一)理解为先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离不开两个关键词:设计和理解。
格兰特·威金斯提出的逆向设计,其本质就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这里的“理解”有着不同于一般认知层次概念的蕴意,衡量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
这里的“理解”具有多维性和复杂性特征,既有横向上的解释、阐明、应用、洞察、自知和神入六个侧面,又在纵向上将理解的基础分为需要熟悉的知识、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大概念和核心任务三个层面。
只有基于对理解这样立体结构的认识,才能更整体、更连贯、更结构化地开展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因此,理解必然是先导。
如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学生最易混淆的部分,如何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而不仅仅是记住知识,则需要通过探究实验“点燃火柴的方法”进行引导。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不需要点燃,只要温度足够高(达到火柴的着火点)就可以让火柴燃烧,从而实现探索问题,并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建构知识。
(二)结构进阶结构进阶是遵循结构、解构、建构、重构这样一个流程,既是思路逻辑,又是行动逻辑。
从教与学的视角来看,结构都是核心概念,是整体把握教学的关键所在,方法和知识构成了学科结构。
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科结构有整体的认识,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注重方法和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和提升,使学生形成能力结构,且学科结构在大脑中的反应就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解构与重构
解构与重构——当代书法的后现代选择一、中国书法面临历史性的选择书法的载体是文字,而文字是文明与文化的载体,同时是历史的重要分界线。
有文字的时代称为“历史”,无文字的时代称为“史前”。
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及中国,均因其有文字而称为历史,又因其文字的失落而称历史断裂。
中国自新石器时代开始,经历了近万年的民族、部落、方国、国家的各种分裂与组合,因为文字统一而从未断裂和变更,故称为世界惟一延续下来的古文明。
而古巴比伦、古埃及,以及古印度的文字发生期未必比中国文字短,但均因其废除而文明毁灭。
古埃及文字被称为最繁富华瞻,但毁灭于古罗马帝国时代,直到1500年后解读了亚历山大海边的“罗赛塔”石碑,才重新被人认识,但这已被称为死亡的文字和死亡的文明。
从河南舞阳贾湖裴里岗文化卦象文字的发现算起,中国已有近万年的文字发生、发展的历史可考。
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
中国书法伴随着文字的发生与发展,也有近万年的书法艺术发生与发展史。
在可以考鉴的历史中,中国文字所经历过的最大的一次危机,是上世纪初古汉语向白话文转换的时期。
白话文是受西方语言文字影响所裂变出来的一种文字语言。
白话文吸收了大量外来语,包括日文、英文等外来语,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文与言相对独立的文字语言模式,让文言死亡,让白话文全面代替了文言,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统一。
而部分激进派人士主张用拉丁文取代中国汉字。
甚至提出“汉字不亡,中国必亡”的极左口号。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也确立用拉丁文字最终代替汉字的目标。
可以说,这近一个世纪,是中国近万年文字历史中最大的一次危机。
直到王选先生发明五笔字形电脑录入法以后,才真正化解了这个危机。
语言虽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文字保存下来了,书法也保存下来了。
但是,在以西方为中心的主流文化趋势下,中国的所有文化与艺术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选择。
在艺术上被称为“三大国粹”的京剧、国画、书法中,京剧在人为的“拯救”,也就是说已人命危浅了,国画在向西方的光色技术靠拢,书法怎么办?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代派书法”发生和兴起,让书法摆脱汉字字形字义束缚,走向纯抽象艺术的口号提出,主流书法也开始提出“创新”的口号,急速地往前推进。
解构、建构、重构、再构——基于文本利用视角的对话课教学“四部曲”
解构、建构、重构、再构——基于文本利用视角的对话课教学“四部曲”□唐雅雅【摘要】在Let’s talk对话教学中,教师需深入解读教材和分析文本,紧扣文本语篇内容,关注核心语言,通过文本解构、建构、重构、再构,让学生明晰教材内涵,提高语言技能,丰富语言输出,提升对话意识与能力。
该策略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助推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文本“四部曲”;对话意识PEP教材中的对话板块,语言真实、流畅,贴近话题情境。
该板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它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融合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其中,高年级的对话语量增加、话轮增多、篇幅增长,发散性语言和联想性语句出现,对话语境更丰富,话题更真实。
教师通过不断尝试和修正,对对话教学进行了文本解读和教学重构,整理出对话课教学的四部曲:文本解构—文本建构—文本重构—文本再构。
该模式紧扣对话文本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从文本和插图中寻找内在逻辑关系,通过设计挖空、排序、辨析等方式产生信息差,引发学生感知、观察、分析、预测、判断、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发展其语言运用能力,助推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本文以新版PEP五年级下册Unit3My School Calendar B Let’s try&Let’s talk板块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基于文本“四部曲”进行对话教学,以提高对话教学的实效性。
一、文本解构——围绕话题,解读文本,明晰教材内涵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教师只有深入分析和研读教材,才能依托教材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教师须多元解读文本,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读出他们的逻辑关系、内在思想,突出文本的内涵,并在各板块的教学中加以体现,从而引领学生理解、体验和感受文本,赋予文本以生命,赋予课堂以活力,使教学变得立体和综合,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解构”与“重构”
“解构”与“重构”作者:李玉平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03期摘要:随着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字设计也有了新的要求,文字设计进入了新的视觉空间。
视觉艺术作品中的文字设计日益成为设计中的主要元素,更多的人开始利用文字的视觉传达功能,在二维空间中寻找与创造更为丰富多彩的视觉语言形式。
文字设计的地位日益加重,因此,寻找新颖的构思和富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成为视觉设计的重要话题。
本文主要从“解构”与“重构”的角度分析文字设计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文字设计解构重构创新方法21世纪的今天,视觉艺术正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文字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并改变着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文字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文字设计意为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设计安排。
文字设计的本质就是字体语言化、字体图形化的过程,将文字与语言、图像相结合,以提高文字的视觉传达功能,为人们构建新的文化思想、为信息沟通提供新的平台。
文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易被受众识别、理解,视觉的表现力仅次于图形部分。
通过对文字的加工和编排,如对文字点、线、面的布局编排,对个体文字面积大小的改变以形成文字大小不等的组合等,产生具有形式美法则的和视觉美感的画面。
在完成传递和交流信息任务的同时,给人视觉上以美的感受。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东西方的字体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异,但是在进行字体设计时所遵循的美的规律和设计方法是相通的。
文字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幅作品的好坏,好的字形设计和文字的编排,在感官上给人美的享受,在无形中吸引了人的注意力,增加了观者阅读的空间,间接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设计的传统理念传统文字设计遵循设计形式美法则及传统美学规律,在设计中更重视文字的基本功能,即传递信息的功能,认为文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其次才是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
创造与重生——浅谈绘画中的解构与重构
一、解构与重构画面的意义解构一词起始于现代主义运动中的解构主义,它涉及了哲学、语言学、美学等诸多方面。
在艺术领域中主要是指后现代主义的思维形态。
解构就是意味着突破原有的系统,打开其封闭的结构,排除其本原和中心,消除其二元对立。
另一方面意味着将瓦解后的系统的各种因素暴露于外,看看它隐含着什么,排除了什么,然后使原有因素与外在因素自由组合,使它们相互交换、相互重叠,从而产生一种无限可能性。
我们所熟悉的模仿再现的模式,即写实性绘画对现实自然结构的模仿,是他律的。
重构性的形式语言,其所遵循的创作观念是“形式自律”和“主观创造”。
它可以满足艺术家的创造欲望,充分释放艺术家的创造潜力,发挥艺术家的自主创造力,在作品中将自然形象解构,重新组织画面结构,建构一种非写实的全新的艺术形象,这对于艺术创作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简化是重构画面的重要途径▲减法的过程在现实对象中所呈现的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包括点、线、面、外形、光影、质感等,绘画写生中的解构就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化与抽离。
其中简化是必然的方法手段,就是把物象复杂多样的外部形态组织在一个单纯统一的结构程序中,使自己要传达的意图用最明确的方式表现出来。
抽离,就是将隐含在对象中纯粹的形式结构因素抽取和分离出来。
这里的解构是要将形式元素从自然形态中抽离出来,用简化的方式加以表现。
其实,早在解构、重构的观念被提出之前,就早已出现类似解构与重构的形式。
比如中国的龙的形象就是将现实世界里的很多动物的形象进行解构删减,只将其寓意强势的、美好的部分重构在一起,这样全新的龙的形象便产生了。
中国龙的形象具备了鹿角、虎眼、狮鼻、牛耳、鹰爪,就这样新的和谐形象诞生了,并被赋予了超越现实非凡的意义。
当然,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解构与重构。
在这里简单地讲,解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新组合,构成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以前的新物体结构。
初中数学从“解构”到“重构”的问题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从“解构”到“重构”的问题链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从“解构”到“重构”的问题链教学设计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近年来,教育界提出了“解构”和“重构”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链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链教学设计,实现从“解构”到“重构”的教学目标。
二、问题链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1. 引发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知识点为中心,教师主导、学生被动。
而问题链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欲望。
2. 拓展思维问题链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解决一个问题后,问题链会引导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 学以致用问题链教学设计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问题链教学设计案例以下是一个关于“直角三角形”主题的问题链教学设计案例:1. 问题链设计问题1:什么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哪些基本特性?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请列举判断的方法。
问题3: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问题4:直角三角形有哪些重要定理?请列举并说明其应用。
问题5: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需要用到直角三角形?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直角三角形的有趣图片或实际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兴趣。
第二课时:梳理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和判断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梳理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和判断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思考。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进行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解构与重构
表现两大类。
艺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和景观符合人们对客观自然物象的整体的视觉真实感受的艺术作品属于写实类型。
表现类的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和场景往往与整体的视觉真实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在作者的主观审美趣味以及情感和观念的表达的需要的指引下,作品中形象和空间场景的组合往往都被进行适度的夸张和变形。
超现实
作品中的形象或者空间组合不符合人类的正常的视觉感受的艺术作品属于超写实艺术形态。
超写实艺术是对现实形象和空间的怪诞处理的结果。
在形象处理上往往运用嫁接(把不同的物体拼结为一个新物体)扭曲以及局部的极度夸张等手法,而在空间处理上往往是多重矛盾空
间的组合,最终构成一种非现实的魔幻般的
意象。
抽象形态的重构
几何抽象也成为冷抽象,通过几何形状的大
小,颜色的轻重以及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现
宇宙的秩序,
自然的构成法
则,以及精神上的象征意义。
自由抽象
又称为热抽象,作品由不规则的形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自然抽象的方法非常生动,形状的变化,笔触的变化,画面肌理的变化,运笔速度的变化等等都是其有力的表现手段。
所能表达的内涵也相当丰富,各种不同的情境,复杂的观念都可以通过自由抽象的方式来表现。
三、解构与重构作品欣赏与临摹
【课堂小结】
本次课我们学习了解构与重构的概念,了解了解构与重构的方法。
操作的关键是掌握解构与重构的表达方式。
今天我们主要是从理论上来理解解构与重构,还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解构与重构的意义。
最终走向多元化设计。
【作业布置】。
解构与重构的概念
解构与重构的概念
解构和重构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对软
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改进过程。
解构(decomposition)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问题分解为若干
个更简单、更易于理解和处理的部分的过程。
解构可以将系统分解
为模块、函数、类等不同的组织单元,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提高
其可理解性。
解构常常应用于开发软件系统的初始阶段,用于将系
统需求或问题拆解为更小的,更易于处理的任务。
重构(refactoring)是在不改变软件系统外部行为的前提下,
通过修改代码、重新组织软件结构等手段,提高软件系统的内部质
量和可维护性的过程。
重构的目标是改进软件系统的设计,使其更
易于理解、修改和扩展,并且更符合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
重构通
常应用于软件系统已经存在且正在维护的情况下,用于处理代码中
的坏味道(code smell)并改进其软件质量。
解构和重构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解构作为一种分析和设计方法,可以为重构提供指导,通过合理的系统拆解,使得重构更加可行和
有效。
而重构可以作为一种实施手段,帮助解构后的系统更好地达
到设计和理论上的目标。
两者的综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软件系统的
质量和可维护性。
解构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角中的课堂教学
解构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角中的课堂教学摘要:现代主义范式强调的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导致传统课堂教学问题的重要原因。
重构课堂教学应在解构和批判现代主义范式的基础上,力主师生平等,倡导师生对话,尊重学生差异,正视课堂的非线性特征,同时强调师生间的真实交往。
关键词:课堂教学;现代主义范式;后现代主义范式;解构;重构一、核心概念界定“范式”一词源自美国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
库恩所说的范式,是指人们观察世界和实践科学的方法,也就是一门科学中一般人员所共同掌握的信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等等的综合体[1]。
哲学上把库恩的范式概念移植过来,用以表达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
现代主义范式就是一种现代主义的世界观、现代主义的理念和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其特征就在于对基础、权威、同一的迷恋,在于视主体为基础和中心,在于坚持一种抽象的事物观,它主要表现在形而上学、理性主义、总体化倾向、机械决定论等方面。
后现代主义范式具有以下特征:解构二元对立、驳斥理性主义、抗拒总体化、肯定不确定性和批判机械思维方式。
“解构”一词来源于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师德里达。
德里达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解构”或“ 消解”的哲学,声明解构并非一种消极的行动,它并不是旨在消灭什么结构,而是要在理解其结构后,给以擦抹并重建。
它的实质远非消除,而是改造后的重建[2]。
可见,解构并不是破坏或毁灭,而是类似于分析和批判。
解构并不是要破坏毁灭一切秩序,而是要防止秩序的僵化和极端化。
同样,解构课堂教学,并不是要彻底否定传统课堂教学和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而是要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
哈贝马斯在论述其交往理论时运用了“重构”概念。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者之间要达到理解所需的条件集合大体由两种不同类型的条件构成:一是特殊设定的条件,二是一般设定的条件。
在前一种情形中,说话者总是受特定的民族、习惯、风俗、信仰、教育、社会角色甚至时间和场合等特定条件的制约;在后一种情形中,说话者则受一般条件的制约。
解构与重构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构建-长汀一中
解构与重构: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构建长汀一中童文昭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这是官方第一次正式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该文件同时提出了启动课程标准及教材的修订计划。
这意味着“核心素养”既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
尽管课标和教材的修订结果尚未正式公布,但同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拉开了“回归全国卷”的序幕,教育部考试中心则借这一契机将“核心素养”纳入了“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使得我们一线教师提前对“核心素养”有了大致的了解。
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课堂与教学表达是一线教师践行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笔者尝试从核心素养构成的视角探讨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表达,并结合生态课堂理念探讨视域融合下的核心素养课堂表达。
一、解构:核心素养的构成与教育内涵1、核心素养及其教育内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林崇德教授对“核心素养”的界定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将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划分为六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
在2016年全球教育创新峰会组织(WISE)与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CEII)面向全球联合发布的《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报告中提到“核心素养的一端支撑的是“健全的人”,另一端联结的是“真实世界”。
上述两种表述都从人的社会发展属性角度阐释了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
因此,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今天的“核心素养”的转变,归根结底是对培育人的视角和要求发生了转变(图1)。
从内容层面看:由知识到能力转向素养;从评价层面看:由知识纲要到内容标准转向成就标准;从育人层面看:由智力开发到能力提升转向全面发展。
这一从平面到三维再到整体的转变,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发展内涵,也体现了从关注怎么培养人(to do)的内容设计,转向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to be)的顶层设计。
解构与重构设计理念
解构与重构设计理念解构与重构是软件设计中常用的两种设计理念,它们帮助开发人员在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时更加高效和灵活。
解构设计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问题拆分成若干个相对简单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它通过将系统拆解为模块、类、函数等的组合,使得每个组件的功能相对独立,易于管理和维护。
解构设计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逻辑,减少代码的耦合度,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此外,解构设计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复用性,使得相似的问题可以使用同样的解决方案。
重构设计是指通过对已有代码的修改和重组,以改善系统的结构和设计质量。
它并不改变系统的功能,而是优化系统的性能、可读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品质。
重构设计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发现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重构设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改进系统的设计,使之更加符合软件工程的原则和规范。
解构设计和重构设计是相辅相成的。
解构设计帮助开发人员从整体上理解系统,找到系统中的独立模块,并定义好模块之间的接口和关系。
而重构设计则是在解构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中的每个模块进行改进和优化。
解构设计提供了一个好的起点,而重构设计则是不断迭代和演进的过程。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解构设计和重构设计常常会交替进行。
首先,开发人员通过解构设计来理解系统,并将其拆解为更小更简单的部分。
然后,通过重构设计来改善每个部分的设计,提高系统的整体质量。
这种迭代的方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逐步完善系统,同时也可以让开发过程更加可控和可预测。
总而言之,解构设计和重构设计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设计理念。
解构设计帮助开发人员从整体上理解系统,找到系统中的独立模块,并定义好模块之间的接口和关系。
而重构设计则是通过修改和重组已有代码,以改善系统的结构和设计质量。
解构设计和重构设计相辅相成,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高效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
解构·重构·建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三构”策略
解构·重构·建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三构”策略发布时间:2023-07-18T08:09:35.62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4月总第442期作者:蔡晓康[导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第二小学322109摘要: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将教材中的每一个“单位”视为一个整体,将其中的每一个独立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强调学习主动性的养成,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
在单元整体教学法的模式下,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锻炼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剖析关联:整体分析单元知识;向学重构:整体处理单元内容;有机整合:整体推进单元教学的策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更集中,知识点范围更广,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让学生的眼界得以扩宽。
但也应当注意到,如果不能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所侧重,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毫无价值。
因此,教师在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分清主次,进而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解构:整体分析单元知识在整体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剖析关联的策略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从而为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1.基于单元要素:把握知识体系。
针对单元整体教学教材而展开分析,不仅要深入挖掘知识内容的本质和核心,同时还应当关注单元内相关要素之间的形成关系,换言之,就是要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通过联系,能够呈现学习内容的编排设计思路,也能够揭示潜藏于知识内容之下的核心思想以及观点。
拆解与重构-课件
课前准备
• 以小组为单位,携带家中废弃小产品供课堂拆解使用 • 手工工具:剪刀、虎钳、美工刀、螺丝刀、铅笔、热熔胶枪
第一课
由外向内看世界
看一看 ,想一想 想想视频传递了什么主要内容?
看一看,想一想
第二课
换个角度看世界
重构
• 根据之前拆解重组对产品的认识,在理解各个物件属性的前提下,发挥想象力,进行形式 造型或功能上的重构,使之呈现为全新的形象。
• 可利用工具,将原有产品部件进行“破坏性”解构,形成更小、更丰富的“零件”,并根 据创意,将其进行全新组合。
想一想,画一画
小组讨论,设想多个不同的重构思路和想法,并用草图或文字记录在手册上。选择一个想法 进行实物建构。
• 观察下面的产品的外形两者有何不同,想一想,是什么使它 们成为这个样子,可能是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
• 根据它们的功能,想一想,它们的内部可能是什么样的? • 思考一下,它们两个不同的产品,有哪些是相同的吗?
想一想
根据产品照片,填写各部件和结构名称。同时,思考哪些因素影响了这些部件和产品的最终形态。
想一想 记录小组讨论结果
考察项目
外部特征 内部猜想 影响造型的
因素 相同之处
做一做,拆解产品
• 按一定顺序拆解产品,将每个部件编号并起个名字,并按次序摆放在工作平面上 • 仔细观察拆解的部件,思考部件的材料、功能和其它的属性有哪些,并完成“拆解零件表” • 拆解过程应记住部件连接的位置、方向关系,为后面的拼装工作做准备
分值 得分
过程完整 根据项目进程要求,完成各阶段任务
5
展示汇报 展示表达清晰准确
图形设计的方法同构、替构、解构、重构 PPT
异影同构
异影同构是以影子作为想象的着眼点, 以 对影子的改变来表情达意。影子可以是 投 影,也可以是水面倒影或镜中影像等。 异 影同构可以将事物不同时间状态下的状 态、事情的因果关系、事物的正反两面、 现象与本质等不同元素巧妙的组合在一 起。
作业(三)
作业内容:以超现实的方式组合将两种以上的元 素进行整合 作业要求:选择两种现实中独立的元素,分析两 者的形态结构,以恰当的组合方式将两者整合为 一个新图形形象。不强调图形的含义,注重整合 方式运用得合理巧妙。
元素的替代
元素的替代
元素的替代 / 课题设计
课题名称:元素的替代 — 意和形的替代 课题内容:意和形的转换图形训练 课题时间:十六课时 教学方式:1.在成语中寻找切入点,如“糖衣炮弹” 2.在相同形中寻找替代物,如“麦当劳新口味” 3.有趣味的联想,如“巧合” 4.意的引伸,如磁铁所表示的吸引力—“爱的 力量” ▲ 教学要求:1.在原创图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转换,在视 觉上赋予新感觉 ,在寓意上赋予新的含义, 如“精神食粮” 2.作业量及尺寸:在 A4 纸上作10 个以上图 形 ▲ ▲ ▲ ▲
同构图形
▲ 教学要求:1.学生可在上述四项内容中任选一,展开深入的联想。 2.尺寸:A1纸,至少有10个方案,上交5个精画的方案。 ▲ 训练目的: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往往因受各种附带的限制而带来视觉宣传上的 困难。比如所提供的纸面空间的限制,还有客户提供的是不令人感 到美的产品,却需要我们进行宣传。有意义的想象可以使产品赋予 新的生命力。比如酒产品“ABSOLUT VODKA ”的瓶形想象成为古罗马 时期的柱子 ,使之与历史同行 — 宣传其悠久的酒文化与影响力; 海尔的洗衣机方形造型是由一棵绿色植物修剪而成的—表现海尔与 自然的关系。这种训练的目的也正是在此,图形的演变带给消费者 的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给观众是一种视觉享受。
解构与重构的理解
解构与重构的理解从字面上理解,“解构”意味着将一个复杂的结构分解成更简单、更基本的组成部分,而“重构”则是将这些组成部分重新组合,重新构建出一个新的结构。
这两个概念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中有着不同的用途和含义,本文将分别探讨它们在文化、艺术、设计、计算机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文化与哲学中的解构与重构在文化与哲学领域中,解构与重构概念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理论。
他提出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认为,所有的文字或符号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一种语言符号可以独立自主地存在和发挥作用,每个符号都会被其他符号影响甚至改变。
因此,对于每一个文本而言,都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多个层次的解释,这种不确定性和多义性是不可避免而且持久的。
解构主义的目的在于揭示出文本中的这种多义性和矛盾性,并深化对意义的理解。
简言之,文化与哲学领域中的解构主义要求我们打破二元对立、超越传统的思维框架和阶级体制,以此谋求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和自由性。
而重构则是对于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批判性前进,旨在探究文化的根源和重新构建文化体系。
二、艺术中的解构与重构在艺术领域中,解构与重构的概念适用于各种创作形式,如绘画、音乐、雕塑等。
解构艺术和设计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和美国的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提出的一种运动,旨在挑战传统的美学和审美标准,打破传统的形式和技术,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解构艺术的根本目的是让观众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认知,从而打破预期的结构,消除表面的和谐和平衡。
例如,现代艺术家西尼·赫夫特(Cindy Sherman)用自己打扮成各种角色的照片来解构女性在媒体中的形象,探索性别和身份的主题。
而重构艺术的主要目标则是通过艺术表达来建构一种和谐、有意义和有目的的结构。
三、设计中的解构与重构在设计领域中,解构与重构被用来描述设计师在创造新产品或重新设计现有产品时的方法。
——解构与重构
重塑性—--—它可以被解体之后重新构筑。
2、解构与重构得意义解构与重构表现就是结合平面构成形式规律所做得视觉表现,它以具象为画面得构成原型,并将其视为抽象得形态要素,按构成得形式规律作创造性得重新组合、解构与重构完全区别于传统得构图法,强调形式对人视觉所产生得心理效应,并通过对打散后新元素得重复、律动、渐变、对比、合成、错视等形式因素重组体现出来。
这种造型得特点,一就是画面具有平面感;而就是其形象多为几何形态化组成、传统审美趣味往往只重视事物得完美性。
事物在静止完好得状态下往往被人忽略,有时破坏也就是一种创造。
在实践表现中可以从新得角度去观察物象,对物象进行“多方位”得了解与感受,以达到以独特得二位平面形式去表现得目得。
二、解构与重构得表达方式1、解构得基本方法:平面化、几何化、符号化、抽象化平面化:平面化就是从自然物象中提取能够反映它得基本外形特征得平面形象作为基本得造型要素与作品得基本构件。
几何化:几何化就是将客观对象自然完整得形象与形体关系分解为一些基本得几何构造面,并以此作为作品得基本造型要素、它就是人们对几何形态得运用、主要就是对客观世界中所存在得类似形态得概括与归纳。
而不就是对自然物象得构造得有意识得分解与拆卸。
符号化:符号化就是将客观对象演化为简单得形象符号,并以此作为艺术作品得基本构成要素。
抽象化:抽象化就是对几何化得进一步发展,从客观对象中抽取一些往往并不反映对象得形象特征或构造特征得点、线、面等基本语言要素,并以此作为基本得构造要素来建构与客观物象得几乎没有明显得视觉联系得作品。
2、重构得类型与方法具象形态得重构现实:现实得艺术形态就是指作品中所运用得形象以及形象得空间组合方式基本符合得人得正常视觉感受。
现实得艺术形态可以分为写实与表现两大类。
艺术作品所塑造得形象与景观符合人们对客观自然物象得整体得视觉真实感受得艺术作品属于写实类型。
表现类得艺术作品中得形象与场景往往与整体得视觉真实感受有一定得距离,在作者得主观审美趣味以及情感与观念得表达得需要得指引下,作品中形象与空间场景得组合往往都被进行适度得夸张与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课程互动
• 班级交流群组 • 留言板 • 私信
• 条件
• 高职学生修完新编实用英语教程(1、2 高职学生修完新编实用英语教程(1
册),达到考试大纲词汇、语法与应用能 力的基本要求 • 环境 •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师教学空间自主学习、师生交流互动、 师教学空间自主学习、师生交流互动、在 线答疑等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空间资源课程大学英语① 解构
• 本课程适合大一新生,主要任务是通 本课程适合大一新生,
过应用英语能力考试,现就备考学生的 过应用英语能力考试, 考试能力进行解构: 考试能力进行解构:
知识 :
• 掌握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 掌握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 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 • 掌握Basic Sentences Structures , 掌握Basic
Articles, Number of Nouns, Tenses, Passive Voice of Verbs, SubjectSubject-Verb Agreement, Conjunctions, Comparison 等语法知识
• 能力:
• 能听懂日常和涉外英语对话; 能听懂日常和涉外英语对话; • 能阅读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材料,理解正确,阅读速 能阅读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材料,理解正确, • •
素质
具有一定的听,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基础知识 和技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和技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2. 较好的心里素质,临考不慌乱、 较好的心里素质,临考不慌乱、考试正常发 挥应有水平。 挥应有水平。 1.
对象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为反映和评价高 等学校专科层次修完英语课程的在校生英语应 用能力而设立的标准化英语水平考试
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 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 能就一般性题材, 30分钟内写出 -100词的英语应 分钟内写出80 能就一般性题材,在30分钟内写出80-100词的英语应 用文,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恰当; 用文,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恰当; 能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 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 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 格式恰当。 格式恰当。
空间资源课程大学英语① 重构
课程文件
课程简介 课程大纲 课程授课计划
• 课程资源
• 概念库 • 方法库 • 原理库 • 案例库 • 训练库 • 拓展库 • 视听资源
• 课程管理
• 表格化电子教案 • 单元教学地图 • 教学课件 • 作业习题 • 考试题库 • 参考书籍 • 空间联系表 • 课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