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选读优秀课件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孟子选讲ppt1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芒然,疲倦的样子。⑥其人,指他家里的人。⑦病,疲倦,劳累, ⑧耘,除草。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敢问夫子恶乎长?(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2、孟子借用揠苗助长这个故事来说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 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
<<孟子>>选讲
制作:李平英
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 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 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
善也,犹水之就④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 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⑤;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 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 孟子年长。②湍(tuān)水:急流的水。③信:诚,真。 ④就:趋向。⑤颡(sāng):额头。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2)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2、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人性问题提出什么观点?
(1)我们平时所说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指那个国家 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有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
(2)我应该怎样去识别那些真正缺乏才能的人而不用 他呢?
孟子具体到为国家选拔人才,提拔干部的问题,揉进 了他“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要求国君听听国人的 意见,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人民群众的意见。
鲁欲使乐正子①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 曰:“乐正于强乎?”曰:“否。”“有知虑乎?”曰: “否。”“多闻识乎?”曰:“否。”“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②。”“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 ③,而况鲁国平?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④千里而来告之 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也也⑤,予既⑥已知之矣。’ 也也之声音颜色距⑦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 谀⑧之人至矣。与谗诌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 《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②好善:这里特指喜欢听 取善言。 ③优于天下:优于治天下的意思。优,充足。④轻: 易,容易,不以为难。⑤也也(yí):自满的样子。⑥既;尽, 都。⑦距:同 “拒”。⑧谗:说陷害人的坏话。馅:巴结,奉 承。谀:讨好逢迎。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④千里而来告之以善。 (2)与谗诌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2、上文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
<<孟子>>选讲
制作:李平英
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 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 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
善也,犹水之就④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 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⑤;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 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 孟子年长。②湍(tuān)水:急流的水。③信:诚,真。 ④就:趋向。⑤颡(sāng):额头。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2)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2、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人性问题提出什么观点?
(1)我们平时所说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指那个国家 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有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
(2)我应该怎样去识别那些真正缺乏才能的人而不用 他呢?
孟子具体到为国家选拔人才,提拔干部的问题,揉进 了他“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要求国君听听国人的 意见,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人民群众的意见。
鲁欲使乐正子①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 曰:“乐正于强乎?”曰:“否。”“有知虑乎?”曰: “否。”“多闻识乎?”曰:“否。”“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②。”“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 ③,而况鲁国平?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④千里而来告之 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也也⑤,予既⑥已知之矣。’ 也也之声音颜色距⑦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 谀⑧之人至矣。与谗诌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 《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②好善:这里特指喜欢听 取善言。 ③优于天下:优于治天下的意思。优,充足。④轻: 易,容易,不以为难。⑤也也(yí):自满的样子。⑥既;尽, 都。⑦距:同 “拒”。⑧谗:说陷害人的坏话。馅:巴结,奉 承。谀:讨好逢迎。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④千里而来告之以善。 (2)与谗诌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2、上文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
孟子选读ppt 人教课标版
母亲生于战乱纷飞的年代,年幼时正值国家遭受日寇侵略,被迫与家人一起四处逃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年轻到中年时期,因生育我们儿女七个,又因我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母亲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挑起了与她体格极不相称的家庭重担。本来母亲是做会计也可以教书的,但一堆孩 子拖了后腿,无奈当了童子军头头。她一面穿上草 鞋当起搬运工扛码头,一面组织七个小不点开山挖鹅卵石挣收入、到郊外开荒种菜、捡柴禾、采野菜、拾麦子等,以保障家庭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和供我们上学。因母亲性格坚强,无论遭受人生多大的磨难,她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其实何止是春秋无义战呢?
现今这个世界,在民主与和平 的外衣之下,又有多少不义之战呢? 有多少儿童在战争中失去父母?有 多少无辜百姓在战争中失去家园? 又有多少妇女在哀哭着死去的亲人?
探讨: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当时在历史和现实中 有什么意义。
提示:在那个诸侯争霸的年代,孟子的主张
不会成功。仁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排 斥战争。孟子似乎是个理想主义者,认为哪个君 主“明”,民自然就会归附他,天下自然就会归 他所有。这一点上,他未免过低的估计了战争的 作用,又过于乐观的估计了仁政的力量。兼并天 下本来就是一项残酷的政治斗争,必然要付出血 的代价。争霸,是国力、智谋、武力的综合较量, 乖乖在家等着,有谁会拱手送上土地?
约下午5点邻居王晓月急慌慌来学校寻我,说:你哥哥遇车祸了,在红城医院,你赶快去看。 坐了一个小时班车到医院,见早先到来的嫂子已经哭得昏死过去,大夫们在急救。哥哥躺在病床上,口里没有呼吸,双脚已经冰凉,并开始慢慢上移,瞬间身体就变成了一根硬棍。夜很黑,大雨如注。当我决定将尸体运回家中发丧,我心里突然一紧:母亲知道了会不会出事?我家与哥 哥家相隔还不到300米,想瞒过她是不可能的。但
齐人有一妻一妾
其实何止是春秋无义战呢?
现今这个世界,在民主与和平 的外衣之下,又有多少不义之战呢? 有多少儿童在战争中失去父母?有 多少无辜百姓在战争中失去家园? 又有多少妇女在哀哭着死去的亲人?
探讨: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当时在历史和现实中 有什么意义。
提示:在那个诸侯争霸的年代,孟子的主张
不会成功。仁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排 斥战争。孟子似乎是个理想主义者,认为哪个君 主“明”,民自然就会归附他,天下自然就会归 他所有。这一点上,他未免过低的估计了战争的 作用,又过于乐观的估计了仁政的力量。兼并天 下本来就是一项残酷的政治斗争,必然要付出血 的代价。争霸,是国力、智谋、武力的综合较量, 乖乖在家等着,有谁会拱手送上土地?
约下午5点邻居王晓月急慌慌来学校寻我,说:你哥哥遇车祸了,在红城医院,你赶快去看。 坐了一个小时班车到医院,见早先到来的嫂子已经哭得昏死过去,大夫们在急救。哥哥躺在病床上,口里没有呼吸,双脚已经冰凉,并开始慢慢上移,瞬间身体就变成了一根硬棍。夜很黑,大雨如注。当我决定将尸体运回家中发丧,我心里突然一紧:母亲知道了会不会出事?我家与哥 哥家相隔还不到300米,想瞒过她是不可能的。但
齐人有一妻一妾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之一PPT课件
望地到别处去 乞讨--这
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其妻归,告其妾,曰: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
“良人者,所仰望而
告诉他的妾说:“丈
终身也,今若此。”
夫,是我们仰望而终
与其妾讪19其良人,
身依靠的人,现在他
而相泣于中庭20,而
竟然是这样的!--”
良人未之知也,施施
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
21从外来,骄其妻妾。 哭泣着,而丈夫还不
《孟子》选读之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
皖肥西中学石玉成制作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 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 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 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反 对“霸道”,提倡以“仁”“义” 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 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 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 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 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 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知道,得意洋洋地从
外面回来,在他的两
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由君子观之,则人 在君子看来,人们
之所以求富贵利达 用来求取升官发财
者,其妻妾不羞也, 的方法,能够不使
而不相泣者,几希 他们的妻妾引以为
矣。
耻而共同哭泣的,
是很少的!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 本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本文是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出 来对人谈起他对梁襄王的感受以及他与 梁襄王谈话的内容,表现的是孟子一贯 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 拥护,民心所向,就能无敌于天下。
孟子见梁襄王。出,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
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 对人说:“(梁襄王)远远
孟子选读ppt3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 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 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纵观《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 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以民为本, 以利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自承先圣,身任 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坏、 诸侯恣行、政由强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孟子 以天下苍生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处游 说,奔走呼号。表达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居乐 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
王何必曰利
找出文段中孟子表达的中心论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 已矣。”
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 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 亮出自己的观点。
王 何 必 曰 利
2、通过反面分析 “利”的坏处
国危矣
正举例论证: 反Fra bibliotek不夺不魇
对
3、通过正面阐述 “义”的好处:推行 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孟子》选读
1. 民本思想
关
2.邦国的主权在民
于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
孟
是可以不服从的
子
4.政事以民为归宿
的
5.用人以民意为准 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
乐业
仁 政 思 想
8.反对不义的战争
关于《孟子》
《孟子》共七篇,记 述孟轲的言行 ,是他本人 和门徒共同完成的。
《孟子》散文的特点: 1.长于论辩 2.长于譬喻 3.气势浩然
宋牼将之楚
宋牼准备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上了他。孟子问: “先生 准备到哪里去?”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准备去见越王,劝 说他罢 兵。如果楚王不听,我准备去见秦王,劝说他罢兵。在两个国王 中,我总会劝说通一个。”
纵观《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 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以民为本, 以利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自承先圣,身任 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坏、 诸侯恣行、政由强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孟子 以天下苍生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处游 说,奔走呼号。表达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居乐 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
王何必曰利
找出文段中孟子表达的中心论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 已矣。”
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 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 亮出自己的观点。
王 何 必 曰 利
2、通过反面分析 “利”的坏处
国危矣
正举例论证: 反Fra bibliotek不夺不魇
对
3、通过正面阐述 “义”的好处:推行 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孟子》选读
1. 民本思想
关
2.邦国的主权在民
于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
孟
是可以不服从的
子
4.政事以民为归宿
的
5.用人以民意为准 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
乐业
仁 政 思 想
8.反对不义的战争
关于《孟子》
《孟子》共七篇,记 述孟轲的言行 ,是他本人 和门徒共同完成的。
《孟子》散文的特点: 1.长于论辩 2.长于譬喻 3.气势浩然
宋牼将之楚
宋牼准备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上了他。孟子问: “先生 准备到哪里去?”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准备去见越王,劝 说他罢 兵。如果楚王不听,我准备去见秦王,劝说他罢兵。在两个国王 中,我总会劝说通一个。”
孟子选讲ppt1 人教课标版
(1)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2)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戴盈之①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②未能,请轻之, 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③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 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 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戴盈之:人名,宋国大夫。②兹:年。③攘; 偷。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2)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 道!’ 2、孟子常用寓言说理,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生动的显示, 请结合上文简要说明。
(1)假 如喜欢听取善言,四面八方的人从千里之外都 会赶来把善言告诉他;
(2)与那些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单靠执政者个人的 能力、智 慧和学识,而应当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 见,集思广益。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①。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自暴①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 为也。言非②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 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 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注解】①荑(tí):即稊,稗类植物。②暴:损害,糟 蹋。③非:诋毁。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2、这两则文字都采用譬喻的方法来谈论“仁”。请以第 一则文字为例加以分析譬喻之妙处。
(1)仁,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 的光明大道。
(2)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 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
孟子选读ppt7 人教课标版
孟 子 的 主 要 思 想 及 特 点
(三)王道思想
以德行政者王
孟 (四)性善论思想 子 的 性善论是孟子伦理道德和仁 主 政学说的理论依据,在孟子思想 要 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思 想 及 特 点
孟 (四)性善论思想 子 的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主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要 仁义礼智“四端”是人与生俱有的 思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想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 是非之心,非人也 及 特 点
孟 子 的 主 要 思 想 及 特 点
(一)仁政思想 (二)民本思想 (三)王道思想 (四)性善论思想 (五)伦理道德、尽心知性 (六)教育思想
善用譬喻及寓言说理
孟 子 的 主 要 思 想 及 特 点
(一)仁政思想
•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 是其经国治民的基本方针。 民本思想是促成其仁政思想 的直接因素,性善论是其仁 政思想的理论依据。
养民与教民
孟 子 的 主 要 思 想 及 特 点
(一)仁政思想
实行仁政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经济上,首先要“制民之产” ⑵军事上,主张以德王天下,反对 兼并战争 ⑶在教育上,要设庠序学校教民 “明人伦” ⑷在组织上,要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
⑸在文化娱乐上,要与民同乐
(二)民本思想 孟 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 主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不听,则去。 要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不听,则易位。 思 他看到民与民心是天下得失的决定因素 想 孟子还认为民心的向背决定着战争的胜败 及 特 点
3.道德修养 寡欲
内省 养气
养浩然之气 :
“浩然之气”是一种具有大义凛然、无所 畏惧、勇往直前精神的崇高道德境界。
孟子选读ppt2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孟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仁政” 与“与民同乐”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的发 展, 其核心是以民为本,统治者必须施仁 政,取得民心。这一思想在文艺领域里, 就是要求君王“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的心理基础
孟子的理论贡献处还在于挖掘到了“与民 同乐”的心理基础,他认为人的美感具有 普遍性、共同性。这就是他的“共同美感” 说。
曰:“与少乐乐, 与众乐乐,孰乐?”
孟子说:“和少数人 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
曰:“不若与 众。”
音乐也快乐,哪个更 快乐?”
宣王说:“不如
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
乐更快乐。”
“臣请为王言乐。今 王鼓乐于此,百姓闻 王钟鼓之声、管龠⑧ 之音,举⑨疾首蹩頞 ⑩而相告曰:‘吾王 之好鼓乐,夫何使我 至于此极⑾也,父子 不相见,兄弟妻子离 散。’
对比
①(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②独乐乐/与人乐乐 ③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④举疾首蹙而相告曰/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⑤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吾王庶几 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运用对比揭示矛盾,阐发观点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 上,顾鸿雁麋鹿,曰: “贤者亦乐此乎?”
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
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
都为此而忧虑。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 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
流,从流上而忘反
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
谓之连,从兽无厌
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
谓之荒,乐酒无厌
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
谓之亡。先王无流 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 不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 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 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仁政” 与“与民同乐”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的发 展, 其核心是以民为本,统治者必须施仁 政,取得民心。这一思想在文艺领域里, 就是要求君王“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的心理基础
孟子的理论贡献处还在于挖掘到了“与民 同乐”的心理基础,他认为人的美感具有 普遍性、共同性。这就是他的“共同美感” 说。
曰:“与少乐乐, 与众乐乐,孰乐?”
孟子说:“和少数人 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
曰:“不若与 众。”
音乐也快乐,哪个更 快乐?”
宣王说:“不如
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
乐更快乐。”
“臣请为王言乐。今 王鼓乐于此,百姓闻 王钟鼓之声、管龠⑧ 之音,举⑨疾首蹩頞 ⑩而相告曰:‘吾王 之好鼓乐,夫何使我 至于此极⑾也,父子 不相见,兄弟妻子离 散。’
对比
①(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②独乐乐/与人乐乐 ③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④举疾首蹙而相告曰/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⑤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吾王庶几 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运用对比揭示矛盾,阐发观点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 上,顾鸿雁麋鹿,曰: “贤者亦乐此乎?”
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
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
都为此而忧虑。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 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
流,从流上而忘反
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
谓之连,从兽无厌
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
谓之荒,乐酒无厌
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
谓之亡。先王无流 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 不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 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 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
孟子选读PPT课件2 (人教课标版)1
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 非之心,智之端也。 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 非之心,人皆有之。 4.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6.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2)画线句子意在表明什么观点?提示 告诉人们“儒家文化”与“人之常情”的关系。或者说“人之常情”在儒家文化 中的地位。
④《礼记》认为,圣人的职责就是治理人之常情,好的君王更是 以管理人之常情为最终职责。所以它说“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 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中国 乃农耕古国,《礼记》索性拿种田做比方来说抽象的人情,这样更易 理解。人之常情就是圣王耕种的田地,礼是耕耘,义是种子,讲学是 锄草,仁是储藏的仓库,乐使人心安定。原来儒家“仁、义、礼、乐、 学”这些重要的理念,它们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管理好人之常情。
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 担心别 人会做 得比你 好,你 只需要 每天都 做得比 前一天 好就可 以了。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 因为世 界上最 可怕的 二个词 ,一个 叫执着 ,一个 叫认真 ,认真 的人改 变自己 ,执着 的人改 变命运 。只要 在路上 ,就没 有到不 了的地 方。
文外名句 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要点突破
1.请归纳课文六则选文的内容梗概,体会编者选编的意图。
答案
2.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 种品德了?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之《孟子》选读 ppt课件
词类
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为羞 活用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
判断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文言 句式
人物形象
齐人妻妾是明大理,知荣辱的形象。
齐人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人格沦丧、大言不惭、恬不知耻、为 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乞丐形象。
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的“齐人”们的 丑陋嘴脸。
齐人坟场“乞”与妻妾面前的“骄” 妻妾与齐人人生的准则
对比
孟子人物形象
爽快、耿直,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特别是善用寓言故事 或比喻来说理,坚持理想。
语言风格(善用寓言故事、比喻、类比来说理)
难
点
仁政思想。
突 破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
(1)孟子把孔子的仁爱学说继承和发展为“仁政”思想。 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是对我国上古社会的民本传统和孔子的仁 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 宁。”《泰誓》讲:“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春秋·谷梁传·桓 公十四年》中说:“民者,君之本也。”可见中国上古社会很重视人民在 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就广泛存在,具有朴 素的人文主义因素,孔子把它整理成了一种学说,来作为最高的道德准 则;《孟子》认为:“仁也者,人也。”“仁,人心也。”“仁,人之安宅也; 义,人之正路也。”孟子把“仁”推广到人性论和政治学领域中,创造了 “人性本善”和“仁政”的理论。文中1、3、4通篇未着一个“仁”字,却淋漓 尽致地折射出“仁政”和民本思想的光辉。 (2)富贵的择取要符合道义。 (3)对待错误要知错能改。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
孟子选读ppt1(14份) 人教课标版
夯基础 一、字音 鸡豚 ( . 槁 矣( . 墦 间( . 浡 然( . 餍 酒肉( . ) ) ) ) ) 饿莩 ( . 庠 序( . 施 从( . 卒 然( . 洿 池( . ) ) ) ) )
良人( 弃甲曳 兵( .
)
数罟 ( ..
)( )
)
) 狗彘 之畜( .
二、通假字 1.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涂 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由 水之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蚤 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施 从良人之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直:副词, 只,仅仅。
曰:“王 如 知 此,则 无 望 民之多于邻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你的)人民比
无:不 不 违 农时, 邻国的多了。 要。 (治国的人)役使百姓不违背农作季节, 国 也。 农时, 谷不可胜 食也; 谷:粮食的统称。胜: (shēnɡ),副词,尽,完。 粮食就吃不完;
池,
数(cù): 密。罟(ɡǔ): 不让百姓拿网眼细密的渔网到鱼塘打鱼, 网。洿(wū): 池塘。
数 罟 不 入 洿
鱼鳖
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
鱼鳖就吃不完;让百姓按时节拿着斧头到山林里砍伐树木,那么木材就会 胜用也。 以时:按一定的季节。斧斤:砍伐林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用不完。 木用的斧、刀类工具,这里用作动词。粮食和鱼鳖吃不完,
孟子选读ppt1(14份) 人教课标版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shì kēnɡ wà nɡ zī zhí
二、1.①动词,遗弃 ②动词,丢弃 ③动词,遗留 ④ 动词,送 2.①动词,投合 ②动词,相遇,遇到 ③动 词,接触,感触 ④名词,待遇
3.①介词,用 ②介词,凭借……身份,按照 ③介词, 因为 ④副词,通“已”,已经 4.①介词,在 ②介词, 对、对于 ③介词,表比较 ④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 作的主动者 三、1.使动用法,使……得到利益 2.意动用法,以…… 为后;以……为先 3.使动用法,使……停止 4.形容词 作名词,详细的情况 5.意动用法,以……为远 6.名词 作动词,服侍、侍奉
2.孟子是如何批评梁惠王的“功利”思想的? 答:
提示:在这个问题上,孟子采用了归谬法。
答案:孟子顺着梁惠王的功利思想,从负面推论,指 出一味“征利”的严重后果。假如国君、卿、大夫、士、 庶人等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各自牟取私利,
唯利是图,到头来必然无耻狡诈,巧取豪夺,不完 全夺取他人的权势财利是不会甘心的。于是社会必然失 序,国家必然危殆,试问覆巢之下还有完卵吗?身陷乱 世还能安享私利吗?不遵仁义,只求功利,如此短视, 必定带来灾祸!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二、王何必曰利
诵名句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 离娄上》 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 公孙丑》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 梁惠王上》
4.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礼记· 儒行》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 尽心上》 6.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 离娄下》 7.求在我者,仁义礼智;求在外者,富贵利达。 ——胡达源
答案: 一、shì kēnɡ wà nɡ zī zhí
二、1.①动词,遗弃 ②动词,丢弃 ③动词,遗留 ④ 动词,送 2.①动词,投合 ②动词,相遇,遇到 ③动 词,接触,感触 ④名词,待遇
3.①介词,用 ②介词,凭借……身份,按照 ③介词, 因为 ④副词,通“已”,已经 4.①介词,在 ②介词, 对、对于 ③介词,表比较 ④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 作的主动者 三、1.使动用法,使……得到利益 2.意动用法,以…… 为后;以……为先 3.使动用法,使……停止 4.形容词 作名词,详细的情况 5.意动用法,以……为远 6.名词 作动词,服侍、侍奉
2.孟子是如何批评梁惠王的“功利”思想的? 答:
提示:在这个问题上,孟子采用了归谬法。
答案:孟子顺着梁惠王的功利思想,从负面推论,指 出一味“征利”的严重后果。假如国君、卿、大夫、士、 庶人等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各自牟取私利,
唯利是图,到头来必然无耻狡诈,巧取豪夺,不完 全夺取他人的权势财利是不会甘心的。于是社会必然失 序,国家必然危殆,试问覆巢之下还有完卵吗?身陷乱 世还能安享私利吗?不遵仁义,只求功利,如此短视, 必定带来灾祸!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二、王何必曰利
诵名句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 离娄上》 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 公孙丑》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 梁惠王上》
4.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礼记· 儒行》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 尽心上》 6.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 离娄下》 7.求在我者,仁义礼智;求在外者,富贵利达。 ——胡达源
高中语文孟子选讲ppt1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1)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2)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戴盈之①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②未能,请轻之, 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③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 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 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戴盈之:人名,宋国大夫。②兹:年。③攘; 偷。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2)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 道!’ 2、孟子常用寓言说理,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生动的显示, 请结合上文简要说明。
医)都不嫌远,因为自己无名指不及别人。 (2)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无名指不及别人,就知道厌恶;良心不及别人,竟不 知道厌恶,
2、孟子在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 忧指忘心,说明了不知轻重,舍本逐末。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①,殆不可 复。”孟子曰:“是为冯妇②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 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③,莫之敢 撄④。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其为士者笑之。”(《孟子•尽心下》) 【注释】①复为发棠:重新劝齐王打开棠地的粮仓赈济 灾民。棠,地名,在今山东即墨南。过去齐国灾荒时, 孟子曾劝过齐王打开棠地粮仓赈济灾民,所以有此说。 ②冯妇:人名,姓冯,名妇。③嵎(yu):山势弯曲 险阻处。④撄(ying):迫近。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①,殆不可复。 (2)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2、孟子通过这个寓言说明什么问题?
①人性好比湍急的水,在东边开个口就往东流,在 西边开个口就往西流。 ②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导致这样的。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PPT课件5
(21)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 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 这样以后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 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有了被讨伐 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2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 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 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 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 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 忧愁。
(2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 的志向,强权武力不能折屈他的气节,这样才叫 做大丈夫。 (2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 有为也。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 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 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p78)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 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1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 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 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增长他的才能。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PPT课件1(14份)2
然则:既然
这样,那么。
曰:“天与之。” 孟子说:“是天授予他的。”
“天 与之 者,
谆谆 然命之乎?”
万章问道:“天把天下给舜这件事,是说天耐心恳切地任命他、叮
谆谆然:耐心引导、恳切教 嘱他吗?”诲的样子。命:任命,告诫。
曰:“否。 天不言, 以行与事 示之 而已矣。” 孟子回答:“不是的。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件显示把天下给了他罢了。”
四、1.意动用法,以……为安 2.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 五、1.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2.国都。 六、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状语后置句 七、1.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2.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 民的坏家伙。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 3.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 “雀”。
谓之一夫。闻 诛 一 夫 纣 矣, 叫作独夫。我听说周武王诛灭了独夫纣(商汤诛灭了独夫桀),
未 闻 弑 君 也。” 传(zhuàn):传记。贼仁者:贼,贼 没有听说他们以臣杀君。”害、损害。谓之贼:贼,贼人、歹人。
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
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 民也;失其 3.孟子说:“夏桀、殷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他们失去
粢(zī):
谷物。
(《孟子·尽心下》)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 武王 伐 纣,有 诸?” 2.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事吗?
孟子对曰:“于传 有之。” 孟子回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
曰:“臣弑其君, 可乎?” 齐宣王说:“臣杀害君,可以吗?”
曰:“贼仁者谓之 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 人 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
孟子选读优秀课件 人教课标版31页PPT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Nhomakorabea▪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孟子选读优秀课件 人教课标版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1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ppt2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有一句话说:“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惊艳了时光的那个人,是青春回忆里最绚烂、最耀眼的存在,不后悔跟他经历过的快乐与感动,哪怕后来的大风大浪都是他给的,但还是想对他说,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你给过我太多的快乐和感动,太多的收获和意外,也有太多的心酸和坎坷。可总归你来过我的生命,也带给我许多的美好和小幸福。我不知道是怎样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可我都不想去追究了,因为我相信每一种遇见,都有意义,每一个爱过的人,都有记忆。无论怎样,都是幸运的,因为你带给了我一些特殊的感受,以至于每次回味起来,都觉得人生是精彩的。 我始终还记得那年夏天你为了在我路过的城市见我冒着大雨开车几百公里,只为在车站短短的停留……我也记得在街头只因我看了一眼那各式的冰糖葫芦,你穿越熙攘的人群排队为我拿回最后一个糖葫芦欣喜的样子,不是爱吃甜食的我那晚一口气吃掉了那个糖葫芦,而你看着我憋得满嘴和通红的脸只是宠溺的笑笑……我还记得因为我随口一说自己都没在意的东西而你却把它买回来了,就在有次离别的车站,当我不告而别你知道后发疯的电话、视频和在机场着急的身影,手里还提着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过的东西时我就知道你就是那个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我曾经岁月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路坎坎坷坷,舍与得在一念之间,我也曾满怀期待所有的相遇与分别是事出有因或者可以久别重逢。可怎奈,当再次面临抉择时才知道有的相遇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劫,一份缘的未尽而已…… 谢谢你来过,谢谢你给过我那么多,也谢谢你给我那些惊艳的时光!很知足过去有你陪伴的时光,很怀念那些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未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取舍,我也不知道以后又会怎样?可无论是什么我都不会后悔认识你了,无论你带给我的是恩赐还是劫难我都不后悔了,至少我感受过你的温柔,拥有过你的怀抱,也和你十指相扣的走过了一段路。所以,以后无论怎样你都是我不经意间想起和思念的人。 谢谢你来过!不管你是否真的快乐?不管岁月是否善待你我,也不管能否一直有你带给我的小确幸,还是谢谢你!谢谢你带给我的幸运,谢谢你曾为了我付出了全部的时间与爱,也谢谢你给我的岁月平淡和温情有于…… 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很庆幸曾经你也是我的“那个他”。谢谢你来过,谢谢你让我觉得我不会孤单,谢谢你用漫漫柔情,温暖了我的生命。你给的美好,我会悉数珍藏,用力保护的。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ppt1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桀纣之 失天下也,失其民 也;失其民者,失 其心也。 得天下有 道:得其民,斯得 天下矣;
孟子说:“桀和纣 之所以失去天下, 是因为失去了老百 姓的支持;之所以 失去老百姓的支持, 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获得天下有办法: 获得老百姓的支持, 便可以获得天下;
得其民有道:得 获得老百姓的支持
君为轻
“君为轻”,是说相对于民与社稷来说, 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君的地位与权力 是民赋予的,没有民就没有君,君怎么可 以与民相提并论呢?社稷是一个国家存在 的基础,很难设想一个国家可以既没有山 川大地,又没有五谷物产,也没有宪法制 度。一个国家死掉个把国君,仍然不失为 一个国家;若是没有了社稷,国家也就不 存在了。所以国君的地位也不能跟社稷相 提并论。
其心,斯得民矣; 有办法:获得民心,
得其心有道:所 便可以获得老百姓
欲与之聚之,所 恶勿施,尔也。
的支持;获得民心 也有办 法:他们所 希望的,就满足他
们,他们所厌恶的,
就不强加在他 们身
上。如此罢了。
民之归仁也,犹水 之就下、兽之走圹 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
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 处流,兽向旷 野跑一样。所以, 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 獭;替森林把乌 雀赶来的是吃 鸟雀的鹞鹰;替商汤王、周武
也;为丛驱爵者, 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 残害老百
鹯也;为汤武驱民 姓的夏英和殷纣王。当今之世,
者,桀与纣也。今 如果有哪位诸侯喜好仁德,那
天下之君有好亡者, 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么,其他诸侯都会替他把老百 姓赶来。
虽欲无王,不可得 就是他不想统一天 下,也会身
已。今之欲王者, 不由己了。现在那些希望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妻妾与齐人人生准则的对比。是两种道德标
准的对比和冲撞,揭露了齐人的丑态。
寓 意
《齐人有一妻一妾》讽刺官场中那种不顾礼
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钻营富贵利达的人, 揭露他们丑恶的灵魂。
孟子见梁襄王
战国时期,诸侯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 城以战,杀人盈城”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一部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春秋三百年里,“战 伐侵功不可胜数”。在战国期间战争频繁,仅大规 模的战争即达222次。战国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坑赵卒 40万,所到之处,杀人盈城,尸骨遍野,头颅成山, 血流成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杀害战 俘的行为。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和庞涓两人的私怨, 使两国人民深受战火之苦。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象得 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孟子一针见血的指出“春秋无义战”连年的战 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在宋国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 惨剧。
孟子特点
善辩。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
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 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 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班 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 施展他的辩才的。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
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 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 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 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 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 说理深刻透彻。
孟子见梁襄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施行仁政”
枯苗浡然―引领而望 用喻 水之就下―民之归附 (行仁政的结果)
感悟孟子的人格魅力: 孟子爽快、耿直,掺和着火辣辣的呛味, 语出惊人。对人说王“不似人君”“不见所 畏”,对王言“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 杀人者也”,言下之意是梁襄王也在“嗜杀 人者”之列。其语言犀利尖锐均毫无讳饰遮 掩之态,孟子对梁襄王的藐视也可见一斑。 读之,顿生快感,倍觉清爽。孟子在转述他 与梁襄王的对话时,三言两语就呈现出对话 双方的内心世界,简笔勾勒,其个性化的人 物形象便活了起来。在与梁襄王两相对照中, 更见孟子之儒雅风范以及挥洒自如的大气。
面对这样的局面,圣人之心在滴血。在 那个强者争霸,弱者受苦,生灵涂炭的年 代里,孟子心痛得四处奔走呼唤,他在列 国间疲惫地奔波,马不停蹄从一个国家奔 向另一个国家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他想用 他的仁政,开明政治,将人民从水深火热 之中拯救出来。本文就是记录了他不远千 里来进谏梁惠王的情况。
正音
卒然(cù)
《孟子》选读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 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 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 “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 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 “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 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 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 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 书,遂成《孟子》。
2、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 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 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答案: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 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 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 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3、说说“雨露”喻君恩,就 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 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 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 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 之显著。
1、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1)孟子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回答梁襄王 “孰能一之?”的问话,“嗜杀人者”显然是凶残、 暴戾的典型;“不嗜杀人者”乃善良、仁爱者的特 征,这种人才能统一天下。这是孟子对执政者的谏 言。
(2)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孰能与之”时,力透纸 背地分析社会现状“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 人者也”,进一步指出暴政无处不在的现实,又运 用比喻,并以“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 领而望之矣”一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施“仁政” 的君主出现后,百姓拥戴的场面,且“民归之,由 水之就下”不可阻挡。孟子在文中是以“不嗜杀人
齐人有一妻一妾
正音
n ) 墦(fá n) 瞷( jià n ) 施( yí 讪(shà )从良人
. 重点词语理解: a. 餍酒肉而后反 餍:饱,动词,吃饱 b. 则尽富贵也 富贵:名词,有钱有势的 人 c.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瞷:窥视 d.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国:都城 e. 所仰望而终身也 终:使动词,使……完全度过。 f. 与其讪其良人 讪:讥讽,怨詈也
浡(bó)然
嗜杀(shì ) 枯槁(gǎo)
沛然(pèi) 恶(wū)乎定
重点字词梳理
①出,语人曰 语:告诉 ②卒然问曰 卒:同“猝”,突然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 牧:统治 ④孰能与之 与:归附。跟随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伸长 ⑥天下恶乎定 恶:何,怎么 ⑦如有不嗜杀人者 如:如果
. 道 A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方法
B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道路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指“仁政”,或道义 D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自然的规律 E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
一词多义现象: a. 之 A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前一个是助词,后一个是动词,到、往。 B C D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的
而良人未之知也 代词,这件事 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入 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 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人交往, 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
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方面 的内容?
明确:
1、妻妾的羞惭愤恨。 2、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本文为何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一是 齐人坟场“乞”与妻妾面前“骄”的行为
对比,是真相与表象的对比。通过对比,人物内在 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 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其实何止是春秋无义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