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合集下载

渗透汉字文化 提升语文素养——浅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渗透汉字文化 提升语文素养——浅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教学案例2020年07期刍|渗透汉字文化提升语文素养—浅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渗透李晓华(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福建厦门361000)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文章从四个层面展开论述:探究汉字机制,提高识字效率;利用字理知识,规范汉字的运用和书写:结合汉字文化,培养思维能力;挖掘汉字底蕴,提升精神修养。

通过分析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渗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汉字文化;识字教学;语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192(2020)07-0071-02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汉字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密码可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学习汉字的兴趣一个汉字可能是一种含义、一个道理、一个故事,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的所思所想,在识字教学中传承中国汉字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探究汉字机制,提高识字效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出示由画到字的汉字演变规律,加上生动的讲解,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化,可加深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记忆生字的效率。

(-)追根溯源,激发兴趣汉字的发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万物的认知和体验。

很多的象形字、会意字,通过了解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一年级课文《口耳目》和《日月明》的编排,就是让学生通过汉字的造字规律,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象形字“象、燕、鼠、龟”等字时,教师同样可以先出示古文字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想象字和OOOOOOOOOOCXXXXXXXXXXXXK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K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OOOOOOOOOOOOOOOOOO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KxXXXXXXKXXXxCKOOOOOOOOOOOOOOOOOOOOOOO意蕴,这不仅降低了诗词的学习难度,而且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随着国内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汉字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也变得愈发重要。

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充分渗透汉字文化,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期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基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汉字文化语文识字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汉字文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地名、人名等,指导学生学习汉字的构造,了解字形、字音和字义的关系,引导学生探讨汉字的由来和演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汉字文化,增强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

二、注重故事性,传承汉字文化汉字文化是具有丰富故事性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汉字背后的故事进行讲解和传承。

教师可以讲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背后的有趣故事,让学生们了解汉字的来历和内涵,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阅读古诗词或者经典故事,感受汉字的魅力和美丽,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汉字文化。

三、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识字效果汉字文化的渗透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识字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汉字文化的故事、典故等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们通过拼音、造句等活动,真正地感受和掌握汉字文化。

教师还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文化,从而提高识字效果。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汉字文化的深度汉字文化的渗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程,还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

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汉字的演变和历史变迁进行深入探讨;在美术课程中,可以利用汉字的书法艺术进行创作和表现。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拓展汉字文化的深度。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一、引言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识字教学是传承汉字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汉字应用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汉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汉字文化是指汉字的创造、演变及其应用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1. 追溯汉字起源,揭示文化内涵通过追溯汉字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创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结合甲骨文、金文等早期字形,讲解汉字的构造原理和演变历程,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解析汉字结构,挖掘文化元素汉字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结构,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如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审美标准等。

通过对汉字结构的解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3. 利用汉字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汉字故事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汉字相关的故事或传说,如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创设文化情境,体验汉字之美通过创设文化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书法作品欣赏、诗词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书法作品和诗词的同时,感受汉字的韵律美和形体美。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构造原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

5. 强化实践应用,培养综合能力将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浅析如何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浅析如何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浅析如何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摘要:最近几年,随着部编教科书的大量使用,小学低级阶段的阅读理解工作变得越来越繁重,把阅读理解工作当作一种基本的教学工作,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小学低级阶段的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感受汉字的发展史,感受汉字的魅力。

在初级阶段的识字教育中,教师应适时而巧地进行汉字文化的渗透,以扩大学生的文化眼界。

关键词: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汉字文化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认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汉字本身所具有的汉字文化,往往会被外国文化所影响,因此,在给学生进行认字的时候,我们不能将我们国家的汉字文化合理地引入到我们的认字教学中去。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要主动主动地去学习,要不断地不断地去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把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的认字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意义在初级阶段,阅读理解是整个初级阶段的基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以及汉字理解能力的强弱,将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第1个学段(1~2年级),让学生热爱汉字,主动识字,学会书写,掌握1600个常见汉字,学会书写800个,能体会汉字的优美形态。

”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的阅读工作仍有很大的艰巨,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有些小孩的家长外出打工,都是让祖辈们带着小孩去学校,所以,他们的认字、写字能力都比较差。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新的规定,旨在使阅读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并以汉字中蕴含的文化意蕴,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对母语的热爱。

所以,将汉字文化融入到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们掌握汉字的文化知识,提高老师们的文化素质,而且还可以帮助老师们调动起他们对汉字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原因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才可以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识字教学不过关不仅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拖了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的后腿。

可当前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诸如存在儿童识字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低落,识字巩固率低,回生现象严重等问题。

在一次对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的调查中,2500个常用字的回生率竟高达29。

1%.①6年的时间,1800多课时,却连构成语文本体的支柱——汉字都没能比较牢固地掌握,值得我们警醒!再看看识字教学的实际情形:很多教师对汉字本身的认识肤浅,无法把握汉字的特点,教学方法机械。

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越来越低落,至于识字方法的掌握更是无从谈起。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出路何在呢?近年,随着汉字文化学研究的兴起,我们加深了对汉字本身的认识。

汉字是汉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汉字自身结构中包孕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意蕴,它具有表意性和象形性等显著特征.这为我们研究和改进识字教学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

教育文化学研究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文化的教育。

文化的教育就是根据社会文化的有价值的内容所进行的为培养个人人格精神的一种文化活动。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之一的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而言,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而作为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支柱—-汉字,更是以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向我们昭示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化资源。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汉字中的文化意蕴,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就会大大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积淀。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意义1.汉字特有的形体结构展现了先民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古人的生活与马的关系非常密切,就造出了很多有关“马”的字,如“驭”、“驱"、“驿”、“驹”、“驾”等。

汉字文化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科学渗透

汉字文化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科学渗透

汉字文化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科学渗透识字写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阶段的教学中存在部分问题。

如教法单一且机械性较强、忽略文化传承等。

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工作中存在惰性心理,对于识字写字教学本身的重要性含混不清,未能认识到这种反复练习的识字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影响他们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深度,难以准确把握各个汉字的差异性,导致识字写字效率大打折扣。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说明。

一、探究汉字机制,提高识字效率1.结合象形字内容,联系现实事物特征。

关于文字的记载中国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仓颉造字。

这也说明汉字被创造出来的过程本身就是将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万事万物的观察和特点的抽象,而直到现在仍然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象形字和会意字。

这部分文字的主要特点是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关联性将从生活中抽象出的文字重新还原到具体的事物当中,让二者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中的第三课《口耳目》为例,“口、耳、目”这三个字指的都是人体器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三个字的特征与人体器官特征结合在一起,如嘴巴的照片对应口,耳朵的照片对应耳,引导学生注意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同学们,你们说咱们的嘴巴和口这个字长得像不像啊,外面的一圈是人的嘴唇,而里面之所以是空的是不是因为那里是人的口腔呢?”“咱们再看耳朵,仔细观察耳朵外部的轮廓,发现了吗?他们之间是不是长的很像呢”最后进行提问,“那大家告诉老师,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作为引申,教师可以适当对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学生思考哪些字也是象形字,以认识更多的象形字。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文字代表的意义与现实事物联系在一起,不只是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记忆力,更是培养了学生用关联性方式看待事物的眼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以观察和想象的方式完成对文字的记忆,使识字水平得到提升。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策略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策略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策略研究随着汉字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传承,教育者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常常会通过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并积淀汉字文化底蕴。

本文将探讨几种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策略。

一、运用小故事解释字义小故事是一种非常好的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方式。

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词和汉字。

如讲述“旦”字的来历,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字是从太阳升起的早晨演变而来的;讲述“好”字的来历,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好像”、“好吃”等词语的含义。

二、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另一种非常好的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绘制汉字动画,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汉字;可以设计汉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汉字知识。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知和领悟。

三、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古诗词汉字古诗词是汉字文化中的精髓,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欣赏能力,更可以深化学生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经典的汉字古诗词,并解释其中蕴含的汉字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在学习汉字中汲取文化养分。

四、注重字形与字意的联系汉字的字形和字意是相辅相成的,了解字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字义的理解,更可以帮助学生从字形中感悟到汉字文化的魅力。

例如,学生学习到“六”字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中的“八”和“人”,并通过了解“六六大顺”等汉字文化典故,加深学生对“六”字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渗透汉字文化内涵是小学识字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育者可以通过讲述小故事、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古诗词以及注重字形与字意的联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汉字文化内涵,从中汲取文化养分。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意义及策略〇姜玉霞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錄研教学理论_【关键词】小学语文;汉字文化;识字教学;意义;策略【中图分类号】G 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20)07—0058—01_、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运用的意义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汉字具有丰富的内 涵,其代表着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且也承载着各种信息。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汉字文化有利于学生接受语 文教育,而且也能让学生在认识汉字的同时,也了解到我国 的汉字文化,并主动传承我国的汉字文化。

那么,学生在看 到汉字时也就不会认为汉字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而且 看到汉字也能想象与汉字有关的画面。

可见,汉字文化与 识字教学结合在一起,拉近了学生与汉字文化的距离,让学 生不仅认识到更多的汉字,而且也能领略其中蕴含的文化 元素,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 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很多学生认为汉字复 杂,特别难记忆,也难写。

这一定程度上也与教师识字教学 方式有一定的关联。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按照汉字的 学习规律进行,或者是对汉字的文化特征讲解不到位。

如, 在学习“誓”这个字时,很多学生将上半部分写成了 “拆” 字,为此,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汉字给学生讲解,让学生理解 “誓”这个字蕴含的意义。

这个字本意指的是对战士起到告 诫约束的作用,战士接受了这种言辞之后也就表示了要坚 决拥护,因此也可以理解为立誓、发誓的意思。

一旦发誓就 不可以出尔反尔,若做不到就要按照军法处置。

教师讲解 之后学生们也就记住了这个字的正确写法,且无形之中也 培养了学生遵守诺言的意识。

二、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在背诵与书写古诗词中记忆汉字。

古诗词一直是我 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经历了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具有文 学价值的经典。

因此,从小学教育开始,我国就开始高度重 视教学生学习古诗词,并让学生背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 到熏陶作用。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进行汉字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和感受汉字文化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字识水平和美学素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汉字文化教育意识要实现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首先要建立汉字文化教育意识。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应当深刻认识到汉字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将汉字文化的教育融入到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汉字文化修养和素质,增强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加强对汉字文化的教学研究,将其运用于识字教育中。

二、增加汉字文化渗透课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加强汉字文化的渗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可以设置一些与汉字文化有关的主题课程,如《汉字造形艺术》,《名人字画鉴赏》,《寓言故事识字》等,增加学生了解、感受和理解汉字文化的机会。

在课程设计中,把握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突出汉字文化的导引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识字基础的建立逐渐认识汉字文化,从而增强对其的体会和欣赏能力。

三、建立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识字氛围。

可以通过趣味运动、歌曲识字、贴画认字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推动识字教学的深入开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仅要讲汉字的形、音、义,更要体现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爱上汉字文化。

四、换位思考,提高师生共鸣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理出发,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采用渗透式教学,让汉字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中。

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把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发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自然而然地建立语感,提高汉字文化的欣赏能力和识字水平。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融入汉字文化,将汉字文化融入语文识字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注重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授课时,应告诉学生有关汉字、成语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汉字。

例如,“耳目一新”一词出自明代唐寅的《贺新郎登楼》,指看到新的事物,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而产生新鲜感。

又如,“知法犯法”一词来源于《左传》的“知治而不仁,长于犯法”。

教师可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述相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

二、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小学生是处于视野开阔、好奇心强烈、学习能力强的阶段,是将所接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的好年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例如将“马马虎虎”这个成语与孩子们的匆忙背包做联系,从而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的意思。

“马马虎虎”意思是马等、虎似,形容做事粗心大意,不细心,做事不认真,教师可以借泛生活实例让小学生体验和理解成语的内涵。

三、开展有趣的语言游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例如成语接龙、字谜、填字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提高孩子们的汉字文化素养。

例如,在成语接龙游戏中,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把成语一环接一个,通过这些游戏,需要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对学生语文识字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通过课件辅助教学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辅导课件,例如互动课堂、动画故事等,通过多方式展示与学生展开互动,可以使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理解汉字文化。

课件多媒体质量、教学资源的整合,更能让小学生从多种角度接受知识,使汉字文化的渗透更加深入。

浅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之所 在。该如何渗透?笔者认为可 以通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 把 汉字 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 第一 , 在讲授一 些 自身就渗 透着文化 因素 的汉字时 , 可把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韩、 赵、 魏 统一 全 国 以后 , 在重 立 国号 时动 了很多脑 筋 , 他 认 为 “ 栗” 字很别扭 , 想选一 个同音字 。有一 天 , 他 问大臣们 : “ 开天辟

识 到古体字是怎样演变成现行汉字 的, 使学生在识字 中不知不觉 就学习到了汉字 文化 。 以上笔者从 五方面 阐述 了汉 字文化在小学识 字教学 中的渗
透, 其实 , 这 只是一些 简单 的列举 , 汉字文化在小 学识字教学 中渗
透 最关 键 、 也是最核心 的一点就在于 : 融 入 。把 汉 字 文 化 融 人 多
会。

来, 学生不仅会认会写了“ 秦” 字, 还 了解 了“ 秦” 字的文化 由来 。 第四, 运用先进电教法把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 中。直观 的 电教化教学手段 可 以使抽象 的内容具体化 , 静态 的内容动 态化 , 复杂的内容 简单化 。在教学一些简单 的字时 , 用 图形——象形字 古体字—— 现代字这样 的程序配合先进 电教教学 , 让学生认
地 以来 , 谁 的功绩最大 , 史 书上有 无记载? ” 有一 大臣答 : “ 开天辟 地 以来 , 功 过是非 都记载在 《 春秋》 中。 ” 赢政一 听特别高兴 , 说: “ 寡人乃 千古一帝 , 就 以《 春秋》 各 一半来定 国号 吧。 ” 众大 臣不 明 白: “ 敢 问陛 下之 意是 ……” 赢政 笑而 未答 , 顺手 提笔 写 了一个 “ 秦” 字递 给众大 臣说 : “ 寡人取 ‘ 春秋 ’ 二字各一半 , 合 为一个 ‘ 秦’ 字 以代 ‘ 栗’ 为国号如何 ? ” 众大 臣称赞赢政才智过人 , 便立 国号 为 秦 。赢政则 自称秦始 皇。之后 , “ 栗” 不存而由“ 秦” 代 替了。这样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策略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策略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策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是培养学生汉字识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向学生传授汉字文化内涵的机会。

有效渗透汉字文化内涵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策略。

一、开设有关汉字文化的课程开设有关汉字文化的课程是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常见策略之一。

可以开设“汉字文化常识”、“古代汉字故事”等课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历程,学习古代汉字的故事和寓意。

通过讲授这些知识,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激发学习兴趣。

二、注重识字教学材料的选择识字教学材料的选择对渗透汉字文化内涵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和句子作为识字教学的材料,如古诗词、成语、谚语等。

通过解读词语背后的文化意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三、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是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有效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给学生呈现汉字识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增加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写字是学生识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传承汉字文化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了解书法的美妙之处。

组织一些与写字相关的活动,如书法比赛、写字展览等,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

五、习字过程中的文化启示在学生习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汉字文化内涵。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发现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渗透汉字文化内涵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开设有关汉字文化的课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写字兴趣,以及在习字过程中给予文化启示,可以有效地渗透汉字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汉字识读能力,并且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的策略——以苏教版为例

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的策略——以苏教版为例

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的策略——以苏教版为例
1. 汉字教学的分步骤顺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汉字教学分阶段进行,采用“先听、先读、再写”的顺序进行。

首先,学生先通过老师的示范等方式了解某个汉字的笔画、读音和基本义项;接着,老师会让学生跟读、朗读这个汉字;最后,学生进行书写这个汉字。

2. 以例会证
苏教版不仅注重学生对整个汉字的学习,还会注重对一些生僻字、多音字、近义词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拯救”这个词时,苏教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救”的内涵来加深他们对这个词的印象。

3. 培养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
苏教版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教材,以培养小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鹅”的时候,苏教版把“鹅”与小鹅的故事结合起来,通过听、读、画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字。

4. 建立学生的汉字记忆规律
苏教版还注重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某些规律进行汉字记忆。

例如,教学“四”字时,老师会与学生讨论“四”的寓意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字的意义和性质。

总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汉字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其文化内涵和意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和记忆规律。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独特的符号体系,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渗透汉字文化,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和美感。

下面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一些策略。

借助故事和典故来识字。

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典故,融入到识字教学中。

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讲述“子曰”、“四书五经”等典故,让学生了解到汉字的庄重和深刻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结构和笔画。

在教授汉字的注重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和笔画。

通过教学视频、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汉字的构造中,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汉字的构成原理。

利用汉字文化中的诗词和歇后语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能力。

教学中引入一些经典的诗词和歇后语,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其中的寓意和象征,从而对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可以通过绘画和书法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知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汉字绘画和书法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汉字的理解,从而深入体验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通过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来感受汉字文化的深厚底蕴。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举办展览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具有汉字文化遗址的地方,例如故宫、千古佛塔等,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和独特魅力。

通过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能够增加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并且能够对汉字的形成、意义和用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

入口中品尝食物。

因此,“脂”这一造字的本意可以理解为长角动物身上的脂肪。

在实际的汉字教学实践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课件的方式将“脂”的根本含义以及字形的实际演变过程进行直观地展现出来,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字理识字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借助音、义、形几个方面的汉字解析来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中华文化,有效促进了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情感的形成。

二、 强化趣味故事,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在识字写字教学实践中,考虑到小学生平时比较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所以可以专门性搜集一些关于书法的趣味小故事,将它们讲解给学生,保证可以借助这些趣味故事来使学生切实了解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一旦小学生本身对这些趣味小故事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可以促使他们课下自主去查询与浏览关于书法方面的小故事,这样无形中可以向他们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

意以及传统文化形成深刻认知,这样无形中可以借助这种识字写字教学方式来锻炼他们的写字能力。

此外,还可以结合包含传统民族特征、风俗习惯与节日等方面传统文化内容的字帖内容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如《登高》(杜甫)、《水调歌头》(苏轼)等这些诗歌类的字帖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使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在锻炼他们识字和写字能力的过程中实现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培养他们勤劳勇敢、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等优良民族精神,这样大大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入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效果。

总之,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具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践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字理教学,文房四宝,趣味故事和字帖临摹等来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保证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

131 2021年01期。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摘要】本文探讨了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汉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对于小学生学习汉字和语文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是一种正面渗透策略,可以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潜在渗透策略则通过汉字故事、成语故事等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汉字文化。

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汉字文化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多角度渗透汉字文化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深入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

【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渗透策略、教学内容、汉字故事、成语故事、多媒体、促进作用、多角度、重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化,对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较为片面,对汉字的认识仅停留在识字的水平上,缺乏对汉字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有必要对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提高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汉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的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汉字知识,更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自信心。

深入研究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汉字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播,可以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含义,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汉字的写法和用法。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汉字文化是经岁月洗礼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汉字知识,使学生会读、会写,还应立足汉字文化内涵,将教学和文化传承相结合,从多维度着手整合内容,深挖汉字文化内涵,增强教学效果。

一、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价值将汉字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小学生缺乏自我管束能力,学习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集中注意力。

教师将汉字文化运用于教学中,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教师把汉字文化分解为若干部分,利用象形的教学方式对汉字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可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二、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策略1.追溯根源,融入汉字演变过程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已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在识字教学中,追溯汉字的演变历史,渗透汉字的背景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汉字的读音、词义,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月水火》这篇识字课文,教师可以使用《日月水火》课文中的图片以及汉字等,向学生介绍“日、月、水、火”等从象形图文到汉字的发展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汉字的字形和字义。

比如,课文中“木”字的甲骨文就像一棵树,上面表示树木的树枝,下面表示树木的根部;课文中“禾”字的甲骨文好像一株水稻,上面的一撇看起来像稻穗,下面的部分看起来像水稻的根部。

教学“禾”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水稻的地区,古人根据水稻的形象特点,创造了“禾”字的象形字。

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这些汉字文化,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汉字的发展规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夯实基础。

2.围绕字理,增加教学内容多样性汉字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所有汉字背后都有着多样的文化背景。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都是借助单一的教学方式,先对学生学习生字进行指导,再使其机械地临摹练习,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汉字文化。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丰富语言积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现汉字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在看图识字中渗透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让学生直接读出字音是很难的事情,但可以借助字形与事物的联系知道汉字的读音。

这种字形在早期汉字中就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因此,看图识字就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低年级教材中,无论是集中识字单元还是普通课文学习单元,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这些配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内容,也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识字。

如教学《彩虹》一课,“虹”是需要学习的生字。

从课文插图看,学生很容易发现画面中非常突出的景色是“彩虹”:由赤橙黃绿青蓝紫组成,高高地挂在半天空中,十分漂亮。

“虹”作为表达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很明显是个“虫” 字旁,似乎与“虫”或者动物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不讲清楚的话,学生容易将“彩虹”误认为是“彩红”。

对此,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将插图中长长的彩虹进行变化,变成一条彩色的巨龙,先让学生看图说出变化的结果,即“龙”的出现;再介绍古人造“虹”字的由来:一是古人认为“虫”不仅指人们经常看见的那些小虫子,而且可以指很大的动物,包括像龙一样的长条形动物;二是古人不明白雨后彩虹这一自然现象的道理,把彩虹看成一条浮在天空中的大龙正伸出头从河中饮水。

所以在造“虹”字时,用了“虫”字旁,表达的是古人对“虹”这一夏日里晴天的雨后才出现的自然现象的认知。

教师将这样的传统文化渗透在看图识字教学中,学生对“虹”的认识就比较深刻了。

二、在故事识字中渗透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借助故事的魅力,能够将识字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机械、单调、枯燥的情形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这是一篇集中识字课文,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改编的,以儿歌中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具有节奏明快的特点,适合学生在诵读儿歌中学习多个姓氏名称。

如何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如何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如何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摘要: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汉字造字原理,为了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必须要追溯汉字的本源,而且在识字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汉字的文化教育,使得学生更有智慧。

把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相结合,既起源于科学教育中求本求真教育思想,又与祖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又推动了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字理识字教学汉字文化一、为什么要研究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是重要的教学任务。

可我们的师生被困在生字的堡垒下,为汉字所累,反复抄写、默写、听写、改错,日复一日。

教师们总抱怨:光生字都弄不清,昨天刚听写过,今天又错了。

为了让师生脱离烦恼,我们决定改进识字教学。

首先,从研究课堂识字教学现状入手。

通过调查发现课堂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重形音、轻字义重视字形识记,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生字字形。

独体字死记笔画、笔顺。

如:学“大”字,“一横一撇一捺”,就是“大”,大是个什么形象,为什么用这个形象表示“大”的意思,不知道;对于合体字仅仅分析结构,“哀”字,是衣字中间有个“口”,到底字形和字义、字音和字义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师生都知之甚少。

(二)重记忆、轻理解许多教师的识字教学,只是让学生给字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在汉字外围打转转,依然是机械记忆,汉字本身的魅力没有被挖掘出来。

(三)重想象,轻科学想象如何记忆字形时,学生往往天马行空,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如“察”字,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察”字上边的宝盖头就像警察叔叔的帽子。

想象“处”字怎么记,学生:“又”跑到胡萝“卜”地里了。

这种想象与字理不沾边,不科学。

(四)师生对形声字理解太浅、只在表层形声字是现代汉字构成的主体,占到现在汉字的84%。

对于形声字,多数教师只知道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如:“木”字旁字与树木有关;三点水字和水有关;口字旁字和口有关等。

(五)重字形、漏文化为了探索,我们把小学一二年级课文里的独体字全部找了出来,还把1-12册语文课本里的汉字按照形旁归了类,又按声旁归了类。

识字教学中应渗透文化教育

识字教学中应渗透文化教育

识字教学中应渗透文化教育
一、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典故
汉字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符号的字体。

很多汉字背后都有着历史典故或者文化故事,这些典故或者故事则是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
生了解相关的文化典故,从而使识字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感。

例如,“趋炎附势”这个成语,它的典故源于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比喻人们为了迎
合权势而行为卑劣。

通过讲解这个成语的典故,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让
他们对封建礼制、人文思想等方面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识字教学可以是一种思维启迪,通过识字来启迪学生文化思考,让他们建立更深刻的
文化认知。

在进行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文化问题,例如:“碧血丹心”
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它的典故有什么历史背景?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文化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于人类基本素质的要求之一。

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文化
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运用课堂媒体,让学生接触到形象化的、有关文化
的图片、视频等,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汉字的多义和文化,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关注
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需要合理的引入文化教育,让学生在识字中逐渐了解汉字文化
的深度和内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既能掌握汉字的使用技巧,又能对文化有深入的
认识和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原因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才可以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识字教学不过关不仅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拖了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的后腿。

可当前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状况并不乐观。

诸如存在儿童识字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低落,识字巩固率低,回生现象严重等问题。

在一次对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的调查中,2500个常用字的回生率竟高达29.1%。

①6年的时间,1800多课时,却连构成语文本体的支柱——汉字都没能比较牢固地掌握,值得我们警醒!再看看识字教学的实际情形:很多教师对汉字本身的认识肤浅,无法把握汉字的特点,教学方法机械。

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越来越低落,至于识字方法的掌握更是无从谈起。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出路何在呢?近年,随着汉字文化学研究的兴起,我们加深了对汉字本身的认识。

汉字是汉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汉字自身结构中包孕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意蕴,它具有表意性和象形性等显著特征。

这为我们研究和改进识字教学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

教育文化学研究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文化的教育。

文化的教育就是根据社会文化的有价值的内容所进行的为培养个人人格精神的一种文化活动。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之一的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而言,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

而作为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支柱——汉字,更是以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向我们昭示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化资源。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汉字中的文化意蕴,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就会大大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积淀。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意义1.汉字特有的形体结构展现了先民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古人的生活与马的关系非常密切,就造出了很多有关“马”的字,如“驭”、“驱”、“驿”、“驹”、“驾”等。

古代的“针”写成“箴”,这是因为古代用的针是竹子做的,所以写成竹字头。

“休”的字形就是一个人靠在一棵大树旁休息,这正是古代人民在田间树下休息的情景。

汉字以其奇特的象形表意结构特征,向我们展现了鲜活的古人生活的场景。

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这遥远而神奇的世界,解读先民的生活场景,感受汉文化生生不息的脉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2.汉字神奇的造字意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主动性。

汉字的构形单位是部件,它的造字意图就是通过部件来实现的。

例如“收获”的“获(獲)”字,就充分表明了汉字神奇的造字意图。

它正是古代狩猎活动的特写:左边是猎犬(犭),右上是丛林(艹),右下是手(又)中提着猎物——飞禽(隹),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一个威风凛凛的猎归场面。

从汉字发生学的角度观察,“获”字的创造,是通过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入微的描摹,从无形的意识到有形的汉字的物化过程。

这种过程几乎每一个汉字的形体结构上都有体现。

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发现这种神奇的造字意图,使汉字表意特征的本质昭然于学生眼前,学生定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3.汉字有序的建构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汉字属于表意系统的文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

象形字作为基础部件构字时,促进新构成的“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中存储了大量的意义信息,使汉字的表意性不断得到彰显和强化,形成层次清晰、结构缜密、功能强大的科学建构体系。

我们今天使用的是隶变后的汉字,比起甲骨文、金文、小篆来说,图形性、象形性都淡化了,但它所表示的意义信息却依然清晰可见。

如“水”现在已不再象形,但它已固定地与“水流、洗浴、像水的东西”等意义联系在一起。

当它构字时,也将这些意义信息带入了它所构成的字中,如“江、河、沐、洗、漆”等。

在分析这样的偏旁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偏旁部首了解字的意思,而不必追溯它的古文字形体。

4.汉字丰富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减少错别字。

汉字的字数多,音节少,同音字很容易混淆。

加上汉字字形差别细微,组织多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写错。

另外,从儿童的心理来看,他们缺乏精细分析的能力,注意力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易变性,也很容易写错别字。

如果教师能够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特别是针对形近字的不同之处追根溯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揭开汉字文化的神秘面纱,学生定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乐此而不疲,牢记不忘。

这是从根本上减少错别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方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具有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其形体构成往往与人们的生活、行为、心理和情感有机地联贯在一起,充溢着丰盈的文化意蕴。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1.展现先民农耕场景,帮助学习汉字。

泱泱中华,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

早在远古时候,我国的农业技术就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

因此,许多汉字就与农耕密不可分。

如“禾”就像是一棵成熟了的庄稼;“香”上的“禾”表示小麦(禾)成熟后的馨香,“日”表示盛麦的器皿;“稻”的左边表示稻子是庄稼类,右边的“舀”既表示声音,又表示手(爫)拿着杵在石臼里舂米。

以“禾”字为例,来看一则教学片断。

教学案例1:学习“禾”字片段师:(出示“木”的甲骨文)小朋友,你们认得这个字吗?生:(齐念)木。

师:这个字就是“木”的古文字,就像是一棵树。

如果老师在这“木”上再加一笔(变成“禾”的甲骨文),你们看,这像什么?(生稍稍思索,便兴奋地举起小手)生:它像一棵树垂下了头。

生:我觉得它更像一棵水稻。

师:你看到过水稻成熟时候的样子吗?生:暑假我回老家去,看到爷爷种的水稻。

水稻黄澄澄的,稻穗沉甸甸地挂下来。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老祖宗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

他们抓住庄稼的这些特点,造出了“禾”字。

你看,这个“禾”字就像一棵成熟的庄稼,上面是垂下来的穗子,中间有叶子,下面是根(边讲边板书“禾”,学生跟随书空)。

这一教学,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木”的古文字,与现在学习的“禾”的甲骨文比较、想像,辨别字形;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所见到的农作物表象,讲述了我们的先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事实,了解了古人的造字意图。

通过解读“禾”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学生在头脑中将形象的农业生活场景与抽象的文字联结,很容易记住了字形,领悟了字义。

2.介绍汉族人民的风俗,帮助学习汉字。

汉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积淀着浓厚的社会风俗习惯。

比如:结婚时男方要日落天黑时迎娶,所谓“娶妇以昏时”;有人死去,人们要面对尸骨垂头低眉,跽跪着,极神圣肃穆之至。

在教学生字时,通过出示古文字,向学生分析构字意图,介绍汉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不仅轻松记住了字形,还深刻理解了字义。

教学案例2:学习“祭祀”片段师:鲁迅小时候家里要祭祀的,你们家里祭祀过吗?生:清明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带我去给爷爷上坟。

生:我家过年的时候,要摆饭给祖宗吃。

师:拜祭家里已经死去的祖先,就叫“祭祀”。

那么祭祀要用什么东西?祭祀时人要怎么做呢?想想你们家里祭祀的情景,再看看古文字的字形(出示“祭祀”的小篆字体“祭”),能看出来吗?(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祭”的左上方是“月”,就表示“肉”,右上方是一只“手”,表示用“手”拿着“肉”在祭祀。

师:那么底下的“示”表示什么呢?生:“示”表示和祭祀有关的事物。

生:凡是带有“示”这个偏旁的字,都和神灵、祝愿、祭祀有关的。

师:说得好!“示”最初的意思是古人崇拜的“灵石”,在这个“灵石”台上可以贡奉祭品。

那么“祀”怎么看呢?生:“祀”左边的示字旁表示“灵石”,右边是“巳”表示这个字的声音,它是个左形右声的字。

师:你说得不错!“祭祀”这个词就表示人跪在灵石前用肉祭拜祖先,这是古时候的风俗,至今还在我国一些地方流传。

这一教学,让学生通过联系家里祭祀的情景,观察古文字,分析字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能渐渐自主解读“祭祀”两字所蕴涵的文化意蕴,轻松领悟了字义以及构字部件所代表的含义。

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3.了解古代战争,帮助学习汉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我们的先祖在造汉字时,战争的内容自然是少不了的。

很多汉字的字形都与战争有关。

如“戌”就像一种兵器;“戍”表示一个人站在武器旁守卫等等。

教学案例3:比较“戎、戒”的片断师:“戎”和“戒”我们都学过,可是这两个字很相似,同学们总容易写错,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异同?生:“戎”和“戒”都有戈字旁。

师:“戈”表示武器,戈字旁说明它们都和战争有关。

生:它们戈字旁里面的部件不一样。

“戒”比“戎”里面多了一竖。

师:那么,这两个字里面的部件分别代表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古文字是怎么写的。

(出示两字的古文字“戎”、“戒”)从古文字中,你能看出来里面的部件代表什么吗?生:我看出来“戒”里面的“廾”原来是两只手。

生:“戎”里面好像是“十”加个圈。

师:这个部件就是古代打仗防身用的“盾牌”。

所以,“戎”就是一种兵器。

而“戒”是两只手紧握着锋戈,意思为“警戒”、“戒备”。

通过比较古文字,把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易懂,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两个看似相近的汉字在古代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轻松理解了字义,把两个形近字区别开来。

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降低了错别字产生的机率。

4.了解古人的自然崇拜,帮助学习汉字。

原始生产力几近于零,面对强大而酷毒的自然力,原始人可以说是一筹莫展,唯有顺应信赖。

他们所有的意识都匍匐在自然强力的脚下,导致了俯首称臣式的对万物的普遍性崇拜。

在创造文字的过程中,他们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

所以,解读汉先民那朦胧而隐秘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字意图。

教学案例4:学习“虹”字片段在总结带虫字旁的字时,学生提出问题。

生:老师,带虫字旁的字都是和虫有关的,彩虹不是虫,“虹”为什么也是虫字旁呢?师: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虹的。

(板书“虹”的甲骨文)你们看,古代的“虹”像什么?生:(兴奋地)像一条有两个头的虫子。

生:就像是彩虹的样子。

师:小朋友想得真好。

古人以为“彩虹”是一条有两个头的巨龙在喝水,过去龙也叫“虫”,所以就给它加了一个虫字旁,表示它的意思,右边加上“工”,表示它的声音。

“虹”字的创造很鲜明地表明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

这一片断的教学通过出示古文字,让学生想象,了解古人的构字意图,讲述了古人因对自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崇拜心理,更好地记住了字形。

5.借助传统文字游戏,帮助学习汉字。

由于汉字具有一音多字、一义多字和以字构字等特点,因此具有独特的游戏性。

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这种高雅清丽的智能游戏非常青睐,也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字游戏的趣闻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