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以的用法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文言文“以”字含义和用法

(完整版)文言文“以”字含义和用法

汉语言文化丰富多彩,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即使是同一个字,含义也各不相同。

所以理解词义时必须根据古汉语语言习惯,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这样才不至于歪曲了原文的意思。

“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介词,相当于“用”。

例句: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二、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句: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童趣》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三、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四、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五、介词,可译为“凭借”。

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六、介词,相当于“从、由”。

古汉语“以”的用法

古汉语“以”的用法

古汉语“以”的用法(一)“以”,本是动词,《说文解字》:“以,用也。

”《经传释词》:“《广雅》曰:以,与也。

”动词“以”意义有二:1、意为“用”、“依据”。

例如:①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论语·子路》)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九章·涉江》)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左传·庄公十年》)例①、②中的“以”译作“用”,“虽不吾以”即“虽然不用我”。

例③中的“以”译作“依据”。

2、意为“认为”、“以为”。

例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②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战国策·齐策一》)3、率领。

①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②宫之奇以.其族去虞。

(《史记·晋世家》)(二)“以”的介词用法“以”作介词由动词虚化而来,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1、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条件、身份、依据、标准等,一般可译为“用”、“拿”、“凭”、“按照”、“凭……身份”等。

例如: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列子·汤问》)③余船以.次俱进。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④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⑤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吕氏春秋·慎大览》)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以”的这种用法同“于”,一般可译为“在”、“从”等。

例如:①文以.五月五日生。

(《史记·孟尝君列传》)②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西南夷传》)3、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

一般可译为“把”。

这里所说的“对象”,就是指一般句子中的“宾语”。

由于介词“以”的出现,把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而形成一种状中关系。

例如:以.弟子一人投河中。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以"字的含义和用法汉语言文化丰富多彩,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即使是同一个字,含义也各不相同。

所以理解词义时必须根据古汉语语言习惯,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这样才不至于歪曲了原文的意思。

“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例句: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介词,相当于“用"。

例句: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二、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句: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童趣》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三、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五、介词,可译为“凭借”。

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六、介词,相当于“从、由”。

古汉语“以”的用法

古汉语“以”的用法

古汉语“以”的用法(一)“以”,本是动词,《说文解字》:“以,用也。

”《经传释词》:“《广雅》曰:以,与也。

”动词“以”意义有二:1、意为“用”、“依据”。

例如:①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论语·子路》)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九章·涉江》)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左传·庄公十年》)例①、②中的“以”译作“用”,“虽不吾以”即“虽然不用我”。

例③中的“以”译作“依据”。

2、意为“认为”、“以为”。

例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②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战国策·齐策一》)3、率领。

①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②宫之奇以.其族去虞。

(《史记·晋世家》)(二)“以”的介词用法“以”作介词由动词虚化而来,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1、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条件、身份、依据、标准等,一般可译为“用”、“拿”、“凭”、“按照”、“凭……身份”等。

例如: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列子·汤问》)③余船以.次俱进。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④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⑤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吕氏春秋·慎大览》)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以”的这种用法同“于”,一般可译为“在”、“从”等。

例如:①文以.五月五日生。

(《史记·孟尝君列传》)②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西南夷传》)3、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

一般可译为“把”。

这里所说的“对象”,就是指一般句子中的“宾语”。

由于介词“以”的出现,把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而形成一种状中关系。

例如:①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

虚词以字用法完整版

虚词以字用法完整版

“以”字用法〈介词〉1. 把,拿——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祖逖北伐以牒为械公输悉以咨之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乃以箸掷月中崂山道士乃传以诀崂山道士有友某以千金寄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必以信曹刿论战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亦以天下人为念与妻书2. 凭借,用,让——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条件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世说新语乘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细柳营将以下骑送迎细柳营:以授之于有司答司马谏议书即以斧破其背干将莫邪客以剑拟王干将莫邪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以钱覆其口卖油翁师无以用戴震难师以君之力愚公移山——列子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列子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列子以刀画地强项令守以卑者,贵周公诫子守以畏者,胜周公诫子守之以愚者,哲周公诫子守之以浅者,智周公诫子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在位以贞白称古文二则——私心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与妻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与妻书3. 按照,根据——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方式不以其道得之论语十则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今以蒋氏观之捕蛇者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与妻书4. 从——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时间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受命以来出师表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吾自违汝以来与妻书<连词>1.来,用来,以便——表目的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以啮人捕蛇者说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2. 以致——表结果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3. 因为,由于——表原因子无以鲁国骄士周公诫子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且以汝之有身也与妻书汝不必以无侣悲与妻书4.而,或不译——表连接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祖逖北伐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十则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固定用法:1.以,以为,译为把…当成或动词认为以为神黔之驴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答司马谏议书以为妙绝黔之驴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庄子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与妻书2.是以,译为因此,表结果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3.所以,译为…的原因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答司马谏议书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汝所以模拟得之与妻书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与妻书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4.可以,译为可以,能够或不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十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与妻书5.何以,译为为什么,拿什么何以战曹刿论战将何以理天下乎强项令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古文二则——戴震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古文二则——戴震难师练习:1.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状语后置2.授以斧崂山道士3.必以情曹刿论战4.必以分人曹刿论战5.以此遗之古文二则——四知6.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7.生以乡人谒余送东阳马生序8.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9.将以攻宋公输10.不以千里称也马说11.以此夸能观潮12.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13.而以奴骖乘陪乘强项令14.葬以大夫礼强项令15.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包拯16.守之以恭者,荣周公诫子17.守之以俭者,安周公诫子1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19.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0.其人遂无以对包拯21.皆重铠以习之岳飞2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岳飞23.善以少击众岳飞24.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古文二则——四知25.以尽吾齿捕蛇者说26.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27.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8.臣以王吏为攻宋也公输2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30.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31.闻到百,以为莫己若者秋水——庄子3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职分也出师表33.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4.所以敢先汝而死与妻书35.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与妻书36.可以一战曹刿论战37.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捕蛇者说38.汝可以模拟得之与妻书39.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古文二则——戴震难师40.将何以理天下乎强项令答案:1—7:把,拿——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8—17:凭借,用,让——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条件18—26:来,用来,以便——表目的27—31:以,以为,译为把…当成或动词认为32—35:所以,译为…的原因36—38:可以,译为可以,能够或不译39—40:何以,译为为什么,拿什么。

以的用法

以的用法






临淄第二中学 韩风芹

Page 1
初中文言文“以”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比较多,按词性来说,主要分为代 词、助词和动词。
“以”作动词用
认为,以为。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
2、以为妙绝。
(《口技》)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三峡》)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也。

(《隆中对》)
4、何以战?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以”作介词用
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三、可译为“按照”。
1、策之不以其道。 ( 《马说》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必以信。 ( 《曹刿论战》 )
“以”作介词用
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1、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童趣》)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5、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 《陈涉世家》 )
谢 谢 欣 赏
Page 12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
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而”;“来”,也可不译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句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句:一、介词,相当于“用”。

例句: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二、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句: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三、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四、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五、介词,可译为“凭借”。

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六、介词,相当于“从、由”。

例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七、介词,译为“按照”。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八、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

例句: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世家》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九、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

例如: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十、连词,译为“以致”。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十一、通“已”,已经。

例如: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阳光小乾乾。

“以”字的用法

“以”字的用法

“以”字的用法(一)“以”字作介词的用法1、表示工具的用法: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2、“以”字表示凭借的用法: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以”字表示所处置的对象的用法: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4、“以”字表示时间、处所的用法: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以”字表示原因的用法: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以”字表示依据的用法: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二)“以”字作连词的用法:1、“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的用法: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2、“以”字表示承接关系的用法: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3、“以”字表示目的关系的用法: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以”字表示因果关系的用法: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初中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初中文言文中也以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中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欢迎阅读初中文言文中以字作动词的用法“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世说新语〉三则》)初中文言文中以字作介词的用法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如: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初中文言文中以字作连词的用法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古汉语“以”的用法

古汉语“以”的用法

古汉语“以”的用法(一)“以”,本是动词,《说文解字》:“以,用也。

”《经传释词》:“《广雅》曰:以,与也。

”动词“以”意义有二:1、意为“用”、“依据”。

例如:①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论语·子路》)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九章·涉江》)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左传·庄公十年》)例①、②中的“以”译作“用”,“虽不吾以”即“虽然不用我”。

例③中的“以”译作“依据”。

2、意为“认为”、“以为”。

例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②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战国策·齐策一》)3、率领。

①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②宫之奇以其族去虞。

(《史记·晋世家》)(二)“以”的介词用法“以”作介词由动词虚化而来,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1、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条件、身份、依据、标准等,一般可译为“用”、“拿”、“凭”、“按照”、“凭……身份”等。

例如: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列子·汤问》)③余船以次俱进。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④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⑤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吕氏春秋·慎大览》)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以”的这种用法同“于”,一般可译为“在”、“从”等。

例如:①文以五月五日生。

(《史记·孟尝君列传》)②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西南夷传》)3、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

一般可译为“把”。

这里所说的“对象”,就是指一般句子中的“宾语”。

由于介词“以”的出现,把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而形成一种状中关系。

例如:①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

(《史记·滑稽列传》)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出师表》中“以”的用法

《出师表》中“以”的用法

《出师表》中“以”的用法
《出师表》中“以”的用法
《出师表》一文中,“以”共出现过二十三次,用法如下:
一、介词,译作“用”、“拿”、“凭”等,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某物而进行。

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2、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二、介词,译作“因”、“因为”,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

8、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介词,与“是”组合成“是以”,译作“因此”,表示原因。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四、连词,表示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可译作“来”。

1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文言虚词[以]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以]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以]用法总结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 愿意邀请15个城市的宜宾。

(连坡林相如传记)② 士大夫们终于拒绝在夜间乘船停泊。

(石钟山故事)2。

凭借。

依靠,依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处置对象。

放① 曹党用苏还乡党。

(赤壁之战)4。

表示时间和地点。

于,在,来自。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 赵王是不是因为一个毕而欺骗了秦王?(连坡林相如传记)② 当兵对我的县非常生气,他不敢再回到竹枝。

五个人的墓碑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注:“易”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

1.表示平行或渐进关系。

它可以翻译成“and”、“and”、“and”或省略。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 我和四个人拥抱火焰进入。

(石钟山故事)② 范快的盾牌打在了他的一侧。

(红门宴)③ 每个人都站起来听。

(推广组织)3。

表达目的关系。

后一种行为通常是前一种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它可以翻译成“and”、“come”、“use”、“so”等等。

① 请让太子为王,让秦王独一无二。

(连坡林相如传记)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它意味着因果关系。

它通常用在表达原因的从句之前,可以翻译为\\\\cause\\\。

文言虚词【以】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以】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以字用法(7种)

以字用法(7种)

以字用法(7种)“以”字用法(7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一)介词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6种)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二)连词。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5种)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三)助词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出师表》)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2种)①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1.以为,认为。

(四)动词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2.用,任用。

(2种)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五)名词。

译为:缘由,原因。

(1种)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1.通“已”,已经。

高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

高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

高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以】的用法

【以】的用法

【以】的用法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西南夷传》)(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古文以的用法

古文以的用法

古文以的用法古文以作为通假字的用法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古文以作为名词的用法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文以作为动词的用法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古文以作为助词的用法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出师表》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①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古文以作为介词的用法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古文以作为连词的用法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是文言使用频率很商的一个虚词,仅诸葛亮《出师表》一文就有18处之多,表意复杂、现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对其辨析如下。

一、作介词。

“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

可译为“用”、“拿“、“根据”等。

例如:
①不用.则以纸帖之。

(《活扳》)
②今以蒋氏现之,犹信。

((捕蛇者说))
例①用“以”引进“帖”的工具“纸”,“以”译为“用”。

例②介词“以”引进“观”的凭借“蒋氏”(的遭遇),可译为“根据”。

2.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

作“因为”、“由于”解释。

例如:
而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例①“以”引进“存”的原因“捕蛇”,“以”译为“由于”。

例2“喜”、“悲”的原因是“物”、“己”,“以”可译作“因为”。

3 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例如: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例①是“把大事寄托给我”;例②“以”的宾语省略,可译为“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二、作连词,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表目的时,有点像现代汉语里意义很虚的“来”字;表结果时,有“以至”的意思。

例如,
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例①“开张圣听”的目的是“光先帝遗德”。

“以”可作“来”;例②“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结果是“塞忠谏之路”,“以”译为“以至”。

三、作副词,同“己”。

例如: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以”通“已”,意即“已经”。

“固以怪之”也即本来已经感到奇怪。

四、助词。

和“上”、“下”、“东”、“西”、“往”、“来”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范围等,为现代汉语沿用,可以不译。

例如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
可译为:接受遗嘱以来.早早晚晚忧愁叹息。

一、介词,译作“用”、“拿”、“凭”等,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某物而进行。

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2、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二、介词,译作“因”、“因为”,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

8、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介词,与“是”组合成“是以”,译作“因此”,表示原因。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四、连词,表示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可译作“来”。

1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12、若有作奸犯科……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以告先帝之灵。

14、若无兴德之言……以彰其咎。

15、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五、连词,表示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的行为的结果,有“以致”的意思。

16、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7、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六、“所+以+动词(动词短语)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方法等。

1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表原因。

可译为“……的原因”。


1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表原因。

可译为“……的原因”。


2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职分也。

(表示方法。

可译为“用来……”)
七、“以+来”表示时间。

2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八、动词,“以为”,“认为”的意思。

22、愚以为宫中之事……
23、愚以为营中之事……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