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谁先吃好呢(教学设计及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教学设计和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及课后反思设计意图:在本次活动中,我以“让谁先吃好呢”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的递进建构。
在开始部分,让幼儿拿出动物卡片按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重到轻给五个动物排序,这是动作水平的排序;然后,通过让幼儿观察排序图,从小兔的角度用语言表述出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的排序.这是表象水平的排序;最后,让幼儿找出自己能得第一的优势,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发展幼儿感知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帮助幼儿逐步进行抽象水平的思考,最终达到摆脱具体事物、在抽象层次上学习数学的目标。
活动目标: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动物卡片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1、引出话题。
师:看,这是一个又大又香的桃子。
你们想吃吗?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
看看是哪些动物。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长尾巴猴子、长耳朵小兔、高个子长颈鹿、大肚子犀牛)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动物?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等排序。
师:4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
让谁先吃好呢?它们决定来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师: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
它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呢?孩子们按从高到矮的顺序帮他们排一排吧、老师在黑板上出示排序结果、老师课件出示排序图、为了公平、每个动物都要站在同一水平线、量的结果才真实有效师:长颈鹿准备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可是反对的声音响了起来。
长尾巴小猴子叫了起来“这么做不行!我要比尾巴的长短”。
(2)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师:请孩子们拿出动物图片观察它们的尾巴、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一排。
汇报、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结果、课件出示排序图确认结果师:小猴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其他动物反对呢?我们来看看。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不行!”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地跺着脚说。
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猴子要求比尾巴的长短,这一次我要比体重、请孩子们拿出图片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汇报、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结果、课件出示排序图确认、(为了公平起见,请我们小朋友来做裁判。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谁先吃完”和“谁先吃好”的区别;•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算。
1.2 教学内容•知识点:比较大小;•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1.3 教学重点•理解“谁先吃完”和“谁先吃好”的区别;•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1.4 教学难点•学生在口算题中对比较符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1.5 教学方法•案例引导法;•课堂讨论法;•教师示范法;•学生自主思考法。
1.6 教学手段•课件、黑板、白板笔、教学计算器。
二、教学过程2.1 热身活动1.师生互动:•向学生问好,检查上一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并简要复习。
2.活动:•向学生提出一道简单的口算题:30 ÷ 5 = ?,并让学生利用口算的方法解答。
2.2 学习活动1.案例引导:•引导学生模拟下列情境:小明先吃了5个糖,小芳先吃了3个糖,他们各有10个糖,现在问谁先吃好,谁先吃完?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回答老师的提问。
2.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讲解“谁先吃好”与“谁先吃完”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动手比较大小。
3.教师示范:•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可以做一个“比赛”: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每组学生拿出几个物品,用比较符号表达出不同物品间的大小关系。
4.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自己出一道“比大小”的口算题,并让学生上台口算并解答。
2.3 总结活动•在学生的讨论、口算以及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引导法、课堂讨论法、教师示范法以及学生自主思考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还能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比大小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反复强化。
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含反思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让谁先吃好呢》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桃子和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1、引出话题。
提问:看这是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你们喜欢吃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
看看是哪些小动物,请你们来说一说。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引导提问:你们看这是长耳朵的小兔,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排序。
师:五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他们决定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引导提问: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
你们猜,他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2)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长颈鹿正要去吃桃子,可猴子说:"这样不行"。
引导提问:猜猜看,兔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小动物反对呢?(3)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这样也不对"猴子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猜猜看猴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提问:猴子有没有吃到桃子呢?"不行!"河马使劲地跺着脚说。
引导提问:刚才长颈鹿要比个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猜猜看这一次大肚皮的河马会要求比什么呢?它会怎么说?3、按动物的高矮、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排序。
"不行!"这时一点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毛毛虫那么小,猜猜看,他会想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毛毛虫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教师小结。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公平分配”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以《让谁先吃好呢》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平分配”的概念,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
具体内容如下:
1. 读懂故事
首先,老师将会向学生讲述一段小故事,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故事中的人们是如何进行分配的。
学生需仔细听讲,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2. 分配实践
接下来,教师将给出一组具体的分配问题,例如:班里有10个同学,但只有8条糖果,请问应该如何分配?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供支持和帮助。
3. 数字计算
最后,教师将给出一些数字计算题目,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例如:如果一家餐馆需要每天准备足够的食材,以保证每位顾客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服务,那么餐馆需要准备多少量的食材?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公平分配”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许多学生也开始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可能会对数字计算产生厌烦情绪。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下次我们可能可以考虑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例如游戏、互动等方式。
同时,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门科学。
幼儿园中班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含反思-幼儿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含反思-幼儿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按照大小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
2.学习掌握“先后顺序”和“先后顺序”的区别。
3.借助食物的比较,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数学中的比较运算。
二、教学内容1.认识袋子中不同颜色的糖果2.比较不同颜色的糖果大小的顺序3.利用“让谁先吃好呢”的游戏,锻炼幼儿的先后顺序理解三、教学步骤第一步:认识糖果1.教师向幼儿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糖果,说明它们颜色不同,形状相同。
2.让幼儿自己观察、摸索、感知糖果的特征。
第二步:比较不同颜色的糖果大小的顺序1.让幼儿将三种颜色的糖果分别排好大小。
2.引导幼儿说出糖果的大小比较结果。
3.教师可以把糖果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让幼儿感受大小的差别。
第三步:“让谁先吃好呢”的游戏1.准备一定量的糖果和小碗。
2.将幼儿分为两组并排站好。
3.教师根据不同的颜色,用糖果给每个孩子都放一个。
4.教师可没有规律地抛出一个问题,让幼儿回答,用最快的速度回答的孩子才能吃掉碗里的糖果;回答错误或者慢的孩子就要把碗里的糖果还给教师。
5.然后问另外两组孩子,让他们也尝试回答问题。
通过比较谁先吃掉了糖果,让幼儿们初步理解先后顺序的概念,同时还能加深他们的观察和认知。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达到预期目标,对糖果的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
可以大致区分糖果的大小。
2.教学重点难点:幼儿判断物品大小的能力与先后顺序的认识。
3.教学效果评价:游戏过程中,孩子的热情高涨,有很多积极的表现,即使有些幼儿缺乏判断大小的能力,通过大家一起讨论,最终孩子们实现了目标。
4.教学反思:对于某些幼儿,由于个别离开大班的时间较长,已经落后于其他的孩子,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及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消化新的知识点。
在教育过程中,重点、难点可以抽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并给予更有趣、更直观、更生动的形式来增强孩子的兴趣,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一、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相等”、“比较大小”、“先后顺序”等概念;2.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实物和五颜六色的卡片比较大小,掌握“相等”、“比较大小”、“先后顺序”等概念。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引导幼儿通过合作学习探求答案。
三、教学准备1.实物:糖果、饼干等食品。
2.卡片:5张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卡片。
3.软件:准备幻灯片展示PPT,用于呈现练习题等内容。
4.环境:教室内墙上贴有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画,以便幼儿参与运动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墙上的画或者幻灯片PPT呈现,让幼儿认识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物品,并通过发问引导幼儿思考和交流,了解大小和颜色的区别。
2. 引入“让谁先吃好呢”(10分钟)将教室内准备好的糖果、饼干等食品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思考“让谁先吃好呢”,带领幼儿进行讨论,了解先后顺序及不同物品的数量。
3. 比较大小的实物 (10分钟)教师让幼儿拿出各自带来的实物,先让他们自行比较大小和数量,再经过讨论让幼儿将物品按大小排列。
4. 比较大小的卡片 (10分钟)教师拿出5张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卡片,并用幻灯片PPT呈现出来,请幼儿按照大小以及颜色进行排列。
5. 练习题(15分钟)教师发给幼儿练习题,让他们根据题目要求比较大小和数量,并透过练习题,锻炼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6. 积极表扬(5分钟)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回答情况,加以表扬,让幼儿感受到肯定与鼓励。
五、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思维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掘。
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多幼儿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其他幼儿不同的看法。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时刻保持微笑,用正确的引导和肯定的语言,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安全感和认同感。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旨在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游戏,引导大班幼儿理解和掌握排序和比较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排序和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小、长短、高矮等标准进行排序和比较。
2. 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学会用大小、长短、高矮等标准进行排序和比较。
2. 教学重点: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排序和比较任务,并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水果卡片、小动物卡片、排序卡片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自己的排序卡片,用于实践活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谁先吃水果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排序和比较的概念,并展示如何用大小、长短、高矮等标准进行排序和比较。
3. 实践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排序卡片,要求幼儿按照标准进行排序,并在团队协作中完成任务。
4. 游戏:设计一个排序和比较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合作意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幼儿学会用大小、长短、高矮等标准进行排序和比较。
2.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完成排序和比较任务。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发现部分幼儿对排序和比较的概念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排序和比较的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将排序和比较的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节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游戏,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排序和比较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幼儿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合作意识。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安排投骰子的顺序;2.使用不等式表示数的大小关系;3.通过分析实际情境,并运用简单算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和合理投票的能力。
2. 教学重点1.数的比较及顺序的安排;2.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3. 教学工具1.投骰子卡牌;2.投票牌;3.白板、笔。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介绍数的大小关系,并让学生利用投骰子来分析数的大小关系,引出本课的主题。
第二步:授课老师通过投骰子卡牌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不等式关系,学生们通过游戏练习顺序的安排和数的比较,理解什么是大于、小于和等于,并能够用不等式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老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和小红决定掷骰子,比大小,输的人先吃饭,赢的人负责请客,请问应该让谁先掷骰子?”学生们需要通过分析这个问题,运用自己学习到的不等式知识和简单算术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步:投票解决问题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投票,并通过分析选票数和讲解结果,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第五步:小结老师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5.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游戏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和合理投票的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学生在进行投票时过于主观,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
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背后的含义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一、教学目标1.理解“先后顺序”的概念,能够根据事物的大小、数量等特征进行排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事物特征进行排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先后顺序”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水果图片、大小不同的水果模型、排序板、数字卡片。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2)教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水果是从哪里来的吗?”2.情境创设(1)教师讲述故事《让谁先吃好呢》,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猴子要让大象先吃?(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3.探索排序方法(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水果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水果按照大小顺序排排队呢?”4.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排序板,引导学生将水果模型按照大小顺序摆放在排序板上。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将数字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在排序板上。
(3)学生分组进行排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排序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排序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不足之处:在讲述故事环节,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5.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事物特征进行排序。
补充对话: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我们平时吃水果的时候,会先考虑什么来决定谁先吃吗?”学生可能会回答“谁最想吃”,“谁最饿”等。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掌握求解分数大小关系的方法。
3.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
–黑板、彩色粉笔。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
–简易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课的主题。
例如:假设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有1/2个苹果,另一个学生有3/4个苹果,他们谁先吃饱呢?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2. 引入分数的概念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入分数的概念。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存在,如:假设一个披萨分成8片,现在有5片,那么我们可以用5/8来表示还剩下的披萨片数。
3. 学习分数的表示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教授学生分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分子、分母的含义。
分子表示分数的份数,分母表示等分后的份数。
并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4. 比较分数大小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教授学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例如比较1/2和1/4的大小,可以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化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5.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让学生将分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假设小明喝了1/3升的果汁,小红喝了1/4升的果汁,他们谁喝得更多?让学生通过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6. 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需要进行复习巩固。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个大班数学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了分数的表示方法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对分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分子和分母的含义有些混淆。
教师在下节课中将加强对分数的概念解释,同时增加更多的分数运算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绘本《让谁先吃好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绘本《让谁先吃好呢》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主要针对3-4岁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提升。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们阅读绘本《让谁先吃好呢》,使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数学方面的内容,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本教材选择的是儿童绘本《让谁先吃好呢》。
该绘本讲述了两个小动物分别拥有不同数量的食物,但数量却各自不足以满足每只动物的饥饿感。
幼儿需要通过绘本,探究在实际生活中,当两个人拥有不同数量的东西时,如何平等地分配它们。
本教学设计重点在于让幼儿能够通过绘本故事的阅读与探究,体验到数学乐趣,培养学习习惯,启发幼儿全面发展。
教学方式1.通过介绍绘本、图画故事,先让幼儿对故事有初步了解。
2.老师在介绍故事的同时和幼儿进行互动,互动内容包括:幼儿是否听懂、是否有趣、是否思考过类似问题等。
3.老师配合绘本故事教授相关概念,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相等、大小比较的符号、家中物品分配时遇到的问题等等。
4.在解释完各个数学概念之后,让小朋友们通过与同伴配合的方式,自行解决绘本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乐趣,培养学习习惯。
5.在整个体验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观察,来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及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思维,开展多种形式的授课,如小组授课、交谈授课等。
三、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教学(5分钟)老师介绍《让谁先吃好呢》,让幼儿进入故事情境中,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第二步:故事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的情节,故事中出现的小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不同数量的食物。
第三步: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故事展开概念讲解,通过问题,让幼儿认识更多的电概念,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相等、大小比较的符号、家中物品分配时遇到的问题等等。
第四步:分组探究(20分钟)让小朋友们通过与同伴配合的方式,自行解决绘本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乐趣,培养学习习惯。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引导幼儿思考公平与不公平的概念。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数卡片、水果图示卡片、游戏棋子;2.环境准备:教室中央准备一个大棋盘。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通过展示水果图示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2.问幼儿几个问题: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为什么?你们家里有谁会先吃到水果?步骤二:引入游戏规则1.每个幼儿分别选择一个游戏棋子作为自己的标识;2.将水果图示卡片放在大棋盘上;3.解释游戏规则:幼儿们轮流掷骰子,骰子的点数表示可以走的步数,每个幼儿可以选择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移动,但不能跳过其他幼儿的棋子。
步骤三:进行游戏1.由幼儿自己掷骰子,轮流移动自己的棋子;2.幼儿根据骰子的点数进行移动,并说出移动的方向,例如:“向上走两步”;3.如果幼儿的棋子经过或停留在有水果图示的方格上,他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水果卡片。
步骤四:游戏结束1.游戏直到所有的水果卡片都被拿走为止;2.统计每个幼儿获得的水果卡片数目;3.引导幼儿思考:谁先吃到的水果最多?为什么?公平吗?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游戏教学活动,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在教学准备方面,我应该对游戏进行更充分的准备,并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
其次,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对游戏规则理解不够清楚,导致他们在移动棋子时出现迷失方向的情况。
因此,下次我会在游戏前对规则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并提供示范操作。
此外,我还发现有的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对自己得到的水果卡片数目感到不公平,他们对别人获得的水果卡片数目多于自己的情况感到不满。
因此,在游戏结束后,我应该引导幼儿进行反思,让他们意识到游戏是公平的,结果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和机遇。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公平意识和接受输赢的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幼儿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更加了解了公平与不公平的概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育幼儿爱共享、有积极竞争意识。
2.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进行计算。
3. 加强幼儿的察看力、注意力和思维本领。
4.让幼儿理解“多”“少”“相等”。
5.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本领和自我表达本领。
二、教学内容:“让谁先吃好呢”,本课是一篇适合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通过这个游戏来培育幼儿的口语表达和数学本领。
三、教学准备:1.水果或者零食(苹果、梨子、香蕉等)2.指示牌(多、少、相等)3.游戏用具(筷子、勺子、叉子)4.录音机或者视频录制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步、订立游戏规定老师先让孩子们坐好,告知他们今日我们要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让谁先吃好呢”,然后把水果或者零食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然后呈现指示牌,明确规定。
第二步、游戏开始老师先问:“这里有很多水果,谁想先吃呢?”有爱好的孩子们纷纷举手。
老师再问:“那么我们该怎么决议谁先吃呢?”可能会有孩子回答:“抓阄”“抢”等。
但是老师要解释说:“今日我们不抓阄,不抢”,我们要依据商定的规定来决议谁能先吃好。
第三步、选择游戏道具老师呈现用具(筷子、勺子、叉子),然后问:“我们该用哪个工具?”然后再次呈现指示牌。
依据指示牌的提示,相应工具的使用规定大家已经知道了。
第四步、开始游戏依照订立的规定,老师选择一位小伙伴选择不同的筷子、勺子或者叉子,然后让他(她)用这个工具拿到桌子上的水果或者零食,这样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挑战。
第五步、比较挑战结束后,老师呈现指示牌、询问“有哪些人拿得比较多,有哪些人拿得比较少,谁拿得一样多了呢?”幼儿们把不同数量的水果或零食放在桌子上,比较数量,看谁得的多谁得的少,并且分组比较。
第六步、评价老师让孩子们表达他们的想法和评价,表扬他们的努力并提倡共享精神,激励他们向其他孩子共享。
第七步、总结老师与幼儿们一起总结规定和游戏的过程,让他们理解“多”“少”和“相等”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这堂课是一堂自上而下的课程,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了自我思考,学会了如何用简单的数学概念来比较不同的数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前言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幼儿园开始就需要给孩子们灌输数学知识,而且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在幼儿园的阶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需要开展更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因此,一个好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具备趣味性、探究性和实践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本篇文档中,将介绍一个适合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活动,并且在实施后分析教学效果和问题。
2.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本次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如下:•让孩子们认识数字1至10,并且了解它们的数量大小和顺序•学习数词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用相应数词表示数量•练习数数和对物品进行分类•增强孩子们的耐心和观察力2.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数字和数词的认知、数数和物品分类的练习。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让孩子们认识1至10 的数字卡片•让孩子们一起唱数儿歌,认识数词的概念•让孩子们参加数数游戏,比赛看谁数得又快又准•让孩子们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2.3 教学步骤步骤一:认识数字卡片1.教师把数字1至10 分别写在10 张卡片上,并且在卡片上画上相应个数的图案,如一只小鸟、两朵花、三只蝴蝶等。
2.教师把数字卡片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辨认卡片上的数字和图案,并且让他们说出相应的数词。
步骤二:认识数词1.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唱数儿歌,如《小兔子乖乖》。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孩子们说出相应的数值步骤三:数数游戏1.教师让孩子们一起数数,从1 开始顺序数到10。
2.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水果糖,然后让他们数对自己有多少颗糖。
3.教师随机抽取一个数字卡片,然后让孩子们抢答,谁先答对、准确率高谁就可以吃掉一颗糖。
步骤四:物品分类1.教师展示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物品,如积木、玩具等。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先”“后”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先”“后”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
难点: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运用“先”“后”的概念进行推理。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故事课件、水果图片、动物头饰。
2.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故事讲述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水果图片,引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水果?喜欢吃什么水果?”(二)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故事《让谁先吃好呢》,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动物们为什么争论不休?”(三)讨论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解决?”2.引导幼儿用“先”“后”的概念进行回答。
(四)游戏活动1.教师分发水果图片和动物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用“先”“后”的语言进行交流。
2.教师提问:“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怎么解决的?”五、教学反思优点:1.故事生动有趣,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先”“后”的概念。
不足:1.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可能因为年龄较小,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改进措施:1.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多给幼儿一些时间,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幼儿对“先”“后”概念的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让幼儿理解“先”“后”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5,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其中的大小顺序关系。
2.培养幼儿分享和合作的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
3.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小木偶、果酱饼干、小勺、小盘子、数字牌1-5。
2.环境:教室桌子椅子、午餐用具。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老师与幼儿互动,问候幼儿们。
2.老师带领幼儿们做操,拉伸身体。
3.老师放音乐,让幼儿们跳舞。
4.小游戏:“数一数”游戏,让幼儿们数教室里的物品。
2. 正式教学:1.老师出示数字牌1-5,让幼儿数数并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关系。
2.老师给幼儿们分发果酱饼干和小勺、小盘子,让幼儿们可以自己动手拿食物和盛饭。
3.老师告诉幼儿们:“享受美食的时候,我们要有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所以,请你们现在想想,让谁先吃好呢?”4.让幼儿自由协商,推荐让哪位同学先吃土豆泥。
5.舞蹈、游戏等活动,让幼儿们共同协作,在分配任务方面得到锻炼。
3. 结束活动:1.让幼儿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2.向幼儿们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放学前祝福幼儿度过美好时光。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关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在教学准备方面,本次我提前准备好了小木偶、果酱饼干、小勺、小盘子、数字牌等教具和午餐用具。
本次授课的难度适中,幼儿们很快听懂和理解了,也热情积极地参与了本次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自己去协商让谁先吃土豆泥,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很好地分享和合作,需要我在下次课程中加强相关的实践能力和正确社交技能的实践。
总之,本次课程在幼儿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想法。
希望能给更多的教育者提供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概述1.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1.能够了解物品的多少和大小,通过对比体验量的大小。
2.能够掌握“多少”和“谁先”等概念。
3.能够引导幼儿逐步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能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1.3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体验量的大小来理解“多少”和“谁先”的概念。
1.4 教学难点本次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幼儿逐步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1.带有对比体验量的物品,比如饼干、糖果等。
2.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具。
3.适量的课堂活动。
2.2 教学流程2.2.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展示自己的物品,来引发幼儿对“多少”和“谁先”等概念的认识,例如: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让谁先吃好呢》这个数学问题。
那你们手里拿的饼干一件,大家想一想,这里的饼干谁多?谁少?为什么呢?幼儿:我多,他少。
因为我拿了两个,他只拿了一个。
2.2.2 认识多少,谁先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实物,让幼儿通过对比体验量的大小来理解“多少”和“谁先”的概念,例如:老师:我们来做一下比大小的游戏,老师会拿两个不一样的饼干,你们看看哪个饼干大,哪个饼干小?幼儿:这个大,那个小。
老师:那我们来看看谁先吃呢?老师先吃还是xx先吃呢?幼儿:老师先吃或者xx先吃。
2.2.3 游戏体验通过游戏体验,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多少”和“谁先”的概念,例如:老师:我们分成两组,每组按照老师的指示来做,看谁先吃多少块饼干?幼儿:我先吃一块,他先吃两块。
老师:那我们再来一组比比看。
2.2.4 游戏拓展通过游戏拓展,让幼儿逐步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例如:老师:大家自己来动手,看看怎样才能让自己先吃完饼干呢?幼儿:自己多吃一块或者xx少吃一块。
2.3 教学归纳通过本次教学,让幼儿理解了“多少”和“谁先”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的游戏体验和拓展来逐步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含教学反思】本文结合教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在大班数学活动中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获得奖励,同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中的比较和排序概念;2.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活动体验竞争和合作的乐趣;3.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4.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自信、勇敢、团结又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数学中的比大小概念;2.数学中的排序规则;3.教学活动设计。
三、教学准备1.足球、篮球或其他贴有数字或字母的球10个;2.横幅(大小和颜色不限)3张;3.奖杯和奖牌数枚。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整齐有序地放置所有物品;2.将横幅(活动名称、活动规则和比赛项目)分别贴在教室显眼位置。
2. 活动规则1.将10个球平均分配给每位学生;2.选一个学生出来,手中拿着2个球,比较大小并将大的球放在左手边,小的球放在右手边;3.其他学生看到后,决定该学生比较的两个数字,如果比较错误,则该学生退出,球归还给老师;4.比较结束后,将球重新分配给其他学生,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位学生,即获得胜利者;5.每次比赛中排名前三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奖杯或奖牌。
3. 活动过程1.整个活动分为三轮,每轮10分钟,时间到后进行暂停,进行排名和发奖;2.每轮比赛的数字和规则会有所变化,例如将数字改为字母或符号,甚至加入负数等;3.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每次比赛的对手都是随机选择的;4.在比赛中,每位学生需要考虑比较规则,并与自己的对手相互博弈;5.暂停后,每轮前三名会分别获得金、银、铜奖杯或奖牌,并在横幅上留下自己的名字;6.整个活动结束后,在横幅上正式公布获胜者名单,并颁发大奖。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活动,学生们既能够学习到数学中的比较和排序概念,又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到竞争和合作的乐趣。
此外,这次活动采用轮流参与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通过奖励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谁先吃好呢》的教案范文(精选3篇)
《让谁先吃好呢》的教案范文(精选3篇)《让谁先吃好呢》的教案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同学理解并把握系统的学问。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让谁先吃好呢》的教案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让谁先吃好呢》的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3、乐观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中的乐趣。
4、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气。
5、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活动重难点: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预备: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动物图片4套,字卡:重→轻、高→矮、大→小,3、数字1-10的贴纸4套、记录卡4张。
4、幼儿阅历预备:熟识跷跷板,知道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
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1、出示图片,熟识动物。
2、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各自的特征。
3、出示桃子师:咦,这是什么?这个桃子看上去怎么样?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师:你们想吃吗?动物们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大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
可是,该让谁先吃呢?二、按动物的特征排序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师:长颈鹿说:“我们按个子的高矮来排列,谁最高谁先吃。
”师:小伴侣,你知道应当怎样比高矮吗?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比的。
你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观看图片、通过比较,引导幼儿说出量高矮的方法,“要站在一样高的地方,量的时候要站直了,不能把尾巴算上,踮起脚来量也不行”等。
)师:动物们整整齐齐地站好了,小伴侣,你们看出来了吗?让我们从高到矮排序,谁最高?其次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师:原来,比高矮是长颈鹿的个子最高。
2、按嘴巴大小排序。
师:长颈鹿正想吃桃子时,鳄鱼长大嘴巴喊不行。
他会提出比什么?师:嘴巴的大小怎么比?看看动物们用了什么好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及课后反思设计意图: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让谁先吃好呢”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的递进建构。
在开始部分,让幼儿拿出动物卡片按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重到轻给五个动物排序,这是动作水平的排序;然后,通过让幼儿观察排序图,从小兔的角度用语言表述出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的排序.这是表象水平的排序;最后,让幼儿找出自己能得第一的优势,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发展幼儿感知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帮助幼儿逐步进行抽象水平的思考,最终达到摆脱具体事物、在抽象层次上学习数学的目标。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引出话题。
师:看,这是一个又大又香的桃子。
你们想吃吗?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
看看是哪些动物。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长尾巴猴子、长耳朵小兔、高个子长颈鹿、大肚子犀牛)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等排序。
师:4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
让谁先吃好呢?它们决定来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师: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
它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呢?孩子们按从高到矮的顺序帮他们排一排吧、老师在黑板上出示排序结果、老师课件出示排序图、为了公平、每个动物都要站在同一水平线、量的结果才真实有效
师:长颈鹿准备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可是反对的声音响了起来。
长尾巴小猴子叫了起来“这么做不行!我要比尾巴的长短”。
(2)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师:请孩子们拿出动物图片观察它们的尾巴、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一排。
汇报、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结果、课件出示排序图确认结果
师:小猴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其他动物反对呢?我们来看看。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不行!”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地跺着脚说。
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猴子要求比尾巴的长短,这一次我要比体重、请孩子们拿出图片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汇报、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结果、课件出示排序图确认、(为了公平起见,请我们小朋友来做裁判。
先看好是哪位小动物在称重,然后数一数跷跷板上石头的数量)、看看,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让孩子观察黑板上的排序图,小动物在比什么?是谁想的办法?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小兔也想先吃到桃子,它会和别的动物比什么才能得第一呢?你们想想看。
师:你们想出了不少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海猪想的办法和你们一不一样。
(出示录音)小兔说:“要比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名;要比谁的尾巴最短,我也是第一名;要比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还是我!我得了3个第一,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我先吃!”) 师:小兔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小动物们为了得第一想尽了办法,拿自己的长处比。
聪明的小兔只是改变了比较的方法,按照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的顺序比,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品尝桃子
师:小兔得了3个第一,它一边说着,一边跑向大桃子美美地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4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的桃子。
孩子们要向小兔学习、好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才会感到快乐
四、拓展活动
师:你们想不想学学小动物比一比?请同桌的5个小朋友为一组,可以根据你们身体的部位如头发、个子等来排一排。
师(小结):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肯动脑筋,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序方法。
不仅可以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重到轻排,还可以反过来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排,这样遇到问题时我们解决的办法就会多一些。
就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聪明的脑袋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吧
课后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
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
在活动设计中,我就牢牢的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
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
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
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
深入解读绘本画面,有效引领幼儿跨越认知障碍一个优秀的绘本,每一张画面都似乎在与孩子对话,传递着不同的学习信息。
如:绘本中动物比体重的画面,是以跷跷板上放置不同数量的石头来表示动物的重量。
这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他们必须有相关的跷跷板比轻重的经验,并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才能知道谁轻,谁重,再进行排序。
对于这个认知点,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幼儿的学习就会在这里搁置,影响了整个教学的有效进行。
如何帮助幼儿积累这些经验呢?我做了以下尝试:在个别化学习中,教师投放了天平秤和不同数量的实物,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感知物体的轻重,并做记录。
同时,将绘本中数量转化重量的图示稍作调整,让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时尝试先观察解读画面,积累物体比较、转化的经验。
调整了活
动中的提问。
如:增加了辅助提问“仔细观察跷跷板,你会发现什么?”让幼儿通过互动交流,获取信息,尝试正确排序。
孩子能够对跷跷板的图意有所理解也能将数量转换成重量,并说清理由,帮助小动物按重量进行排序。
前后几次的实践让我充分感悟到,教师一定要对绘本画面进行深入解读,更要关注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多媒体巧妙运用于绘本教学,帮助幼儿梳理数学经验在活动设计中,我多次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将需要幼儿重点关注的内容加以呈现,如:动物的不同特征,正向排序的方法等,便于幼儿进行比较和讲述。
特别是逆向排序的呈现,就是在正向排序的画面上直接进行调整,幼儿的思维、视觉冲击非常大。
多媒体的充分运用,帮助幼儿将抽象思维的过程变得可视化,同时也帮助幼儿梳理了学习经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活动中,我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
始终遵循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原则。
比如在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时,小兔站出来说应该我先吃,教师没有直接说出结果而是让幼儿各抒己见,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
让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高涨,一直在玩中学习,活动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我尽量做到让全体幼儿都加入到游戏中来,但是还是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度不够,如在说小兔可以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排序时,部分幼儿理解得不够深刻,这一时段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动手按耳朵长短来摆图片时,我就必须要重点强调排序的要求及方法,为了完成课程内容,我忽略了对孩子的鼓励与引导,我在课堂调控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还应该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协调配合,多用眼神、
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尽量不用限制性语言,如坐正等,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小,我提醒得还不到位,对幼儿的个别引导上还是不够,我的设问有的幼儿不会,我就显得有点急躁,不能用语言好好的激化幼儿自主的思维,有时候老师就一一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这一点上,我做得很不好,所以在后面的评课中也有老师提出了这样的意见,我会虚心的接受,在下次活动课的时候如果再遇见这样的问题,我一定戒焦戒躁,尽量提出问题想办法和幼儿一起解决问题,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后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改掉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