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处方书写
中医药处方大全
中医药处方大全一上散【来源】兰室秘藏,李杲,1251前【处方】雄黄(通明,手呵破者)黑狗肾蛇床子(炒)熟硫黄各15克寒水石18克斑蝥13个(去翅、足、毛,研碎)【主治】疥癣一丸春【来源】丹台玉案,孙文胤,1636【处方】天麻僵蚕天花粉各10克全蝎甘草各6克象皮光乌各9克礞石朱砂狗宝各3克牛黄1.5克麝香1克【用法】上为末,元米饭为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
每服1丸,临卧时用酒浆化下【主治】痘疹顶陷不贯者。
一甲煎【来源】温病条辨,吴鞠通,1798【处方】生牡蛎60克(研细)【用法】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主治】温病下后伤阴,大便溏甚,一日三四次,脉仍数者。
一甲煎【方论】温病用下法后,当数日不大便,今反溏甚,是下之不得其道,有亡阴之虑。
方中牡蛎,既能存阴,又涩大便,且清在里之余热,一物而有三用,对本证极为适宜。
一扫光【来源】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处方】细茶9克(口嚼烂)水银(入茶内研)3克牙皂花椒各6克【用法】上为细末。
香油调搽。
【主治】小儿头上肥疮。
一字散【来源】杨氏家藏方,杨炎,1178【处方】乳香(别研)延胡索盆消(别研)各3克川芎6克雄黄9克(别研)【用法】上药为末。
每用少许,左侧头痛搐左鼻,右侧头痛搐右鼻。
【主治】偏头风,疼不可忍者。
一字散【来源】杨氏家藏方,杨炎,1178【处方】雄黄0.3克(别研)蝎梢7枚猪牙皂角7锭白矾(生研)3克芦荟3克【用法】上药为细末。
每用0.3 ̄0.6克,吹入鼻中,即时吐出顽涎,立愈。
【主治】喉痹气塞不通。
一阴煎【来源】景岳全书,张介宾,1624【处方】生地黄芍药麦门冬丹参各6克熟地9克牛膝5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空腹时服。
【功用】养阴清热。
【主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或疟疾、伤寒屡汗之后,取汗既多,阴亏津伤,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脉虚者。
【加减】火盛躁烦者,加龟版胶9克;烦躁多汗不寐者,加酸枣仁、五味子;吐血衄血者,加茜草炭、山萸肉。
中医理疗处方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理疗处方书写模板范文中医理疗处方书写模板
序号: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处方日期:
处方内容:
1. 主治(或辅助治疗)方:
组方名称:
组方成分:
用药方法和剂量:
2. 穴位按摩方:
穴位名称:
按摩方法:
按摩时间和次数:
3. 推拿按摩方:
推拿方法:
推拿时间和次数:
4. 拔罐方:
拔罐部位:
拔罐时间和次数:
5. 刮痧方:
刮痧部位:
刮痧方法:
刮痧时间和次数:
6. 其他辅助治疗方:
方名:
材料和用法:
注意事项:
1. 本处方供个体患者使用,禁止他人共用。
2. 患者应按要求正确使用药物和按摩方法,配合治疗。
3. 如有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请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医生签名:日期:。
中医药处方大全
连壳丸【来源】杂病源流犀烛 , 沈金鳌, 1773【处方】黄连枳壳各60克(锉,以槐花120克同炒,去槐花) 【用法】上药研末,蒸饼为丸。
每次50 ̄70丸,用温开水送下。
【功用】清热理气,凉血止血。
【主治】湿热内伤,大便下血。
连理汤【来源】秘传证治要决类方 , 戴元礼, 1443【处方】理中汤加茯苓黄连【用法】上药研末。
每服6克,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涩,每【主治】外受暑邪,内伤生冷,泄泻次数甚多,心烦口渴,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者。
连梅汤【来源】温病条辨 , 吴鞠通, 1798【处方】云连6克乌梅(去核)9克麦冬(连心)9克生地9克阿胶6克【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功用】清心泻火,滋肾养液。
【主治】暑邪深入少阴,火灼阴伤,消渴引饮;暑邪深入厥阴,筋脉失养,手足麻痹者。
【加减】脉虚大而芤者,加人参。
连梅汤【方论】方中黄连清心热;阿胶、生地滋肾液;麦冬养肺阴,以滋水之上源;乌梅与黄连相合,有酸苦泄热之效,与生地、麦冬相合,有酸甘化阴之功。
心火清,肾水复,肝阴充,则消渴、麻痹均可愈。
连翘丸【来源】太平惠民与剂局方 , 太医局, 1078-1085【处方】连翘(洗) 陈皮各7.5千克青皮(洗) 蓬莪茂(炮)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好墨(煅)各5千克槟榔2.5千克牵牛子(碾,取末)7千克三棱(炮)7.8千克肉豆蔻750克【用法】上药研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生姜汤下;久患赤白痢【功用】理气与中,消散积滞。
【主治】脾胃不与,气滞积聚,心腹胀满,干呕醋心,饮食不下,胸膈噎塞,胁肋疼痛;酒积面黄,四肢虚肿。
【禁忌】孕妇忌用。
连翘饮【来源】类证活人书 , 朱肱, 1108【处方】连翘防风甘草(炙) 山栀子各等分【用法】上药捣罗为末。
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功用】疏风清热。
【主治】小儿风热感冒;诸疮肿毒,咽喉疼痛。
连翘散【来源】斑论萃英 , 王好古, 1297该方就是下列方剂的异名方连翘饮【书名】斑论萃英 , 王好古, 1297【处方】连翘散【来源】外科正宗 , 陈实功, 1617【处方】连翘葛根黄芩赤芍山栀桔梗升麻麦门冬牛蒡子甘草木通各2.4克【用法】用水400毫升,竹叶20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中医处方格式及书写要求
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 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中医针灸处方书写范例
中医针灸处方书写范例中医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治疗方法,它通过针灸手法刺激人体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针灸治疗中,处方的书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针灸处方的书写范例。
一、处方的基本要素中医针灸处方的书写需要包含以下基本要素: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2.病症名称、病程、病情描述等详细病史;3.治疗方法、针灸穴位、针灸手法、针灸次数、针灸时间等治疗方案;4.医师姓名、执业证号、签名等医师信息。
二、处方的书写规范中医针灸处方的书写需要遵循以下规范:1.书写清晰、字迹工整,不得有涂改、划掉、模糊等情况;2.处方纸必须是医院或者诊所统一印制的,不得使用自行印制的处方纸;3.处方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4.处方必须注明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针灸穴位、针灸手法、针灸次数、针灸时间等;5.处方必须注明医师的姓名、执业证号、签名等信息,以确保治疗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三、处方的实例下面是一份中医针灸处方的实例: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教师病症名称:颈椎病病程:3个月病情描述:颈部疼痛,肩部僵硬,头晕目眩。
治疗方法:针灸针灸穴位:风池、天柱、大椎、肩井、肩髃、肩贞、肩外俞、肩中俞、肩内俞、肩峰俞、肩骨俞、肩胛骨、肩胛骨下角、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颈大椎、颈中椎、颈小椎、风府、肩井、肩髎、肩贞、肩外俞、肩中俞、肩内俞、肩峰俞、肩骨俞、肩胛骨、肩胛骨下角、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肩髃、肩贞、肩外俞、肩中俞、肩内俞、肩峰俞、肩骨俞、肩胛骨、肩胛骨下角、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颈大椎、颈中椎、颈小椎、风府。
针灸手法:温针、灸针灸次数:每周3次针灸时间:每次30分钟医师姓名:李四执业证号:123456 签名:李四以上就是一份中医针灸处方的实例,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针灸处方的书写非常严谨,需要包含详细的病史信息和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注明医师的信息,以确保治疗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中医门诊病历处方格式
门(急)诊初诊病历书写模板(仅供参考)
主诉:
病史:(现病史、有意义的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等);(体现中医四诊情况)
体查:(阳性体征、必要的阴性体征)
辅查:
初步诊断:(中西医诊断)
处理意见:(中西医治疗)
医师签名:
注:根据2010年版《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及“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要求:①中医门诊病历中须体现中医四诊内容;②主病或主症须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处理意见中须写出具体方、药);③理法方药须一致;④中成药须辨证使用。
门(急)诊复诊病历书写模板(仅供参考)
主诉:
病史:(上次诊治后的情况;上次建议检查的结果);(体现中医四诊情况)体查:(记录原来阳性体征变化和新的阳性体征及必要的阴性体征)
辅查:
诊断:(中西医诊断)
处理意见:(中西医治疗)
医师签名:
注:根据2010年版《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及“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要求:①中医门诊病历中须体现中医四诊内容;②主病或主症须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处理意见中须写出具体方、药);③理法方药须一致;④中成药须辨证使用。
示例三:
中医专家门诊病历书写模板(仅供参考)
主诉:
病史:(体现中医四诊情况)
诊断:
治则:
方:
药:
医师签名:
注:根据2010年版《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及“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要求:①中医门诊病历中须体现中医四诊内容;②主病或主症须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处理意见中须写出具体方、药);③理法方药须一致;④中成药须辨证使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中医门诊病历处方书写制度
中医门诊病历处方书写制度中医门诊病历处方书写制度1、医师处方权科主任提出,主管院长批准,医务科备案,并将本人签字或印模留样于有关科室。
2(药剂科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如处方有错误应通知医生更改并盖章或签字后再配发。
凡处方不合规定或签字不清楚者,药剂科有权拒绝配发。
3(有关毒、麻、限剧药处方,遵照“毒麻限剧药管理制度”的规定及国家有关管理麻醉药品的规定处理。
处方中有相反、相畏或超大剂量的用药,调剂室可拒绝调配,如属特殊配伍,医师需在处方上签双名。
4(饮片、中成药(包括剂型改革后的各种新制剂)、西药三类药品不得同方书写,饮片处方应注明煎法(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等)、剂数、服法和禁忌。
药名要用正品名或惯用药名,饮片剂量单位用国家规定的“克”制。
中西药都要标明剂型,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5(一般处方以3,5日量为限,对于某些慢性病或特殊情况可酌情增加。
处方当日有效,超过期限需经医师更改日期,并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医师不得为自己开处方。
6(处方规格应包括以下几项:医院全称、病历号、年、月、日、科别、姓名、性别、年龄、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及数量、用药方法、医师、药价、调配人、核对、发药等各类人员经手处方时应签字或盖章。
7(处方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及数量、用药方法。
一般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如有涂改医师必须在涂改处签字或盖章。
8(药品及制剂名称、使用剂量应以《中国药典》及卫生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颁发的药品标准为准。
9(一般处方须保存2年,到期登记后经院长、副院长批准销毁。
10(对违反规定乱开处方,滥用药品的情况,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情节严重者应报告院长(业务副院长)、或主管部门检查处理。
11(对于国家规定的自费药,应另立处方或做出标志以便区别。
下面是赠送的合同范本,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教育机构劳动合同范本为大家整理提供,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一、_________ 培训学校聘请_________ 籍_________ (外文姓名)_________ (中文姓名)先生/女士/小姐为_________ 语教师,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精神,自愿签订本合同并保证认真履行合同中约定的各项义务。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药物剂量书写规范
总结词
准确、完整
详细描述
药物剂量应按照国家药典规定或常规用量书写,单位统一使用“克”或“g”,并应标 明药材总量及每剂用量。对于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等,应注明煎煮方法及时
间。
药物煎煮方法书写规范
总结词
明确、具体
详细描述
煎煮方法应明确具体,包括煎煮器具 、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等。对于 特殊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 等,应注明在处方中。
中药处方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药处方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积累,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展与创 新。
详细描述
中药处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 医前辈们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丰富的中药方剂和理论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处方也在不 断创新和完善,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处方编号:1002
患者姓名:李四
处方日期:2023-06-16
中药处方实例二
性别:女 年龄:42岁 诊断:咳嗽
中药处方实例二
处方内容
炙麻黄12g,苦杏仁10g,石膏30g,甘草6g,桔梗9g, 陈皮9g,茯苓15g,前胡9g,百部9g,紫苑9g,款冬 花9g
处方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处方书写注意事项
总结词
清晰、易读
详细描述
处方书写应清晰、易读,避免涂改。 处方中药物排列顺序应按照君臣佐使 的原则进行,并注明每日用量及用法, 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中药材,应在处 方中注明。
04
中处方审核与点评
处方审核内容
01
02
03
04
药味是否合理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患者___女性,59岁,主诉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痛2周,易出汗、手脚热5年,便干、眼睛干1年。
患者曾患有食道炎和浅表性胃炎。
医生进行望、闻、切诊,发现患者精神状态一般,舌头边缘红,苔薄白,脉濡数。
经过辅助检查,发现患者血常规正常。
中医诊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阴虚火旺。
治疗方案:疏肝和胃,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处方:柴胡6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生地黄20克,黄连6克,甘草6克。
医生建议患者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手脚热和便秘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医生继续保持原来的治疗方案,建议患者继续注意饮食和生活惯,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诊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阴虚火旺。
治疗方案:疏肝和胃,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处方:柴胡6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生地黄20克,黄连6克,甘草6克。
医生建议患者继续注意饮食和生活惯,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初诊记录:患者于1月前睡眠中突然出现心悸不止、胸闷气短,发作持续2小时,自行缓解,后不敢入睡。
当地乡医予以“丹参滴丸”,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且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加重。
现症表现为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稍白,形寒肢冷。
望闻切诊发现患者形体壮实,精神一般,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心电图示心率120次/分。
综合辩证分析,患者平素心虚胆怯,畏寒肢冷,此次发作在夜晚睡眠中,阳气虚衰,心阳不振,心神失养所致。
中医诊断为心悸、心阳不振,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治法为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处方为桂枝20克、炙甘草1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丹参20克、党参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5克、黄芪30克、淡附片10克(先煎)、茯苓40克、白术20克。
中医处方示例
中医处方示例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处方、非药物治疗处方重点强调均要求有中医诊断及证型。
下图供大家参考,图中红色圈记内容为必要内容,其余内容根据本单位处方自行填写。
中医非药物疗法处方示例门诊处方示例:1.普通针刺治疗 X部位/*X次Sig: 30min qd或者电针治疗 X组/*X次Sig: 20min qd2、XX(疾病或者部位)推拿治疗 20min *X次Sig: 20min qd3、TDP治疗 20min. X部位/*X次Sig:20min bid4、中频脉冲电治疗X部位/X次Sig: 40min qd或中频脉冲电治疗 X部位*X次Sig: 20min bid5、灸法(艾柱灸)*X次Sig:某穴位、某穴位各 5min qd6、艾箱灸X部位*X次Sig:40min qd住院医嘱示例:1、普通针刺治疗 2部位 qd2、电针治疗 2组 qd3、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 20min qd4、TDP治疗 2部位 20min/部位 qd5、中频脉冲电治疗 2部位/次 20min/部位 qd6、灸法(艾柱灸) 5min qd门诊(住院)病历诊疗计划示例:1、普通针刺治疗 2部位 qd取穴:肾俞(双侧)腰阳关上廖(右)次廖(右)十七椎下承扶(右)殷门(右)委中(右)阿是穴以上各穴中补肾俞、余穴均泻法,留针30min,每日一次。
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二日。
诊疗计划示例:2、电针治疗 2组 qd取穴:肾俞(双侧)腰阳关上廖(右)次廖(右)十七椎下承扶(右)殷门(右)委中(右)阿是穴以上各穴中补肾俞、余穴均泻法,一组负极接上廖(右),正极接肾俞,另一组负极接(承扶右),正极接殷门(右)留针30min,每日一次。
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二日。
诊疗计划示例:3、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 20min qd准备手法:以点揉按压拍击等手法放松腰背臀肌及双下肢肌群,15min。
中医院处方书写规范精简版
➢了解处方规范化管理的原因 ➢了解处方点评的意义 ➢掌握正确处方书写的要求
处方的定义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 依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经所在医 疗保健机构业务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授予处方权 的医务人员,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 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 、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用药医嘱单。
为何要实施处方点评制度?
《处方管理条例》第六章,第四十四条规 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 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 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 以干预。因此我院根据《执业医师法》、《处 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 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了相应 处方点评制度
➢ 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 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 原因并再次签名。
处方书写规则(5)
➢ 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 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 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 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 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医神何露斯的故事
在搏斗中何露斯的左 眼受伤(何露斯的眼睛非 同寻常,右眼代表太阳, 左眼代表月亮。这次受伤 暗喻月亮的盈亏),他的 母亲、生育女神伊西斯 (Isis)求救于眼科之神 索斯(Thoth),何露斯 很快恢复了视力。虽然眼 睛被治好了,但何露斯却 变成了鹰头人身的模样。
医神之眼的来源
• 埃及语何露斯之眼(Eye of Horus)等同于乌加特 (Udjat或Wedjat一位更 悠久的眼镜蛇女神祇)表 示“完整的、未损伤的眼 睛”。埃及地处沙漠,眼 病极多,故而何露斯后来 也演变成了一位医神。在 埃及眼睛的图案作为一种 神力的标志,被广泛描画 和镌刻在器物、门额、远 航的船只或出征的战车上, 充当避邪的护符。
中药饮片处方书写顺序
中药饮片处方书写顺序
中药饮片处方书写顺序如下:
1. 医师姓名:在处方的右上角写明医师的姓名。
2. 科别:在医师姓名下方写明患者的科别,如内科、外科等。
3. 日期:在科别下方写明开具处方的日期。
4. 患者姓名:在日期下方写明患者的姓名。
5. 年龄:在患者姓名下方写明患者的年龄。
6. 性别:在年龄下方写明患者的性别。
7. 住院号或门诊号:如果患者是住院患者,需要在处方上注明住院号;如果是门诊患者,需要在处方上注明门诊号。
8. 页码:在处方的右下角写明本页的页数。
9. 中药名称:在处方的左边写明中药的名称,包括正名和拉丁名。
10. 用量:在中药名称下方写明中药的用量,包括剂数和每剂的重量。
11. 用法用量:在用量下方写明中药的用法用量,包括煎服、泡服、研粉等。
12. 医师签名:在处方的右下角写明医师的签名,以示负责。
中医经典处方
中医经典验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 30 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法〕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处方书写
1.一般项目填写完整、规范(包括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小儿写天、月, 诊断,科别,处方日期。病房处方要写住 院号、病房号、床号)。
[诊断要写中文全称,中医处方要写清楚病 名及证候名称]
2.注意上记与正文书 写关系
3.用中文书写,须写通用 名全称,不能写商品名,字迹 清楚,易于辨认,内容准确, 如有更改,更改处须有医生签 名。
例五:
朱 英 性别 男 年龄 成
地址:南宁市南京路
科别: 内科
RP 1.清热解毒冲剂 1瓶 Sig. 适量化水服 2.草珊瑚含片 各1合 西瓜霜喉片
Sig.
2# Tid
医师:张 生 1995年10月11日
错误: 1.地址不详 2.年龄不详 3.布局不当 4.规格不详 5.药名书写不规范 6.药名不对 7.重复用药不妥 8.剂量不详 9.白字
4.正文内容完整。 5.布局合理。 6.配伍合理。 7.签全名(×××/×××),字
迹清楚,易于辨认。
错误 处方举例
例一:
朱 英 性别 男 年龄 成
地址:南宁市南京路2号
科别: 内科
RP 复方新诺明0.5×10 2# Bid
APC 0.5×6
2# Tid
复方维生素B 100# 2# Tid
医师:张 生 1995年10月11日
例六: 朱 明 性别 女 年龄 26岁 地址:南宁市南京路 科别:妇产科 RP
安胎丸 10丸 ×1合 Sig. 1丸 一天二次
大活络丸 1合 Sig. 2丸 一天二次
医师:张 生 1995年10月11日
错误: 1.地址不详 2.配伍不当,用药错误 3.用药成 地址:南宁市南京路 科别:内科 RP
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 林寿宁
中医医案书写范例
中医医案书写范例
标题:中医医案:足底按摩缓解疲劳
患者:王女士,年龄35岁,办公室白领,每天长时间站立工作。
主诉:脚底疲劳,腿部酸痛。
辩证:王女士长期站立工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足底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脚底疲劳,腿部酸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络。
方药:足底按摩
处方:王女士每晚回家后,将双脚浸泡在温水中,用手指轻轻按摩足底,重点在足三里、太冲、涌泉等穴位上,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20分钟。
王女士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按摩足底,坚持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王女士发现自己的脚底疲劳感明显减轻,腿部酸痛也有所缓解。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王女士完全摆脱了疲劳和腿部酸痛的困扰。
医案分析:足底按摩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通过按摩足底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活血化瘀,改善气血循环。
对于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来说,脚底容易疲劳,通过足底按摩可以缓解脚底疲劳,减轻腿部酸痛的症状。
王女士按摩足底坚持了一个月后,明显感到症状
减轻,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症状完全消失。
足底按摩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的设备,适用于广大人群,是一种经济实用的中医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课教案
班级:13级临床系各实训班级学时:2 学年: 2013 学期:一课程名称:中医学单元、章节:
实验项目:中医处方书写实验类型:实训操作
实验内容
中医处方书写
实验目的
1.掌握中医处方书写的格式
2.掌握中医处方书写的规范化
3、了解处方种类
实验原理
1、指导临床
2、治疗疾病提供文书
实验用品
白色处方、银翘散方
实验对象
学生
实训过程旁批
一、处方种类:红处方:麻醉药品、精神镇静药品具有毒副作用
很大的药品等
绿处方:儿童处方
白处方:普通处方
二、处方书写的步骤
1、前文。
清晰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日期
临床诊断、证型)
2、正文。
⑴按方剂中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药物;
⑵每行药物不应超过四种;
⑶对有特殊要求的药物应在右上角加小注;如:薄荷(后下)
⑷对道地药材或炮制有要求的应在药物前面写明;如:怀山药、
醋香附、炮山甲、酒川芎等
⑸禁止用别名代替正名;如用“黄化苗”代替“蒲公英”
⑹药物用量不应超出《药典》规定之外。
3、注明服用方法
4、医师签名
病案
一女性患者,30岁,近两天发热,体温37.8度,微恶风寒,头
痛,咽喉疼痛,口渴,略有咳嗽,微有汗出,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训多数同学掌握中医处方书写格式,但药物剂量缺乏临床,以后在记药物时多留意药物的常规剂量。
实验注意事项
1、中西要不能混开
2、定要注明服用方法
3、注意用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