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高考题
高考历史题库-1208第六章(单选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项选择题1.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君主立宪B.殖民地C.军国主义D.霸权主义2.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60年代3.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昭和执政B.天照变法C.明治维新D.幕府改革4.19世纪60年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
A.侵略中国B.侵略朝鲜C.侵略琉球D.侵略马六甲5.日本1874年租借美国军舰进犯中国台湾遭挫,但侵占了()。
A.马六甲王国B.琉球王国C.朝鲜国D.斐济王国6.日本1894年进兵(),挑起甲午战争。
A.琉球王国B.斐济王国C.朝鲜国D.马六甲王国7.日本1894年进兵朝鲜,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了中国()。
A.旅大B.青岛C.台湾D.山东8.1904年日本发动()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
A.日德战争B.日美战争C.中日战争D.日俄战争9.1915年日本在中国领土上对德国宣战,占领中国()。
A.青岛B.大连C.济南D.山东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国家,对外疯狂扩张。
A.殖民主义B.法西斯军国主义C.霸权主义D.军事独裁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成为亚洲()。
A.殖民新霸主B.战争策源地C.英美抗衡国D.领土扩张国12.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华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御前会议B.东方会议C.内阁会议D.昭和策对13.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宣示八条(),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田中奏折》B.《对华政策纲要》C.《东方对策》D.《大陆政策纲要》14.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上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高考历史题库-1208第六章(多项选择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多项选择题:1.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步成为()国家,疯狂向外侵略扩张。
A.君主立宪B.资本主义C.法西斯D.军国主义2.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并割占中国()。
A.澎湖列岛B.辽东半岛C.台湾D.胶东半岛3.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割占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并获得战争赔款和“赎辽费”()元。
A.2亿B.1.8亿C.0.5亿D.0.3亿4.1904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日俄战争,直接侵犯中国(),并屠杀中国人民2万余人。
A.主权B.领土C.领海D.领空5.1915年日本在中国领土对德国宣战,直接侵犯中国(),并屠杀中国平民数千人。
A.主权B.领土C.领海D.领空6.1915年日本在中国领土对德国宣战,直接侵犯中国主权,以答应帮助复辟帝制要挟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其主要内容是()。
A.获得德国在青岛的一切权益B.割让山东C.割让东北D.中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政权,他们对内实行反共反人民法西斯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
A.西班牙B.意大利C.德国D.日本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政权,他们对内实行反共反人民法西斯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
在()形成战争策源地。
A.非洲B.亚洲C.太平洋D.欧洲9.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宣示的《对华政策纲要》的侵略扩张主张是()。
A.惟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B.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C.诉诸武力D.称霸亚洲进而称霸世界10.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胡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炮轰东北军北大营。
接着,日军分别向()进犯。
A.沈阳B.长春C.四平D.公主岭11.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随即炮轰东北军沈阳北大营。
A.破坏南满铁路B.炸毁军车C.袭击日本守备队D.破坏军事演习12.九一八事变至1932年2月,日本侵占了()之间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4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含答案解析
考点14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表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三个条件下同全国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这一宣言表明()A.国共两党决定联手共御外侮B.中国共产党希望放下分歧以联合抗日C.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合作D.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具有大局观,可知在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表示愿意联合任何武装部队共同抗日,说明中国共产党希望放下分歧共同抗日,故选B项;题干材料只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不能体现出国民党的态度,排除A项;1933年国共两党并未实现合作,排除C 项;1937年进入全国抗战时期,排除D项。
2.1937年的某报纸报道:“我们应该向上海全体居民……在这种比卷入世界大战的城市更为恶劣、恐怖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致敬……今天数百万的中国人团结一致,热情高涨地支持中国士兵……”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中国军民的民族救亡精神D.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全面抗战1942年,与题干时间“1937年”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战,不能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以及“今天数百万的中国人团结一致,热情高涨地支持中国士兵……”,可知这应该是淞沪会战,题干材料能够体现出中国军民抗日救亡的精神,故C项正确;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排除D项。
3.全国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工业在炮火中艰难地向西南地区大规模迁移,包括机械、化学、电器、钢铁、纺织工业等。
据统计,内迁工厂在1938年至1940年的生产总值达14586万元,平均每厂内迁后产值累计为473568元。
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是()A.使得国民政府不再消极抗战B.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C.迫使日本取消了“以华制华”策略D.保证近代工业体系的独立与完整,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企业的内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据此可知,其重大意义在于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由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企业内迁并没有迫使日本放弃“以华制华”策略,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并没有建立独立完整的体系,排除D项。
河北省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抗日战争》B卷
河北省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抗日战争》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5题;共70分)1. (2分)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的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公告合作宣言》:“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表明A . 国民党放弃了反共战场B .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开始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 . 抗日战争双方进入相持阶段2. (2分)(2017·德阳模拟) 1931年《宪法大纲》把军阀、地主、官僚、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力和政治自由。
1935年瓦窑堡会议把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构成的一部分而给予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
这一转变()A . 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 . 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 . 反映出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D . 说明国共由对抗走向合作的变化3. (2分) (2016高二下·莆田期末) 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
该观点重在()A . 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B . 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C . 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D . 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4. (2分)“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荫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A . 抗日战争B . 太平天国运动C . 鸦片战争D . 甲午中日战争5. (2分)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A . 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 .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C .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6. (2分)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副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①④7. (2分)(2017·肇庆模拟)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提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最新】高考历史 专题12 抗日战争(含解析)
最新版精品历史备考资料专题12 抗日战争【母题来源】2015年新课标1卷第30题【母题原题】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
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沿海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从防范的地理方向来看,不是针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红军,也体现不出“削弱各地军阀”的意图;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作出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
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命题意图】本题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重大军事建设为载体,考查学生概括现象和提炼理论的能力,以及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
【考试方向】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新颖,以1933—1937年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国民政府抗战的认识,契合了时代热点。
解题时注意材料中“1933—1937年”、沿海“要塞区”、“城市和交通线”等信息,不难得出答案。
鉴于当前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对抗日战争特别是国民政府的抗战还是要特别关注。
【得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重大军事建设”,结合题目所要求的“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本质意图,即透过图看到本质的问题,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1.【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比较两套邮票,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邮票设计者更加重视历史的客观性B.出于“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路线方针调整D.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世迁移被逐步发现【答案】C考点:抗日战争·中国抗战胜利原因2.【2015届湖北省黄冈市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中日双方的舆论宣传攻势3.【2015届北京西城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一张宣传画,画中文字意为“中国正在帮助我们”“救援中国!”这说明抗日战争()A.是最早开始的反法西斯战争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C.是全民族联合一致的反侵略战争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及其世界意义4.【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1944年日本天皇裕仁的弟弟三笠宫崇仁在其书中写道:“中国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合肥模拟)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
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析:面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决心抗击日本的侵略,可见东北人民是抗日的先锋,故C项正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开始的,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东北人民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战场问题,故B项错误;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9·汕头模拟)1931年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日军侵华的形势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要求将地图画于学校、学习俱乐部等公共场所,并吸引附近的群众前来观看,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
这一做法()A.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B.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解析:由材料“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说明这些做法有利于形成反对侵略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
据所学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1937年以后,故A项错误;由材料“根据日军侵华”可知不是红军战略转移,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1931年后”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D3.(2019·广州模拟)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声明和公告。
这些声明和公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时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1933.1 《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1933.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1933.8 《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1933.11 《中共中央为“中日直接交涉”宣言》1934.1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1934.4 《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1934.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A.B.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努力C.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准备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解析:由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可知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侵略,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
2020年高考历史: 2.4伟大的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稳达标【高考真题】1.(2016·全国卷Ⅰ·T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解析】选D。
根据题干中“把‘亲日派’‘长征时代’……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体现国民党控制舆论,维护一党专制的用意,故D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了国民党反对民主,这种做法只能是加剧国民党与其他党派的矛盾,进一步降低国民党的威信,故A、B错误;抗战时期,国民党实际上掌握了抗战的领导权,故C错误。
2.(2016·全国卷Ⅲ·T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选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采取措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错误;“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材料未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19世纪末就已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排除C;从“1932年”以及火柴的名字叫做抗敌牌火柴等,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开始高涨的史实,可知D符合题意。
3.(2016·海南单科·T 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
”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解析】选B。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专题二 2 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鄂尔多斯一模)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宣言。
此后,东北义勇军一度达到50余万人,活动范围达100余县。
东北抗日联军至1937年10月,发展到11个军,共3万余人。
材料可以表明()A.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于东北B.东北民众开创了全民抗战局面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获得有力支援D.国民政府积极组织对日作战解析:选A。
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积极抗日,军队人数不断增加,这表明中华民族的抗战开始于东北,故选A项。
2.(2020·蓉城名校联盟联考)1932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宣言中声称:“方今之急,首曰御侮”“至于绥靖剿匪……亦不容忽视”;会议决定“否认由日本武力压迫构成之东北伪政权”。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A.全力围剿西北工农红军B.积极应对日本的侵略C.全力镇压各地反蒋运动D.推行兼顾内外的政策解析:选D。
根据题干“方今之急,首曰御侮”“至于绥靖剿匪……亦不容忽视”“会议决定‘否认由日本武力压迫构成之东北伪政权’”可知,国民党既对外应对日本侵略,又对内剿共,推行内外兼顾的政策,故选D项。
3.(2020·四川省教考联盟诊断性考试)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
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
这些措施()A.为持久抗战准备了物质条件B.反映了围剿红军的意图C.旨在削弱西南地方军阀力量D.推动了西南工业的迅速发展解析:选A。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对西南地区军工企业和交通的建设,再结合此时日本已发动局部侵华,所以这些措施应是国民政府在为持久抗战准备物质条件,故选A 项。
4.(2020·石家庄质检)1938年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
高考真题汇编抗日战争
高考真题汇编抗日战争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2011-2016年)高考真题汇编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1.(2011·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2.(2011·江苏单科·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
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
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
此事()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3.(2011·安徽文综·16)图5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图54.(2011·上海单科·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
谁无血气,忍弃边陲。
桓桓将士,不顾艰危。
十荡十决,甘死如饴。
瘗忠有圹,名勒丰碑。
懔懔大义,昭示来兹。
”这段碑文纪念的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5.(2011·上海文综·2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
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6.(2012年江苏历史,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高考历史新题型-史料价值:抗日战争
高考历史新题型-史料价值:抗日战争【题目】(2021年福建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试卷)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一种方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摘编自湖南图书馆编《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下)提取材料信息,并说明其对研究抗日战争的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材料选自湖南图书馆《湖湖南抗战老兵是抗日战争来源南抗战老兵口述录》的亲历者,其口述是研究抗日战争的重要史料。
材料内容陈禹文在武汉同苏联空军并肩作战。
可用于研究1938年武汉会战以及苏联援华抗日等情况。
以上口述材料从会战、社会生活、接受日军投降等方面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
对中国抗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吴梯生在抗日中结婚生子等情况。
可用于研究抗日战争中军人以及民众的生活情况。
吴梯生作为接收委员接受日军投降。
可用于研究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问题。
【解析】可从材料来源和材料内容两个角度分别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说明其对研究抗日战争的史料价值。
材料选自湖图书馆编《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湖南抗战老兵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其口述是研究抗日战争的要史料。
史料中陈文在武汉同苏联空军并肩作战,反映了抗日战争中中苏并肩作战、可用于研究1938年武汉抗用以及苏联援华抗日等情况;史料中吴梯生在抗日中结婚生子等情况,反映了民众的家国情怀,可用于研究抗日战争中军人以及民众约生活情况;史料中吴梯生作为接收委员接受日军投降等,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可月于研究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问题。
最后小结可得出:口述史从战争、社会生活、接受日军投降等方面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
两人的口述史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
2019年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 抗日战争
2019年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抗日战争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1.(2018.4·浙江高考·11)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
……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
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
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
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考点】伟大的抗日战争——华北事变【解析】A项出现在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 项开始于1937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材料中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群众运动参与者的身份,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8·北京高考·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抗日战争(10题)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抗日战争(10题)一.材料题(共10小题)1.(2024•贵阳模拟)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抗战期间,毛泽东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他指出,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
他指出,运动战、游击战是主要的战争形式,要根据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正确地运用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
他还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论持久战》等材料二基于中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国民党认为,持久战战略分为防御和反攻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应着重于防守,依靠现有军队,多线设防,“固守阵地”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拖延战争,以待国际列强的干涉,这是“抗倭胜利唯一要诀”;第二期则采取决然进攻态势。
——摘编自尹艳辉、栾雪飞《试析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持久战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抗战战略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评析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战略主张。
2.(2024•海淀区二模)批驳与辨析材料一:《日本政府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1931年9月24日)中有以下言论:“9月18日夜半发生了在奉天附近一部分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的事件,以至引起双方冲突。
’“9月19日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已经决定极力防止上述事态扩大的方针……政府对于满洲(指中国东北)毫无领土欲望。
”材料二:序号史料来源①日军参谋本部军官桥本欣五郎写道:“(关东军)预定于(1931年)9月28日举行(军事行动),没有特殊理由不许改变。
后因消息走漏提前10天,改为9月18日。
”《桥本大佐手记》(1935年记②九一八事变的策划和参与者花谷正回忆:“(1931年9月18日夜,河本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
二战高考题
1.(2015全国1卷)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能够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能够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协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结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结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8分)2.(2015全国2卷)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摩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
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
斯大林对摩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协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
”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
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
”1949年8月,苏联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全国甲卷)【历史—选修3:20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快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步伐,在伪满初即制订了所谓“屯田兵”移民和一般“农业移民”的侵略方针。
为实现移民侵略,日本政府对本国人民进行欺诈性宣传。
日本移民主要配置在沿苏边境一带,山林边缘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地区,日本侵略者认为“选定和取得农耕地,与满洲日农移民成败的关系极大”。
1936年,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并列为“七大国策”之一。
为此,日本和伪满洲国都强化了有关移民机构。
截至1944年底,日本移民侵占土地相当于当时东北耕地总面积的1/10,到1945年战败投降为止,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达10.6万户31.8万人。
——摘编自孔经纬《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我国东北的侵略活动》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移民中国东北的后果。
【答案】(1)【参考答案】方式:制定侵略方针;欺诈性宣传;政府主导;有目的向重点地区移民;强化移民机构等。
(2)【参考答案】后果:使我国东北的农业生产围绕着日本帝国主义利益进行,是“工业日本,原料满洲”的殖民主义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他们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物资和人力资源进行野蛮掠夺,使之成为日本进行侵略战争的经济后方;使得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严重地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经济等。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
方式:根据材料“在伪满初即制定了所谓‘总四兵’移民和一般‘农业移民’的侵略方针”可知,制定侵略方针;根据材料“日本政府对本国人民进行欺诈性宣传”可知,欺诈性宣传;根据材料“1936年,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可知,政府主导;根据材料“日本移民主要配置在沿苏边境一带,山林边远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地区”可知,有目的向重点地区移民;根据材料“日本和伪满洲国都强化了有关移民机构”可知,强化移民机构。
高考历史题库-1208第六章(单选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项选择题1.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君主立宪B.殖民地C.军国主义D.霸权主义2.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60年代3.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昭和执政B.天照变法C.明治维新D.幕府改革4.19世纪60年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
A.侵略中国B.侵略朝鲜C.侵略琉球D.侵略马六甲5.日本1874年租借美国军舰进犯中国台湾遭挫,但侵占了()。
A.马六甲王国B.琉球王国C.朝鲜国D.斐济王国6.日本1894年进兵(),挑起甲午战争。
A.琉球王国B.斐济王国C.朝鲜国D.马六甲王国7.日本1894年进兵朝鲜,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了中国()。
A.旅大B.青岛C.台湾D.山东8.1904年日本发动()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
A.日德战争B.日美战争C.中日战争D.日俄战争9.1915年日本在中国领土上对德国宣战,占领中国()。
A.青岛B.大连C.济南D.山东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国家,对外疯狂扩张。
A.殖民主义B.法西斯军国主义C.霸权主义D.军事独裁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成为亚洲()。
A.殖民新霸主B.战争策源地C.英美抗衡国D.领土扩张国12.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华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御前会议B.东方会议C.内阁会议D.昭和策对13.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宣示八条(),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田中奏折》B.《对华政策纲要》C.《东方对策》D.《大陆政策纲要》14.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上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练习题
限时(20)1.1938年1月31日,是全国抗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春节,卫立煌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身份,从临汾的战区总部专程到山西省洪洞县八路军总部给朱德总司令拜年。
并观石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该材料可以论证()A.标志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B.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D.抗日救亡运动在民间蓬勃开展2.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
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由此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A.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C.增强了国民党“围剿”红军的力量D.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3.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4.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
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A.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B.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C.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D.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5.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6.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4-3 抗日战争 新人教版必修1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4-3 抗日战争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1.(2012年浙江卷)如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2.(福建省三明市2011年5月高三质检,18)“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发表这番谈话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看出,国民政府已决定“实行天赋之自卫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蒋介石在1937年9月的庐山谈话中提出的,因此,其提出的背景应是“八一三”事变。
答案为D。
答案:D3.(厦门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10月检测,14)仔细观察下图所示邮票,判断它的发行日期最可能是( )A.1931年B.1936年C.1938年D.1946年解析:由图中的晋察冀即可判断。
晋察冀边区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答案:C5.(厦门市翔安一中2012届高三11月月考,11)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国民党“比较努力”抗战的作用是(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B.赢得了反扫荡的胜利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D.取得了正面战场胜利解析:考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结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可采用排除法迅速的选出正确选项,B、D项可首先排除,说法错误,C项时间上大致相符,但与题意不符;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的抗战,为中共在敌后开辟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A6.(浙江省温州八校2012届高三9月联考,11)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
高考历史母题揭秘(必修一专题三)3伟大的抗日战争
必修一专题三:3、伟大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5小题,共0分)1.(2011年12月三门峡市调研11题)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应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答案】C【点拨】考查材料信息获取与提炼的能力。
关键信息: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2.(2011年12月福建四地六校2题)“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
它描述的主要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D.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答案】C3.(2012年1月无锡市期末9题)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媒体大多采用临时增刊的形式,大量报道日本从满洲事变到全面侵华的照片。
下列报道与史实不符的是A.占领海南B.贺南京陷落C.救民于水火D.欢呼胜利【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日本近代两次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示日本近代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对中国的掠夺,期间日军都对我国和平居民进行了大肆屠杀,而C项所放映的救民于水火纯属一派胡言,严重脱离事实。
4.(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11题)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陈设实物、图片等的房屋。
下列纪念馆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澳门林则徐纪念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答案】B【点拨】本题属于易答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反侵略。
5.(2011年11月晋中市联考15题)“我们要保证,一方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
第17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高考题学生版)
第17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2023湖南)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
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
统一累进税的实施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 B.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 D.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2.(2023北京)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
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
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
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
这是一件多么熏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3.(2023广东)“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等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
”上述现象反映了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4.(2023海南)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
这充分说明了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 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 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5. (2023山东)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二:抗日战争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进入全面侵华阶段,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国民政府和中共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展开抗日活动,据此回答1-7题。
1 下列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日本制定“国策基准”侵略方案,为了扩大在中国大陆的殖民统治,发动了卢沟桥事变②卢沟桥事变是日本武装侵华的开始③是日本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④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C.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3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①放弃对特区和红军领导权②抛弃国共政权敌对政策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④用让步换取与国民党重新合作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4 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矛盾和斗争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程度不同C.国民党被迫与共产党合作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5 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A.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进行了积极抵抗C.丧失大片国土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6 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A.要不要抗日B.依靠什么力量抗日C.用什么方法抗日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7 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实质上反映了国共两党()A.对日本态度的区别B.战略战术的区别C.抗日决心的区别D.阶级属性的区别1938年秋,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侵略策略。
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国际社会,各有不同反映,据此回答8-18题。
8 1938年秋日本占领武汉、广州后,改变侵华方针的原因有()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迅猛发展C.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帝国主义D.蒋介石集团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9 “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谨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狭隘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
”日本这一主张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抗战进入相持阶段B.日本扶植建立伪满洲国C.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10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采用的政治手段有()①扶植傀儡政权②策动“自治”③推行奴化教育④政治诱降A.①②④B.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11 抗战相持阶段,英美力图与日妥协,并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其目的是()A.维护其在远东的利益B.变中国为他们的共有殖民地C.推动日本进攻苏联D.腾出手来对付德国12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的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分裂。
造成这种态度的因素,包括()①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政策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③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 枣宜会战和豫湘桂战役的结局表明()①正面战场仍是抗日的主战场②正面战场的形势严重恶化③国民政府仍坚持片面抗战路线④英美在华绥靖政策的破产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14 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②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回击顽固派的进攻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③④15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其目的是()A.进行战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B.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C.振奋抗战军民,争取时机好转D.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1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②动摇农村封建统治,削弱封建剥削③坚持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相结合④改善农民物质生活,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⑤调动农村各阶级特别是农民的抗日积极性A.①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17 1942年,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整风运动() A.促进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纠正了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错误18 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这条路线()①指明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②规定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③指明了实现这条路线的根本保证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行动。
据此回答19-20题。
19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在于()①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为坚决斗争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④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20 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的是全民族的抗战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具有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8分,23题8分,24题12分,共4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美对中国人民的抗日,一方面表示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英美在“中立”和“不干涉”的幌子下,纵容日本的侵略。
在“和平解决”中日问题的旗号下,扩大对日本的贸易,并大做军火生意,将大量的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
从1937年-1939年,美国在日本军需品进口总额中每年约占34 3%,而1940年,美国军火输往日本的总值达26 38亿美元,而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的4年时间里,美国卖给中国的军火总值仅有1 7亿美元……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日、根据罗斯福的建议成立了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美国的史迪威任统帅部参谋长……在军事上,1942年6月国民政府与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了租借物资协定,规定美国援助中国武器装备并训练中国军队。
同年,美国派史迪威为首的军事代表团来中国,史迪威除协助蒋介石指挥中国战区的作战外,还统帅中、印、缅战区的美国军队,并负责监督、控制租借物资的分配使用和装备训练中国军队。
美国还同意以陈纳德为队长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来华直接投入对日作战。
史迪威公路(中缅公路)修通启用后,美国运来大量的作战物资,国民党的36个步兵师得到了美械装备。
在经济上,1942年2月,美国宣布贷款5亿美元给国民政府。
这些贷款超过1941年七次对华贷款总数的两倍。
同时英国也宣布贷款5000万英镑给国民党政府,以供其作战和稳定物价之用。
在政治上,为了与中国合作抗日,抵制日本散布“盟国内部不平等”的宣传,美英决定放弃在华特权。
1943年2月,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了新约,5月互换批准书并即日生效。
新约的内容包括废除领事裁判权、驻兵权、租界、海关监督权、通商口岸制度及内河航行权等项。
在对待中共态度上,美国肯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力,准备同中共进行一定程度合作。
史迪威主张以租借物资中的一部分来装备中共领导下的武装,1944年6月,美国派副总统华莱士以“调谐国共”关系为名来华,建议国共两党取得谅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英对中国人民的抗日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政策?(1分)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英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其出发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英对华政策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
22 揭露侵华日军罪行反被加罪——东史郎上诉遭终审驳回据新华社东京2000年1月21日电,日本最高法院21日再次无理驳回揭露南京大屠杀事件而被反诬损害他人名誉罪的东史郎等人的上诉,并对他判处50万日元的罚款。
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
如今还活着的这名日军头目称没有此事,反将书的执笔者和出版社负责人等送上法庭。
东京地方法院于1996年4月判处东史郎等人犯有损害他人名誉罪。
东史郎等人不服,上诉至东京高等法院。
但1998年12月被以“书中描述的残酷行为没有客观证据”为由驳回。
东史郎等继续上诉日本最高法院,又遭终审驳回。
21日晚,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了住在东京的东史郎,这位88岁的日本老兵说,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如山,是任何人抵赖不掉的。
他表示要为日本的这段罪恶历史作证到底。
分析家认为,这次日本最高法院选择右翼团体将在大阪举行翻案集会前夕宣布东史郎败诉,十分明显:这是为日本右翼竞选分子抢拉选票的行动。
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东史郎日记》记录了什么?它的面世说明了什么?东史郎再次败诉说明了什么?(2)日本参加竞选右翼分子能用侵略罪行作为本钱,你认为日本的国风、官风、民风是怎样的?你能举例说明近年来日本类似这类事件的事项吗?(3)针对近年来日本的所作所为,中国人民、亚洲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人民应该有怎样的思考与对策?23 毛泽东1937年指出:“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过去提出和今天放弃,都是正确的。
”试结合1927—1937年中国革命的实践,简要论述毛泽东上述思想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策略方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哲学中的哪些哲理?24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千秋伟业,民族壮举”,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风采——捍卫了正义、和平、进步和光明。
试用史实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并说明这一胜利的历史根源。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二抗日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 C2 D3 A4 D5 B6 B7 D8 A9 C10 D11 C12 D13 C14 C15 C16 D17 A18 C19 D20 A二、非选择题21 答案:(1)采取的是两面性政策。
(1分)对中国的抗日表示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是因为日本妄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不但极大地损害英美在华利益,而且还严重威胁着英美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殖民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