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特殊毒性(1)
第6章 一般毒性(1)
<20
<20
高 毒 5∼
20∼
20∼
中等毒 5∼500 200∼2000
200∼2000
低 毒 >500
>2000
>2000
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小鼠一次经口 LD50(mg/kg) <10 11∼1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
小鼠吸入2h 兔经皮
二、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二)染毒途径和方式 (三)剂量选择 (四)毒性反应的观察与检查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1. 物种与品系选择
(1) 敏感动物 (2) 尽可能选择对化学物的反应和代谢特点与人 或靶动物相同或相近的动物。 (3) 多种动物,至少两种,啮齿与非啮齿。
实验动物的选择
4
4. 经注射染毒
常用实验动物给予受试物的体积(ml)
注射方式 小鼠 大鼠 豚鼠 兔
腹腔 肌肉 静脉 皮下
0.2∼1.0 0.1∼0.2 0.2∼0.5 0.1∼0.5
1∼3 2∼5 0.2∼0.5 0.2∼0.5
1∼2 1∼5 0.5∼1 0.5∼2
5∼10 0.5∼1 3∼10 1∼3
狗
5∼15 2∼5 5∼15 3∼10
禁食
经口染毒时,染毒前必须禁食,但饮水不限。大 动物一般在每日上午喂食前给与受试化学物。大鼠和 小鼠主要在夜间采食,应隔夜禁食,或停食6~8h。 染毒后2~4h复食。 禁食时间不宜过长,因动物饥饿也可影响试验结果。
实验动物的喂养环境
温度、湿度要适合动物试验要求,光照应12小时 日光,12小时黑暗。 环境、饮水、饲料清洁、保持室内卫生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选择题【A型题】1.化脓性细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产生性的化脓性病灶称为:A.菌血症B.脓毒血症C.内毒素血症D.毒血症E.败血症2.下列结构中,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是:A.芽孢B.荚膜C.细胞壁D.中介体E.核糖体3.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A.核心多糖B.特异性多糖C.LPSD.脂质AE.脂蛋白4.类毒素的特点是:A.有抗原性,无毒性B.无抗原性,有毒性C.无抗原性,无毒性D.有抗原性,有毒性E.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5.脑膜炎球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以上都不是6.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是: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多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7.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A.肽聚糖B.磷壁酸C.LPSD.O抗原E.荚膜多糖8.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分:A.化学组成基本相似B.受体基本相似C.抗原性基本相似D.无抗原性E.以上都不是9.细菌的黏附素是指:A.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B.革兰阴性菌的菌毛C.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D.其受体为D-甘露糖E.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蛋白质10.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A.破伤风溶血毒素B.肉毒毒素C.产气荚膜杆菌ε毒素D.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E.破伤风痉挛毒素11.由外毒素制备类毒素所用甲醛浓度为:A.0.1%~0.2%B.0.2%~0.3%C.0.3%~0.4%D.0.4%~0.5%E.0.5%~0.6%12.产生潜伏感染的细菌是:A.结核杆菌B.脑膜炎球菌C.痢疾杆菌D.链球菌E.白喉杆菌13.易出现带菌状态的细菌是:A.白假丝酵母菌B.链球菌C.白喉杆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肺炎球菌14.易发生脓毒血症的细菌是:A.痢疾杆菌B.链球菌C.脑膜炎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伤寒杆菌15.破伤风梭菌可引起下列哪种全身感染类型?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16.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A.脑膜炎球菌B.淋球菌C.伤寒杆菌D.军团菌E.结核杆菌17.革兰阳性菌中,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A.膜磷壁酸B.肽聚糖C.M蛋白D.荚膜E.壁磷壁酸18.可在流行期形成健康带菌者的细菌是A.霍乱弧菌B.志贺菌C.脑膜炎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结核杆菌19.关于内源性感染,正确的叙述是:A.病原菌均属正常菌群B.常发生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均为菌群失调症C.也可发生于使用激素后,即为医院内感染D.是一种自身感染E.以上都不是20.构成细菌侵袭力的菌体表面结构不包括:A.侵袭性酶B.菌毛C.膜磷壁酸D.荚膜E.Vi抗原21.下列哪组细菌均不产生外毒素?A.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B.霍乱弧菌、结核杆菌C.炭疽芽孢杆菌、白喉杆菌D.脆弱类杆菌、肉毒梭菌E.伤寒杆菌、痢疾杆菌22.关于细菌内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其化学成分是LPSC.对热不稳定D.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E.不能制成类毒素23.无菌毛的革兰阴性菌是:A.志贺菌B.肠产毒型大肠杆菌C.伤寒杆菌D.淋球菌E.霍乱弧菌24.胞内菌不包括:A.结核杆菌B.李斯特菌C.军团菌D.伤寒杆菌E.痢疾杆菌25.下列病原体中引起潜伏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Kuru病病原26.关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出现的新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无病毒特异性B.可使细胞免受损伤C.可激发相应抗体产生D.由宿主基因编码产生E.各类病毒均可产生27.下述哪种感染类型是病毒感染特有的?A.急性感染B.显性感染C.慢性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亚临床感染28.可引起慢发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A.麻疹病毒B.肝炎病毒C.沙眼衣原体D.风疹病毒E.乙脑病毒29.下列哪种病毒被认为与鼻咽癌发生有关?A.HA V B.EBV C.HBV D.HPV E.CMV30.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内外毒素作用B.侵袭性酶类C.干扰素的作用D.多聚酶E.以上都不是31.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A、病毒表面的蛋白B.病毒的衣壳C.细胞表面的受体D.病毒包膜E.病毒表面的血凝素32.下列哪组病毒一般不引起垂直传播?A.风疹病毒,HIVB.CMV,风疹病毒C.HSV,HBVD.HIV,CMVE.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33.关于垂直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感染方式是亲代直接传给子代B.感染途径是产道或胎盘C.可致死胎,早产或先天畸形D.是病毒独特的感染方式E.以风疹病毒等常见34.关于病毒的整合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可致细胞转化B.细胞表面可出现新抗原C.整合后致癌变D.逆转录病毒要整合才能复制E.可随宿主细胞分裂传给子代35.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大多数是:A.致病性真菌B.产毒素真菌C.条件致病性真菌D.多细胞真菌E.具有变应原的真菌36.真菌的致病性不包括:A.真菌性中毒B.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C.真菌超敏反应D.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E.嗜神经性真菌产生神经氨酸酶而致病37.下列哪种因素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无关?A.皮脂腺脂肪酸的分泌量B.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某些激素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D.是否接种真菌疫苗 E.患糖尿病、肿瘤、白血病等疾病38.关于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主要是内源性感染B.是肿瘤、糖尿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治疗中的疑难问题C.致病性强,常造成肿瘤等病人的致死性感染D.目前无特异预防措施E.临床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X型题】1.下列哪些细菌代谢产物与致病有关?A.细菌素B.膜磷壁酸C.扩散因子D.溶血毒素E.血浆凝固酶2.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A.耐热且抗原性强B.均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胞外C.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D.引起特殊病变和临床表现E.引起DIC3.细菌侵袭力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A.黏附因子或黏附素B.菌毛和膜磷壁酸C.细菌的内、外毒素D.细菌的侵袭性酶E.细菌的表面结构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A.发热反应B.神经毒作用C.Shwartzman现象D.食物中毒E.细胞毒作用5.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袭力D.毒素E.分解代谢产物6.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有:A.荚膜B.芽孢C.鞭毛D.菌毛E.包膜7.能使细菌吸附到黏膜上皮细胞上的结构是:A.荚膜B.芽孢C.菌毛D.R因子E.膜磷壁酸8.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均由活菌分泌释放B.性质稳定,但可被甲醛灭活C.毒性强且组织特异性高D.抗原性强,可被抗毒素中和E.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9.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感染源来自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B.感染源来自体内的称内源性感染C.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D.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外源性感染E.感染源来自医院的称医源性感染10.下列哪些物质可构成病原菌的侵袭力?A.荚膜B.芽孢C.性菌毛D.壁磷壁酸E.膜磷壁酸11.关于外毒素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其毒素作用大致相同C.多数外毒素有A、B两个亚单位D.均经60℃30分钟灭活E.可制成类毒素12.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B.补体的调理作用C.IgG介导的ADCC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E.S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13.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感染源系指患者、病畜和带菌物品B.内源性感染菌多属体内正常菌群C.隐性感染者无临床表现,亦无传染性D.感染源来自体内和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E.只要细菌有侵袭力即可引起机体感染14.关于毒素,下列哪些正确?A.只有革兰阴性菌产生内毒素B.多数外毒素均拥有毒性亚单位和亲嗜性亚单位C.内毒素对热稳定,但用甲醛处理可脱毒D.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其毒性作用大致相同E.外毒素一般可分为A、B两个亚单位15.内毒素可引起:A.发热反应B.多克隆B细胞激活C.细胞毒作用D.食物中毒E.促进T细胞成熟16.隐性感染的特点为:A.无明显临床症状B.无传染性C.产生亚临床感染D.无特异免疫力产生E.感染率降低17.细菌致病性的含义:A.细菌致病性质B.细菌致病的对象(宿主)C.细菌致病的能力D.细菌致病的部位E.细菌致病的途径18.反映细菌毒力强弱的指标是:A.LD50B.ID50C.TCID50D.CPEE.PFU19.细菌的毒力包括:A侵袭力 B.内毒素 C.毒素 D.外毒素 E.黏附素20.全身性感染包括:A.毒血症B.败血症C.脓毒血症D菌血症 E.内毒素血症21.根据病原体与机体两者力量对比,将感染的类型分为:A.亚临床感染B.显性感染C.潜伏感染D.垂直感染E.带菌者22.细菌毒素包括:A.TSST-1B.霍乱外毒素C.链球菌致热毒素D.葡萄球菌溶素E.杀白细胞素23.内毒素血症可引起:A.小血管功能紊乱B.凝溶血功能紊乱C.I型超敏反应性休克D.酸中毒E.组织缺氧24.内毒素引起的白细胞反应表现在:A.白细胞减少B.白细胞增多C.白细胞左移D.白细胞右移E.白细胞变形25.能释放具有内毒素活性LPS的微生物有:A.钩端螺旋体B.痢疾杆菌C.肺炎支原体D.恙虫病立克次体E.沙眼衣原体26.能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有:A.鼠疫杆菌B.绿脓杆菌C.白喉棒状杆菌D.痢疾志贺菌E.霍乱弧菌27.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是:A.病毒毒力较低B.宿主抵抗力强C.病毒不能到达靶器官D.病毒不入血E.病毒抗原性稳定28.隐性感染的特点是:A.不产生临床症状B.不排出病原体C.不产生免疫应答D.可作为传染源E.可产生Tm、Bm细胞29.关于潜伏性病毒感染的发病间歇期,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不能分离病毒B.不能测出抗体C.无临床症状D.可测出病毒核酸E.可测出IgM型抗体30.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杀死细胞B.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C.形成包涵体D.细胞转化E.细胞增殖31.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A.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害B.病毒引起宿主细胞转C.病毒致宿主细胞融合D.包膜病毒释放LPS致病E.免疫病理损伤32.能引起机体持续感染的病毒有:A.麻疹病毒B.巨细胞病毒C.EB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33.病毒的持续感染包括:A.慢性感染B.潜伏感染C.隐性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水平感染34.常致垂直传播的病毒包括:A.乙型肝炎病毒B.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腮腺炎病毒35.包涵体的组成包括:A.病毒抗原B.病毒颗粒C.病毒生物合成的产物D.宿主细胞器E.宿主核酸36.病毒在体内扩散方式包括:A.细胞融合B.神经周树轴索扩散C.血流播散D.淋巴播散E.整合后传代37.病毒感染细胞可使细胞发生:A.裂解B.融合C.转化D.抗原性转变E.整合38.真菌的感染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生理年龄B.性别C.局部组织结构D.机体非特异免疫力E.机体细胞免疫39.目前认为能诱发肝肿瘤的真菌代谢产物有:A.T-2毒素B.灰黄霉素C.展青霉素D.黄褐毒素E.黄曲霉毒素40.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的真菌有:A.假丝酵母菌B.曲霉菌C.皮肤癣菌D.毛霉菌E.组织胞浆菌41.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A.荨麻疹B.接触性皮炎C.哮喘D.变应性鼻炎E.肾小球肾炎42.真菌性中毒的原因主要是:A.真菌引起超敏反应B.真菌毒素作用C.真菌直接毒性作用D.真菌引起细胞恶变E.真菌降低机体免疫力二、填空题1.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称,其强弱程度称,常用和作为衡量指标。
8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8-1
意义:遗传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
3.突变(mutation):发生频过率程低长,
遗传物质本身的变化及引起的变异。
自发突变:物种进化
突变 诱发突变
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素引起。
新品种培育、选择、改良 人类健康危害
1.概念: 基因中DNA序列的变化。亦称点突变,是组成一个染色 体的一个或几个基因发生改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 观察。
2.类型: (1)根据基因结构的改变分类:
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一)碱基置换(base substitution)
某一碱基配对性能改变或 脱落所致的突变。 转换:同类碱基间的取代。 颠换 :不同类碱基间的取 代。
非整倍体(aneuploidy):指增 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 如单 体、三体、四体、缺体等,由于有 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 分离造成。
多倍体(polyploidy ) 指染色体数目成倍 增加。三倍体、四 倍体,由于细胞核 分裂和细胞分裂不 同步所致。
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基本类型
类型
公式
基因突变的案例
——多毛症
丹尼一家五代人都患有这种“狼 人综合征”,他和26岁的哥哥拉里 从小便被当成“怪物”,被关进笼 子中四处展出。
多毛症基因曾是人类身 上的一种“失传基因”。当远 古时代的人类还是长满毛发的 灵长类动物时,身上就存在着 这种基因,但当人类渐渐进化 后,这种基因变得不再需要, 就开始发生突变而“关闭”。 然而丹尼的家族不知何故,他 们体内被“关闭”的多毛症基 因现在又被“打开来了”。 “狼人综合征”非常罕 见,患病概率只有100亿分之 一,且没有根治办法。
第7章中药理与毒理详解
1.副作用 副作用是指在治疗剂量下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中药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当利用其中的一个药理作用时,其他 作用就成了副作用。副作用一般危害不大,大多可自行恢复。 麻黄治疗哮喘-失眠现象; 大黄治疗热结便秘-妇女月经过多
4.归经与受体学说 由于中药有效成分与相应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通过激动或阻断受体
而产生相应的药理作用,这种亲和力的存在是中药归经理论的基础。
+
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炮制、贮藏、剂型和制剂工艺、剂量、配
伍与禁忌 1.生理因素(体质、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肠道菌群、
(2)作用机制
指标表现 自主神经平衡指数 交感神经-β 受体功能 细胞内CMAP/cGMP水 平 胆碱能神经-M受体功能
寒凉 ↓ ↓ ↓ ↑
温热 ↑ ↑ ↑ ↓
3.中药四气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1)作用机制 寒凉药、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具有明显的影响。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损害,出现黄疸等症状。
4.含毒蛋白类中药的毒性
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
引起广泛性内脏出血。 巴豆、苍耳子、蓖麻子均含有毒蛋白,中毒反应为剧烈吐泻、呕血、血尿、 甚至惊厥、死亡。巴豆含毒性球蛋白,可溶解红细胞,并具有剧烈致泻作用。 5.含萜类及内酯类中药的毒性 毒性成分为萜类及内酯类的中药有大戟、芫花、黄药子、艾叶等,毒性作用 主要表现为局部的强烈刺激作用,内服可引起肝细胞损害,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等 毒性反应。
甘
缓急止痛 缓和药性
第七章 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
第七章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20分)主要内容第一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第二节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第三节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第四节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管理第五节兴奋剂的管理第五节疫苗的管理【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范畴】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毒麻精放)2、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的流通3、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复方地芬诺酯片、复方甘草片等)注1: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一定的特殊管理)注2:兴奋剂药品,依其品种不同实施不同层次的管理第1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一、概述(一)麻/精药品的界定和专有标志1、界定: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精神药品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
2、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定义:是指未作为药品生产和使用,具有成瘾性或者成瘾潜力且易被滥用的物质。
新规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按照药用类和非药用类分类列管。
非药用类麻/精药品发现医药用途,调整列入药品目录的。
3、麻/精药品的专有标志(二)麻/精药品的管理部门、职责1、国务院药监部门——负责全国麻/精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会同]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实施监督管理。
省级药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麻/精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2、公安部门——负责对造成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麻/精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的行为进行查处。
3、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机构内麻/精药品的使用管理。
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麻/精药品目录——由国务院药监部门 [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我国生产使用的麻醉药品(27种)和精神药品(第一类7种;第二类29种)1.麻醉药品品种淑芬因贵妃签订影片合同2.第一类精神药品品种(7种)马吲哚丁丙诺啡三唑仑司可巴比妥哌醋甲酯氯胺酮γ-羟丁酸【口诀】马丁三思派氯酸第二类精神药品有29个品种:应用分析A、曲马多B、氯胺酮C、麦角胺D、罂粟壳1、按麻醉药品管理的是2、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是3、按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的是【答案】DBA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1、生产总量控制——国家先确定需求总量,然后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的种植、麻/精药品的生产实行总量控制。
病原微生物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
第 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选择题【A 型题】1.化脓性细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衍产生毒素,并随血流抵达其他器官,产生性的化脓性病灶称为:A.菌血症B.脓毒血症C.内毒素血症D.毒血症E.败血症2.下列结构中,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是:A.芽孢B.荚膜C.细胞壁D.中介体E.核糖体3.内毒素的毒性部份为:A.核心多糖B.特异性多糖C.LPSD.脂质 AE.脂蛋白4.类毒素的特点是:A.有抗原性,无毒性B.无抗原性,有毒性C.无抗原性,无毒性D.有抗原性,有毒性E.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5.脑膜炎球菌侵入血流,大量繁衍产生内毒素,引发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以上都不是6.暗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是:A.暗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B.暗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C.暗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D.暗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E.暗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多见于各类病原微生物感染7.能引发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份是:A.肽聚糖B.磷壁酸C.LPSD.O 抗原E.荚膜多糖8.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发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份:A.化学组成大体相似B. 受体大体相似C. 抗原性大体相似D.无抗原性E.以上都不是9.细菌的黏附素是指:A.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B.革兰阴性菌的菌毛C.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D.其受体为D甘露糖E.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蛋白质10.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A.破伤风溶血毒素B.肉毒毒素C.产气荚膜杆菌ε毒素D.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E. 破伤风痉挛毒素11.由外毒素制备类毒素所用甲醛浓度为:A.0.1%~0.2%B.0.2%~0.3% C .0.3%~0.4% D.0.4%~0.5% E.0.5%~0.6%12.产生暗藏感染的细菌是:A.结核杆菌B.脑膜炎球菌C.痢疾杆菌D.链球菌E.白喉杆菌13.易出现带菌状态的细菌是:A.白假丝酵母菌B.链球菌C.白喉杆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肺炎球菌14.易发生脓毒血症的细菌是:A.痢疾杆菌B.链球菌C.脑膜炎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伤寒杆菌15.破伤风梭菌可引发下列哪一种全身感染类型?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16.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A.脑膜炎球菌B.淋球菌C.伤寒杆菌D.军团菌E.结核杆菌17.革兰阳性菌中,类似菌毛作用的成份是:A.膜磷壁酸B. 肽聚糖C. M 蛋白D.荚膜E.壁磷壁酸18. 可在流行期形成健康带菌者的细菌是A.霍乱弧菌B.志贺菌C.脑膜炎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结核杆菌19.关于内源性感染,正确的叙述是:A.病原菌均属正常菌群B.常发生于大量利用抗生素后,均为菌群失调症C.也可发生于利用激素后,即为医院内感染D.是一种自身感染E.以上都不是20.组成细菌侵袭力的菌体表面结构不包括:A.侵袭性酶B.菌毛C.膜磷壁酸D.荚膜E.Vi 抗原21.下列哪组细菌均不产生外毒素?A. 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B.霍乱弧菌、结核杆菌C.炭疽芽孢杆菌、白喉杆菌D.脆弱类杆菌、肉毒梭菌E.伤寒杆菌、痢疾杆菌22.关于细菌内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其化学成份是 LPSC.对热不稳定D.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E.不能制成类毒素23.无菌毛的革兰阴性菌是:A.志贺菌B.肠产毒型大肠杆菌C.伤寒杆菌D.淋球菌E.霍乱弧菌24.胞内菌不包括:A.结核杆菌B.李斯特菌C.军团菌D.伤寒杆菌E.痢疾杆菌25.下列病原体中引发暗藏感染的病原体主如果: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Kuru 病病原26.关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出现的新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无病毒特异性B.可使细胞免受损伤C.可激发相应抗体产生D.由宿主基因编码产生E.各类病毒都可产生27.下述哪一种感染类型是病毒感染特有的?A.急性感染B.显性感染C.慢性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亚临床感染28.可引发慢发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A.麻疹病毒B.肝炎病毒C.沙眼衣原体D.风疹病毒E.乙脑病毒29.下列哪一种病毒被以为与鼻咽癌发生有关?A.HA V B.EBV C.HBV D.HPV E.CMV30.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内外毒素作用B.侵袭性酶类C.干扰素的作用D.多聚酶E.以上都不是31.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A、病毒表面的蛋白B.病毒的衣壳C.细胞表面的受体D.病毒包膜E.病毒表面的血凝素32.下列哪组病毒一般不引发垂直传播?A. 风疹病毒,HIVB.CMV,风疹病毒C.HSV,HBVD.HIV,CMVE.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33.关于垂直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 感染方式是亲代直接传给子代B.感染途径是产道或胎盘C.可致死胎,早产或先天畸形D.是病毒独特的感染方式E.以风疹病毒等常见34.关于病毒的整合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可致细胞转化B.细胞表面可出现新抗原C.整合后致癌变D.逆转录病毒要整合才能复制E.可随宿主细胞割裂传给子代35.引发深部感染的真菌大多数是:A. 致病性真菌B.产毒素真菌C.条件致病性真菌D.多细胞真菌E.具有变应原的真菌36.真菌的致病性不包括:A.真菌性中毒B.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C.真菌超敏反映D.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E.嗜神经性真菌产生神经氨酸酶而致病37.下列哪一种因素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无关?A.皮脂腺脂肪酸的分泌量B.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某些激素C.长期利用广谱抗生素D.是不是接种真菌疫苗 E.患糖尿病、肿瘤、白血病等疾病38.关于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 主如果内源性感染B. 是肿瘤、糖尿病及免疫缺点性疾病医治中的疑难问题C. 致病性强,常造成肿瘤等病人的致死性感染D. 目前无特异预防办法E.临床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X 型题】1.下列哪些细菌代谢产物与致病有关?A.细菌素B.膜磷壁酸C.扩散因子D.溶血毒素E.血浆凝固酶2.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A.耐热且抗原性强B.均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胞外C.经甲醛处置可脱毒成类毒素D.引发特殊病变和临床表现E.引发 DIC3.细菌侵袭力由下列哪些因素组成?A.黏附因子或黏附素B.菌毛和膜磷壁酸C.细菌的内、外毒素D.细菌的侵袭性酶E.细菌的表面结构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A.发烧反映B.神经毒作用C.Shwartzman 现象D.食物中毒E.细胞毒作用5.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A.大体结构B.特殊结构C.侵袭力D.毒素E.分解代谢产物6.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有:A.荚膜B.芽孢C.鞭毛D.菌毛E.包膜7.能使细菌吸附到黏膜上皮细胞上的结构是:A.荚膜B.芽孢C.菌毛D.R 因子E.膜磷壁酸8.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均由活菌分泌释放B.性质稳定,但可被甲醛灭活C.毒性强且组织特异性高D.抗原性强,可被抗毒素中和E.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9.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感染源来自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B.感染源来自体内的称内源性感染C.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D.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外源性感染E.感染源来自医院的称医源性感染10.下列哪些物质可组成病原菌的侵袭力?A.荚膜B.芽孢C.性菌毛D.壁磷壁酸E.膜磷壁酸11.关于外毒素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其毒素作用大致相同C.多数外毒素有 A、B 两个亚单位D.均经 60℃30 分钟灭活E.可制成类毒素12.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B.补体的调理作用C.IgG 介导的 ADCC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E.SIgA 的局部抗感染作用13.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感染源系指患者、病畜和带菌物品B.内源性感染菌多属体内正常菌群C.隐性感染者无临床表现,亦无传染性D.感染源来自体内和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E.只要细菌有侵袭力即可引发机体感染14.关于毒素,下列哪些正确?A.只有革兰阴性菌产生内毒素B.多数外毒素均拥有毒性亚单位和亲嗜性亚单位C.内毒素对热稳定,但用甲醛处置可脱毒D.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其毒性作用大致相同E.外毒素一般可分为 A、B 两个亚单位15.内毒素可引发:A.发烧反映B.多克隆 B 细胞激活C.细胞毒作用D.食物中毒E.增进 T 细胞成熟16.隐性感染的特点为:A.无明显临床症状B.无传染性C.产生亚临床感染D.无特异免疫力产生E.感染率降低17.细菌致病性的含义:A. 细菌致病性质B.细菌致病的对象(宿主)C.细菌致病的能力D.细菌致病的部位E.细菌致病的途径18.反映细菌毒力强弱的指标是:A.LD50B.ID50C.TCID50D.CPEE.PFU19.细菌的毒力包括:A 侵袭力 B.内毒素 C.毒素 D.外毒素 E.黏附素20.全身性感染包括:A.毒血症B.败血症C.脓毒血症 D 菌血症 E.内毒素血症21.按照病原体与机体二者力量对比,将感染的类型分为:A.亚临床感染B.显性感染C.暗藏感染D.垂直感染E.带菌者22.细菌毒素包括:A.TSST1B.霍乱外毒素C.链球菌致热毒素D.葡萄球菌溶素E.杀白细胞素23.内毒素血症可引发:A.小血管功能紊乱B.凝溶血功能紊乱C.I 型超敏反映性休克D.酸中毒E.组织缺氧24.内毒素引发的白细胞反映表此刻:A.白细胞减少B.白细胞增多C.白细胞左移D.白细胞右移E.白细胞变形25.能释放具有内毒素活性 LPS 的微生物有:A.钩端螺旋体B.痢疾杆菌C.肺炎支原体D.恙虫病立克次体E.沙眼衣原体26.能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有:A.鼠疫杆菌B.绿脓杆菌C.白喉棒状杆菌D.痢疾志贺菌E.霍乱弧菌27.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是:A.病毒毒力较低B.宿主抵抗力强C.病毒不能抵达靶器官D.病毒不入血E.病毒抗原性稳定28.隐性感染的特点是:A. 不产生临床症状B.不排出病原体C.不产生免疫应答D.可作为传染源E.可产生 Tm、Bm 细胞29.关于暗藏性病毒感染的发病间歇期,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 不能分离病毒B.不能测出抗体C.无临床症状D.可测出病毒核酸E.可测出 IgM 型抗体30.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杀死细胞B.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C.形成包涵体D.细胞转化E.细胞增殖31.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A.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害B.病毒引发宿主细胞转C.病毒致宿主细胞融合D.包膜病毒释放 LPS 致病E.免疫病理损伤32.能引发机体持续感染的病毒有:A.麻疹病毒B.巨细胞病毒C.EB 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人类免疫缺点病毒33.病毒的持续感染包括:A.慢性感染B.暗藏感染C.隐性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水平感染34.常致垂直传播的病毒包括:A.乙型肝炎病毒B.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D.人类免疫缺点病毒E.腮腺炎病毒35.包涵体的组成包括:A.病毒抗原B.病毒颗粒C.病毒生物合成的产物D.宿主细胞器E.宿主核酸36.病毒在体内扩散方式包括:A.细胞融合B.神经周树轴索扩散C.血流播散D.淋巴播散E.整合后传代37.病毒感染细胞可使细胞发生:A.裂解B.融合C.转化D.抗原性转变E.整合38.真菌的感染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生理年龄B.性别C.局部组织结构D.机体非特异免疫力E.机体细胞免疫39.目前以为能诱发肝肿瘤的真菌代谢产物有:A.T-2 毒素B.灰黄霉素C.展青霉素D.黄褐毒素E.黄曲霉毒素40.主要引发外源性感染的真菌有:A.假丝酵母菌B.曲霉菌C.皮肤癣菌D.毛霉菌E.组织胞浆菌41.真菌超敏反映性疾病包括:A.荨麻疹B.接触性皮炎C.哮喘D.变应性鼻炎E.肾小球肾炎42.真菌性中毒的原因主如果:A. 真菌引发超敏反映B.真菌毒素作用C.真菌直接毒性作用D.真菌引发细胞恶变E.真菌降低机体免疫力二、填空题1.细菌引发感染的能力称,其强弱程度称,常常利用和作为衡量指标。
第七章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
③功能缺陷(functional deficiency)
包括器官系统、生化、免疫等功能的变化。 功能缺陷往往要在出生后经过相当时间才 能诊断。如听力或视力异常、行为发育迟 缓等。
④结构异常(structural abnormality)
指胎儿形态结构异常,即畸形。
致畸性(teratogenicity)是指化学物在胚胎发育 期间引起永久的结构与功能异常的性质。
致畸物(teratogen)是指出生前接触,诱发永久 的结构与功能异常的物质。(能引起妊娠 的人或试验动物产生畸胎的外源化学物)
胚胎毒性作用及表现:
胚胎毒性作用:指外源化学物对母 体子宫内发育的胚胎或胎儿产生的 毒性作用
表现:胚胎死亡、生长发育迟缓、 胎儿先天缺陷和畸形、功能发育不 全
有关致畸物的几个问题:
1、影响致畸作用的因素
致畸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敏 感期、遗传类型、剂量和母体毒性等。
大多数器官又都有其对致畸作用的特殊敏感 期,即“靶窗(target windows)”。
2、 确认人类致畸物的标准
Wilson提出的确认人类新的致畸物的标准如 下:
(1) 一种特殊的缺陷或几种缺陷并发(综合征) 的频率突然增加。
(2) 缺陷的增加与某种已知的环境改变,如 一种新药的广泛使用巧合。
(3) 已知在妊娠的特殊阶段接触环境的改变, 产生有特征性缺陷的综合征。
(4) 缺少妊娠时引起特征性缺陷婴儿产生的 其他普通因子。
确认的人类致畸物见表8-6。
表8-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的人类致畸物
电离辐射 放射治疗 放射性碘 原子武器
感染 风疹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单纯性疱疹 梅毒 弓形体病 代谢失调 克汀病 糖尿病 苯丙酮酸尿 男性化肿瘤 高温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七章 中药药理与毒理 (1)
第七章中药药理与毒理1、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氨基酸B、有机酸C、皂苷D、生物碱E、挥发油【答案】E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A、采收季节B、炮制C、配伍和禁忌D、气候E、贮藏条件【答案】D【解析】气候是环境因素3、中药药效受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指A、肠道蠕动B、肠道内菌群C、肠道内pHD、肠道内食物E、肠道内水分【答案】B4、木香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是()A、陈皮苷B、挥发油C、对羟福林D、N-甲基酪胺E、橙皮苷【答案】B【解析】理气药具有调节胃肠运动、调节消化液分泌、利胆、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调节子宫平滑肌等作用与其疏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功效相关,主要的药效物质基础有挥发油(枳实、枳壳、陈皮、青夏、木香、香附)、对羟福林(枳实、枳壳、陈支、青支)、N-甲基酪胺(枳实、枳壳)、橙皮苷(陈皮)等。
5、葛根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是()A、陈皮苷B、银杏内酯C、阿魏酸D、秦艽碱甲E、葛根素【答案】E【解析】解表药具有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等作用与其发散表邪、解除表证功效相关,主要的药效物质基础有麻黄碱及麻黄挥发油(麻黄)、柴胡挥发油及柴胡皂苷(柴胡)、葛根素(葛根)、桂皮油(桂枝)等。
6、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是()。
A、穿山甲(代)B、水蛭C、皂苷D、莪术E、延胡索【答案】B【解析】水蛭具有抗凝的功效。
水蛭素能选择性抑制凝血酶,抗凝作用强大。
7、炮制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有效成分溶出B、减低中药毒性C、减弱某一药理作用D、增加生物利用度E、加强某一药理作用【答案】D8、芫花泻下的有效成分是()A、大黄酸B、黄芩苷C、芦荟大黄素D、芫花酯甲E、斑蝥素【答案】D【解析】泻下药具有泻下、利尿、抗病原体、抗炎等作用与通利大便、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等功效有关,主要的药效物质基础有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番泻叶、芦荟)、硫酸钠(芒硝)、脂肪油(火麻仁、郁李仁)、芫花酯(芫花)、牵牛子苷(牵牛子)等。
兽医微生物学(浙江农林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兽医微生物学(浙江农林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绪论单元测试1.兽医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家畜家禽、伴侣动物、实验动物、水生动物以及野生动物微生物。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SPF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
参考答案:对2.光感作用是指紫外光具有微弱的杀菌作用,若将某些染料如:结晶紫、美蓝、汞溴红、伊红、沙黄等加到培养基或涂在外伤表面,能增强可见光的杀菌作用,这一现象为光感作用。
参考答案:错3.植物杀菌素是指存在于某些植物中的杀菌物质。
参考答案:对4.微生物学的发展可概况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形态学时期、生理学及免疫学的奠基时期、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参考答案:对5.脂多糖又称内毒素,其结构包括:O抗原侧链多糖、核心多糖、类脂A;其中核心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
参考答案:错6.培养基按照功能的差异可以分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参考答案:对7.细菌的生长曲线包括: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个时期,其中稳定期致病力最强,染色特征明显。
参考答案:错8.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可用于分离大肠杆菌。
该培养基中含有乳糖和中性红指示剂,故大肠杆菌呈现粉红色。
参考答案:对9.实验室常使用的杀菌灯紫外线波长为253.7 nm;光复活最有效可见光波长510 nm。
参考答案:对10.高压灭菌的主要机制是细菌在水中发生空(腔)化作用,在细胞表面产生空泡和瞬时高压,菌体崩解。
参考答案:错11.抗生素的抑菌原理包括:干扰细胞壁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胞膜而影响其通透性、影响菌体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合成等。
参考答案:对12.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其脂类含量较多,而肽聚糖较少,当用95%酒精脱色时,脂类被溶,使得细胞壁孔隙变大。
参考答案:错13.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是影响消毒剂作用发挥的唯一因素。
参考答案:错14.射线可作用于细菌周围液体内的氧分子,形成氧化性基团,能使菌体内酶类的-SH氧化而失去活性。
《动物毒理学》课件:第六章 特殊毒性作用
❖ 通过了大阪大学医学系病理学教研室的急、慢性 毒性试验
❖ 厚生省的批准,商品化,广泛应用了几年 ❖ 1973年的9月,第二次日本环境诱变剂会上,认为
AF2有遗传毒性 ❖ 1974年8月证实了具有致癌性,禁止 ❖ 专家:即使禁止使用10年后,日本人的消化器官
基因突变(1)——碱基置换
❖ 碱基替换:指DNA分子中一个碱基被另 一个不同的碱基所替换。
转换:嘌呤 颠换:嘌呤
嘌呤,嘧啶 嘧啶
嘧啶
1) 同义突变
同义突变 (Synonymous mutation):由于密码子 具有兼并性,单个碱基置换后密码子所编码的是同 一种氨基酸 ,表型不改变。
亮氨酸
❖ 正常 AGT CAG CAG CAG TTT TTA CGT AAC CCG … DNA Met Gln Gln Gln Phe Leu Arg Asn Pro
事件
作者
发现X射线可以改变生殖细胞的 DeVries 遗传物质
用X射线照射果蝇发现可以引起 Muller 基因突变
发现芥子气可诱发基因和染色体 Averbach &
畸变
Robson
用X射线可诱发小鼠突变
化学物可诱发小鼠突变
Russed
成立国际环境诱变剂学会
Guttanach
例:日本新型食品防腐剂AF2
❖ 同义突变 AGT CAG CAG CAG TTT TTG CGT AAC CCG … DNA Met Gln Gln Gln Phe Leu Arg Asn Pro
2) 错义突变
错义突变 (Missense mutation):DNA分子中的碱 基置换后,形成新的密码子,从而导致所编码的氨 基酸发生改变,产生活性降低、无活性或无功能的 蛋白质。
第六章一般毒性1
gy
毒理学研究方法 以实验动物为模型,最终
目的是通过外源化学物对实
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原 型)外推,以期评估外源化学
动物实验 物对人的危害及危险性。
筛选和预测急性 毒性和机制研究
体内试验
人群调查
体外试验
• 人体观察
进一步深化和证 • 流行病学研究
实在动物实验中 所得到的资料
实验动物单次、多次 或长期染毒所产生的
第一节 概述 (毒理学实验基础)
描述毒理学是以动物中毒模型(model) 模拟/预测人中毒原型(prototype),实 验动物体内实验是常规试验。
A.人是最敏感的物种 B. 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学物的代谢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 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在人产生毒作用的剂量和实验动物相近,以体重计算则 人通常比实验动物敏感,差别可达10倍。如果某一化学物对几个物种实验动 物的毒性是相同的,则人的反应也可能是相似的
污染物理化特性
一
急性毒性试验
般
毒 性
亚急性毒性试验
试
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
了解毒性大小和特征 了解在体内蓄积和耐受 了解对机体毒作用靶点和指标
慢性毒性试验
确定阈和阈下剂量
外源化学物对全身各系统的毒性效应 全身各系统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
目的要求
掌握一般毒性作用的概念、试验目的 熟悉一般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熟悉蓄积毒作用概念 了解蓄积毒作用研究方法
❖ 质量控制
✓ 优良实验室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 :
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降低试验误差,确 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实验操作规程、试剂/动物选择、仪器使用、实验环境 √安全性评价的最终产品并没有实体,而是数据。因此,
药事管理学 第七章 特殊管理的药品
二、药物滥用和毒品的危害
药物滥用概念
不论是药品类型,还是用 药方式和地点都是不合理的 没有医生指导而自我用药,
这种自我用药超出了医疗范
围和剂量标准
特点
使用者对该药的使用不 能自控,并有强迫性用药 使用后往往会导致精神 和身体损害,以及社会危
行为
害
二、药物滥用和毒品的危害
(二)毒品及其危害
4.定点生产企业的销售管理
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原料 药只能按照计划销售给制剂生产企业和经批准购用的其他 单位,小包装原料药可以销售给全国性批发企业和区域性 批发企业。
三、种植、实验研究和生产管理
(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生产管理
4.定点生产企业的销售管理
定点生产企业只能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制剂
其他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
第一节 特殊管理的药品概述
Section 1 Summary of Special Control Drugs
一、特殊管理的药品及其特殊性
•为保证其合法、合 理使用,正确发挥 防治疾病的作用, 严防滥用和流入非 法渠道,构成对人 们健康、公共卫生 和社会的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品管理法》第 35条规定,国家对 麻醉药品、精神药 品、医疗用毒性药 品和放射性药品实 行特殊管理。
一、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概述
(二)药品依赖性及相关概念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毒副作用主要是药品的依 反复地(周期性地或连续地)用药所引起的状 赖性问题,这是区别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与一般药品的关 态。一种依赖状态(心理和/或生理)。这类药 键。《 1961年麻醉药品公约》和《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物的欣快作用能使人产生一种松弛和愉快感, 一旦产生依赖性(成瘾者),便会不可自制地 制定、公布以前,各国有关法规和医药书籍中,一般使用 、不断追求药物,以感受药物产生的精神效应 成瘾性、习惯性的概念来区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与一般 ;同时,为避免一旦断药产生的“戒断症状” ,进而产生非用不可的强迫感,使用药者陷入 药品。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专家委员会建议使用“ 不能自控的上瘾境地,导致发生精神混乱,并 产生一些异常行为,后果极其严重 药物依赖性”( drug dependence)的概念。
毒性中药材管理制度
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目的加强对毒性中药材的监督管理,防止毒性中药材流入非法渠道,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1995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四部委公布了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制定本规定。
2.围麻醉药品、毒性中药材特殊管理药品购进、储存、销售、运输全过程的管理,特殊药品安全管理。
3.特殊管理药品指麻醉药品、毒性中药材、中药饮片。
3.1麻醉药品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的药品。
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及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
3.1.1麻醉药品品种:醋托啡、乙酰阿法甲基芬太尼、醋美沙朵、阿芬太尼、烯丙罗定、阿醋美沙朵、阿法美罗定、阿法美沙朵、阿法甲基芬太尼、阿法甲基硫代芬太尼、阿法罗定、阿尼利定、苄替啶、苄吗啡、倍醋美沙朵、倍他羟基芬太尼、倍他羟基-3-甲基芬太尼、倍他美罗定、倍他美沙朵、倍他罗定、贝齐米特、大麻与大麻树脂、氯尼他、古柯叶、可卡因*、可多克辛、罂粟秆浓缩物*、地索吗啡、右吗拉胺、地恩丙胺、二乙噻丁、地芬诺辛、二氢埃托啡*、双氢吗啡、地美沙朵、地美庚醇、二甲噻丁、吗苯丁酯、地芬诺酯*、地匹哌酮、羟蒂巴酚、芽子碱、乙甲噻丁、依托尼、埃托啡、依托利定、芬太尼*、呋替啶、海洛因、氢可酮、氢吗啡醇、氢吗啡酮、羟哌替啶、异美沙酮、凯托米酮、左美沙芬、左吗拉胺、左芬啡烷、左啡诺、美他佐辛、美沙酮*、美沙酮中间体、甲地索啡、甲二氢吗啡、3-甲基芬太尼、3-甲基硫代芬太尼、美托酮、吗拉胺中间体、吗哌利定、吗啡*、吗啡甲溴化物及其它五价氮吗啡衍生物、吗啡-N-氧化物、1-甲基-4-苯基-4-哌啶丙酸酯、麦罗啡、尼可吗啡、诺美沙朵、去甲左啡诺、去甲美沙酮、去甲吗啡、诺匹哌酮、阿片*、羟考酮*、羟吗啡酮、对氟芬太尼、1-苯乙基-4-苯基-4-哌啶乙酸酯、哌替啶*、哌替啶中间体A、哌替啶中间体B、哌替啶中间体C、苯吗庚酮、非那丙胺、非那佐辛、非诺啡烷、苯哌利定、匹米诺定、哌腈米特、罂粟壳*、普罗庚嗪、丙哌利定、消旋甲啡烷、消旋吗拉胺、消旋啡烷、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醋氢可酮、蒂巴因*、硫代芬太尼、替利定、三甲利定、醋氢可待因、布桂嗪*、可待因*、复方樟脑酊*、右丙氧芬*、双氢可待因*、乙基吗啡*、尼可待因、尼二氢可待因、去甲可待因、福尔可定*、丙吡兰、阿桔片、吗啡阿托品注射液(注:1.上述品种包括其可能存在的盐和单方制剂2.品种目录有*的麻醉药品为我国生产及使用的品种)3.2毒性中药材: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课堂笔记-精品
食品毒理学第一章绪论一、食品毒理学研究内容1.外源化学物来源2.外源化学物性质3.不良作用与有益作用和机制4.确定这些物质安全限量、评定食品安全性二、食品毒理学任务1.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来源、分布、形态及其进入人体的途径与代谢规律2.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急性、慢性毒性和致突变、致畸、致癌和致敏等特殊毒性3.研究外源化学物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评定食品的安全性三、外源性化学物1.在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广泛存在2.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的一些化学物质3.在一定条件下对机体可能产生毒性作用4.非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非机体内源产生5.参与体内代谢,具有生物活性四、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动物试验流行病学研究人体观察化学分析风险评估五、食品毒理学研究领域1.描述毒理学描述毒理学关注的是毒性鉴定,为研究化学物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以及毒作用机制提供信息。
2.机制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关注的是化学物对生物体产生毒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3.管理毒理学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础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Toxicants)1.较小剂量进入机体2.干扰正常生理生化3.引起病理改变4.甚至危及生命二、毒物分类1.工业化学品各种原料、中间体、废弃物2.食品中毒物天然毒素、变质毒素、添加剂3.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重金属4.日用化学品烟、酒、化妆品、洗涤剂5,农用化学品杀虫剂、化肥、除草剂6.医用化学人药、兽药、造影剂、医用塑料7.生物毒素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细菌毒素8.军事毒素沙林、芥子气、放射性核素三、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狂急性疾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四、毒性、危险性、安全性毒性——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安全性一一化学毒物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伤效应的概率危险性一一在具体的暴露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对机体、系统或人群产生有害作用的概率毒效应一一毒物对生物机体的有害作用五、毒作用及其类型毒作用(毒效应):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指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称损伤作用或损害作用。
兽医微生物学(浙江农林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农林大学
兽医微生物学(浙江农林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兽医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家畜家禽、伴侣动物、实验动物、水生动物以及野生动物微生物。
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SPF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
答案:对2.光感作用是指紫外光具有微弱的杀菌作用,若将某些染料如:结晶紫、美蓝、汞溴红、伊红、沙黄等加到培养基或涂在外伤表面,能增强可见光的杀菌作用,这一现象为光感作用。
答案:错3.植物杀菌素是指存在于某些植物中的杀菌物质。
答案:对4.微生物学的发展可概况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形态学时期、生理学及免疫学的奠基时期、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答案:对5.脂多糖又称内毒素,其结构包括:O抗原侧链多糖、核心多糖、类脂A;其中核心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
答案:错6.培养基按照功能的差异可以分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答案:对7.细菌的生长曲线包括: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个时期,其中稳定期致病力最强,染色特征明显。
答案:错8.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可用于分离大肠杆菌。
该培养基中含有乳糖和中性红指示剂,故大肠杆菌呈现粉红色。
答案:对9.实验室常使用的杀菌灯紫外线波长为253.7 nm;光复活最有效可见光波长510 nm。
答案:对10.高压灭菌的主要机制是细菌在水中发生空(腔)化作用,在细胞表面产生空泡和瞬时高压,菌体崩解。
答案:错11.抗生素的抑菌原理包括:干扰细胞壁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胞膜而影响其通透性、影响菌体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合成等。
答案:对12.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其脂类含量较多,而肽聚糖较少,当用95%酒精脱色时,脂类被溶,使得细胞壁孔隙变大。
答案:错13.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是影响消毒剂作用发挥的唯一因素。
答案:错14.射线可作用于细菌周围液体内的氧分子,形成氧化性基团,能使菌体内酶类的-SH氧化而失去活性。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选择题【A型题】1.化脓性细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产生性的化脓性病灶称为:A.菌血症B.脓毒血症C.内毒素血症D.毒血症E.败血症2.下列结构中,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是:A.芽孢B.荚膜C.细胞壁D.中介体E.核糖体3.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A.核心多糖B.特异性多糖C.LPSD.脂质AE.脂蛋白4.类毒素的特点是:A.有抗原性,无毒性B.无抗原性,有毒性C.无抗原性,无毒性D.有抗原性,有毒性E.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5.脑膜炎球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以上都不是6.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是: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多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7.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A.肽聚糖B.磷壁酸C.LPSD.O抗原E.荚膜多糖8.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分:A.化学组成基本相似B.受体基本相似C.抗原性基本相似D.无抗原性E.以上都不是9.细菌的黏附素是指:A.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B.革兰阴性菌的菌毛C.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D.其受体为D甘露糖E.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蛋白质10.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A.破伤风溶血毒素B.肉毒毒素C.产气荚膜杆菌ε毒素D.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E.破伤风痉挛毒素11.由外毒素制备类毒素所用甲醛浓度为:A.0.1%~0.2%B.0.2%~0.3%C.0.3%~0.4%D.0.4%~0.5%E.0.5%~0.6%12.产生潜伏感染的细菌是:A.结核杆菌B.脑膜炎球菌C.痢疾杆菌D.链球菌E.白喉杆菌13.易出现带菌状态的细菌是:A.白假丝酵母菌B.链球菌C.白喉杆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肺炎球菌14.易发生脓毒血症的细菌是:A.痢疾杆菌B.链球菌C.脑膜炎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伤寒杆菌15.破伤风梭菌可引起下列哪种全身感染类型?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16.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A.脑膜炎球菌B.淋球菌C.伤寒杆菌D.军团菌E.结核杆菌17.革兰阳性菌中,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A.膜磷壁酸B.肽聚糖C.M蛋白D.荚膜E.壁磷壁酸18.可在流行期形成健康带菌者的细菌是A.霍乱弧菌B.志贺菌C.脑膜炎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结核杆菌19.关于内源性感染,正确的叙述是:A.病原菌均属正常菌群B.常发生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均为菌群失调症C.也可发生于使用激素后,即为医院内感染D.是一种自身感染E.以上都不是20.构成细菌侵袭力的菌体表面结构不包括:A.侵袭性酶B.菌毛C.膜磷壁酸D.荚膜E.Vi抗原21.下列哪组细菌均不产生外毒素?A.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B.霍乱弧菌、结核杆菌C.炭疽芽孢杆菌、白喉杆菌D.脆弱类杆菌、肉毒梭菌E.伤寒杆菌、痢疾杆菌22.关于细菌内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其化学成分是LPSC.对热不稳定D.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E.不能制成类毒素23.无菌毛的革兰阴性菌是:A.志贺菌B.肠产毒型大肠杆菌C.伤寒杆菌D.淋球菌E.霍乱弧菌24.胞内菌不包括:A.结核杆菌B.李斯特菌C.军团菌D.伤寒杆菌E.痢疾杆菌25.下列病原体中引起潜伏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Kuru病病原26.关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出现的新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无病毒特异性B.可使细胞免受损伤C.可激发相应抗体产生D.由宿主基因编码产生E.各类病毒均可产生27.下述哪种感染类型是病毒感染特有的?A.急性感染B.显性感染C.慢性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亚临床感染28.可引起慢发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A.麻疹病毒B.肝炎病毒C.沙眼衣原体D.风疹病毒E.乙脑病毒29.下列哪种病毒被认为与鼻咽癌发生有关?A.HA V B.EBV C.HBV D.HPV E.CMV30.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内外毒素作用B.侵袭性酶类C.干扰素的作用D.多聚酶E.以上都不是31.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A、病毒表面的蛋白B.病毒的衣壳C.细胞表面的受体D.病毒包膜E.病毒表面的血凝素32.下列哪组病毒一般不引起垂直传播?A.风疹病毒,HIVB.CMV,风疹病毒C.HSV,HBVD.HIV,CMVE.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33.关于垂直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感染方式是亲代直接传给子代B.感染途径是产道或胎盘C.可致死胎,早产或先天畸形D.是病毒独特的感染方式E.以风疹病毒等常见34.关于病毒的整合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可致细胞转化B.细胞表面可出现新抗原C.整合后致癌变D.逆转录病毒要整合才能复制E.可随宿主细胞分裂传给子代35.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大多数是:A.致病性真菌B.产毒素真菌C.条件致病性真菌D.多细胞真菌E.具有变应原的真菌36.真菌的致病性不包括:A.真菌性中毒B.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C.真菌超敏反应D.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E.嗜神经性真菌产生神经氨酸酶而致病37.下列哪种因素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无关?A.皮脂腺脂肪酸的分泌量B.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某些激素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D.是否接种真菌疫苗 E.患糖尿病、肿瘤、白血病等疾病38.关于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主要是内源性感染B.是肿瘤、糖尿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治疗中的疑难问题C.致病性强,常造成肿瘤等病人的致死性感染D.目前无特异预防措施E.临床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X型题】1.下列哪些细菌代谢产物与致病有关?A.细菌素B.膜磷壁酸C.扩散因子D.溶血毒素E.血浆凝固酶2.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A.耐热且抗原性强B.均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胞外C.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D.引起特殊病变和临床表现E.引起DIC3.细菌侵袭力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A.黏附因子或黏附素B.菌毛和膜磷壁酸C.细菌的内、外毒素D.细菌的侵袭性酶E.细菌的表面结构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A.发热反应B.神经毒作用C.Shwartzman现象D.食物中毒E.细胞毒作用5.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袭力D.毒素E.分解代谢产物6.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有:A.荚膜B.芽孢C.鞭毛D.菌毛E.包膜7.能使细菌吸附到黏膜上皮细胞上的结构是:A.荚膜B.芽孢C.菌毛D.R因子E.膜磷壁酸8.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均由活菌分泌释放B.性质稳定,但可被甲醛灭活C.毒性强且组织特异性高D.抗原性强,可被抗毒素中和E.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9.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感染源来自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B.感染源来自体内的称内源性感染C.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D.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外源性感染E.感染源来自医院的称医源性感染10.下列哪些物质可构成病原菌的侵袭力?A.荚膜B.芽孢C.性菌毛D.壁磷壁酸E.膜磷壁酸11.关于外毒素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其毒素作用大致相同C.多数外毒素有A、B两个亚单位D.均经60℃30分钟灭活E.可制成类毒素12.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B.补体的调理作用C.IgG介导的ADCC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E.S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13.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感染源系指患者、病畜和带菌物品B.内源性感染菌多属体内正常菌群C.隐性感染者无临床表现,亦无传染性D.感染源来自体内和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E.只要细菌有侵袭力即可引起机体感染14.关于毒素,下列哪些正确?A.只有革兰阴性菌产生内毒素B.多数外毒素均拥有毒性亚单位和亲嗜性亚单位C.内毒素对热稳定,但用甲醛处理可脱毒D.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其毒性作用大致相同E.外毒素一般可分为A、B两个亚单位15.内毒素可引起:A.发热反应B.多克隆B细胞激活C.细胞毒作用D.食物中毒E.促进T细胞成熟16.隐性感染的特点为:A.无明显临床症状B.无传染性C.产生亚临床感染D.无特异免疫力产生E.感染率降低17.细菌致病性的含义:A.细菌致病性质B.细菌致病的对象(宿主)C.细菌致病的能力D.细菌致病的部位E.细菌致病的途径18.反映细菌毒力强弱的指标是:A.LD50B.ID50C.TCID50D.CPEE.PFU19.细菌的毒力包括:A侵袭力 B.内毒素 C.毒素 D.外毒素 E.黏附素20.全身性感染包括:A.毒血症B.败血症C.脓毒血症D菌血症 E.内毒素血症21.根据病原体与机体两者力量对比,将感染的类型分为:A.亚临床感染B.显性感染C.潜伏感染D.垂直感染E.带菌者22.细菌毒素包括:A.TSST1B.霍乱外毒素C.链球菌致热毒素D.葡萄球菌溶素E.杀白细胞素23.内毒素血症可引起:A.小血管功能紊乱B.凝溶血功能紊乱C.I型超敏反应性休克D.酸中毒E.组织缺氧24.内毒素引起的白细胞反应表现在:A.白细胞减少B.白细胞增多C.白细胞左移D.白细胞右移E.白细胞变形25.能释放具有内毒素活性LPS的微生物有:A.钩端螺旋体B.痢疾杆菌C.肺炎支原体D.恙虫病立克次体E.沙眼衣原体26.能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有:A.鼠疫杆菌B.绿脓杆菌C.白喉棒状杆菌D.痢疾志贺菌E.霍乱弧菌27.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是:A.病毒毒力较低B.宿主抵抗力强C.病毒不能到达靶器官D.病毒不入血E.病毒抗原性稳定28.隐性感染的特点是:A.不产生临床症状B.不排出病原体C.不产生免疫应答D.可作为传染源E.可产生Tm、Bm细胞29.关于潜伏性病毒感染的发病间歇期,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不能分离病毒B.不能测出抗体C.无临床症状D.可测出病毒核酸E.可测出IgM型抗体30.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杀死细胞B.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C.形成包涵体D.细胞转化E.细胞增殖31.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A.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害B.病毒引起宿主细胞转C.病毒致宿主细胞融合D.包膜病毒释放LPS致病E.免疫病理损伤32.能引起机体持续感染的病毒有:A.麻疹病毒B.巨细胞病毒C.EB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33.病毒的持续感染包括:A.慢性感染B.潜伏感染C.隐性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水平感染34.常致垂直传播的病毒包括:A.乙型肝炎病毒B.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腮腺炎病毒35.包涵体的组成包括:A.病毒抗原B.病毒颗粒C.病毒生物合成的产物D.宿主细胞器E.宿主核酸36.病毒在体内扩散方式包括:A.细胞融合B.神经周树轴索扩散C.血流播散D.淋巴播散E.整合后传代37.病毒感染细胞可使细胞发生:A.裂解B.融合C.转化D.抗原性转变E.整合38.真菌的感染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生理年龄B.性别C.局部组织结构D.机体非特异免疫力E.机体细胞免疫39.目前认为能诱发肝肿瘤的真菌代谢产物有:A.T-2毒素B.灰黄霉素C.展青霉素D.黄褐毒素E.黄曲霉毒素40.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的真菌有:A.假丝酵母菌B.曲霉菌C.皮肤癣菌D.毛霉菌E.组织胞浆菌41.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A.荨麻疹B.接触性皮炎C.哮喘D.变应性鼻炎E.肾小球肾炎42.真菌性中毒的原因主要是:A.真菌引起超敏反应B.真菌毒素作用C.真菌直接毒性作用D.真菌引起细胞恶变E.真菌降低机体免疫力二、填空题1.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称,其强弱程度称,常用和作为衡量指标。
病原微生物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
第 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选择题【A型题】1.化脓性细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产生性的化脓性病灶称为:A.菌血症B.脓毒血症C.内毒素血症D.毒血症E.败血症2.下列结构中,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是:A.芽孢B.荚膜C.细胞壁D.中介体E.核糖体3.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A.核心多糖B.特异性多糖C.LPSD.脂质 AE.脂蛋白4.类毒素的特点是:A.有抗原性,无毒性B.无抗原性,有毒性C.无抗原性,无毒性D.有抗原性,有毒性E.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5.脑膜炎球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以上都不是6.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是: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多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7.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A.肽聚糖B.磷壁酸C.LPSD.O 抗原E.荚膜多糖8.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分:A.化学组成基本相似B. 受体基本相似C. 抗原性基本相似D.无抗原性E.以上都不是9.细菌的黏附素是指:A.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B.革兰阴性菌的菌毛C.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D.其受体为 D-甘露糖E.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蛋白质10.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A.破伤风溶血毒素B.肉毒毒素C.产气荚膜杆菌ε毒素D.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E. 破伤风痉挛毒素11.由外毒素制备类毒素所用甲醛浓度为:A.0.1%~0.2%B.0.2%~0.3% C .0.3%~0.4% D.0.4%~0.5% E.0.5%~0.6%12.产生潜伏感染的细菌是:A.结核杆菌B.脑膜炎球菌C.痢疾杆菌D.链球菌E.白喉杆菌13.易出现带菌状态的细菌是:A.白假丝酵母菌B.链球菌C.白喉杆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肺炎球菌14.易发生脓毒血症的细菌是:A.痢疾杆菌B.链球菌C.脑膜炎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伤寒杆菌15.破伤风梭菌可引起下列哪种全身感染类型?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16.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A.脑膜炎球菌B.淋球菌C.伤寒杆菌D.军团菌E.结核杆菌17.革兰阳性菌中,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A.膜磷壁酸B. 肽聚糖C. M 蛋白D.荚膜E.壁磷壁酸18. 可在流行期形成健康带菌者的细菌是A.霍乱弧菌B.志贺菌C.脑膜炎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结核杆菌19.关于内源性感染,正确的叙述是:A.病原菌均属正常菌群B.常发生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均为菌群失调症C.也可发生于使用激素后,即为医院内感染D.是一种自身感染E.以上都不是20.构成细菌侵袭力的菌体表面结构不包括:A.侵袭性酶B.菌毛C.膜磷壁酸D.荚膜E.Vi 抗原21.下列哪组细菌均不产生外毒素?A. 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B.霍乱弧菌、结核杆菌C.炭疽芽孢杆菌、白喉杆菌D.脆弱类杆菌、肉毒梭菌E.伤寒杆菌、痢疾杆菌22.关于细菌内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其化学成分是 LPSC.对热不稳定D.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E.不能制成类毒素23.无菌毛的革兰阴性菌是:A.志贺菌B.肠产毒型大肠杆菌C.伤寒杆菌D.淋球菌E.霍乱弧菌24.胞内菌不包括:A.结核杆菌B.李斯特菌C.军团菌D.伤寒杆菌E.痢疾杆菌25.下列病原体中引起潜伏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Kuru病病原26.关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出现的新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无病毒特异性B.可使细胞免受损伤C.可激发相应抗体产生D.由宿主基因编码产生E.各类病毒均可产生27.下述哪种感染类型是病毒感染特有的?A.急性感染B.显性感染C.慢性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亚临床感染28.可引起慢发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A.麻疹病毒B.肝炎病毒C.沙眼衣原体D.风疹病毒E.乙脑病毒29.下列哪种病毒被认为与鼻咽癌发生有关?A.HA V B.EBV C.HBV D.HPV E.CMV30.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内外毒素作用B.侵袭性酶类C.干扰素的作用D.多聚酶E.以上都不是31.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A、病毒表面的蛋白B.病毒的衣壳C.细胞表面的受体D.病毒包膜E.病毒表面的血凝素32.下列哪组病毒一般不引起垂直传播?A. 风疹病毒,HIVB.CMV,风疹病毒C.HSV,HBVD.HIV,CMVE.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33.关于垂直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 感染方式是亲代直接传给子代B.感染途径是产道或胎盘C.可致死胎,早产或先天畸形D.是病毒独特的感染方式E.以风疹病毒等常见34.关于病毒的整合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可致细胞转化B.细胞表面可出现新抗原C.整合后致癌变D.逆转录病毒要整合才能复制E.可随宿主细胞分裂传给子代35.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大多数是:A.致病性真菌B.产毒素真菌C.条件致病性真菌D.多细胞真菌E.具有变应原的真菌36.真菌的致病性不包括:A.真菌性中毒B.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C.真菌超敏反应D.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E.嗜神经性真菌产生神经氨酸酶而致病37.下列哪种因素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无关?A.皮脂腺脂肪酸的分泌量B.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某些激素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D.是否接种真菌疫苗 E.患糖尿病、肿瘤、白血病等疾病38.关于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主要是内源性感染B.是肿瘤、糖尿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治疗中的疑难问题C.致病性强,常造成肿瘤等病人的致死性感染D.目前无特异预防措施E.临床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X 型题】1.下列哪些细菌代谢产物与致病有关?A.细菌素B.膜磷壁酸C.扩散因子D.溶血毒素E.血浆凝固酶2.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A.耐热且抗原性强B.均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胞外C.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D.引起特殊病变和临床表现E.引起 DIC3.细菌侵袭力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A.黏附因子或黏附素B.菌毛和膜磷壁酸C.细菌的内、外毒素D.细菌的侵袭性酶E.细菌的表面结构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A.发热反应B.神经毒作用C.Shwartzman现象D.食物中毒E.细胞毒作用5.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袭力D.毒素E.分解代谢产物6.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有:A.荚膜B.芽孢C.鞭毛D.菌毛E.包膜7.能使细菌吸附到黏膜上皮细胞上的结构是:A.荚膜B.芽孢C.菌毛D.R 因子E.膜磷壁酸8.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均由活菌分泌释放B.性质稳定,但可被甲醛灭活C.毒性强且组织特异性高D.抗原性强,可被抗毒素中和E.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9.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感染源来自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B.感染源来自体内的称内源性感染C.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D.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外源性感染E.感染源来自医院的称医源性感染10.下列哪些物质可构成病原菌的侵袭力?A.荚膜B.芽孢C.性菌毛D.壁磷壁酸E.膜磷壁酸11.关于外毒素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其毒素作用大致相同C.多数外毒素有 A、B 两个亚单位D.均经 60℃30 分钟灭活E.可制成类毒素12.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B.补体的调理作用C.IgG 介导的 ADCC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E.S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13.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感染源系指患者、病畜和带菌物品B.内源性感染菌多属体内正常菌群C.隐性感染者无临床表现,亦无传染性D.感染源来自体内和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E.只要细菌有侵袭力即可引起机体感染14.关于毒素,下列哪些正确?A.只有革兰阴性菌产生内毒素B.多数外毒素均拥有毒性亚单位和亲嗜性亚单位C.内毒素对热稳定,但用甲醛处理可脱毒D.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其毒性作用大致相同E.外毒素一般可分为 A、B 两个亚单位15.内毒素可引起:A.发热反应B.多克隆B细胞激活C.细胞毒作用D.食物中毒E.促进T细胞成熟16.隐性感染的特点为:A.无明显临床症状B.无传染性C.产生亚临床感染D.无特异免疫力产生E.感染率降低17.细菌致病性的含义:A. 细菌致病性质B.细菌致病的对象(宿主)C.细菌致病的能力D.细菌致病的部位E.细菌致病的途径18.反映细菌毒力强弱的指标是:A.LD50B.ID50C.TCID50D.CPEE.PFU19.细菌的毒力包括:A侵袭力 B.内毒素 C.毒素 D.外毒素 E.黏附素20.全身性感染包括:A.毒血症B.败血症C.脓毒血症 D 菌血症 E.内毒素血症21.根据病原体与机体两者力量对比,将感染的类型分为:A.亚临床感染B.显性感染C.潜伏感染D.垂直感染E.带菌者22.细菌毒素包括:A.TSST-1B.霍乱外毒素C.链球菌致热毒素D.葡萄球菌溶素E.杀白细胞素23.内毒素血症可引起:A.小血管功能紊乱B.凝溶血功能紊乱C.I型超敏反应性休克D.酸中毒E.组织缺氧24.内毒素引起的白细胞反应表现在:A.白细胞减少B.白细胞增多C.白细胞左移D.白细胞右移E.白细胞变形25.能释放具有内毒素活性 LPS 的微生物有:A.钩端螺旋体B.痢疾杆菌C.肺炎支原体D.恙虫病立克次体E.沙眼衣原体26.能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有:A.鼠疫杆菌B.绿脓杆菌C.白喉棒状杆菌D.痢疾志贺菌E.霍乱弧菌27.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是:A.病毒毒力较低B.宿主抵抗力强C.病毒不能到达靶器官D.病毒不入血E.病毒抗原性稳定28.隐性感染的特点是:A. 不产生临床症状B.不排出病原体C.不产生免疫应答D.可作为传染源E.可产生 Tm、Bm细胞29.关于潜伏性病毒感染的发病间歇期,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 不能分离病毒B.不能测出抗体C.无临床症状D.可测出病毒核酸E.可测出 IgM 型抗体30.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杀死细胞B.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C.形成包涵体D.细胞转化E.细胞增殖31.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A.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害B.病毒引起宿主细胞转C.病毒致宿主细胞融合D.包膜病毒释放 LPS 致病E.免疫病理损伤32.能引起机体持续感染的病毒有:A.麻疹病毒B.巨细胞病毒C.EB 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33.病毒的持续感染包括:A.慢性感染B.潜伏感染C.隐性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水平感染34.常致垂直传播的病毒包括:A.乙型肝炎病毒B.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腮腺炎病毒35.包涵体的组成包括:A.病毒抗原B.病毒颗粒C.病毒生物合成的产物D.宿主细胞器E.宿主核酸36.病毒在体内扩散方式包括:A.细胞融合B.神经周树轴索扩散C.血流播散D.淋巴播散E.整合后传代37.病毒感染细胞可使细胞发生:A.裂解B.融合C.转化D.抗原性转变E.整合38.真菌的感染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生理年龄B.性别C.局部组织结构D.机体非特异免疫力E.机体细胞免疫39.目前认为能诱发肝肿瘤的真菌代谢产物有:A.T-2毒素B.灰黄霉素C.展青霉素D.黄褐毒素E.黄曲霉毒素40.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的真菌有:A.假丝酵母菌B.曲霉菌C.皮肤癣菌D.毛霉菌E.组织胞浆菌41.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A.荨麻疹B.接触性皮炎C.哮喘D.变应性鼻炎E.肾小球肾炎42.真菌性中毒的原因主要是:A.真菌引起超敏反应B.真菌毒素作用C.真菌直接毒性作用D.真菌引起细胞恶变E.真菌降低机体免疫力二、填空题1.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称,其强弱程度称,常用和作为衡量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突变: 突变不影响或基本不影响蛋白质的功
能,性状改变不明显。
根据对遗传信息的改变
无义突变 :是指某个碱基的改变使代表某个 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蛋白质合成的 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质合成提前 终止。
根据突变效应方向分类
正向突变 :是指改变了野生型性状的突变。 回复突变 :是指突变体所失去的野生型性
第七章 毒物的特殊毒性作用
特殊毒性
致突变作用
生殖、发育 毒性作用
致癌作用
“三致”作用
致敏作用 神经行为作用 免疫毒性
第七章 毒物的特殊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用
第一节 化学致突变作用 第二节 生殖与发育毒性作用 第三节 化学致癌作用
第一节 化学致突变作用
一、基本概念 1. 突变(mutation): 突变是一种遗传状态,是可以通过复制而遗传 的DNA结构的永久性改变。
微 管 结 构
微管的装配
四、DNA损伤的修复
修复(repairing)
是对已发生分子改变的补偿措施,使其 回复为原有的天然状态。
修复的主要类型
•光修复(light repairing) •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ing) •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ing) •SOS修复
1996年Theo Colborn等著Our Stolen Future 指出“环 境激素” 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的危害,该书被译成15 种语言在世界各地销售。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佛罗里达州阿波卡湖中 鳄鱼自从 DDE 泄漏事件后数量逐渐减少,繁 殖率明显下降,雄鳄鱼和雌鳄鱼的生殖器官都 出现畸形。
2002年7月18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公布 了一项研究成果,东湖部分鱼类因长期遭受污染, 出现雄鱼雌性化.
六、致突变性评价方法
突变发生中的事件及遗传学终点的关系
细胞屏障
正常DNA
遗传毒物
DNA损伤
无误 修复
易错 修复
DNA修复过程 未修复的DNA
细胞分裂
损伤表达
重组事件
♦ SCE ♦ 有丝分裂性交换
断裂的DNA分子
染色体结 构异常
基因 突变
细胞 死亡
染色体分 离异常
♦非整倍体 ♦多倍体
遗传学终点
遗传学终点指试验观察到的现象所反映的各种事 件。国际环境致突变物致癌物防护委员会 (ICPEMC)将其分为5类: DNA完整性改变 DNA重排或交换 DNA碱基序列改变 染色体完整性改变 染色体分离异常
由基因重排引起的两种地中海贫血基因型
目录
根据对遗传信息的改变
同义突变: 是指没有改变基因产物---氨基酸序列
的改变,显然这与密码子的兼并性相关。
根据对遗传信息的改变
错义突变: 是指密码子碱基组成发生改变引起了产
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的。
致死突变: 发生在必需基因上,严重影响蛋白质的
功能。
渗漏突变: 突变的产物仍有部分活性,表现型介于
1.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测试指示菌
正向突变
鼠伤寒沙门氏菌(野生型)
营养缺陷型(突变型)
回复突变
测 试
间
S9混合液
接 诱
变
化学物
原
2.微核试验
微核(micronucleus)又称豪-杰氏小体(HowellJolly bodies)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 断片或纺锤丝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 胞有丝分裂后期滞留在细胞质中的颗粒。
嗜多染红细胞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呈淡桔红色。 微核大多数呈单个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嗜色性与 核质相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色。
2. 微核试验的不足
有些化学物在骨髓中难以达到损害浓度 骨髓中PCE处于动态平衡 在肝脏活化的中间产物可能在到达骨髓前消失 一般观察体细胞,其结果外推至其他组织应慎重
3.染色体畸变分析
ABCDEFGHIJ ABCDEKLMFGHIJ ABCD GHIJ
ABCKLMGHIJ ABCDEFGHIJABCDEFGHIJ ABCDEFDEFGHIJ ABCDEFGHIJABCDEFGHIJABCDEFGHIJ ABCDEFGHIJ ABCGFEDHIJ
3. 片段损伤 片段损伤是指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 主要包括:重组、重排。
二、突变的类型
一般根据遗传物质的损伤能否在显微镜下直接 观察到分为: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核酸酶 核酸
含氮碱基 戊糖 磷酸
A(腺嘌呤)
G(鸟嘌呤) C(胞嘧啶) T(胸腺嘧啶) U(尿嘧啶)
(一)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了碱基对组成和排列顺 序的可遗传改变。
数目发生了改变 标准:以动物正常染色体数目2n为基准
单倍体
亚二倍体(2n-)
整倍体
三倍体 四倍体
非整倍体 超二倍体(2n+)
(三)染色体数目异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基本类型
类型 公式 染色体组
整倍体 单倍体 二倍体 三倍体 四倍体 非整倍体 单体 三体 四体 缺体
n 2n 3n 4n
2n-1 2n+1 2n+2 2n-2
转换
发生在同型碱基之间,即嘌呤代替另 一嘌呤,或嘧啶代替另一嘧啶。
颠换
发生在异型碱基之间,即嘌呤变嘧啶 或嘧啶变嘌呤。
最早从分子水平证 明的先天性遗传病——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 (sickle-cell anemia)。
hemoglobin β6: GAA(Glu)
-> GTA(Val)
正常血细胞 镰刀形红细胞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 (ABCD) (ABCD) (A) (ABCD) (ABCD) (AA) (ABC) (ABC)
注:A. B. C. D. 代表非同源染色体
状可以通过第二次突变恢复。
正向突变
野生型
突变型
回复突变
(二)染色体畸变
(二)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由于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断裂, 造 成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缺失,或引起各种重排, 从而出现染色体结构的异常,一般可用光学显 微镜直接观察。
染色体畸变的分类
可能发生整个染色体的断裂或染色单体 的某一条断裂
染色体型畸变 染色单体型畸变
(二)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
断片、缺失、微小体 倒位
环状、无着丝微环 插入、复制 易位 辐射体
无着丝粒断片和缺失
倒位
臂内倒位
环状染色体和无着丝粒环
无着丝粒和环状染色 体(双着丝粒染色 体)
无着丝粒环
(三)染色体数目异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又称染色体数目畸变,也称 基因组突变(genomic mutation),主要指染色体的
野生型 :是指有机体的正性状。 突变体: 是指有机体的表型特征中有一种 (或
多种)与野生型个体的该特征有所不同,
具有这样遗传状态的有机体就叫做突变体
(一)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碱基置换 移码突变
片断改变
转换型 颠换型
(一)基因突变
1.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DNA分子上的碱基错 配。
2. 突变分类
按突变发生方式 (1)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2)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按致突变物作用方式 (1) 直接致突变物(direct-acting mutagen) (2) 间接致突变物(indirect-acting mutagen) 或前诱变物(promutagen)
五、突变的后果
体细胞突变
DNA损伤 修复的效率
生殖细胞突变
良性 肿瘤
恶性 转化
细胞 衰老
分化的 胚胎细 胞受损
未分化 的胚胎 细胞
显性 隐性 存活 致死 致死 突变
动脉 未知 癌 硬化 疾病 变
老 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 化 (流产/死 (功能或
胎) 癌变 结构畸形)
流产 死产
出生缺陷 基因负荷
先天性疾病
三、致突变的分子机制
(一)DNA的损伤 (二)非整倍体及整倍体的诱发
(一)DNA的损伤
致突变机制模式 DNA损伤-修复-突变 DNA损伤(DNA damage)
是指在遗传毒物作用下,DNA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阻碍了DNA的复制与转录或复制与转录产物发生改变
DNA损伤的类型
碱基类似物的取代 链间嵌入 DNA链断裂 DNA碱基修饰 碱基烷化和共价结合 DNA-DNA交联 DNA-蛋白质交联等
上的相应碱基形成共价连接,称为DNA-DNA交联.如 亚硝酸、丝裂霉素C、氮和硫的芥子气各种铂的衍生物
2. 碱基类似物在DNA复制时的掺入
☯ BU A:T G:C or G:C A:T
A. 掺入 A. 复制
T
BU
A . T 复制 +
G. BU
A. T
+
A. T
G. + A.
C BU
G.
G.
G.
G.
试验配套的原则
要求包括:
不同类型的遗传学终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主要致突变试验
Ames试验 微核试验 显性致死试验 染色体畸变试验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小鼠淋巴瘤试验 程序外DNA合成试验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精子畸形试验
配套组合实例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DNA碱基序列改变 微核试验 : 染色体完整改变和分离改变 细菌DNA修复试验: DNA完整性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 染色体完整性改变 和DNA重排或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