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变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 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

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2. 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

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

3.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上书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对此,宋

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

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产生了动摇

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

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

4.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

A.青苗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5.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免役法、青苗法

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C.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方田均税法

6.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增设“明法”新科,考试内容是律令、《刑统》大

义和断案.凡在“明法”考试中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

名次列在及第进士之上。“明法”新科的设立

A.破坏了科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B.选拔了变法需要的人才

C.反映北宋开始以法家思想治国

D.滋长了官场腐败

7.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8.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

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9.

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

A.封建地主阶级抵制作用

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

10.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两项措施分别是

A.青苗法保甲法

B.均输法保甲法

C.市易法将兵法

D.免役法保马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12.古代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力图改革田制以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均未能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改革方案均不彻底 B.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C.未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D.地主阶级是统治王朝的阶级基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