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语言《森林里》含公开课视频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森林里》含公开课视频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了解森林中的动植物。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故事《森林里》。
2.视频资料:森林中的动植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学会观察和表达森林中的动植物。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森林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森林中的动植物。
2.教师简要介绍森林的作用,激发幼儿对森林的兴趣。
(二)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故事《森林里》,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三)视频观看1.播放视频资料,让幼儿观察森林中的动植物。
2.观看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视频中出现的动植物。
(四)讨论与分享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故事和视频中了解到的森林知识。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补充。
(五)实践活动1.教师出示森林场景模型,引导幼儿模拟森林中的动植物生活。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如何在生活中保护森林。
五、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视频、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森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教师在活动中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公开课视频教案【视频一】1.森林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森林中的动植物。
2.教师简要介绍森林的作用。
【视频二】1.故事《森林里》视频播放。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视频三】1.森林中的动植物视频资料播放。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视频中出现的动植物。
【视频四】1.森林场景模型展示。
2.幼儿模拟森林中的动植物生活,教师巡回指导。
【视频五】2.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收获,反思如何在生活中保护森林。
通过本次公开课,教师与幼儿共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不仅让幼儿对森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表达、合作、分享等良好品质。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大自然的话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大自然的话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大自然的不同声音和景象,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1.2 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幼儿的听力和专注力。
1.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1.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室内布置:在教室内放置一些大自然的相关图片,如树木、花草、动物等。
2.2 教学材料:准备一些大自然的音频材料,如鸟鸣、水流、风声等。
2.3 其他准备:准备一些画纸、画笔、彩色纸等绘画材料。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思考大自然的声音和景象。
3.2 听力训练:教师播放大自然的音频材料,让幼儿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并尝试描述所听到的声音。
3.3 绘画表达: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所听到的声音,用画笔在画纸上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3.4 分享展示: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象。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的声音和景象,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
4.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4.3 教师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活动,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大自然的声音和景象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5.2 教师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3 教师通过幼儿的分享和讨论,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音频材料的声音清晰,避免音量过大或过小对幼儿造成不适。
6.2 在绘画环节,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人创作,不干预幼儿的绘画过程,鼓励幼儿自由表达。
6.3 教师在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确保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七章:教学内容解析7.1 大自然的声音:介绍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来源,如鸟鸣、虫鸣、水流、风声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 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教案:《咕咚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以《咕咚来了》为主题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咕咚”,它害怕地告诉了其他动物,结果其他动物也害怕了。
小兔子勇敢地去探索声音的来源,发现原来是一只倒下的苹果树压在了木头上发出的声音。
故事旨在培养幼儿的勇敢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2. 培养幼儿的勇敢和探索精神;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咕咚”声音的来源,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苹果树模型;2. 学具:幼儿绘画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故事图片,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小兔子和其他动物的反应,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咕咚”声音的来源,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5. 展示:教师展示苹果树模型,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故事中“咕咚”声音的来源。
6. 绘画: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绘画纸和彩色笔绘制故事场景或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
7. 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鼓励幼儿分享创作想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故事情节,包括角色、场景和关键情节,帮助幼儿回顾和记忆故事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咕咚来了》的情节。
2. 答案: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咕咚”,它害怕地告诉了其他动物,结果其他动物也害怕了。
小兔子勇敢地去探索声音的来源,发现原来是一只倒下的苹果树压在了木头上发出的声音。
大班语言活动森林里的动物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森林里的动物教案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认知并说出5种森林里的常见动物•能够模仿动物的声音•尝试使用形容词来描绘动物•能够简单介绍动物的习性和特点教学资源•图书:《森林里的动物》•PPT:动物图片和声音•工具:黑板、橡皮、白板笔、彩笔和卡片教学环节热身1.师生互动问候2.唱歌:《小兔子乖乖》导入•引导幼儿回忆之前构建的森林,让他们想象自己踏进了这片神奇的森林。
•演示PPT,播放一些森林里动物的图片和声音,例如:老虎的咆哮、狮子的吼叫、熊猫的叫声等,让孩子对较为常见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实践操作1.单词拼读:在黑板上写出森林里比较常见的动物名称(老虎、猴子、狮子、大象、熊猫),并告诉孩子该怎么发音。
可以由老师示范,遇到发音不准确的,可以再重复几遍,让孩子们学会发音。
2.游戏:自由游戏时间里,老师可以准备好动物卡片,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卡片进行模仿(叫声,或者动作)和描述(形容词等)。
3.绘本阅读:阅读《森林里的动物》绘本,让孩子们了解森林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同时识别和认知绘本中的动物。
4.讨论:在了解了一些关于森林里动物的基本知识之后,老师要求孩子们围绕这些动物,讨论它们各自的些个特征和喜好。
并让孩子们学会使用形容词描绘动物。
总结教学1.回忆介绍过的常见森林里动物和描述语言。
2.引导孩子总结所学习的内容,将这些语言活动进行概括,简洁明了地总结写在黑板上。
3.提醒孩子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事物,从中发现新知识和快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逐渐认知和了解森林里的各种动物名称、特点、行为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使用了一些社交方法加深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学还加入了游戏、阅读等要素,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学习,增强了他们对课程的参与度和兴趣。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鼓励和表扬孩子们的思考和发言,让他们敢于表达;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地提供一些教学环节,比如游戏和读书等,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不同的环节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
2024年大班语言森林里的声音教案及反思
2024年大班语言森林里的声音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中的第二节“森林里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森林里的各种声音,培养幼儿对自然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复述故事《森林里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辨别和模仿森林里的各种声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声音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辨别和模仿森林里的各种声音。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自然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录音机、各种森林动物的图片、声音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森林里的声音,让幼儿猜测声音的来源,引起幼儿对森林声音的兴趣。
2. 故事讲解:讲述故事《森林里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各种声音,让幼儿体验森林的神奇。
3. 声音模仿:出示声音卡片,让幼儿模仿森林里的各种声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创作环节: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心中的森林声音场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5. 游戏环节:组织“森林声音接力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森林声音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森林里的声音》2. 森林声音列表:小鸟的鸣叫声河水的流淌声松鼠的奔跑声熊猫的吃竹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森林声音场景,并简单描述画面中的声音。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小鸟在树上唱歌,小河在流淌,松鼠在奔跑,熊猫在吃竹子。
描述:小鸟的鸣叫声、河水的流淌声、松鼠的奔跑声、熊猫的吃竹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声音模仿、创作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森林里的声音,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大自然的语言幼儿园大班语言精品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幼儿园大班语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语言》,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水流、风吹树叶等;学习用语言描述这些声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识并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增强听觉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大自然声音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大自然的声音。
重点:辨识大自然的声音,学会用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音响、大自然声音的音频资料。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大自然声音的音频,让幼儿闭上眼睛,认真聆听。
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各种大自然声音的特点,如鸟鸣清脆、水流潺潺等。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这些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大自然声音,用语言进行描述。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猜一猜是哪种声音。
4. 创作环节(15分钟)每个小组根据所描述的声音,用画笔、彩泥等学具创作一幅画,展示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鸟鸣、水流、风吹树叶……2. 描述方法:清脆、潺潺、呼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长陪同幼儿到户外,寻找大自然的声音。
用手机录音,记录下这些声音。
2. 答案:幼儿需将找到的大自然声音进行描述,如:“我听到了鸟儿的鸣叫声,清脆悦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描述大自然声音时的困难,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开展“我眼中的大自然”主题活动,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大自然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话》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话》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话》,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学会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辨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准确描述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重点: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磁带、图片、挂图。
学具:画纸、彩笔、水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引导幼儿聆听周围的自然声音,如鸟叫声、虫鸣声、风吹树叶声等。
2. 讲解新课(15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2)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分辨不同的自然声音,并引导幼儿用语言进行描述。
(3)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诗歌《大自然的话》,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挂图,以图片为例,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自然声音。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场景,并描述其中的声音。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声音:鸟叫声、虫鸣声、风吹树叶声等。
2. 描述声音的词语:清脆、悠扬、沙沙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自然场景,并用语言描述其中的声音。
2. 答案示例:(1)画面描述:一片宁静的湖泊,鸟儿在枝头唱歌。
(2)声音描述:鸟儿的歌声清脆悦耳,让人感觉宁静舒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户外实践和诗歌学习,让幼儿对大自然的声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声音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1)开展“我眼里的大自然”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大自然的美。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大自然的语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鸟鸣、虫叫、风声、水声等;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探索如何用简单的乐器模拟大自然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培养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2. 帮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大自然中的声音,用乐器模拟大自然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大自然声音的录音,如鸟鸣、虫叫、风声、水声等;小型打击乐器,如小鼓、铃铛、木鱼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大自然声音的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并说出他们所听到的声音。
2. 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3. 实践:教师分组给幼儿发放打击乐器,让他们尝试用乐器模拟大自然的声音。
4. 互动:幼儿分组进行表演,用乐器和自己的声音再现大自然的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鸟鸣、虫叫、风声、水声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 乐器模拟大自然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画笔和彩纸制作一幅表现大自然声音的画。
2. 答案:画面中包含至少两种大自然声音,如鸟鸣、虫叫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应关注幼儿的听觉敏感度,观察他们在模拟大自然声音时的表现,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鼓励他们在家庭和户外活动中,继续探索和感知大自然的声音。
同时,可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户外探险、亲子活动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幼儿分组进行表演,用乐器和自己的声音再现大自然的声音。
大班语言《森林》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森林》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记住《森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简单地叙述故事情节,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森林》剧情图•学生课前阅读的《森林》故事书•黑板、粉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音乐,营造森林的氛围。
2.老师介绍今天要讲解的故事《森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复述(10分钟)1.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复述故事的大致情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
2.学生逐一踏上舞台,对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故事内容理解(15分钟)1.老师以PPT为辅助,带领学生整体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
2.老师提问学生:–故事中都有哪些动物?–故事讲述了什么?–动物们一起的团结和信任有哪些体现?–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动物?为什么?–你觉得故事中有什么启示或感悟?3.学生逐个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给每个小组派发《森林》剧情图,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剧情图来重新编排故事情节。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确定每个角色的对话及行动。
4.每个小组指派一位代表,代表小组进行表演。
5.老师带领全班鼓掌并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
总结及课堂延伸(10分钟)1.老师总结故事中团结和信任的重要性,并强调大家生活中也要互助合作。
2.老师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画一幅关于森林和动物的画,并在画上写下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作业1.画一幅关于森林和动物的画,并在画上写下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练习故事的复述,准备下一堂课的表演。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团结和信任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希望学生能从故事中汲取力量,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大自然的语言》大班教案及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大班教案及反思教案概述•教案主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对象:大班幼儿•教学目标:–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和语言–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听觉能力–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教学材料:大自然图片、录音设备等•教学时间:半小时教案步骤及内容步骤一:渲染氛围1.老师准备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如森林、海洋、草原等,并挂在教室的墙上。
2.老师放音乐,例如鸟儿的鸣叫声、风吹树叶的声音等,为课堂营造大自然的氛围。
步骤二:观察大自然的图片1.老师指向图片上的大自然景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里面的细节,例如有什么动物、植物等。
2.老师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步骤三:聆听大自然的声音1.老师播放录制好的大自然声音,如鸟鸣声、风声等,并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周围的声音。
2.老师让幼儿一起讨论所听到的声音,并询问他们对这些声音的感受。
步骤四:制作大班合唱1.老师将录制好的大自然声音分成几个部分,例如鸟鸣声、风声等。
2.老师教导幼儿模仿这些声音,并进行合唱练习。
3.老师提醒幼儿感受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并与大自然的声音进行融合。
步骤五:反思与总结1.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反思,询问他们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对大自然的印象有什么变化。
2.老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并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不仅学习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和语言,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听觉能力。
幼儿通过观察和聆听,加深了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兴趣,并进一步提高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于班级合唱的表现非常积极,他们很好地模仿了各种大自然的声音,并与之合成了一首优美的合唱。
这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幼儿自由发言时,部分幼儿还存在着语言表达不清晰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口语训练。
同时,在反思环节中,部分幼儿的内容比较简单,缺乏创新和深度思考,需要引导幼儿思考更加具体和有意义的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优秀
大自然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鸟鸣、虫鸣、风声、水声等;学习用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2.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大自然声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重点: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学会用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大自然声音的音频、PPT、卡片。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大自然声音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如鸟鸣、虫鸣、风声、水声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PPT,分别讲解各种大自然声音的特点,如鸟鸣清脆、虫鸣悠扬等。
同时,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增强课堂趣味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大自然场景,如“夜晚的森林”,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个场景中的声音。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大自然声音,讨论如何用语言描绘这个声音。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声音鸟鸣虫鸣风声水声2. 描述方法:形容词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大自然声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大自然声音。
2. 答案:我心中的大自然声音是清晨的鸟鸣。
它们清脆动听,如同美妙的歌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鸟鸣声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让我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学会用语言描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其他方面,如颜色、形态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班语言森林里的声音教案及反思
大班语言森林里的声音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语言》领域的大班教学内容,以“森林里的声音”为主题,通过倾听、表达、交流等环节,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森林中各种动物的声音特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2. 帮助幼儿提高对森林中动物声音的辨别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森林中不同动物的声音,并能够模仿表达。
难点:让幼儿学会在集体中倾听他人意见,并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森林动物声音录音带、图片卡片、动物头饰等。
学具:幼儿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到公园或者动物园等地方观察和倾听各种动物的声音。
2. 课堂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户外活动中的观察和体验,让幼儿描述他们听到的各种动物的声音。
3. 听录音:教师播放森林动物声音的录音带,让幼儿辨别并说出每种动物的名字。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决定哪种动物的声音最深沉、哪种动物的声音最尖锐等。
5. 模仿表演:教师挑选几名幼儿上台模仿录音带中的动物声音,其他幼儿猜测是哪种动物。
6. 绘画活动:教师发放绘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他们在录音带中听到的动物,并剪下贴在黑板上。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森林的场景,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表示出各种动物的声音特点,如深沉的声音用低沉的音符表示,尖锐的声音用锐利的音符表示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其他动物的声音,可以是视频或者录音的形式,下次课堂分享。
2. 请幼儿画出他们在录音带中听到的动物,并剪下贴在黑板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以及他们对动物声音的辨别和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大班语言森林教案
大班语言森林教案教案题目:大班语言森林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建立语言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大型语言卡片,上面印有不同的动物、食物、颜色等。
2. 教师准备一块森林的背景布置。
3. 幼儿准备足够的份量的果汁和饼干。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将背景布置成一个森林的模样,向幼儿们介绍这是一个神奇的语言森林。
告诉幼儿们,在这个森林里,有很多动物在学说话,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语言。
2. 活动一:“找伙伴”- 教师将一些大型语言卡片分发给幼儿,让他们找到与自己的卡片相匹配的伙伴。
- 指导幼儿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卡片,找到自己的伙伴。
- 引导幼儿们互相交流,互相猜测对方的卡片。
- 提醒幼儿们注意礼貌用语,如“请问你是......吗?”3. 活动二:“看图说话”- 教师将一些与森林有关的图片展示给幼儿们看,让他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内容。
- 引导幼儿们注意描述的顺序和细节。
- 鼓励幼儿们自由发挥,可以加入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内容。
4. 活动三:“动物做游戏”- 教师告诉幼儿们,在这个森林里,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特长。
- 准备几个游戏,每个游戏都与某个动物的特长有关。
例如,让幼儿们模仿蛇爬行、猴子跳跃等。
- 让幼儿们分组进行游戏,互相协作完成任务。
5. 活动四:“语言大串烧”- 教师将之前学过的动物、食物、颜色等卡片打乱,让幼儿们轮流从中取出一张卡片。
- 引导幼儿们用语言描述所取出卡片上的内容,并与其他幼儿交流。
- 鼓励幼儿们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 教师补充一些新的词汇和句型,扩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6. 结束:教师与幼儿共同品尝果汁和饼干,回顾一天的语言森林活动。
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户外进行一个真实的语言森林探险活动,观察并学习自然界的物种和生态知识。
大班语言儿歌《森林》教案
大班语言儿歌《森林》教案教学主题:大班语言儿歌《森林》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目标:1.孩子们能够听懂并唱出儿歌《森林》。
2.能够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含义。
3.能够通过听歌、画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和认知森林及其生物。
教学准备:儿歌《森林》的音频或视频、图片、颜料、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流程:一、引入1.老师播放儿歌《森林》,孩子们跟着唱。
2.老师询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森林吗?在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呢?”3.通过积极回答问题,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森林,引导孩子们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儿歌1.再次播放儿歌《森林》,让孩子们跟着老师唱。
2.通过对歌曲的听、观察,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歌曲内容。
三、绘图活动1.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份森林画稿,让孩子们了解图画内容,然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画森林。
2.学生可以选择颜料和画纸自由创作森林画,老师会给予适当的指导。
3.绘画完成后,孩子们可以交流自己的作品,讲述画中的森林生物。
四、小结1.老师询问孩子们:“今天学了什么?在儿歌中了解了哪些动植物?”2.通过小结,让孩子们再次回顾学习内容,进一步加深记忆。
五、作业1.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回家,寻找并收集关于森林的图片,并可以在画纸上贴出来形成一张大海报。
2.回家后,孩子们可以尝试写一篇有关森林的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和体验。
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儿歌《森林》,还通过绘图和思考,加深了对森林及其生物的认知和了解,对于儿童美术、思维和语言发展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大班语言《森林》教案
大班语言《森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理解《森林》的故事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森林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森林的美丽和多样性。
2. 学习:讲述《森林》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3.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关于森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森林的话题。
4. 拓展:提供一些与森林相关的图片和资料,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5. 结束: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法:通过讲解《森林》的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讲述,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
3. 互动法:通过与幼儿进行互动讨论,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 展示法:展示一些与森林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森林的重要性和生态价值。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森林》的故事内容,以及对于森林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2. 作业: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搜集一些与森林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并进行描述和表达。
3.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对于森林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深入。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展示一些美丽的森林图片,以及《森林》故事的相关插图和文字说明。
2. 教学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森林的纪录片或动画短片,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森林的重要性和生态价值。
3. 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与森林相关的道具,如树叶、松果、蘑菇等,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森林的生态和自然环境。
大班语言森林里的动物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森林里的动物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教学背景本教学活动适用于大班幼儿园,主要针对幼儿进行语言和认知的培养。
动物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们将通过对动物的认识和学习,来培养幼儿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广泛的知识。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能够理解并运用动物相关的词汇;•能够对不同的动物有初步的分类和归纳。
2.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提高幼儿的团体协作和交往能力;•增强幼儿的观察、分类和总结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教学准备•大班教室;•幼儿适龄的动物图片和模型;•课件、PPT等教学工具;•布置团队分组活动的教具;•动物鸣叫声的录音、视频等资源。
3.2 教学过程3.2.1 课堂热身•外教老师带来一个小盒子,问幼儿们里面有什么?引导幼儿使用动物相关的词汇辅助答案。
•通过幼儿园周边小区、学校及动物园等地方游览,收集学习动物资料,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在回到教室后,进行一期“发现动物的美”主题的图片展示,共同了解动物形态特征和基本习性。
3.2.2 主体活动•外教老师针对不同动物进行一系列的语言游戏,包括:让幼儿根据鸟叫声“踢人格”、造出各种不一样又好玩的动物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进行语言锻炼和知识的巩固。
•采用分组团队的方式,进行动物分类和归纳的课堂竞赛。
比如,老师提供一些动物图片,让同组的幼儿根据各自所看到的动物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强化了幼儿观察和归纳实践能力。
3.2.3 教学结束•以集体竞猜的方式,进行下一节课动物主题内容的调查,以提高幼儿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兴趣。
4.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堂活动,我认为孩子们收获颇丰。
在教学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学习的认真态度,积极参与到各类语言游戏中,加深了对动物学习内容的印象。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动物》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动物》含反思1. 教学目标•了解森林里的动物并记忆其名称;•学习猜谜语和发现规律;•增强幼儿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2.1 知识点动物名称:老虎、熊猫、猴子、松鼠、青蛙、蜜蜂、飞鱼、兔子、鹿、海豚。
2.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开幕仪式:唱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森林里的动物并记忆其名称。
3.导入新知识:教授老虎、熊猫、猴子三个动物的名称及形象。
4.语言活动:模仿各个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5.谜语解说:老师出谜语“一只穿黑衣服的动物”,并让幼儿猜想是哪种动物。
6.课堂练习:让幼儿画出老虎、熊猫、猴子的形象,并在纸上写下名称。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猜谜语和发现规律。
3.谜语解说:老师出谜语“一个黑色的熊瞪着眼睛”,并让幼儿猜想谜底。
4.发现规律:探讨“黑色的动物”的特点,让幼儿找寻其他“黑色的动物”的例子,并说出其名称。
5.课堂练习:让幼儿自己出一道谜语,并参与猜想。
第三课时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增强幼儿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语言活动:让幼儿自由发挥,叙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它的外貌特征和习性。
4.分组活动:让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描述动物特征,一组猜想其名称。
5.课堂练习:让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喜好和体验。
3.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幼儿在课堂上能够表现得积极认真,尤其是在语言活动中,他们愿意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够与同伴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
但是,在谜语解答和规律探讨中,有部分幼儿显得不太积极,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组织性和互动性。
另外,在教学设施和器材使用上,需要做到细致、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混乱,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实用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森林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森林教案反思
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语言森林
教案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判断和表达的能力。
反思:
1. 教案中的活动设计较为丰富,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活动内容紧密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
2. 在教案中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判断和表达的能力。
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幼儿的动手实践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教案中的评价方式相对简单,只是通过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可以考虑加入更多的评价方式,例如编写幼儿的语言作品集,记录他们的学习成果,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
4. 教案中的活动时间安排比较合理,能够充分利用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的时段进行教学活动。
并且,有意识地设置了充足的活动时间,以便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和体验。
5. 教案中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
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幻灯片、视频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
综合来看,这份教案在内容设计、活动安排、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但希望能更加细化教学目标,完善评价方式,并且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课程计划:森林中的声音
活动目标
1.用声音来理解和想象不同动词的诗歌内容.
2.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尝试用对象发出吱吱声并用它来表达诗歌.
3.体验以不同方式表达诗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地图.
2.许多打击乐器,如圆形舞蹈板,沙球,铃声和双发声鼓.
3.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程序
首先,创建场景以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孩子们扮演各种动物角色,进入活动场所,最初触摸普通动词.
老师:今天森林真漂亮!我们一起玩吧.
2.创建一个场景,让幼儿听,并感受各种嗡嗡声.
老师:森林里有什么?(树木,草地,小溪等)
小动物特别喜欢在这样美丽的地方玩耍.
其次,在打鼾的帮助下,想象表达
1.倾听各种声音,学会通过参考来想象和表达.
(1)听,有什么声音,你能吸取教训吗?(老师在树枝之间敲击双鼓)并在树叉之间发出“嘟嘟”声.谁可能是谁?(在树枝之间显示一个小问号)
(2)声音再次来自河流.听到什么声音?谁可能(老师敲圆舞板)?
(3)是的!树洞里有一个小脑袋,它有什么声音?(该师击中沙球)可能是谁?
(4)草地会发出什么声音?(老师在草地上敲了一个小铃铛)是谁?
(5)'小动物们很开心,突然,森林里有一个声音. '咚咚咚'
(老师轻敲鼓声,使它变得轻盈沉重.)这种“咚咚咚”的声音怎么样?
谁是这个'咚咚咚'的声音?
2.创造一种情境,感知,理解并体验隐藏“啄木鸟”的速度,并尝试用丰富的动词来表达它.
(1)当我听到“咚咚咚”的声音时,小动物立即消失了.什么是'一次一个'?
(2)小动物一下子去哪儿了?我们一起听.
老师:小动物去哪儿了?(孩子说老师出示单词卡)
(3)幼儿集体学习诗歌的上半部分.
3,渲染气氛,体验过往的紧张感.
每个人都蹲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静静地,专注地看着,“咚 - 咚 - 咚”(老师击鼓)越走越远.
老师:这次'咚咚咚'(演示)发生了什么变化?
4.理解这首诗的名字.
老师:其实这是一部名为《咚咚咚》的好诗.
第三,感受大气,表达诗意
1.理解意境,学习适当的情感和语言,充分表达诗歌内容.
老师:是的!如此紧张,让我们谈谈来自森林的声音.
2.采取行动背诵诗歌.
老师:现在我们将诗歌添加到行动中.
3,阅读诗歌的作用.
老师:接下来,让我们合作吧.谁想模仿'啄木鸟'.
4.在打击乐器的帮助下,诗歌的内容和情绪以语言和打击乐器的组合表达.
老师:这个小工具也想谈谈它.有了你的小仪器,我们来谈谈它《森林里的声音》.
(老师敲鼓,孩子敲小仪器)(小仪器要休息,让它让它休息)
第四,事件结束了
老师:咚咚咚'走得越来越远,森林里的声音可以很好,但更多,让我们去告诉其他的小动物,
让他们出来玩得开心. (来自音乐)
诗歌《咚咚咚》
“咚 - 咚 - 咚”的声音来自森林.我听到了声音,'笃笃笃'啄木鸟飞进了树枝. “呱呱呱”的小青蛙跳进了河里,'莎莎莎'小老鼠突然钻进了树洞,'叮叮叮'的小兔子突然闯入草地,每个人都在隐形的地方,静静地,专心地看着,'咚 - 咚 - 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