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散文诗》中的浪漫主义要素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4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8, №4 总第22期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Serial №22

屠格涅夫《散文诗》中的浪漫主义要素研究(二)

吴嘉佑

(黄山学院,黄山245041)

提要:《散文诗》是屠格涅夫的收笔之作,是世界文学之林的珍品。虽说它基本上以现实主义方法写就,但其中无不充满了诗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要素。在消解文学批评功利主义的当今,我们应当重读《散文诗》,并研究其中的浪漫主义要素,以消解过去的许多误读。

关键词:屠格涅夫;《散文诗》;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5 升华的爱

祖国对屠格涅夫来说是精神家园,是童年时代的故乡,是俄罗斯的乡村。爱国不是挂在嘴上,而是爱在心中。身处异国他乡晚年的他没有一天不在思念祖国,思念故乡,直到临终前还不忘请人捎去对故乡那棵伴他成长的老橡树的问候。散文诗《乡村》就是寄情故乡山水草木的最后遗情。然而,评论家В.П.布列宁却对客居异邦的屠格涅夫大加攻击,认为他一身的法国味,“忘记了本国语言”。显然,这已不是评论,全然是人身攻击。或许,屠格涅夫的这首写于1882年6月的《俄罗斯语言》要比那篇《作家与评论家》对这位评论家的回击更加有力,更能表明诗人的爱国情结。全文如下:“在充满疑惑的日子里,在对祖国命运深感忧虑的日子里——对我来说,你是唯一的依靠和支柱,啊,伟大、有力、真实、自由的俄罗斯语言!如果没有你,看到故乡正在发生的种种事情,怎能不陷入绝望呢?然而,如果说被赋予这种语言的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那是不可置信的!”俄罗斯祖国、俄罗斯民族、俄罗斯语言……俄罗斯的一切尽在诗人的心中。那就让布列宁去诽谤吧!诽谤抵消不了屠格涅夫的祖国之恋,诋毁不了诗人的理想情怀。

爱是屠格涅夫一生的追求,他把爱(包括爱情)升华到美,甚至把它当作一种精神美的外在体现来欣赏。《散文诗》中以爱为主题的诗篇有《爱情》、《爱之路》、《玫瑰》、《留住!》、《岩石》、《谁的过错?》、《麻雀》和《鸽子》等,其中《留住!》、《岩石》和《谁的过错?》是献给诗人所爱过的人。

什么是爱情?屠格涅夫以一首《爱情》回答了这一问题。“爱情是一种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别的我深入你的我中:于是,你被膨胀了,同时也被毁了;你只是现在才开始生活(?)可你的我却被消解了。然而,即便是这种死法也会使一个活生生的人感到愤怒……只有那些不朽的神灵才可死而复生……”照诗人的理解,爱情固然崇高而又神圣,但爱情却又能毁掉一个人,它使自己的我彻底消解,乃至死亡。可生命只有一次,为了爱情而丧失生命是否值得?这里,诗人提出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爱情与生命究竟谁价更高。诗人无意否定爱情,但他从哲学角度辨证地理解爱情实属超凡且又独到。殊不知,他的这一理解源自他多年对爱情的体验:爱情是那样可望不可及,为了爱他把最后一点自我都搭了进去,却至死仍然没能得到爱。失去自我后其结果无非是成为爱情的奴隶。是的,屠格涅夫就是这样理解的,他曾直言不讳地说过:“爱情里没有平等可言,爱情里一方是奴隶,另一方则是统治者”。人非草木,孰能无爱,要想得到爱,

首先就得找到爱之路。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所有感情都将通向爱情:憎恨、怜悯、冷漠、崇敬、友谊、畏惧,甚至蔑视,唯独不能通向爱情的只有感激,因为感激是一种债务,但爱情不是债务,它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爱之路》)。或许诗人未曾想过,正因为爱情买不来,所以要把所有感情都转变为爱情必须付出非同小可的代价。莫非爱与恨可以互变互通?但诗人自己却未能如愿以偿。看来,这只是诗人的理想罢了。《玫瑰》一诗似乎证明诗人的觉醒:玫瑰虽好,但小心有刺。诗中被刺伤的女主人公一狠心把玫瑰扔在刚刚掠过暴风雨的泥地里。当她再次看见桌上那朵被“我”捡回来的玫瑰,一把抓起它随手扔进了壁炉,望着焚毁的玫瑰,她幸福而又灿烂地笑了起来。此时的诗人终于明白,姑娘在伴随着玫瑰一起被毁的同时诞生了自己的新生。无疑,玫瑰象征着爱情,爱情如此折磨人,简直远胜于扎手的玫瑰,与其得不到爱,不如连同自己一起毁掉爱,死地而后生也。是啊,如今在年迈的诗人眼里,爱情不再总是呈玫瑰色,有时它像一种疾病,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诗人自己已经饱尝了爱情给他带来的苦痛。在某种程度上,这首诗是自嘲诗,诗人与那位姑娘同病相怜,只是缺少她那种先死后生的勇气。

纵观横看屠格涅夫的爱情观,读者不难发现其中富有哲理性的见解,但也不失主观臆断,爱情这一人类情感在被他美化之后又被他焚烧了,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黛玉葬花花自泪。同时,读者更不难想象,这种对爱情的理解既神秘又无常,莫说现实主义达不到,恐怕浪漫主义也难以企及。

哲理地理解爱情也好,辨证地看待爱情也好,这位“情圣”和“歌手”就是没有留住别人对他的爱,倒是把自己的爱留给了许多人,爱神一次次与他失之交臂,擦肩而过。据悉,《留住!》一诗就是献给维阿尔多夫人的。但也不排除它是献给玛丽娅·萨维娜的。细心的读者可能不会忘记,《留住!》写于1879年11月,也就是在这一年,诗人与年轻的女演员萨维娜相识。正处在热恋之中的诗人甚至有点不能自拔,有诗为证,写于这年5月的《岩石》一诗毫无疑问是献给她的。其实,这首诗究竟献给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用艺术手段把转眼即逝的爱情提升到美的理想境界并使之成为永恒。或许对屠格涅夫来说,美满的婚姻所导致的感情枯萎这对艺术家是致命的,但失败的爱情所引起的情感波动对艺术家是有益的。是的,没有暮年的爱就没有《岩石》,也就没有《谁的过错?》。前者写长满苔藓的古老岩石在潮水的冲刷下显示出明亮的色彩,而年迈的诗人在年轻女性心灵的爱抚下重新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后者写年轻可爱的她向“我”伸出一只温柔之手,而我却冷酷无情地将其推开,她表示不理解,问:“有何过错?”“我”则回答:“错在于你青春年少;我年事已高”。诗人为了恪守道德又一次将送到手的玫瑰拦腰折断。两首诗同样都是写诗人的暮年之恋,其对象都是年轻貌美的女郎,所不同的是,前者表达了爱情能使人返童的魅力,后者表达了道德能使爱自责的崇高。

屠格涅夫一生的创作都离不开“любовь”,意思是“爱情”、“恋爱”、“性爱”、“爱”等,该词除了两性之间的爱情关系以外,还可以包括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诸如,父母与子女、人与自然、公民与祖国等之间的博爱关系。《麻雀》和《鸽子》两首诗所表达就是这种爱,前者写一只老麻雀为了救助从雀巢里掉到地上、落在猎狗嘴前的小麻雀奋不顾身地飞落在猎狗面前,用自己的身躯来保护自己的宝宝,诗人由此深受感动,认为这只小鸟同样也是值得崇敬的英雄,死亡在它的爱心面前变得如此渺小,只有爱才是生命的原动力。诗人从一只小鸟身上看到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爱,并由此赞叹爱的原始力量。同样,《鸽子》一诗也是写一对鸽子从暴风雨中双双归来,落在屋檐下。诗人由此猜想它们当中一只从暴风雨中救回另一只。望着它俩翅膀挨着翅膀,相互偎依的情景,诗人觉得它们多么幸福,虽然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孓然一身,但此时此刻的他也感到无比幸福。这就是爱的魅力所在。其实,深受感动的岂止是作者,每一个具有爱心的读者在读罢这两首动人心魂且又充满爱心和哲理的诗篇后无不被深深打动,并无不联想到:与人类相比,麻雀和鸽子都微不足道,但它们的爱心却一点不比人类渺小。无怪乎列夫·托尔斯泰在读完《鸽子》之后连声赞叹:“写得真好!”然而,在我们看来,与其说写得好,不如说想得妙。两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作者的构思,难得一见场景折射出爱的伟大力量,透露出诗人的伟大发现。读罢这样的诗篇,即便是浪漫主义诗人也不得不叹为观止。

6 神秘的大自然

大自然主题与爱的主题一样,在屠格涅夫笔下显得迷人而又神秘,绝对是诗人的浪漫主义精神的寄托或栖息地。几乎可以这样说,屠格涅夫从小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