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利学

合集下载

环境水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水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水利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环境水利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水利的发展过程,认识水环境干扰与变化的规律,掌握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评价方法,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

课程主要包括:环境水利基础知识;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水环境的修复与管理;水质模型与水环境容量;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了解水利工程的环境管理等内容。

为从事与环境有关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应具有水力学、水资源管理、水工建筑物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特点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水环境问题的内容和影响非常广泛,对水利工程涉及的环境问题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环境水利学是研究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变化的环境给水利科学提出新问题的学问。

对环境水利的问题和规律的认识是建立在大量惨痛教训、历史经验与实验研究基础上的,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研究环境水利的方法、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技术措施也不断提高。

因此学习本课程在掌握水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同时,要注意理论的发展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教学按以下3个层次进行要求:1. 了解:要求对有关教学内容有一般的了解。

2. 理解:要求理解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3. 掌握:对于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的重要内容,要求熟练掌握。

这些内容,不仅要深入理解,还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五、教学总体要求根据课程的特点,对学习本课程提出如下要求:•了解环境水利的基础知识。

•理解水体污染机理与水体自净。

•理解水资源开发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

•理解水环境的修复与管理•了解主要水质模型与掌握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环境水利学教案

环境水利学教案

环境水利学教案环境水利学课程考核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环境水利学”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专业课,为中央电大统设课程。

本课程是水工专业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新形势下向资源水利转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遵循“人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一门新课程,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水利水电建设实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掌握环境水利学的基础知识,理解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工作,了解环境生态学的特点,掌握或理解污染物在水环境中传播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水电工程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其主要方法。

二、关于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1、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满分为100分。

其中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70%;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30%。

3、命题依据考核说明依据《开放教育试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环境水利学教学大纲》制定,本考核说明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教材包括:文字教材《环境水利学》,许士国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录像教材《环境水利学录像教材》,孙东坡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6、试题类型和结构终结性考核试题类型分为两大类:(1)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题(其中包括判断题5个,15分、选择题10个,30分、简答题4个,40分);(2)计算题1个15分。

两类试题分值的组成比例约为9:1。

7、答题时限终结性考核为闭卷笔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

8、其它学员参加考试应带钢笔、铅笔、三角板或直尺、橡皮、计算器。

三、课程考核的内容和要求第1章绪论考核内容为环境水利的发展概况、环境水利学课程的内容及学习任务。

考核要求:1、了解环境水利发展的历史;2、了解环境水利的含义;3、理解环境水利的任务与特点;4、理解环境水利课程的主要内容。

主要知识点:环境、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

第2章水环境与生态学基础知识考核内容为水环境与生态学基础知识。

《环境水利学》

《环境水利学》

《环境水利学》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一、;二、。

2、水体形成的条件:一、;二、;三、。

3、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水情要素有:、、、和。

4、水资源综合治理的措施:一、;二、;三、;四、。

5、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基本步骤:一、;二、;三、;四、。

6.在水质指标中,1L水中还原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毫克数称为。

7.水资源要用和两个指标衡量。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水体污染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属于()。

A.物理作用 B.化学作用 C.生物作用 D.生物化学作用2.、水体中某污染物的本底值就是()。

A. 该物质在当地水体没有受到污染影响时的含量;B. 该物质在过去的背景值C. 该物质在规划阶段采用的值D. 该物质在底泥中的含量。

3.、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的设计流量应采用()。

A. 河流防洪设计流量B.河流枯水期流量C. 河流平滩流量D. 河流百年一遇洪水流量4.、天然河流中污染物质的基本扩散包括()A.分子扩散;B. 分子扩散与紊动扩散;C. 紊动扩散;D. 分子扩散与热扩散。

5.、湖泊水环境容量的特点就是()。

A.混合稀释作用相对强而生化作用相对弱;B.混合稀释与生化作用都比较强;C. 混合稀释作用相对弱而生化作用相对强;D. 混合稀释与生化作用都比较弱。

6.、BOD是指什么意思()A.生化需氧量B. 化学需氧量C. 生物和化学需氧量D. 需氧量7.、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作用不包括()A.物理作用B. 化学作用C. 生物作用D.人为作用8.、人体的重量的 ( )是水。

A.20%-30% B.40%-50% C.60%-80% D.80%-90%9.、曝气作用能够使水体中( )。

A. 污染物迁移速度加快B. 污染物沉淀速度加快C. 底泥的污染物释放D. 溶解氧含量提高10.、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有( )。

A. 直接除藻法 B.萃取法 C. 控制营养盐技术 D. 原位生物修复法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环境水利学2、水环境容量3、水体的自净能力4、水资源供需分析5、环境影响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水质本底的含义与作用?2、简述影响水体自净的三个重要作用。

环境水利学

环境水利学

环境水利学形成的背景1.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剧增,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冲击逐渐超出其所承受的范围1.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使环境保护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环境科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水利学的形成和发展环境水利学是在传统水利科学的战略、规划、政策、运行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与环境科学相互交叉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是传统的水利科学的发展与深化,主要研究水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发挥水利优势,减免不利影响,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科学。

它具有多学科、跨部门、综合性和边缘性强等特点。

他是传统水利工作的发展和延续,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水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2.水资源保护3.流域环境水利4.城市环境水利5.区域环境水利6.基础理论2.水资源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保护和治理,以水质为重点水质调查、水质评价、水质监测、水质标准、水质规划、水质管理(含立法)、水质预测、水污染综合防治以及防治水资源枯竭,维持水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的对策和具体技术措施3.流域环境水利以流域为对象研究水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协调和改善流域生态,发挥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减免不利的环境影响。

流域开发治理对环境的综合影响上、中、下游水利工程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上游水土流失对当地生态及其下游环境的影响和对策:上游蓄水和用水对下游环境带来的影响及对策;水库调蓄对下游环境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流域内点源污染和农田径流非点源污染对河流、湖泊、水库污染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出对流域水利工程规划布局和管理运用的要求等。

4.区域环境水利问题在流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以区域为对象研究水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改善区域生态与环境,发挥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减免不利的环境影响按地理分区(平原、河口)按行政分区(新疆、京津等)按资源开发利用分区(能源、水电开发)5.城市环境水利以城市为对象研究水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促进城市生态与环境的改善,减少城市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环境水利学课程设计

环境水利学课程设计

环境水利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水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掌握水资源分布、利用及保护的相关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在水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水利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简单的水利环境保护方案。

2.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水资源相关数据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水资源安全,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

3. 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惜水资源,培养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水利学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水利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水资源评价方法、水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水利学导论2.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分布:介绍我国水资源总量、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 我国水资源概况3.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对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利工程与环境4.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探讨水资源保护策略、节水技术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

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5.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水资源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环境水利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分布第三周: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第四周: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含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水利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环境水利学绪论

环境水利学绪论

环境水利学城建学院梁素弢2010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环境水利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体环境第三章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第四章水资源保护第五章水质数学模型及模拟第八章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第二节环境水利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环境水利学的特点一、环境水利学的定义二、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三、环境水利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第一节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一、环境水利学的定义(p1)环境水利学是研究兴建水利工程引起的水利环境问题和环境变化对水环境、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的学科.一、环境水利学的定义二、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三、环境水利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第一节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二、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对水资源认识的转变(1)从无节制的索取转变为和谐相处;(2)从把水资源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转变为认识到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国家战略资源;(3)从注重防止水对人类的危害转变为同时要注意防止人类对水资源的危害;二、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对水资源认识的转变(4)从重点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转变为同时注重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5)从只考虑人类活动用水转变为同时考虑社会活动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广义的环境水利学:水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环境水利学具体内容为两方面:(p1)(1)与环境有关的水利问题: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利工程的影响;(2)与水利有关的环境问题: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即兴修水利对环境生态的影响,洪涝旱碱淤污等水害带来的影响等.二、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一、环境水利学的定义二、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三、环境水利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第一节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三、环境水利学的基本内容1.水资源保护:涉及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水质保护为重点.2.水利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水利发展对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3.流域环境水利:中国七大流域:长江、珠江、太湖、黄河、松辽、淮河和海河.三、环境水利学的基本内容4.区域环境水利:区域环境水利划分有3种类型(1)按行政分区;(2)按自然地理分区:如平原区、河口地区的环境水利等(3)按资源开发利用分区:5.城市环境水利:以城市为对象研究水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出改善城市环境的对策与措施.6.基础理论研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第二节环境水利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环境水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环境水利学提出的背景第二节环境水利学的形成与发展二、环境水利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一)水资源短缺带来的环境问题(二)水体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三)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四)洪涝灾害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环境水利学提出的背景(一)水资源短缺带来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现状地球上总的水体积大约为14亿km3,其中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的淡水以永久性冰或雪的形式封存于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或成为埋藏很深的地下水. 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较浅的地下水盆地.这些水资源中可用的部分仅有20万km3――不足淡水总量的1%,仅为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0.01%.水资源现状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水缺乏状况目前世界上已有29个国家不同程度的缺水,到2025年,缺水国家将达34个;在今后50年内,世界将有10亿至24亿人面临缺少淡水的威胁.水缺乏状况在中国七大流域中,有近5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10%的河段污染极为严重,已丧失了水体的使用功能,75%的城市河段已不适宜作为饮用水的水源.1.我国水资源现状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其中地表水2.7万亿m3,地下水0.83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m3.(一)水资源短缺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21位,属于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1.我国水资源现状按照国际公认标准,水资源缺乏分为四个等级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 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 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 m3为极度缺水.河北省人口有6700多万人(2002年的数据)河北省人口有6700多万人(2002年的数据)河北省人口有6700多万人(2002年的数据)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河北省人口有6700多万人(2002年的数据)江苏水质型缺水,不是因为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而是指因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而造成的缺水.2004年,太湖富营养化面积达到77%,流域河流水质评价为Ⅰ至Ⅲ类的仅占9.4%,超标河长占到了90.6%.河北省人口有6700多万人(2002年的数据)以上海为例,市区依湖停海,人均淡水量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倍.按照国家标准,地表水水质分为Ⅴ类,其中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必须达到Ⅲ类水以上. 根据上海市水务局的历时两年的详细调查,目前本市陆域水系已经没有Ⅰ类水,Ⅱ类、Ⅲ类水仅占陆域水系的1%.而Ⅵ类水、Ⅴ类水占30.4%,劣于Ⅴ类的水占69.6%.河北省人口有6700多万人(2002年的数据)河北省是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省份之一.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5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07m3(按2000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值的七分之一.据评估分析,上世纪50年代全省的用水总量约40亿m3,目前增加到200多亿m3,而我省可用水资源总量约170亿m3,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每年不得不超采40多亿m3的地下水.2.河北省水资源“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我省地表水的减少后果:300年历史的房涞涿灌区面积只剩下1/10荆轲刺秦王战国末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始皇,荆轲将匕首藏在一份督亢地图中,假意献图混进秦宫,最终败死在秦王手中.涉及到北京平原早期水利开发的重大成果—古督亢水利.督亢地区位于北京平原拒马河下游,包括涞水、涿州、房山、新城等平原地带.战国时代,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灌溉水网,成为燕国有名的富饶之地,早为秦国所垂涎.荆轲为能获准进入秦宫,假献督亢地图给秦王,说明督亢的价值.在战国时代,人们对“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古督亢水利至今已延续了一千多年,房涞涿灌区仍在发挥效益,但灌区面积已经大大减少.在邢台市和邢台县境内京广铁路两侧2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有百泉、珍珠泉、达活泉等15个泉群,以百泉和达活泉最著名.百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泉水灌区.据记载,百泉一般年份的自然涌出量为6.4m3/s,最大出水量达9.8m3/s,可灌溉36个村的5万多亩耕地,一派“北国江南”的风光.随着邢台市用水量的增大,地下水超量开采,百泉逐渐干涸.400年历史的邢台百泉灌区成了“无M之炊”2009年邢台市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被批准,是全国十个水生态修复试点之一,也是全国唯一地下水修复试点.该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工程分4年建设,总投资17.52亿元,将重现百泉争涌的生态景观,百泉处将建设泉水湿地公园.全省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总量为170.26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淡水补给资源量为131.60亿m3 ,多年平均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为99.54亿m3.3.河北省地下水开采现状河北省地下水资源简况1979年全省有机井57.3万眼,井灌面积3914.34万亩,地下水开采量达100多亿m3,八十年代全省平均每年开采地下水130多亿m3,地下水是我省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供水水源.河北省机井数2000年,全省地下水开采井数量达86.66万眼,(其中深井10.24万眼),约占全国农用机井的1/3,使河北省成为全国拥有开采井数量最多的省份,地下水开采量居全国之首.地下水开采量由高到低排列:石家庄33.64亿m3;保定市30.05亿m3;唐山市19.65亿m3;邯郸14.36亿m3;衡水、沧州、廊坊均在10亿m3左右,张家口5.6亿m3,秦皇岛4.45亿m3,承德3.43亿m3.从1976年起,河北省平均每年超采地下水40亿m3,30年共超采1200多亿m3 ,相当于200个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白洋淀的蓄水量.地下水超采的后果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和超采,不仅造成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同时在开采强度较大、用水集中的城市地区出现了规模不等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超采的后果河北平原从70年代初期形成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并逐渐转化为常年性漏斗,华北地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超采的后果河北省约有30余处地下漏斗,一般中心深25M~35M,个别40M以上.据观测资料,规模较大的是石家庄漏斗,冀枣衡漏斗和沧州漏斗.河北省地下水降落漏斗举例⑴石家庄漏斗浅层潜水疏干漏斗,中心位于石家庄市,自1965年~1990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7.57m下降到37.22m,漏斗中心水位累计下降29.65m,平均每年下降1.2m,1990年漏斗面积达338km2.⑵冀枣衡漏斗主要是深层承压水漏斗,中心位于衡水市,该漏斗形成于70年代初期,自1972年至1990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20.98m下降到76.18m,漏斗中心水位累计下降55.2m,平均每年下降2.85m/a ,漏斗涉及面积达4032km2.⑶沧州漏斗深层承压水漏斗,中心位于沧州市,从漏斗中心水位埋深92m,中心水位下降速率2 m/a.漏斗面积达1415.2km2.保定一亩泉水位:1958年一亩泉水位为地上1m,而到2002年6月末,平均水位埋深39.62m.4.超采地下水的后果A、地面沉降B、塌陷C、地裂D、海水入侵E、改变自然景观F、诱发地震在我国,由于各大中城市巨大的人口压力,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全国有近70个城市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沉降,沉降范围6.4万平方千M,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2M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其中天津塘沽的沉降量达到3.1M.A、地面沉降北京东郊约600平方公里的区域累计沉降量达550多毫M.这不仅导致高层建筑的倾斜,而且加重了城市防洪、防潮、排涝的负担.A、地面沉降由于地下沉陷,西安大雁塔从16世纪初开始就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大雁塔的倾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mm,经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抢救,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幅度依然超过了1m.目前,河北平原地面沉降大于0.5m的面积达6430km2,沉降大于1m的面积达755km2,沉降大于2m的范围已覆盖了整个沧州市区.沧州市境内南运河河床下沉,影响着南水北调东线引水工程的安全,同时对重要交通干线和河流泄洪能力造成影响.A、地面沉降保定每年的地面沉降为1cm,从5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累计沉降(均匀沉降)60多cm,2000年前市区地下水位38m,西大洋水引入市后,上升了10m多.A、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导致了地表建筑和地下设施的破坏.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地面沉降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我国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采地下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我国的地面沉降现象已经或将得到控制.A、地面沉降B、塌陷由于大规模集中开采地下水,近年来,我国地面塌陷频繁发生,并呈现向城镇和矿山集中的趋势,规模越来越大,损失不断增加.在岩溶区开采地下水过量会造成地表塌陷,引起房屋开裂倒塌、地下管道弯裂、中断交通与电力供应等一系列灾难.B、塌陷20世纪80年代,山东泰安岩溶塌陷造成京沪铁路一度中断、长期减速慢行;贵昆铁路因岩溶塌陷发生列车颠覆事件……2003年8月4日上午10时25分,广东阳春市大河水库移民春城镇河西安置区突然发生地质沉陷,6栋楼房发生斜沉或倒塌,3号楼一半倒塌,4、5、6号楼近60o倾斜,7、8号楼下沉6m,上部倒塌,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失踪.B、塌陷目前,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区),而昆明、贵阳、六盘水、桂林、泰安、秦皇岛等城市的岩溶塌陷最为典型.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共发生岩溶塌陷3000多处,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千M,塌坑总数超过4万个,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C、地裂河北平原区已发现地裂482条,影响到7个城市的近70个县(市).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统计显示,从2006年6月底至7月初,河北邢台等三市内共五县出现大地裂缝,分别是廊坊香河县、文安县,衡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平县,邢台的柏乡县.海河流域平原已发现200多条地裂缝,最长达8公里.海河水利委证实,流域平原地裂缝多与超采地下水有关.C、地裂1993年秦皇岛抚宁县洋河和戴河的入海口处,已经形成面积为27.33平方公里的海侵区,由于海水入侵,使抚宁县枣园水源地逐渐报废,1000多亩稻田被咸化而减产或绝收.D、海水入侵北京地区多处历史名泉已因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而枯竭.河北省太行山前的许多泉水已断流,如保定一亩泉、红花泉、申泉等.我省有名的6大泉中,已有2个常年断流(石鼓泉、百泉),1个间断性断流(黑龙洞泉),3个出水量减少(威州泉、东风湖泉、涞源泉).E、改变自然景观F、超采地下水还可能加重地震灾害(一)水资源短缺带来的环境问题(二)水体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三)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四)洪涝灾害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环境水利学提出的背景水污染使水荒更加严重2000年资料,全国排污量360亿吨生活和工业废水,其中95%未经任何处理.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二)水体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河北省103条河流,7876公里长的河段中,85%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不符合灌溉标准.京津冀70%的河流被污染,绝大部分为严重污染.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2类水-------0;3类水 -------50%;4、5类水-------50%海河16个河段监测结果:海河在七大水系中(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污径比最高.污径比即污水排放量与本流域河川水量的比值.海滦河污径比为0.128,说明海滦河污染最严重,其流域内稀释自净能力最低.(最佳污径比为1:30=0.033)(一)水资源短缺带来的环境问题(二)水体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三)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四)洪涝灾害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环境水利学提出的背景(三)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概述水土流失: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概述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1.水土流失概述我国目前水土流失的简况:水利部于2002年公布了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2.水土流失危害(1)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严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暴雨中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据观测,15~25度的坡耕地每年每公顷流失水量400~600m3,流失土壤30~150吨;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流失,造成土地贫瘠,田间持水能力降低.近50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多万亩.2.水土流失危害(2)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山塘、水库,降低了这些水利设施的蓄水功能,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小水库几年淤满报废,如辽宁省兴修的733座小水库中10年左右已有106座淤满报废.太行山每年泥沙流失5000万m3,2年一个大型水库报废.(库容为1亿立方M的为大型水库).2.水土流失危害(2)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承德庙宫水库处于滦河水系伊逊河干流上,是滦河由北向南第一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的大Ⅱ型水库.庙宫水库1958年建成,1960年蓄水,由于上游水土流失水库严重淤积,到1987年已淤积泥沙9650万立方M,占总库容的53%.当时设计总库容为1.83亿m3,现在有1亿m3已是泥沙,自1998年水库无法再蓄水.2.水土流失危害(3)水土流失致使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如“地上悬河”-黄河,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积,约10年淤高1M,黄河解放后三次加高,每次耗资10亿元,使华北平原面临“愈险愈加,愈加愈险”的严重洪水威胁.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分别发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加速了暴雨径流的汇集过程,降低了水库的调蓄和河道的行洪能力.2.水土流失危害(4)影响交通运输安全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公路、铁路沿线山坡塌方而引起的交通中断事故,全国时有发生.一次较大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往往以数十万元计.2.水土流失危害(5)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认识到人类整个环境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3.水土流失的原因(1)地形地质条件一方面,我国山地多,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另一方面,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土质疏松地区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 (2)气候条件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3.水土流失的原因(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滥伐森林,以及某些基本建设等活动,破坏了植被,加重了水土流失.4.水土流失的防治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一)水资源短缺带来的环境问题(二)水体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三)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四)洪涝灾害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环境水利学提出的背景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的形成须具备两个条件:1.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2.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洪涝的类型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依照成因不同河流洪水又可分为: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辽宁海城尾矿溃堤2007年11月25日,辽宁省鞍山海城市一尾矿库突发溃堤事故,大约为15万立方M的泥流和水流,席卷了位于下游2公里处的向阳村.建在低洼处的33间房屋被冲毁,造成6人死亡,7人失踪.大水紧接着冲向处于更下游的蔡家村,造成粮食、车辆被冲走,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失踪.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主要用于堆放和处理矿山生产所带来的废渣、废水等污染物质.辽宁海城尾矿溃堤致6死17伤武警战士搜寻失踪者洪涝灾害的特点1.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2. 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3.洪涝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根治洪水灾害,但可尽可能缩小灾害的影响.洪涝的防治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1)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可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2)尽可能降低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一、环境水利学提出的背景第二节环境水利学的形成与发展二、环境水利学形成和发展过程环境水利学(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于20世纪70年代由我国专家学者率先提出.二、环境水利学形成和发展过程黄河三门峡水电站黄河三门峡工程(1957.4.17动工兴建)正当水库基本建成蓄水之时,库区泥沙迅速严重淤积,并在上游潼关形成拦门沙坎,回水淹没浸没危及关中八百里秦川,甚至西安也遭威胁. 前车之鉴:黄河三门峡工程失误原因:由于对世界第一多沙河流—黄河的泥沙问题研究不够,特别是对泥沙引发的环境水利问题处理不当,最终导致在环境水利问题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黄河三门峡工程造成严重后果:规划设计指导思想由原来的“高坝大库、蓄水拦沙”改变为“蓄洪排沙、径流发电”.偌大一个高坝只能当作低坝使用;原拟安装8台总装机超百万KW的大电站,改建为5台共25万KW的径流发电厂;为了蓄洪排沙,对工程进行了大量改建.拖长了工期,加大了投资.黄河三门峡工程1956年12月和1957年3月,一位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先后两次向国务院和水利部提交《对三门峡水电站的意见》,认为由于黄河多泥沙,在三门峡建造高坝大库,潼关以上流域会被淤积,价值不能单纯用经济数字来衡量.这个人就是温善章——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水利专家、教授级高工.前车之鉴:黄河三门峡工程前车之鉴:黄河三门峡工程几个月后,水利部在北京就黄河三门峡水利规划召开了15天的会议,讨论这位年轻人的意见.在包括当时一些学界泰斗级人物的70名与会者中,支持这个观点的只有一个人.而支持他观点的这个人就是黄万里.在大坝建成42年之后,科学家再一次承认,当时三门峡高坝大库的建设的确是一个错误.经验教训:工程改造花费了20多年时间,10亿多元资金得到的是一个教训:水利一定要和环境结合起来.这就是提出环境水利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黄河三门峡水库在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环境水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是由传统的水利科学和近代的环境科学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1979年水利电力部环境保护办公室编写了《水利与环境保护——试谈环境水利学问题》提出“环境水利”一词.1981年10月水利部在武汉成立了环境水利研究会,进一步完善了“环境水利”的概念与内涵.1982年9月,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上,中国环境水利研究会副理事长方子云总工,宣读了《中国的环境水利工作》论文,受到各国代表的重视和好评.2001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水利学术大会,将环境水利列为重要专题进行广泛研讨.。

环境水利学是谁提出的概念

环境水利学是谁提出的概念

环境水利学是谁提出的概念
环境水利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在20世纪之后逐渐兴起的。

相比于传统的水利学,它更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水利学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戴维·洛夫格伦提出的。

戴维·洛夫格伦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水力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

他的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环保活动,曾经被誉为“环保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20世纪60年代,洛夫格伦开始关注水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环境水利学”这个新概念。

他认为,传统的水利工程未能考虑到环境因素,只有在将环境保护纳入水利工程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水利学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它涵盖了水文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土地利用规划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它的研究对象是水资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调控机制。

环境水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资源管理。

环境水利学研究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水母体环境保护。

环境水利学研究如何维持和改善水生态系统,保障水生
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水源地保护。

环境水利学研究水源地的保护问题,包括生态保护、污染控制等,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第四,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水利学研究水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决策支持和环境保护措施。

第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环境水利学研究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环境水利学旨在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维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推动持续发展。

环境水利学 习 题

环境水利学 习  题

《环境水利学》习题第一章习题一思考题1.环境与环境保护的概念是什么?2.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5.价水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有哪些?为什么说氧平衡指标是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指标?6.么是生态系统?它有哪几部分组成?7.阐述食物链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所起的作用。

8.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哪些方面体现?9.态平衡的含义是什么?二填空题1.液体中除汞外,水的最大,由此产生毛细、润湿、吸附等一系列界面物理化学现象。

2.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一是;二是。

3.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是水体具有能力的一种表现。

三选择题1.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级消费者。

A.狐狸B.狼C.豹D.兔子2.一个成年人体重中含有()的水。

A.20%~30%B.40%~50%C.60%~70%D.80%~90%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循环途径,最基本的也是与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三种物质的循环。

A.氧、硫、氮B.水、碳、氮何为综合水体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受那三种作用的影响?8.水体的自净是哪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为什么说河流的自净能力较强?10.为什么湖泊、水库的水体受到污染后不易控制和治理?11.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2.污染物质的浓度是怎样对水体的自净作用产生影响的?二填空题1.水体的人为污染源的种类很多,成分复杂,大致可分为、和三大类。

2.当水中溶解氧含量显着减少时,水中的将大量繁殖,有机物在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使水体发黑变臭,恶化水质。

3.任何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都会产生两个互为关联的现象,一是,二是,这两种现象互为依存,始终贯穿A.物理作用B.化学作用C.生物作用D.生物化学作用3.曝气作用能够使水体中()。

A.污染物迁移速度加快B.污染物沉淀速度加快C.底泥的污染物释放D.溶解氧含量提高4.最容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的水体是()。

A.河流B.湖泊C.海洋D.地下水5.一旦被污染,最不易治理、水质恢复最慢的水体是()。

环境水利学教学设计

环境水利学教学设计

环境水利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经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环境水利学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2.掌握环境水平常见问题的诊断方法和解决措施;3.培养环境关怀意识,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教学内容2.1 环境水利学概述1.环境水利学的定义和意义2.环境水利学研究的领域3.环境水利学的发展历程2.2 水文循环及其环境效应1.水文循环的基本概念2.水文循环对环境的影响3.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2.3 污水处理技术1.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2.污水处理常用技术及其优缺点3.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及运营管理2.4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1.水资源的分布及特征2.水资源保护的方法3.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法、研讨法、案例分析法等,注意呈现手段的多样性,在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创造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步骤4.1 环境水利学概述(讲授法,30min)1.通过讲授法讲解环境水利学的定义、研究领域、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水利学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4.2 水文循环及其环境效应(研讨法,40min)1.分组进行研讨,重点讨论水文循环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促进学生对于水文循环及其环境效应的深度理解。

4.3 污水处理技术(案例分析法,40min)1.案例分析:介绍一段污染源患者的案例,引导学生探讨污染源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讲授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结合案例分析,全面了解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及运营管理。

4.4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讲授法,50min)1.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及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方法。

2.告知学生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合理利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授课,老师应通过问答、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进行及时反馈及评价。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

2022国开形考任务 《环境水利学》 (10).docx

2022国开形考任务 《环境水利学》 (10).docx

邈目:常用化学修登技术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法.絮凝沉淀法、吸附过注法和。

()。

选项A:机械除藻选项B化学除杀藻法选项C:人工骗气选项D:底泥疏浚答案:化学除杀法法遨目:生态方法水体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及技术及植物修复技术等,在某些景观建设区还可以结合生态和景观达到治污目的。

()。

选项A:机械除洪选项B化学除杀藻法选项C:人工洋气选项D:土地处理技术答案:土地处理技术懑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中,是应用最广泛,成熟程度最高的方法“选项A抽出处理技术选项B渗透反应墙技术选项C:监测自然衰凌技术选项D: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答案:抽出处理技术题目河流水环境修爱的技术主要有一,()选项A:河流稀释、河床隔离选项B护岸工程、岸边植被选项C:复弯工程选项D:覆差及河流维护答案:河流稀释、河床隔离护岸工程、岸边植被,复夸工程,覆盖及河流维护题目:水环境修复的原则有一。

()选项A:地域性原则,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体类型、功能要求、经济基耐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水环境修复计划、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选项B:生态学原则。

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惨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潦则构建健康的水环境生态系统选项C:最小风险原则选项D最大效益原则答案地域性原则。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体类型、功能要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水环境修复计划、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生态学原则,根抠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修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煤则构建健康的水环境生态系统,最小风险原则.最大效益原则题目: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的方法减少或去除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使污染的水环境功能得到部分或完全恢复.()。

选项A:水环境容量选项B:水环境修复选项C:水环境管理选项D水环境影响评价答案:水环境修更题目水环境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生态调水、、机械除藻、底泥疏浚等,()。

选项A:酸碱中和法选项8絮凝沉淀法选项C:人工曝气选项D:化学除杀藻法答案:人工曝气遨目:与化学、物理处理方法相比,生态处理技术具有_优点。

环境水利学 备考材料整理汇总

环境水利学 备考材料整理汇总

名词解释:第一章环境水力学是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兴建水利工程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变化对水环境、水利工程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影响的学科。

第二章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一定空间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演变、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动态平衡,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氧和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就是生物富集。

第三章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 1.汞:有很强的脂溶性,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生物组织,可在脑中积蓄,损害脑组织,破坏中枢神经系统;2.镉:毒性很大,蓄积性强。

以腐殖土壤吸附能力最强,也极易被作物吸收,进入人体后,可积蓄于肝脏和肾脏中;3.铬:易被生物体吸收和积蓄,具有强氧化性,对皮肤、黏膜具有强烈的腐蚀性;4.铅:可在人体内积累,引起贫血、神经炎、肾炎;5.砷: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影响生物新陈代谢,还可引起神经系统、毛细血管和其他系统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

水体富营养化氮磷等植物养料一旦进入水体,会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过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相应急剧减少,从而使水体富营养化。

生物自净作用它属于天然水体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藻类、贝类、水草、原生动物、鱼类等水生生物,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使水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甚至消失。

河流水体的自净特点第五章污染物排放标准直接控制污染源,体现末端治理要求。

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质规划目标为依据,结合我国具体技术经济条件制定。

城市水体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一级处理只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质(过滤、沉淀,也称机械处理;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去除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质,也称为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三级处理也称为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氮和磷、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溶解盐等。

《环境水利学》复习资料哦

《环境水利学》复习资料哦

一、名词解释1、环境水利学:研究兴建水利工程引起的水利环境问题和环境变化对水环境、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的学科。

2、环境水力学:又称污染水力学,研究天然水体中污染浓度在水力作用下随时间、空间的变化。

3、水利: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利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并利用水资源适应人类生产,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活动。

4、工程水利: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治理、调配、保护和开发利用,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

5、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

6、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支流以及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形成的彼此相连的集合体,又称河系。

7、河流:指沿地表线形成低凹部分流动的水体和河床,是溪、川、江、河的总称。

8、分水线:相邻流域降水流向的分界线,通常是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此线两侧的降水分别诸如不同的河流。

9、流域面积:流域分水线与河口断面之间所包围的面积,又称集水面或受水面积。

10、水利科学:研究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水的开发利用的知识体系。

11、广义资源水利:研究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的方式和手段。

狭义资源水利:研究水资源本身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的开发保护与综合利用,水资源配置等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12、广义水资源:地球上水的总称。

13、狭义水资源:人类生产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人类可以利用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大气降水是它的补水来源。

二、填空1、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水情因素:(水温)、(流量)、(流速)和(含沙量)。

2、河流的发源地称为(河源),流往海洋、湖泊或另一河流的地点称(河口)。

3、河流溶解氧的变化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排进有机污染物降解时的(耗氧),二是河流自身不断的(复氧)。

4、在权衡大坝利弊时,最重要的指标参数有:(防洪的安全标准)、(应有的最小流量)、(水质的最低要求)。

环境水利学习题

环境水利学习题

精心整理《环境水利学》习题第一章习题一思考题1. 环境与环境保护的概念是什么?2. 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3.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内涵、区别与联系,怎样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4. 水利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5. 现代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差异有哪些?6. 水利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7. 环境水利学的发展趋势如何?8. 环境水利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9. 环境水利学的任务与特点是什么?第二章习题一简答题1. 环境水利中,水体与水有何不同?2. 据介质粒径大小,天然水可有哪些成分?3. 体的凝聚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4. 体吸附起什么作用?5. 价水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有哪些?为什么说氧平衡指标是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指标?6. 么是生态系统?它有哪几部分组成?7. 阐述食物链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所起的作用。

8. 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哪些方面体现?9. 态平衡的含义是什么?二填空题1.液体中除汞外,水的最大,由此产生毛细、润湿、吸附等一系列界面物理化学现2.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一是;二是。

3.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是水体具有能力的一种表现。

4.水体悬浮物和底泥中都含有丰富的胶体物质。

由于胶体粒子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带有因而能吸附天然水中各种分子和离子,使一些污染物从液相转到固相中并富集起来。

5.在水质指标中,1l水中还原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氧的毫克数称为。

6.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河、湖、海等地表水的,植物叶面,使水以的形式进入,然后又通过或其他降水形式重返地球表面,从而完成水的循环7.是导致湿地的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8.以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在一起的链环称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

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和。

10.如果水体中氮、磷的浓度过高,就会使浮游植物,造成水体的。

.氧化还原反应是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参与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有电子得改变其化合价:失去电子的过程叫做,其化合价;得到电子的过程叫做其化合价。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利学心得体会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利学心得体会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利学心得体会
环境水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实践应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如何应用环境水利学的原理进行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环境水利学涉及到水文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以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这促使我不断学习和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更好地应对环境水利学领域的挑战。

环境水利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实用的技术和工具。

例如,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环境监测与治理等方面的技能。

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实用技能,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学习环境水利学需要保持对行业发展动态的关注,并持续学习更新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环境水利学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上,更需要实地调研和观察。

这可以帮助我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并深入理解环境水利学原理的应用。

学习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利学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还培养了自学和实践的能力。

我将继续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在环境水利学领域的专业能力,并为实际工作中的水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环境水利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环境水利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环境水利学》期末题库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环境水利学》期末题库及答案《环境水利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判断题(正确画√。

错误打×。

每题4分。

小计20分)1.在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应选择洪水流量为设计流量。

( )2.液体中水的表面张力最大。

( )3.河流水环境容量的特点就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弱,生化作用相对强。

( )4.功能一级区划中,水质污染严重,现状水质较差的城镇河段应划为开发利用区。

5.环境管理制度已经逐步走向法律化、政策化。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小计30分)1.用于水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分析法,另一类是( )法。

A.称量阐发法B.滴定阐发法C.仪器分析法D.物理分析法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循环途径,最基本的也是与环境关系最密切的三种物质的循环是( )。

A.氧、硫、氮B.水、碳、氮C.水、硫、磷D.氧、碳、铁3.最容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的水体是( )。

A.河流B.湖泊C.海洋D.地下水4.当研究河段的水力学条件满足( )时,可考虑应用零维水质模型。

A.非恒定非均匀,洪水波B.恒定非均匀,形成污染带C.恒定均匀,充分混合D.恒定均匀,非充分混合5.生活饮用水的浑浊度一般不应超过( )度。

A.1 B.5 C.15 D.306.水体中某污染物的本底值就是( )。

A.该物资在当地水体没有受到污染影响时的含量B.该物质在过去的背景值C.该物质在规划阶段采用的值D.该物质在底泥中的含量7.移民安置目标的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指标是生产指标和( )。

A.生活指标B.资源指标C.生态指标D.大众设施指标8.自然河道中污染物资的基本扩散包括( )。

A.分子扩散B.分子扩散与紊动扩散C.紊动扩散D.分子扩散与热扩散9.一旦被污染,最不易治理、水质恢复最慢的水体是( )。

A.河道B.湖泊C.海洋D.地下水10.( )是导致湿地的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环境水利学

环境水利学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高。

从水利发展史看,水资源的利用从单项走向综合。

单项工程建设逐步发展成流域综合开发,形成流域水利整体系统。

突出体现了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

由于水利建设的加快,对环境的影响亦日益增强。

要正确处理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就必须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制约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并结合实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用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确保我国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归纳为两方面:自然环境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

1 水利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1 对气候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

在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成湿地,人工湿地的形成,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使当地气候得以改善,无霜期延长,温差缩小,降低了最高气温,增加了湿度。

研究表明,水面上空空气的透明度比成片的房屋群高出8%~10%;水面上空紫外线辐射比陆地高出30%;水库或水域上的气温在炎热季要降低4℃~5℃;相对湿度提高10%~15%。

1.1.1对降雨量的影响(1)降水量增加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引起的。

(2)降雨地区分布发生改变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

实测资料表明,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

1.1.2对气温的影响水库建成后,库区的下垫面由陆面变为水面,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气温发生变化,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

1.2 对水文的影响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2
对库区各县的基础设 施建设、资源开发利 用、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经济将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水库对 径流的调节作用,将 直接改善下游航运条 件,水库区亦可实现 部分通航。 经济效益
是长江防洪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解决川江防洪 问题的主要工程 措施之一。促进 三峡工程效益发 挥和减轻重庆港 的淤积。
防洪效益
水电是清洁、可再 生能源,大量的优 质电能代替火电后, 可节约燃煤,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
综合效益
环境效益
双曲坝拱
大坝全线
水电站机组安装点
项目
3
都江堰
1 2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 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 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 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布置图
项目 3水利工程
50%
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 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 得名。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 能。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 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 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 涝问题
岷江鱼嘴
飞沙堰溢洪道
3
项目
3
水利工程体系
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 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 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 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 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 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 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 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 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 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 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 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宝瓶口
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 进水量。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 水的咽喉

环境水利学

四川
目录/流程
1
背景
2
溪洛渡水电站
3
都江堰
项目
环境
1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辖区面积 居中国第五位,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 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四川省矿 产资源丰富且种类比较齐全,能源、黑色、有色、稀 有、贵金属、化工、建材等矿产均有分布。
气候
项目
2
溪洛渡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骨 干工程,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的金沙 江上。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 拦沙和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 并可为下游电站进行梯级补偿。电站 主要供电华东、华中地区,兼顾川、 滇两省用电需要,是金沙江“西电东 送”距离最近的骨干电源之一,也是 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
项目众多,源远流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419条,除西北的 白河、黑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外,其余均属长江水系。四川主要 河流水系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沱江、涪江等,各河流皆由边 缘山地汇集到盆地底部,并注入浩浩长江之中。滚滚的江水冲破 层峦叠嶂,与大海相通相汇。 西南部地区的地形复杂,沟壑纵横。该区的土壤类型多样,主要 的土壤类型有:紫色土,水稻土,黄壤,黄棕壤,棕壤以及石灰 岩土等。 该区地处亚热带,属于东部季风区,主要是位于海洋性与大陆性 气候的交接地带,受大气环流季节转换支配,以及季风气候的长 周期变化和自然条件差异造成的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常年易发 生干旱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