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美术_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今天,在我们学习新内容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想不想出去旅游?出去旅游会干什么?拍照之后?老师也喜欢旅游,利用清明假期拍了很多照片,可是回来后并不开心,为什么?(出示朋友圈照片3张)老师去哪里了?(出示我与长城的照片),赛马去哪了?(出示观看赛马比赛的照片),大海又在哪?(出示大海与夕阳的照片)。
得出朋友圈的问题出在不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主体与背景。
(教师板书课题:主体与背景),学生讨论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
小结:主体:所占位置突出,所占面积较大,刻画细致,色彩鲜艳。
背景:衬托主体,烘托画面气氛,刻画简单概括。
二、脑洞大开出示学生图片,让学生们猜这是谁?她在干什么?老师先来做一个示范(出示背景是狼,体是李一诺的照片),现在轮到同学们脑洞大开了(生猜各种答案)。
咱们班的同学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掌声鼓励一下。
现在思路要升级了,看搭配上不同的背景会是什么效果(出示背景是雪崩以及背景是运动会,主体都是李一诺的照片),由此得出结论:同一个主体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表达不同的情感。
三、欣赏大师作品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副作品,看看爷孙俩在干什么,你又是在哪里知道的?那我搭配上这样的背景合适吗?为什么?(出示爷孙俩与背景高楼大厦的照片)我们的大师与同学们想的一样,于是他加上了这样的背景,远处的窑洞,刚刚发芽的树枝,以及一群小鸡,以此来突出陕北农民幸福温馨的生活场景。
作者运用大量的笔墨细致的刻画突出主体。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分析下面一副作品(出示荷塘夏趣),主体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刚才我们分析的是相同主体不同的背景,那么下面这幅图片又有什么变化?(出示三幅背景相同,主体不同的图片)得出结论:背景相同,主体不同也能增加画面的趣味性。
四、教师示范注意在示范的同时与学生讲解主体的位置、大小、色彩等。
教师示范结束后,与学生一起欣赏课本中学生的作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 4. 主体与背景 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学校:教学内容:主体与背景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A4纸、剪刀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主体与背景师: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出示ppt名词解释。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课题含义,了解本节课需要我们做什么)师:老师要求画《大闹天宫》,小明说:我的画画完了。
小红说:我的画画完了。
请你来说说,谁的画,画完整了,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画面对比得出:原来小明的画只有主要人物,没有次要人物和背景,可见主体与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适当的背景更能烘托主体,突出主题。
初步感受完整的作品带给我们的画面效果。
)(二)、欣赏学习,探讨新知1、欣赏探究:(1)、出示美术书中王有政作品,中国画《悄悄话》,介绍作品。
师:一幅作品的画面,总有主次之分。
如果一个形象作为主体,其他形象就成为背景。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2)、出示美术书中周思聪作品,中国画《荷塘夏趣》,介绍作品。
师:任何事物都可以做为画面的主体,关键看我们想表现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并让学生明确主体和背景的含义。
)(3)、如何突出主体,使背景成为陪衬?(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得出:大小、位置、虚实、色彩变化,会引起绘画作品的情感和内容变化。
)2、依次出示人和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同主体,不同背景)人和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不同主体,相同背景)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能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再次明确,同一个主体搭配不同的背景,可以产生不同的内容变化和情感变化。
小学美术_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拓展引申到创意生活,希望能做一个有创意灵魂,有情趣的人。
【教学重点】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本节是美术创作中,专业性质突出的一节,掌握好本节的知识,能够为学生将来的独立创作奠定基础,可以运用自如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为了利于学生的理解,我采取直观的作品欣赏分析,让学生直接找到主体就是画面最主要的形象,最突出的那个。
而背景就是衬托主体的,烘托画面的。
为了能够深入的探讨二者的关系,我运用图片的创设让学生发现主体物不变,背景变化,画面产生的效果。
并且挖掘出主体与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作者的想法。
【教学过程】一、1、在上课开始,老师想邀请大家去看一场画展,看画展可不是走马观花,老师有要求,你看到的每幅画中的事物,用一两个关键词描述,看谁记住的最多,谁就是最强大脑。
听清楚了吗?出示:你都看到了什么?你们为什么记住的是画面中的这些事物呢?大、突出这些最大、最突出的就是画面中的(主体)?所以咱们看画的时候主体物首先抓住了我们的眼球。
二、背景的作用1、衬托主体欣赏名画(衬托主体)画面中除了主体,还有什么?背景,背景在画面也很重要吗?若有所思的样子,刚才画展上咱们看到了这样几幅画,从这几幅画上能不能发现点什么?从视觉感受上说(板书:衬托主体)2.丰富画面:这里有三个人物弯着腰,可能在哪,正在做什么呢?生:捞鱼,捡垃圾(你真会想象,你真是个环保小卫士)在法国,有位著名的农民画家米勒他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现在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了吗?三个农妇正弯着腰在已经收割过的农田里捡拾着遗落的麦穗。
添加了背景之后,画面有了什么变化?预设:画面更丰富了,饱满了预设:如果说有了明确主题。
小学四年级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
关于小学四年级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
关于小学四年级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讲完了,可我并没有找回往日的轻松,因为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很多的缺乏,课后冷静下来,我告诉自己,承受教训,总结经历,钻研教材,不断探索,争取进步。
经过自己的反思,我找到以下缺乏:
1、备课要背出学生的承受才能。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并不大,他的承受才能还很有限,表达才能也是处在初级阶段,问题太深,只能使他们语塞,不知所云,我对学生的承受才能没有真正的备到课程中来,忽略了学生的承受才能,以致于浪费了课上时间,讲的着急没人答复下列问题,听的不会说也一副无奈的表情。
所以,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备他的'承受才能,备他的知识面,备他的表达才能,备他的认知才能,且要放在首位。
2、课程环节设计要由浅入深。
我觉得上一节课应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引进来,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的深化,这样大多数同学都能承受.
第 1 页共 1 页。
小学美术《主体与背景》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1、上课前我们先欣赏一张图片。
2、仔细观察画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次要内容是什么?3、对,画面的主要内容是走钢丝的人,次要内容是后面的楼房与天空。
4、在美术课中,画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主体”,次要内容称为“背景”。
5、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主体背景是什么感觉?生汇报:第一幅的主体是雪景中房子第二幅的主体是汽车第三幅的主体是孩子师总结:通过这三幅的变化我们发现画面的主体不是固定不变的,第一幅的主体变成第二幅的背景,第二幅的主体变成了第三幅的背景,他主要取决于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想要达到的效果。
7、比如这张图片,画面的内容很多,我们要有选择的确定画面的主要内容。
可以吧黄色的鱼变成主体也可以把红色的鱼变成主体主要取决于我们想要的一种效果。
(二)主体与背景的变化组合1、有些艺术家就是运用了主体与背景的灵活变化创作了非常有创意的一些视屏或摄影作品。
2、播放视频(44 天环游世界)这段视频给你什么感受?主体与背景有什么变化?3、师总结:视频中是同一个人,到了不同的地方,背景在不断的变化,作者用来表现自己用了44 天周游世界。
像这一种变化组合属于,同一主体不同背景4、下面还有一种变化,我们再看看他属于哪种组合这组图片又有什么特点?2、你们打算为这两幅作品添加什么样的主体与背景?3、作业要求添加主体:要注意主体突出。
添加背景:要更好的衬托主体。
都要达到一种想象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板书设计:主体与背景色位比衬彩置例托同一主体不同背景同一背景不同主体教后记《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美术教学类知识点相对比较多的一课,在这次课中,我对这样的课进行了尝试和挑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的卡通引人分析,让孩子们对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进行了理解。
本节的作业完成的较好,大部分同学都能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表现了出来,个别同学的作业十分优秀。
但我也发现了我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我的担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在每个引导提问中,我都准备了备用的答案,一但看到学生有回答不上,我就会马上引导回答出,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就会给大打折扣,我之所以担心,也是与学生本身有关,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敢于积极提问和发言,我的美术课也亦是如此。
《4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观点,理解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识别绘画中的主要元素和背景环境。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绘画作品,识别主体与背景,掌握基本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优秀的孩子画作品,以便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准备绘画材料(画笔、颜料等)和作业纸。
3. 提前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更好地展示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画,让学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观点和区别。
2. 观察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选择材料、如何安排位置以及如何描绘背景。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
4. 作品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作者自我介绍和诠释他们的作品。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讨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5.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6. 安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画一张完备的主体与背景的图画,稳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干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绘画中正确表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让学生学会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干系,并能够正确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绘画中能够创作出有创意的主体与背景。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主体与背景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 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课前安置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主体与背景,以便在教室上交流分享。
小学美术_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主体与背景_美术_小学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_________ 学校:(小学)教学内容:主体与背景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作品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直观的来认识主体与背景,并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自主探究,深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勇于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辅助课件、贴纸、主体素材卡片、美术工具和材料。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考眼力:同学们喜欢动漫吗?老师带来一些图片,请你欣赏。
我播放这些图片时速度快一些,你认真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再次出示这几幅图,老师播放的那么快,你为什么能迅速记住画面的形象呢?学生:因为那些形象是画面中让人第一眼即能记住的形象,它是画面最突出的。
叫做主体。
而画面还有些形象,请继续欣赏:你发现了吗?学生描述:那些形象起到陪衬、衬托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背景。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主体与背景》【设计意图:主体形象一般在画面是最先映入眼帘的,通过一个快速的播放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迅速抓住主体物的特点引入学习内容。
】二、新授(一)欣赏探究:欣赏书中作品,你知道作品中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得出:主体就是事物的主要部分,背景就是在图画或者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开阔学生眼界,并让学生明确主体和背景的含义。
】(二)尝试发现:看图讲故事:给大家一个主体,发挥大家的想象力,给它添加背景吧!师依次出示同一个主体,同一个表情,不同的背景的四张图片,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再出示相同背景,不同主体的图片又有何感想?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小结:主体物是作者最想表达的,在画面是主要的,能引人注意的。
小学美术《主体与背景》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的创作思路。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主体是画面中要表现的主要对象,而背景则是主体周围的环境和衬托。它们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对于画面的视觉效果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主体与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对比、大小、色彩等手法来强化主体。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与感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能够发现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美。
2.创意与表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运用所学的主体与背景处理方法,创作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3.文化理解与传承: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文化,通过描绘家的场景,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运用对比、大小、色彩等手法来突出主体,以及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例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主体与背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画作中让主体更醒目。
第四课主体与背景第1课时(教案)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提高学生对图像信息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5.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勇于尝试新方法,将主体与背景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
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主体与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主体与背景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定义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主体与背景”的课程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主体与背景现象,这个方法很有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家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主体与背景的概念理解得比较快,但在区分主体与背景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比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个技能。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主体与背景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主体与背景(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1 主体与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能在作品中准确运用;2.能运用素描技法描绘主体的形态特征,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构成关系;3.通过实践创作,培养学生对色彩表现的敏感度,了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主体与背景之间的构成,掌握素描技法;2.教学难点:通过色彩表现理解主体与背景之间的情感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主体与背景的概念首先,让学生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主体通常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作品表达主题和情感的关键。
背景则是主体的环境,能为主体提供空间和情境等。
主体和背景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它们的构成关系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
2. 素描技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素描练习,学会描绘主体的形态特征。
要求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之间的构成关系,正确表达主体的轮廓线、线条质感、明暗对比和体积感等。
这些技法的正确运用,是理解主体与背景构成的重要基础。
3. 色彩表现通过实践创作,培养学生对色彩表现的敏感度。
要求学生在创作中把握好色彩的饱和度、亮度和纯度,灵活运用色彩的组合,创造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第一课:主体和背景的相互作用1.首先,教师介绍主体和背景的概念和作用,列举具体的例子,并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2.学生分成几组,互相观察和分析彼此的作品,看看哪些是偏重主体,哪些是偏重背景,有什么形式和风格等差异;3.学生用笔在一张白纸上绘制一个简单的主体形象,如一个水杯或者一个小石头。
然后,要求学生继续在画纸上加入几种背景,比如线条、点、面等。
通过多次尝试,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背景类型,并尝试不同的构图技巧。
第二课:素描练习1.让学生进行素描练习,并要求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主体的各种轮廓线、线条质感、明暗对比和体积感等;2.教师演示素描技法,制定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例如绘制一个球体或者杯子等形象。
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素描基本技法;3.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分享素描技法的心得和感受。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
《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主体与背景》这节课是美术教学类知识点相对比较多的一课,在这次课中,我对这样的课进行了尝试和挑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的卡通引人分析,让孩子们对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进行了理解。
我首先出示了四幅主体一样背景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感受。
由此学生得知,主体相同背景不同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接着,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进一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我又出示了几张背景相同而主体不同的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通过欣赏作品,孩子们对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
接着我又从主体与背景的大小关系及颜色关系方面进行讲解,使孩子们知道在画面上主体要大小合适,颜色和背景要区分开。
本节的作业完成的较好,大部分同学都能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表现了出来,个别同学的作业十分优秀。
但我也发现了我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我的担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在每个引导提问中,我都准备了备用的答案,一但看到学生有回答不上,我就会马上引导回答出,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就会给大打折扣,我之所以担心,也是与学生本身有关,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敢于积极提问和发言,我的美术课也亦是如此。
再次,知识点稍多,减少了学生的绘画制作时间,在教学中,以有趣卡通形象为主的给学生引导和分析,我讲述了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背景的作用一、二点,以及主体特点这几个部分,虽在美术教学理论中算是多的,可庆幸的是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的很好,并且在作业阶段也把知识点运用到了其中。
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于教学,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去学习更多的美术教育教学知识,向同事请教教学经验。
不断摸索,争取进步!对于学生,我将会在自信和积极创造方面给学生们多点尝试,多点挑战!让学生们也能在课堂中,敢于挑战,更加自信!。
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
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学校人教版《美术》四班级下册教材第四课,是一节设计表现与观赏评述的综合课程。
通过学习使同学熟悉人物画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绘画、手工等表现方法,应用主体与背景的学问。
四班级正处在美术学习中段和高段的转折期,其语言丰富,学问积累正在有序上升,美术学习的兴趣正浓,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究及体验的需求旺盛。
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观看、观赏等活动,引导同学熟悉人物画主体与背景的呼应关系和背景对主体的补充说明作用。
2.指导同学利用画、剪结合的形式,恰当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观看、观赏等活动,引导同学熟悉人物画主体与背景的呼应关系和背景对主体的补充说明作用。
教学难点:1、指导同学利用画、剪结合的形式,恰当选择背景,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设计:活动一:观赏评述《蒙娜丽莎的微笑》,熟悉主体与背景,导出课题1、讲蒙娜丽莎被盗的故事,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法国有一张闻名的人物画,画里的人物被法国人民称为"女神'。
1911年这张画丢了以后,法国政府成立了数以万计的侦缉小组,动用了数以万计的警力,绽开了地毯式的搜寻。
然而,在随后的一年多里,案件始终没有任何的进展,警方面对着社会舆论泰山般的压力。
1913年1月26日,在法国与安道尔交界处的迪莫特镇,警方最终将一个巨大的盗窃团伙一网打尽,女神也最终"完璧归赵',2、出示课件,《蒙娜丽莎的微笑》,观赏、争论。
(1)争论:看到了什么?蒙娜丽莎在哪里?她的心情怎么样?(2)讲解:《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闻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
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厉,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奇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奇莫测的心敏捷动。
安静的风景衬托出人物悠远安静的内心世界。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
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课标内容】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
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体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主体在不同背景的衬托下,整个作品的气氛与内容都会发生变化,反之,背景不变,而主体发生变化,作品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大胆想象,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富于想象的同时更具有较强的好奇欲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能力。
学生对美术工具和材料有一些的掌握的能力,对一些多媒体知识具有较为抱有兴趣的识别,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结合本课教材科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这里将以各种图片展示作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和描述等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中,能较好的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本节是美术创作中,专业性质突出的一节,掌握好本节的知识,能够为学生将来的独立创作奠定基础,可以运用自如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第4课《主体与背景》 (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主体和背景的概念,理解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2.通过学习作品,掌握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3.通过绘画实践,熟练掌握主体和背景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重点1.解析作品中主体和背景的关系,理解构图构建原则;2.准确把握画面中主体和背景的形象特点,掌握其绘制技巧;3.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和背景在画面中相互作用的关系;2.把握构图原则,使得画面整体具有力量感;3.熟练掌握主体和背景的绘制方法,呈现出形象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出示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询问学生对于画中主体和背景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简述几段话,描述其中的主体和背景如何相互作用,让学生感受画面氛围,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2.讲解(15分钟)1.讲解主体和背景的概念,告诉学生画面中主体和背景的作用和关系。
2.介绍画面构图的原则,主体和背景的比例和位置的设置,以及画面中的明暗和色彩。
3.分享几幅名画,让学生理解画家是如何运用构图原则来创作优秀艺术品的。
3.实践练习(3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画面构图的创作练习,强调主体和背景的平衡与协调。
2.在画图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画面的明暗变化和色彩运用,欣赏主体和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优美的构图。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借助想象,发挥创意,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
4.展示交流(10分钟)1.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思路。
2.大家互相欣赏和评价,对于好的作品可以及时表彰。
5.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强调主体和背景在画面构图上的重要性,让学生持续关注这一点,在以后的绘画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
五、作业1.完成一幅以“主体和背景”的关系为主题的创作作品,语言文本要求形式化,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12课 主体与背景-鲁教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2课主体与背景-鲁教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2.通过对主体与背景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色彩与空间的感知能力;3.了解画面构图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表现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关注自然,感受自然的美,更好的保护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主体和背景的组合,理解色彩、形式、空间的表现;2.了解画面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1.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安排主体和背景,使之协调和谐;2.怎样利用色彩和形式来表现场景和气氛。
三、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带领学生们欣赏一幅有主体和背景的画作,并询问学生关于主体和背景的认识;2.教师引导学生对画面的色彩、形式以及空间展开讨论。
2.学习与实践1.教师教授主体与背景的组合构图方法,讲解选材、取材、布局的原则和方法;2.教师示范画面构图方法,引导学生跟随;3.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自由选择主体和背景素材,进行创作。
3.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班级同学互相欣赏、评价;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成果给予肯定,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
四、教学评价1.回顾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
2.考查考查学生对主体和背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教师自备主体和背景素材图片、颜色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六、板书设计序号主题目的注意事项1 主体与背景介绍课程主题简单明了2 学习方法确定学习方法循序渐进3 画布构图传授画布构图法结构紧凑4 评价指标考察学生绘画素养具体易懂七、课后作业1.复习本课程所学内容,并尝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2.准备一幅主体和背景搭配的画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任何素材。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介绍了主体和背景的概念以及画布构图法,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色彩、形式、空间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从中获取美的感受,从而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在不同背景下欣赏人或物时所产生的
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并且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很多学生能够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但有一部分的学生对画面中的关系处理还是比较混乱的,构图处理不当,而本课
教学内容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处理画面中各部分的关系,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会、认识主体。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进行绘画练习,恰当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
系,合理进行构图。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问学生:图中,他们在干什么?你认为图中哪个是主体,哪个是背景?学生答:樱桃小丸子---主体环境(建筑、人群、沙滩、海水、海鸥等)——背景(一起回答)【活跃课堂气氛】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片(学生作品),再次请学生说一说作品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
物和背景。
(指生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孩子们所熟悉的动漫人物为切入点,可以轻松的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分辨主体与背景。
】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出示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再次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学生的作品(播放课件),启发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课件中这几幅作品的主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背景在这幅画中有什么作用?
3.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构图特点,分析作者是怎样处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的之
间的关系的。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派小代表回答)
师补充、总结(出示课件):
主体是画面中着重表现的对象,一般都较大、突出、颜色鲜艳、相对居中,可以丰
富画面的内容,背景只是起了一个衬托的作用,也就是陪衬。
一幅作品,总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为主体,当背景发生变化时,画面的主题也会随着变化。
【通过图片、作品的展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课堂所出现
的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初步感受大师是怎样构图,处
理I画面中物体之间的关系的。
】
2)课件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请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紧接着呈现
学生作品(有一幅作品背景与主体不符),并请生说一说,这些作品中的背景符合
主体吗?
【通过观察主体进行想象这幅作品的背景是什么?由此得出背景虽不同,但主体物
相同,联想后的结果也不相同。
体会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
【本环节又一次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通过对主体事物的联想,想象出背景
会是什么,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主体与背景需要合理搭配】。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3)展示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符的图片,再次让学生明确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
4)升华:怎样才能突出主体?
出示两幅突出主体案例,请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并讨论。
代表回答。
师总结:
可以通过勾线或颜色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主体。
5)作业要求: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
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小组为单位。
(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
(2)可将师课前准备好的主体添加合适的背景(海底世界)。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
(3)也可以画成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主题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4)构图合理,注意色彩的搭配,突出主体。
6)欣赏学生作品。
【启发学生创作欲望】
7)学生创作、师辅导。
【播放音乐,目的是给学生一个轻松的环境。
并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在多媒体上循环展示优秀作品,以随时给予学生启发。
在学生作业中再次体会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
8)作业展示、评价。
师小结。
本课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通过画展的形式,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的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
评价时引导学生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积极”展探究、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充分发表感受与认识,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
9)学生收拾与整理
三、课后拓展:
欣赏动漫《千与千寻》,请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动漫中画面的处理及颜色的运用。
【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
教学反思
本课,我以学生熟悉的动漫人物作为导入的话题,立刻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二个环节,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初步感受构图。
这个环节,学生表现的都很积极,小组之间讨论的也很热烈,但还是有些同学没有参与进来,只是坐在一边听其他的同学讲。
第三环节,我进一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通过对主体事物的联想,让学生想象出背景会是什么,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主体对背景的反作用,从而了解并不是随便给主体加一个背景就可以,主体与背景需要合理搭配。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很容易的就发现课件中第四幅作品的矛盾现象:人怎么能躺在马路中间睡觉呢?这是不符合常理的,从而得出结论。
课堂的气氛也空前高涨。
在作业的处理上,我采取自由作业的方式,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小组为单位。
也可以将我课前准备好的主体添加合适的背景。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选择。
作业过程中,我发现,单独作业的同学,很快的就完成了任务。
小组合作的同学,作业完成的相对慢了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动笔绘画的同学是平时比较活泼,比较自信,绘画水平也比较高的同学,有的同学则在一边观看,仿佛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
同学之间协调的也不是很好,这一点以后还需要改进。
评价环节,我通过画展的形式,先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同学之间评比,教师简评的方式进行。
而且评价时我请学生尽量使用美术用语进行评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体而言,本堂课是很成功的,但其中还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吸取经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