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三十八【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下面是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C.推广玉米种植,加强集体农庄的管理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该时期苏联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荒地产量的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赫鲁晓夫实行大规模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故A项正确;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推行的,故B项错误;推广玉米种植,加强集体农庄的管理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

2.1953年,赫鲁晓夫在自家周边的农庄播种玉米,使该农庄一下成了“全国最先进和最赢利的农庄之一”。

成功的经历冲昏了赫鲁晓夫的头脑,使他萌发了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的想法。

这表明苏联的种植玉米运动( )A.源自赫鲁晓夫个人迷信的影响B.没有经过任何试验C.与赫鲁晓夫的局部试验成功有关D.与当时苏联的重大自然灾害直接相关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赫鲁晓夫的个人迷信,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在自家周边的农庄播种玉米”表明苏联的种植玉米运动经过了赫鲁晓夫的局部试验,故B项错误;“成功的经历冲昏了赫鲁晓夫的头脑,使他萌发了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的想法”表明苏联的种植玉米运动与赫鲁晓夫的局部试验成功有关,故C项正确;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1957年苏联撤销了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

这一做法( )A.加速了工业化的完成B.促使企业获得自主地位C.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D.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答案: C解析: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时间是在1937年,完成于第二个五年计划之际,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这一做法扩大了地方权力,但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赫鲁晓夫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故C项正确;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不是赫鲁晓夫时期,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高考真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高考真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高考真题2013—2018年全国卷考情统计分析考情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经济改革都集中在2017年,前几年几乎没有命题。

本讲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紧密,在今后的复习中仍要关注主干知识,注意现实热点与教材内容的衔接。

立足史料实证——创设情境灵活考1.(2017·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从材料信息看出,针对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美国政府呼吁“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而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A项正确。

立足家国情怀——社会热点隐性考2.(2017·全国卷Ⅲ)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以看出,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造成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

3.(2017·全国卷Ⅱ)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8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8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8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

至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解析:D 1920年末至1921年初,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饥寒交迫,不得不起义,故D项正确。

材料仅强调了农民进行起义,没有涉及敌对分子或反动派,故A、C两项错误,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故B项错误。

2.蒋介石在访问苏联时的日记中写道:“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判断,当时苏联正在( )A.组建红军保卫新生政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用国家资本主义调整经济解析:D 抓住材料中信息“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判断这是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和租让的形式转让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1924年前,苏俄(联)政府与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

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

这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依然盛行B.战争环境不利于政策推行C.新经济政策背离了国情D.意识形态的矛盾依然尖锐解析:D 材料体现苏俄(联)政府引进外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被废止,A项错误;1924~1929年国内战争已结束,并非战争环境,故B项错误;在苏俄(联)经济凋敝的情况下,新经济政策引进外资,发展私营企业符合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中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联)政府同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实际履行的很少,且到1929年斯大林模式下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基本停止实施,说明苏俄(联)在经济建设上排斥资本主义,反映了意识形态的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 第31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 第31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31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考向一赫鲁晓夫改革1.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他是改革的先驱者。

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

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

”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罗斯福解析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上台,所以列宁不会使斯大林主义失掉声誉,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他”批判了斯大林,而且对斯大林的批判是其推行改革的条件,赫鲁晓夫改革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勃列日涅夫和罗斯福都没有否定斯大林,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2.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消,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

此举的影响在于()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B.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C.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解析苏联自建立以来一直实行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说明对经济的控制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出苏联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计划指导,有利于激发地方的建设热情,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7·江苏盐城摸底)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C.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成粮食的歉收D.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解析斯大林模式带来体制的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有利于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故B项正确;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失败,故C项错误;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济体制改革失败,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一轮特训:第25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b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一轮特训:第25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b Word版含解析

板块四限时·规范·特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2016·山东临沭月考]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

”二战后初期,体现以上思想的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有()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为世界和平而建立的政治经济机构。

根据所学可知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都符合条件。

而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是为和平而建,而是为遏制苏联而建。

故A为正确答案。

2.[2016·厦门模拟]有评论说:“尽管形式上是多边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高度集中的。

”这里的“高度集中”意味着()A.美国拥有该体系的主导权B.西欧各国仍有重大影响力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D.该体系的运作背离了经济自由化原则答案 A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故A项正确;二战后,西欧各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故B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是在1944年,故C项错误;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故D项错误。

3.据俄报纸网2014年9月4日报道,乌克兰已收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13.9亿美元的援助,乌克兰财政部官方网站称,其中约10亿美元将用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判断省略号处应是()A.支持国家财政B.改善人民生活C.稳定国内秩序D.增加国防开支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调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知识可知,其职责包括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A项符合题意。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三十八)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三十八)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含解析

课时检测(三十八)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对农庄、农场下达计划指标,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

这些做法()A.增强了集体农庄抵御风险能力B.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快速发展C.实现了政府对农业的科学管理D.限制了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解析:选D材料中只是体现了政府对农庄的指令,并未说明农庄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苏联的农业并未获得快速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对农业的科学管理,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政府对农庄的严格限制,不利于农庄的自主发展,故D项正确。

2.(2019·永州一模)1953年苏联农庄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为4亿卢布,1960年为16亿卢布,即在产品量增长0.6倍的情况下,收入增加2倍以上。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斯大林模式遭到了彻底否定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进D.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解析:选D1960年苏联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故B项错误;畜牧业没有大力推进机械化,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促进了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

3.下表反映了苏联集体农庄中个体家庭收支状况,对此正确的历史解释是()项目1965年1970年1975年1979年家庭总收入(100) 集体农庄收入39.6 40 43.5 43.7 个人副业收入36.5 31.9 25.4 26.9 其他23.9 28.1 31.1 29.4家庭总支购买食物衣物58.9 55.1 47.9 50.3A.“新经济体制”取得一定成效B.农庄集体的收入持续上升C.农庄庄员拥有一定自主权D.形成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解析:选C“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推行的工业改革,与集体农庄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庄中个体家庭收支状况,不能体现农庄集体的收入持续上升,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家庭其他收入也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有一定比例,可知农庄庄员拥有一定不受集体农庄控制的收入,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集体农庄中家庭的收支状况,不能体现出集体农庄形成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doc

课时作业3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亳州高三段考)有学者认为,由于没有彻底改革农业制度,原有耕地的产量还是上不去。

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部分地区干旱引发了严重的粮荒,国家不得不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

这年,还实行了类似余粮收集制的计划收购办法。

与材料中“改革”相关的是( ) A.加强指令计划,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广玉米种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C.建立家庭农场,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D.降低收购粮价,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解析:由“由于没有彻底改革农业制度,原有耕地的产量还是上不去。

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部分地区干旱引发了严重的粮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赫鲁晓夫的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种植玉米运动,造成了生态破坏,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应该是一定程度上减少指令性计划,如“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中没有“建立家庭农场”;D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答案:B2.(2018·济宁高三质监)1962年11月,赫鲁晓夫决定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各自成立自己的一套领导机构,以保证对工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

这一措施( ) A.从根本上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使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C.混淆了党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职能D.有助于实现扩大企业自主权解析:“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说明赫鲁晓夫运用党政机关直接领导和管理农业生产,严重背离经济组织的功能,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故A项错误;这种措施只会导致农业生产积极性挫伤,不会促使农业形势的好转,故B项错误;材料中明显是遏制了企业生产的自主权,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一调)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聚集美国费城召开“世界资本主义大会”,发表《资本家宣言》,提出:“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经验,实现股份制的人民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经验,实行从生到死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的计划资本主义。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表明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全面丧失生命力B.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权宜之举,带来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C.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带来新的发展D.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实力,与“社会主义”对抗,体现了冷战思维【答案】 C【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滞胀”的出现是受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故C项正确;D项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2.(2019·河南洛阳期中)1946年,法国实行了电力工业国有化,将1 390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EDF),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在发电方面,除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和罗讷河国家公司的水电站外,其余也都由EDF管理和经营。

这一措施() A.表明法国放弃了市场的调节作用B.适应了欧洲一体化的要求C.推动了战后法国经济的快速发展D.标志着法国公有制经济占主导【答案】 C【解析】材料中法国实行国有化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法国实行国有化没有涉及欧洲国家合作加强,因此与欧洲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国实行国有化有利于克服市场调节的弊端,推动了战后法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故C项正确;法国依然是资本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占主导,故D项错误。

3.(2018·江苏如皋期末)《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是美国总统里根执政理念的诠释。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9·昆明高三调研)1980年以来,有学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

但也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衡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

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打破了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B.防止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C.致力于缓解成员的国际收支平衡D.延缓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C2.(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20世纪60年代后,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再度成为金融中心;20世纪70年代,西欧钢产量超过美国,欧洲与日本汽车大举抢占美国市场,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有三分之一属于欧洲。

这推动了( )A.美国制造业走向衰落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C.欧洲逐步走向一体化D.国际汇率制度的调整D3.(2019·长沙模拟)无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肯定是要发生的。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金融资本更大的运动自由,而战后政治力量被用于管理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做法,也使美国意识到,只有抛弃布雷顿森林体系,才有继续保持优势的可能。

材料说明( )A.资本自由化冲击美国霸主地位B.美元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C.美国逐步丧失世界贸易主导权D.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日益重要A4.(2019·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下表源自《沃勒斯坦全球霸权周期表》,反映了美国经济霸权的更迭演变。

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B.美国霸权的胜利归功于罗斯福新政C.世界经济体系化推动美国霸权成熟D.区域经济集团化促使美国霸权衰落C5.(2019·滨州高三期中)美国的怀特计划的核心是“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

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

两者主张反映的实质是( )A.英国战后经济实力衰退B.美元要获得与英镑同等的地位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D6.(2019·天津滨海联考)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________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________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6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6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含解析

第36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2019·山东德州期中)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

这反映出赫鲁晓夫的改革( A )A.重视物质利益原则B.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C.试图消除城乡差别D.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了赫鲁晓夫改革。

题意中没有涉及企业自主权的问题,故排除B项;赫鲁晓夫强调提高收入,而不是消除城乡差别以及协调工农业发展,故排除C、D项。

根据“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可知赫鲁晓夫改革重视物质利益原则,故选A。

2.(2018·山师附中)苏联1954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只有500万公顷,这无法达到赫鲁晓夫要求的指标。

赫鲁晓夫给各地官员下达了严令,各地官员派出各种执法队逼迫农民们改种玉米。

1955年,苏联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800万公顷。

赫鲁晓夫的这一做法( B )A.增加了农民收入B.忽略了自然因素C.赶上了美国农业D.扩大了垦荒面积[解析]从“各地官员派出各种执法队逼迫农民们改种玉米”可以看出,一年内的指标达成是以逼迫的方式进行的,这是完全忽视自然规律的表现,不可取,所以此题选择B项。

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农业水平;D项材料没有提出垦荒的内容,无法判断。

3.(2018·南阳)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2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

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

赫鲁晓夫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 )A.促进农业发展B.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C.援助集体农庄D.改变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材料“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说明赫鲁晓夫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没有改变斯大林体制。

2020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习卷: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2020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习卷: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2019·山东青岛模拟)下表反映了美国()A.B.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C.国际市场扩大利于对外贸易增长D.两极格局对峙促使产业结构变化答案 B2.(2018·河南八市测评)1955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

这一决议()A.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反映了其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解体答案 B3.(2018·江西检测考试二)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

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C.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答案 C4.(2018·豫西南示范性高中联考)1956年春,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

上述措施旨在()A.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B.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C.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D.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答案 D5.(2019·山东淄博模拟)1965年,苏联陆续出台了调整农业政策的法令,改变过去每年制定一次农产品收购计划的做法,实行“固定收购,超售奖励”的制度,农产品收购计划制定后5年不变。

这些做法()A.扭转了苏联农业落后局面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改变了旧体制框架的弊端D.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 B6.(2018·江西赣州模拟)二战前美国总统竞选中,候选人的品德、魅力是取胜的关键。

二战后,该因素的重要性明显下降,选民更多关注候选人对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分配的许诺。

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经济全球化趋势

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经济全球化趋势

2020届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表明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C.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D.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2.据统计,从1948年到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这反映了A.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B.区域集团化加速了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C.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3.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在过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

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

于是,本来只在国家内部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发展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C.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D.世界贸易组织发挥的作用4.下列柱状图反映了1953—1989年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综合下图可知,这一时期A.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为平稳B.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一直占支配地位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下降D.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5.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30日,WTO已受理了496起贸易争端案件,平均每年受理25起,这远远高于GATT存续47年间的受案量。

这表明A.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得到认可B.经济全球化道路艰难曲折C.国际贸易体系已走上法制化正轨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6.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

2020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8讲巩固练

2020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8讲巩固练

第28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

至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解析:D 1920年末至1921年初,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饥寒交迫,不得不起义,故D项正确。

材料仅强调了农民进行起义,没有涉及敌对分子或反动派,故A、C两项错误,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故B 项错误。

2.蒋介石在访问苏联时的日记中写道:“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判断,当时苏联正在( ) A.组建红军保卫新生政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用国家资本主义调整经济解析:D 抓住材料中信息“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判断这是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和租让的形式转让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1924年前,苏俄(联)政府与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

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

这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依然盛行B.战争环境不利于政策推行C.新经济政策背离了国情D.意识形态的矛盾依然尖锐解析:D 材料体现苏俄(联)政府引进外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被废止,A项错误;1924~1929年国内战争已结束,并非战争环境,故B项错误;在苏俄(联)经济凋敝的情况下,新经济政策引进外资,发展私营企业符合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中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联)政府同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实际履行的很少,且到1929年斯大林模式下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基本停止实施,说明苏俄(联)在经济建设上排斥资本主义,反映了意识形态的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

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1课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版本

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1课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版本

史著赏 析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8)苏联改革的失败和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 会主义的失败。
(9)努力发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警惕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 演变”。
(10)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 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经济 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思维导 图
知识清 单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4-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 (3)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特点: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3.评价 (1)使苏联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增强。 (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发展 进入停滞时期。
-20-
教材补 遗
史著赏 析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21-
解读作者认为苏联从辉煌顶峰上跌落是由于勃列日涅夫错失了 机遇,未能坚持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旧 体制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而且改革的客观条件更为 成熟。但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产业结构 畸形发展,军事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6-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 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 2.措施 (1)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 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3)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 的企业。 (5)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9·昆明高三调研)1980年以来,有学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

但也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衡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

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打破了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B.防止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C.致力于缓解成员的国际收支平衡D.延缓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C2.(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20世纪60年代后,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再度成为金融中心;20世纪70年代,西欧钢产量超过美国,欧洲与日本汽车大举抢占美国市场,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有三分之一属于欧洲。

这推动了( )A.美国制造业走向衰落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C.欧洲逐步走向一体化D.国际汇率制度的调整D3.(2019·长沙模拟)无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肯定是要发生的。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金融资本更大的运动自由,而战后政治力量被用于管理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做法,也使美国意识到,只有抛弃布雷顿森林体系,才有继续保持优势的可能。

材料说明( )A.资本自由化冲击美国霸主地位B.美元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C.美国逐步丧失世界贸易主导权D.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日益重要A4.(2019·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下表源自《沃勒斯坦全球霸权周期表》,反映了美国经济霸权的更迭演变。

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霸权的崛1897~1913/1920年起霸权的胜1913/1920~1945年利霸权的成1945~1967年熟衰落的霸1967年~(?)权A.美国在霸权崛起阶段开启了工业化B.美国霸权的胜利归功于罗斯福新政C.世界经济体系化推动美国霸权成熟D.区域经济集团化促使美国霸权衰落C5.(2019·滨州高三期中)美国的怀特计划的核心是“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1课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1课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新人教版
——陈之骅《勃列日涅夫时期 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
-21-
教材补遗 史著赏析
解读作者认为苏联从辉煌顶峰上跌落是由于勃列日涅夫错失了 机遇,未能坚持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旧 体制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而且改革的客观条件更为成 熟。但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产业结构畸 形发展,军事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 乔夫改革的措施 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 管理 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 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 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 向政治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 生产积极性
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
-15-
-16-
命题 立意
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审题干 找题眼
“1953 年”“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审设问 本题的设问是“这一措施旨在”,要结合 1953 年赫鲁 找关联 晓夫改革的背景分析这一措施的目的
解题 思路
审选项 找答案
根据题干材料,农庄发放物质报酬的周期缩短,农民 还可以像工人一样领取工资,这些做法会大大调动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 A 项正确。1953 年,苏联没有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 B 项错误。20 世纪 50 年代的苏联,没有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故 C 项错 误。农业集体化早在 1929 年就已开始,故 D 项错误
第31课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2-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5-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微点拨勃列日涅夫改革实际上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有限地利 用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来管理经济。勃列日 涅夫的改革在当时曾一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 展,使苏联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其执政时期都达到鼎盛。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38讲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38讲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积累了大量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 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注] “滞胀”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 专门术语。经济“滞胀”的新特点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 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
第38讲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世界经济 体系的形成
目录
主干知识
依托教材 高于教材
核心问题
把握主流 辐射多元
训练设计
发掘高考 内化高考
课时过 关检测




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领域
措施
(1)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自主权;
农业方面 (2)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 的收购价格;
(3)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稳定国际汇兑,保证 各国汇率的稳定,是一“救急”性的调节机构,而世界银行提 供的贷款主要是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一“救贫” 性的发展机构。
[注]美元获得了等同于黄金的特 殊地位,这就是“美金”的由来。
[联]二战后美国维护霸主地位的措施 (1)组建北约,与苏联争霸。 (2)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 (3)控制联合国。 (4)主导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工业
前期是经济领域,后 期是政治领域
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 异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 进行根本性改革,但 原因 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①目的:为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同 ②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③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重 难 点 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8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人教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8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人教

1课时规范练28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选择题1.(2018河南洛阳期中,23)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

这一规定( )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B.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实行供应制,并未涉及所有制的变革,故A 项错误;当时苏俄处于战时状态,需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应对前线的胜利,因此不是脱离当时的国情,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措施有利于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C 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社会主义政策的体现,故D 项错误。

2.(2018吉林二模,22)列宁在1921年4月21日发表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中,反复论证了苏俄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列宁的这一论述( )A.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B.加速了苏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C.明确了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D.指出了苏俄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故A 项正确;苏俄(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农业集体化,其发生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故B 项错误;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加快而是迂回向社会主义过渡,故C 项错误;以牺牲农业来加快工业化的速度,发生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故D 项错误。

3.(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22)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 488个。

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1/4的承租人是合作社。

这表明当时苏俄(联)( )A.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B.准备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C.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2(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和“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 488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苏俄(联)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下的私人资本主义,可以是本国资本家,也可以是外国资本家)发展经济,故选C 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三十八【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对农庄、农场下达计划指标,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

这些做法()A.增强了集体农庄抵御风险能力B.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快速发展C.实现了政府对农业的科学管理D.限制了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解析:选D材料中只是体现了政府对农庄的指令,并未说明农庄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苏联的农业并未获得快速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对农业的科学管理,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政府对农庄的严格限制,不利于农庄的自主发展,故D项正确。

2.(2019·永州一模)1953年苏联农庄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为4亿卢布,1960年为16亿卢布,即在产品量增长0.6倍的情况下,收入增加2倍以上。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斯大林模式遭到了彻底否定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进D.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解析:选D1960年苏联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故B项错误;畜牧业没有大力推进机械化,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促进了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

3.下表反映了苏联集体农庄中个体家庭收支状况,对此正确的历史解释是()项目1965年1970年1975年1979年家庭总收入集体农庄收入39.6 40 43.5 43.7个人副业收入36.5 31.9 25.4 26.9(100) 其他23.9 28.1 31.1 29.4家庭总支出(100) 购买食物衣物58.9 55.1 47.9 50.3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14.0 15.0 16.0 14.5 其他27.1 29.9 36.1 35.2A.“新经济体制”取得一定成效B.农庄集体的收入持续上升C.农庄庄员拥有一定自主权D.形成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解析:选C“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推行的工业改革,与集体农庄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庄中个体家庭收支状况,不能体现农庄集体的收入持续上升,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家庭其他收入也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有一定比例,可知农庄庄员拥有一定不受集体农庄控制的收入,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集体农庄中家庭的收支状况,不能体现出集体农庄形成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故D项错误。

4.(2019·衡水金卷)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步。

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

”这揭示出苏联()A.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B.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C.社会经济的严重落后D.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解析:选A通过题干可知,到1990年,苏联粮食和购粮款奇缺,有先进的军事技术而物质极端匮乏,体现出苏联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故A项正确;通过题干可以看出苏联国防建设成效显著,但不能全面概括题意,故B项错误;题干表明苏联的农业生产的落后和国防技术与重工业发达,不能说明其社会经济严重落后,故C项错误;重工业高度发达是题意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故D项错误。

5.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定期更新制度,各级领导班子的更新幅度很小。

苏共二十三大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达79.4%,到二十五大,连选连任者比例更上升到83.4%,而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竟然是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

勃列日涅夫此举直接导致()A.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B.经济增长开始逐年下降C.决策权力向个人集中D.干部队伍从稳定到僵化解析:选D材料反映干部队伍更新幅度小,而不是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苏联干部队伍的信息,与经济建设的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决策权力向个人集中,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干部更新幅度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干部队伍的稳定性,而“原班人马”又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会演变为“僵化”,故D项正确。

6.1991年,原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

该计划反映出()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即将解体,改革已经无从谈起,故A项错误;物价问题并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苏联并没有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故D项错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与市场应有机结合,完全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是一种过激行为,故C项正确。

7.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

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

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B.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C.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解析:选B材料中“股份公司”说明苏联让市场发挥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国家官员……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推知苏联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故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是强调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故D项错误。

8.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

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

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解析:选B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上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

9.1971年12月份,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份,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

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A.凯恩斯主义的盛行B.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C.与苏联的长期争霸D.美国经济的逐渐衰退解析:选D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滞胀”,凯恩斯主义地位下降,故A项错误;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对美元贬值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美苏争霸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而美元贬值是在70年代,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地位的确立是与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应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衰退,美国不能维持美元的价值,故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故D项正确。

10.下表为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单位:10亿美元)。

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年份世界黄金持有量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美国尚未偿付的外国银行债务1951 33.5 22.9 8.91968 38.7 10.9 38.5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丧失B.美国政府积极对外输出黄金和美元C.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D.“双挂钩”机制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黄金持有量减少,但是当时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故A项错误;当时美国的黄金持有量减少,因此是积极向国内输入黄金,不是对外输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国的黄金持有量减少,债务增多,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机制,在战后初期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及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双挂钩”机制导致美国的黄金持有量逐渐减少,故D项错误。

11.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按各国的出资额度大小决定投票权,而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一般首先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则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

这一变化反映了()A.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B.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根本转变C.发达国家塑造全球责任形象D.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得到加强解析:选D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按各国的出资额度大小决定投票权”到“世界贸易组织……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可得出发达国家受到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得到了尊重,故D项正确。

12.下表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在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

这一变化说明()年份2010年以前2010 2018国家美国16.36 15.85 15.87日本7.85 6.84 6.83中国 2.77 4.42 5.71印度 2.78 2.91 3.22A.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国的投票权基本稳定B.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不断衰退C.亚非拉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局面得到扭转D.国际经济秩序的逐步转移解析:选D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与表格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美国、日本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虽略有下降,但总体稳定,不能据此推断出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不断衰退,故B项错误;中国和印度在世界银行投票权比重的上升说明两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但这并不能扭转亚非拉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局面,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美国、日本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略有下降,中国、印度却不断上升,这说明国际经济秩序在逐步转移,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独立后,1789年由国会通过了《1789年关税法》,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

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美国将关税税率提高了一倍,大概为20%左右。

在1816年通过的新关税法中,将关税税率提高到35%左右,到1820年,美国制成品的平均关税水平达到40%。

南北战争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利益集团的共和党连续执政,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美国得以延续,并成为美国基本国策。

进入20世纪,美国短暂降低过关税,但由于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再度增加了整体关税。

1930年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令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38%上升至48%。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

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

同时,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1974年贸易法》中的301条款就是重要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