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玻璃瓶_到_野葫芦_宗璞的第一篇小说和她爱情书写的诗学特征

合集下载

野葫芦引

野葫芦引

三种情感
What I Have Lived For
---------罗素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了被人们遗忘已久的抗战时期修建滇缅公路的事迹。
全书多为短句,读起来“上口”而无滞碍之感,语言 纯朴雅致,清丽典雅,细腻和谐,有诗的美意和散文 的含蓄,是宗璞创作中的精品之作。
野葫芦引
01 02 03 04
南渡记
东藏记
西征记
北归记 2018 年 10 月,凭
小说第一卷
2005年,《东
小说第三卷
藏记》获第六届
本书的主要内容
《东藏记》 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 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 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他 们对亲人朋友的大善、对祖国民族的大爱、 对入侵敌人的大恨、对亡国之祸的大痛, 都得到深刻细腻的表现。作品的结构严谨 合度、语言优雅蕴藉、情节暗设玄机、人 物丰满真切,具有臻于完善的思想艺术品 格。《东藏记》描写明仑大学南迁昆明之 后孟越一家和师生们艰苦的生活,刻画了 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对教授间亦 雅亦俗的人情世态,对青年人朦胧纯真的 思想、情感、均施以委婉细致的笔墨,既 有妙趣,又见真情。
山还我,光灿灿拖云霞,气昂昂傲日星。却不料伯劳飞燕各西东,又添了刻骨相思痛。
斩不断,理不清,解不开,磨不平,恨今生!又几经水深火热,绕数番陷人深井.奈何 桥上积冤孽,一件件等,一搭搭迎。
核心人物

孟樾
3 1 4
2
小娃 峨
04
本书的读后感

宗璞《野葫芦引》的知识分子书写

宗璞《野葫芦引》的知识分子书写

宗璞《野葫芦引》的知识分子书写宗璞的《野葫芦引》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知识分子书写的作品。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笔法,描绘了明末乱世士人的心态和处境,展示了知识分子对现实困境的思考与抗争。

本文将从《野葫芦引》的背景、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分析宗璞的知识分子书写。

《野葫芦引》是宗璞于明亡之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灭亡后的明清交替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贫富悬殊,人民苦不堪言。

宗璞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及周边的人物形象,刻画了知识分子在这个动荡时期的困顿和挣扎。

小说中的主人公赵连城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还具备了独立思考和正直的品质。

然而,正是这些优点让他在逆境中倍感痛苦。

在乱世中,赵连城的知识被贬为废物,被人冷嘲热讽。

他的理想和价值观与现实格格不入,他感到迷茫和无力。

正是因为这种迷茫和无力,所以赵连城才成了一个“野人”,放弃了自己的身份和尊严,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在《野葫芦引》中,宗璞通过描写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展示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

他抨击了社会的腐朽和污浊,同时也批评了知识分子们对社会现象的冷漠和退缩。

赵连城的遭遇,既是一个个体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映照。

宗璞以细腻入微的笔触,表现了他对于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痛楚和无奈。

与此同时,宗璞也通过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心态。

比如,袁文才是一个深知世态炎凉的文人,他尽管也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但却选择了适应和忍耐。

他以自己的方式在现实中求生存,他在一片黑暗中保存了一丝光明。

此外,小说中也描写了一些贪官污吏等社会现象,通过讽刺和讥讽,宗璞点出了这些人士的丑恶行径和狼子野心。

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和刻画力,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恶暴露在人们面前,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野葫芦引》中的知识分子书写不仅表现在对个体经历的描写上,更体现在对价值观和社会观念的思考上。

宗璞通过描绘赵连城的人生历程,呼唤了知识分子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紫藤萝瀑布》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紫藤萝瀑布》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七课《紫藤萝瀑布》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宗璞(pú)(1928年——),原名冯钟璞,常用笔名宗璞,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东藏记》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2.创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

文革结束后,“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更让作者心怀郁结的是,1982年,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

作者满心伤痛之际,徘徊院中,遇见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内容主题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组织全文。

由紫藤萝花那生机勃发,令人目眩神迷的灿烂美丽,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作者忆起十多年前花的稀落,甚至惨遭摧折,与眼前繁茂的紫藤萝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地引发作者对“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对生与死的思考。

最终作者由花的盛衰与自己的经历中,领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主旨句)这一哲理。

关键字词瀑布pù bù: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

远看如挂着的白布。

终极:文中指终点。

迸溅bèng jiàn:向四处溅出或喷射。

挑逗tiǎodòu:逗引,招惹凝níng望:凝神而望,目不转睛地看。

繁fán密:多,密。

笼罩lóng zhào: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枯槐kū huái:已经枯萎的槐树。

遗憾hàn:大可惋惜,文中指不称心。

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

忍俊,忍笑。

蜂围蝶阵:是指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

形容花开得非常茂盛,以至于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

仙露琼qióng浆:指美酒。

伫zhù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依傍:依靠。

伶仃líng dīng:瘦弱无力的样子。

《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

《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

《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野葫芦引。

《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计划撰写四卷《南渡记》。

《东藏记》。

《西征记》和《北归记》。

现已完成前三卷。

第四卷正处于创作中。

故事以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

写北平明仑大学被迫南迁云南办学的艰苦历程。

故事中塑造了一系列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而且也较为难得的记录了被人们遗忘已久的抗战时期修建滇缅公路的事迹。

全书多为短句。

读起来“上口”而无滞碍之感。

语言纯朴雅致。

清丽典雅。

细腻和谐。

有诗的美意和散文的含蓄。

宗璞是宗璞创作中的精品之作。

xx年。

小说的第二卷《东藏记》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书名,野葫芦引。

又名,双城鸿雪记。

作者,宗璞。

类别,长篇小说。

出版社,人民文学版社。

类型,四部曲。

人物介绍。

以上整理自文学鉴赏。

孙犁曾称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

流畅而有余韵。

于细腻之中。

注意调节”。

这决非过誉之词。

宗璞既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家学渊源。

又从事外语工作多年。

接触到很多外国文学作品。

故而在创作中。

她秉承中国古典文学的特色。

又兼及外国文学的优长:中国传统语言的含蓄凝炼。

特有的节奏与音韵美。

鲜明的形象性;外国文学中表现微妙复杂的人物心理状态的新鲜活泼的文字。

两者在宗璞笔下互相渗透。

彼此融合。

化而为一。

这就形成了宗璞非常个人化且颇具特色的言语风格。

而到了《野葫芦引》。

宗璞更是把这种风格推进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野葫芦引》的叙述方式匀称。

节制。

含蓄。

典雅。

在全书之前有六首序曲。

名为“风雷引”。

“泪洒方壶”。

“春城会”。

“招魂云匾”。

“归梦残”。

“望太平”。

当是四卷本的总纲。

前两部作品《南渡记》与《东藏记》。

每章的字数大体相当。

一般分为三或四节。

而在奇数章节末尾。

一会出现一篇独语。

如:野葫芦的心。

没有寄出的信。

棺中人语等。

以旁白形式来凝炼。

升华本章内容。

野葫芦引

野葫芦引

野葫芦引--宗璞宗璞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学者型作家,在小说、散文的创作、外国文学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在她几十年的小说创作中所展示的生活环境大多与古都北京的西郊文化区有关; 她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较高素养的知识分子。

从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她的小说中中国知识分子丰富、充实而又坎坷的人生遭遇和心灵历程;可以感悟到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艺术对中国知识分子深远的、潜在的影响; 可以领悟到一个杰出的女作家所特有的幽雅、淡泊、纯真的艺术风貌。

我们可以看到宗璞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又多年从事外文研究工作,她的作品蕴涵着东方传统哲学文化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品位和高雅格调,表现出纯粹的文人气质、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严谨沉潜的创作态度。

经过长期的酝酿、构思,宗璞在年事已高、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况下,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创作了以总名为《野葫芦引》的四卷本长篇小说,将自己的小说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同时也为当代文坛献上了一朵空谷幽兰。

《野葫芦引》包括《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四部,目前已完成前三部,《北归记》还在创作中。

反而【风雷引】百年耻,多少和约羞成。

烽火连迭,无夜无明。

小命儿似飞蓬,报国心遏云行。

不见那长城内外金甲逼,早听得芦沟桥上炮声隆! 【泪洒方壶】多少人血泪飞,向黄泉红雨凝。

飘零! 多少人离乡背井。

枪口上挂头颅,刀丛里争性命。

就死辞生!一腔浩气吁苍穹。

说什么抛了文书,洒了香墨,别了琴馆,碎了玉筝。

珠泪倾! 又何叹点点流萤? 【春城会】到此暂驻文旌,痛残山剩水好叮咛。

逃不完急煎煎警报红灯,嚼不烂软蹋蹋苦菜蔓青,咽不下弯曲曲米虫是荤腥。

却不误山茶童子面,蜡梅髯翁情。

一灯如豆寒窗暖,众说似潮壁报兴。

见一代学人志士,青史彪名。

东流水浩荡绕山去,岂止是断肠声! 【招魂云匾】纷争里渐现奇形。

前线是好男儿尸骨纸样轻,后方是不义钱财积山峰; 画堂里蟹螫菊朵来云外,村野间水旱饥荒抓壮丁! 强敌压境失边城! 五彩笔敌压境失边城! 五彩笔换了回日戈,壮也书生!把招魂两字写天庭。

部编版人教版最新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整理

部编版人教版最新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整理

第五单元第17课《紫藤萝瀑布》1.文学常识《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是宗璞,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

2.文章思想内容3.重点词语挑逗(tiǎo dòu):撩拨;逗引。

枯槐(kūhuái):槐树意思:枯了的槐树。

终极(zhōng jí):最后,这里指的是(生命)最后的终点。

迸溅(bèng jiàn):向外四溅。

繁密(fán mì):繁多,密集,繁茂。

伫立(zhùlì):长时间地站着。

凝望(níng wàng):目不注目远望。

伶仃(líng dīng):孤独,没有依靠。

稀零(xīlíng):稀少,零星,形容稀疏的样子。

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jīn):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xiān lùqióng jiāng):神仙所喝的饮料和美酒,多喻美酒。

后比喻酒非常鲜美。

蜂围蝶阵(fēng wéi diézhèn):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

盘虬卧龙(pán qiúwòlóng):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如龙一般。

发端(fāduān ):开始,起头。

依傍(yībàng ):依靠。

4.重点句子(1)从三个方面写紫藤萝花答:A、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C、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的轻轻笼罩着我。

”作者为什么写气味还带着颜色,是梦幻吗?答:作者将香气写成浅紫色,写成梦幻,是为了突出紫藤萝的茂盛,进而引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与思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现代文阅读——走近宗璞先生(阅读提示)在学习了《紫藤萝瀑布》后,小希和好友都喜欢上了宗璞先生的散文,她们相约举办散文沙龙——走近宗璞,现邀请你和她们一起来阅读,探讨。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

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好一朵木槿花(宗璞)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

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

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

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

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

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

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

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

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

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保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

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

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

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

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

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里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

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

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这是木槿。

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

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

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住。

PPT《紫藤萝瀑布》宗璞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PPT《紫藤萝瀑布》宗璞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主要从外形方面进行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树盛开的 紫藤萝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也形象地表现出了紫藤萝 的繁茂。
颜色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从颜色方面入手,采用比喻的手法,将紫藤萝花中最浅淡的部 分比作“迸溅的水花”。“银光”是紫花最浅淡的部分,由深而浅, 使静态变为动态,赞美花繁花盛,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笔触细腻。
②看了紫藤萝之后,作者为什么觉得痛苦暂时不存在了,只有宁 静和喜悦呢了?
作者沉浸在紫藤萝瀑布所营造的 生机盎然的境界中,紫藤萝花表现出 来的生命力使作者从对小弟的病情的 焦虑悲痛中解脱出来,变得和平宁静。
5.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文章开头写到“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但是结尾却写到“我不
3).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感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 境的。
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什么要加快脚步呢?
“停住了脚步” 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
“加快了脚步” 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
6.联系前后文,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作者感情的变化: 焦虑悲痛 宁静喜悦 振奋向前。
想一想: 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
资料链接
1982年的十多年前,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 必然关系”。而宗璞一家,深受迫害。
既与现在的紫藤萝形成对比,又写出了紫藤萝的历史变迁。
2).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有什么特殊意义?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 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七年级语文上册 16《紫藤萝瀑布》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6《紫藤萝瀑布》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紫藤萝瀑布》百科名片紫藤萝《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一篇文章。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宗璞(pú)(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籍贯:河南唐河,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十岁后随家庭南迁到昆明。

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

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

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引》。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16《紫藤萝瀑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16《紫藤萝瀑布》

1、花瀑--花穗--花朵 由整体 到 局部 2、色彩、形状、动态、香气
3、突出了紫藤萝花的繁盛、美丽、生机勃 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 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 ⑴色彩: 的水花。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等放。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 ⑵形状: 不见其每一朵盛开的花 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 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 要绽开似的。
紫藤萝瀑布.lnk
听一听、想一想、议一议
看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1.作者看到紫藤萝瀑布的所( 见)所(忆 )所(悟)
整体感知
1、找出“我”赏花行踪的句子。 2、全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 分析第7---9段,这部分依次写的内容是什么?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宗璞一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笼罩在作者心头在拨乱反正的1982年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棵盛开的藤萝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到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整体感知
1、找出“我”赏花行踪的句子。
停住了脚步--伫立凝望--加快了脚步
2、全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 分析第7---9段,这部分依次写的内容是什么? 赏花(1-6) “赏花的习惯”(7) “忆花的劫难”(8) “颂花的生机”(9)
忆花(7-9)
悟花(10-11)
合作探究
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对紫藤萝花进行描写的? 2、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找句子,并读) 3、通过描写,突出了紫藤萝花怎样的特点?

文学小传统下的个体记忆与小说诗学——论宗璞《野葫芦引》

文学小传统下的个体记忆与小说诗学——论宗璞《野葫芦引》

文学小传统下的个体记忆与小说诗学——论宗璞《野葫芦引》宗璞《野葫芦引》为探讨作家在文学记忆与历史细节的缝隙间如何经个人文学小传统而浸润出深厚而别致的审美底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个例。

从文学传统的内在融合来看,《南渡记》《东藏记》在女性视角与知识分子心态的描摹上显现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同时,作家对于战争的书写与关于历史的看法也将《西征记》里对世态人情的表现作了更为细致的审视。

而已经完成的三卷本小说文本中对“野”这一小说诗学的建构方式.则从文学范本选择与长篇小说文体自律性的关联中为趋向世情/虚构流向的史传诗学提出了切实的当下指向。

关键词:宗璞;《野葫芦引》;文学小传统;个体记忆;小说诗学由文学传统理论命题的探讨到具体文学现象的关注成为当代文学经典化讨论的基本语境.但是在重申经典的同时.文学范本选择仍被忽略.而对历史细节的文学性记忆和以小说书写历史的表达方式更会不自觉地束缚作家的想象力.当代长篇小说文体的自由性、包容度与作家试图进入更高审美层面的创作意图随即构成隐性冲突宗璞《野葫芦引》在当代长篇小说经典化序列中即是如此,第一卷《南渡记》得到了知识分子与学院派评论家的赏识,并且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第二卷《东藏记》于21世纪出版,延续着这种关注;第三卷《西征记》,被视为2009年最值得期待的作品。

《野葫芦引》逐渐进入当代长篇小说经典的范本选择,但在甄别、选择及持续阐释的语境中.作家的创作个性尽管在很多方面得到凸显.却也在些许问题上被范本选择的话语塑造所遮蔽也正是由于历史书写与个人记忆的边界在长篇小说文体中的相对模糊.历史事件本身的事实特性才渐趋消弥而进入文学审美层面。

由此.事件才成为“世情”。

小说才有可能进入历史深处发掘那些更为隐秘和动人的东西。

一、“大传统”与“小传统”间的过渡:女性视界与知识分子心态的别样介入对包含传奇与劝戒意味的中国小说之流风余韵的挖掘在阐释《野葫芦引》时需尤其注意。

一方面,作家看到了创作中可资依赖的“大传统”.那就是作为“历史中人”和“战争中人”的身份来叙写知识分子与抗战史的关联度:另一方面,则在心灵故事与女性叙事视角上又不自觉地加入了“文学中人”的知识趣味和性格禀赋。

装着一肚子故事的葫芦——宗璞与《野葫芦引》

装着一肚子故事的葫芦——宗璞与《野葫芦引》

2012年Vol.27 No.10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文学艺术收稿日期:2012-09-15作者简介:姚 潇(1991-),女,广东中山人,从事英汉语言文学研究。

宗璞先生一直是中国文坛的一缕清泉,以优雅而洁净的笔感动和鼓励着不同时代的人。

多年来,她一直进行着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创作。

第一部《南渡记》成书于1987年,后陆续推出《东藏记》和《西征记》,最后一部《北归记》仍在创作过程中。

一、讲故事的人说起宗璞,很少有人没读过她的作品,其中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紫藤萝瀑布》更是脍炙人口。

宗璞原名冯钟璞,是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之女, 其姑母冯沅君女士是“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可说是成长于诗礼簪缨之家。

宗璞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书香气息的熏陶下成长,自幼便能背诵唐诗宋词,八岁开始读《红楼梦》,这对她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岁那年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宗璞随家人南迁到昆明,其父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

这段在云南的日子成了宗璞难以忘怀的记忆,她的豆蔻年华永远地停留在昆明,以至于在宗璞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也不断出现昆明的影子,而《野葫芦引》的故事背景更是发生在昆明西南联大。

抗日战争结束后,宗璞考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潜心研究英语及欧美文学,并在翻译方面有所建树。

书香世家的熏陶和西方文化的学习在宗璞身上显得矛盾而又和谐,她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雍容典雅。

宗璞并不是个多产的作家,但每部都是承载着心血的精品。

她的主要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和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等,获得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其中《野葫芦引》第二卷《东藏记》更为宗璞赢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①。

二、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野葫芦引》这个书名奇特又有趣,但在宗璞的笔下有着深刻的含义。

宗璞说过:“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葫芦里卖什么药。

”其实历史就是个葫芦,外人不知道“里面卖的什么药”,除非切开个小口探视一番。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 (3)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 (3)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 和阳光互相挑逗”
美在情趣---拟人“挑逗”一词将花瀑拟人化,仿佛盛装的少 女在欢歌笑语,细腻地写出了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 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 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伶仃(líng dīng) 仙露琼浆(qióng)
挑逗(tiǎo) 盘虬卧龙( )qiú
沉淀(diàn) 嚷( )穗rā(nsguì)
伫立( zhÙ)
舱(cāng)绽( zh) àn
凑(còu)酿(niàng)
解释下面的词语
⑴迸溅: 向外溅出或喷射。 ⑵繁密: 多而密。 ⑶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本文选自《铁箫人语》。
听听读读课课文文、、整感体花把之握情
读准下面红色字的字音
迸溅( ) 忍俊不禁( ) 伶仃( ) 仙露琼浆( ) 挑逗( ) 盘虬卧龙( ) 沉淀( ) 嚷( ) 穗( ) 伫立( ) 舱( ) 绽( ) 凑( ) 酿( )
读准下面红色字的字音
迸溅(bèng) 忍俊不禁( j)īn
⑷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⑻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⑼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品读课文、赏花之美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美在形状---比喻 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从总体 形象上赞美了花的繁盛,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不仅 形象地表现了花的繁茂,也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 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 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 己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 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光彩和芳香。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紫藤萝瀑布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紫藤萝瀑布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17课紫藤萝瀑布宗璞,生于1928年,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等。

《宗璞散文选集》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

粉碎“四人帮”以后,神州大地重新焕发生机,欣欣向荣。

不幸的是,此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这让她十分焦虑、悲痛。

作者在悲痛中徘徊于庭院,在繁花盛开的紫藤萝前,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不幸把人压垮,而要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段析】开门见山,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3。

【解析】1.“像一条瀑布”将花比喻为瀑布,并夸张地写出“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繁茂,透露出一股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2.“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令人陶醉。

3.“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运用拟人手法,把紫藤萝写得顽皮可爱,仿佛是一个正在挤眉弄眼的顽童,对着阳光尽情地表演。

【段析】对花瀑的整体形状、色彩进行了细腻传神的描绘,从总体上形象地赞美了花繁、花盛。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5“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解析】4.“推着”“挤着”“活泼”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花朵竞相开放的盛况,显得活泼调皮,富有灵性。

6.“嚷嚷”一词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出花的活泼和欢乐,写出了紫藤萝花的无限生机。

【东藏记 《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 宗璞 野葫芦引

【东藏记 《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 宗璞 野葫芦引

【东藏记《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宗璞野葫芦引野葫芦引。

《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计划撰写四卷《南渡记》。

《东藏记》。

《西征记》和《北归记》。

现已完成前三卷。

第四卷正处于创作中。

东藏记故事以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

写北平明仑大学被迫南迁云南办学的艰苦历程。

故事中塑造了一系列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而且也较为难得的记录了被人们遗忘已久的抗战时期修建滇缅公路的事迹。

全书多为短句。

读起来“上口”而无滞碍之感。

语言纯朴雅致。

清丽典雅。

细腻和谐。

有诗的美意和散文的含蓄。

是宗璞创作中的精品之作。

20xx年。

小说的第二卷《东藏记》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书名,野葫芦引。

又名,双城鸿雪记。

作者,宗璞。

类别,长篇小说。

出版社,人民文学版社。

类型,四部曲。

人物介绍。

以上整理自文学鉴赏。

孙犁曾称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

流畅而有余韵。

于细腻之中。

注意调节”。

这决非过誉之词。

宗璞既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家学渊源。

又从事外语工作多年。

接触到很多外国文学作品。

故而在创作中。

她秉承中国古典文学的特色。

又兼及外国文学的优长:中国传统语言的含蓄凝炼。

特有的节奏与音韵美。

鲜明的形象性;外国文学中表现微妙复杂的人物心理状态的新鲜活泼的文字。

两者在宗璞笔下互相渗透。

彼此融合。

化而为一。

这就形成了宗璞非常个人化且颇具特色的言语风格。

而到了《野葫芦引》。

宗璞更是把这种风格推进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野葫芦引》的叙述方式匀称。

节制。

含蓄。

典雅。

在全书之前有六首序曲。

名为“风雷引”。

“泪洒方壶”。

“春城会”。

“招魂云匾”。

“归梦残”。

“望太平”。

当是四卷本的总纲。

前两部作品《南渡记》与《东藏记》。

每章的字数大体相当。

一般分为三或四节。

而在奇数章节末尾。

一会出现一篇独语。

如:野葫芦的心。

没有寄出的信。

棺中人语等。

以旁白形式来凝炼。

升华本章内容。

在每部作品结尾处加有间曲。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紫藤萝瀑布》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紫藤萝瀑布》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紫藤萝瀑布》重要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宗璞,本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其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三松堂断忆》等。

二、故事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

“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她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的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三、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融情于景、状物抒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抒情散文是作者感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

2.充满诗情画意。

3.立意清新,精心安排结构。

4.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

四、理解词义1.迸溅:向四外溅。

2.挑逗:逗引;招惹。

3.沉淀:凝聚,积累。

4.仙露琼浆:神仙饮用的汁液,文中比喻花朵中含有的露水。

5.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6.伶仃:①孤独;没有依靠。

②瘦弱。

7.盘虬卧龙:盘绕横卧着的虬龙。

文中形容枝干回旋盘绕,弯弯曲曲。

五、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⑥):看花。

描写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

第二部分(⑦—⑨):忆花。

睹物释怀,内心的疑惑和痛楚化为精神上的宁静愉悦。

第三部分(10、11):悟花。

作者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和美好。

六、问题归纳1.本文题目有什么作用?题目点出本文的描写对象——紫藤萝,以“瀑布”喻“紫藤萝”,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开花的繁盛景象,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无休止的意蕴,暗示主旨。

2.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不由得”三个字,突出了作者的惊讶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 ·一 第一篇小说发表于何时何处?宗璞的第一篇小说是什么?发表于何时何处?小说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对于一位还健在的当代作家来说,这样最基本的史料学问题应该是极容易回答的。

但事实上,答案并不确切,甚至有些混乱。

作者本人能够肯定地说出第一篇小说的名字,但对于出处和小说内容却记忆、表述有误,导致以讹传讹者颇多。

在接受女作家施叔青访谈时,宗璞说:“上大学时在天津《大公报》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笔名绿繁。

那时我在学法文,小说名字叫《A.K.C 》,法文‘打碎’的意思。

故事是一个小女孩把信装在瓶里要男孩打碎,男孩不懂,错过了,后来他一直在遗憾中度日。

”在《说虚构》一文中,宗璞又说:“一九四八年,我写第一篇小说,刊登在天津《大公报》上。

内容是编造的爱情故事。

现在这篇小说找不到了,它的价值不大,并不让人太遗憾。

有趣的是这篇小说的题目,可以提一提。

这题目用的是法文,《A.K.C.》。

当时我正在上大学,法文是我的第二外语。

”还说:“‘A.K.C.’是a` casser 的谐音,意思是打碎它。

小说中男主角送给女主角一件瓷器,上面刻着‘A.K.C.’,但是女主角舍不得打碎它,就没有得到藏在其中吐露真情的信。

两人错过了,成为终身之恨。

”很显然,这里对故事内容的复述发生了颠倒:写信留下谜语的变成了男主角,但没有“打碎”瓶子而错失机会的变成了女主角。

这段文字中提供了另一个重要信息,即小说发表的时间:一九四八年。

但很遗憾,这是一个错误的时间信息,这是导致“小说找不到了”,导致《宗璞文集》对此事的记录只能将错就错,致使其他研究者以讹传讹,致使作者对故事的复述前后不一的根本原因。

准确的信息是:《A.K.C 》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发表于天津《大公报》1947年8月13日和20日,署名绿繁。

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

女主角波娃莉小姐是一个美丽、天真、无忧无虑的少女,父母挚爱,朋友众多,在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中长大。

有一天,在一个宴会上认识了一位态度谦恭、行为方正的年轻人,两人互生好感,渐生情愫。

但是,两人都沉默着,不首先表达爱情。

直到有一天,两人相约游湖,少年交给波娃莉小姐从“玻璃瓶”到“野葫芦”——宗璞的第一篇小说和她爱情书写的诗学特征孙先科内容提要 宗璞的小说处女作发表于1947年的《大公报》,但相关文字和《宗璞文集》均误指为1948年,作者对故事内容的复述也相互矛盾。

被作者认为“价值不大”的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宗璞爱情言说的重要开端,构成她爱情言说的主要诗学特征已初见端倪。

此后,被日渐放大的这种诗学特征可概括为:对爱情的悲剧性认知与“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故事模式;女性爱情主体的“闺秀”身份及其“精神洁癖”;源于中国诗词“香草美人”传统的古典意象与现代隐喻相结合的象征体系等。

朦胧、模糊、混沌、神秘、待解而未解的状态可能最接近宗璞对爱情的理解,最接近她对爱情的把握,也最接近她爱情言说的审美与诗学特征。

文学评论 2012年第4期·196 ·一个精致的玻璃瓶后,远离家乡,从此音讯杳无。

波娃莉小姐在等待和怀念中渐渐枯萎、老去,拒绝了其他人的求婚,父母也先后去世了。

她把小玻璃瓶像圣物一样放到一个丝绒袋子里供奉起来,寄托着自己的爱意与思念。

一天,邻居家的小男孩不小心打破了小玻璃瓶,在玻璃的碎片中,波娃莉小姐发现了一张纸条,正面写着:“你愿意交给我你的手和心吗?”反面是:“希望你能在一星期内告诉我‘可以’,过了七天,就表示我将有不幸的一生,也不必再用你的笔迹,来催促我走向灭亡了”,在玻璃瓶底上还有三个字母:AKC 。

波娃莉小姐反复念叨着AKC ,她突然领悟,AKC 即是法文a'casser 的缩写,意思是“打碎它”。

明白了事情真相的波娃莉小姐晕了过去。

宗璞自己说,这是一个“编造的爱情故事”,“它的价值不大”,找不到它,“并不让人太遗憾”。

从小说的内容来看,故事的成立主要立足于一个悬念、巧合与误会,即少年将求爱的信息放到了玻璃瓶中,而波娃莉小姐恰好错过了阅读它的时机,因而造成一对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爱情悲剧。

这样的故事套路是中外古今感伤爱情故事司空见惯的,作者说是“编造的”、“价值不大”,是有道理的。

但是,完全抹杀这篇小说的价值是错误的。

甚至可以说,这篇小说的价值不可低估,尤其是将它放到宗璞爱情小说创作的整个序列和谱系中,从发生学的意义上去看它,它的价值更是非同小可,宗璞在此后的爱情小说创作在很多方面受到这篇小说的影响。

或者换句话说,这篇小说中的诸多元素,如故事、主题、叙述方式、情调与美感形态等在她以后的小说中反复呈现。

本文通过解读宗璞的第一篇小说及其和以后作品的关联,一是疏通宗璞小说创作的脉络,更完整、更清晰地呈现宗璞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和整体风貌。

二是,从这篇小说开始,宗璞在人生和爱情认知方面就体现出的神秘感与悲剧姿态一以贯之的运行于她以后的小说创作,由此形成了她在爱情书写上的独特气质与特殊内涵,在整个当代文坛都独树一帜,因此,将包括第一篇小说在内的她的爱情小说创作作为一个自洽的整体,挖掘、阐释宗璞爱情小说的特殊气质与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既能见出她所有小说创作的某些端倪,甚至还能切换到更宽阔的文学史领域和美学领域,牵引出更具学术意义的命题。

二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A ·K ·C 》的故事背景在法国首都巴黎,主人公是两位法国青年男女。

但是“异域”色彩更像一副面纱,用以制造神秘的氛围或者用来遮挡故事与作者之间的联想关系。

面纱下面的故事却是人类性的,在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和文学中都司空见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因为羞涩或某种禁忌不敢公开向对方表达爱情,延宕造成误会或者某种外力的介入导致相爱的双方劳燕分飞,爱情成为一种永远的痛。

“两人错过了,成为终身之恨”,作者自己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既是对这篇小说言简意赅的总结,事实上也成为她此后爱情小说甚至是所有涉及爱情经验的一个常规模式,“两个人错过了,成为终身之恨”,换成一个更通俗、简约的说法——“有情人难成眷属”成为宗璞爱情话语在故事层面上最显著的“症候”。

《红豆》是宗璞在建国后创作的第一篇有重大影响的小说,也是继《A ·K ·C 》之后又一篇涉及爱情描写的作品。

尽管如作者所说:“我写的其实是为了革命而舍弃爱情,通过女主人公江玫的经历,表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在革命中成长”,表达的是“爱情诚可贵,甘为革命抛”的宏大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江玫与齐虹之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及其悲剧结局成为这篇小说让人唏嘘不已、难以忘怀的重要原因之一。

洪子诚先生说,《红豆》发表后,他们一帮同学曾到颐和园玉带桥“考察”江玫和齐虹定情的地点,足见这篇小说的爱情故事在同代人心中引起的震撼。

《三生石》发表于1979年,是宗璞劫后余生的一部重要作品。

小说开宗明义地写道:“小说只不过是小说”,这种对常识郑重其事的宣言恰恰透露出某些“超常识”的隐秘,即这部小说实际上具有相当程度的传记性。

或许正是基于自己的婚姻经验,《三生石》出现了宗璞小说中极少见的“大团圆”结局,即以梅菩提和方知这两个苦命人相濡以沫式的婚姻为故事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

正如鲁迅在《阿Q 正传》中以“大团圆”式的喜剧来传达悲剧内涵相似,《三生石》中梅菩提与方知相濡以沫的爱情和危如累卵的婚姻,述说的同从“玻璃瓶”到“野葫芦”·197 ·样是社会与人生的悲情。

虽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终了故事,但“有情人难成眷属”之“难”仍是这部小说的主调。

《心祭》从大结构上看就是一个“未亡人”对爱情往事的追怀与悲悼,挽歌的调子构成了这篇小说的主旋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这两句名诗既铺排出小说的结构,也点化出它的悲剧意蕴。

“此时之情”与“当时之事”构成小说的“复调”,追忆之苦涩和怀念之惘然则共同构成了这篇小说忧郁感伤、优雅迷离的氛围与气息。

而这种“复调”得以展开的故事内核仍然是“有情人难成眷属”——主人公程抗与黎倩兮之间真挚相爱却又无法走到一起,终至天海永隔的悲剧。

1993年前后,宗璞先后写作、发表了三篇爱情小说:《朱颜长好》、《勿念我》和《长相思》。

这三篇作品分别原发于美国的《世界日报》、台湾的《联合报》和香港的《大公报》,预设的读者主要是生活于大陆以外的华人群体。

《朱颜常好》的篇末附有作者的一个说明:“1990年春拾旧意构思,断续至1993年2月22日成之”。

由上述信息可以推知,这三篇小说有一个特殊的“生产场域”:1.小说写作是由沉潜于作者心中的某些意绪触发引起的;2.小说使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3.预设读者主要是对古典文学传统有较深濡染的海外华人知识分子。

这一特殊的“生产场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组小说在基本面相上和《红豆》、《三生石》等写实性与历史感较强的作品不同,而是与《A •K •C 》、《心祭》等有更多的同气相求,写心境、写意绪的成分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对爱情、婚姻有更专注、更纯粹的思索与追问。

三篇小说均虚化、弱化对故事发生历史情景的描述,而通过写爱情和婚姻的极端状态增强故事的强度与张力,从而强化小说思索与追问的气质。

《朱颜常好》是“钗黛合一”故事的变体,是女性版的“宝、钗、黛”爱情故事的翻演。

林慧亚和珉、琦是三个青梅竹马好朋友,慧亚嫁给了稳重、谨慎的珉,但内心更钟情敏捷、浪漫的琦。

慧亚在一场事故中失去了珉和他们的双胞胎儿子,三十年后在美国与琦再次相遇。

琦已经垂垂老矣,依靠轮椅生活。

但他仍怀念着慧亚,坚持要把三十年前准备好的房子送给慧亚,但慧亚的耳边却响起安葬于白桦林中的珉的呼唤,不知所之的慧亚和最初陷在两难选择中一样,再次陷入茫然与惆怅。

这篇小说在构思上使用了美学的分身术,珉和琦代表了理想的男性品质的互补的两面,或者说是女性欲望借助男性形象投射出的两种向度,就像“钗黛合一”完整地投射出男性对女性的双重想象与双重欲望一样。

贾宝玉的“钗黛合一”理想是一场悲剧,林慧亚(同学称她林妹妹)的同时拥有两块宝玉的愿望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勿念我》反写“勿忘我”的浪漫爱情故事,叙述一位丈夫在妻子去世后发现妻子另有所爱。

小说从受蒙蔽的丈夫的视角展开叙述,使故事失去了“勿忘我”模式固有的浪漫与温情(从妻子的角度就是一个‘勿忘我’的故事),而使故事具有了强烈的道德挑战性和残酷的力度。

考虑到作者为人物命名时一贯的用心良苦,她把男主人公命名为“戈欣”是别有深意的。

或者说,对主人公的命名方式,就是作者赋予这个“勿念我”故事的深层意义。

她要写的是婚姻中夫妻“隔心”(戈欣与隔心谐音)这一事实,是同床异梦的同义语。

《长相思》的篇名唤起读者的古典情思,但在我看来,它的故事本身与这一命名多少是有些反讽的。

小说写了一个现代社会中的痴情女,一个“寒窑苦等”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