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与做的区别
做讲解还是作讲解

做讲解还是作讲解
正确的是“做讲解”。
“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
做是汉语一级字(常用字),读作zuò。
常用为动词,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其本义是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做”和“作”用法的区分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复杂,有的情况下还有争议。
根据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提出的意见,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文、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不过,吕叔湘认为,区别的标准不是绝对的,遇到没有把握的词,他宁可写“作”不写“做”。
“作、做、坐、座”“得、地、的”的用法和记忆小窍门

“作、做、坐、座”“得、地、的”的用法和记忆小窍门“做” 和“作”“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时通用,所以使用时让人犯难,不知该用哪个字。
作,是古老的字作这个字,很早的时候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发生”,像现在我们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发生、兴起”的意思。
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作”和“做”,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所以容易混淆。
做,是后造字做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当“即使”“播弄”“做作”讲。
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渐渐演变成为“作”的同义词。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
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所以,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是:1) 区别的基本标准是:是否是书面语,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成语都用“作”。
2)做单音节动词用,多数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内容也比较抽象。
宾语是动名词的(如:报告,调查,榜样,处理,动员,贡献),一般也用“作”。
3)表身份、成绩、行为等义的“作为”,用“作”。
4) 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但要做到局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统一。
“坐”与“座”座是个名词,而坐是个动词。
坐,是指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这是本来的意思,后来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垫,坐骑。
或者表示乘,搭:坐车,坐船。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物体向后倒:房顶往后坐。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区分作、做、坐、座、的、地、得

“作、做、坐、座”“的、地、得”区分“做”和“作”“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时通用,所以使用时让人犯难,不知该用哪个字。
作,是古老的字作这个字,很早的时候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发生”,像现在我们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发生、兴起”的意思。
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作”和“做”,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所以容易混淆。
做,是后造字做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当“即使”“播弄”“做作”讲。
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渐渐演变成为“作”的同义词。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
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所以,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是:1) 区别的基本标准是:是否是书面语,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成语都用“作”。
2) 做单音节动词用,多数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内容也比较抽象。
宾语是动名词的(如:报告,调查,榜样,处理,动员,贡献),一般也用“作”。
3) 表身份、成绩、行为等义的“作为”,用“作”。
4) 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但要做到局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统一。
02“坐”与“座”“座”是个名词,而“坐”是个动词。
坐,是指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这是本来的意思,后来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垫,坐骑。
或者表示乘,搭:坐车,坐船。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物体向后倒:房顶往后坐。
座,本义为座位,供人坐的地方,也指位置,座次。
例如:宝座,上座,落座,满座,空座,首座,末座,楼座,茶座,专座,雅座。
03“的、地、得”记忆小窍门“的、地、得”用法口诀大家都知道,”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
做部署还是作部署

做部署还是作部署
应该是“作出部署”。
这里的“作”指“从事、进行某种活动”,如:作出部署、作贡献、作处理、作调查、作报告、作动员。
“做”和“作”的主要区别如下:
简单说来,“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
“做”和“作”都含有“制造”这一意思,但又不能混用,区别有三点:
1、、“做”侧重于具体对象或产生实物的活动,动作性较强。
如“做工”、“做衣服”、“做作业”等。
“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而“作”多用于抽象对象或不产生实物的活动,动作性较弱;如:作孽、作弊、作曲、作别等。
2、从感情色彩上看,“做”所连接的多数都是中性事物。
如做客、做梦,都无所谓好坏;“作”所连接的事物多数是贬义的,如作恶、作弊、作假等。
3、“做”是一个“全动词”,就是说它能独立地作为一个动词,在运用中体现完整的动作意思;而“作”是“半动词”,它往往跟别的动同连起来使用,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动作意思,如:叫作、制作、作战等。
作报告和做报告有什么区别

作报告和做报告有什么区别作报告和做报告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两个概念,它们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存在着一些区别。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作报告和做报告的区别。
首先,作报告更侧重于准备和撰写报告的过程。
作报告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它包括了对报告主题的调研、资料的收集、内容的整理和撰写报告等多个环节。
在作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准备工作,确保报告的内容全面、准确、有条理。
而做报告则更侧重于报告的呈现和表达。
做报告是将准备好的报告内容通过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听众传达,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以确保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报告内容。
其次,作报告更注重于深入研究和分析问题。
在作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报告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从而为做报告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依据。
而做报告则更注重于简洁清晰地向听众传达信息。
在做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听众解释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确保听众能够轻松理解报告内容。
此外,作报告更强调对报告内容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在作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确保报告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而做报告则更强调对听众的引导和激发。
在做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言语和表情来引导听众的思维,激发听众的兴趣和思考,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作报告和做报告虽然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存在着一些区别。
作报告更侧重于准备和撰写报告的过程,深入研究和分析问题,以及对报告内容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而做报告更侧重于报告的呈现和表达,简洁清晰地向听众传达信息,以及对听众的引导和激发。
因此,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报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做总结性讲话还是作总结性讲话

做总结性讲话还是作总结性讲话
做总结性讲话还是作总结性讲话?
正确答案是:作总结性讲话,而不是做总结性讲话。
此关键在于区分清楚“做”与“作”的不同用法。
具体辨析如下:
一、“做”与“作”的意思不同
1.“做”,多用于具体性的事务或职业性、专业性的工作。
如,做活、做事、做工、做手脚、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等。
2.“作”,多用于一般性的活动,且动作性不强,意义很虚。
如,作安排、作采访、作承诺、作交流、作思考等。
二、“做”与“作”的语体色彩不同
1.“做”,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
如,做媒、做梦、做、做生意、做手脚等。
2.“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
如,作别、作答、作废、作结(收尾)等。
三、“做”与“作”的语义内容不同
1.“做”,表示具体的动作。
如,做家务、做手势、做游戏、做针线等。
2.“作”,表示抽象的动作。
如:作案、作弊、作为、作证等。
在现实应用习惯上,涉及具体对象或产生实物的活动,动作
- 1 -
性较强,或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一般用“做”;涉及抽象对象或不产生实物的活动,动作性较弱,或书面色彩重一点的,一般用“作”。
“总结性讲话”,不产生实物,抽象的,且书面色彩重。
据此,应该是“作”,作总结性讲话。
- 2 -。
“做报告”还是“作报告”

“做报告”还是“作报告”“做”和“作”在有些意义上是相通的,按照使用习惯有所分工。
习惯上,制作或活动涉及的对象是具体的,一般用“做”;抽象一点的或书面色彩重一点的,一般用“作”;成语里一般用“作”。
“zuò报告”里的“zuò”是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做”和“作”都有这个意思。
一般说来,“zuò”带双音节动名词宾语时,多用“作”,如“作总结”、“作检查”、“作调查”等。
按照这个规律,“作报告”的写法更合于习惯。
“作”和“做”这两个常用的词,由于不仅音同,有时意思也相同,或者词义相差甚微,所以在报刊上常被用混淆或混用。
因此有必要辨析。
“作”常用来表示当作、作为和充当的意思,如作罢、作别、作价、作保、作陪、作依据、作为献礼、过期作废、认贼作父。
“作”还常表示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如作案、作恶、作乐、作祟、作了报告、作出规定、特作如下通知。
“作”还表示写作和作品的意思,如作曲、作词、成功之作。
“作”也表示振作、起始和装作、发作的意思,如一鼓作气、日出而作、装模作样、作呕。
“作古”表示去世,“作为”表示所作所为或成绩,也都用“作”。
“做”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工、做法、做买卖、做好准备、做出成绩、多做贡献、做到公正办案。
“做”还表示制作和制造的意思,如做衣服、做家具、做文章、做作文。
“做”也表示当、充当的意思,如做媒、做官、做老师。
“做”还表示举行、举办和用做、结成某种关系的意思,如做寿、做礼拜、树皮可以做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做伴、做亲、做朋友。
“作”和“做”都有表示充当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所以有些词可以通用,如作客和做客、作对和做对、作声和做声、作人和做人,可以通用。
但不是表示这方面意思的词都可通用,例如,作对和做对头、作态和做出一种姿态、作曲和做文章、做教师和作为教师,还有文章“作法”和处理事情的“做法”,其中的“作”和“做”都应该区别使用,因为表达的意思有细微的差别。
作和做的区别

作和做的区别一、‚做‛和‚作‛都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思,一般认为,‚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
“作出”和“做出”,比如‚作出贡献‛、‚作出选择‛、‚作出让步‛、‚作出决定‛,这里‚贡献‛‚选择‛‚决定‛都不是具体直接的一个东西;而‚做出一幅鬼脸‛‚做出一个高难动作‛‚做出一道难题‛中动作涉及的对象都是具体事物。
“作出”多为不可见的,思想上的,抽象的,如此, “做出”多为行为上的,可见的,物质的。
二、1、“作”的行为对象一般是抽象的意识形态的(通俗讲往往是动名词),如:作贡献,作奉献,作服务,作报告,作决策。
2、“做”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物质的实践的(往往是纯名词),如:做人,做事,做工作,做作业等。
3、有一些例子值得推敲:作文章,这里的文章是抽象的,意思是在某一件事情上动脑筋、出新招、花气力;而做文章,则是指文字材料的构思、撰写等具体行为。
三、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既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
‚作‛、‚做‛的用法大致如下。
(一)从语体色彩来看:区分‚作‛、‚做‛用法的基本标准是‚文‛与‚白‛。
‚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
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前者如:作成(成全)、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态、作息、作谢、作业、作揖、作俑、作战、操作、创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
例如:当牛作马、敢作敢当、敢作敢为、故作高深、胡作非为、矫揉造作、苦中作乐、弄虚作假、述而不作、无恶不作、为非作歹、为虎作伥、为人作嫁、惺惺作态、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多情、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善降祥、作威作福。
后者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眉眼(使眼色)、做圈套、做人家、做人情、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与“做”人民教育出版社谭桂声现代汉语中的“作”与“做”,用途很广,使用频度很高,所构成的词语很多,二者之间的意义和用法也相当复杂,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一、“作”“做”溯源甲骨文中有“乍”而无“作”。
“乍”,是“作”的古文。
在甲骨文中作为动词,意义同“作”。
例如:甲骨卜辞“我乍邑”,意为“我建筑城邑”。
金文铭辞也以“乍”为“作”。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兮甲盘》:“兮白吉父作般(盘)。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吴王寿梦之戈》:“乍在古铭器中一般用为作字。
”“乍”作为动词,其读音在宋代《集韵》中为“即各切,入铎,精”,与“作”同音。
“乍”可能是会意字,但其字形结构至今不明,《说文解字》认为“乍,止也,一曰亡也。
从亡从一”,不足为据,一般不为人们所认可。
“作”,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乍,乍声。
“作”的起源很早,我国早期的典籍,已大量使用“作”,其语义已充分发展,是一个义项丰富的多义词。
《周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兴起)。
”《尚书·舜典》:“伯禹作(充任、担任)司空。
”《逸周书·作雒》:“(周公)乃作(兴建、建造)大邑成周于土中。
”《周礼·考工记序》:“作(制造)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振作、激发)气,再而衰,三而竭。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作(兴建、建造)邑于丰。
”《楚辞·天问》:“启代益作后(充任、担任)。
”“作”有入声和去声两个读音,二者的中古音(唐宋音)用音标表示,分别是[tzak] [tza]。
《广韵》:“作,则箇切,去箇,精。
又则落切,入铎,精。
”《广韵·暮韵》:“作, 造也。
臧祚切。
”又《箇韵》:“作, 造也, 则箇切, 本臧洛切。
”“作”本为入声字,去声的“作”来自入声的“作”。
入声的“作”有“为也、起也、行也、役也、始也、生也”诸义(见《广韵》), 去声的“作”只有“为也”一义, 即“造也”。
《后汉书·廉范传》:“百姓为便, 乃歌之曰:‘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 民安作。
平生无襦, 今五绔。
’”注:“作, 协韵, 音则护反。
”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诗》:“非阁复非船, 可居兼可过。
君欲问方桥, 方桥如此作。
”其中的“作”,后来写为“做”。
“作”,现代普通话读则箇切,西南官话读臧祚切,均为去声;现在的闽方言、粤方言“作”仍读入声(如“工作”的“作”),而“做”读去声。
皆与《广韵》吻合。
《广韵》一书作于宋代,说明至迟在宋代,“作”的读音已分化。
“做”,形声字,从人故声,读音同去声的“作”。
“做”是“作”的后起的分别字。
“作”的“为也”一义,读去声,后来写为“做”。
“做”不仅用于“为也”的“造也”一义,还用于“为也”的其他诸义。
明人张自烈(1564—1650)所撰字书《正字通》:“做, 俗‘作'字。
《字汇》租去声, 又音佐。
不知‘作'本有去入二音, 分‘作’‘做'为二, 非。
”“做”用于北方白话,大约起于宋代。
辛弃疾《鹧鸪天·三山道中》:“闲愁做弄(捉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
”邵雍《伊川击壤集》八《和人留题张相公庵》诗:“做了相公更引年,人间福德合居先。
”米芾《海岳名言》:“世人多写大字时……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
”到了明清,使用更广泛。
《水浒传》第四回:“既蒙员外做主,洒家情愿做了和尚,专靠员外照管。
”《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他家接我的戏去与老太太做生日。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前日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儿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下同)在“做”字条目后附有“(作)”,既说明了“做”本为“作”的渊源关系,又表示了二者在“为(wéi)”这一语义基础上的通用关系。
辞书中收录的下列词语的不同书写形式,也清楚地表明了“作”“做”在“为”这一语义基础上的通用关系。
例如:做伴—作伴做东—作东做法—作法做工—作工做活儿—作活做客—作客做人—作人做声—作声做事—作事做戏—作戏做主—作主作弊—做弊作对—做对作假—做假作美—做美作品—做品当作—当做小题大做—小题大作(见《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装模作样—装模做样装聋作哑—装聋做哑装腔作势—装腔做势做贼心虚—作贼心虚(见《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以上词语的前一种书写形式,均已被《现代汉语词典》采用为惟一书写形式或首选书写形式。
而在过去,这些词语的两种书写形式是通用的。
二、“作”“做”的用法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
“作”“做”的用法大致如下。
(一)从语体色彩来看:“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做”多用于具有口头语色彩的词语。
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即使是一些后起的词语,如果具有书面语色彩,也多用“作”而不用“做”。
前者如: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息、作业、作俑、作战、操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而很少用“做”。
例如:胡作非为、弄虚作假、为非作歹、为虎作伥、无恶不作、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威作福等。
后者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圈套、做人家、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等。
(二)从语义特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
前者如:作案、作保、作弊、作恶、作风、作梗、作价、作脸、作派、作数、作速、作为、作伪、作用、作证、炒作、合作、协作、运作、恶作剧等。
后者如:做饭、做手势、做游戏、做针线等。
(三)从语法特征来看:后面是双音节动词时, 多用“作”;后面是双音节名词时, 多用“做”。
前者如:作报告、作比较、作变动、作处理、作点拨、作调查、作斗争、作分析、作贡献、作介绍、作解释、作了解、作努力、作思考、作说明、作妥协、作牺牲、作修正、作演讲、作咨询等。
其中的“作”,现在也往往写成“做”,但过去的惯例是写为“作”。
后者如:做工程、做功课、做记号、做家务、做课题、做事情、做事业、做文章、做物业、做学问、做业务等。
此外,与后面带“作”的词语搭配,一般用“做”,而不再用“作”。
例如:做作、做作业、做动作、做工作、做作文等。
(四)从词义分别来看:各有适用范围,又有交叉重叠。
情况大致如下:1.只用“作”或一般用“作”(1)“起(起身、兴起、振作、出现、发作)”之义,例如:日出而作、风浪大作、一鼓作气,以及作怪、作呕、隐隐作痛等,均只用“作”,而不用“做”。
(2)“写作、创作”之义,“作”“做”习惯用法有别。
例如:作家、作者、作画、作曲、作文(写文章)、作序、作传(写传记)等,均用“作”。
但是,“作诗”写为“做诗”,“作文(写文章)”写为“做文”,也无不可。
“作画”“作曲”“作文(写文章)”均用“作”,但如果后面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也常用“做”。
例如:做文章、做小说、做一张画、做一篇序、做一支曲子等。
“作品、文章”之义,只用“作”。
例如:作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大作、佳作、杰作、力作、拟作、习作、原作、著作、拙作、诗作、剧作、处女作、代表作等。
(3)“当做、作为”之义,多用“作”。
例如:成语“过期作废”“认贼作父”“作死马医”(俗语为“死马当活马医”),以及“以理论作指南”等, 均用“作”。
这与“作”很早就有“当做、作为”之义有关。
例如,《尚书·舜典》中就有“朴作教刑(用木条抽打作为学校的刑罚)”之语。
“作为”不论是作动词还是作名词,只用“作”而不用“做”。
“作为”不能写成“做为”。
2.只用“做”或一般用“做”(1)“制造、制作”之义,用“做”不用“作”。
例如:做家具、做衣服等。
但俗语“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成语则是“为人作嫁”。
(2)“当、充任、担任”之义,一般用“做”。
例如:做官、做客、做白领、做母亲、做奴隶、做职员、做商人、当牛做马等。
“做客”“做贼心虚”,又分别写成“作客”“作贼心虚”,《现代汉语词典》选取的是前一种书写形式,而《新华词典》等辞书则恰恰相反,选取的是后一种书写形式。
(3)“结成某种关系”之义,“举行、举办”之义,均用“做”,前者如:做亲、做夫妻、做搭挡、做对头、做邻居、做朋友等。
后者如:做寿、做礼拜、做满月、做弥撒、做生日、做筵席等。
3.“作”“做”有大致分工(1)“从事某种活动”之义,或用“作”或用“做”,或通用。
“作”多用于一般性的活动,其意义和用法与“进行”相当。
例如:作安排、作采访、作承诺、作冲刺、作补充、作贡献、作沟通、作构思、作观察、作扩展、作检讨、作交代、作交流、作思考、作提示、作修改、作研究、作要求、作引导、作摘录、作注释、作指示、作准备等。
其中的“作”,现在常写成“做”,但依惯例是写成“作”。
“做”多用于事务性的活动或具体性的工作。
例如:做工、做课(举行示范性或实验性的公开课)、做活儿、做题、做药(从事药物推销工作)、做账、做广告、做家务、做卡片、做建材(做建材生意)、做IT、做楼盘、做手术、做房地产,以及做保养、做交易、做实验、做营销、做运动等。
此外,泛言“行事”之义,写为“做事”。
“主持并决定其事”之义,《现代汉语词典》采用的是“做主”,这种写法已普遍为人们所接纳,但写成“作主”也并非不可。
(2)“假装、做作”之义,本来“作”“做”通用,如前面所举的“装模作样”“装聋作哑”“装腔作势”,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确定的书写形式,应予采纳,但其中的“作”原来都可以写成“做”。
作态、造作、作开心状、强作笑颜等,用“作”不用“做”。
做鬼脸、做样子、做姿态等,一般用“做”。
“表演”之义,有“做戏”一词,用的是“做”;而成语“逢场作戏”,以及来自港台的半意译半音译词“作秀(put on a show)”等,用的是“作”。
4.“作”“做”可以通用(1)“用做”之义,“作”“做”一般通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1688页的“做”字条目的义项⑥释为“用做”,并举例:“树皮可以~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教材。
”《辞海》“满江红”词条:“植物名……全草可作鱼类和家畜的饲料……”其中的“做”或“作”一般可互换。
做抵押、做纪念等,其中的“做”,也可用“作”。
但“副词可以作状语”之类,依惯例,用“作”而不用“做”。
(2)“成、为”之义,“作”“做”通用。
其用法是附在其他动词之后构成动补结构,后面带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表示行为或动作的结果。
这种用法出于北方白话,因此常用“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