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疗法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 讲
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头皮针治疗线,以治疗全身病症 的方法。
头皮针常以国际通用的头皮针标准治疗线为刺激部位,沿皮透 刺。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2
头皮针的刺激部位
1 额区 2 顶区 3 颞区 4 枕区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3
一、额区
1.额中线
定位: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5分处,向下刺1寸。
像耳针、舌针、鼻针、腹针、足针等微针系统,都是全息理论在针灸领域 中的具体体现。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32
五、经络学说原理
头皮针是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黄帝内经》云:“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在头部进行治疗,是因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头为诸阳之会”, 所有阳经皆上达巅顶,汇聚百会。所有阴经的经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相合后上达头面。任督二脉环体一周亦交会与头面。兼之“脑为髓海”,“头 气有街”及十二皮部、标本、根结学说等,皆支持头皮针的经络效应。 头皮针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头部经络的连属关系通达全身,从而达到外治肢 体(皮肉筋脉骨)、内治脏腑(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胆女子胞膀胱等)。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14
三、颞区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15
三、颞区
11.颞后线 定位:在头颞部,自率谷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 (率谷穴-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 属足少阳胆经。
头皮针医学专业知识宣讲
16
四、枕区
12.枕上正中线 定位:在头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即自强间穴起至脑户穴 的连线。 (强间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脑户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眼病、腰脊痛等。 属督脉。

头针课件ppt

头针课件ppt

强头针的治疗作用,提高疗效。
头针的国际交流与推广
国际学术交流
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论文等方式,加强头针的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可以邀请国外专家 学者前来交流学习,促进头针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
培训和普及
通过开展国际培训班和研讨会等形式,向世界各地推广头针技术,提高头针的国际知名度。同时可以编写相关教材和 宣传资料,方便国外学习者学习和了解头针。
运动系统疾病
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 突出等。
其他
如美容养颜、调节亚健康状态 等。
02 头针的穴位与操作方法
头针穴位分布
01
头针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部各个区 域,包括前头部、后头部、两侧 头部等。
02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 用,掌握好穴位分布是进行头针 治疗的基础。
头针操作流程
消毒
对头部皮肤进行消毒,防止感 染。
国际合作研究
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头针研究项目,推动头针的国际合作与发展。通过合作研究,可 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促进头针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基础研究
加强头针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头针治疗疾病的原理和 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 科学和可靠的依据。同时需要关 注头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问题 ,为头针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头针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
头针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激发经络之 气,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调整脏腑功 能,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
特点
头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 显著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常见疾病的 治疗和预防。
头针的应用范围
01
02
03
04
内科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 腹泻等。

《头针疗法》课件

《头针疗法》课件

注意事项
头针治疗需注意消毒,避 免感染;同时,对于某些 疾病和特殊人群,需谨慎 使用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的科学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头 针疗法在各种疾病中的疗效和优 势,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
据。
机制研究
科研人员对头针疗法的治疗机制进 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调 节神经递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等 方式发挥作用。
失眠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改善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头针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改善睡眠质量。常用 的穴位包括神门穴、三阴交等。
面瘫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改善面部肌肉功能。
详细描述
面瘫是由于面部肌肉瘫痪引起的病症,头针 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节神经和肌肉功 能,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常用的穴位包括地 仓穴、颊车穴等。
针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如毫针、皮肤针等。
消毒措施
在针刺前应对针具、皮肤等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针刺方法与技巧
针刺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针 刺方法,如快速进针法、缓慢进针法 等。
针刺技巧
在针刺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进针 角度、深度和刺激强度,以达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
针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反应
在针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VS
控制刺激强度
在针刺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刺激强度,避 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或不良反应。
03
常见病症的头针疗法
头痛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缓解头痛症状。

头针针灸课件(共55张PPT)

头针针灸课件(共55张PPT)
侧,顶中线旁开 前神聪 百会前1寸
[顶中线]
寸处,属足 定位:当顶部正中,属 督脉。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少阳胆经。自正 头针的行针只捻转不提插。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早 泄、子宫脱垂、眼病等。
营穴沿皮向后刺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痪、麻木、疼痛
等病证。
(三)颞区
[颞前线] [颞后线]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悬厘 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
[颞前线]
定位:在颞部鬓角内,属足少阳胆
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 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 回顾 主治:头、面、颈病证,如瘫痪、麻 木、疼痛、失语、齿病和眼病
等。
曲鬓 鬓角发际后缘,耳尖水平 率谷 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用头针治疗。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和心力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 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衰竭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其操作常用等长度的三根毫针,分别从上述治疗线的起点(如前顶穴)、第一个等分点和第二个等分点(将此线三等分)处进针,沿皮由上 而下依次透针。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
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e中,旁约太阳
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

头针疗法-PPT课件

头针疗法-PPT课件
3
一、概 述
2、头针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 头部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 目而为之精……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十二经脉三百 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头部是调整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
4
一、概 述
经络与头部的联系:阳经、心肝经 经别
5、顶颞前斜线(中央前回)
督/膀胱/胆/胃/三焦
定位 前神聪→悬厘
前神聪 百会前1寸--督脉 悬 厘 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 1/4交点-胆经
主治 对侧下肢、上肢、面部瘫
痪,流涎、发音障碍。
10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6、顶颞后斜线(中央后回) 督/膀胱/胆/胃/三焦 定位 百会→曲鬓
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交点
主治 对侧下肢、上肢、头面部疼痛、
麻木、感觉异常,偏头痛、颞
颌关节炎
11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7、顶中线(旁中央小叶肛门、膀胱括约肌中枢)
定位
前顶→百会(1.5寸) 前顶 百会前1.5寸--督脉
主治
腰腿足的瘫痪、麻木、
疼痛,性功能减退,
夜尿、遗尿、皮质性多尿
子宫下垂 、脱肛
12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针灸治则的近取
气街、四海、标本、根结理论
现代经络研究
5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1、额中线 督脉
定位 神庭向前引1寸直线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定位与主治
2、额旁一线 膀胱经 定位 眉冲向前引1寸直线
眉冲 攒竹直上入前发际0.5寸 膀胱经
主治 胸部疾病/鼻病
25
三、操作方法

头针针灸学课件

头针针灸学课件

三、头针的操作方法
❖ 4.起针 ❖ 刺手夹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押手固
定穴区周围头皮,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 速抽拔出针,也可缓慢出针。出针后需用 消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四、头针的注意事项
❖ 1.因为头部有毛发,故必须严格消毒,以 防感染。
❖ 2.由于头针的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医 者必须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三、头针的操作方法
❖ 1.体位 ❖ 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头穴线。
取得患者合作后,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 规消毒。
三、头针的操作方法
❖ 2.进针 ❖ 一般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
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人头 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 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 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人相 应深度。
概念
❖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 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 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 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头针简史
❖ 20世纪70年代有医者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 投影,命名了头针线,并确定了相应的主治症。
❖ (三)额旁2线 ❖ 【部位l 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
一条长1寸的线。 ❖ 【主治】 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肝胆疾病等。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 (四)额旁3线 ❖ 【部位】 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
0.75寸起向下引一条长1寸的线。 ❖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 (十)颞前线 ❖ 【部位】 在头的颞部,胆经颔厌穴与悬厘

中医针灸09头针.ppt

中医针灸09头针.ppt
2.进针 :一般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 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 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 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 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3寸。
进 针 角 度 正 误 示 意 图
4.起针:刺手挟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 押手固定穴区周围头皮,如针下无紧涩感, 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慢出针。出针后 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13.枕上旁线
【定位】 在后头部, 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 旁开0.5寸起,向上 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 皮层性视 力障碍、白内障、近 视眼等。
14.枕下旁线
【定位】 在后头部, 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 引一直线,长2寸。 【主治】 小脑疾病 引起的平衡障碍、后 头痛等。
(三)操作方法
1.体位: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头穴线。 取得患者合作后,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 规消毒。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 胆疾病等。
4.额旁3线
【定位】 在头前部,从 胃经头维穴内侧0.75 寸起向下引一直线, 长1寸。 【主治】 功能性子宫 出血、阳痿、遗精、 子宫脱垂、尿频、尿 急等。Fra bibliotek5.顶中线
【定位】 在头顶部,即
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 之段。 【主治】 腰腿足病,如
瘫痪、麻木、疼痛,以 及皮层性多尿、脱肛、 小儿夜尿、高血压、头 顶痛等。
10. 颞前线
【定位】 在头的颞部, 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 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运 动性失语、周围性面 神经麻痹和口腔疾病。
11. 颞后线
【定位】 在头的颞部, 从胆经率谷穴向下 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耳 鸣、耳聋、眩晕等。

《头针疗法》课件2

《头针疗法》课件2

优势分析
操作简便
头针疗法操作相对简便, 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便于 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疗效显著
头针疗法对于一些神经系 统疾病和疼痛类疾病具有 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快 速缓解症状。
副作用小
头针疗法相对于药物治疗 和其他物理疗法,副作用 较小,安全性较高。
费用较低
头针疗法成本较低,治疗 费用相对较低,患者负担 较小。
培训方法
采用集中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推广策略与实践
01
02
03
学术交流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 方式,加强头针疗法领域 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临床实践
鼓励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 用头针疗法,提高治疗效 果,积累更多经验。
宣传推广
通过科普文章、宣传册、 网络推广等方式,向社会 普及头针疗法的知识,提 高公众认知度。
刺激强度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治疗效果,调整刺激强度,如捻转、提插等手法。
留针时间
一般留针时间为30分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疗程与注意事项
疗程
头针疗法一般每周进行2-3次,持续 数周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 有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注意保持局 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03
糖尿病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头针疗法能够调节血糖代谢,有助于控 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疼痛性疾病
头痛
头针疗法能够缓解各种类型的头痛, 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通过刺激 头部穴位,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颈肩痛
头针疗法能够改善颈肩部的血液循环 和肌肉紧张,缓解颈肩痛患者的疼痛 和僵硬症状。
04
头针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头皮针疗法PPT课件

头皮针疗法PPT课件
行于前后正中线4cm长的直线(图中2—133)。 •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 (十)平衡区 • 部位:在枕外粗隆水平线上,旁开枕外粗隆3.5cm,向下引
平行于前后正中线4cm长直线(图中2—133)。 • 主治:小脑疾患引起的平衡障碍。
第14页/共18页
• (十一)胃区 • 部位:从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取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cm长直线(图中2—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 2、颞后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耳尖直上方,即自率谷穴起,止于曲鬓穴的连线(图中2—127)。主治 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属足少阳胆经。
• (四)枕区
第6页/共18页
(四)枕区
• 1、枕上正中线 在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即自 强间穴起至脑户穴的连线(图中2—128)。主治眼病,腰脊痛。 属督脉。
• 2、捻转 一般以拇指的掌面和食指的侧面挟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屈伸,使 针体左右旋转,捻转速度要求每分钟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min—3min,留针 20 min—30 min,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即可出针。根据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留针 时间。针刺偏瘫患者时,留针期间可让患者运动瘫痪的肢体,这样有助于其运动功能的 改善。一般捻转2 min —3min后部分患者病变部位可出现热、麻、胀、抽动感等,但 这种针感与疗效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没有这种感觉并不一定疗效不佳;即使有这种 感觉,也未必疗效就一定好。
第2页/共18页
(二)顶区
• 1、顶中线 在头顶部正中线,自百会穴向前至前顶穴(图中 2—125)。主治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脱肛、阴 挺、尿频、眩晕、头痛等。属督脉。
• 2、顶颞前斜线 在头部侧面,即自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的 连线(图中2—126)。将全线分五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 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 运动性失语、脑动脉硬化。该治疗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 和足少阳胆经。

针灸之头针PPT课件

针灸之头针PPT课件

5、MS5 顶中线
定位:在头顶部,从督 脉百会穴至前顶穴。 主治:腰腿痿痹、皮层性 多尿、脱肛、遗尿、头 痛、眩晕。 操作:从百会穴进针,向 前透刺至前顶,行快速 捻转手法。 前顶: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 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6、MS6 顶颞前斜线
定位:在头顶部、头侧 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 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 一斜线。 主治:上 1/5 段,治疗对 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 2/5 段,治疗对侧上肢瘫 痪;下 2/5 段,治疗对侧 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 语、流涎、发音障碍等。 操作:由前神聪向悬厘分 段接力平刺,行快速捻 转手法。
强间: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脑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
13、MS13 枕上旁线
定位:在后头部,由枕外 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 0.5 寸起,向上引一直线,长 1.5寸。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白内障、近视等。 操作:由此线的下端进针, 脑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 向上平刺 1.5 寸,行快速 捻转手法。
中医适宜技术之--头针
目录

一、概念 二、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三、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四、刺激区的定位与主治
五、操作方法 六、适应范围 七、注意事项



一、概念

头针(scalp acupuncture),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 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 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10、MS10 颞前线
定位:在头的颞部,从胆
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
直线。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 语、面瘫、口腔疾病。 操作:由颔厌穴透刺至悬 颔厌: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 上1/4与下3/4交点处。 悬厘: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 上3/4与下1/4交点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19
❖ 实践,总结,提高;再实践,再 总结,再提高。焦顺发头针治疗 脑血栓、脑溢血、颅脑损伤等20 多种疾病的疗效,被患者神话般 地传开了,1971年省卫生厅与国 家卫生部派人来考察了解,肯定 了焦顺发的头针。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20
❖ 1971年,凝结着焦顺发心血与智慧 的“头针”正式对外公布,引起了 国内医学界的轰动。由于头针对脑 源性疾病有独特疗效,迅速传遍国 内外。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承认 头针是中国发明的,要求在世界医 学领域推广应用。这一针,刺通了 世界医学组织的经络。
❖ 短短几秒钟,偏瘫病人就能够活动原本僵 硬的肢体,坐轮椅的人就能站起身走路。 一种区别于一般针灸术的“头针”针刺术, 在病人身上呈现的神奇效果,令人叹为观 止。
❖ 称之为“天下第一针”、“神针”、“针王”之 美誉。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16
❖ 焦顺发1956年考上县医院医训班, 开始了学医之路。1966年,在县 级医院工作的焦顺发由于神经外 科手术开展得红火,求医问诊者 络绎不绝,他反而在动荡中成了 “革命的对象”,下放农村“劳 动改造”。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9
❖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 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
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 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 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 少阳之前……其文者,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10
❖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足 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 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 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 头针疗法就是源自祖国针灸经络 学说的理论依据,在临床实践中 不断总结发掘出来。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14
二、概述
❖头针疗法是焦顺发教授最早发明。
❖头针疗法被载入多版《针灸学》教 科书。 ❖头针疗法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15
❖ 焦顺发,“头针”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北京 世针联焦氏针灸研究院院长、教授。担职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高级顾问、中国针灸 学会常务理事、神奇针道研究院院长等职。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11
❖ 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 循额、至鼻柱。”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12
❖ 手足六阴经中手少阴经“上夹 咽,系目系”,足厥阴经“上 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直接 循于头面,其他阴经则通过经 别在头项部合于
❖ 上述经文充分说明头与脏腑经络 有着密切联系。头为清阳之会, 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是脏腑 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 身气血的重要部位。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18
❖ 古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现代医学也无法解 答这一问题。看来,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 能趟出一条路了。焦顺发多次面对镜子,把 一根根银针扎进头皮,体会针感,摸索进针 深度和危险性,并同时对张大娘的病进行施 治,奇迹终于出现了,他治好了患病多年的 张大娘。
❖ 过去对针刺看病不大相信的焦顺发,通过实 践疗效真正地信服了,针刺能治病,而且疗 效非同寻常。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 一、起源 ❖ 二、概述 ❖ 三、神经解剖 ❖ 四、焦氏头针定位标准-操作适应症-注意
事项 ❖ 五、国际头针定位标准-主治-操作 ❖ 六、头针疗法禁忌症 ❖ 七、临床案例 ❖ 八、发展流派与前景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2
一、起源
❖ 祖国医学发展的必然--针、经、穴、症、病。 ❖ 针具的发展 ❖ 经络的产生 ❖ 腧穴的确定 ❖ 病症的总结 ❖ 病种的归纳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21
❖ 焦顺发独创的“头针”,是在头部特 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治病的一种方法。 它是在继承中国古代针刺治疗脑病独 特理论及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西医 学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等知识,通过反 复研究及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22
❖ 头针创造性地在头部设定了十六个刺 激区,分别为运动区、感觉区、舞蹈 震颤控制区、血管舒缩区、晕听区、 言语二区、言语三区、运用区、足运 感区、视区、平衡区、胃区、肝胆区、 胸腔区、生殖区和肠区。针刺这些区 域,对于脑源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和体 症能收到明显效果。焦顺发还将其头 针成功地应用于外科手术麻醉。并系 统总结出进针快,捻针快,起针快的 “三快针刺术”。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3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 “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 “皆上升于头。”说明头部与 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 密切的关系。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4
❖ “脑为髓海”、“头者,精明之 府”、“脑为元神之府”均说明 人体的坐立行走、言语、全身气 血的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等都由 脑所主宰;
❖ “头为诸阳之会”、“诸经皆归 于脑”则扼要表面人之阳经皆上 循头面,阴经亦通过经别与头面 联系的事实;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5
❖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 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 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 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鼻而为 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 味。”说明“五脏六腑精气,皆 上注于头”,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17
❖ 白天劳动改造,晚上偷偷看书——《内经》、 《针灸甲乙经》、《难经》、《针灸大成》 ⋯⋯一个科研课题形成了:
❖ 针灸的募穴如何运用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十二 脏腑各有一个募穴,它们是治疗相应脏腑疾病 的要穴。焦顺发教授研究证明,每个募穴又恰 恰分布在该脏腑邻近部位。如胃的募穴是中脘, 它在胃的最近体表部位;大肠的募穴是天枢, 与大肠位置相对应;心包、脾、肾等募穴也大 都如此。焦顺发想,既然这样,那么脑部发生 病变,据募穴分布规律是否也应在邻近部位— —头皮部寻找呢?每个区域管理相应的生理机 能,是不是头皮与大脑皮层之间也存在一种联 系呢?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6
❖ 脑通过经络与五官、肢体、 脏腑相连,通过经络的传 导以发挥作用。由此可知 头部为全身之统领,与各 脏腑器官关系密切。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7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 于头面。
手三阳从手走头; 足三阳从头走足。
阳明行于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头针疗法专业知识
8
❖ 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 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颈中,旁约 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 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