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一剂清燥润肺,养阴益气的“清燥救肺汤”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一、组成大生地二钱(6克)、麦冬一钱二分(5克)、生甘草五分(2克)、玄参一钱半(5克)、贝母八分去心(3克)、丹皮八分(3克)、薄荷五分(2克)、炒白芍八分(3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四、功用养阴清肺。
五、主治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六、方解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
白喉一证,多由素质阴虚蕴热,复感疫毒所致。
《重楼玉钥》说:“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
”喉为肺系,肾脉挟咽系舌本,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复加疫毒上犯,故咽喉肿痛,鼻干唇燥。
治宜养阴清肺为主,兼散痠毒。
故郑梅涧说:“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
”方中以生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清虚火而解毒;丹皮凉血而消肿;贝母润肺化痰;白芍敛阴泄热;少佐薄荷散邪利咽;甘草和药解毒。
综合全方,滋养肺肾,消肿利咽,微散表邪,对于肺肾阴虚,外感疫毒而病白喉者,确有良效。
若初起表证明显者,可加桑叶、金银花;热毒重者,可加连翘、黄芩;若音哑气急,多属危候。
七、文献摘录实验研究,养阴清肺汤(大生地一两、玄参八钱、麦冬六钱、炒白芍四钱、贝母四钱、丹皮四钱、薄荷二钱半、甘草二钱)对白喉杆菌有很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
“其中大生地、丹皮、白芍、甘草对白喉杆菌有极高的抑杀作用”;“中和”能力强的,有白芍、麦冬、玄参、贝母。
(《福建中医药》(5):p.2~3.1964年)。
养阴清肺汤标准处方
养阴清肺汤标准处方养阴清肺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具有滋阴清肺、润燥止咳的功效。
它主要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症状。
下面我将介绍一份养阴清肺汤的标准处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方组成】。
石膏30克、知母15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杏仁10克、甘草6克。
【药物功效】。
石膏,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知母,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麦冬,滋阴润肺,清肺止咳。
玄参,清热泻火,润肺止咳。
杏仁,化痰止咳,润肺止咳。
甘草,益气养阴,调和药性。
【适应症】。
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症状。
【用法用量】。
将上述药物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分两次温服。
【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3. 忌与感冒药、抗生素等药物同服。
【疗效观察】。
连续服用3-5天后,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减轻,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养阴清肺汤的作用机制】。
养阴清肺汤中的石膏、知母、麦冬等药物,具有清热润肺、滋阴养阴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抑制肺部炎症,减轻咳嗽、咳痰等症状。
此外,玄参、杏仁等药物还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加速病情康复。
【临床应用价值】。
养阴清肺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汤剂,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在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疾病时,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总结】。
养阴清肺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具有滋阴清肺、润燥止咳的功效。
它的标准处方包括石膏、知母、麦冬、玄参、杏仁、甘草等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症状。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疗效的发挥,并且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清燥救肺的方子:桑叶、石膏、甘草、人参、桑白皮、阿胶、麦冬、杏仁
清燥救肺的方子:桑叶、石膏、甘草、人参、桑白皮、阿胶、
麦冬、杏仁
清燥救肺的方子:桑叶、石膏、甘草、人参、桑白皮、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知母、地骨皮。
适用于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咳痰带血,甚则引动胃气,呕吐痰涎,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不明原因肺内结节、放射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上感后顽固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温燥伤肺的情况。
痰多,加贝母、瓜萎;
虚劳,加生地黄;
热甚,加牛黄;
切忌自行使用,需经医生辨证后给出专业建议。
《方剂学》74清燥救肺汤(王付)
74清燥救肺汤(王付)这一堂我们学习一个方,叫什么方呢?叫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这个方,是《医门法律》中的一个方。
这个方,方的组成有桑叶、石膏、麦冬、麻仁、阿胶、人参、杏仁、枇杷叶、甘草所组成。
这个方用量从临床治病来看,你们说总的认识这个方,用量是偏小还是偏什么呢?从总的来说,它是偏小了。
我的认为呀,在临床中应用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方的用量加大二到三倍。
我们在临床中用古人的方,除了用药之外,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有时间的话,给同学们留一道思考题做一做。
假如说,你在明朝之前,或者是明朝以后。
凡是在明朝之前,方定的量绝大部分是比较准确的;到明朝以后,离我们今天是比较近的,定的量不是偏大就是偏小。
他为何要这样定?我估计,他告诉药的时候,他在用量方面做了一个什么?变化。
就是告诉别人,我开这个方有效,你开这个方,如果重视调整用量有效,如果忽视了用量,那效果就怎样?不够理想。
这个方是什么朝代的?与今天相对来说,是比较近的。
这个方在煎煮方面,它主张煎的时间怎样?是偏短的。
我们今天用,煎煮到二三十分钟就行。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由于受到当今人们认识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说矿石类煎煮的时间应该长一些。
我们在学习古人方的时候,他在应用矿石类药的时候,大部分都没有煎煮的时间偏长。
我在临床中开方的时候,受古人的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让病人先煎。
我们要借鉴古人的认识。
清燥救肺汤这个方的功用,你们说这个燥,它是清的还是润的?燥是靠清,还是靠润?这个方名啊,他说是清燥救肺汤,我的认为呀,应该是清肺润燥汤。
这样就得出一个结论,病,一个方面是热,一个方面是燥。
同时根据方中的用药,它还有益气养阴。
从当今认识清燥救肺汤的时候,认识到,它的药理作用和谁差不多?和杏苏散差不多。
这是当今西医,或者说我们中医,在研究药理作用的时候,发现这些方药理作用差不多。
有一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哪一个问题?你比如说,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寒邪作用的特点是什么?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热引起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中医今天研究,还是停留在研究西医研究这个水平上,没有和我们中医的理论结合在一起。
润燥汤清燥救肺汤
润燥汤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汤桑叶9克、石膏7.5克(锻,先煎)、人参2克、甘草3克、炒胡麻仁3克、阿胶2.5克、麦冬4克、蜜杷叶1片、杏仁2克,水煎频服。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郭培奋以上为喻嘉言氏原方剂量折算而成,用药量很轻,盖因上焦如羽,若药量太重,则失去轻清入上焦之意。
但近代因人的体质关系和药品关系等等原因,对本方的用量,大多医家皆在学习喻氏制方精神的原则上有所加重,皆能取得良好效果。
今把近代医家所用的一般用量介绍如下,以资参考。
近人很少用锻石膏,故改生者。
桑叶9克、生石膏15~25克(先煎)、麦冬6~9克、阿胶9克(烊化)、火麻仁9克、杏仁9克、枇杷叶9克、人参3~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本方主治温燥伤肺而见气逆喘息、干咳无痰、鼻燥咽干、心烦口渴、诸气膹郁、诸痿喘呕等症。
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
肺主气故也。
然火与元气不两立,故用人参、甘草甘温而补气,气壮火自消,是用少火生气之法也。
若夫火燥膹郁于肺,非佐甘寒多液之品,不足以滋肺燥,而肺气反为壮火所食,益助其燥矣。
故佐以石膏、麦冬、阿胶、胡麻仁辈,使清肃令行,而壮火亦从气化也。
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降之,故又佐以杏仁、枇杷叶之苦以降气。
气降火亦降,而制节有权;气行则不郁,诸痿、喘、呕自除矣。
要知诸膹郁,则肺气必大虚,若泥于肺热伤肺之说而不用人参,郁必不开,而火愈炽,皮聚毛焦,喘咳不休而死矣。
此名救肺,凉而能补之谓也。
若谓实火可泻,而久服芩、连,苦从火化,亡可立待耳。
方名清燥救肺汤,大约以胃为主。
胃土为肺金之母也。
我常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秋季无雨而流行的外感咳嗽。
此病多为感受秋燥之邪所致,其特点是干咳无痰,口鼻干燥,喉痒音嗄,甚可痰中带血,口渴脉涩或虚数。
兹举一验案如下:邓某某,女,24岁,秋季无两,天气燥热,贪凉而感冒,自购治感冒成药,服3天后,体温已正常,自认为感冒已痊愈。
但此后喉痒干咳,鼻干唇燥,口渴思冷饮,声音发嗄,胸闷气憋,略感气短而喘,食纳减少,大便干涩不爽,小便微黄,有时因咽部干痒似有痰而用力咳嗽,不但无痰咯出,而且咳至声嗄干呕,仍胸中不爽,已20多天,虽服多种止咳药,均未见效,特来就诊。
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养生药膳煲汤
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养生药膳煲汤提到养生,我们往往会想到各种食疗的方法。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润肺止咳滋阴清热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享用这些养生药膳,本文将介绍几款适合煲汤的药膳配方,并详细阐述其功效和制作方法。
1. 茯苓芡实猪肺汤茯苓芡实猪肺汤是一款传统的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养生汤品。
其主要成分有茯苓、芡实和猪肺。
茯苓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芡实能够滋阴清热,猪肺则可以养阴润燥。
这款汤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助于改善肺部健康。
制作方法:1) 准备好干茯苓、芡实和猪肺,洗净备用。
2) 猪肺切块后焯水,煮沸后捞出冲洗干净。
3)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茯苓和芡实,煮沸后改小火慢炖1小时。
4) 加入煮熟的猪肺块,继续慢炖30分钟至猪肺入味即可。
5) 根据个人口味可适量加入盐和其他调料提鲜。
2. 桑葚花蛤蜊汤桑葚花蛤蜊汤是一道兼具滋阴补肾和润肺止咳功效的药膳汤品。
桑葚花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蛤蜊则可养阴补肾,搭配在一起,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助于改善咳嗽和肺部疾病。
制作方法:1) 准备好桑葚花和鲜活的蛤蜊,分别洗净备用。
2) 开水下锅烧开,将蛤蜊放入烧开的水中焯水,捞出备用。
3) 另起一锅加入适量清水,放入桑葚花,煮沸后改小火慢炖30分钟。
4) 加入焯水后的蛤蜊,继续慢炖10分钟至蛤蜊完全开口。
5) 根据个人口味可适量加入盐和调味料提鲜,最后用葱花或香菜点缀即可。
3. 茶树菇银耳瘦肉汤茶树菇银耳瘦肉汤是一道滋润养颜,润肺止咳的药膳汤品。
茶树菇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银耳可以滋润肺部,瘦肉则提供了高质量蛋白质。
这款汤品不仅适合秋冬季节食用,还对于口干咽燥、干咳无痰的人群特别有益。
制作方法:1) 准备好茶树菇、银耳和瘦肉,按照个人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
2) 将银耳用清水浸泡30分钟,去除杂质后捞出备用。
3) 瘦肉切成薄片,茶树菇洗净切片。
4)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茶树菇、银耳和瘦肉,煮沸后改小火慢炖1小时。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处方】生地6克麦冬3.6克甘草15克元参4.5克贝母2.5克(去心)丹皮2.5克薄荷1.5克炒白芍2.4克【药理作用】抗白喉杆菌《福建中医药》1964(5):1~12,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对白喉杆菌有较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白喉杆菌在体外也有很高的“中和”作用,既破坏毒素的毒性,也破坏毒素的抗原性。
其中抗菌力较强的药物为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性能力较强的有玄参、麦冬、贝母;白芍在两方面作用均较明显;而薄荷在两方面作用均较差。
抗菌力量与“中和”毒素力量似乎是两种独立性能。
从原方中减去任何一味药,其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为低,而“中和”毒性能力,则没有明显影响。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
治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喘促气逆,甚至鼻翼掮动,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体虚,加大熟地;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
【备注】本方所治白喉,多属肺肾阴虚,复感时邪疫毒所致。
治当滋养阴液,清肺解毒。
方中生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养阴增液,并可清热解毒,三者配伍,养阴清热之功益显;丹皮凉血而消肿;贝母润肺止咳,清热化痰;薄荷辛凉疏解,散邪利咽;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肺之功。
【摘录】《重楼玉钥》卷上治以滋阴补肾疏肝,方用滋水清肝饮,处方:熟地24克,山药18克,山茱萸18克,茯苓9克,丹皮9克,泽泻9克,佛手9克,山栀9克,龟板12克,知母9克,共10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外涂方如前不变。
二诊时腰膝酸软大减,黄褐斑消失50%以上。
前方略加变通内服、外涂二月有余,颜面肤色正常,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帮助柴胡恢复肝正常的顺达之性;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配白芍以缓急止痛;薄荷——辛凉,助柴胡以疏肝气、解郁热;煨姜——辛温,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术以健脾胃。
著名古方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
著名古⽅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著名古⽅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处⽅:⽣地,麦冬,⽢草,元参,贝母(去⼼),丹⽪,薄荷,炒⽩芍。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
治⽩喉。
喉间起⽩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喘促⽓逆,甚⾄⿐翼掮动,脉数。
⽤法⽤量⽔煎服。
体虚,加⼤熟地;热甚,加连翘,去⽩芍;燥甚,加天冬、茯苓。
备注本⽅所治⽩喉,多属肺肾阴虚,复感时邪疫毒所致。
治当滋养阴液,清肺解毒。
⽅中⽣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参养阴增液,并可清热解毒,三者配伍,养阴清热之功益显;丹⽪凉⾎⽽消肿;贝母润肺⽌咳,清热化痰;薄荷⾟凉疏解,散邪利咽;⽢草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共奏养阴清肺之功。
中成药辨证使⽤—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丸是OTC⾮处⽅中成药,组⽅形成于清代,是传统中药配⽅,治疗咽喉炎属阴虚喉痹证,现将如何正确使⽤总结如下:配伍:养阴润肺药和清利咽喉药。
主治:阴虚喉痹诸症。
⾃判可⽤情况1.肺阴虚燥咳证,表现⼲咳频繁,⼝⼲便⼲,咳痰费⼒,⾆红苔薄⽽⼲,可⽤。
2.阴虚喉痹证,表现为慢性咽喉不舒,⼲痒,微痛,夜间加重,⾆红苔少,可⽤。
⾃判不可⽤情况1.湿痰证,表现咳嗽痰多,⾊⽩有泡沫,痰易咳出,便溏腹胀,不可⽤。
2.热毒咽喉痛,表现为急性咽喉痛,红肿化脓或吞咽疼痛,伴有发热头痛,不可⽤。
温馨提⽰:是药三分毒,使⽤中药也要对证应⽤,使⽤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体基础差和病证复杂者请咨询中医师⾯诊。
咳嗽吃什么药好?这⼏种中成药,常⽤于咳嗽的不同类型咳嗽是⼀种呼吸道⾮常常见的症状。
中医认为,咳嗽既是独⽴性的病证,⼜是肺系多种病证的⼀个症状。
咳嗽是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上逆,冲击⽓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种病证。
其发病多是由外感或内伤等因素所引起。
按其发病原因的不同,咳嗽⼜分为不同的证候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其具体表现和⽤药也是不⼀样的。
下⾯就为⼤家介绍⼏种咳嗽常⽤的中成药。
养阴清肺汤标准处方
养阴清肺汤标准处方养阴清肺汤是一味中药汤剂,具有养阴润肺、清热化痰的功效。
它主要适用于肺热痰盛、阴虚肺燥的症状,如咳嗽痰多、声音嘶哑、口干咽燥等症状。
以下是养阴清肺汤的标准处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方组成】。
玉竹15克、百合15克、麦冬15克、淡豆豉15克、生地15克、桑白皮15克、甘草6克。
【药物性味】。
玉竹,味甘、性凉。
百合,味甘、性微寒。
麦冬,味甘,性微寒。
淡豆豉,味甘,性凉。
生地,味甘、性寒。
桑白皮,味甘、性寒。
甘草,味甘,性平。
【功效主治】。
本方具有清热润肺、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肺热痰盛、阴虚肺燥的症状,如咳嗽痰多、声音嘶哑、口干咽燥等症状。
【用法用量】。
将以上药物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加入清水适量煎煮,取汁分两次温服。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
2.避免油腻、煎炸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3.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4.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保持空气清新。
【药物相互作用】。
1.本方不宜与感冒药、抗生素等药物同时使用,以免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方。
【不良反应】。
一般情况下,本方无明显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禁忌症】。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物储藏】。
本方应密封保存,防潮防晒,放置于阴凉干燥处。
【总结】。
养阴清肺汤是一味具有良好疗效的中药汤剂,适用于肺热痰盛、阴虚肺燥的症状。
在使用本方时,应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
同时,如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方,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希望大家在使用本方时,能够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使用,达到更好的疗效。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组成]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三钱(9克)石膏锻,二钱五分(8克)甘草一钱(3克)人参七分(2克)胡麻仁炒,研,一钱(3克)真阿胶八分(3克)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4克)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克)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克)[用法] 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功用]清燥润肺。
[主治] 温燥伤肺证。
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方解] 本方所主系燥热伤肺之重证。
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肺合皮毛,故头痛身热;肺为热灼,气阴两伤,失其清肃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贲郁,皆属于肺”,肺气不降,故胸膈满闷。
治宜清燥热,养气阴,以清金保肺立法。
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清透肺中燥热之邪,为君药。
温燥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宜于润,故用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共为臣药。
《难经·第一十四难》说:“损其肺者益其气”,而胃土又为肺金之母,故用甘草培土生金,人参益胃津,养肺气;麻仁`阿胶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
《素问·藏气法时论。
说:“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用杏仁`枇杷叶之苦,降泄肺气,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以为使。
如此,则肺金之燥热得以清宣,肺气之上逆得以肃降,则燥热伤肺诸证自除,故名之曰“清燥救肺”。
本方与桑杏汤虽均治温燥;但本方以清肺燥与养气阴的药物组成,较桑杏汤的养阴润肺作用为强。
故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症见身热不甚,十咳少痰,右脉数大者,宜桑杏汤;若燥热甚而气阴两伤之重证,症见身热,干咳,气逆而喘,胸膈满闷,脉虚大而数者,宜用清燥救肺汤。
[运用]1.本方为治燥热伤肺重证之主方。
以身热,干咳少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证治要点。
2.若痰多,加川贝`瓜蒌以润燥化痰;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清燥救肺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清燥救肺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清燥救肺汤桑叶(经霜者得金气而柔润不凋取之为君去桔梗净叶)三钱(10g)石膏(禀清肃之气极清肺热)二钱五分(20g)甘草(和胃生金)一钱(5g)人参(生胃之津,养肺之气)七分(15g)胡麻仁(炒、研)一钱(15g)真阿胶八分(10g)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20g)杏仁(去皮尖,炒黄)七分(10g)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一片(10g)水一碗,煎六分,频频2、3次滚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频频热服)。
【原方证治】本方清燥润肺,养阴益气,《医门法律》谓:“大意谓春伤于风,夏伤于暑,长夏伤于湿,秋伤于燥,冬伤于寒。
然秋不遽燥也,大热之后,继以凉生,凉生而热解,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焉。
”【制方背景】1.对温病的防治渐脱离伤寒之论经两宋金元的医学探索与理论探究,至明清时,温病学渐已成形,医家对温病的认识,渐脱离伤寒之论,对温病的防治亦有较深认识,喻氏提出“未病前饮芳香正气汤,则邪不能入,此为上也”,并提出了“上焦治宜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中焦疏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决而逐之,兼以解毒”。
为后世温病学芳香化浊法和三焦辨证奠定了基础,喻氏对温病的认识和研究,为研究燥证病机奠定了基础。
2.精研燥证病机喻氏精研内、难、伤寒,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敢于纠正《内经》“秋伤于湿”之误,并结合前贤论述,深入研究燥证之邪气生成、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可谓是燥证理论研究之大家,为创制清燥救肺汤奠定了理论基础。
【制方要旨】治燥之法,《内经》谓“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法以苦温,喻氏谓“盖肺金自至于燥,所存阴气,不过一线耳,倘更以苦寒下其气,伤其胃,其人尚有生理乎?”可见,以苦清其热者,选药亦不可过用苦寒之品,一者防其自伤及肺金,且苦寒伤胃,则津液难生,取其温者非热药之意也,实是“冷热和平”之意,调和之意也。
可见苦温之意,宜选平寒之品,而非以燥近热,过用苦寒之药。
干咳克星清燥救肺汤,对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癌都有一定作用,赶紧收藏转发!
干咳克星清燥救肺汤,对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癌都有一定作用,赶紧收藏转发!北方的冬天还是很幸福的,屋里有暖气,穿个T恤就能过冬。
但是如果屋里暖气温度高,湿度不够的话,在暖气屋子里待久了,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咽喉部很干,甚至还有疼痛的感觉;干咳、没有痰,同时胸胁部感觉很胀很闷,甚至有时候还会有点喘的感觉;这毫无疑问是感受的温燥之邪比较重,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解决温燥伤肺(重证)的一个方子:清燥救肺汤,出自《医门法律》。
患者感受到的邪气比较重,温伤津,燥也伤津。
当伤津伤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可以导致气虚。
前面我给大家讲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以后,伤津耗气。
而讲到燥邪的时候,我们讲一般而言燥邪伤津不耗气。
为什么都伤津,有些耗气,有些不耗气呢?那就要看单位时间以内耗伤了多少津液。
单位时间内耗伤的津液量大,那么气就会随着津液的丢失而丢失,因为津可以载气。
一般情况下燥邪伤津不耗气,但是如果你感受的温燥之邪比较重,那它就可以把津液耗伤了,也可以把气耗伤了。
因此在温燥之邪比较重的时候,容易出现气和津液都耗伤了,我们把它叫做气阴两伤。
我们继续分析它的病理,温燥之邪伤及到了体表,而且温燥之邪还比较重。
所以身体就不是有点微微发热了,而是发热会重一点。
同时经气不利,导致了头痛。
所以患者一来就会告诉你,医生这两天头有点不舒服,头有点疼。
同时邪气侵犯到了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也就失职了,所以肯定会出现咳嗽。
由于感受的是温邪燥邪,伤津了,所以这里的咳嗽通常表现为干咳无痰。
而今天讲的温燥之邪是比较重了,所以不仅仅是咳,而且有点往上呛的感觉。
咳的比较重,一声接一声,这是气逆了。
肺气上逆了,咳的严重了,呼吸的频率都有点快了,还有点喘的感觉,我们把它叫做气逆而喘。
肺既有着向上的升宣,又有着向下的肃降,这叫做肺的气机是正常的。
整体上肺是向下走的,因为肺气主降。
现在气往上跑,气逆了,所以整个胸膛里边气机不畅了。
气机一旦不畅,就会出现胸部的胀满闷,有时候也会牵引到两边的胸胁部还有点点疼。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同名方约有2首。
清燥救肺汤(一)【来源】清燥汤(《伤寒大白》卷四)。
【组成】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芝麻,经霜收下干桑叶,解郁滋干效可夸。
即桑叶(去枝梗)三钱,石膏(煅)二钱五分,甘草一钱,人参七分,胡麻仁(炒,研)一钱,真阿胶八分,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
上以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滚热服,痰多加贝母、瓜蒌;血枯加生地黄;热加犀角、羚羊,或加牛黄。
【功用】轻宣达表,清肺润燥。
【出处】《医门法律》[组成]:霜桑叶三钱(9克) 石膏二钱五分(12克)人参七分(2克) 甘草(3克) 胡麻仁(炒研)(9克) 一钱真阿胶八分(9克)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10克) 杏仁(去皮尖炒)七分(9克) 枇杷叶(刷去毛,涂蜜炙黄)一片(9克)[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功用]:轻宣达表,清肺润燥。
[主治]:外感燥火伤肺。
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咳痰带血,甚则引动胃气,呕吐痰涎,脉躁疾。
[适应症]:1.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胸胀(或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少津,尖边俱红者。
2.肺痿,咳吐涎沫,喘逆上气,咽喉干燥,口渴,舌光红,苔干剥,脉虚而数者。
[禁忌]:肺胃虚寒者忌服。
[不良反应]:清燥救肺汤有1例致过敏性皮疹.[方解]:方中人参、甘草、麦门冬是《金匮》麦门冬汤中的主药,功能生津润肺,补益脾胃(培土生金),主治津液亏损、肺虚而燥的肺痿。
现在再加芝麻滋补润燥,阿胶补肺养阴,杏仁宣肺化痰,桑叶、枇杷叶肃肺降气,清宣肺络,石膏直泻肺火,综合起来,便具有滋补润燥、清热祛邪两顾的作用。
所以用它治疗肺燥津伤、邪热犯肺的温燥与肺痿,最为适合。
清燥救肺汤(二)【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组成】桑叶石膏甘草人参桑白皮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知母地骨皮【用法】水煎服。
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
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卷四·伤燥门》自制清燥救肺汤治诸气愤郁,诸痿喘呕。
桑叶(经霜者得金气而柔润不凋取之为君去枝梗净叶三钱)石膏(禀清肃之气极清肺热二钱五分)甘草(和胃生金一钱)人参(生胃之津养肺之气七分)胡麻仁(炒研一钱)真阿胶(八分)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痰多加贝母、栝蒌。
血枯加生地黄。
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
昌按:诸气愤郁皆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也。
而古今治气郁之方,用辛香行气,绝无一方治肺之燥者。
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亦属于肺之燥也。
而古今治法,以痿呕属阳明,以喘属肺,是则呕与痿属之中下,而惟喘属之上矣。
所以千百方中,亦无一方及于肺之燥也。
即喘之属于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气即泻气,间有一二用润剂者,又不得其旨矣。
总之《内经》六气,脱误秋伤于燥一气,指长夏之湿,为秋之燥。
后人不敢更端其说,置此一气于不理,即或明知理燥,而用药夹杂。
如弋获飞虫,茫无定法示人也。
今拟此方,命名清燥救肺汤,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
其天门冬,虽能保肺,然味苦而气滞,恐反伤胃阻痰,故不用也。
其知母能滋肾水、清肺金,亦以苦而不用。
至如苦寒降火,正治之药,尤在所忌。
盖肺金自至于燥,所存阴气,不过一线耳。
倘更以苦寒下其气,伤其胃,其人尚有生理乎?诚仿此增损以救肺燥变生诸证,如沃焦救焚,不厌其频,庶克有济耳。
功效:清燥润肺。
主治:燥热伤肺重证。
现代运用:肺炎、支气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
汤头: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夸。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清·郑梅涧)大生地二钱麦冬一钱二分生甘草五分玄参一钱半贝母八分去心丹皮八分薄荷五分炒白芍八分功效: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主治:阴虚肺燥之白喉现代运用: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
『常用方剂』治燥剂养阴清肺汤(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治燥剂养阴清肺汤(常用方剂)
[组成] 生地12 麦冬12 生甘草4 玄参10 川贝9 丹皮8 薄菏5 白芍8
[功用]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白喉。
症见喉间起白膜,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方解] 白喉多由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疫毒,津液被灼伤,热毒熏蒸于上所致。
治宜养阴清肺为主,兼以解毒。
方中生地养阴清热;玄参、麦冬养阴生津、泻火解毒;丹皮凉血消肿;白芍养血益阴;川贝化痰散结;薄菏疏表利咽;
生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应用] 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白喉、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鼻咽癌等属阴虚燥热者。
[加减法] 1.兼有发热恶寒表证者,可加葛根15 桑叶10 金银花12
2.热毒盛者,加大青叶10 板蓝根12 连翘10
3.喉中白膜多者加芦根18
4.喉肿严重者加马勃9 夏枯草15。
古代经典名方解,清肺润燥的清燥救肺汤
古代经典名方解,清肺润燥的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汤组成:桑叶9g,煅石膏9g,甘草3g,人参3g,胡麻仁3g,阿胶3g,麦门冬6g,杏仁2g,枇杷叶3g。
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现代用法:水煎,频频热服)。
功效:清肺润燥,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症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干咳气喘,胸满胁痛,心烦口渴,咽干鼻燥,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
清燥救肺汤源自《医门法律》。
本方所治乃燥热外袭,燥邪入里, 温燥犯肺,火热灼肺, 耗气伤阴, 肺失宣降。
外燥宜宣,温热宜清,阴伤宜润,气虚宜补,气逆宜降,故治宜清肺润燥,益气养阴之法。
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轻宣凉润,宣散温燥,透邪外出,直清肺金之燥热为君药。
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止渴除烦,煅用不碍桑叶轻宣,无伤胃之忧。
麦冬甘寒,养阴润肺,量少不妨君药之外散。
共为臣药,亦治内燥。
君臣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清宣润肺者也。
杏仁、枇杷叶降泄肺气,阿胶、胡麻仁甘润助麦冬润肺养阴,人参益气生津合甘草养胃使土旺金生,以上六味均为佐药。
甘草健脾和药,兼为佐使。
诸药相伍,,宣清润降,补益气阴,培土生金,肺胃同治,伤肺可复。
本方专解肺病缘温燥重伤之症,治燥热伤肺重证之主方,治疗秋燥致病的名方,治疗燥邪伤肺的经典方剂,临床以身热,干咳少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临床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间质性肺炎、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不明原因的肺内结节、肺癌及肺癌放疗术后放射性肺炎、顽固性咳嗽、鼻炎、喉炎、咽炎、干眼症、干燥综合征、口唇皲裂、老年性便秘、手足皲裂症、慢性荨麻疹等。
外感风邪者加荆芥、防风;若燥热偏盛,身热较重者,加水牛角;肺热壅盛加黄芩,青天葵;肝火盛者加羚羊骨、海蛤壳;痰多难咯者加贝母、瓜蒌;咳吐脓痰量多者加鱼腥草;咳痰带血者加白茅根、三七粉;咳嗽咯血者去人参,加水牛角、白及、生地黄;头痛者加川芎、白芷;燥热咽干者加玄参、桔梗、生地黄;咽痛咽红者加玄参、马勃;咽痒咽干者加白蒺藜、地龙;失音加胖大海、牛蒡子;胸闷喘促甚则加枳壳、旋覆花;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失眠、盗汗加酸枣仁、远志、牡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燥救肺汤方歌方义
方歌:清燥救肺参草粑,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方义:本方所治乃温燥伤肺之重证。
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故头痛身热;肺为热灼,气阴两伤,失其清肃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口渴鼻燥;肺气不降,故胸膈满闷,甚则胁痛。
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均为温燥伤肺佐证。
治当清宣润肺与养阴益气兼顾,忌用辛香、苦寒之品,以免更加伤阴耗气。
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轻宣肺燥,透邪外出,为君药。
温燥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干宜润,故臣以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
石膏虽沉寒,但用量轻于桑叶,则不碍君药之轻宣;麦冬虽滋润,但用量不及桑叶之半,自不妨君药之外散。
君臣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是为清宣润肺的常用组合。
人参益气生津,合甘草以培土生金;胡麻仁、阿胶助麦冬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兼能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清燥救肺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9g,石膏(煅)8g,甘草、胡麻仁(炒,研)、真阿胶、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各3g,麦门冬(去心)4g,人参、杏仁(泡,去皮尖,炒黄)各2g。
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现代用法:水煎,频频热服。
加减:若痰多,加川贝、瓜蒌以润燥化痰;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清燥救肺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运用: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重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