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清燥救肺汤中人参的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2)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0be0460db9f3f90f77c61bbc.png)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0分)1、平胃散与藿香正气散共有的药物是()A 白术、茯苓、甘草 B陈皮、厚朴、甘草 C 厚朴、陈皮、藿香D 苍术、白术、甘草E 苍术、厚朴、甘草答案:B2、天王补心丹中配伍茯苓的用意是A、健脾B、宁心C、消痰D、渗湿E、利水答案: B解析:天王补心丹组方中:玄参滋阴降火;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人参补气生血,安神益智;五味子敛心气,安心神;丹参清心活血,使补而不滞;朱砂镇心安神,共为佐。
3、桃核承气汤证临床表现不包括的是A、胁肋疼痛B、至夜发热C、脉象沉实D、少腹急结E、神志如狂答案: A解析: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4、大建中汤出自()A济生方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千金要方 E内外伤辨惑论答案:C5、乌梅丸主治病证的病机是()A 中焦虚寒,蛔虫上扰B 寒热错杂,蛔虫上扰C 肝胃热盛,蛔虫上扰D 肝肾虚寒,蛔虫上扰E 脾肾阳虚,蛔虫上扰答案:B6、以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组方的方剂是()A 大秦艽汤 B独活寄生汤 C消风散 D玉真散 E川芎茶调散答案:A答案分析:大秦艽汤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治宜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全方用药以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疏养结合,邪正兼顾,共奏祛风清热,养血通络之效。
7、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功用的方剂是()A 四君子汤B 炙甘草汤C 生脉散D 大补阴丸E 玉屏风散答案:C8、以下关于藿香正气散和香薷散说法不正确的是A、均可治夏月感寒伤湿,脾胃失和之证B、香薷散药宜于外感于寒,内伤暑湿之证C、藿香正气散解表散寒与化湿和中之力皆胜于香薷散D、藿香正气散多治夏季之阴暑,香薷散四时感冒皆宜E、藿香正气散宜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重证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藿香正气散和香薷散的鉴别。
清燥汤医方集解
![清燥汤医方集解](https://img.taocdn.com/s3/m/111fbcccc281e53a5902ff25.png)
清燥汤医方集解功能:清金润燥出典:东垣方组成:黄耆、苍朮、白朮、陈皮、泽泻、人参、茯苓、升麻、当归、生地黄、麦冬、甘草、神曲、黄蘗、猪苓、柴胡、黄连、五味子。
(18)主治:治肺金受湿热之邪,痿躄喘促,胸满少食,色白毛败,头眩体重,身痛肢倦,口渴便秘[1]。
方义:手足太阴阳明药(1)肺属辛金而主气,大肠属庚金而主津,燥金受湿热之邪,则寒水[2]生化之源绝,源绝则肾水亏[3],而痿蹩诸证作矣,金者水之母也,气者水之源也。
(2)黄耆:益元气而实皮毛,故以为君(特考-84,检核-85 -2)。
(3)二朮、参、苓、甘橘、神曲:健脾燥湿,理气化滞,所以运动其土,土者金之母。
(4)麦冬、五味:保肺以生津。
(5)当归、生地:滋阴而养血。
(6)黄蘗、黄连:燥湿而清热[4]。
(7)升麻、柴胡:所以升清。
(8)猪苓、泽泻:所以降浊,使湿热从小便出。
(9)则燥金肃清[5],水出高原,而诸证平矣[6]。
口诀:生脉散+二妙散+四苓+财神当地骑匹马连赶(柴神当地耆皮麻连甘)注:(1)经曰:「肺也者,传相之官也,治节出焉。
火盛克金,则肺热叶焦,气无所主,而失其治节,故肢体或纵或缩而成痿躄也。
火上逆肺,故喘促。
肺主皮毛,故色白毛败。
湿热填于膈中,故胸满;壅于阳明则食少;上升于头则眩;注于身则体重;流于关节则身痛。
肺受火伤,天气不能下降,膀胱绝其化源,故口渴便赤。
」(2)膀胱。
(3)金不能生水。
(4)黄蘗合苍朮,名二妙散,治痿证药。
加牛膝,名三妙散。
(5)肺为高清之脏。
(6)喻嘉言曰:「燥与湿相反者也。
方名清燥,而以去湿为首务,非东垣具过人之识,不及此矣。
」朱丹溪曰:「今世风病,大率与诸痿证混同论治。
古圣论风痿,条目不同,治法亦异。
夫风病外感,善行数变,其病多实,发表行滞,有何不可﹖诸痿起于肺热,传入五脏,散为诸证:其昏惑瘈瘲瞀闷,暴病郁冒,蒙昧暴瘖,皆属于火;其四肢不举,足痿舌强,痰涎有声,皆属于土。
悉是湿热之病,当作诸痿论治,大抵祇用补养,若以外感风邪治之,宁免实实虚虚之祸乎﹖或曰: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何也﹖曰:只诸痿生于肺热一语,已见大意。
从“肺主皮毛”论清燥救肺汤治疗皮肤病
![从“肺主皮毛”论清燥救肺汤治疗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03857ab128ea81c758f57863.png)
脉 ,脉气流经 ,经气 归于肺 ,肺朝百脉 ,输精 于皮 毛 ,毛脉 气养 阴 ,主治 温燥 伤肺重证 ,可见气 阴两伤者 。方 中重用
合精 ,行气 于府 。”《灵 枢 ·决气》云 :“上焦 开发 ,宣 五谷 霜桑 叶为君 ,取其 质轻寒润入肺 ,以清泄宣发肺 中燥热 。
味 ,熏肤 ,充身 ,泽 毛 ,若雾露之 溉 。”形 象地描述 了肺脏 石膏 辛甘大寒 ,善 于清气分 之热兼 生津 止渴 ,煅 用使其
季 某 ,男 ,42岁 。2016年 10月 22日初诊 :全身 皮肤 反复起 红斑 、鳞屑伴瘙 痒 7年余 ,加重 20天 。患者 7年前 无 明显诱 因下双下 肢皮肤开始 出现红斑 ,上覆少量 白色 鳞 屑 ,伴 有轻度 瘙痒感 。但未 予重视 ,之 后逐渐蔓延 至全 身 。曾至本地多 家医院就诊 ,诊 断为银屑病 ,予 以西药 口 服 及外 治 ,病 情 时有 好 转 ,但 常反 复 ,每 于秋 冬 季节 加 重 ,未 曾 口服过 中药 。近 20天 以来 ,病 情加重 ,来我科 就 诊 。刻下 :全 身散在 多发 斑块状 红斑 ,上 覆厚 白色鳞 屑 , 以腰背 部 和双 下肢 为甚 ,刮去 皮 损 表 面鳞 屑 可见 筛 状 出血点 。躯 干 、四肢 皮肤 干燥 粗糙 ,自觉 患处灼 热瘙 痒 。 伴 有 困倦 乏 力 、干 咳无 痰 、心 烦 口渴 、大 便 秘 结 。舌 质 红 、少 苔 ,脉细数 。西 医诊断 :寻 常型银 屑病 。中 医诊 断 : 白疙 。辨 证 属 温燥 伤肺 、气 阴两伤 证 。治 宜 清燥 润肺 止 痒 ,益 气 养 阴 生 津 。方 用 清 燥 救肺 汤 加 味 :生 石 膏 (先 煎 )、白 鲜 皮 、白蒺 藜 各 30g,人 参 、桑 叶 、枇 杷 叶 (包 煎 )、制 首乌 各 15g,阿胶 (烊 化 )、火 麻 仁 、苦杏 仁 、麦冬 各 10g,蝉 衣 6g,炙甘 草 5g。7剂 。二诊 :服上 方后 ,皮损 颜 色 呈淡 红 色 ,瘙 痒感 有 所 缓解 ,仍觉 口干 口渴 ,上方 加知 母 、天冬 各 10g。7剂 。三诊 :红斑 大部 分 开始 消退 , 皮损 明显 变薄 ,鳞屑 减少 ,偶 有 轻度瘙 痒 ,口中有 津液 , 纳食 可 ,夜 寐安 ,二便 调 。上方 继服 14剂 。临 床随访 3个 月 ,未 见 明 显 复 发 。
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举例
![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09dea222a32d7375a5178011.png)
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举例上海市虹口区中心医院中医科龚文德整理清燥救肺汤是清代医家喻嘉言所创,列于《医门法律·秋燥论》中,用治“诸气膹郁”及“诸痿喘呕”之证。
析其方义,用人参、甘草益气生津,配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则火热必衰;取桑叶、夻仁、枇杷叶宜降肺气,则燥火得泄,津液乃布,加石膏清彻燥火,则津液可保。
先师张凤郊先生临证善用此方。
张师认为,喻氏立此方,虽重在治外感温燥,但亦可用治咳喘、呕吐、呃忒、咯血、鼻衄、呕血、尿血、癃闭、便秘、痿躄等症,属燥盛津竭,肺气膹郁者。
其辨证关键,当抓住口干、咽燥、鼻燥、舌红光剥、脉细数等特征。
现举数例,以示其化裁该方的经验。
病例:哮喘沈××,男,61岁。
1961年12月7日初诊。
素有肺气肿史,半月前曾发高热,经注射青、链霉素后,热减未净,每天体温仍在37~38℃之间,咳嗽、气喘甚用,痰少不易咯出,口渴欲饮,胸中知焚,舌红光剥,脉细数。
温邪上受,耗竭肺阴,燥热炽盛,清肃失令。
治拟清燥救肺汤加味。
处方:西洋参9克(另煎冲),鲜石斛12克,麦冬9克,炙桑皮9克,甜杏仁12克,生石膏15克(先煎),火麻仁12,枇杷叶9克(去毛包煎),清炙草3克,陈阿胶9克(烊化分二次冲)。
服上方二剂,咳减喘平,热退未净,续与原方加减,服药九剂,体温正常,病情趋于稳定。
按:本例患者,始虽上受温热之邪,然以热势炽盛,速耗肺津,乃转肺燥之证。
故当首从清燥着手,冀肺津得救,咳喘乃治。
方歌:清燥救肺汤(喻嘉言)滋燥清火。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芝麻经霜收下干桑叶解郁滋干效可夸本方用冬桑叶三錢,石膏二錢五分,阿胶八分,人参、杏仁(去皮尖)各一錢,麦冬一錢二分,甘草、黑芝麻各一錢,枇杷叶一片(去毛、蜜炙),水煎热服。
治肺脏被燥邪所伤,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于鼻燥,口渴心烦,舌边尖俱红苔白薄而干等症。
桑叶宣肺,石膏清热,杏仁、枇杷叶润肺降逆,麦冬、阿胶、黑芝麻滋阴润燥,人参、甘草健脾益气。
卫生资格考试中药学中级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考前测试及答案 (3)
![卫生资格考试中药学中级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考前测试及答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ade03b375ef7ba0d4b733b49.png)
卫生资格考试中药学中级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考前测试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90分)1、蓝黑墨水的制造是利用鞣质与什么作用而呈色A、蛋白质B、生物碱C、铁氰化钾D、石灰水E、三氯化铁答案: E解析:鞣质的水溶液与FeCl3作用,产生蓝黑色或绿黑色反应或产生沉淀。
蓝黑墨水的制造就以鞣质为原料。
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瓜蒌的作用A、润肠通便B、利湿退黄C、清热化痰D、宽胸散结E、消痈肿答案: B解析:瓜蒌功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肺痈、肠痈、乳痈、胸痹、结胸,痰热咳喘等,因此答案是B。
3、既可以治疗阴虚盗汗,又可以治疗小儿惊痫的是A、琥珀B、酸枣仁C、柏子仁D、首乌藤E、合欢皮答案: C解析:柏子仁应用:1.心悸失眠。
用于心阴不足,心血亏虚以致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虚烦不眠等。
2.肠燥便秘。
3.阴虚盗汗、小儿惊痫。
4、芍药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大黄 B黄连 C 芍药 D 黄芩 E 木香答案:C5、橘皮竹茹汤的功用是 ( )A.降逆止呕,益气和胃 B.降逆止呕,益气温中 C.降逆止呃,益气清热D.降逆止呕,益气养阴 E.降逆止呕,益气祛痰答案:C6、白僵蚕表面的白色粉霜是A.加工时的粉尘B.菌丝C.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D.掺伪物E.折出的蛋白质结晶7、下列哪项不是虎杖的主治病证A、水火烫伤B、热结便秘C、湿疹瘙痒D、湿热黄疸E、肺热咳嗽答案: C解析:虎杖应用:1.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2.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3.经闭,癥瘕,跌打损伤。
4.肺热咳嗽。
5.热结便秘。
8、症见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治宜用()A 桑杏汤B 清燥救肺汤C 杏苏散D 桑菊饮E 麦门冬汤答案:B9、大孔树脂的分离原理是A、吸附与分子筛B、分配C、氢键吸附D、分子排阻E、离子交换答案: A解析:大孔树脂是一类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多孔结构,不溶于水的固体高分子物质。
它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https://img.taocdn.com/s3/m/c1b029b784868762cbaed50c.png)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组成]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三钱(9克)石膏锻,二钱五分(8克)甘草一钱(3克)人参七分(2克)胡麻仁炒,研,一钱(3克)真阿胶八分(3克)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4克)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克)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克)[用法] 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功用]清燥润肺。
[主治] 温燥伤肺证。
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方解] 本方所主系燥热伤肺之重证。
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肺合皮毛,故头痛身热;肺为热灼,气阴两伤,失其清肃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贲郁,皆属于肺”,肺气不降,故胸膈满闷。
治宜清燥热,养气阴,以清金保肺立法。
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清透肺中燥热之邪,为君药。
温燥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宜于润,故用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共为臣药。
《难经·第一十四难》说:“损其肺者益其气”,而胃土又为肺金之母,故用甘草培土生金,人参益胃津,养肺气;麻仁`阿胶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
《素问·藏气法时论。
说:“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用杏仁`枇杷叶之苦,降泄肺气,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以为使。
如此,则肺金之燥热得以清宣,肺气之上逆得以肃降,则燥热伤肺诸证自除,故名之曰“清燥救肺”。
本方与桑杏汤虽均治温燥;但本方以清肺燥与养气阴的药物组成,较桑杏汤的养阴润肺作用为强。
故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症见身热不甚,十咳少痰,右脉数大者,宜桑杏汤;若燥热甚而气阴两伤之重证,症见身热,干咳,气逆而喘,胸膈满闷,脉虚大而数者,宜用清燥救肺汤。
[运用]1.本方为治燥热伤肺重证之主方。
以身热,干咳少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证治要点。
2.若痰多,加川贝`瓜蒌以润燥化痰;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徐州卫生系统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
![徐州卫生系统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fd70e0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c.png)
徐州卫生系统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版】1:直线相关分析中,如总体相关系数P0,则从总体中抽出的样本()。
单项选择题:A、r0B、r0C、r=0D、r可大于0,等于0或小于0E、以上都不对2:以下治疗咳喘疾患的中成药中,不含有麻黄碱成分的是单项选择题:A、止咳定喘膏B、防风通圣丸C、通宣理肺丸D、蛇胆川贝液E、消咳宁片3:具有温肺化饮,宣通鼻窍作用的药物是单项选择题:A、白芥子B、半夏C、生姜D、细辛E、橘皮4:可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种类有多项选择题A、糖皮质激素B、β2受体感动剂C、白三烯受体阻断剂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E、抗胆碱药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突出表现为单项选择题:A、贫血B、黏膜溃疡C、出血与感染D、骨髓增生减低E、食欲减退6:依据下面资料,回答{TSE}题患者男,65岁,支气管扩张症。
今日劳作后消失恶心、胸闷。
反复咯血,24小时出血量约800ml。
{TS}该患者的咯血程度属于单项选择题:A、痰中带血丝B、微小量咯血C、小量咯血D、中等量咯血E、大量咯血7:在孕期或分娩期,病原体从母体传给子代称为()。
单项选择题:A、血源性传播B、遗传性传播C、垂直传播D、水平传播E、Z型传播8:某患者,36岁,近几天感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呈淡薄状且有腥臭味。
应建议她到医院做单项选择题:A、阴道分泌物悬滴检查B、子宫颈刮片C、子宫颈管涂片D、阴道侧壁涂片E、阴道窥器检查9:不是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依据为单项选择题:A、葡萄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B、产生金黄色色素C、血平板消失透亮溶血环D、血浆凝固酶阳性E、发酵菊糖10:用于浸泡金属器械的高效类消毒剂是单项选择题:A、0.5%过氧乙酸B、2%戊二醛C、0.1%苯扎溴铵D、3%漂白粉澄清液E、70%乙醇11:关于养分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下列提法哪项不妥单项选择题:A、先天储铁不足B、铁的摄入不足C、铁需要量增加D、红细胞破坏过多E、铁的丢失过多12:据统计,1957年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
喻昌
![喻昌](https://img.taocdn.com/s3/m/de7c301ea21614791711284b.png)
“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 “气血利而不涩” ;
②代表方:
清燥救肺汤,治疗诸气膹郁,诸痿喘呕,燥之伤肺者。 以润制燥,治重在肺,并寓培土生金于甘柔滋润之中。
(四)大气论
1、大气论的渊源
《内经》中有关大气的论述。
2、大气的功能
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生成及其运动变化皆源于 大气。 大气的升举作用和运动不息是自然界一切运 动变化的根源。
(四)议病用药,定“议病式”
试观历代医案,虽各有特色,但极盛时期应推 清代,在记述病因、阐明病理、探讨方药方面 都较以往各代精,虽然这与社会发展有关,但 和喻氏的论证提倡,确有很大关系。
学术评议
喻氏的学术成就表现在多方面。在伤寒学 术研究方面,喻氏是继明代方有执之后极力倡 言“错简重订”论的主要代表医家,旗臶鲜明 地批评王叔和、成无己,将方有执的“卫中风、 营伤寒、营卫俱中伤风寒”说发挥为 “三纲 鼎立”学说,并以此三纲重订《伤寒论》,颇 获成功。
二、学术理论
伤寒“三纲鼎立”说
温病“三纲”说
秋燥论:秋伤于燥,及燥气致病的病机与辨 治 。 大气论:胸中大气是喻氏作为特定的概念提 出来的,它为人身的大气作了明确的定位。
(一)伤寒“三纲鼎立”说
喻昌继承了成无己,方有执的伤寒研究的 观点,提出了“三纲鼎立”说,认为四时 外感中“以冬月伤寒为大纲,在伤寒六经 中,以太阳一经为大纲,而太阳经又以风 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
(二)温病“三纲”说
1、冬伤于寒之温病
病机:由寒邪郁于肌肤,遇春月之温而发,是 邪入三阳。 ①“略恶寒而即发热” 治疗:解肌为主,方虽宗桂枝汤,但多与辛凉 同用;亦同辛凉、苦寒之方同用。 ②“大热而全不恶寒” 治疗:重在清热,如白虎汤,正虚加人参,湿 重加苍术。
古代经典名方解,清肺润燥的清燥救肺汤
![古代经典名方解,清肺润燥的清燥救肺汤](https://img.taocdn.com/s3/m/b94ef30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0.png)
古代经典名方解,清肺润燥的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汤组成:桑叶9g,煅石膏9g,甘草3g,人参3g,胡麻仁3g,阿胶3g,麦门冬6g,杏仁2g,枇杷叶3g。
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现代用法:水煎,频频热服)。
功效:清肺润燥,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症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干咳气喘,胸满胁痛,心烦口渴,咽干鼻燥,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
清燥救肺汤源自《医门法律》。
本方所治乃燥热外袭,燥邪入里, 温燥犯肺,火热灼肺, 耗气伤阴, 肺失宣降。
外燥宜宣,温热宜清,阴伤宜润,气虚宜补,气逆宜降,故治宜清肺润燥,益气养阴之法。
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轻宣凉润,宣散温燥,透邪外出,直清肺金之燥热为君药。
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止渴除烦,煅用不碍桑叶轻宣,无伤胃之忧。
麦冬甘寒,养阴润肺,量少不妨君药之外散。
共为臣药,亦治内燥。
君臣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清宣润肺者也。
杏仁、枇杷叶降泄肺气,阿胶、胡麻仁甘润助麦冬润肺养阴,人参益气生津合甘草养胃使土旺金生,以上六味均为佐药。
甘草健脾和药,兼为佐使。
诸药相伍,,宣清润降,补益气阴,培土生金,肺胃同治,伤肺可复。
本方专解肺病缘温燥重伤之症,治燥热伤肺重证之主方,治疗秋燥致病的名方,治疗燥邪伤肺的经典方剂,临床以身热,干咳少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临床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间质性肺炎、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不明原因的肺内结节、肺癌及肺癌放疗术后放射性肺炎、顽固性咳嗽、鼻炎、喉炎、咽炎、干眼症、干燥综合征、口唇皲裂、老年性便秘、手足皲裂症、慢性荨麻疹等。
外感风邪者加荆芥、防风;若燥热偏盛,身热较重者,加水牛角;肺热壅盛加黄芩,青天葵;肝火盛者加羚羊骨、海蛤壳;痰多难咯者加贝母、瓜蒌;咳吐脓痰量多者加鱼腥草;咳痰带血者加白茅根、三七粉;咳嗽咯血者去人参,加水牛角、白及、生地黄;头痛者加川芎、白芷;燥热咽干者加玄参、桔梗、生地黄;咽痛咽红者加玄参、马勃;咽痒咽干者加白蒺藜、地龙;失音加胖大海、牛蒡子;胸闷喘促甚则加枳壳、旋覆花;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失眠、盗汗加酸枣仁、远志、牡蛎。
第十四章 治燥剂 习题
![第十四章 治燥剂 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e6c4a45727a5e9846a6143.png)
第十四章治燥剂习题一、填空题1.燥证有_______ 和_______ 之分。
前者是_______ 所致,后者是_______ 所致。
2.治燥剂分为_______ 和_______ 两类。
3.杏苏散主治_______ 证,桑杏汤主治_______ 证。
4.清燥救肺汤具有_______ ,_______ 功用。
主治_______ ,_______ 证。
5.治疗虚热肺痿的常用方是_______ 。
6.增水行舟法的代表方剂是_______ 。
7.麦门冬汤的药物组成是麦冬、粳米、大枣、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8.百合固金汤具有_______ ,_______ 功用。
二、选择题(一)A1型题1.清燥救肺汤之君药是()A.桑叶B.桑叶、麦冬C.枇杷叶D.石膏E.杏仁、桑叶2.症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
治当首选()A.麦门冬汤B.玉液汤C.杏苏散D.清燥救肺汤E.养阴清肺汤3.症见咳逆上气,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当首选()A.杏苏散B.增液汤C.养阴清肺汤D.麦门冬汤E.六味地黄汤4.症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治当首选()A.杏苏散B.清燥救肺汤C.麦门冬汤D.养阴清肺汤E.百合固金汤5.依据“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理论而组方的是()A.桑杏汤B.百合固金汤C.杏苏散D.桑菊饮E.清燥救肺汤6.杏苏散的功用是()A.宣利肺气,疏风止咳B.宣肺解表,祛痰止咳C.发散风寒,降气化痰D.轻宣凉燥,理肺化痰E.发汗解表,宣肺平喘7.清燥救肺汤证的病机是()A.温燥伤肺,气阴两伤B.温燥外袭,肺津受灼C.凉燥外袭,肺失宣降D.肺肾阴虚,虚火上炎E.胃阴不足,虚火灼肺8.清燥救肺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石膏B.麦冬C.人参D.阿胶E.桑叶9.麦门冬汤、炙甘草汤、旋覆代赭汤三方含有的相同药物是()A.麦冬、大枣、人参B.大枣、人参、甘草C.人参、甘草、半夏D.半夏、甘草、桂枝E.甘草、桂枝、生姜10.治疗外感温燥证,下列方中宜首选()A.麻黄汤B.桂枝汤C.桑杏汤D.桑菊饮E.杏苏散11.增液汤的药物组成是()A.人参、麦冬、生地B.玄参、麦冬、生地C.人参、天冬、生地D.沙参、麦冬、生地E.人参、麦冬、熟地12.下列药物不属于清燥救肺汤组成的()A.桑叶、石膏B.杏仁、胡麻仁C.人参、甘草D.薄荷、桔梗E.阿胶、麦冬、枇杷叶13.具有增液润燥功用的方剂是()A.黄龙汤B.疏凿饮子D.五仁丸E.增液汤14.症见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稀痰,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剂学》74清燥救肺汤(王付)
![《方剂学》74清燥救肺汤(王付)](https://img.taocdn.com/s3/m/4609aeb9ad51f01dc281f1d5.png)
74清燥救肺汤(王付)这一堂我们学习一个方,叫什么方呢?叫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这个方,是《医门法律》中的一个方。
这个方,方的组成有桑叶、石膏、麦冬、麻仁、阿胶、人参、杏仁、枇杷叶、甘草所组成。
这个方用量从临床治病来看,你们说总的认识这个方,用量是偏小还是偏什么呢?从总的来说,它是偏小了。
我的认为呀,在临床中应用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方的用量加大二到三倍。
我们在临床中用古人的方,除了用药之外,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有时间的话,给同学们留一道思考题做一做。
假如说,你在明朝之前,或者是明朝以后。
凡是在明朝之前,方定的量绝大部分是比较准确的;到明朝以后,离我们今天是比较近的,定的量不是偏大就是偏小。
他为何要这样定?我估计,他告诉药的时候,他在用量方面做了一个什么?变化。
就是告诉别人,我开这个方有效,你开这个方,如果重视调整用量有效,如果忽视了用量,那效果就怎样?不够理想。
这个方是什么朝代的?与今天相对来说,是比较近的。
这个方在煎煮方面,它主张煎的时间怎样?是偏短的。
我们今天用,煎煮到二三十分钟就行。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由于受到当今人们认识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说矿石类煎煮的时间应该长一些。
我们在学习古人方的时候,他在应用矿石类药的时候,大部分都没有煎煮的时间偏长。
我在临床中开方的时候,受古人的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让病人先煎。
我们要借鉴古人的认识。
清燥救肺汤这个方的功用,你们说这个燥,它是清的还是润的?燥是靠清,还是靠润?这个方名啊,他说是清燥救肺汤,我的认为呀,应该是清肺润燥汤。
这样就得出一个结论,病,一个方面是热,一个方面是燥。
同时根据方中的用药,它还有益气养阴。
从当今认识清燥救肺汤的时候,认识到,它的药理作用和谁差不多?和杏苏散差不多。
这是当今西医,或者说我们中医,在研究药理作用的时候,发现这些方药理作用差不多。
有一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哪一个问题?你比如说,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寒邪作用的特点是什么?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热引起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中医今天研究,还是停留在研究西医研究这个水平上,没有和我们中医的理论结合在一起。
清燥救肺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清燥救肺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eb2d8f3b0722192e4536f652.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燥救肺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燥救肺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中的几种中药材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石膏甘草人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燥救肺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中的几种中药材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石膏甘草人参桑白皮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知母地骨皮
【功能主治】清燥润肺。
治外感燥火伤肺。
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咳痰带血,甚则引动胃气,呕吐痰涎,脉躁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别名】清燥汤(《伤寒大白》卷四)。
【处方】桑叶(经霜者,去枝、梗)9克石膏(煅)7.5克甘草3克人参2.1克胡麻仁(炒,研)3克真阿胶2.4克麦门冬(去心)3。
6克杏仁(泡,去皮、尖,炒黄)2.1克枇杷叶1片(刷去毛,蜜涂炙黄)
【功能主治】清燥润肺。
治温燥伤肺。
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二至三次热服。
【备注】方中桑叶轻宣肺燥,石膏清肺胃燥热,共为君药;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滋液,同为臣药;人参益气生津,杏仁、枇杷叶泻肺降气,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合用,使温燥之气得除,肺金之气阴得复,则诸证自解。
【摘录】《医门法律》卷四
生活常识分享。
(古方)肺癌
![(古方)肺癌](https://img.taocdn.com/s3/m/4ec7000e6294dd88d0d26bfc.png)
肺癌(方剂选)1、麦门冬汤(《金匮要略》)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甘草各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水煎,分六次服,日三夜一服。
2、皂荚丸(《金匮要略》)皂角(刮去皮,酥炙)八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我丸,以枣膏和汤送下,日四次(昼三夜一)。
3、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鸡子大)一枚,杏仁、半夏、五味子各半升,细辛二两、小麦一升、干姜二两、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水煎分三次服。
4、泽漆汤(《金匮要略》)泽漆(先煎取汁),半夏半升、紫参(一作紫菀)、生姜、白前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为粗末,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每服五合,温服,至夜服尽。
5、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射干十三枚(一作三两)、麻黄、生姜各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八枚(一作三两)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入他药同煎,分三次服。
6、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桑叶三钱、煅石膏二钱五分、炒杏仁、人参各七分、甘草、炒胡麻仁各一钱,阿胶(烊化)八分,麦门冬一钱二分、枇杷叶(去毛,蜜炙)一片,水煎频服。
7、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人参、茯苓、麦门冬各一钱、白术一钱五分、五味子五分、炙甘草八分、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8、都气丸(《内外伤辩惑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五味子为细末,炼蜜为丸。
9、生脉散(《内外伤辩惑论》)人参五钱、麦门冬、五味子各三钱。
10、阿胶散(《小儿药症直诀》)阿胶一两五分、炒牛蒡子、炙甘草各二钱五分,马兜铃五钱、杏仁(去皮尖炒)七个,炒糯米一两,为末,每服一至二钱、阿胶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医案选)1、一人年逾四十,面色苍白,平素内外过劳或为食伤,则咯硬痰而带血丝,因服寒凉清肺消痰药至五六十帖,声渐不清而至于哑,夜卧不寐,醒来口苦舌干而常白胎,或时喉中阁痛或胸膈痛或嗳气,夜食难消,或手靠物久则麻,常畏寒,不怕热。
前有痿疝,后有内痔,遇劳则发。
心脉病证风药分类与应用专家建议
![心脉病证风药分类与应用专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76a5ed0bb4cf7ec4afed06b.png)
心脉病证风药分类与应用专家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关键词 心脉病证;风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前言心脉病证包括心系病证和脉管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系统疾病,亦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目前全球性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是我国引起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
《素问·风论》:“风者百病之长也”,故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风邪有关,心脉病证与风邪关系尤为密切,此类病证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多端、病程迁延反复等特点,类似中医学风邪致病的特点。
心脉病证属于“络脉为病”,病位在心脑之络和肢体脉管之络。
心脉病证的病因多为风寒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和年老体虚等,病机属于痰瘀互阻、郁腐化热,热极生风;或久病入络,脉络空虚,阴虚风动或血虚生风,此热化之风和络虚之风皆属于“络风”。
风性“数变”,络病变化无常,《素问·经络论》云:“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据此我们提出心脉病证“络风内动”病机理论,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使用“风药”治疗心脉病证可以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风药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其本义是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
金代张元素《医学启源·卷之下》根据“药类法象”理论,将药物归纳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类。
元代李东垣首次提出“风药”之说,其将“风升生”类药物称之为“风药”,《脾胃论·卷上·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谓:“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并将风药分为清凉风药、味薄风药等不同种类,指出风药具有升阳、胜湿、滋肝胆之用、发郁火、退其寒、散之、通之、引经等作用,临床广泛运用于内伤与外感诸病的治疗。
清代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上品》进一步明确了风药的概念,指出“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
经典名方清燥救肺汤的历史沿革及现代应用进展
![经典名方清燥救肺汤的历史沿革及现代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e0d023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b.png)
经典名方清燥救肺汤的历史沿革及现代应用进展作者:杨斯翔吴文辉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16期中图分类号 R2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2)16-2044-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6.23摘要清燥救肺汤出自清代喻昌所著《医门法律》,由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组成,是治疗温燥重证、气阴两伤之代表方。
2018年,该方纳入我国《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
为厘清其发展脉络,明确其功能主治,本文收集了记载清燥救肺汤的古籍与现代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方剂来源与组成、药物基原与炮制、用药剂量、功能主治与现代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部分医籍在该方药材基原与炮制、用药剂量的记载上有所差异;该方以清燥、生津、滋阴、益气为主要功效,以“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为主治,现代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关键词清燥救肺汤;经典名方;历史沿革;临床应用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modern application process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Qingzao jiufei tangYANG Sixiang1,WU Wenhui2(1. College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Luzhou 646000, China; 2. Dept. of Pharmacy, Chongq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hongqing 400021, China)ABSTRACT Qingzao jiufei tang,which is derived from Yuchang’s Medical Laws in the Qing dynasty, composes of Folium Mori, Gypsum Fibrosum, Glycyrrhiza uralensis, Panax ginseng, Sesamum indicum, Equus asinus, Ophiopogon japonicus, Prunus armeniaca and the leaves of Eriobotrya japonica. It is a representative formula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yndrome of warm-dryness and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In 2018, it was included in the Catalogue of Ancient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 (the First Batch). In order to clarify its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clarify its functions and indications,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of Qingzao jiufei tang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source and composition of it, its origin andprocessing, dosage, functions and indications and modern clinical application with a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Results show that some medical books differ in origin, processing and dosage of the formula. This formula takes moistening dryness, encouraging production of body fluids,nourishing Yin,tonifying Qi as the main efficacy. “Qi depression, flaccidity, dyspnea and vomiting” is the main indication. It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clinic, involving respiratory diseases,skin diseases, digestive diseases, etc.KEYWORDS Qingzao jiufei ta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 historical evolu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燥證的中医内涵广泛,涵盖了现代医学呼吸系统、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议清燥救肺汤中人参的作用
张仲景197810
清燥救肺汤为治疗秋令燥热伤肺证的代表方剂,方中桑叶、石膏与麦冬、麻仁、阿胶相配,有轻宣燥热,养阴润肺之功,合杏仁、枇杷叶降泄肺气,肺之上逆之气得以肃降。
其中,数版教材都以《难经·十四难》中:“损其肺者益其气”解释方中人参的作用,字面之意即人参用以补益肺气。
但明代虞抟在《医学正传》中明确提到:“新咳嗽挟虚者可用人参;风寒邪甚者,则不可用;如久嗽已郁热者,切不可用人参,反增喘满嗽剧。
”而燥热伤肺证发生在秋季,此时人体体质虽相对于春季多腠理疏松,津气欠充,但毕竟仍为外感气分热证。
清燥救肺汤方后加减曰:“痰多加贝母、栝楼。
血枯加生地黄。
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
”也可以看出,该亦可见热盛痰多表现。
因此后人在应用清燥救肺汤时,每遇新感燥热证,多畏人参之温补而去之;或易为沙参、太子参;久病体虚之人,或见乏力、脉虚之象才选用人参或党参,或改用性凉的西洋参。
但笔者一直心存疑义:既然人参可易去不用,喻氏在创立清燥救肺汤时为何不将其置入加减药物当中?人参的作用是否仅在于“损其肺者益其气”?若人参需见虚象才可使用,为何喻氏当初立方时未明言?那么,人参用于燥邪伤肺的气分实热证究竟是何用意呢?从喻嘉言的学术思想或可得到些许提示:
一、益胃气为生津液之本
喻嘉言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视胃气,如喻氏分析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时说:“夫人天真之气,全在于胃,津液之多寡,即关真气之盛衰。
而胃复赖脾以运行其津液,一脏一腑,相得益彰,所以胃不至于过湿,脾不至于过燥也。
”可见对津液的盈亏,胃气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喻嘉言也明言:“今拟此方,命名清燥救肺汤,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可见,清燥救肺汤也是以扶益胃气为指导思想的。
二、肺中阴液要靠胃气充养
《医门法律》中提到:“盖肺金主气而治节行焉,此惟土生之金,坚刚不挠,故能生杀自由,纪纲不紊。
”且喻氏认为:“五藏五志之火,皆有真液以养之,故凝聚不动,而真液尤赖肾之**,胃之津液,交灌于不竭。
若肾胃之水不继,则五藏之真阴随耗,……”《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云:“肺痿者……总由胃中真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然后成之。
”以上文字均说明肺阴要依赖胃阴的濡润。
《医门法律》中另出白虎加人参汤治“诸气膹郁,诸痿喘呕”,原文曰:“治膈消者,用白虎加人参汤颛救其肺,以施于诸气膹郁,诸痿喘呕,罔不合矣。
”从中可以看出救胃阴在生肺中津液中的重要性。
对于燥热伤肺证,燥伤肺液,肺气治节无权,治疗应重在复肺中之阴以行治节。
喻氏认为肺中阴液又要靠胃阴相济,而胃气充足与否对津液生成和盈亏有重要意义。
因此,益胃气对养肺阴有重要作用。
三、人参、甘草是益胃生津的常用配伍
“甘草合人参建立中气”是喻嘉言认识和用药的规律。
如喻氏认为虚劳之人,胃中津液素亏,辛温汗之则津液外越,难以复收,治疗以炙甘草汤去桂枝、生姜,三倍加入人参复其津液。
另外,他分析《金匮要略》麦门冬汤(麦冬35g,半夏5g,人参5g,甘草3g,粳米5g,大枣4枚)时说:“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
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徒知与火热相争,弗知补正气以生津液,不惟无益而反害之矣。
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胃气者,肺之母气也。
……孰知仲景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大补中气以生津液队中,又增入半夏辛温之味,以开胃行津而润肺……”(《删补名医方论》);他对治肺痿咳涎沫不止的《千金》生姜甘草汤(生姜5两,人参3两,甘草4两,大枣15枚)的解释是:“胃中津液上竭,肺燥已极,胸咽之间,干槁无奈之证。
以生姜
之辛润上行为君,合之人参、大枣、甘草入胃而大生其津液,于以回枯泽槁,润咽快膈,真神方也。
”从喻氏提出的“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胃气者,肺之母气也。
”、“麦冬、人参、甘草、大枣、粳米”是“大补中气以生津液”,就可看出人参、甘草与麦冬相配是益气血生化之源而生津液,此用药思想亦体现在他创立的清燥救肺汤中。
因此,本人认为清燥救肺汤中人参的使用本旨在于,与甘草相配培益中气以益津液生化之源,从而沃焦救焚以救肺燥。
若随意删减,则有悖于生津润燥的方旨。
人参虽性温,但温而不燥,有生津止消渴之功,适用于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张锡纯说:“(人参)若辅以凉润之药,即能气血双补,盖平其热性不使耗阴,气盛自能生血也。
”与清燥救肺汤中配伍人参以生津液道理相同。
因此,即便在热象较盛的燥热伤肺证中仍可少量使用,一则补中生津,二则防止大队寒凉之药伤及肺气,而寒凉药亦可监制其温热之性。
正如喻嘉言在注释人参泻肺汤(人参、黄芩、栀子仁、炒枳壳、薄荷、甘草、连翘、杏仁、桑白皮、大黄、桔梗等分)中人参的使用时说:“人参肺热反能伤肺。
此清肺经积热,以人参泻肺立名,可见泻其肺热,必不可伤其肺气也。
况人参之温,以一味清凉,监之有余。
如此大队寒下之药,不推之为君,其敢用乎?”另外,滑寿说:“肺主气,心主血脉,肾主精,各以其所损而调治之。
”如用《难经》中“损其肺者益其气”来解释清燥救肺汤中人参的作用,“益”字解释为“调治”比较恰当,并非只是补益肺气。
当然,某些素体气阴不足的慢性病患者,或肺病日久,气耗津亏较重者,在应用清燥救肺汤时,应加大人参的用量以培中生津和补益肺气,发挥其益气补虚、益气生津、扶正驱邪的多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