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全单元)》部编本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谈读书》《不求甚解》课件
强调“读书”“讨论”“作文”在培养人 的素养中的作用。
品析语言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 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 学使人善辩。
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对人的不同作用。
品析语言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 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 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极强的 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读书的方法
读书有哪些方法?下列读书方法各适用于什么书? 1、读其部分(选读)——只有部分重要的书 2、大体涉猎(浏览)——不太重要的书 3、全读(精读)—— 课本、重要的书 4、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摘要)——
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方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目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 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 “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 足”,这样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根自称“以 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他的《随笔》内容涉及 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 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 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篇幅短小,内容贴 近生活,表现形式灵活自由,见解深刻,说 理简明透彻,多有哲理格言。
合作探究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 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 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课件
夜以继日,接连不断。泛指时间很长。 (4)朝朝暮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山水画的意境
(5) 渲染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以加强艺术效果。
(6) 身临其境 :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7) 富丽堂皇 :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也
13 短文两篇
整体感知 4.《谈读书》中,作者阐述的读书的作用 是
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不求甚解》中, 。
作者反驳的观点是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13 短文两篇
5.下列对《不求甚解》一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本文属于议论文中的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同时,又阐 述了自己的主张。 B.本文在批驳过程中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C.“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虚心,二是不固执一点。 D.本文第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段,直接提出论点。
意境?
[答案]作者为论证山水画的意境,巧借诗画同源的理论,以诗的意境类比 山水画的意境,让读者借助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来把握山水画的意境,化深 奥为浅显,也使文章底蕴深厚。
14 山水画的意境
7.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意思对即可)
13 短文两篇
经典讲练
阅读“读书使人充实……皆有特药可医”,回答问题。
8.选段主要运用了
对比论证
、
比喻论证
的论证方法。
[解析]本段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 格、精神上的缺陷。“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 以人的运动有利于身体为喻,阐述读书的重要作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③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核。文章首先在 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一篇好的文章让人看得清楚,读得 明白。如果文章让人感觉思路不清、语焉不详,大多是逻辑出了问题:或者是概念 模糊不准确,或者是划分混乱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学,或者是论证跳跃不 充分,等等。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只是第一步,逻辑之美还体现在揭示事物发展的 内在逻辑,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 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达到一语中的、一鸣惊人的效果。
②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 启发行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章生命力的内核。北大红楼一楼西 头的阅览室是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他经常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文章的价 值和魅力可见一斑。
6.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请阐述理由。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 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可作为第③段的论据。《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分析事物的内在联 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契合第③段中的“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 人心之中的共识”,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
⑤文章之美透射美学之美。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体到文章中,就 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字技巧,营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 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当运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让 文字灵动起来、富于变化。借鉴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⑥“文以载道”。只有让思想之根深扎实践沃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和大地养分, 才能浇灌出美妙动人的文章之花。
第四单元(单元解读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并在修改作文时正确运用,使
章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作文更出彩。
单元内容对标课程标准
课标表述
单元内容
4.梳理与探究:按照一定的标准
积累议论性词汇,梳理议论
分类整理语言材料,学习跨媒 介阅读和运用,自主组织文学
学
习
性语言特点。用文字或图表 方式梳理议论文结构特点。
活动,能用文字、图表、图画、 要 求 积累事实和道理材料。简单
容 的思维角度,激活自己的思辨能力。而《山水画的意境
》一文,则适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有自己的见解”
。当然,即便一篇文章的不同课时,学习目标也应该是
不尽相同的,有层次的。
单
《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要想最终学习思辨方法 是需要过程的,首先要了解作者的观点,其次要把握文章主
元 要内容,然后比较异同,最后向课外延伸,继续培养学生独
学 文章,理解作者观点,分析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述
建 思路都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思考、分析、
议 质疑、创新。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整体内
容。这已经在九上的两个单元里进行了训练,这个
单元依然要巩固。然后再要求学生比较分析,质疑
探究。
单
《山水画的意境》是一篇文艺论文,相对于
元 后两篇文艺论文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毕竟“意境”
教 这个词学生还是很熟悉的,文中也举了大量的诗词
学 的例子,教学重点就在于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
建 议
,有自己的见解。 《无言之美》和《驱遣我们的想象》也都是
文艺论文,由于内容都是涉及艺术鉴赏方面的,学
生水平有限,需要教师在一些概念上做必要的补充
和讲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
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33张ppt)
4、阅读5-8段回答:为了证明观点,作者
选取了那些材料,各有什么作用?
道理论证——公式:❶引用…的…话❷论证…的论点 ❸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公式: ❶把…与…的对比, ❷更加突出 地论证了…的观点 ❸使论证更全面透彻、更有说服力。
C.《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都是驳论 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的读 书态度;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课堂检测
《不求甚解》(节选)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着列汉诺夫,说他自 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 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 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 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 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 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 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 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课堂检测
1、 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2、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本文分析。
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
3、本节文字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 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死读”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 读”是指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
——
不
求
马甚
南 邨
解
》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 字词和精彩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驳论文的写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兴趣,养 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课件(共3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 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他写道:“有 些评论家把我的小说与美国的超短篇小说(Short- Short)混为一谈,这是不妥当的。我是受了美国超 短篇小说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依靠,而是发挥了 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 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 讶!”
这一部部小说就像是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 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携手,走进神奇的小说天地。
文本知识
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
说。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 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 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 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 “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论文学》)
盼、遇
躲
活动实施
活动示例:
1.《我的叔叔于勒》小说情节梳理:
开端
发展
高潮
铺垫 经济拮据
悬念 永不变更的话
于勒的来信
请吃牡蛎
二姐的婚事 发现老水手
哲尔赛旅行
巧合 老水手是于勒
主题: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
结局
躲避于勒, 不敢相认
新知讲解
老师指点 想一想哪一篇、哪一部或哪个情节最吸引你,以流
程图的形式将小说的情节梳理清楚,最好能够尝试用自 己的话语,复述小说情节。也可以搜集相关资料,理清 小说的结构,并体会作者构思的技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共73张PPT)
教材分析
①《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是随笔、杂文,也属于一般 的议论性文章。《谈读书》探讨读书的目的、价值及应持的 态度;《不求甚解》阐发阅读鉴赏的方法。
②两文语言风格各具特色,《谈读书》多用整句,句式整 齐,用语雅致,精美凝练;《不求甚解》全用散句,语言严 谨,简洁质朴,通俗易懂。两文论证方式互为补充,前者是 立论文,后者是驳论文。两文还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另外, 两文出现的警句式的语言也值得积累。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单元目标
人文主题:读书与鉴赏 语文要素: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 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学习 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 赏实践中。
13 短文两篇
CONTENTS
目
14 山水画的意境
录
15 无言之美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13 短文两篇
预 习:
1.反复朗读《谈读书》和《不求甚 解》,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内容。
2.完成预习提示②:阅读课文,初 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引发你思 考的语句,以旁批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感 悟。
导入课文: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 类进步的阶梯。”宋代理学家朱熹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无论对于人类发展还是个体成长,读书 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学 习两篇关于“读书”这一话题的文章。
论证观点的材料即论据,可以是历史事件、生 活事例或统计数据等,也可以是理论道理、民间 谚语、名言警句,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小结: 积累的读书警句可以丰富我们对读书的认知。区分观点
和材料是读懂论述性文章的前提。
活动二:认识议论方式
环节一:比一比 画一画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文提出 论点的方式一样吗?两位作者是怎样摆 明观点、论证观点的?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全单元)》部编本课件
品析《谈读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 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赏析这组 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揭示了读书能塑造人性格的 作用。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不求甚解》通过探求“不求甚解”的含义, 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 和会意,反对死读和抠字句而忽视精神实质,提倡 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谈读书》 1. 思路清晰,语言简练。 全文围绕论点,从不同角度去谈论一个问题,论述的范围 相当广泛,谈论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以及作用。整篇 文章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文章语言简练,有格言的意味, 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 机智”等。
品析《不求甚解》
这一段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文段内容回答。 这一段论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养成“好读 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不求甚解”这个 问题。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 懂所有的书”,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所以陶渊明每有 会意便十分高兴。
品析《不求甚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不一定“什么书一读就懂”,
这是三种错误的读书态度,即一味在书中挑刺或完全接受 书中观点或断章取义地曲解。这会使我们陷入钻牛角尖、死读 书和片面化的境地,使我们不能真正获取书中的东西。句中三 个“不可”,构成排比句式,强调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
品析《谈读书》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13《谈读书》课件(22张PPT)
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______哲学家、作家。
首先,从正面说读书的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长 ②接着,作者进一步从反面论述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
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
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的作用
(3)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 读
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
的
(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方
(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法
整体感知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继续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格言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首先,从正面说读书的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味觉,用词不当; 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豁然贯通:(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再读课文第二层,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1 读书的正确目的。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做太强的理论性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课文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
学习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短文两篇》中《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都是谈论读书求知的。
《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写的著作《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不求甚解》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主要议论了“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这个道理。
《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通过品味山水画的意境,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意境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认识客观对象和情感在意境中的重要性。
《无言之美》通过列举事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表明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驱遣我们的想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欣赏文艺作品的途径和方法,表明要想在鉴赏文艺时获得美感,就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得到人生的受用。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修改润色”。
这一写作主题,要求学生能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在修改作文时正确运用,使作文更出彩。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辩论”,通过对辩论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旨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原则。
进而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完美表达自己的意见,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
2.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掌握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多种方式,把握论据、论点之间的关系。
3.学会分析每篇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分析、领悟体验的方法来辨别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
2.领悟文章所阐释的观点,树立正确的理论观点并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3.注重积累,灵活运用。
掌握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论据类型等基础知识,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等,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激发读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7.作者谈论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没有用,不加分析, 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所以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课外阅读 最是书香能致远(山东滨州中考改编) 张久珍
①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加入读书小组参与读书打卡活动,线上聆听一场读书 讲座……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 氤氲书香助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D ) A.熟悉的村庄、竹林、河流……都在不停地向车后退去,渐渐成了他眼中的遥远 之物。 B.我们是关注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C.统编本语文教材除推荐了12本必读名著外,还推荐了《猎人笔记》《长征》 《围城》《泰戈尔诗选》等自读名著。 D.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榜样是一 面旗帜,鼓舞斗志。 【解析】D.引号后的句号误用,应将句号放在后引号内。
4.(四川乐山中考)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①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目的和价值入手。 ②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知识和信息 最终需要沉淀为思想和智慧。 ③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如何保持? ④由此看来,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 升华。 ⑤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从纸质书籍到电子屏幕,开阔眼界 的方式更为丰富。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②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③①②④
1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充 沛”“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 盖不断迈进”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得出结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4.(湖南怀化模拟)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 判断:句中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分别属于名词、形容词、连词、动词。 B.田、牛、休、种 判断:这四个字分别是象形字、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判断: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民注意现象”。 D.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 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判断:句子中画横线的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 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 会写成“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 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 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
【解析】A.“红色”是形容词,“非常”是副词;C.句子主干应是“人民注意关
系”;D.“得出结论”是动宾短语。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与舞蹈一样,画中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都充满了韵律之美。 ②舞蹈演员们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的山 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舞出明月般存在千年的灵魂。 ③正如“诗画本一律”,舞者和画者对这千里江山也必定有文化理解上的共鸣, 《只此青绿》将文化传统中的“艺术通感”发挥到淋漓尽致,彰显了中国人特有的 浪漫。 ④春晚节目《只此青绿》是以舞蹈的形式对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 式的还原。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3* 短诗五首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单元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2* 梅岭三章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89页 0116页 0198页 0230页 0263页 0303页 0355页 0396页 0413页 0461页 0520页 0522页 0596页 0671页 0686页 0767页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 月夜 断章 统一 写作 学习扩写 5 孔乙己 7* 溜索 写作 审题立意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满江红(小住京华)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第四单元 谈读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全套
观点的?
观点: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论证观点的。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启发或认识,谈 一谈你的看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
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句段品读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
课堂小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谈 读 书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 显得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的作用。
课后作业
对于本文中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
你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将它们写下来。
正反对比
读书方法
主张 提倡
比喻论证
读书作用
皆成性格 弥补缺陷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细读感悟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文中提到的正确的读书目的是什么? 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是用归纳法证明观点 的,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谈读书》中的“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的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
是否只要把握
了“意境”便能创
作出好的山水画作 品来?请结合最后 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
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
意境也就落了空。
请结合上述分析,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 为本文划分结构。
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
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作出解答;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朗西斯·培根 (1561—1626年 ),英 国哲学家、作家。作品风格是文笔紧凑、 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代 表作品:《新工具论》《随笔》《伟大 的复兴》等。
马南邨,原名邓拓,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 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作 品风格是重史实、史论,有针砭时弊的批判 性,爱憎分明而又含蓄委婉,短小精悍,妙 趣横生,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代表作 品:《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与吴晗、 廖沫沙合著)等。
品析《谈读书》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
读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此处运用对比论证。“鄙”“羡”“用”三个字 极为准确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 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读书。
品析《谈读书》
“诘难作者”“尽信书上所言”“只为寻章摘句”,这样 的读书态度会有怎样的坏处?
一 读一读字音
xiá 狡黠
jié 诘难
二 写一写字形
liàn( 练 )达
要jué( 诀 )
三 记一记词义
怡情:使心情愉快。 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藻饰:修饰。 狡黠:狡诈,刁滑。 诘难:诘问,为难。
聪颖:觉悟高,天资聪慧,非常聪明。 滞碍:不通畅。 要诀:关键的窍门、重要的诀窍。 劝诫:劝告人们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
这是三种错误的读书态度,即一味在书中挑刺或完全接受 书中观点或断章取义地曲解。这会使我们陷入钻牛角尖、死读 书和片面化的境地,使我们不能真正获取书中的东西。句中三 个“不可”,构成排比句式,强调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
品析《谈读书》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 比喻读书学习。用“自然花草”可以“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 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语言表达具体形象,论述的 道理通俗易懂。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中考占3-4 ) 答题思路:一般来说,比喻论证的作用是:深入浅出,生动 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答题模 式:使用了比喻论证(1 分),将……比作……,证明了……观 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 有更强的说服力。【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4单元(全单元)》
部编本课件
13 短 文 两 篇
议 论 文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 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 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 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品析《谈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足以……足以……足
以……”写出了读书作用之大、之多。
品析《谈读书》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 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笔紧凑、老练、锐 利,警句迭出。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始在 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而随笔成为英国 文学中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此有开创之功。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997 年版)。1961 年,正当我国处在暂时经济困难时 期,邓拓同志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 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设了《燕山夜话》 专栏。后来结集成书。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说明不是所有的书都可请 人代读,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使读者获得的读书价值 与乐趣降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品析《谈读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 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赏析这组 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揭示了读书能塑造人性格的 作用。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品析《谈读书》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 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分析画线句子属于什么 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读书可以弥补才智上的缺 陷,就像身体百病可以通过相宜的运动除去一样,更(中考占3-4 ) 答题思路:一般来说,排比的作用是能表达强烈的感情,周 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具体有: 1.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晰、描写细腻、形象生 动;2.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感情充沛;3.用排 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清晰,说服力强。【排比表达效果分 析法】
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狂妄自大: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 , 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
好学,多读书。
益处
导思1. 《谈读书》阐述了 读书应有怎样的正确目的? 读书有哪些益处?
方法
导思3. 《不求甚解》 一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 法来批驳错误观点?
关键词: 读书
观点
导思2. 《不求甚解》一文 首先摆出对方什么观点? 提出了自己什么观点?
认知
导思4.这两篇短文讲了关于 读书的一些观点,联系你自 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读书 方法有什么新的认识。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短文两篇》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