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全单元)》部编本课件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谈读书》《不求甚解》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谈读书》《不求甚解》课件
(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 准确。
强调“读书”“讨论”“作文”在培养人 的素养中的作用。
品析语言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 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 学使人善辩。
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对人的不同作用。
品析语言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 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 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极强的 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读书的方法
读书有哪些方法?下列读书方法各适用于什么书? 1、读其部分(选读)——只有部分重要的书 2、大体涉猎(浏览)——不太重要的书 3、全读(精读)—— 课本、重要的书 4、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摘要)——
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方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目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 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 “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 足”,这样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根自称“以 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他的《随笔》内容涉及 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 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 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篇幅短小,内容贴 近生活,表现形式灵活自由,见解深刻,说 理简明透彻,多有哲理格言。
合作探究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 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 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课件

夜以继日,接连不断。泛指时间很长。 (4)朝朝暮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山水画的意境
(5) 渲染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以加强艺术效果。
(6) 身临其境 :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7) 富丽堂皇 :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也
13 短文两篇
整体感知 4.《谈读书》中,作者阐述的读书的作用 是
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不求甚解》中, 。
作者反驳的观点是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13 短文两篇
5.下列对《不求甚解》一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本文属于议论文中的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同时,又阐 述了自己的主张。 B.本文在批驳过程中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C.“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虚心,二是不固执一点。 D.本文第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段,直接提出论点。
意境?
[答案]作者为论证山水画的意境,巧借诗画同源的理论,以诗的意境类比 山水画的意境,让读者借助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来把握山水画的意境,化深 奥为浅显,也使文章底蕴深厚。
14 山水画的意境
7.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意思对即可)
13 短文两篇
经典讲练
阅读“读书使人充实……皆有特药可医”,回答问题。
8.选段主要运用了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的论证方法。
[解析]本段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 格、精神上的缺陷。“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 以人的运动有利于身体为喻,阐述读书的重要作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③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核。文章首先在 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一篇好的文章让人看得清楚,读得 明白。如果文章让人感觉思路不清、语焉不详,大多是逻辑出了问题:或者是概念 模糊不准确,或者是划分混乱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学,或者是论证跳跃不 充分,等等。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只是第一步,逻辑之美还体现在揭示事物发展的 内在逻辑,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 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达到一语中的、一鸣惊人的效果。
②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 启发行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章生命力的内核。北大红楼一楼西 头的阅览室是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他经常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文章的价 值和魅力可见一斑。
6.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请阐述理由。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 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可作为第③段的论据。《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分析事物的内在联 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契合第③段中的“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 人心之中的共识”,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
⑤文章之美透射美学之美。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体到文章中,就 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字技巧,营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 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当运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让 文字灵动起来、富于变化。借鉴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⑥“文以载道”。只有让思想之根深扎实践沃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和大地养分, 才能浇灌出美妙动人的文章之花。

第四单元(单元解读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四单元(单元解读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并在修改作文时正确运用,使
章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作文更出彩。
单元内容对标课程标准
课标表述
单元内容
4.梳理与探究:按照一定的标准
积累议论性词汇,梳理议论
分类整理语言材料,学习跨媒 介阅读和运用,自主组织文学


性语言特点。用文字或图表 方式梳理议论文结构特点。
活动,能用文字、图表、图画、 要 求 积累事实和道理材料。简单
容 的思维角度,激活自己的思辨能力。而《山水画的意境
》一文,则适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有自己的见解”
。当然,即便一篇文章的不同课时,学习目标也应该是
不尽相同的,有层次的。

《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要想最终学习思辨方法 是需要过程的,首先要了解作者的观点,其次要把握文章主
元 要内容,然后比较异同,最后向课外延伸,继续培养学生独
学 文章,理解作者观点,分析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述
建 思路都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思考、分析、
议 质疑、创新。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整体内
容。这已经在九上的两个单元里进行了训练,这个
单元依然要巩固。然后再要求学生比较分析,质疑
探究。

《山水画的意境》是一篇文艺论文,相对于
元 后两篇文艺论文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毕竟“意境”
教 这个词学生还是很熟悉的,文中也举了大量的诗词
学 的例子,教学重点就在于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
建 议
,有自己的见解。 《无言之美》和《驱遣我们的想象》也都是
文艺论文,由于内容都是涉及艺术鉴赏方面的,学
生水平有限,需要教师在一些概念上做必要的补充
和讲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
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33张ppt)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33张ppt)
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 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食。” 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4、阅读5-8段回答:为了证明观点,作者
选取了那些材料,各有什么作用?
道理论证——公式:❶引用…的…话❷论证…的论点 ❸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公式: ❶把…与…的对比, ❷更加突出 地论证了…的观点 ❸使论证更全面透彻、更有说服力。
C.《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都是驳论 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的读 书态度;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课堂检测
《不求甚解》(节选)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着列汉诺夫,说他自 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 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 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 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 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 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 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 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课堂检测
1、 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2、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本文分析。
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
3、本节文字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 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死读”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 读”是指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


马甚
南 邨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 字词和精彩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驳论文的写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兴趣,养 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课件(共3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课件(共3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 。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凝炼,不允 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 帐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行字,却具有长篇小 说的全部情节。
2.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 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他写道:“有 些评论家把我的小说与美国的超短篇小说(Short- Short)混为一谈,这是不妥当的。我是受了美国超 短篇小说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依靠,而是发挥了 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 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 讶!”
这一部部小说就像是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 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携手,走进神奇的小说天地。
文本知识
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
说。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 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 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 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 “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论文学》)
盼、遇

活动实施
活动示例:
1.《我的叔叔于勒》小说情节梳理:
开端
发展
高潮
铺垫 经济拮据
悬念 永不变更的话
于勒的来信
请吃牡蛎
二姐的婚事 发现老水手
哲尔赛旅行
巧合 老水手是于勒
主题: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
结局
躲避于勒, 不敢相认
新知讲解
老师指点 想一想哪一篇、哪一部或哪个情节最吸引你,以流
程图的形式将小说的情节梳理清楚,最好能够尝试用自 己的话语,复述小说情节。也可以搜集相关资料,理清 小说的结构,并体会作者构思的技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共7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共73张PPT)

教材分析
①《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是随笔、杂文,也属于一般 的议论性文章。《谈读书》探讨读书的目的、价值及应持的 态度;《不求甚解》阐发阅读鉴赏的方法。
②两文语言风格各具特色,《谈读书》多用整句,句式整 齐,用语雅致,精美凝练;《不求甚解》全用散句,语言严 谨,简洁质朴,通俗易懂。两文论证方式互为补充,前者是 立论文,后者是驳论文。两文还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另外, 两文出现的警句式的语言也值得积累。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单元目标
人文主题:读书与鉴赏 语文要素: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 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学习 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 赏实践中。
13 短文两篇
CONTENTS

14 山水画的意境

15 无言之美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13 短文两篇
预 习:
1.反复朗读《谈读书》和《不求甚 解》,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内容。
2.完成预习提示②:阅读课文,初 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引发你思 考的语句,以旁批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感 悟。
导入课文: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 类进步的阶梯。”宋代理学家朱熹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无论对于人类发展还是个体成长,读书 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学 习两篇关于“读书”这一话题的文章。
论证观点的材料即论据,可以是历史事件、生 活事例或统计数据等,也可以是理论道理、民间 谚语、名言警句,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小结: 积累的读书警句可以丰富我们对读书的认知。区分观点
和材料是读懂论述性文章的前提。
活动二:认识议论方式
环节一:比一比 画一画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文提出 论点的方式一样吗?两位作者是怎样摆 明观点、论证观点的?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全单元)》部编本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全单元)》部编本课件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说明不是所有的书都可请 人代读,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使读者获得的读书价值 与乐趣降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品析《谈读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 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赏析这组 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揭示了读书能塑造人性格的 作用。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不求甚解》通过探求“不求甚解”的含义, 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 和会意,反对死读和抠字句而忽视精神实质,提倡 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谈读书》 1. 思路清晰,语言简练。 全文围绕论点,从不同角度去谈论一个问题,论述的范围 相当广泛,谈论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以及作用。整篇 文章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文章语言简练,有格言的意味, 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 机智”等。
品析《不求甚解》
这一段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文段内容回答。 这一段论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养成“好读 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不求甚解”这个 问题。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 懂所有的书”,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所以陶渊明每有 会意便十分高兴。
品析《不求甚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不一定“什么书一读就懂”,
这是三种错误的读书态度,即一味在书中挑刺或完全接受 书中观点或断章取义地曲解。这会使我们陷入钻牛角尖、死读 书和片面化的境地,使我们不能真正获取书中的东西。句中三 个“不可”,构成排比句式,强调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
品析《谈读书》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13《谈读书》课件(22张PPT)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13《谈读书》课件(22张PPT)
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______哲学家、作家。
首先,从正面说读书的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长 ②接着,作者进一步从反面论述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
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
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的作用
(3)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 读
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方
(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法
整体感知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继续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格言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首先,从正面说读书的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味觉,用词不当; 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豁然贯通:(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再读课文第二层,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1 读书的正确目的。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做太强的理论性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课文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

学习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短文两篇》中《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都是谈论读书求知的。

《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写的著作《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不求甚解》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主要议论了“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这个道理。

《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通过品味山水画的意境,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意境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认识客观对象和情感在意境中的重要性。

《无言之美》通过列举事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表明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驱遣我们的想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欣赏文艺作品的途径和方法,表明要想在鉴赏文艺时获得美感,就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得到人生的受用。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修改润色”。

这一写作主题,要求学生能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在修改作文时正确运用,使作文更出彩。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辩论”,通过对辩论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旨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原则。

进而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完美表达自己的意见,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

2.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掌握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多种方式,把握论据、论点之间的关系。

3.学会分析每篇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分析、领悟体验的方法来辨别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

2.领悟文章所阐释的观点,树立正确的理论观点并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3.注重积累,灵活运用。

掌握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论据类型等基础知识,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等,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激发读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7.作者谈论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没有用,不加分析, 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所以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课外阅读 最是书香能致远(山东滨州中考改编) 张久珍
①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加入读书小组参与读书打卡活动,线上聆听一场读书 讲座……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 氤氲书香助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D ) A.熟悉的村庄、竹林、河流……都在不停地向车后退去,渐渐成了他眼中的遥远 之物。 B.我们是关注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C.统编本语文教材除推荐了12本必读名著外,还推荐了《猎人笔记》《长征》 《围城》《泰戈尔诗选》等自读名著。 D.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榜样是一 面旗帜,鼓舞斗志。 【解析】D.引号后的句号误用,应将句号放在后引号内。
4.(四川乐山中考)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①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目的和价值入手。 ②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知识和信息 最终需要沉淀为思想和智慧。 ③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如何保持? ④由此看来,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 升华。 ⑤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从纸质书籍到电子屏幕,开阔眼界 的方式更为丰富。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②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③①②④
1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充 沛”“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 盖不断迈进”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得出结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4.(湖南怀化模拟)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 判断:句中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分别属于名词、形容词、连词、动词。 B.田、牛、休、种 判断:这四个字分别是象形字、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判断: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民注意现象”。 D.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 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判断:句子中画横线的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 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 会写成“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 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 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
【解析】A.“红色”是形容词,“非常”是副词;C.句子主干应是“人民注意关
系”;D.“得出结论”是动宾短语。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与舞蹈一样,画中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都充满了韵律之美。 ②舞蹈演员们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的山 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舞出明月般存在千年的灵魂。 ③正如“诗画本一律”,舞者和画者对这千里江山也必定有文化理解上的共鸣, 《只此青绿》将文化传统中的“艺术通感”发挥到淋漓尽致,彰显了中国人特有的 浪漫。 ④春晚节目《只此青绿》是以舞蹈的形式对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 式的还原。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3* 短诗五首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单元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2* 梅岭三章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89页 0116页 0198页 0230页 0263页 0303页 0355页 0396页 0413页 0461页 0520页 0522页 0596页 0671页 0686页 0767页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 月夜 断章 统一 写作 学习扩写 5 孔乙己 7* 溜索 写作 审题立意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满江红(小住京华)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第四单元 谈读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全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全套

观点的?
观点: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论证观点的。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启发或认识,谈 一谈你的看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
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句段品读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
课堂小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谈 读 书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 显得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的作用。
课后作业
对于本文中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
你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将它们写下来。
正反对比
读书方法
主张 提倡
比喻论证
读书作用
皆成性格 弥补缺陷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细读感悟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文中提到的正确的读书目的是什么? 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是用归纳法证明观点 的,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谈读书》中的“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的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
是否只要把握
了“意境”便能创
作出好的山水画作 品来?请结合最后 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
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
意境也就落了空。
请结合上述分析,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 为本文划分结构。
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
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作出解答;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朗西斯·培根 (1561—1626年 ),英 国哲学家、作家。作品风格是文笔紧凑、 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代 表作品:《新工具论》《随笔》《伟大 的复兴》等。
马南邨,原名邓拓,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 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作 品风格是重史实、史论,有针砭时弊的批判 性,爱憎分明而又含蓄委婉,短小精悍,妙 趣横生,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代表作 品:《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与吴晗、 廖沫沙合著)等。
品析《谈读书》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
读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此处运用对比论证。“鄙”“羡”“用”三个字 极为准确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 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读书。
品析《谈读书》
“诘难作者”“尽信书上所言”“只为寻章摘句”,这样 的读书态度会有怎样的坏处?
一 读一读字音
xiá 狡黠
jié 诘难
二 写一写字形
liàn( 练 )达
要jué( 诀 )
三 记一记词义
怡情:使心情愉快。 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藻饰:修饰。 狡黠:狡诈,刁滑。 诘难:诘问,为难。
聪颖:觉悟高,天资聪慧,非常聪明。 滞碍:不通畅。 要诀:关键的窍门、重要的诀窍。 劝诫:劝告人们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
这是三种错误的读书态度,即一味在书中挑刺或完全接受 书中观点或断章取义地曲解。这会使我们陷入钻牛角尖、死读 书和片面化的境地,使我们不能真正获取书中的东西。句中三 个“不可”,构成排比句式,强调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
品析《谈读书》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 比喻读书学习。用“自然花草”可以“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 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语言表达具体形象,论述的 道理通俗易懂。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中考占3-4 ) 答题思路:一般来说,比喻论证的作用是:深入浅出,生动 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答题模 式:使用了比喻论证(1 分),将……比作……,证明了……观 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 有更强的说服力。【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4单元(全单元)》
部编本课件
13 短 文 两 篇
议 论 文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 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 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 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品析《谈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足以……足以……足
以……”写出了读书作用之大、之多。
品析《谈读书》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 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笔紧凑、老练、锐 利,警句迭出。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始在 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而随笔成为英国 文学中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此有开创之功。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997 年版)。1961 年,正当我国处在暂时经济困难时 期,邓拓同志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 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设了《燕山夜话》 专栏。后来结集成书。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说明不是所有的书都可请 人代读,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使读者获得的读书价值 与乐趣降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品析《谈读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 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赏析这组 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揭示了读书能塑造人性格的 作用。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品析《谈读书》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 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分析画线句子属于什么 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读书可以弥补才智上的缺 陷,就像身体百病可以通过相宜的运动除去一样,更(中考占3-4 ) 答题思路:一般来说,排比的作用是能表达强烈的感情,周 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具体有: 1.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晰、描写细腻、形象生 动;2.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感情充沛;3.用排 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清晰,说服力强。【排比表达效果分 析法】
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狂妄自大: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 , 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
好学,多读书。
益处
导思1. 《谈读书》阐述了 读书应有怎样的正确目的? 读书有哪些益处?
方法
导思3. 《不求甚解》 一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 法来批驳错误观点?
关键词: 读书
观点
导思2. 《不求甚解》一文 首先摆出对方什么观点? 提出了自己什么观点?
认知
导思4.这两篇短文讲了关于 读书的一些观点,联系你自 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读书 方法有什么新的认识。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短文两篇》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