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捉泥鳅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学习使用适当的捉泥鳅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2. 捉泥鳅的容器(如脸盆、水桶等)3. 捉泥鳅的工具(如网兜、勺子等)4. 毛巾、肥皂等清洁用品教学内容:一、捉泥鳅(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观、鳞片、尾巴等。

2. 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用手捉、用网兜捞等。

3. 教师与幼儿一起在容器中捉泥鳅,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二、泥鳅的特点(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捉到的泥鳅,讨论泥鳅的特点,如光滑的皮肤、鳞片、游泳方式等。

2. 幼儿分享自己捉泥鳅的心得,讨论捉泥鳅的难易程度。

三、泥鳅的清洁(5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如何清洁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清洁过程中的变化。

2.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毛巾擦拭泥鳅,用肥皂清洗泥鳅的身体。

3. 幼儿亲手清洁泥鳅,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泥鳅放归大自然(5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泥鳅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思考泥鳅为何要放归大自然。

2.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清洁后的泥鳅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

3. 幼儿观察泥鳅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五、活动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针对本次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类似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泥鳅特点的认知。

2. 关注幼儿在清洁泥鳅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搜集幼儿在活动结束时的分享内容,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收获。

六、科学探索:捉泥鳅的奥秘(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泥鳅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引导幼儿思考泥鳅的生理特点。

2024年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知道泥鳅的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泥鳅的基本特征2.泥鳅的生活习性3.捉泥鳅的工具和方法4.捉泥鳅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捉泥鳅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成功地捉到泥鳅。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泥鳅吗?知道泥鳅是什么样子吗?生:泥鳅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鱼,身体长长的,滑滑的。

师:对了,那你们知道泥鳅的生活习性吗?生:泥鳅喜欢生活在水底的泥里,喜欢吃小鱼、小虾和水生植物。

2.讲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师:下面,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1)泥鳅的基本特征:泥鳅是一种淡水鱼类,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光滑,背部呈黑色或灰褐色,腹部呈白色。

(2)泥鳅的生活习性:泥鳅喜欢生活在水底的泥里,善于游泳,主要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植物为食。

3.讲解捉泥鳅的工具和方法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捉泥鳅的工具和方法。

(1)捉泥鳅的工具: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捉泥鳅的工具,如鱼网、鱼篓、小桶等。

(2)捉泥鳅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在水边或者泥鳅较多的地方进行捉泥鳅。

捉泥鳅时,可以用鱼网或者鱼篓将泥鳅捞起来,然后放入小桶中。

4.实践操作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捉泥鳅吧!在捉泥鳅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弄湿衣服,也不要捉到其他的小动物。

(1)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每组由一名老师带领。

(2)在捉泥鳅的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捉到泥鳅后,将泥鳅放入小桶中,观察泥鳅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生1:我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

生2:我了解到了泥鳅的生活习性。

生3:我在捉泥鳅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

师:很好,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还了解到了泥鳅的生活习性。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边,喜欢在泥土中穴居。

2. 泥鳅的特点:体表有黏液,光滑,灵活。

三、教学准备:1. 实物:活泥鳅。

2. 教具:捉泥鳅的工具(如网、盆等)。

3. 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活泥鳅,引导幼儿说出泥鳅的特点。

2. 讲解: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

3. 实践: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4. 总结:让幼儿分享捉泥鳅的心得,总结泥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泥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捉泥鳅活动。

2.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观察到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提高了观察能力。

3. 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不足之处:在捉泥鳅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捉泥鳅的工具使用不熟练,下次活动需加强指导。

5. 改进措施: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不足,加强教学道具的准备和指导,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观察、操作、协作等情况。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幼儿对泥鳅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征询幼儿对捉泥鳅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扩展:1. 邀请家长参与捉泥鳅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了解泥鳅的特点。

2. 组织幼儿参观渔场,了解泥鳅的养殖过程,拓宽幼儿的视野。

3. 开展泥鳅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泥鳅。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捉泥鳅活动中,注意安全事项,如防止幼儿滑倒、摔伤等。

2. 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3. 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6篇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6篇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1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活动准备: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T:(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

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T: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T: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

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T: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

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水中的小生物——泥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知道泥鳅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实物或图片、泥鳅生活环境图片、泥鳅观察记录表。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捉泥鳅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泥鳅,激发幼儿对泥鳅的兴趣。

2. 泥鳅观察与描述(10分钟)(1)展示泥鳅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3. 泥鳅生活习性讲解(5分钟)通过图片和简短讲解,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泥鳅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示范如何填写记录表,并指导幼儿进行随堂练习。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观察到的泥鳅特征和生活习性。

(2)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皮肤光滑尾部尖细2. 泥鳅的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泥泞的环境中夜间活动摄食小型无脊椎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答案示例:我观察到的动物是猫咪。

它的外形特征是:身体柔软,毛色多样,尾巴长而弯曲。

生活习性是:喜欢晒太阳,爱干净,捕食老鼠、昆虫等。

2.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记录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观察和捕捉泥鳅的方法。

3.泥鳅的饲养和照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泥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泥鳅的特征。

(2)教师简要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

2.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泥鳅的身体结构、颜色、大小等特征。

(2)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水中,善于游泳,喜欢吃小鱼、小虾等。

3.观察和捕捉泥鳅的方法(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如池塘、河流等。

(2)教师示范捕捉泥鳅的方法,如使用网兜、手捉等。

(3)幼儿分组进行捕捉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泥鳅的饲养和照顾(1)教师讲解泥鳅的饲养方法,如提供干净的水质、适量的食物等。

(2)教师示范如何照顾泥鳅,如定期更换水质、清理鱼缸等。

(3)幼儿动手参与饲养和照顾泥鳅,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展示自己捕捉到的泥鳅,分享捕捉过程中的趣事。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大自然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1.导入部分教师出示泥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泥鳅的特征。

教师简要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

2.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泥鳅的身体结构、颜色、大小等特征。

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水中,善于游泳,喜欢吃小鱼、小虾等。

3.观察和捕捉泥鳅的方法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如池塘、河流等。

教师示范捕捉泥鳅的方法,如使用网兜、手捉等。

幼儿分组进行捕捉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水的世界》第三节《捉泥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观察泥鳅的形态特征,学习捉泥鳅的方法,培养幼儿对水生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知道捉泥鳅的方法。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对水生生物的认知。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培养幼儿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网兜、观察盒、投影仪。

学具:小网兜、观察盒、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来到鱼缸前,展示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

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鱼吗?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泥鳅的图片,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小网兜和观察盒,尝试捉泥鳅,观察泥鳅的形态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捉泥鳅的经历,讨论泥鳅的特点。

强调保护水生生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生活习性2. 泥鳅的形态特征3. 捉泥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看到的泥鳅,并简单描述它的特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掌握了捉泥鳅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保护水生生物的重要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其他水生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水生生物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幼儿在观察泥鳅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2.通过捉泥鳅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会捉泥鳅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泥鳅、鱼缸、捉泥鳅工具、观察记录表。

2.环境准备:确保活动场地安全,提前布置好观察区域。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泥鳅吗?知道泥鳅长什么样吗?生:是的,老师。

我知道泥鳅是长长的,滑滑的,喜欢在水里游。

师:很好,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泥鳅师:请大家观察一下鱼缸里的泥鳅,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生1:泥鳅是长长的,身体很滑。

生2:泥鳅的头部尖尖的,眼睛小小的。

生3:泥鳅喜欢在水里游来游去,好像很高兴的样子。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泥鳅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它们喜欢在水底的泥沙里挖洞,所以我们叫它们泥鳅。

3.学习捉泥鳅的方法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我们要学习一下捉泥鳅的方法。

生1:我们可以用手去捉。

生2:不行,泥鳅很滑,用手捉不住。

生3:我们可以用网子去捉。

师:很好,大家说得都对。

我们可以用网子、桶等工具来捉泥鳅。

但是要注意,捉泥鳅的时候要轻手轻脚,不要吓到它们。

4.实践活动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捉泥鳅的工具,一起去捉泥鳅吧!(学生们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你们捉到泥鳅了吗?在捉泥鳅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生1:我们捉到了泥鳅,感觉很开心。

生2:在捉泥鳅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

生3: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

师:很好,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更加了解了泥鳅这种生物,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2. 捉泥鳅的工具(如网、盆等)3. 记录表格4. 画笔、彩纸等美工材料教学内容:一、导入部分(5分钟)1. 谜语导入:引导幼儿说一说泥鳅的特点,如滑、圆等。

2. 教师出示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二、实践活动(10分钟)1. 捉泥鳅: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尝试用各种工具捉泥鳅。

2. 观察记录:幼儿在捉泥鳅的过程中,观察泥鳅的行为特点,记录在表格上。

三、分享交流(5分钟)1. 幼儿分享捉泥鳅的过程和感受。

四、美工活动(5分钟)1. 幼儿用画笔、彩纸等材料创作关于泥鳅的画作。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2. 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

3. 教师鼓励幼儿在下次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尝试。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分享交流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泥鳅的认识。

3. 评价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创意和表现。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泥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捉泥鳅活动。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发展。

但在分享交流环节,部分幼儿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美工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创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组织和引导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科学探索(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泥鳅为什么会滑?它如何在水中游动?”2. 幼儿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泥鳅的行为。

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游泳方式,讲解泥鳅的生理特点。

七、认知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其他鱼类,引导幼儿区分与泥鳅的不同。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征,认识泥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征,知道泥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通过实践捉泥鳅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教学重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图片、捉泥鳅视频、捉泥鳅工具(网兜、小桶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池塘,展示捉泥鳅的工具,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泥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泥鳅的特征。

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播放捉泥鳅视频,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活动(60分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分享捉泥鳅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点评实践活动,强调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征2.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3. 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写一篇观察日记。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以“捉泥鳅”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提高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围绕“捉泥鳅”的活动展开。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实物、图片、视频、观察记录表、教学PPT等。

2. 学具:小桶、渔网、毛巾、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参加“捉泥鳅”活动,引发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泥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3. 新知讲解:通过PPT和实物观察,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4. 例题讲解:分享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演示。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活动,观察记录泥鳅的特征。

7. 情感教育: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光滑,呈灰色或棕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稻田等水域。

3. 泥鳅的生态价值: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科研价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了泥鳅的特点,培养了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紧凑,提高课堂效率。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其他动物的观察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生物的多样性,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物世界”,第三节“水生生物”设计,具体内容包括对泥鳅的形态、习性以及生活环境的认识,结合实践操作,使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泥鳅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形态结构特征,知道其生活习性。

2. 通过观察和捕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幼儿对水生生物的兴趣,提高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泥鳅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的认知。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和捕捉泥鳅,以及对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标本、泥鳅生活习性PPT、捕泥鳅工具(网兜、小桶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的户外水池,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捉泥鳅。

2. 例题讲解(10分钟)回到教室,通过PPT展示泥鳅的图片,讲解泥鳅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分析泥鳅的身体特征,如滑溜的皮肤、细长的身体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每组用画笔和记录本记录下泥鳅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实践操作(15分钟)带领幼儿回到水池,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

教师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每组幼儿分享捉泥鳅的体验,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形态结构:身体细长皮肤滑溜颜色呈灰褐色2. 泥鳅的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泥沙底质的水域白天潜伏,夜晚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并标注其特点。

2. 答案示例:幼儿作品,泥鳅形象生动,特点标注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对泥鳅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捕捉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泥鳅的生活环境造成了破坏,今后教学中应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家庭作业,观察周围的水生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捉泥鳅》。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认识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生活习性及生态意义;第二章“捕捉泥鳅”,学习捕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第三章“关爱泥鳅”,培养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泥鳅的生态意义。

2. 学会捕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捕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模型、泥鳅生活习性的图片、捕捉泥鳅的工具(网兜、桶等)。

学具:每组一个泥鳅模型、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观察池塘中的泥鳅,引导幼儿说出泥鳅的外形特征。

2. 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10分钟)教师展示泥鳅模型,结合图片,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 捕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教师示范捕捉泥鳅的方法,讲解技巧,引导幼儿学习捕捉泥鳅。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捕捉泥鳅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关爱泥鳅,保护生态环境(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关爱泥鳅,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长条形、滑溜溜、灰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池塘、稻田等水域,以藻类、浮游动物为食。

3. 捕捉泥鳅的方法:用网兜、桶等工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

2. 答案:幼儿根据观察和想象,画出泥鳅的外形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对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捕捉泥鳅的实践操作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养殖场,了解其他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方法,提高幼儿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2024年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精选

2024年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精选

2024年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手册》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活动。

通过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了解其身体特征,从而提高幼儿对水生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泥鳅,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合作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对水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鳅的身体特征及其生活习性的观察。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水生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水盆、渔网、观察箱、显微镜、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水池边,向他们展示捉泥鳅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泥鳅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合作观察泥鳅,记录其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4. 课堂互动(10分钟)5. 作业设计(5分钟)幼儿根据观察,绘制泥鳅的图画。

6. 作业讲解与答案(5分钟)教师选取几份作业进行讲解,给出正确答案。

7. 课后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了解其他水生动物。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身体特征身体细长、光滑鳍较小,尾鳍发达体色呈灰褐色2. 泥鳅的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泥沙底质的水域以小型浮游动物、藻类为食繁殖期在57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观察,绘制一幅泥鳅的图画。

2. 答案:要求图画中包含泥鳅的身体特征和生活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幼儿对泥鳅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观察、探索、合作的过程中,幼儿掌握了泥鳅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课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关注其他水生动物,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同时,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泥鳅的身体特征及其生活习性的观察4.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水生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确保活动安全,避免幼儿在捉泥鳅过程中受伤。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以《捉泥鳅》为主题,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教材章节:生活篇——动物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1. 泥鳅的形态特征;2. 泥鳅的生活习性;3. 泥鳅的捕捉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了解捉泥鳅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捉泥鳅的方法。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泥鳅标本、捉泥鳅的工具(如网、盆等)。

学具:画笔、画纸、泥鳅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泥鳅标本,让幼儿说一说泥鳅的外形特征。

2. 观看视频:播放泥鳅在水中活动的视频,让幼儿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

3. 教师讲解: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幼儿思考泥鳅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

4. 互动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捉泥鳅的经历,讨论捉泥鳅的方法。

5.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捉泥鳅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7. 创作展示: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绘制自己捉泥鳅的场景,展示幼儿的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泥鳅的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捉泥鳅的方法:观察、思考、交流、动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小鱼,了解小鱼的生活习性,并尝试用捉泥鳅的方法捕捉小鱼。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了捉泥鳅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捉泥鳅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024年捉泥鳅教案大班教案8篇

2024年捉泥鳅教案大班教案8篇
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捉泥鳅教案大班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根据孩子们喜欢观察又害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除幼儿对动物的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
1、设疑:用那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幼儿自由猜测)
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教师鼓励幼儿每一种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
3、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师: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鳅比赛。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2、幼儿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
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
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
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

大班科学捉泥鳅的教案

大班科学捉泥鳅的教案

大班科学捉泥鳅的教案大班科学捉泥鳅的教案1目的要求:1、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表面粗糙的摩擦力大”的科学知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来减小摩擦力。

还可以用类似于捉泥鳅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

3、使学生知道泥鳅身体表面的“粘液”具有减小摩擦力的作用。

——是有效地保护自己,二是便于在泥土中行走;同时还具有吸取氧气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1、泥鳅若干条。

2、玻璃缸两只、小网兜。

3、南瓜叶或其它表面粗糙的植物叶子、青菜叶、棉手套、簿膜手套、棉布、涤沦布、干泥沙、食油、锈轴承、牛油、卫生纸、玻璃球、筷子、胶布、工具盒等。

4、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个有趣的活动——捉泥鳅,有同学捉过泥鳅吗?捉起来容易吗?2、请人家看实验记录纸思考:什么原因使泥鳅不容易被徒手捉起?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更容易捉起泥鳅?在记录纸上写上你的想法。

3、通过讨论得出应该用东西包起来捉。

请每组同学合作,试一试能用多少种方法捉起泥鳅,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组的探究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二、全班同学分组实验,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三、分组汇报实验情况。

(教师用实物展台演示各组的实验报告)四、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哪一种方法捉起来最容易,为什么?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泥鳅身体表面分泌出一种粘液,使得泥鳅身体表面非常光滑,我们就很难捉住它。

事实上这种沾液减少了泥鳅身体表面的摩擦力,使它很容易从我们的手中逃脱。

在分析过程中,教者应故意将“棉手套、簿膜手套”,“南瓜叶、青菜叶”,“棉布、涤纶布”对应起来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用“光滑”的物体“难捉”,用“粗糙”的物体“易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光滑摩擦力小,粗糙摩擦力大”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当厚、千的物体吸收掉泥鳅身体表面的沾液后捉起来更容易。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五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通过观察泥鳅的特点,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实物或图片、泥鳅生活环境图片、教学课件。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泥鳅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描述泥鳅的外形特征。

(2)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在哪里见过泥鳅?泥鳅生活在哪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课件展示泥鳅的生活环境,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2)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泥鳅模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观察记录表,组织幼儿观察泥鳅,记录泥鳅的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成果,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泥鳅的外形特征。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2. 泥鳅的生活习性3. 保护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示例:我观察了小区里的猫咪,它有柔软的毛发、尖尖的耳朵、长长的尾巴。

猫咪喜欢在草地上晒太阳,还会捉老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幼儿的纪律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2. 开展“我身边的动物”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观察、记录、分享身边的动物,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024年大班科学捉泥鳅精彩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捉泥鳅精彩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捉泥鳅精彩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捉泥鳅》活动。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5章《动物世界》中的第3节“水中的小生物”,通过观察、了解泥鳅的外形、生活习性等,使幼儿对水生动物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水生动物的关爱之情。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通过捉泥鳅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观察箱、投影仪、图片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鱼缸,观察泥鳅的游动、外形等,引导幼儿关注水中的小生物。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让幼儿对泥鳅有更深入的了解。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观察泥鳅,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泥鳅的心得,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5. 捉泥鳅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比赛,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泥鳅》2. 内容: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光滑,呈灰色或棕色。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善于游泳,喜欢吃小型无脊椎动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

2. 答案要求:幼儿需画出泥鳅的外形特征,并标注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泥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组织捉泥鳅活动时,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了解其他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大班捉泥鳅科学教案

大班捉泥鳅科学教案

大班捉泥鳅科学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生物的兴趣。

1.2 学习捉泥鳅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1.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学材料:活泥鳅、水盆、捉泥鳅的工具(如网兜、小桶等)。

2.2 教学环境:干净的室内或户外活动场地,光线充足。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发幼儿兴趣。

3.2 实践操作:教师示范捉泥鳅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捉泥鳅。

3.3 交流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捉泥鳅的感受和经验,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附近的水域捉泥鳅,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

4.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泥鳅的主题墙,展示幼儿捉泥鳅的照片和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师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2 家长反馈:教师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捉泥鳅的情况,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5.3 幼儿自评: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无障碍物,避免幼儿在捉泥鳅过程中受伤。

6.2 提前检查捉泥鳅的工具是否完好,避免尖锐物品伤害幼儿。

6.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确保他们遵守规则,不捉其他动物。

第七章:活动拓展7.1 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泥鳅观察日记,记录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变化。

7.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了解泥鳅的生态特点。

7.3 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实地了解泥鳅的养殖过程。

第八章:教学内容8.1 认识泥鳅的身体结构,了解其生活习性。

8.2 学习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8.3 培养团队协作,学会分享和交流。

第九章:家园共育9.1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分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9.2 家长协助教师,鼓励幼儿参与捉泥鳅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捉泥鳅
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
T:(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

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
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T: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
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
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T: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

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
T: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
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

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

比比哪一队捉得多,数得最清楚。

2、交流:说说你们队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鳅?为什么捉得多?
小结:看来除了有合适的防滑手套,还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T:今天捉泥鳅让我们发现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鳅,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们的大厅很湿滑,怎么办?
结冰的地面很容易让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东西能防滑呢?
(PPT出现鞋子、浴室防滑垫)
延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办法,我们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记录下来好不好?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