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北部农村丧事习俗

合集下载

北方农村丧事习俗

北方农村丧事习俗

北方农村丧事习俗北方农村丧俗之——请忙事人请木匠“服材”。

棺木,俗称寿材。

寿木,是土葬习俗的产物。

提倡移风易俗多年,但农村用棺木的习俗依旧没有彻底改变。

用料以柏木为佳,松木次之。

过去,遇湿不腐的柳木在农村是最为常用的。

过去家有上年纪的老人,在经济条件好的时候都要早备棺木(或木料)。

用自己的木料,请木匠到家里来做,称“服材”,取“富财”之意。

当有人去世准备棺木是一件隆重的事。

如阳间盖房子一样,姑太太要“祝檐”,其实,就是要给木匠花钱以期把活干好一些。

遇娘家兄弟经济薄弱的还要摊份子。

做好后放在闲屋里,有的一放几年甚至十几年,防备遇灾年老人去世难以厚葬。

厚葬,就是用厚木料做棺材安葬,后引申为丧事办的隆重。

现今有棺材铺,提前备下的已相当罕见了。

“三长两短”,语出服材,暗指棺材。

棺材是由盖、帮、底和前后回头组成。

盖、帮、底用长料,前后两回头用短料。

所谓“三长两短”,因为不论材质优劣,必是由上下左右四块,前后两块共六块木料拼合而成的。

上为盖,称天,下为底,称地,左帮为日,右帮为月。

前后两块称为乾坤,木匠称回头。

另有一块薄薄的盖板,入殓时用在材盖下,称“天花板”。

过去,因男人要穿靴戴顶子,棺材的尺寸是盖长八尺二寸,帮长七尺一寸,底长七尺七寸比帮前长四寸后长二寸。

现在做的一般要小些,但底仍比帮前长四寸后长二寸。

棺材以用料厚度分三五材。

四六材。

二四材。

即:盖厚五寸,帮和底厚三寸。

前回头多刻寿字,以雕刻五蝠捧寿为最讲究。

女用棺材可以在后回头上刻上莲花,以示得道成仙。

十三段。

三鼓腔棺木更为讲究。

十三段,即用十三段圆木料。

盖用三段,左右帮各用三段,底用四段。

盖的中间一块锯成方木后,宽度必须达到一尺,非粗大原木不能用。

三鼓腔,即盖拱形,两帮鼓型,不能用铁钉,要揋帮穿带隐钉吊底榫卯结构,非技艺高超者不能为。

开银锭。

盖棺前要把盖与棺帮严合,由木匠开出三个隐钉槽,称“开银锭”。

隐意姑太太和事主必须要给付手工钱。

按女把神道男把边开隐钉槽。

北方丧葬习俗有哪些

北方丧葬习俗有哪些

北方丧葬习俗有哪些北方丧葬习俗有哪些丧葬习俗在古代到现代社会一直保留着传统的.习俗,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当地丧葬习俗。

那么在北方丧葬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北方丧葬习俗有哪些1、打墓子在没起灵之前,墓地已有人打好墓穴,在打墓时,多给打墓人带些吃的,让打墓人吃饱喝好。

取义为“宝墓”在打墓破土前,由风水师画出城,(首先风水师下罗盘,定山向,定分金,用风水尺画城)。

城画好后,由风水师读破土文:2、破土文当庄山神、土地神、城隍等:今有南瞻部州,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乡××村××屯居民×××世故显考×××府君赴阴司冥界,安阴宅于×县×乡×村×山沟之贵方宝地,多有打扰,冒犯众位神灵,望岂恕罪海涵。

特此令××市、县冥府××××年××月××日3、破土、风水师念完破土文后,家人烧纸,用公鸡冠上血,滴在锹尖上,或镐上,将鸡放开,鸡要叫,说明此地为凤鸣之地,大吉大利,再由长子先在中间挖一锹土放在旁边,三天圆坟用。

另外在四角各挖一锹土放在一起,搁在一边,准备下葬封棺用。

4、下葬墓子打好后,由风水师择吉时下葬,灵车来到坟地,由儿子下到穴中,用锹打二道土楞。

楞上放四个馒头。

此项工作进行完,开始落棺,风水师用罗盘定向,儿女在坟头上香烧纸,姑爷放五谷粮囤、点长明灯、放下水罐。

如果合葬,由姑爷放搭桥布,一般的搭桥布是三尺六寸红布,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红筷子一双,放在两棺之间。

在放搭桥布时,如果亡人是母亲,儿女喊:“妈呀,开门那,我爸爸来啦。

这项工作完毕,接着是孝子用灵幡在棺天盖上,别人放一锹土,往上提一下,一次比一次高,第三次举过头顶,此为孝子三提。

东北地区丧葬流程

东北地区丧葬流程

东北地区丧葬流程东北地区的丧葬流程有着独特的习俗,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呢。

在东北,当一个人快要去世的时候,家人都会围在身边。

这个时候的氛围是很沉重又带着不舍的。

大家会轻声地跟他说话,讲讲家里的事情,回忆一些美好的回忆,就好像是要让他安心地走一样。

一旦人去世了,那可就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忙喽。

家人会先给去世的人换上寿衣,这寿衣啊,可都是提前就准备好的呢。

寿衣的颜色和样式都有讲究,一般都是那种传统的中式风格,颜色比较素净,像蓝色啊,灰色之类的。

换寿衣的时候,家人的动作都很轻柔,就像是对待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小心翼翼。

然后就是停灵了。

这停灵的地方一般就在家里的正堂,会把去世的人放在一个门板或者特制的灵床上。

灵床的周围会布置上很多白色的布啊,纸花之类的东西,整个房间都充满了一种肃穆的氛围。

在停灵期间,家人和亲戚朋友就会过来守灵。

守灵的时候啊,大家就坐在旁边,有时候也会唠唠嗑,说说去世的人的好,偶尔也会有几声轻轻的抽泣。

接下来就是报丧啦。

家人会派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或者靠谱的亲戚,到亲朋好友的家里去告诉这个消息。

报丧的人可不能嘻嘻哈哈的,得一脸严肃,把这个悲痛的消息传达出去。

而接到消息的亲朋好友呢,也会赶忙准备一些东西,然后尽快赶到丧家。

在丧葬期间,还有烧纸的习俗呢。

大家会在特定的时间,在灵前或者外面的路口烧纸。

一边烧纸,一边嘴里还念叨着,像是在给去世的人送钱,让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那火苗呼呼地烧着,纸灰飘起来,就感觉像是一种思念在空气中飘荡。

等到出殡的时候,那场面可就大了。

灵车走在前面,后面跟着长长的送葬队伍。

送葬的队伍里,家人和亲戚朋友都穿着白色的孝服,戴着孝帽。

一路上大家都很安静,只有偶尔的几声哭声。

到了墓地之后,会把棺材缓缓地放入墓穴,这个时候大家的哭声就更大了,那是真的不舍啊。

葬礼结束之后,还有圆坟的习俗呢。

家人会在几天后到坟前,给坟再修整一下,让它看起来更规整。

这就好像是给去世的人最后的一点照顾,希望他在地下能安息。

河北丧葬习俗(转载的)

河北丧葬习俗(转载的)

河北丧葬习俗(转载的)一、初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旁,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1、装裹当老人咽气之后,首先要为其穿好寿衣。

寿衣俗称“装裹”,“装老衣裳”,一般是生前就做好了的,主要是棉袄、棉裤、棉长袍,女人用裙子,不论什么季节一律穿棉的。

鞋必须是布面布底,鞋底不纳,有的还在鞋面上做出莲花图案,表示脚登莲台,成了正果。

帽子,男性过去戴帽盔儿,现在戴呢帽,女性不戴,或戴临时用黑布缝成的帽子。

有一条禁忌就是绝对不能用皮货,也不能穿毛衣,俗说亡人如果穿皮衣、毛衣、皮鞋或皮底鞋,下辈子就转世成牲口了。

上衣不钉钮扣,因为“钮子”与“扭子”谐音,怕犯不利子孙的忌讳。

腰带是一条黑布或一缕白线,搭在裤腰上即可。

近年公职人员去世也有穿西服及呢子大衣的。

穿好寿衣是装殓的第一步,也有在咽气之前穿好寿衣的。

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死后尸体僵硬,不好穿戴;另一方面则出于俗信,民间认为,没有来得及穿好衣服就咽气,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内疚的。

2、叫魂叫魂即招魂。

人咽气后,立刻由儿子到房上用鞋底拍窑洞(烟囱),并喊着叫魂人对死者的称谓,大叫三声“穿鞋来”。

接着便是“初哭”,因为老人咽气之前是不许家人亲属大声哭泣的。

在确认老人已经去世的时候,守候在身旁的亲人们要爆发性地大哭一场,这也是对亡故者最初的悼念。

3、移尸人死之后,家人马上烧“倒头纸”,并将死者的尸体由炕上移至正屋(俗称外间屋,也叫堂屋)中临时搭设的灵床上,灵床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然后开始丧葬的准备工作。

人死以后,要尽快移尸,不可以长期躺在土炕上,因为那样认为是让死者背炕坯。

4、哭街五、六十年代时兴哭街,如果是在头一天晚上死了人,第二天凌晨由死者的长子沿街大声哭叫,其目的是将丧讯通告乡邻。

哭街的如果遇上行路人,要就地磕头,叫磕丧头。

河北土葬风俗

河北土葬风俗

河北土葬风俗河北省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的省份之一。

因此,河北的土葬风俗也是典型的中国北方传统文化。

在这个地区,土葬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葬礼仪式,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土葬习俗和传统。

一、土葬风俗的由来土葬风俗在河北省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过去,为了尊重祖先和亲人的生命,人们在山林或家门口挖地洞,把尸体放入坟墓中。

这样的做法,不仅能保持亲人的尊严,同时也能让在天堂的祖先知道家族的后代已经埋葬好自己和前人。

这种传统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二、土葬的制度河北的土葬制度非常严格,传统上,大约在死亡后的第三天,丧家必须向乡政府或镇政府申请举行土葬。

葬礼通常在凌晨或清晨进行。

在葬礼中,丧家会祭祀亡灵,并请众多亲人和朋友前来献花、送别。

在土葬当天,灵柩被装进木棺中,然后埋入坟墓中,坟墓上方则需要安装墓碑和竹编、布绸制成的小屋,以便为亡者提供一个安居之所。

除了葬礼和制度外,土葬还有着许多传统的习俗。

首先,土葬时,要给予亡灵三件必需品,包括水、面包和金子,以祈求亡灵能够快速进入沉睡状态。

其次,为了让亡灵不受侵扰,人们在坟墓周围设置了一些禁忌,比如不能在墓地周围栽桃树、梨树或胡杨树等,因为这些树木是与死亡相关的。

此外,在土葬的前一晚,人们也不能在墓地周围呼喊或吸烟。

最后,人们也会在坟墓旁边摆放石头,以防止鬼魂来到墓地。

如果鬼魂被石头吓跑,它就不会干扰到墓地或亡灵。

此外,在每年清明节或重阳节时,人们还会到墓地祭拜祖先,并扫墓、烧纸钱、献花、上香等。

总之,河北的土葬风俗,不仅是一种尊重祖先、纪念逝者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接受的准则。

现在,因为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火葬,土葬已经逐渐消失,然而,它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东北的丧葬习俗(五)

东北的丧葬习俗(五)

东北的丧葬习俗(五)
一、指明路
指明路这是丧事习俗中重要环节,当亡者咽气以后,由长辈或专业人士指引,亡者的晚辈亲人指明路,意在让亡者死后能有一个好去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西方极乐世界和上天堂。

让晚辈给亡者引引路,这些是百姓发送老人的习俗,指明路一般要求亡者的长子来完成,首先亡者死后,由长子来到亡者停灵的西南方,手里拿着一根扁担,面朝西南方,站在凳子上,有的地方在扁担前头吊一串纸钱,扁担一头指向西南方,由长子喊亡者的称呼,(爸爸或妈妈)×××往西南大路,走光明大道,三条大道走中间那条。

连喊三遍。

二、棺柩
棺柩是由六快板组成。

盖属主板称为天,棺材底称为地,左右称为日月墙,即左为日右为月,头为龟头,尾为龟尾,没装死人为棺,死人入殓后为柩,棺材是有讲究的,通常三五、四六、五七、七九等等。

如三五就是说,日月墙三寸厚,天五寸厚。

其余类推。

三、开明堂
要求是亡男写单字,亡女写字双字,比如故去的是母亲,应写:“故母王桂兰之灵位”,或写:“慈母王桂兰之灵位,”此是八个字,属双,比如故去的是父亲,可写:“故先父李文亮之灵位”,此是九个字属单。

北方民众丧葬礼仪

北方民众丧葬礼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该县的丧葬习俗有所创新,但农民家庭在举行丧葬仪式时仍然普遍遵循与历史同步的传统习俗。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些北方人的葬礼仪式。

①为“葬礼”做准备的人会在100岁时死去。

当一个人老了,他或他的其他家庭成员必须为他准备东西。

最重要的是棺材和裹尸布。

根据当地习俗,这两样东西通常是在老人去世前准备好的。

过去,柏树是制作棺材的最佳木材。

床单越厚,棺材越大越好。

裹尸布应配有衣服、裤子(裙子)、鞋子、袜子和帽子。

衣服应该有棉布床单。

裹尸布的颜色主要是红色和蓝色。

黑色和花是不允许的。

这些备用物品似乎不吉利,但没有人害怕它们。

有些人提前做好准备,导致多年死亡,衣服和“房子”不得不保留到另一个世界。

(2)老人重病期间的礼仪和习俗在病人重病期间,他们的孩子必须陪伴他们,否则就是不孝。

亲属必须带礼物来探视,否则如果病人死亡,他或她就不能面对死者及其家人(不知道的人除外)。

所有重要的亲属都应该多次看望病人。

当病人病危时,病人的家人应该通知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以免事后“抱怨”。

(3)在临死前,孩子们应该保护自己的身体,剪头发(女人梳头),洗脸,洗脚,看裹尸布。

全家人哀悼他们失去的呼吸。

在折叠的时候,死者的脸被黄色的纸覆盖,这种纸被称为“脸覆盖纸”。

嘴里含着铜或硬币意味着“捂着嘴”,背上铜或硬币意味着“背上钱”。

手持串小蛋糕,称为“狗蛋糕”,小蛋糕的数量等于死者的年龄。

棺材顶部点燃一盏黑瓷灯,称之为“引魂灯”,棺材停下来时,里面放一个陶盆烧纸。

它被称为“老盆地”和“彭羚”。

帐篷里摆了一张桌子来举行祭祀仪式。

医院大门外,有一张“灵魂纸”。

白皮书的数量等于死者的年龄。

(4)孝布白色,儿子剃了光头,戴了一顶斜顶帽,点了一匹大麻马,叫做“穿大麻”。

在腰部绑一根绳子拖地板,这种绳子叫做“中间绳子”。

赤脚穿着凉鞋,手里拿着柳条哀悼手杖,手杖被灵魂纸包裹着。

儿媳妇穿着头发、腰带、腰绳和凉鞋。

女儿戴孝和儿媳妇。

侄子们戴男童短孝帽,孙子们戴柿子花孝帽。

河北葬礼风俗

河北葬礼风俗

河北葬礼风俗
河北的葬礼风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灵车送葬。

传统的河北葬礼都是要有灵车的,灵车上装饰有白色丝带和花环,代表着死者的安详和祝福。

2.唁电。

守灵期间,亲友会前来送来唁电,表达对死者及其家人的哀悼之情。

3.守灵。

河北的葬礼一般持续三天,期间,家人会在灵堂陪伴死者,接待亲友前来慰问。

4.烧纸。

河北的葬礼中也需要烧纸,包括挂号纸、冥币、纸扎鞋等,以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和关怀。

5.散花。

送完灵车后,亲友会向坟墓散发鲜花,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和尊重。

6.吊唁。

在丧葬期间,社会各界亲友会前来吊唁,表达对家属的慰问和关爱。

总之,河北的葬礼风俗是一种尊重死者的传统习俗,也是一种慰问家属、感恩生者的文化传承。

农村白事送殡仪式流程

农村白事送殡仪式流程

农村白事送殡仪式流程1. 通知亲友在农村,一旦有人去世,家人和亲友会立即通知彼此,以便安排送殡仪式。

一般来说,家属会在去世的人的家门口悬挂起丧牌,传达哀悼的消息。

2. 尸体处理一旦有人去世,家人会立即通知当地的殡葬服务机构,他们会安排处理逝者的遗体,并通知家人何时可以开始筹备送殡仪式。

3. 下葬地点选择在农村地区,家属通常会选择一个家族墓地或者家乡的老祖坟作为逝者的安葬地点。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需要家族成员一起商讨,并且在祭拜祖先的文化里,选择适当的下葬地点也是十分重要的。

4. 穿衣装扮在中国农村,家属通常会购买白色的丧服,这是中国人传统的哀悼颜色。

穿着白色丧服是对逝者的一种尊敬和缅怀。

此外,家属或亲友还会佩戴白色的花环,以示对逝者的悼念。

5. 安置灵柩在送殡仪式的前一天,逝者的灵柩会被安置在家中或者村委会的遗体安置点。

这是为了让亲友们能够前来祭拜逝者,并为他们送行。

6. 拜祭送殡仪式通常会在清晨开始,亲友们会集合在家中或者村委会,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祭拜仪式。

这包括向逝者献上鲜花、烧纸钱、献上香烛以及念诵经文等。

这些祭拜仪式旨在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安宁和祝福。

7. 立碑在农村送殡仪式中,家属通常会在逝者的墓地上立碑,并祭奠逝者的生平事迹。

这个过程也是为了让逝者在来世能够得到尊重和记忆。

8. 下葬送殡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下葬,这通常会在送殡当天的下午进行。

家属和亲友会在祭祀仪式结束后,将逝者的灵柩抬至墓地,进行最后的安置仪式。

9. 守夜绝大多数的农村送殡仪式都会安排守夜。

在逝者下葬后,家属和亲友们会守在墓地旁,以示对逝者的一种守护和追思。

总的来说,农村送殡仪式的流程虽然简单,但是却承载了家族的哀思和亲情。

在这个过程中,家属和亲友们都能够传承和珍视传统文化,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思念和缅怀。

送殡仪式不仅是对逝者的最后一次告别,也是对亡灵的一种祈福和祝愿。

河北红白喜事礼昜大全

河北红白喜事礼昜大全

河北红白喜事礼昜大全白:一、披麻戴孝老人寿终,子孙披麻戴孝。

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亲人则腰缠一块白布(有的衣披黑纱)。

丧家或请道士诵经念咒,并焚化纸人纸马,送亡魂上马离家。

亦作“带孝”。

戴孝是晚辈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而佩戴的用白布做成的丧葬饰物,最主要部分就是戴在头上的孝,逝者的平辈是不用戴孝的。

二、挂孝除了戴孝,还有“挂孝”。

出殡当天,逝者的儿子、儿媳妇和女儿们要挂白孝,直系孙辈要挂“花孝”。

白孝是长度更长的整幅白布下端挽成绣球斜挂于肩,逝者是男的,孝就挂在左肩,逝者为女性就挂右肩。

三、花孝按照习俗,儿媳妇挂的白孝是由自己娘家提供(出资)的。

直系孙辈所挂的“花孝”,就是很实用花床单(被面)是由娘家、亲戚等提供(出资)的。

这些“挂孝”在上身之前要先挂在大街上,书写出资人的姓名,让街坊乡亲看的。

所挂之孝,也归挂孝人所有。

一般来讲,逝者的家属希望戴孝的人越多越好,这样显得逝者的家族人丁兴旺,葬礼的场面也壮观。

而逝者的族人、亲戚也愿意戴孝,这缘于戴孝可以落得物质上的实惠。

过去一直都是物质匮乏,戴孝的孝布是实实在在的新布料,葬礼结束后孝布归戴孝人所有。

红:一、婚礼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

(夙,早也;缔,结也。

佳,美也;偶,配也)塞修与柯人,皆是媒的之号;冰人与掌判,悉是传媒之人。

礼须六礼之周,好合二姓之好。

(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微、请期、亲迎。

后朱子省为三礼:纳采、纳币、亲迎)二、发庚议婚之初,女家用红纸或红绸书女庚,外用红封套粘签,签上书庚缄两字,俾媒氏费至男家,俗谓之发红庚。

红书上只书八个字,如遇十一月则书葭月,十二月则书腊月,二十日省书甘,如按四柱书庚最为合度。

附注:红庚格式红庚式红绿鸾书式三、庙见文维:公元0000年岁次00,0月0日00堂下裔孙00,谨具清酌茶果之仪昭告于00堂上一脉祖先之神主位前曰:伏以诗首关睢,王化听起,礼重婚姻,嗣孙听系。

谒孙之00配于00堂上00之淑女00,今始完婚,敢谒祖先,伏乞万灵,佑启后人,既而昌,复而炽,顾宜室以宜家。

北方农村丧葬习俗

北方农村丧葬习俗

北方农村丧葬习俗北方农村的丧葬礼仪有哪些?长期在外工作的人,遇到家里的老人去世,回到家里的时候似乎感到一切茫然,不能入乡随俗了。

于是会被家乡人笑话,埋怨……诸多不懂和不便,到这里看看吧。

告诉你基本的礼仪和习俗。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县内丧葬习俗在建国之后,虽有所革新,但举办丧事,农民家庭一般仍按历史相沿的传统习俗进行。

(1)准备“后事”人生百岁总有一死。

当人老年迈以后,本人或家属其他成员则要为其准备身后用物。

最主要的一是棺材,二是寿衣。

当地习俗,这两样东西一般都在老人生前准备好。

过去备棺材,木材以柏木为最好,板料越厚、棺材越大越好。

寿衣要备衣、裤(裙)、鞋、袜、帽,衣裤应有棉有单,寿衣颜色多为红、蓝,忌黑、忌花。

这些备用物品看似不吉利,但谁都不忌讳。

有些人家准备的早,结果多年死亡不至,到另一世界的衣物、“房子”只好仍处在备用中。

(2)老人病重期间的礼俗病人病重期间,儿女一定要陪护身边,否则为不孝。

亲戚一定要携礼物看望,否则若病人死后无法面对死者及其家属(不知者除外)。

凡重要的亲戚应当多次探望病人。

病人病危时,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病家应通知前来,以防事后落“埋怨”。

(3)弥留之际与初亡时的处置咽气前,儿女要守护身边,并为其理发(女人梳头)、净面、洗脚、看寿衣。

气断,全家举哀。

入敛时,死者脸蒙黄表纸,曰“蒙脸纸”;口含一铜钱或硬币,曰“噙口钱”,背垫铜钱或硬币,曰“垫背钱”;手持线串小面饼,曰“打狗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棺头点一黑瓷灯,曰“引魂灯”,放一陶盆,供停灵期间焚纸用,曰“老盆”灵房门口搭棚,曰“灵棚”,棚内设供桌,供举行吊祭仪式用;院门外放“指魂纸”,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4)着孝孝布白色,。

儿子剃头,戴斜角孝帽,帽订麻匹,谓之“披麻”;腰束茼绳拖地,北方农村的丧葬礼仪有哪些?长期在外工作的人,遇到家里的老人去世,回到家里的时候似乎感到一切茫然,不能入乡随俗了。

于是会被家乡人笑话,埋怨……诸多不懂和不便,到这里看看吧。

华北北部农村丧事习俗

华北北部农村丧事习俗

丧事习俗赵福山村内办理丧事,规纳起来,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堂屋停尸夜深入殓一、停尸1.病人在垂危之际,儿女日夜守护在身旁。

在确定人死之后,将人搬移到堂屋,躺放于门板或床板上。

在没咽气时给死者穿上装老衣裳。

不论春夏秋冬,装老衣都是棉的,因为古人认为阴间没太阳,终年寒冷。

人死之后,其灵魂就到阴间去了。

衣、帽、鞋都必须是布的,不许用皮的。

鞋底也不准用皮的,说是穿皮鞋,下辈子转生长蹄子的兽类。

若是女性,鞋底绣上莲花,即脚蹬莲花成仙的意思。

衣裳不缀扣儿,只缝小布条打结系带便可。

装老衣裳穿好,盖上苫单。

苫单的颜色以前是黑的或兰的。

现在以白色较多。

2.蒸一碗小米饭,为的是不能让死者挨饿。

再用面捏五个打狗棒,饭碗内插三个,死者双手各拿一个。

目的是防止死者的灵魂去阴间的路上被狗咬。

再用一个铜钱(或现在的硬币)塞入死者口中,在口里含着,这个钱币称“压口钱”,是让死者带上口粮的意思。

为防备死者诈尸乱跑,还要用麻绑上两脚,袢上两手。

在死者的头顶前面,摆一张小供桌,放上祭品。

点一盏长明1灯(灯油以香油为最佳),目前有的以蜡烛代替油灯。

3.找纸扎匠给死者开书、铰座迁,都用白纸。

开书,过去称开殃榜。

其书写排列都是竖排。

所开的书,就是三块纸,另有一个位牌和一块扣瓦。

第一块纸写的是:将此纸贴在座迁的最下端墙上。

23 第二块纸写的是死者的年龄和生死年月日时。

对其称谓依照古例将此纸贴在影壁墙的低处。

第三块纸贴在堂屋的门口一侧下方,分男左女右。

写的内容是入殓时所忌讳的外人的属相。

(不写属相而写地支名称)例如(女性)(男性)本村所忌的属相是按死的月份推算的。

有的村则不按月推,而是按死者的属相推。

看来并无一定之规,俗语说:“一个马勺一个柄儿,一个师父一个令儿。

”此之谓也。

此外,再用一块纸叠成灵牌的样式。

写上“某某”之灵位,置于供桌上。

另外,用一块瓦,上面写上字(符),扣在死者心口处,此为“扣心瓦”。

说是防止诈尸和妖邪用的。

写法多种多样,扣心瓦下也放一小把笤帚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丧事习俗赵福山村内办理丧事,规纳起来,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堂屋停尸夜深入殓一、停尸1.病人在垂危之际,儿女日夜守护在身旁。

在确定人死之后,将人搬移到堂屋,躺放于门板或床板上。

在没咽气时给死者穿上装老衣裳。

不论春夏秋冬,装老衣都是棉的,因为古人认为阴间没太阳,终年寒冷。

人死之后,其灵魂就到阴间去了。

衣、帽、鞋都必须是布的,不许用皮的。

鞋底也不准用皮的,说是穿皮鞋,下辈子转生长蹄子的兽类。

若是女性,鞋底绣上莲花,即脚蹬莲花成仙的意思。

衣裳不缀扣儿,只缝小布条打结系带便可。

装老衣裳穿好,盖上苫单。

苫单的颜色以前是黑的或兰的。

现在以白色较多。

2.蒸一碗小米饭,为的是不能让死者挨饿。

再用面捏五个打狗棒,饭碗内插三个,死者双手各拿一个。

目的是防止死者的灵魂去阴间的路上被狗咬。

再用一个铜钱(或现在的硬币)塞入死者口中,在口里含着,这个钱币称“压口钱”,是让死者带上口粮的意思。

为防备死者诈尸乱跑,还要用麻绑上两脚,袢上两手。

在死者的头顶前面,摆一张小供桌,放上祭品。

点一盏长明1灯(灯油以香油为最佳),目前有的以蜡烛代替油灯。

3.找纸扎匠给死者开书、铰座迁,都用白纸。

开书,过去称开殃榜。

其书写排列都是竖排。

所开的书,就是三块纸,另有一个位牌和一块扣瓦。

第一块纸写的是:将此纸贴在座迁的最下端墙上。

23 第二块纸写的是死者的年龄和生死年月日时。

对其称谓依照古例将此纸贴在影壁墙的低处。

第三块纸贴在堂屋的门口一侧下方,分男左女右。

写的内容是入殓时所忌讳的外人的属相。

(不写属相而写地支名称)例如(女性)(男性)本村所忌的属相是按死的月份推算的。

有的村则不按月推,而是按死者的属相推。

看来并无一定之规,俗语说:“一个马勺一个柄儿,一个师父一个令儿。

”此之谓也。

此外,再用一块纸叠成灵牌的样式。

写上“某某”之灵位,置于供桌上。

另外,用一块瓦,上面写上字(符),扣在死者心口处,此为“扣心瓦”。

说是防止诈尸和妖邪用的。

写法多种多样,扣心瓦下也放一小把笤帚穰。

“座迁”就是用白纸剪成若干纸条,按男左女右挂在大门口。

以前铰座迁,按死者的岁数,有多少岁,就用多少张绵纸。

现在不按岁数用纸,不论岁数多少,都用十余张纸剪成。

剪成后,再把一小块木炭绑在上边。

座迁,即死者的座位将从阳世迁入阴间。

4.招请近族及总理议办丧事。

外出找人时,逢人先跪下磕头,不管大小辈。

把人招请来,商议确定发送死人的日期,拟出报丧名单,派人分头到各处报丧。

报丧要向人家说清死人逝世日和出丧日。

确定墓穴后,即动土挖坟,挖坟时,孝子先挖几锨土,然后向众人磕一个头,大家便开始动手挖。

(定墓穴有夹葬和排身葬两种方式)。

5.挘孝布、破孝,找几个有经验的中老年妇女,挘出孝布(孝褂、孝带、孝帽、孝箍)。

本族内,比死者辈份低的都戴孝,男戴孝帽,女戴孝箍。

儿子和儿媳,女儿和女婿,除戴孝帽孝箍外,还穿孝褂。

以前还用白布瞒鞋,现在已有好多年不瞒鞋了。

若是4大破孝,就不论与本家族近远,凡是辈份低的及落忙的外姓人都给孝。

按老规矩是跪下递孝,接孝者也跪下接孝,这老规矩将渐渐消失。

戴孝还有个讲究,主要是女性戴孝箍时打结的位置,要看死孝者是男性还是女性,又要看死者的配偶尚在与否。

6.找棚匠师傅搭好灵棚。

请厨师拉好菜单。

席上用的菜按时准备好。

厨灶、桌凳也按时安置好。

7.找纸扎匠糊招魂幡和陪葬品。

孝子打的主幡称“龙头幡”以前龙头幡内有一长纸条,上写着“西方接引之灵幡”,有的写“先考(妣)某府君(太君)×岁之招魂幡”。

现在一律都不写了。

死者是男性要糊一匹大马,女性糊头大牛,这是死者去另一个世界的交通用具。

另外,不管死者是男是女,还必须糊一匹小马,这是出殡头天夜间送死者灵魂赴西方极乐世界而骑的,其余的还糊纸人(童男童女)、金银库、阴宅、棺罩等。

8.找吹鼓班吹奏演唱,死者生前劳碌一生,没有享受过,死后让其灵魂享受一下音乐戏曲。

有的找一班军乐队、师子会、高跷会。

由主家的经济状况来决定。

二、入殓将死人装入棺材,这一过程称为“入殓”。

一般都在死后第一晚上入殓。

若来不及,便在第二天晚上进行。

1.先把棺材摆放在灵棚内平地上。

村里人们有个说法,棺材5大头不朝西就朝北,没有朝东和朝南的。

棺材盖撂在一边或斜放于棺材上。

用白纸糊一下棺内底和四周。

等夜深人静时,即可入殓。

2.入殓时,先以被褥棉絮之类在棺内铺舒适,厚度适当,上面着上铜钱或现在的硬币,这些钱币称“垫背钱”。

着垫背钱有多种方式。

有均匀摆三个的,有摆五个的(中间一个,四周各一个),有摆七个的(摆成北斗星的形状),有的根据死者的岁数,有多少岁,就摆多少个。

3.人们认为:人死后有灵性,其灵性即是鬼魂,鬼怕光亮,所以,抬死人入殓时,先把灯关灭,孝男或孝女用新棉花蘸着清水给死者净脸。

然后将死者装入棺材,剪断绑脚绳,取出压口钱,再净一次脸。

盖上苫单。

苫单现在用白色的多,身下铺的用黄色的,此即所谓“铺金盖银”。

4.盖棺之前,先由孝子把苫单从死人头部向脚部轻轻拽出于棺材外,使脸露出来。

将拽出的多余部份一口气挘下来。

然后把这块挘下来的苫单,按哥儿几个分成几份,各自珍藏起来。

5.盖上盖,但不许封口。

然后开灯,将屋内的小供桌搬移到灵棚内棺材大头底下。

将扣心瓦连同笤帚穰放在棺盖中央,烧一些纸钱,入殓就结束了。

在炎热的夏季,棺内尸首很快会放出臭味,就先不入殓,暂时放入水晶棺冷藏,待到出殡时才入殓。

此时,正当阳光强烈的午时,但有灵棚遮盖天日,入殓并无妨碍。

6第二阶段乡邻祭悼烧马送行本阶段在下葬的前一天进行:一、起灵起灵就是用两条板凳把棺木支起来。

在下葬前一天的上午起灵。

二、布置灵棚在起灵的同时,把灵棚布置好。

灵棚正中紧靠棺木挂一大“奠”字,死者之儿女敬献的花圈,靠立在灵棚内。

在灵棚的出入口贴上挽联,并悬挂儿女们的挽幛。

幛子以黑色为多,幛子两头下垂部分挽两个绣球。

幛中间写上挽词。

一般就是四个大字。

有的把幛子在中央挽一大绣球、西头不挽,若条件许可,棚内还挂上五色吊挂和白色绣球,纸花一类的装饰品,以庄严肃穆为准。

“奠”字前头摆供桌,死者遗像立置于供桌里侧“奠”字下边。

三、陪灵、伴灵死者的儿孙和儿媳、孙媳、侄和侄媳等人分男女两班跪于供桌两侧,分男左女右陪灵。

死者的女儿、孙女紧守着棺木伴灵哭啼。

四、摆设账桌,乡邻祭悼出丧前一天的下午,街坊四邻及死者生前好友陆续前来祭悼,村里人俗称“吊纸”或“烧纸”。

吊纸的人拿佯钱票,带着钱。

最早先那会儿,端着四个小碟子或小碗,里边盛着食品去吊纸,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时,拿着两包饼干或二斤油条作祭品,7自本世纪初,带食供的已消失,现在全是以现金代替食供。

上世纪末,耶酥教传入本村,到本世纪初,教徒已有了一部分,村里死了人,他们去吊唁,不拿佯钱票也不带食供,他们说这些纸票和食供,死人享用不到,全都被魔鬼拿走了。

因此这些人只带现金不带佯钱票。

那时带二元或三元,后来五元,现在十元或二十元。

别人受其影响,也渐渐以现金取代了食物,但佯钱票仍旧带着,这是多数村民与基督教徒的不同之处。

在门口摆设账桌,收礼记账。

现在又多了一样活儿,即礼金上墙公示于众,这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

乡友前来祭悼,大都是施行磕头礼。

司仪用火点着佯钱票,口喊“点纸咧”,祭悼者便双腿跪地连磕四个头,然后起立,两手抱拳,司仪向陪灵者喊“还礼”,陪灵男女就都两手按地,低头拜一下。

行磕头礼的都是男性,男性有的在磕头之前大哭几声。

女性祭悼,过去都手扶棺木长声哭,边哭边念道。

最后由女眷劝止。

现在女性吊纸已不进灵棚哭灵,有的行鞠躬礼,有的记上账即走人,男性现在也有行鞠躬礼的,鞠四个躬。

磕头或鞠躬,都是四个,这是来源于“神三鬼四”的说法。

五、夜烧小马下葬的前一天夜间,烧掉小纸马(不烧大纸马),为死者去另一个世界送行。

按以前的老套数,先给马准备好草料,在途中食用,并准备好“岁岁饼”,死者有多大年岁,就做多少个“岁岁饼”。

现在以小块饼干代替小饼。

将草、料、“岁岁饼”全都着8在马背上的纸袋子里。

等夜深人静,就开始烧小马。

在烧小马之前,先关灭灯(因鬼魂怕光),孝子抱着小马,在灵棚内先逆时针绕走三圈儿,再顺时针绕走三圈儿,边走边对马童低语,叫他好好拉着马。

转完了圈儿,就一直走出大门外,放下纸马,剪断绑着马腿的麻绳,然后引火把小马全烧光,边烧边低语,让死者“一路走好”。

烧了小马,把死者送走了。

吃了岁岁饼,开灯,此项过程结束。

过去人们抢着吃岁岁饼,说吃了胆大长寿,现在人很少吃这些小饼。

第三阶段亲戚吊唁出殡下葬这一阶段,在出丧日那天进行。

出丧一般在第三天或第五天,有的在第七天,由家庭各方面因素决定出丧日期。

一、烧天明纸本日即将把死者葬入坟墓,即最后与死者永久告别,死者家人因思亲难以入睡,天一拂晓,一家人就在灵前烧冥纸哭祭一场,此谓烧天明纸。

头天晚上包好了饺子,这天烧纸,把饺子煮熟,全家一起吃。

这就是所谓吃天明饺子。

二、亲戚吊唁通过报丧,各地亲戚得知下葬日期,到出丧下葬这天上午,亲戚们纷纷赶来吊唁。

过去以包子、幛子为祭礼,现在以现金代替实物,带上佯钱票,有的还带方便面、花圈、花篮等,最主要9的是死者的女儿摆的供最大。

亲戚们在账桌上交了礼金,就进灵棚烧纸吊唁。

男性仪式,有磕四个头的,有先跪哭几声再磕头的,有鞠四个躬的,有四磕八拜的。

女性仪式,是在灵旁手扶棺木哭灵,现在有的女性也同男性一样在灵前磕头或鞠躬的。

亲戚带的礼品若是双件,折回一件,礼金重者,回点小礼儿。

孝子和儿媳要给前来吊唁的亲戚递孝,按事先安排的破孝辈份,跪下递孝。

男性亲戚由孝子递,女性亲戚由儿媳递。

亲戚吊唁后,随时安排他们进入筵席就餐。

这天,从各地来的人较多,吹打班的演员和吹奏者就十分卖力,吹的、唱的、舞的,都想献出一手绝活儿,当然他们也是为了多得几个赏钱。

三、出殡前的准备出殡的时间都是在下午。

吃了中午饭,就赶紧准备和办理这些事情:1.安排的出丧用车要准时到位。

主家支付加油费。

2.找定两个搀丧的人,搀扶打龙头幡的孝子,这两个人由孝子的表兄弟担任。

从出殡开始一直搀到墓地。

同时找出抱遗像的。

3、司仪把五色粮食、野饭罐、买道钱、硬钱币和所开的“书”连座迁全装在一个篮子里(以前是装在粮食斗里)。

五色粮即五种粮食粒,要带皮的,不要豆类。

装入小布兜内,用五色线绑上口。

野饭罐,是在一个小陶磁罐内装上饭菜和馒头,现在用罐头瓶作野饭罐。

买道钱,是在出丧途10中撒的,用白纸铰成,男性死者,铰成圆形,内铰一小方孔,女性死者,铰成正方形,内铰一小圆孔。

硬币不拘数,少则三、五个即可。

4、找的抬重的杠头、杠夫,让他们优先进入筵席。

还有挖坟的人员,把坟挖好后,赶快进餐。

5、请演员在灵前唱悲歌,或唱古装戏“吊孝”,若唱得卖力或掉了泪,主家和亲戚付给赏金。

若唱“吊孝”,主家出孝衣作服装。

6、念悼词。

有的孝子准备了悼词,则念给死去父亲或母亲。

7、装钱柜。

死者的女儿和侄女把佯钱票一张一张地装入纸钱柜,一边哭一边慢慢地往里装,并有吹打班在一旁奏哀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