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虚词总结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 (高质量虚词详解)

《游褒禅山记》 (高质量虚词详解)

声大噪。
走 进 文 本
第一段 文本解读
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 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 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 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 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 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 墓旁的小屋 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 之阳名之也。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父:通‚甫‛
叙 事 记 游
说山识碑 得名的缘由 (第一段)慧空禅院 华阳洞
仆碑(识谬)
考据 践行
探幽记游 前洞 (第二段)
后洞
出洞(悔随)
(第三段)尽吾志,可以无悔
感事言志
顿悟
(第四段)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四人同游 补记作结(第五段)
思考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 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的, ‚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就最能 代表作者的意图。 问:《游褒禅山记》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其 主旨?
侧出:从旁边涌出 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 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问:探究,追究 深:形作名,深度 则: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 相当于‚就‛ 穷:穷尽
翻译: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 进去越深, 前进越困难, 而 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 说 “再不出 去, 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大概我们这 次进洞所到的地方, 比喜欢游玩的人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 左右的石壁, 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内容分析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内容分析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游褒禅山记内容分析《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课文,其课文内容较长,同学们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今天为大家整理了游褒禅山记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七)重点翻译句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义词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其(1)始舍于其址。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归纳上海高中语文新教材收入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词语庐冢谬其传窈然瑰丽褒禅山卒葬之有碑仆道猝不及防倦怠幽暗昏惑前仆(pū)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

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前赴(fù)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

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文学常识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临川人。

两次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

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重点实词虚词(扩展)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学生用)学习目标:1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此文中主要的实虚词、通假字、实词活用、文言句式等知识点;2 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准确地翻译原文中的句子,做到“信、达、雅”;3 对原文的习作技巧、思想内容作更加深入的理解;4 通过上述内容的复习巩固,促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5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虚词。

结合具体语境,按照组别,把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写出来。

1234567891213(三)其(四)乃1(五)则1234(六)以123456789可以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足以12以故1(七)为12(八)者(九)也123……者,……也123(十)盖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十一)夫123(十二)何1(十三)于12345于是1(十四)所12所以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十五)既1(十六)焉123(十七)然(十八)遂1(十九)矣1(二十)哉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廿一)且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三、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区别:华花四、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一)其:⑴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指示代词那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⑵语气副词:①推测语气大概如:其.皆出于此乎②反诘语气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③婉商语气还是如:吾其.还也④期望语气一定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二)胜:⑴shēng ①尽如:何可胜.道也哉/刑人如恐不胜.②禁得住,能承受如:沛公不胜.杯杓⑵shèng ①胜利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胜过、超过如:日出江花红胜.火③优美的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三)道1、有碑仆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何可胜道也哉动5、策之不以其道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7、何可胜道.也哉(四)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五)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3、属予作文以记之4、文过饰非动词,(六)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2、吴广以为然3、有穴窈然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七)相1物以相之2将焉用彼相矣3公欲相鲍叔4相道之不察兮5已薄禄相6时相遣归五. 实词活用。

《游褒禅山记》文言虚词

《游褒禅山记》文言虚词

3、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判断动词,是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 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 竟然 之。 却 今君乃亡赵走燕。 才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于是,就 项伯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夫夷以近 火尚足以明也 无物以相之 挟飞仙以遨游 余船以次俱进 皆以美于徐公
《游褒禅山记》文言虚词
1、以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夫夷以近 火尚足以明也 无物以相之 挟飞仙以遨游 余船以次俱进 皆以美于徐公
表原因,因为 表原因,因为 相当于“而”,表修饰 相当于“而”,表修饰 相当于“而”,表并列 介词,用来 介词,用来 相当于“而”,表修饰 介词,按照,依照 动词,认为
表原因,因为 表原因,因为 相当于“而”,表修饰 相当于“而”,表修饰 相当于“而”,表并列 介词,用来 介词,用来 相当于“而”,表修饰 介词,按照,依照 动词,认为
2、其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既其出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吾其还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若是,孰能御之?
指示代词,那 第三人称代词,它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助词,无实义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表示反问,难道 表期望或商量,还是 指示代词,其中的 表假设,如果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10篇)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10篇)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10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游褒禅山记知识点(2)(一)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名词作动词①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远的地方。

形容词作动词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形容词的使动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

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3)(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高二语文必修三《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高二语文必修三《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 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游褒禅山记》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四:省略句、判断句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六: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 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异义词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九:《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一、名“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命名”是“名”的本义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著名的”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二、盖“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本文有三个句子用了“盖”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原来)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大约)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大概)三、所以“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以”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的意思四、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关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式表因果关系五、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得极夫游之乐”看了“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字词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字词整理

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七)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 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⑴始舍于其址。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二)词类活用1. 始舍于其址。

舍:2. 名之曰褒禅。

名:3. 有泉侧出。

侧: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6. 而其见愈奇。

见: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8. 火尚足以明也。

明: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l 谬:l 传:l 名:(三)文言固定句式1.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2. 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文言句式:1.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2.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六)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③良乃人,具告沛公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2. 道①有碑仆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④何可胜道也哉⑤策之不以其道3.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4.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文过饰非5.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吴广以为然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6. 其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松柏《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2、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6、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火尚足以明也。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三、古今异义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 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四、虚词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7、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视其左右9、谬其传10、咎其欲出者11、其孰能讥之乎?(二)“以”: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险以远。

4.由山以上。

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五、特殊句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5、不随以止也6、此余之所得也!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六、翻译句子1.既其出,则或责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参考答案一、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解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篇著名游记。

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和友人同游褒禅山的经历,阐述了志、力、物三者在成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对《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革新,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在文学上,他的散文简洁峻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2. 文体知识《游褒禅山记》是一篇记游性散文。

记游性散文以记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主要内容,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二、重点字词1. 实词(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称。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4)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同寻常的景象。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

2. 虚词(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修饰。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自己;能够。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并且。

三、特殊句式1. 判断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此……也”表判断)2. 省略句(1)有碑仆道。

(“仆”后省略介词“于”)(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焉”后省略代词“之”)3. 倒装句(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状语后置,应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状语后置,应为“古人之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往往有得”)四、文章内容分析1. 记叙部分文章开篇介绍了褒禅山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由来,接着叙述了作者和友人同游褒禅山的经过。

作者详细描写了褒禅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游褒禅山记虚词总结

游褒禅山记虚词总结
倚歌而和之 代词 诵明月之诗 “的”
代歌声 指示代词 “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哀吾生之须臾 凌万顷之茫然
主谓之间,取独 之 助词 定语后置标志 不译
赤壁之下,斗牛之间 苟非吾之所有(所字结构前的“之”) 扣舷而歌之
动词
“去、往、到” 纵一苇之所如
表并列 表承接
表转折 而 连词 表修饰 表因果 表递进
第一人称 Eg: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 第三人称 指示代词 Eg: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那” Eg:则或咎其欲出者 Eg:其一犬坐于前 Eg:其孰能讥之乎 Eg: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其中”

副词
表反诘 表揣测
“难道” “大概”
表祈使 “一定”(期望)Eg: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还是” (婉商)Eg:吾其还也
Eg:侣鱼虾而友麋鹿 Eg: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Eg: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Eg:顺流而东也 Eg:而又何羡乎 Eg: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词尾)
助词 乎
句末语气词
表反问,吗 Eg: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表感叹,呢 Eg:而又何羡乎?
句中语气词 介词
Eg:知不可乎骤得
相当于“于” Eg:相与枕藉乎舟中
助词 不译 Eg:既其出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中文言虚词知识点分析人教版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中文言虚词知识点分析人教版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而卒葬之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④而又不随以怠⑤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而记游者甚众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而予亦悔其随之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②而人之所罕至焉③而无物以相之④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⑤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5.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有怠而欲出者6.表示目的关系。

可解释为“去”①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中文言虚词“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例:(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距其院东五里(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6)则或咎其欲出者(7)则其至又加少矣二、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9)其文漫灭(10)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11)其下平旷三、人称代词,作“它的”讲(12)问其深(13)然视其左右(1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四、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15)既其出(1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五、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表估计时,译为“大概”、“可能”(18)其孰能讥之乎(19)入之愈深,其进愈难(20)而其见愈奇。

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王安石散文的虚词运用

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王安石散文的虚词运用
存, 后 世之谬其 传而莫能 名者 , 何
可 胜 道 也 哉 !此 所 以学 者 不 可 以
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的感 慨 。 王安石用 “ 其” 来 表 现 文 字 的
华山。唐浮 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 , 而
卒葬之 , 以故 其 后 名 之 日 褒禅 。今
梳理有序 的例子不 少 , 如《 祭欧 阳
学教育
圜 圆
以 《 游褒禅山 记》 为例谈王安 石散文的虚词运用
圃 马 怎伦
内容 摘 要 : 王 安 石 的《 游 褒 禅 山记 》 , 用 了很 多 虚 词 , 诸如“ 之” 、 “ 其” 、 “ 而” 和“ 以” 等, 众 多的虚词 , 对于 文字 的梳 理 有 序 和 语 言 的表 达 流 畅 , 无 疑 起 到 了积 极 的作 用 。本 文 以《 游 褒 禅 山记 》 为例 , 来 谈 谈 王 安 石 散 文 中 的虚
借游 山( 特 别是游后洞 ) , 阐明“ 世 之 奇伟 、 瑰怪 、 非 常之 观 , 常 在 于
险远 , 而人 之所罕 至焉 , 故 非 有 志
王 安 石 的散 文 写 作 ,颇 受 韩 愈 的 影 响 ,语 言 的 表 达 流 畅 与 韩 愈 一 脉 相 承 。 韩 愈 的学 生 皇 甫 浞
上 以抗之 , 则众 何为而 不汹汹然 。 盘庚之迁 , 胥 怨 者 民也 , 非 特 朝 廷
士 大 夫 而 已 ;盘 庚 不 为 怨 者 故 改
指代华山洞 ; “ 其 文 漫灭 ” 中 的
“ 其” 指代仆碑 。 之所 以要写“ 山” 、 “ 院” 、 “ 洞” 和“ 碑” , 是 因为作者要
说: “ 韩吏部 之文 , 如长江 大注 , 千
里 一道 , 冲飚 激 浪 , 汗 流不 滞 ; 然

游褒禅山记 虚词总结

游褒禅山记 虚词总结

游褒禅山记虚词总结一、之(1)代词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指褒禅山2.而卒葬之——那里,指褒禅山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褒禅山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指华阳洞5.入之甚寒—-指后洞6.谓之后洞——指后洞7.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指后洞8.遂与之俱出--指怠而欲出者9.来而记之者已少—-指后洞10.而余亦悔其随之-—指怠而欲出者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他12.其孰能讥之乎—-他1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2)取消句子独立性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2.而人之所罕至焉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结构助词,的1.褒之庐冢也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4.余之力尚足以入5.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8.此余之所得也二、其(1)代词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指褒禅山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褒禅埋葬时3.距其院东五里--指慧空禅院4.其文漫灭—-指仆碑5.独其为文犹可识-—指仆碑6.问其深-—指洞穴7.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指好游者8.盖其又深—-指后洞9.则其至又加少矣——指游客10.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指古人1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指自己12.然视其左右——指洞壁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山的名称14.则或咎其欲出者-—那些,指欲出者1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指华阳洞1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指前洞(2)用在数词前,表示“其中的……"无(3)用在名词前,起指示作用,相当于“那个”“这个”无(4)表示祈使或询问语气无(5)副词,表示反问.其孰能讥之乎(6)助词,无实意(为特殊用法)既其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存疑三、者(1)……的人1.而记游者甚众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有怠而欲出者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来而记之者已少6.则或咎其欲出者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8.险以远,则至者少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10.然力不足者1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表示停顿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虚词总结
一、之
(1)代词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指褒禅山
2.而卒葬之——那里,指褒禅山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褒禅山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指华阳洞
5.入之甚寒——指后洞
6.谓之后洞——指后洞
7.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指后洞
8.遂与之俱出——指怠而欲出者
9.来而记之者已少——指后洞
10.而余亦悔其随之——指怠而欲出者
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他
12.其孰能讥之乎——他
1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2)取消句子独立性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2.而人之所罕至焉
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结构助词,的
1.褒之庐冢也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4.余之力尚足以入
5.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8.此余之所得也
二、其
(1)代词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指褒禅山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褒禅埋葬时
3.距其院东五里——指慧空禅院
4.其文漫灭——指仆碑
5.独其为文犹可识——指仆碑
6.问其深——指洞穴
7.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指好游者
8.盖其又深——指后洞
9.则其至又加少矣——指游客
10.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指古人
1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指自己
12.然视其左右——指洞壁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山的名称
14.则或咎其欲出者——那些,指欲出者
1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指华阳洞
1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指前洞
(2)用在数词前,表示“其中的……”

(3)用在名词前,起指示作用,相当于“那个”“这个”无
(4)表示祈使或询问语气

(5)副词,表示反问。

其孰能讥之乎
(6)助词,无实意(为特殊用法)
既其出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存疑
三、者
(1)……的人
1.而记游者甚众
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有怠而欲出者
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5.来而记之者已少
6.则或咎其欲出者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8.险以远,则至者少
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0.然力不足者
1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表示停顿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2.如“华实”之“华”者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5.四人者
(3)……的原因
所谓华山洞者
四、所
(1)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2.所谓华山洞者
3.所谓前洞也
4.盖余所至
5.而人之所罕至焉
6.此余之所得也
(2)所以——这(就是)……的缘故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五、何
1. 何可胜道也哉——怎么,表示反问语气
六、于
(1)介词,对于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
余于仆碑
(2)介词,在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常在于险远
于人为可讥
七、与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和
2.有志与力——连词,和
3.遂与之俱出——介词,和
八、以
(1)介词,用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介词,因为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而”“并”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2.夫夷以近
3.险以远,则至者少
4.不随以止也
5.而又不随以怠
特殊: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

九、为
1.独其为文犹可识——有
2.于人为可讥——是
3.而在己为有悔——是
十、则
(1)连词,表示相承关系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则其至又加少矣
则或咎其欲出者
则游者众
则至者少
(2)连词,表转折关系

十一、而
(1)并列
而在己为有悔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2)承接
而余亦悔其随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有怠而欲出者
(3)转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其见愈奇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4)修饰

(5)递进
而卒葬之
而记游者甚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来而记之者已少
而又不随以怠
(6)因果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人之所罕至焉
十二、且
1. 不出,火且尽。

——副词,表示行为将要发生。

十三、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
十四、也
(1)判断的语气
褒之庐冢也
所谓前洞也
火尚足以明也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陈述或解释的语气
盖音谬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亦不能至也
此余之所得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感叹的语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何可胜道也哉
(4)在句中,表示停顿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不随以止也
十五、焉
1.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
2.而人之所罕至焉——兼词,于此
3.然力足以至焉——兼词,于此
十六、乎
1.其孰能讥之乎——表示反问
十七、若
本文无
十八、因
本文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