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煤矿主采煤层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分类表
煤层采场顶底板类型及分类方法
![煤层采场顶底板类型及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cacefc4afe04a1b071de92.png)
式 中 盯 — —岩 石 单向抗 压 强度 , l  ̄/ c m I c —— 节理 裂 隙影 响 系数 ;
— —
分层厚度影响系数。
可按测得的节理裂隙间距 I 查表1 -2 而得。 c 2 可按测得的分层厚度 h
查表 而得 。 ( 2 ) 老顶分 级
底板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充分的研究 , 才能为矿井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 , 选择恰当的采掘方法, 从而减小由于措施不当和采掘方法的选择不当 给煤矿生产和安全带的困难 , 避免因此造成人员伤亡或不应有的巨大经济损失风险。 因此, 在煤时勘探工程中, 如何根据勘探资料, 认真研究煤层顶底板的岩性、 结 构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正确进行顶底板类型的划分 , 就显得特别重要 。
无直接顶 ,岩层厚度在 2 -5米 以上 , 口>6 0 0 -8 0 0 k g / c m2 ,I 和h >l 米 的整体 岩
参考指 直 接 顶初次 垮落 步距Z
8
9 一 l 8
1 9 ~ 2 5 >2 5 层即 老顶
表1 - 2节理裂隙影响系数表
表1 - 3分层 厚度 影响系 数表
比值Ⅳ =M / m( M——直接 顶
表1 -1 直接顶 板 分类 及分 级表
指标
l 不 稳定顶 板
2 3 中等稳 定顶 稳定 顶 板 板
4 坚硬 顶 板
主要指 标
标
强度指数 D
( 米)
3 O
3 l ~7 0
7 1 ~1 2 0 >1 2 0
厚度 , 米, m ——采高 , 米) 和老顶初次来压步距L 斗 辱 老顶分成4 级, 如 表2 _ 1 所示 。 直 接顶厚 度 与采高 的 比值N 应根 据构 成老 顶的 条件 和地质 柱状 图找出所 在位 置和 直接 顶 的厚 度计 算 而得 。 表 中所列N 值 中的3 -5 , 系指 直接顶 冒落后 能基本 充满 采空区所 需的倍 数 比。 对于1 、 2 、 3 类直 接 顶板 可分 别取N= 3 、 4 、 5 或 根据 实 测而 定。 老 顶初 次来 压步 距L 可根 据现 场实 测 或矿压 显 现特征 确定 。 ( 3 ) 底板分 类 底 板岩 层 的稳 定会 引起 两类 问题 : 一 类是 底板 破坏 导 致地 下水分 布 的变 化, 如奥陶纪石灰岩 , 富含水性, 会引起突水事故, 第二类是采场支护系统的刚 度由底板一支架——顶板所组成, 底板岩层的刚度直接影响到支护性能的发 挥, 在底板 比较松 软的情 况下 , 单体支柱 很容 易插 入底 板 , 从而影 响对顶 板的控 制。 根 据我 国煤 矿开 采工 作面底 板对 支护 的 影响将 底 板进行 了分 类 , 如 表3 —1 所示 , 可根 据此 表选 择支 柱应 具有 的底面 积 。 结论 : 煤 层顶底 板分 类是 建设数 字化矿 山 的前提 条件 , 科 学实用 的分类 方 法, 有助于设计部门掌握顶底板活动规律,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促进矿 井的安全生产。 当然, 顶底板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煤田地质因素的复杂多 变, 应对分类作相应适时调整 , 才能进一步指导生产实践 。 参考文献 [ 1 】张军 . Ⅸ 深部巷 道 围岩 破坏 机理 及支 护对 策研 究 * . [ 2 ]Ⅸ 现 代采 矿工 程设 计全 书 》 ( 当代 中国音像 出 版社 ) . [ 3 】《 煤 矿 总工师 技 术手册 》 ( 煤炭 工业 出版 社 ) .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底板分类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底板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7dc112627284b73f3425055.png)
13.2< ≤19.6
中硬煤、薄层状页岩
Ⅲb
10< ≤16.0
1.2< ≤2.0
19.6< ≤29.1
硬煤、致密页岩
中硬
Ⅳ
16< ≤32.0
2.0< ≤4.1
29.1< ≤54.6
致密页岩、砂质页岩
坚硬
Ⅴ
>32.0
>4.1
>54.6
厚层砂质页岩、粉砂岩、砂岩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底板分类
(引自MT55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96)
工作面底板按其允许底板载荷强度由小到大分为五个类别,即I类(极软类),Ⅱ类(松软类),Ⅲ类(较软类),Ⅳ类(中硬类),和Ⅴ类(坚硬类),其中Ⅲ类底板又分为Ⅲa类(较软a类)和Ⅲb类(较软b类)。
工作面底板分类的基本指标是允许底板载荷强度。辅助指标是允许底板刚度。参考指标是允许底板单向抗压强度。各类底板的指标界限及参考岩性见表8。
表8各类底板的指标界限及参考岩性
底板类别
基本指标
辅助指标
参考指标
参考岩性
名称
代号
允许底板载荷强底
允许底板刚底 /(Mpa/mm-1)
允许底板单向抗压强度 /MPa
极软
Ⅰ
ǐ«3.0
≤0.3
≤8.5
充填砂、泥岩、软煤
极软
Ⅱ
0.3< ≤6.0
0.3< ≤0.7
8.5< ≤13.2
泥页岩、煤
极软
Ⅲ
Ⅲa
0.6< ≤6.0
采煤工作面牌板制作规格图
![采煤工作面牌板制作规格图](https://img.taocdn.com/s3/m/59ad3c6e27d3240c8447efe1.png)
采煤工作面牌板制作规格图编制单位:使用地点:综采工作面专业领导:编制日期:2011年11月11日要求完成日期:年月日1、开工牌板:0.5×0.4 (M)(长×宽),左上角带“局徽”标志。
采用钢板综采一区、综采二区、综采三区各做两块,在“不、黑框”后面加磁铁。
2、人名牌:0.05×0.08(M ),每个人名制作2块。
采用钢板,保证人名牌能例:班组长名单:、崔洪涛、郭新康、张传金、王广海、赵传德、张相刚、范海伟、 王延滨、杜少强、付吉常、牛庆林、王安生、刘守高、杨根东、周恩群、刘新 峰、史玉清、李大广安监员名单:侯小旺、范培全、何林、许卢方、李宗宝、王兴斌、牛玉来、陈乐、陈新利、姚树利、尹承民、王传学3、电器设备标识牌: 0.2×0.1(M )采用铝合金板 1、馈电开关 (3块) ;2、煤机开关 (1块) 3、真空开关 (3块) ;4、电表 (1块)注:底色是白色,字体是红色并凸起,四周带花边。
注:底色是白色,字体是红色并凸起,四周带花边。
5、组合开关 (1块);6、转载机开关 (1块)7、运输机开关 (1块) 8、皮带开关 (1块) 9、1#泵开关(2块),2#泵开关 (2块),10、潜水泵开关(6块) 综采一区、综采二区、综采三区各做一套。
4、电器设备按钮标识牌: 0.1×0.08(M )采用铝合金板 例:1)、1#泵按钮(2个)、2泵按钮(2个)、综采一区、综采二区、综采三区各做一套。
5、乳化泵水箱:0.25×0.40(M ),(2块)采用铝合金板综采一区、综采二区、综采三区各做一套。
注:底色是白色,字体是红色并凸起,四周带花边。
注:底色是白色,字体是红色并凸起,四周带花边。
注:底色是白色,字体是红色并凸起,四周带花边。
注:底色是白色,字体是红色并凸起,四周带花边。
6、截止阀标志牌: 0.06×0.10(M ),采用铝合金板 例:做01-20号,综采一区、综采二区、综采三区各做一套。
采煤工作面需要牌板统计
![采煤工作面需要牌板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c33798998fcc22bdd10d56.png)
采煤工作面需要牌板统计一、材料牌板,每面100块;白底红字,铝合金材质,规格见图二、综机配件牌板,每个综采面需要10块,白底红字,铝合金材质,规格见图三、标语牌板1、欢迎领导莅临采煤一至五队指导工作(注:带灯箱);(规格为3.0m ×0.45 m)2、采煤一至五队家具房(注:带灯箱);(规格为2.0m×0.45×0.2 m)3、责任心是安全之魂,标准化是安全之本;(规格为1.5m×0.75 m)4、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职工的生命;(规格为1.5m×0.75 m)5、安全是效益的保证,安全是幸福的源泉;(规格为1.5m×0.75 m)6、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规格为1.5m×0.75 m)7、加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规格为1.5m×0.75 m)。
以上所有牌板用不锈钢材料加工。
8、采煤队回采图牌板:该牌板要求加工成框架,高度为1.6m。
平面规格为2.0m×1.0 m。
图牌板材料为不锈钢材料,另附电子板《工作面施工平面图》,如图所示:采煤五队工作面施工平面图牌板四、退尺牌板白底蓝字,铝合金材质,退尺牌板,风巷顺槽各一套:对应的“距切眼距离”依次为10米,20米,30米......900米风巷、顺槽退尺牌板要求:尺寸及设计见下图,要求正反面均一样。
退尺牌板:五、 压风自救牌板、隔爆水槽牌板每面各10块(规格采取矿用统一规格)。
六、 综采工作面主要工种操作行为准则牌板,各工种行为准则牌板各两块,计12块。
其中“煤机司机安全操作行为准则”、“电检修工安全操作行为准则”牌板尺寸为:长*宽=65cm*80cm ;其余四个工种(控制台司机、小绞车司机、液压支架工、机检修工)牌板尺寸为:长*宽=65cm*40cm 。
蓝底白字,其中标题部分为红底白字。
采煤机司机安全操作行为准则一、 开车前的准备工作1、 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顶板岩石分类
![顶板岩石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6f5c66f8e9951e79b89279a.png)
3.顶板分类提要由于煤层地质条件的多样化,因而必须将顶板按其组成、强度及有关开采条件进行分类,尔后根据分类提出各自的控制措施,此外,介绍了1981年部颁顶班分类方案及其分类的主要原则,指标选取办法及各类顶板条件下支架架型及参数选择原则,各主要矿区的顶板类别以及河南地区的顶板分类上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有分类方案的不足及应改善的方向。
为了进一步完善顶板分类方案,使其为生产实践服务,本条目录还介绍了国外(主要是原苏联、波兰、英国等)的顶板分类方法及所选择的主要指标。
为了支架选型、确定支架参数以及采空区处理方法,煤炭部于1981年颁发了“缓斜煤层工作顶板分类”试行方案。
方案中对老顶来压强度进行了分级,所使用的指标见表3-1表3-1老顶来压强度分级表在此分类中主要引入直接顶厚度∑h与采高M的比值N及老顶来压步距L。
分类认为:(1)N>3~5,这种老顶的垮落或错动对工作面支架受力无多大影响。
其典型柱状如图3-1a所示,成为无周期来压或周期来压不明显的顶板;(2)0.3<N≤3~5,且L=25~50m,这时老顶的失稳对工作面支架受载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其典型柱状如图3-1b;(3)0.3<N≤3~5,且L=50m或N≤0.3、L=25~50m,这时老顶的悬露玉垮落都将对工作面支架有严重影响,典型柱状如图3-1c所示,称为周期来压严重的顶板;(4)N<0.3且L>50m,由于老顶特别坚硬,因而常能在采空区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
当其垮落时,则在工作面形成剧烈的矿山压力显现,从而要求采取特殊措施加以控制,其典型柱状如图3-1d所示。
另外如图3-1e所示的柱状,则常常可能出现下位的石灰岩曾发生垮落,而上位则呈现缓慢下沉现象或全部呈现缓慢下沉现象,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矿山压力显现。
因此,其分类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1 直接顶分类方案及其指标为了直接反应支架对直接顶顶板控制的难易程度,还必须对直接顶板进行分类。
它所采用的指标将按反映顶板稳定性的岩石单项抗压强度(R)与节理裂隙间距(I)和分层厚度(h)综合而成的强度指数(D)来确定,如此可将直接顶板分为四类(表3-2)表3-2 部颁试用方案直接顶分类指标表中:D为强度指标,D=10R·C1·C2式中 R——岩石单向抗压强度,MN/m2;C1——节理裂隙影响系数;C2——分层厚度影响系数;C1、C2可按所测量的节理裂隙间距(I)和分层厚度(h)分别由3-3及表3-4查得。
矿井顶底板岩石的分类与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矿井顶底板岩石的分类与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01c60656137ee06eff918b3.png)
技术与市场经营与管理2019年第26卷第8期矿井顶底板岩石的分类与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左艳东(七台河市桃山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黑龙江七台河154600)摘 要:阐述了矿井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岩石成分的分类和按顶板与煤层相对位置的分类;顶板事故防治中局部冒顶发生前的预兆和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方法等问题。
关键词:顶底板岩石;分类;局部冒顶事故;防治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9.08.124 矿井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岩石的分类对采煤工作面压力的控制,一般表现为对顶板的控制问题。
为有效地进行顶板控制,需要把顶板岩石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以便针对不同类型顶板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顶板控制方法。
底板的岩石特性对于顶板控制有较大影响。
底板岩层如果坚硬,支架的工作性能就能较好地发挥;底板松软,支柱受压后就容易钻入底板。
支柱钻入底板,就会降低其支撑顶板的能力。
尤其是在顶板破碎条件下还会把给支柱撑顶工作增加一些不安全因素。
所以,对底板岩石的性质必须高度重视。
1.1 按岩石成分的分类砂岩按砂粒大小可分为粗砂岩、中砂岩和细砂岩;黏土岩按它含有的其他矿物质也可以分为页岩、砂质页岩、碳质页岩、泥质页岩等。
不同岩层构成的顶板,抵抗压力破坏的能力不同。
细砂岩和中砂岩的强度较大,砾岩次之。
沉积岩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层理,即2个相邻层理的界面。
由于矿山压力影响,这些层面可能产生离层现象,容易引起冒顶。
层理有的是水平的,叫水平层理,还有倾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要注意观察顶板层理的这些特点,这对做好顶板控制十分重要。
1.2 按顶板与煤层相对位置的分类顶底板由于它和煤层的不同位置可具体分为伪顶、直接顶、基本顶和伪底、直接底、基本底等。
1)伪顶。
它是紧贴在煤层上面,在爆破落煤或采煤机割煤后随即脱落的岩层,厚度一般为0.2~0.4m,最厚能达到1m以上,有碳质页岩,有的是薄分层的砂质页岩。
并非全部煤层都有伪顶,有的煤层上直接覆盖直接顶,伪顶有时较厚,有时却较薄。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1e24fe9e31433239689372.png)
5)断层与褶曲 6)挤压与破碎带
2.开采技术因素
1)巷道位置
2)开采程序 3)支护方法 4)顶板控制方法 5)工作面推进速度 6)采高与控顶距 7)上部煤层残留煤柱
五、顶板事故的产生
采矿岩石开挖 原岩应力重新分布 开挖空洞周边应力集中 空洞围岩破坏 掘进过程支护不及时 支架强度不足 变形的时间效应 特 殊 地 质 条 件
二、 矿山压力的基本概念
1.矿山压力 由于采掘活动的影响,而在采掘空间周围 岩体上及支护物上所产生的力称为矿山压力。 采矿开挖引起 的应力集中
水平原岩应力
2.矿山压力显现 由于矿山压力的作用将引其围岩及支 护物的位移、变形、破坏等一系列的力学现象称为矿 压显现。
3. 矿山压力与矿山压力显现的关系
(1)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厚数十厘 米,多为富含植物根化石的泥岩和泥质页岩。由于这种 岩石遇水后膨胀,容易引起底鼓现象,可造成运输线路 或巷道支架的破坏。 (2)老底:位于直接底之下,常为厚层状砂砾岩或石 灰岩。 煤层顶、底板的发育程度受当时沉积作用和后期构 造运动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的煤层顶底板性质及发育 程度不同,有的煤层顶底板发育完好,几种类型的顶底 板都有,有的煤层缺少某种类型的顶板或底板。
• 液压支架按照支架的支撑特点和结构特 点分为 • 1)支撑式 • 2)掩护式 • 3)支撑掩护式
(四)特殊条件下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
• 1采煤工作面初采时的顶板控制 • 2采煤工作面过旧巷时的安全措施 • 3采煤工作面过小地质构造时的安全措 施 • 4采煤工作面收尾时预防冒顶的安全措 施
第三节 顶板事故的致因及防治
• 2).初次来压及来压时的安全措施
• (1)加强来压的预测预报,掌握老顶初次来 压步距; • (2)适当缩小控顶距; • (3)提高支护质量,增加初撑力和增加和支 架稳定性; • (4)对某些特别坚硬顶板,采用深孔爆破强 迫放顶。 • (5)一般可以采用木垛、斜撑等特种支架。
煤层顶底板分类
![煤层顶底板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aa5f0071eb91a37f0115c56.png)
煤层顶底板概念与分类
煤层顶板分类
老顶: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 (基本顶) 的厚而坚硬的岩层。一般在长时间内不易自行垮落,在采空区
3 稳定顶板
主要指标 强度指数D
≤30 31~70 71~120
参考指标 直接顶初次
≤8
跨落步距l(m)
9~18 19~25
4
坚硬顶板
>120 >25
无直接顶,岩层 厚度在2~5m以 上,σ >60~ 80MPa,l和h > 1m的整体岩层, 即老顶
强度系数D: 反映直接顶稳定性,D=C1·C2·σ 式中,C1:节理裂隙影响系数;C2:分层厚度影响系数; σ:岩石单向抗 压强度,MPa。
煤层顶底板概念与分类
煤层顶底板概念
煤层的顶底板是指煤层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 的岩层。
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在煤层之后形成的岩层 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先于煤层生成的邻近岩
层
煤层顶底板概念与分类
煤层顶板分类
由煤层依次向上,煤层顶板划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三部分:
伪 顶:直接覆盖在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 落,厚度不大,一般在0.5m以下,岩性多为炭质页岩。
上方悬露一段时间,当达到一定悬露面积之后才垮落一次,通
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组成。
老顶来压强度分级
分级
Ⅰ
Ⅱ
Ⅲ
Ⅳ
初次和周期来压 不明显
明显
强烈
极强烈
指标
N>3~5 0.3<N≤3~5 Ⅲ a L=25~50 Ⅲb
煤矿顶板、老顶的划分及标准
![煤矿顶板、老顶的划分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7e925fceff9aef8951e06dd.png)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
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
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1。
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
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1.2煤层底板1.2.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
2~0。
3m。
1.2.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
若直接底为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1。
2.3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2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2。
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
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
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厚度一般小于煤层平等的6~8倍,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
综采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综采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f604c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9.png)
综采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煤矿综采采场顶板管理工作,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安全稳定,提高煤矿综采采场顶板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矿综采采场的顶板管理工作。
三、分级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顶板管理必须以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安全稳定为首要目标。
2.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性管理措施,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
3. 分级管理原则:根据采场地质特征和工作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加强对不同级别的顶板管理。
四、分级标准根据采场地质条件和工作条件的不同,将采场的顶板分为不同的级别:一般顶板、变质顶板、煤柱和局部异常变质顶板。
1. 一般顶板:指没有严重裂隙和变形的顶板,采用普通支护措施即可保障安全。
2. 变质顶板:指受到一定变形或破碎的顶板,需要采用加强支护措施进行管理。
3. 煤柱:指采场中的煤柱部分,需要使用特殊的支护措施进行管理。
4. 局部异常变质顶板:指具有局部异常地质特征的顶板,需要采取特殊的监测和管理措施。
五、管理措施和要求1. 一般顶板管理(1)对于一般顶板,要求采取常规的支护措施,如木柱支护、绞盘支护等;(2)采用仪器对顶板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3)加强对工作面区域的巡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2. 变质顶板管理(1)采用更加坚固的支护材料,如钢柱、钢架等进行加强支护;(2)加强对采场顶板进行定期检测,并建立健全的顶板监测系统;(3)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对变质顶板区域进行限制性管理,确保矿工的安全。
3. 煤柱管理(1)对煤柱进行定期检测和测量,确保其稳定性;(2)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确保煤柱的安全稳定,如采用锚杆加固等;(3)对煤柱周围进行监测,发现煤柱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4. 局部异常变质顶板管理(1)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异常变质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2)确保矿工不进入异常区域,严格限制性管理;(3)定期对异常区域进行专项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煤层顶底板分类ppt课件
![煤层顶底板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b5d5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1.png)
煤层顶底板概念与分类
注意: 并不是所有煤层的顶底板都是由这三部分组成,
可能在煤系沉积过程中,受沉积环境变化的影响, 会出现有的煤层的顶底板发育不全,有的煤层可 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顶底板组成部分的岩层。例 如山西大同等地的侏罗纪煤层的顶板就只出现老 顶。
煤层顶底板概念与分类
煤层顶板分类
由煤层依次向上,煤层顶板划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三部分:
伪 顶:直接覆盖在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 落,厚度不大,一般在0.5m以下,岩性多为炭质页岩。
直接顶: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 稳定性,常随着采煤工作面移架或回柱工序的完成而 自行垮落的岩层。厚度一般可达几米,岩性多为较易 垮落的泥岩、页岩、粉砂岩等。
回柱后不能立即垮落的顶板。一般为砂岩 、砾岩和石灰岩。 破碎顶板:指的岩层的强度低、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整体 性差,自稳能力低,并在工作面控顶区范围内 维护困难的顶板。 复合型顶板: 一般把煤层顶板由泥岩、页岩、粉砂岩及煤 等煤岩互层组成的称为复合顶板。复合顶板 一般层理、节理、裂隙发育,易离层,抗弯 能力差,性脆易冒,极难管理。
N>3~5 0.3<N≤3~5 Ⅲ a
L=25~50
Ⅲb
0.3<N≤3~5 L>50 N≤0.3
L=25~50
N≤0.3 L>50
N:直接顶与采高的比值,表示采空区冒落矸石的自行充填能力; L: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反映老顶岩石的强度特性,m。
煤层顶底板概念与分类
煤层顶板分类
顶板分为坚硬难冒顶板、破碎顶板和复合型顶板: 坚硬难冒顶板:是指直接顶岩层比较完整、坚硬(固),
煤层顶底板概念与分类
煤层底板分类
由煤层向下,煤层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和老底三部分: 伪 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而软弱的岩层,岩性多为
矿山32个井下管理牌板明细表
![矿山32个井下管理牌板明细表](https://img.taocdn.com/s3/m/308c13fc102de2bd960588cc.png)
煤矿32个井下管理牌板明细表防火板材、反光字框、防火塑胶包边1、测风记录牌板(高400长600)25个×7矿=175个2、风门管理牌板(高600长500)10个×7矿=70个3、调节风门管理牌板(高400长600)5个×7矿=35个4、密闭管理牌板(高600长500)15个×7矿=105个5、火区管理牌板(高600长500)不做6、挡风墙管理牌板(高400长500)5个×7矿=35个7、盲巷管理牌板(高400长500)10个×7矿=70个8、盲巷栅栏管理牌板(高400长500)20个×7矿=140个9、材料管理牌板(高350长400)15个×7矿=105个10、灭火器材管理牌板(高350长400)3个×7矿=21个11、局部通风机管理牌板(高500长600)10个×7矿=70个12、局扇开关管理牌板(高300长400)10个×7矿=70个13、掘进工作面瓦斯检查牌板(高500长600)10个×7矿=70个14、采煤工作面瓦斯检查牌板(高500长600)6个×7矿=42个15、一炮三检记录牌板(高500长600)15个×7矿=105个16、巡回瓦斯检查公布牌(高400长500)15个×7矿=105个17、采煤工作面巡回瓦斯检查公布牌(高400长600)6个×7矿=42个18、掘进工作面巡回瓦斯检查公布牌(高400长600)10个×7矿=70个19、瓦斯传感器标校牌板(高350长400)40个×7矿=280个20、瓦斯监测设备管理牌板(高350长400)10个×7矿=70个21、瓦斯断电仪标志说明牌(高350长400)10个×7矿=70个21-2、瓦斯断电仪标志说明牌(高350长400)10个×7矿=70个22、矿级领导入井带班公示牌(高500长600)2个×7矿=14个23、水文观测站管理牌板(高400长500)3个×7矿=21个24、探放水作业管理牌板(高500长600)3个×7矿=21个25、排(抽)水作业管理牌板(高500长600)3个×7矿=21个26、隔爆水袋管理牌板(高300长400)5个×2矿=10个27、突出预测预报作业管理牌板(高700长800)3个×2矿=6个28、瓦斯抽放观测管理牌板(高400长500)30个×2矿=60个29、局部防突管理牌板(高500长600)3个×2矿=6个30、区域防突管理牌板(高500长600)3个×2矿=6个31、工作面防突施工管理牌板(高600长800)3个×2矿=6个。
论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及管理
![论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及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fc091876c66137ee061922.png)
论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及管理【摘要】本文笔者根据采煤工作面直接顶厚度与采高的关系,对工作面顶板常见三类进行了分类,并对在复合顶板管理实践中采取的六种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顶板分类;控顶原则;复合顶板管理0.前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与工作面本身的顶板条件具有特别重要的关系,为预防发生各种顶板事故,有必要根据工作面的顶板条件和采高情况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分类,按照相应的控顶原则,采取针对性的控顶设计。
按顶板条件及所需采用的控顶原则,可以把缓斜、倾斜煤层的顶板分成六类,下面就常见三类进行分析。
(1)直接顶厚度等于或大于2-3倍采高。
(2)直接顶厚度大于1倍采高但小于2-3倍采高,直接顶上面是裂隙带的老顶。
(3)直接顶厚度大于1倍采高但小于2-3倍采高,直接顶上面是垮落带的老顶。
1.相应控顶原则1.1第一类顶板及其控顶原则第一类顶板冒落带中没有老顶,控顶原则用“支”与“切”。
所谓“支”,是指用采场基本支护的初撑力平衡工作空间上方冒落带岩重。
依此,或先定支柱的初撑力,计算出支护密度,再转化成排柱距;或先定排柱距,转化成支护密度后,再求所需的支柱初撑力。
所谓“切”,是指用切顶排另增切顶支柱的初撑力平衡采空区上方冒落带直接顶岩层的重量。
考虑到直接顶具有分层冒落的特点,以及岩层有一定的自承能力,多数情况下,切顶排另增切顶支柱的初撑力能平衡采空区上方最大冒落分层的岩重即可。
最大冒落分层厚度可按直接顶岩层的分层厚度及岩石强度由下而上逐层估计,这里要注意软弱岩层作为较强岩层之附加载荷的可能性。
如果缺乏直接顶岩层分层情况及极限悬顶距的资料,页岩的分层厚度以不超过1m考虑,其极限悬顶距以1m考虑;砂页岩的分层厚度以不超过1.5m考虑,其极限悬顶距以2m 考虑。
根据上述,可以计算出切顶排每米所需增加的初撑力,进而可定出切顶排所应增加切顶支柱的线密度。
以上所述,是按控顶原则把工作空间基本支护与切顶排所增加的切顶支柱分别设计的情况。
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https://img.taocdn.com/s3/m/ff6ce6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f.png)
岩等坚硬岩层组成。
煤层顶板的三 种类型是否在
所有煤层中都 出现?
煤层底板分类
• 底板:位于煤层下方一定距离的岩层。 •
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 厚度不大、粘土岩)
煤层底板
基本底(粉砂岩或砂岩)
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及其影响
• 对巷道、采面的维护和正常生产循环影响很大 如果顶板松软,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如果顶板过 于坚硬则会造成放顶困难。 灰岩、砂岩为顶板,它们是矿井充水的重要来源。 如底板为遇水膨胀的粘土岩,会引起底鼓或软岩 涌入巷道,破坏巷道,影响运输。
• (2)常为数米厚的粉砂岩、泥岩或砂岩、 页岩、石灰岩等。
• (3)较伪顶稳定,在采煤过程中经常是煤 层采过一段时间后自行垮落,有时需要人 工放顶。
煤层顶板分类
基本顶
• (1)基本顶又称为“老顶”。 • (2)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
上、不易垮落的坚硬岩层。 • (3)大面积的缓慢沉降。 • (4)一般由厚度较大的砂岩、石灰岩、砾
因此,在煤田地质勘查和煤矿生产过程中,应加 强对煤层顶底板岩性和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
课堂知识小结
• 伪顶---页岩、泥岩 • 顶板 直接顶--粉砂岩、石灰岩 • 基本顶-粗砂岩、石灰岩、砾岩 • • • 直接底---粘土岩 • 底板 • 基本底---粉砂岩、砂岩
课堂作业
• 1、煤层顶板分为哪几类? • 2、哪类顶板需进行人工放顶?哪类顶
—— —— —— —— —— — — 、、、、、、、、、 、、、、、、、、
、、、、接位于煤层之上,在采煤过程中与 煤层同时下落的薄层岩层。
• (2)多为炭质泥岩和泥岩,或页岩 • (3)厚度多在0.5m以下。 •
山东章丘上皋煤矿煤层顶底板及其稳定性评价
![山东章丘上皋煤矿煤层顶底板及其稳定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55fac1c52d380eb62946d41.png)
山东章丘上皋煤矿煤层顶底板及其稳定性评价【摘要】本文分析上皋煤矿7、9、10-1、10-2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特征,岩浆岩分布情况,岩性变化情况,并对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顶板;底板;稳定性;上皋煤矿含煤岩系为石炭—二叠系,属华北型含煤建造,煤系厚度稳定,旋迴结构与粒度韵律清晰,且变化有一定规律。
但岩浆岩发育,且大部分呈层状顺煤层或顶底板侵入,对煤系有较大破坏作用。
井田内地层系统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Q)、二叠系(P)、石炭系(C)、奥陶系(O)。
本区主要的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总厚280m左右,共含煤13层,煤层平均总厚5.23m,含煤系数1.87%。
区内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3层,即7、9、10-1、10-2煤层,平均可采总厚度2.46m,可采含煤系数0.88%,均为薄煤层。
各可采煤层层位稳定,当有岩浆岩侵入含夹石,含煤性为较复杂。
1 7煤顶板一般以中厚层粉砂岩为主,底板为薄层粉砂岩为主。
由于岩浆岩顺煤层侵入,岩浆岩往往成为煤层的直接顶板或底板。
视其侵蚀程度不同,原先沉积的顶板岩层,则有时以伪顶的现象存在。
如V2号,顶板受岩浆岩侵蚀,残厚0.70m,易于崩落。
多数地段,其直接顶板为岩浆岩,较坚硬,一般厚度为1~3m左右,最厚可达8m,东部较厚,西部较薄,仅局部达到5~6m的(如23号孔),其结构较致密,且裂隙多充填方解石细脉和黄铁矿结晶体。
与煤层接触处,常与煤层混合状态出现,硬度减弱,局部容易崩落;直接顶板为沉积岩,多数为粉砂岩,间有细砂岩、泥质岩,其厚度变化较大,0.50~14.53m,一般厚度3~7m左右,南部较薄,深部较厚。
浅部裂隙发育,并有滑动面,岩心较破碎,如31、20号孔,性脆,结果均匀,水平层理发育,由于粗、细相见递变常形成薄层状。
由于岩浆岩的侵蚀,有时变硬,有时破碎,如2线14号孔,顶板粉砂岩的底部为破碎带,有细砂岩、粘土岩、岩浆岩碎块组成。
煤层采场顶底板类型及分类方法
![煤层采场顶底板类型及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946376aaea998fcc220e99.png)
煤层采场顶底板类型及分类方法作者:贾相荣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8期[摘要]在煤层回采过程中,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直接影响着回采方法、回采效率和生产安全条件等。
在煤田勘探完成后,只有对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为矿井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选择恰当的采掘方法,从而减小由于措施不当和采掘方法的选择不当给煤矿生产和安全带的困难,避免因此造成人员伤亡或不应有的巨大经济损失风险。
因此,在煤田勘探工程中,如何根据勘探资料,认真研究煤层顶底板的岩性、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正确进行顶底板类型的划分,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煤层顶底板分类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242-01煤层顶底板概念煤层的顶底板是指煤层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
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在煤层之后形成的岩层。
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先于煤层生成的邻近岩层由由由顶底板分类方法:(1)顶板分类顶板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选择采煤工艺、液压支架型式、单体支柱、采空区处理措施;确定液压支架和单体支柱的支护强度;提高工作面的安全程度,减少顶板事故,为高产、高效和降低成本创造条件。
煤炭工业部颁发了《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方案》。
按反映顶板稳定性的岩石单向抗压强度σ、节理裂隙间距Ⅰ和分层厚度h综合而成的强度指数D作为岩性指标,将直接顶分为4类。
为预防可能出现的测量和计算误差,再用工程指标——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作为参考指标进行检验强度指数为:式中——岩石单向抗压强度,kg/cm2;——节理裂隙影响系数;——分层厚度影响系数。
可按测得的节理裂隙间距Ⅰ查表1-2而得。
可按测得的分层厚度查表而得。
(2)老顶分级老顶来压强度主要根据直接顶厚度和采高的比值(M——直接顶厚度,米;——采高,米)和老顶初次来压步距L将老顶分成4级,如表2-1所示。
采场顶板(帮壁)分级管理制度
![采场顶板(帮壁)分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d1dd81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8.png)
采场顶板(帮壁)分级管理制度一、根据顶板岩石的软硬和稳固程度、地质构造和破碎程度、采场跨度大小、顶板岩矿的透水性等不同,将顶板分为如下三个级别:Ⅰ级顶板条件: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均应列为Ⅰ级顶板。
1.岩质疏松、层理、节理发达。
2.有较大的断层或较大的地质构造错动,互相交错而形成的角锥体(三角滑)。
3.矿体中等稳固,但顶板有破碎现象和假顶(有冒落迹象但处理不下)。
4.采掘面接近顶柱、空区、旧巷、地表。
5.有渗水现象,有陷落危险。
6.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
7.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
Ⅱ级顶板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应列为Ⅱ级顶板。
1.岩质坚固,层、节理比较发达,有时亦形成小型角锥体或局部渗水现象。
2. 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3. 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 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Ⅲ级顶板条件: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形不成角锥体。
二、顶板等级鉴定及方法(一)生产探矿结束后,地质人员要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出所提交的矿体的顶板等级,并在地质说明书中注明。
(二)采场顶板鉴定:1.Ⅰ级顶板鉴定:由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主持审查批准,岩石变化较大时,每采一个分层确定一次。
2.Ⅱ级顶板鉴定:由安环部经理主持审查批准,每采2-3个分层确定一次。
3.Ⅲ级顶板鉴定:由生产单位组织,报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备案。
4.顶板鉴定意见由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生产单位共同讨论,由安全环保部提出书面材料,一式三份,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生产单位各一份。
(三)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地质资料,在征求安全部门、生产技术部和生产单位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说明书安全栏中说明,并在下达月计划时,在计划中注明采场的顶板等级。
(四)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和生产单位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有关部门予以调整。
神东矿区煤层顶板分类方法及特点
![神东矿区煤层顶板分类方法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6381284b35eefdc8d333ba.png)
1996 年 8 月经原煤炭工业部批准, 颁布了新的 顶板分类 行业标准, 并于 1997 年 2 月 1 日正式实 施。在新标准中, 规定了缓倾斜采煤工作面直接顶 稳定性分类为 1 类~ 4 类及基本顶压力显现为 级 ~ 级, 直接顶分类数据指标为同一煤层采煤工作 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的平均值 Iv 及岩性和结构 特征做参考要素。基本顶来压级别是以基本顶初次 来压当量 Pe 做为分级指标, 按式( 1) 计算:
第 24 卷 第 1 期 2004 年 3 月
文章编号: 1672 5050( 2004) 01 0020 03
山西煤炭 SHAN XI COAL
Vol 24 N o. 1 M ar. 2004
神东矿区煤层顶板分类方法及特点
刘文涛, 贾喜荣
(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 分析了神东矿区各可采煤层顶板分类原则、方法及主要特点, 引入 RMR 岩体分级系
神东矿区煤层顶板分类方法及特点21工程实际的需要尽管顶板来压强度是由直接顶和基本顶共同作用于支架上的载荷但直接顶载荷是一种恒定载荷基本顶载荷是伴随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而产生的波动载荷在工作面支架载荷确定上应考虑这种恒定和波动载荷的叠加量级所以必须考虑顶板来压强度的影响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以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和顶板直接顶和基本顶来压强度作为直接顶稳定性分类和基本顶来压显现分级指标见表p1支架强度cs裂纹壁有效单向抗压强度二次破断和周期破断时顶板来压的计算采用相似的力学模型及公式煤层顶板稳定性类别见图211分类步骤地质资料收集及整理详实准确的地质资料是顶板分类的基础
mining area are analysed, RMR rock class syst em is ut ilized to measure roof paramet ers, and thin plate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dc92fec8bd63186bcebbc30.png)
.7
2.6
数度
参分 考层
hc =
区 厚 0.26+-0.12
间度
5
hc =0.285+-0
.13
hc =0.51+-0.
355
hc =0.675+-0.
34
hc =0.72+-0.
34
等
效
h R 抗 o c <7.
弯 52 能
h h R o c <2.
R o c <7.
9-11.4 8-29.1
h R o c <33
h 直 接 顶 厚 度 i 与 煤 层 h 采高 m 的比值。
二、 直接顶分类 (一) 类别名称
采煤工作面直接顶类别按其在开采过程中表现的稳定程度进行划分。共分为 4类。其中,1类又为2个亚类。类别代号及名称见表2。
表2 直接顶类别代号及名称
1类
1a
1b
不稳定
2类 中等稳定
3类 稳定
4类 非常稳定
(二) 分类指标和参考要素(表3) 表3 直接顶分类指标及参考要素
综
合
弱
cz =
化 0.163=+-0.0
常
64
cz =0.273+-0
.09
cz =0.30+0.1
2
czc =0.43+-0.
157
czc =0.48+-0
.11
量
主单
要向
力抗 学压 参强
Rc =27.94-1
0.75
Rc =36+-25.
75
Rc =46.3+-2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
40
5--15
24.1
1.9
柱距0.6
砂岩
粘土岩
4类中硬
3类较硬
250
四
良庄、协庄华丰、孙村
4—12
砂页岩
12-30
2类
中等稳定
7-20砂岩
17
--
35
2级
明显
30
-
40
5--15
21
1.9
柱距0.6
泥页岩粘土岩砂岩
1类极软
3类较软
4类中硬
250
350
六
张庄、良庄协庄
4—5
砂页岩
14-30
3级
强烈
40—50
35
4815—5300
支掩
煤
粉砂岩
4类中硬、5类坚硬
液压支架
三
兴隆庄
鲍店
6—10
粉砂岩
砂岩页岩
14-16
2类
中等稳定
20—22
中粒细砂岩
35—42
3级
强烈
45—50
35
4860—5100
支掩
煤
页岩
粉砂岩
5类
坚硬
液压支架
十六
北宿
杨村
唐村
1.5—2.5
十层下石灰岩
18-26
3类
稳定
2.5—7
泥页岩
3类较软
250
柱
十七
枣庄
甘霖
0.5-3.0
十一层
石灰岩
25
4类
非常稳定
0.5-3.0
十一层石灰岩
16--30
1级
不明显
18
3--7
12.5
1.7
柱距0.7
泥岩
砂岩
3类较软5类坚硬
150
十八上
朱子埠枣庄
甘霖
1.5
灰黑粘土岩
8
1类
不稳定
8.5
粘土页岩
20—
25
1级
不明显
13
4--6
23
1.7
柱距0.7
泥岩
泥砂岩
5--6
1类
不稳定
16—20
泥岩
泥砂岩
油页岩
7--8
1级
不明显
95—127
0--30
20
1.9
柱距0.6或0.7
泥砂岩
1类
极软
300--350
二
梁家
8、0
泥岩
9.5
2类
中等稳定
15、0
泥岩
油页岩
18
1级
不明显
140
0--30
24
1.9
柱距0.6或0.7
泥砂岩
1-2类极软—松软
300--350
注∶1.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应根据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和矿压显现程度确定,一般不少于100米。
2.使用单体支柱,必须穿合适的铁鞋,严防支柱钻底,顶坂下沉量加大,造成局部漏冒顶。
泥岩
3类较软
200
十八下
朱子埠枣庄
3.0
灰黑粘土岩
14
2类
中等稳定
6.0
粘土页岩
18
1级
不明显
13
4--6
20
1.4
柱距0.8
泥质粉砂岩
5类坚硬
柱
肥城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分类表
煤层
煤矿
直接顶
老顶
支承压力
支护密度
底板
岩性厚度(m)
初压m
类别
岩性厚度(m)
初压m
级别
范围(m)
集中(m)
来压平均(t)
根/m2
3类稳定
10-11
砂页岩
11—
30
1级
不明显
23
5--10
11
1.7
柱距0.7
粉砂岩
2类松软
250
十一
良庄、协庄孙村、汶南
3—6
粉砂页岩
8--18
2类
中等稳定
7-11
砂页岩
22
--
36
2级
明显
20
-
38
5--10
24.2
1.7
柱距0.7
泥页岩粘
土岩砂岩
2类松软
4类中硬
250
十三
孙村、张庄华丰
1.5
石灰岩
粉砂岩
10-18
2类
中等稳定
2.1—4.0粉砂岩
15--24
1级
不明显
35--45
25
支柱320
1.3— 1.5
龙口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分类表
煤层
煤矿
直接顶
老顶
支承压力
支护密度
底板
岩性厚度(m)
初压m
类别
岩性厚度(m)
初压(m)
级别
范围(m)
集中(m)
来压平均(t)
根/m2
岩性
类别
柱鞋Φ
二
北皂
洼里
2—4
中等稳定
14.
砂页岩
29
2级
明显
26
5--10
16
1.7
柱距0.7
粘土岩
2类松软
250
注∶九层煤底板为泥岩、砂页岩,3类较软,支柱必须穿铁柱鞋,直经不小于250mm。
枣庄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分类表
煤层
煤矿
直接顶
老顶
支承压力
支护密度
底板
岩性厚度(m)
初压m
类别
岩性厚度(m)
初压m
级别
范围(m)
集中(m)
12—13
3类稳定
5-6
石灰岩
33
2级
明显
31
5--15
18.5
1.9
柱距0.6
泥页岩粘
土岩砂岩
2类松软
3类较软
250
十五
孙村、汶南泉沟
0.6—1
泥灰岩
9—15
2类
中等稳定
6-10
砂页岩
28—
36
2级
明显
32
5--10
24
1.7
柱距0.7
泥页岩
粘土岩
2类松软
3类较软
250
十九
潘西
5.2
砂页岩
15
2类
4类中硬
150
十四
陶庄
甘霖
2.0-3.0
粘土页岩
冒落
1类
不稳定
3.0
八层石灰岩
25--35
1级
不明显
17
3--5
14.3
1.7
柱距0.7
中粒砂岩
粉砂岩
5类坚硬
柱
十六
山家林甘霖
井亭
1--2.5
泥岩
炭质页岩
12
2类
中等稳定
4—7
十层石灰岩
28--58
1级
不明显
18
--
30
5--15
12
1.7
柱距0.7
砂质泥岩
淄博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分类表
煤层
煤矿
直接顶
老顶
支承压力
支护密度
底板
岩性厚度(m)
初压(m)
类别
岩性厚度(m)
初压m
级别
范围(m)
集中(m)
来压平均(t)
根/m2
岩性
类别
柱鞋Φ
(mm)
三
岭子、埠村
1—2.5
砂页岩
13
2类
中等稳定
3.2—
7.5
砂页岩互层
28
1级
不明显
20
3--7
17.6
1.4
柱距0.7
十层上石灰岩
30—35
1级
不明显
25—35
20
支柱192
1.3— 1.6
泥岩
粘土岩
2类松软、3类较软
280
十七
北宿
杨村
唐村
2—8.5
十一层石灰岩
10-22
2类
中等稳定
2—8.5
十一层石灰岩
20—32
1级
不明显
30—40
25
支柱315
1.3— 1.5
泥岩
粘土岩
3类较软、3类较软
280
十七
北宿
杨村
唐村
1.2—5.0
岩性
类别
柱鞋Φ
三
曹庄、陶阳
国庄
6、0
粉砂岩
12
2类
中等稳定
17.0
中砂岩
38
2级
明显
30
4-15
21
1.7
柱距0.7
粉砂岩
泥质砂岩
3类较软
250
五
查庄
南高余
5.0
粉砂岩
8
1类
不稳定
35.0
粉砂岩
13
2级
明显
25
4-10
13
1.7
柱距0.7
粉砂岩
2类松软
250
七
曹庄
查庄
8.0
粉砂岩
14
2类
中等稳定
11.0细砂岩
液压支架
(kn)
根/m2
岩性
类别
柱鞋Φ
三上
鲍店
南屯
东滩
2.7—7.1
粉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