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西阁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阁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杜甫《阁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2797e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0.png)
杜甫《阁夜》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
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
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
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
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降级走上破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
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可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李白的天才作品确已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
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
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
(李泽厚1/ 4《美的历程》选段)作品赏析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
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
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
《阁夜杜甫》阅读答案
![《阁夜杜甫》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667d1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0.png)
《阁夜杜甫》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阁夜杜甫》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阁夜杜甫》阅读答案1(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作者流浪到三峡附近,在冬日夜宿阁楼时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
B.首句的“催”字写出冬天夜长昼短,光阴荏苒,岁月逼人,给人紧迫压抑之感。
C.颔联写了三峡夜晚之景,两句均从侧面烘托出局势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气氛。
D.本诗大开大合,气象雄盖宇宙,笔势沉郁精悍,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气概。
15.“沉郁顿挫”是杜诗的风格,“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请结合诗的后两联谈谈“沉郁”的特点有怎样的表现。
【答案】14.C15.①杜甫流落三峡,却心系战乱中的百姓,个人的悲痛源于对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
②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的情绪。
③相比现实生活中民不聊生,作者的寂寥孤独无足轻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
作答本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
然后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比较、辨析,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死抠字眼。
C项,“……从侧面烘托”错误。
颔联上句为正面描写。
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特点的鉴赏能力。
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理解题干中的“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确定答题区间为“后两联”,然后从内容、情感两方面分析其诗歌风格特点,注意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分点作答。
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阅读答案
![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00f8458e9951e79b8927a2.png)
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阅读答案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阁夜
杜甫①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
混战,吐蕃入侵。
李白、严威、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
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1)前人称赞“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写得“伟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1)前句从听觉角度(1分),写出了五更时分军营
里的鼓角声响亮,愁人不寐(1分);后句从视觉角度(1分),星光倒映在峡江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1分);诗人将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巧妙结合,表现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2分)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联想想象和化用典故(2分),表达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忧虑(悲伤、痛苦)----“哭”,怀才不遇的矛盾与苦恼(孤独、寂寞)和对友人的怀念(思念)----“寂寥”(任意两点给2分)。
(完整版)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
![(完整版)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88ae9ca45177232e60a29c.png)
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时间:2014-09—28海博网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李白、严威、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
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①景:同“影”,日光.②卧龙跃马: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左思《蜀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③漫:任凭,听任。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C.“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D.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
E.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②这首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
它们在意境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试作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AD(B项,“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天涯”是作者所处之地.C项,“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E项,“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
(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3分)②(示例)相似之处:“三峡"、“星河”、“平野“大江”都是辽阔、浩荡的意象,这两联都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阁夜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_阁夜杜甫阅读答案
![阁夜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_阁夜杜甫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9a82b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6.png)
(1)答清幽(1分)。在夜色笼罩下,山谷本来幽黑难辨略显凄清,但慢慢地,点点星光衬出了它依稀的身影。山下小河也因星星倒映而粼光闪烁,于是画面显出了与凄清不同的清幽。〔2分)
(2)答:尾联写出即使身在黑暗,也要抱有希望,不断追求,否则怎么能着到到海上喷薄日出的壮丽美景呢?(1分)
阁夜
清·梁佩兰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凌空。
群生静息鸿蒙①里,秋气森归耳目中。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注:①鸿蒙,此处指朦胧的夜色。
《阁夜》诗词阅读题目
(1)“哀壑有光星在底”一句所写画面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阁夜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阁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阁夜》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夜》诗词阅读原文
《阁夜》练习答案
![《阁夜》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8595a3650e52ea54189887.png)
阁夜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雪霁(jì)侪辈(qí) 天涯(yá) 悬崖(yá)B. 渔樵(qiáo)挣脱(zhènɡ) 寂寥(liáo)创伤(chuānɡ)C. 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 囹圄(wǔ)D. 发酵(xiào) 信笺(jiān)角色(jué)泾渭分明(jìnɡ)【答案】B【解析】A项,“侪辈”中的“侪”应读“chái”;C项,“囹圄”中的“圄”应读“yǔ”;D项,“发酵”中的“酵”应读“jiào”,“泾渭分明”中的“泾”应读“jīnɡ”。
2、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岁暮阴阳催短景景:景色。
B. 天涯霜雪霁寒宵霁:雪止。
C. 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徒然,白白地。
D. 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答案】A【解析】A项,“岁暮阴阳催短景”中“景”的意思是“日光”。
3、下列对《阁夜》一诗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和典故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五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段,夜里的每个时段被称为“更”。
五更在寅时,相当于现在3—5点,这时鸡打鸣,人逐渐从睡梦中清醒,迎接新的一天。
B. 鼓角:战鼓和号角,二者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
C. 夷歌: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为“夷”,也泛称周边的民族为“夷”。
诗中的“夷歌”指的是当时东方民族的歌谣。
D. 卧龙:比喻隐居尚未显露才能的人,诗中指诸葛亮。
杜甫常借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C.诗中的“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明时间,渲染环境,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基调。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阁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阁夜》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d1bff3be23482fb4da4cb7.png)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作者流浪到三峡附近,在冬日夜宿阁楼时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
B. 首句的“催”字写出冬天夜长昼短,光阴荏苒,岁月逼人,给人紧迫压抑之感。
C. 颔联写了三峡夜晚之景,两句均从侧面烘托出局势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气氛。
D. 本诗大开大合,气象雄盖宇宙,笔势沉郁精悍,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气概。
15.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风格,“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请结合诗的后两联谈谈“沉郁”的特点有怎样的表现。
【答案】14. C 15. ①杜甫流落三峡,却心系战乱中的百姓,个人的悲痛源于对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
②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的情绪。
③相比现实生活中民不聊生,作者的寂寥孤独无足轻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
作答本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
然后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比较、辨析,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死抠字眼。
C项,“……从侧面烘托”错误。
颔联上句为正面描写。
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特点的鉴赏能力。
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理解题干中的“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确定答题区间为“后两联”,然后从内容、情感两方面分析其诗歌风格特点,注意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分点作答。
颈联写道:“野哭千家闻战伐”写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
诗人心系为战乱所苦的百姓,对百姓苦难展现深沉的忧思。
“夷歌数处起渔樵”写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
人教版初中语文杜甫《阁夜》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杜甫《阁夜》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4be69a0066f5335b81214d.png)
杜甫《阁夜》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岁暮时节,在远离家乡的偏远的夔州,霜雪彻夜飘飞,寒气逼人。
B.颔联:拂晓时分,听到军中悲壮的鼓角声,看到峡江中星河的倒影随波摇动。
C.颈联:征战的消息引起千家恸哭,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D.尾联: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终归于黄土,我的寂寞苦闷又算得了什么呢?
12.杜诗用字凝练,请赏析首联中的“催”字。
(3分)
13.这首诗非为一时一事所作,而是诗人饱经沧桑之后,把多种悲慨集于笔端。
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诗人有哪些悲慨?(4分)
答案: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11. A(3分)
12. 答案示例:
催,催促。
刚刚放晴的太阳好像被催促着似的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晖。
一个“催”字,既是写景,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又有人生感受,诗人被光阴催促着到了暮年,写出了光阴荏苒、来日无多的紧迫感。
(3分。
解字或解句,1分;分析,2分。
)
13. 答案示例: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客居他乡、漂泊天涯的孤寂;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4分。
答出四点即可。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2阁夜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2阁夜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19df12ee7cd184254a3535ad.png)
情感内涵
“岁暮”
明写时序,暗含已届暮年,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天涯”
指所在地夔州,有沦落天涯、万里漂泊之意味
“短景”
指冬天日短,暗指光阴苦短
“宵”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
“寒”
天寒,更是心寒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那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五更时分,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动人。这从侧面衬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尽管壮观非常,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摇摇欲坠的人一辈子、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之外,还包括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2)诗人在知交零落(好朋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接踵归天)、存者消息不通(亲友无一字)的情形下,唯有以诸葛亮、公孙述终归"黄土"来安慰自己,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二)
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乐趣,潇洒非凡;③诗的风格,清新、俊逸。
①杜甫的忧生,要紧表此刻生不逢时的忧患。
②他的诗所具有的认真的个性也使他难于在那个时期有所作为。
③杜甫所处的时期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期。
④这就使他在诗中不时流露出这种忧患来。
⑤那个时期未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环境和机遇。
⑥比如杜甫的《铁堂峡》:“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飘蓬逾三年,回顾肝肺热。”它最能说明此种忧患心态。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座巍巍丰碑,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唐宋诗词歌赋,又是一顶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聪慧的至宝。那个地址,你既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那个地址既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床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忆江南,有春景明媚的蝶恋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甫《阁夜》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7389c7a417866fb94a8e14.png)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4-15题。
阁夜①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①此诗是公元766年作者在四川夔州西阁夜中所作。
此时作者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都死了。
从去年十月到这年八月四川混战也暂告一个段落。
②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
此处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
③漫:随它去。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催短景”与“景翳翳以将入”中的“景”字都是“日光”的意思。
B.第四句说霜雪停后天空澄澈,仰视银河群星,星斗摇动,照射着三峡。
C.第五句意思是说,因长久征战,百姓的哭声传彻四野,暗示战事惨烈。
D.第六句“夷歌”指少数民族歌谣,作者多处听到渔夫樵子唱的“夷歌”。
15.本诗抒发多重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诗人要表达哪些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14.B.“仰视银河群星,星斗摇动,照射着三峡”有误,这句诗是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15.①第一句中的“催”字写出时光流逝,进而抒发光阴荏苒,岁序逼人的无奈伤感。
②首联叙写冬夜寒景,环境寒怆,抒发作者沦落“天涯”的思乡之愁苦心情。
第六句中的“夷歌”再次回扣作者身处“天涯”之意,作者客居他乡。
③二三两联中的“鼓角”、“五更”、“声悲壮”表明了兵戈未息、战争频繁不断,抒发作者对于时局动荡不安的悲痛的情感。
拂晓之时听到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对战乱中人民的抱有同情之心,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④尾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奸都同归于尽,眼前的朋友的音书消息、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
抒发作者悲愤感伤的情绪。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阁夜》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阁夜》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0fc20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d.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阁夜》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①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②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③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①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①卧龙跃马:指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代指诸葛亮和公孙述。
1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岁暮”指冬季,“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个“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感慨光阴荏苒。
B.颔联视听结合写所闻所见,鼓角声表明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表现出夔州一带的现状。
C.颈联刻画了夔州的典型环境,“野哭”富有时代感,“夷歌”具有地方性。
D.尾联写幸而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世事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16.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发出“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慨叹,本诗也有类似的感情,请结合“艰难”二字具体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5.D 16.“艰难苦恨繁霜鬓”一诗兼有对国运和自身命运的慨叹与伤感之情,本诗也有这两种情感。
感叹自身命运,表现在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沦落异乡的凄凉,“催”字使人觉得光阴荏苒、时光催逼,有“天涯”沦落之意;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百姓的关怀,“鼓角”“野哭”写出战事不息、百姓凄惨的现实,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尾联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世事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错。
“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
该句意思是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评价诗歌的主旨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登高》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对国运和自身命运的慨叹与伤感之情。
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12阁夜(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12阁夜(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be5485d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2.png)
阁夜【2021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
虽然感觉有些累赘,可是终于仍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增了无穷趣味。
虽然已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辞,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宝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数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
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
从宋朝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通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面目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通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够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
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
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僧人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
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够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
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
古建筑里常常利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屹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
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
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
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
杜甫 阁夜 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 阁夜 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4f101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0.png)
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写作下面两首唐诗,顺利完成8-11题。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凄美,三峡星河影松懈。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常著终黄土,人事音书那哥寂寥。
8.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在这两句诗中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的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请问此联中哪两个字与作者的心境关系最为
密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分)
9.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道说道此诗一共写下了诗人的几种悲慨。
恳请详细答题。
(6分后)
8.“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
(1分)光阴催促着每一天
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
(2分)冰天
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
宵融为一体了。
(2分)
9.此诗写下了诗人多种悲慨。
“岁暮阴阳急短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离别人生急促
的感叹,(1分后)“天涯霜雪霁寒宵”抒发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1分后)颔联和
颈联及抒发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心之情,(2分后)“卧龙常著终黄土”抒发
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可悲,(1分后)“人事音书那哥寂寥”抒发了诗人老病
寂寞、亲朋音信切断的寂寥和无奈。
(1分后)。
2019高中语文 第12课 阁夜(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高中语文 第12课 阁夜(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6640c2e3195f312b3169a594.png)
第12课阁夜1.写作背景“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
《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
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2.读准下列字音。
霁_________夷_________樵__________寥__________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霁__________ ②夷歌__________ ③鼓角__________④人事__________ ⑤音书__________ ⑥漫寂寥__________2.jì;yí;qiáo;liáo3.雪止;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鼓、角,都是军中的乐器;指交游;指亲朋间的慰藉;徒然感到寂寥。
1.下面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元宵(xiāo)蜉蝣(fúyóu)枕藉(jiè)戌时(wù)B.桂棹(zhào)打更(gēng)讣告(fù)迂腐(yū)C.歼灭(jiān)忖度(duó)寂寥(liáo)抻面(chēn)D.恫吓(dòng)雨霁(jì)尴尬(gà)怙恶不悛(quān)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景色B.天涯霜雪霁寒宵霁:雪止C.三峡星河影动摇动摇:摇曳不定D.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徒然、白白地3.下列词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帷幕天涯雪霁寒宵B.摇曳夔州夷歌渔樵C.漫天感慨凄惨怆然D.顿挫萧瑟寂廖对仗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阁夜杜甫习题答案
![阁夜杜甫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4063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4.png)
阁夜杜甫习题答案阁夜杜甫习题答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有一首名为《阁夜》的诗作,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和解读的空间。
下面,我们将对《阁夜》这首诗进行一些习题的解答,以便更好地理解杜甫的思想和艺术。
1. 诗中的“阁夜”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杜甫选择在这个场景下写诗?在这首诗中,“阁夜”指的是夜晚时分在阁楼上的景象。
杜甫选择在这个场景下写诗,是因为夜晚的阁楼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考和抒发情感的空间。
阁楼高处,可以遥望远方的景色,给人以广阔和开放的感觉。
此外,夜晚的寂静和幽暗也能够让人更好地沉浸于内心的思考和感受之中。
因此,杜甫选择在这个场景下写诗,既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又能够展示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2. 诗中的“万壑红尘中”是什么意思?“万壑红尘中”意指世间繁华纷扰的景象。
万壑指的是山谷,红尘指的是人间纷乱的世界。
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在繁华世界中的奔忙和追逐,表达了杜甫对现实生活的触动和思考。
他通过这句诗,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们追求物质欲望的批判和反思。
3. 诗中的“金陵津渡头”指的是哪里?为什么杜甫在这里停留?“金陵津渡头”指的是杜甫所在的地方,即金陵(今南京)的渡口。
杜甫选择在这里停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他生活和创作的场所。
金陵是当时的都城,繁华热闹,人们来来往往,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观察对象。
此外,渡口是交通要道,人们的离别和相聚都在这里发生,给他带来了许多情感和思考的启示。
因此,杜甫选择在金陵津渡头停留,既能够感受到人间的繁华和喧嚣,又能够触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4. 诗中的“梦回吹角连营”是什么意思?“梦回吹角连营”意指战争的场景。
梦回指的是杜甫在夜晚的梦境中回到了过去的战场,吹角连营指的是战士们吹响军号的场景。
这句诗描绘了杜甫对战争的回忆和思考,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深刻关注和反思。
杜甫《阁夜》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甫《阁夜》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5f30beb7360b4c2f3f6449.png)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9分)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4.下列对于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是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的。
此时作者的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离世,并且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作者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心情。
体味百姓疾苦,心情异常沉重。
B.首句点明冬夜寒怆,写出“日短”之冬日景象。
“催”字既写出了夜长昼短的冬日景象,而且写出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岁月逼人的感慨与无奈,也有对人世无常、朋友离世的缅怀追忆。
C.颔联承接首句而来,描写夜间晴朗的夜空鼓角格外响亮却带了些悲凉。
“星河”一词写出了天上星星在三峡中投下影子时的壮美景象,表达作者对三峡美景的赞叹,但又蕴含悲壮深沉的情怀。
D.颈联以声写情,实写千家万户听到征战之声后的悲惨景象,鱼子樵夫不时传来阵阵少数民族的歌谣。
“数处”强调不止一处,突出百姓境况之凄惨,这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5.本诗尾联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试品析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心境的异同。
(6分)参考答案:14.(3分)C(“星河”指的是银河,而不是“星星在三峡中投下影子时的壮美景象”)15.(6分)都有舍己为人的胸怀(1分),《茅屋》中反映的是为了天下士人甘愿自己受冻的慷慨大义,本诗反映的是在国家危难面前自己与家人分别等痛苦就可以抛却了的牺牲精神(2分)不同的是《茅屋》是自己一贫如洗而受孩童欺凌的无可奈何,本诗是国家危难关头作者的忧国忧民,内心沉痛。
(3分)评分标准:同的总结1分,分述各1分,不同2点总3分,少1点扣2分,扣完为止。
杜甫 阁夜 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 阁夜 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67350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2.png)
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577b626e-7160-11ec-b76a-7cb59b590d7d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杜甫与勒布鲁克;阁楼之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11题。
阴阳逼人的短景在年底,霜雪季寒的夜在天涯。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成千上万的野外家庭哭喊着,听说了战争和伐木,在好几个地方有渔民和伐木工人。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第一副对联描绘了一幅寒冷而孤独的冬天。
虽然这两首诗中没有提到作者的情绪,但作者的孤独情绪已经包含了它。
这副对联中哪两个字与作者的心情关系最密切?请简要分析整首诗。
(5分)9.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
请简要作答。
(6分)8.“冲动”和“冷漠”这两个词不仅描述了风景,还具有作者的生活感受。
(1点)时间每天都在催促太阳和月亮的升起和落下,作者本人也被时间催促进入他的暮年。
国事、家事、世事,有很多事要操心,有很多事要做,但时间的流逝让人们不得不有一种紧迫感,未来没有太多。
(2分)冰天雪地虽然寒冷,但对于贫病交加、四处游荡的杜甫来说,他内心的凄凉也与这冰天雪地的寒夜融为一体。
(2分)9.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
“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1分)“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1分)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2分)“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1分)“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1分)。
20XX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
![20XX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30059ae518964bce847cac.png)
新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①唐 ·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①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杜甫《西阁夜》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甫《西阁夜》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0b4b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d.png)
杜甫《西阁夜》阅读训练及答案
西阁夜①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15.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6分)
参考答案:
14. C(“‘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西阁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 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15.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
要说明。
(6分)
答案:
14. C
解析:C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
15.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情景交融等。
颔联描写了山风、落石、静楼、明月等景物,抒发寓居他乡之情;根据注释②③可知,颈联中的“击柝”“无衣”是典故,所以此联是借典抒情。
参考答案:①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
②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