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生版+教师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三章《物态变化》(学生版)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要点梳理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__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__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__________热量。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__________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凝华时要_________热量。

解读: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加热升华、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寒冷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雪和霜的形成、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冬天窗户内侧形成的“冰花”、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冷冻食品上白色“粉末”的形成等。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其基本过程是:地面上的水__________形成水蒸气升入空中,遇冷后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者___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云。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雨、雪、冰雹、雾、霜。降水的一部分__________后发生汽化和升华,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另一部分重新回到大海、

湖泊、河流等,完成循环过程。

二、重点解读

一、升华与凝华

1.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后不见了;0 ℃以下气温中结冰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等。

2.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生活中的霜、雾凇、雪、“冰花”等。

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例题1】齐齐哈尔的四季分明,下列常见的四个物态变化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个是()A.B.C.D.

二、物态变化过程的识别

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固、液、气三种,这三种物态任意两种都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有六种物态变化。每

种物态变化都对应着热量的吸收或放出。这六种物态变化可以结合下图来帮助记忆。在该图中,我们将固态、液态、气态看做是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由低到高的过程,包括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从外界吸热;

反之,由高到低的过程,包括凝固、液化和凝华都要向外界放热。

【例题2】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冬天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三、探究碘升华和凝华现象

【例题3】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 ℃,碘的沸点是184.25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 ℃,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三、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是汽化现象

B.秋天草地叶片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C.屋顶瓦上结了一层白霜,是熔化现象

D.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是凝华现象

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 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

C.冬天湖水结成“冰” 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

3.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会采用下列一些做法,其中解释正确的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4.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可乐罐外表面的白霜B.杯口上方的“白气”C.冰块化成水D.“干冰”周围的白雾

5.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A.仅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仅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6.如图所示,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锥形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发现卫生球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在烧瓶内的树枝上就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

的人造“雪景”。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

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8.2018年1月4~5日的强降雪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

不便。我们知道雪是空中的水蒸气经过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降雪后会造成路面结冰,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因此市政部门在路面上撒了融雪剂,

如图所示,融雪剂能___________(降低/提高)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降雪

后人们发现天气比降雪时要冷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熔雪时要___________(放出/

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的气温变化。

9.下图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什么物理现象: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

A:冰窗花B:湖面水汽C:冰雪消融D:泼水成冰

10.小阳在学习升华与凝华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看到老师做了演示实验,把碘颗粒放入试管中,并用塞子塞紧,放在温度约为90 ℃的热水中,可以看到试管中有紫色的气体产生。小阳想:为什么不把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是113.5 ℃,由此分析得到:用热水加热是为了使碘不发生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碘从固态直接变为_________。

11.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